关于即将相见的喜悦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即将相见的喜悦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即将相见的喜悦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即将相见的喜悦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李煜作亡国之词,虽大多用语浅白,但用情却至深。王国维认为他之所以用“赋体作词”直抒胸臆,是因他“阅历较浅”,于是只能夸他是“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越浅,则性情越真”。
其实,李煜能在南唐纷乱的宫廷斗争里活下来,怎么也谈不上“阅历很浅”。他之所以把词意写得很浅,除了天性之外,也是为了摆脱了“花间词”的步调。
在《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李煜借鉴了杜甫诗歌中的句子。这就说明了:他词风的转变,固然与个人经历有关,但也是他主动追求的结果。
正是这种“主动”追求,使李煜摆脱了前人的束缚,最终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了与“花间派”相抗衡的“南唐派”的代表词人。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这一首词完全不需要翻译,现代人就可以将其读懂。事实上,很多人因为不了解李煜创作这首词的背景,所以没读明白词中含义,误以为它只是一首普通的抒发亡国哀愁的词。
周汝昌先生在讲解“林花谢了春红”的时候,说:这一句并没有说明是林中的什么花,但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李煜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
学界公认李煜的这首诗,化用了杜甫《曲江对雨诗》中的“林花著雨胭脂湿”,周汝昌先生也同意这个观点。不过,他仍然没有解释明白,“林花”意象到底要说明什么。
其实,如果《曲江对雨诗》说得还不够直白的话,那么在杜甫的另一首诗《别房太尉墓》最后一句中,有一句“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就讲解得很详细了。
这里的“林花”,就是指逝者坟旁树木上开出来的红花。只要读过杜甫这两首诗就会知道,这里是很明显地发出了“亡国悲音”。
词中的故事发生在一次凭吊事件之后,李煜很有可能是刚刚焚香祭拜过南唐将士的亡灵。“谢了春红”,指春天过去了。也就是说,不知不觉,南唐亡国又一年了。
根据北宋王铚《默记》记载,李煜最后是有复国之心的。然而他却是有心无力,两年间南唐军节节败退,直至退无可退。自己身陷囹圄之中,也只能感叹“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明指遍地的落红,仿佛是在说美人泣血,但是事实上却是指那些为南唐作最后征战的英雄们。因为李煜投降的时候,南唐并没有全境沦陷。
在江州,指挥使胡则与左军招讨使柯昶继续与宋军作战了四个月,最后城破殉国。根据《南唐书》记载:吉州刺史申屠令坚、袁州刺史刘茂忠二人相约,誓死以报南唐。
后来,申屠令坚无故发狂,半夜在军帐中,不知与何人搏斗而亡。刘茂忠独力难支,为了保持袁州百姓才投降。他们二人的抗争,一直持续到李煜降宋的两年之后。
再后来,又由卢绛接过重担,继续与宋军作战。卢绛改走山中,打算从金陵突围,未能成功。他身边的那些州县都投降了,就他依然不肯降。
于是,卢绛就打算到转到闽中,继续和宋军战斗。但是当他路过歙州的时候,刺史龚慎义不肯出来迎接他的军队,他直接就把龚慎义杀掉了。
在李煜降唐的前后,发生了很多类似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李煜本身也曾经努力利用长江天险,积极御敌。最后只是因为双方的力量太悬殊,为了保全城中人民,不得不投降罢了。
所以说他后来,一心想等待一个复国的机会。而这也是他最后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宋太宗赵光义不能容忍一个还有复国之心的阶下囚活着。
“胭脂泪,留人醉”。*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这个意思,它是遍地“林花”陨落之后带来的感触。
在这里,李煜并非是因为“落红”而产生的伤感。对于牺牲的英雄,任何的“同情”都是侮辱。对于南唐那些牺牲的英雄,只有尊重与赞美。
“几时重”的“重”字,按照《相见欢》的词格,应是*声字,所以读“chóng”,意思是“几时再重现”。但是说完这一句后,李煜就知道根本“不可重见”,于是他又说“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这首《相见欢》,如果只从表面上理解,你可以将它当作一篇简单的伤春之作。读者甚至可以完全不必理会作者身份,就能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与这一首词达到最大的“共鸣”。
假如不研究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并单纯地来看这首词的话,那么它所表达的就是一种生命易逝的伤感。
在这里,把“胭脂泪”当成了美人泪。爱人离去了,什么时候才能重温鸳梦呢?没有办法重温了。人生的恨意,只有附着流水,滚滚向东流去了。
因此,这一首诗表面上看着有些粗浅,但是事实上确实蕴藉隐秀,内涵和境界远胜普通的“花间词”,是一首典型的“南唐派”作品。
李煜这首《相见欢》,拆解了杜甫《曲江对雨诗》中的“林花著雨胭脂湿”。把“林花”与“胭脂湿”的意象,分别用到了上下两阙当中,并且赋予了它们更加细腻、丰富的内涵。
再通过长短句特有的音律之美,从艺术上实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因此,绝对不是像王国维说的那样,只是因为李煜“阅历浅”,所以才能写成这样。
以赋的手法来写词,很显然是李煜有意而为之。看起来,他也没有少读杜甫的诗歌。
从前看梁实秋在书中谈阅读时,有一段话大意是说:中国古代不靠阅读而能自己成书的,恐怕只有屈原一人。因为屈原写《楚辞》时,我们无法知道他当时有什么可供参考的书籍。
李煜纵然是天才,也绝对不可能像王国维说的那样,只靠着“阅历浅”保持住了赤子之心,再凭着赤子之心去进行创作,这种说法未免把李煜看得太低了。
事实上,李煜的确是“天才”,但是他也有努力学*前人的长处,并经过自己的摸索,才形成了后来的风格。最终,成为了与“花间派”并驾齐驱的“南唐派”的代言人。
1、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2、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3、月华依旧当时节,细把离肠和泪说。
4、满树红苞浑烂漫,风轻日暧竞芳华。
5、心事两知何处问,依约是,梦中逢。
6、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7、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8、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9、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10、那时相见,犹将罗袖,半掩芙蓉。
11、宝钗鸾镜会重逢,花里同眠今夜月。
12、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13、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14、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1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6、幽期再偶,坐久相看才喜,欲叹还惊。
17、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18、邂逅苦匆匆,还疑是梦中。
19、湘帘卷向百花前,喜一旦、重相见。
20、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21、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
22、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23、忆玉兰花下,初见芳踪。眉欲语,意才通。
2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5、最是江城有底佳,灯火人烟沸。
26、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27、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8、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29、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30、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31、春莺催得阮郎来,便了却、风流愿。
3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3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4、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35、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
36、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37、梦迷狂蝶,喜占乾鹊,愁望飞鸿。
38、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39、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4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41、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42、两枝独占小春开,应怪刘郎迷路、又重来。
43、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44、余生慢慢,有你喜欢,何等欢喜。
45、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46、多少江滨解佩人,邂逅无穷意。
47、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48、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49、此山招老贱,敢不谢夫君。
50、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51、再见君时妾十五,且为君作霓裳舞。
形容相见恨晚的古诗诗句
1、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2、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3、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4、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5、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6、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7、当时相见恨晚,彼此萦心目。
8、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9、相见岭头相见少,北风吹却南翁倒。
10、移船相*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11、数见如同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
1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1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6、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7、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人前不解。
18、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19、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
20、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同心绾。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
21、*的世界,无远弗届。吾与诸君本无距离。诸君与吾相见恨晚。
22、地有高斋要名士。相逢恨晚,老矣酒兵诗帅。岁寒同一笑、千年事。
23、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不是无情,都只为、离合因缘难测。
24、当时相见恨晚,彼此萦心目。别后空忆仙姿,路隔吹箫玉。何处栏干十二,缥缈阳台曲。
2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代·李煜《相见欢》
小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又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南唐后主,后世人们爱称呼他为:李后主。
李煜字重光,因为他的眼睛比较特别,是“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这在现代看来,自然是一种眼病,但当时人们觉得,重瞳子,是天降贵人,了不得,据说大舜、项羽都是重瞳子。
公元961年,李煜在金陵继承了皇位,但是李煜生来不是做皇帝的料,他虽然聪明绝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对治国理政,却一点也没有兴趣,他喜欢的是穷奢极欲的享受,是“手提金缕鞋”的浪漫,以至于南唐后来日渐衰落,而李煜的应对办法,却只是一味地向赵匡胤称臣纳贡,麻痹自己。
大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借故诏李煜北上,李煜知道这一去的凶险,便称病不去。第二年,宋兵便挥师南下,很快便攻下了金陵。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往汴京。
赵匡胤怪李煜不早投降,颇具幽默性地给了他一个“违命侯”的封号,虽是受封,实则被囚禁了起来,毫无自由可言。后来宋太宗即位,借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词有诽谤怀思之意,在他生日的当天,赐给毒药,李煜死后,被葬在了洛阳北邙山。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之一,黄升在《花庵词选》中曾评价这首词说:“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李煜前期生活富贵奢侈,被俘虏后却连人身自由都没有,这种天壤之别的差距,令李煜悲痛不已,其故国之情、亡国之恨、生活之贫,全都写在了一首首的诗歌中,这也让他的词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王国维先生曾评价李煜的词曰:“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者也”,《相见欢》这首词,无疑便是其“*”之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仅仅18个字,却包含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其常见的四种意象:西楼、月、梧桐、清秋。
古诗词中的“西楼”经常和“月”结伴,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有“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之句。
李煜独上西楼,看到西沉之月,可见夜已经深了,而词人却辗转难眠,山河破碎、奢华逝去后,李煜能够聊以*的,便只有凭栏望乡,天上一弯钩月,地上一个愁人。
李煜所见之残月,独上之西楼,尽显其凄苦、悲凉、孤独、哀婉的感情。
更何况,还有“梧桐”和“清秋”。
我国自古便有“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梧桐,总是能够和秋天联系起来,而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自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后,悲秋便是诗歌中的主旋律,秋是萧瑟的、凄婉的、深沉的,更是哀怨的。
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的名句;晏殊有“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能寐”;李清照也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张炎也有“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其实寂寞的怎么会是梧桐,不过是李煜自己罢了,王国维早有定论,“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深深庭院,重重压抑,李煜有一种被“锁”住的感觉。其实锁住的,不是深院梧桐,不是寂寞清秋,而是词人自己的内心。他悔不该当初,但又没有卷土重来的魄力,所以只能这样懦弱的对月长叹,抒发自己的满腔哀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煜的呐喊,也是李煜的懦弱,他不敢明言,只好用含蓄的语言来写内心的别样滋味。
剪不断、理还乱的,是愁绪,愁绪如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千丝万缕的离愁,萦绕在李煜的心头,这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悔恨,更是对“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生活的追忆,还有“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伤感,以及“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奈。
李煜总是能够抓住人性中最敏感的情怀,将其上升为普通人都存在的人生体验,所以千载之下,我们读这几句词,便有“心灵感应”,产生共鸣感。
但是,李煜的愁,非止离愁,他还有无限滋味,这种滋味,他明了于心,也知道如何更能打动人,他知道,越是“别有幽愁暗恨生”越需要“此时无声胜有声”,正如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
所以“别有一番滋味”的表达,实在要比痛哭流涕,更能动人。
至此,字字句句皆是血的肺腑之言、真挚之情,欲说还休的家国之悲,犹如一幅凄美的图画,深深打入到了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作为皇帝的李煜,实在算不上明主,欧阳修在这方面早就评价过,他说:“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这的确是客观的评价,我们不能因为其词作上的影响力,就去否定他治国上的荒淫。
但作为文人的李煜,却是少有的天才式词人。李煜的词,可以鲜明地分为两个阶段,以南唐亡国为界限:前期的词,充满着宫廷的享乐浮夸之风,无比绮丽但尚未达到一流境界;后期的词,风格沉郁,充满着故国之思,语言精练,意境开阔,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格格不入”,影响了中国词史的发展。
李煜本人,对中国诗词的发展,更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确是中肯之言。
李煜之前,词多出自伶工之手,内容也多以闺怨、艳情韵事为主,题材狭窄,而李煜后期的词作,完全摆脱了花间词浓重艳丽的脂粉气息,把词的创作由对思妇闺怨的情思引向了词人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形象生动、不事雕琢、情感真挚、发人深省,极大地扩展了词的取材范围,为后世宋词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正是对李煜最鲜明的概括。
《相见欢》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一个人登上西楼
心中纵有千言万语
却只能无言独对夜空
看天边新月如钩
庭院深深 梧桐静默
时节已到了凄冷的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绵绵无尽的离愁
这别是一般的滋味
一直萦绕在心头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孟郊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一说秦观)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僧志南。。。 展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孟郊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一说秦观)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僧志南 收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孟郊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僧志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鸡鸣》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出处——北宋·汪洙《喜》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施泽润滩阙遇友》 收起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孟郊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一说秦观)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僧志南。。。 展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孟郊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一说秦观)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僧志南 收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洛夫的诗》,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洛夫的诗
1、《河畔墓园》
为亡母上坟小记
膝盖有些些
2、《烟之外》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3、《午夜削梨》
冷而且渴
4、《子夜读信》
子夜的灯
5、《风雨之夕》
风雨凄迟
6、《窗下》
当暮色装饰着雨后的窗子
7、《湖南大雪》
赠长沙李元洛
昔我往矣
1.《春夜喜雨》唐朝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朝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3.《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宋朝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4.《登科后》唐朝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春宵》宋朝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6.《望江南·春未老》宋朝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7.《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朝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8.《立春偶成》宋朝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9.《送友游吴越》唐朝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10.《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元朝
杨果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轻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
11.《三十年来寻剑客》唐朝
志勤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12.《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宋朝
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1、远客无佳节,狂风又小年。江吞湖岭外,舟避涨沙前。阅世慵双眼,题诗更短篇。迷途还买醉,高枕赣州船。——林光《客中小年四首其二》
2、甲子春侵腊,燕京又小年。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数九晴看柳,书空仰羡鸢。此身吾自有,富贵乃浮烟。——林光《小年二首其一》
3、南浦盈盈泪,东风小小年。回镫窈窕夜,分镜泬寥天。销骨惊花箭,离肠泥酒船。可怜明月子,依旧影娟娟。——张含《离夕有赠》
4、檐外苍榕六月秋,小年来此爱深幽。坏墙萤出如渔火,古壁蜂穿似射侯。涉世昏昏忘旧话,入山历历记前游。故人埋玉僧归塔,独听疏钟起暮愁。——刘克庄《华严知客寮》
5、茂陵病後非*昔,瘦骨竛竮短发疏。红烛悔从长夜饮,青灯喜对小年书。圣贤亲见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余。破屋颓垣君勿笑,更阑弦诵满吾庐。——陆游《冬夜读书》
6、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吕蒙正《祭灶诗》
7、万木乱参天,孤峰对铁船。客因看画至,寺以伏龙传。宝笈悲前代,薄团坐小年。松花吹不定,半落讲堂边。——闵麟嗣《黄龙寺》
8、陌头飞雪浥轻尘,江上寒云限去津。对酒远怀同舍客,维舟犹作异乡人。谁家村鼓驱傩鬼,何处香饧事灶神。明日东风京国道,满头华发为谁新。——刘崧《小年夜对酒忆吕徐二佥宪》
9、小年那得此风流,老子登临兴未休。恨石尚分三敌国,仙翁合列五诸侯。——王洋《五老峰》
10、野店山桥策蹇驴,浩然聊喜遂吾初。童颜几岁已辞镜,胎发今朝还入梳。小瓮漫营秋社酒,断编闲理小年书。白云可笑犹多事,常向人间耐卷舒。——陆游《旅舍偶题》
11、岁月不肯住,看看又小年。诗穷残腊后,杯引大江前。乐事思南土,閒情寄短篇。夜来风势恶,惊徙五更船。——林光《客中小年四首其一》
12、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鲁迅《庚子送灶即事》
13、老夫眼暗牙齿疏,七十未满六十余。故人欲尽谁与娱?独坐默诵小年书。北风日夜吹雨急,空村泥深屋茆湿。凤皇览德乃下集,可怜飞萤常熠熠!——陆游《雨夜南堂独坐》
14、舐犊情何限,亡羊意易迷。聊为暮景玩,遽与小年齐。涨乳空宵哺,深闺失晓啼。已知真幻泡,感至一悲栖。——姜特立《失骏子》
15、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倚云孤桧知无朽,挂壁高泉似有声。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方干《观项信水墨》
16、百岁禅师说,先师指此松。小年行道绕,早见偃枝重。月槛移孤影,秋亭卓一峰。终当因夜电,拏攫从云龙。——齐己《古寺老松》
17、马蹄遍历雪花天,客路惊心又小年。寒满疏林时序改,晓侵野色雾烟连。故园何处梅花发,瘦影横空沼砌边。已报春光消息*,驲亭索寞怅风前。——黄公辅《武冈道中小年》
18、旅馆身如赘,春催未尽年。童颜欺白发,老眼看青天。徇俗焚巫马,乘风笑纸鸢。岁穷穷未送,泪落湿薪烟。——林光《小年二首其二》
19、衡门忽有满堂宾,皆诧瞿聃抱送麟。懒作柳边退朝客,宁为花下弄孙人。小年置膝尤钟爱,晚岁含饴当食珍。吾万卷书将付汝,胜如制诰水银银。——刘克庄《竹溪以余得第七孙惠诗次韵一首》
20、小年为写游梁赋,最说汉江闻笛愁。今夜听时在何处,月明西县驿南楼。——元稹《使东川·汉江上笛》
21、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唐庚《醉眠》
22、晚泊清江思悄然,风沙石濑咽涓涓。客边沽酒逢残腊,雨里迎春到小年。疏磬忽传红叶寺,荒村多住白芜烟。觉来旅况真无味,兴尽思回雪夜船。——李之世《舟次小年》
23、杏子青青梅子酸,山园转眼又春残。老怀岂复小年乐,病骨不禁清晓寒。学术背时甘义堕,功名无路久心阑。蚕收麦熟吾何恨,但遣银杯似海宽。——陆游《春晚园中作》
24、虚堂明烛小年时,子弄瑶琴父咏诗。会得心中无事旨,乐夫天命复奚疑。——吴与弼《小年夜》
25、独有颓年感,偏逢故旧欢。壶觞迎小岁,灯火候仙坛。正直*生是,飞腾晚暮看。宁因祠灶礼,名姓动天官。——区大相《小年夜诸客过集》
26、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刘辰翁《鹊桥仙自寿二首》
即将相见的喜悦古诗
再见的喜悦古诗
把喜悦见于行见于色的古诗
关于见到情人喜悦的古诗
亲人见面喜悦的古诗
遇见知音喜悦的诗句
形容相逢喜悦的诗句是
形容见面喜悦的古诗词
王侯将相的古诗
感到喜悦的古诗
喜悦的诗句
兄弟相逢喜悦的古诗词
描述相知的喜悦的古诗词
喜悦诗句
将相和古诗的概括
将相和的古诗背景
的女儿的喜悦的古诗
写喜悦的古诗句
秋收的喜悦古诗
描喜悦的古诗句
表达喜悦的古诗
表达相聚相逢喜悦心情的古诗
回乡的喜悦古诗
喜悦之情的古诗
喜悦舒畅的古诗
喜悦的句子
喜悦短句
描写喜悦的古诗
喜悦时的诗句
喜悦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