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五言名句

关于书法五言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书法五言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书法五言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书法五言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63) 语录(121) 说说(3) 名言(931) 诗词(93) 祝福(2) 心语(219)

  • 书法名句

  • 书法
  •   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西汉学者扬雄

      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4、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

      5、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7、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8、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9、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1、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12、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14、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15、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1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17、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1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20、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21、随人作计终*,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2、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23、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24、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25、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6、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27、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28、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29、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30、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31、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海岳名言》

      32、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3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34、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35、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36、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37、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3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39、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

      40、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1、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42、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4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m.ju.51tietu.net)乐则字*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44、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47、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48、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9、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50、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51、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

    [阅读全文]...

2022-04-28 17:03:15
  • 五字名言书法

  • 名言,书法,经典
  • 1、任重而道远。

    2、知足者常乐。

    3、夫善则妻贤。

    4、时间见真理。

    5、立创造之志!

    6、路一直都在。

    7、实践出真知。

    8、民以食为天。

    9、学而时*之。

    10、自助者天助。

    11、好学*乎知。

    12、呆人有呆福。

    13、无根就无果。

    14、常客令人厌。

    15、拿命搏未来。

    16、读书长见识。

    17、其实就是拼!

    18、温故而知新。

    19、患难见真交。

    20、淡泊以明志。

    21、诚实是上策。

    22、力行*乎仁。

    23、人无信不立。

    24、禁果格外香。

    25、无风难驶船。

    26、好书如挚友。

    27、倔强的梦想。

    28、勤学*乎知。

    29、努力为明天。

    30、最好有梦想。

    31、贵人多忘事。

    32、起步向前走。

    33、好好过生活。

    34、风水轮流转。

    35、爱国如饥渴。

    36、读书无嗜好。

    37、群起而攻之。

    38、拼搏吧,学渣!

    39、志当存高远。

    40、学不可以已。

    41、正人先正己。

    [阅读全文]...

2022-02-23 12:03:51
  • 硬笔书法名言名句

  • 名言
  •  

     

      1) 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撇之发笔重,奈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一呼之发笔露,一应之发笔藏,分布之发笔宽,结构之发笔紧。清.笪重光《书筏》

      2) 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无锋,有承接上字,有牵引下自,咋徐还疾,忽往复收。缓以仿古,急以出奇;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横斜曲直,钩环盘行,皆以势为主。然不欲相带,带则*于俗。横画不欲太长,长则转换迟;直画不欲太多,多则神痴。意尽则用悬针,意未尽须在生笔意,不若用垂露耳。宋.姜夔《续书谱》

      3) 横不能*,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分布不工,规矩终不能圆备;规矩有亏,难云法书矣。清.笪重光《书筏》

      4) 作字如应对宾客。一堂之上,宾客满座,左右照应,宾客不觉其寂,主不失之懈。作书不能笔笔周到,笔笔有起讫,顿挫,滑过,如对宾客之失其照顾也。所云笔笔有送到,亦即此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5) 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所谓因筌得鱼,得鱼忘筌。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6) 五.筋骨血肉相容互济

      7)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8) 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清.王淑《论书滕语》

      9)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

      10)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

      11) 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2) 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书学详说》

      13) 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唐.孙过庭《书谱》

      14)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5)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唐张怀灌《文字论》

      16) 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7) 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明.项穆《书法雅言》

      18)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北宋.黄庭坚

      19) 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

      20) 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

      1) 下笔而刚决不滞,挥翰墨而厚实深沉。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2) 徐公曰: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捷,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也,太流则便成浮滑,浮滑则是为俗也。唐韩方明《授笔要说》

      3) 山舟曰:笔要软,软则遒;笔头要长,长则灵;墨要饱,饱则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清.梁同书《频罗奄论书》

      4) 笔法过于刻露,每易伤韵。

      5) 运笔锋须要取逆势,不可顺拖也,即无生气,又见稚弱。清.秦祖永《桐阴画诀》

      6) 人但知笔墨有气韵,不知气韵全在手中。清.笪重光《画筌》

      7) 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笔者也。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8) 墨不旁出,为书家上乘。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9) 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敛,有若自然。唐.卢携《临池诀》

      10) 然而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工书艺一大关键矣。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1) 磨墨欲熟,破水用之则活;蘸笔欲润,蹙毫用之则浊。黑圆而白方,架宽而丝紧(黑有肥圆细圆曲折之圆,白有四方长方斜角之方)。古今书家,同一圆秀,然惟中锋劲而直,齐而润,然后圆,圆斯秀矣。清.笪重光《书筏》

      12) 墨须浓,笔须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清.王淑《论书滕语》

      13) 笔肥墨浓者谓之浑厚,笔瘦墨淡者谓之高逸。清.王厚祁《雨窗漫笔》

      14) 墨淡即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清.冯武《书法正传》

      15) 凡作揩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取运动,劲则刚而有力,圆则妍美。宋.姜夔《续书谱》

      16) 用墨须要随浓随淡,可燥可湿,一气成之自然生气远出。清.秦祖永《桐阴画诀》

      17)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侬肥,肥则大恶道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8) 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柰,筋之融结在扭转,脉络之不断在丝牵,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勾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间之茂密在流贯,形势之错落在猗正。清.笪重光《书筏》

      19) 下笔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其一字之体,定于初下笔。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其左故也。又有*起者,如隶画;藏锋者,如篆画。尤要折搭多精神,*藏善含蓄,兼之则妙矣。宋.姜夔《续书谱》

      20) 划有阴阳,如横则上面为阳,下面为阴;竖则左面为阳,右面为阴,惟毫齐者能阴阳兼到,否则独阳而已。清.刘熙载《艺概》

      1) 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2) 要使笔锋行字画中,如入骨既立,虽丰瘠不同,各自成体。宋.李弥孙《筠溪集》

      3) 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4) 圆以规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5) 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6) 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7) 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8) 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契出之。圆笔用佼,方笔用翻,圆笔不佼则痿,方笔不翻则滞。*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

      9) 用笔尖如落锋势,无一毫如尖锋势,意况生举,爽爽若神,为一字,须数体俱入。晋.王羲之《论书》

    [阅读全文]...

2022-02-14 14:38:54
  • 书法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 励志,名言,书法
  • 1、志在四方。

    2、孜孜不倦。

    3、坚持不懈。

    4、水落石出。

    5、水滴石穿。

    6、不甘示弱。

    7、事在人为。

    8、历世磨钝。

    9、节节开花。

    10、先苦后甜。

    11、滴水穿石。

    12、奋发图强。

    13、聚沙成塔。

    14、悬梁刺股。

    15、良药苦口。

    16、知足常乐。

    17、好学不倦。

    18、磨杵作针。

    19、白手起家。

    20、破釜沉舟。

    21、昼耕夜诵。

    22、精益求精。

    23、金石为开。

    24、笃信好学。

    25、全力以赴。

    26、熟能生巧。

    27、学无止境。

    28、博览群书。

    29、不耻下问。

    30、聚精会神。

    31、废寝忘食。

    32、海阔天空。

    33、晨钟暮鼓。

    34、心坚石穿。

    35、坚持不渝。

    36、取长补短。

    37、发奋图强。

    38、闻鸡起舞。

    39、铁杵成针。

    40、勤能补拙。

    41、卷土重来。

    42、全神贯注。

    43、自强不息。

    44、绳锯木断。

    45、斗志昂扬。

    [阅读全文]...

2022-03-12 06:53:09
  • 赞美书法的诗词名句

  • 赞美,书法
  • 赞美书法的诗词名句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赞美书法的'诗词名句,欢迎阅读。

      1,蒋士铨

      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板桥写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2,郑板桥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3,黄庭坚

      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4,王文治《论书绝句》

      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

      细取孙公书谱读,方知渠是过来人。

      5,杜甫《饮中八仙歌》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6,李欣《醉后赠张九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两三声。

      兴来洒素壁,挥毫如流星。

      7,李焕《赠零陵僧》

      张颠没后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

      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文字大如斗。

      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

      忽如斐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

      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

      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帖。

      8,李白《赠怀素草书歌》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行。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魔雷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9,韩偓《题怀素草书屏风》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尤有墨迹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

      10,王梦楼《快雪堂跋》

      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

      问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严书。

      11,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狂僧挥瀚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渐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

      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少豁胸襟气。

      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麴犹半醉。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纸纵横千万字。

    [阅读全文]...

2021-12-27 10:05:19
  • 莫言的书法及书法观

  • 书法
  • 莫言的书法及书法观

      作为文学家的莫言所取得的成功是无可争议的,目前为止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我们熟悉作为杰出文学家的莫言,却不甚了解钟情于书法艺术的莫言。《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说在文学的世界里,莫言笔力狂放,天马行空,以千言万语歌颂*,揭露假恶丑,践履知识分子对“道”“德”“仁”的追求,那么在书法的世界里,莫言随心所欲,自由挥洒,构筑了“游于艺”的心灵空间。

      古语“字如其人”应该是有道理的。拜读莫言的书法,就像见到其人一样,感觉自然和淡雅,没有丝毫的做作与雕饰,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书体丰富,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而且形制多样,有中堂、斗方、条幅。笔者以为,其行楷横幅堪为佳作。与书法家不同,文学家莫言对书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追求。

      莫言作书,善用左手。历史上以左笔书法闻名于世的书法家有元代的郑遂昌、清代的高凤翰及*代的费新我。他们用左手书写的原因,多是因为右手手疾。莫言却不同。四五年前,毫无书法童子功的他,拿起了毛笔。一两年后,便改用左手用于*书,右手专写小说。之所以如此,莫言独具匠心。用他自己的话说,右手书法,惯性使然,是把钢笔字放大了写,而左手书写,有种陌生感,可以写出古朴、生涩的感觉来。莫言的认识堪称高见。他站在书法艺术的立场,界定了写字与书法的本质区别。其实,他用右手能写出一手遒劲飘亮的钢笔字来,可他不认为那是书法,甚至认为它于学*书法不利。艺术家就是艺术家,审美观照总是从艺术的本质出发。他认为左手*书的艺术效果不同于右手,因为右手承载着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写字,而左手不同。左手是一张白纸,用其*书,一开始行的就是书法之道。所以,莫言善意地建议半路出家的书法家们也都尝试着用左手创作。我以为,莫言是一个清醒的、自觉的书法审美追求者,他为改变程式化的惯性书写而努力,让自己永远处于鲜活的书写状态之中。莫言的尝试也是有效的。他的每一幅作品都给我们一种不同的审美体验,或古拙宽博、或潇洒秀美、或老辣纵横、或轻松俏丽,毫无油滑之态,全无流俗之弊。“生生之为新”,莫言的这种探索对时下的书法家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莫言之书,注重诗文。书法的内容与形式问题,一直是书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文学家,莫言重视书写的素材有他特殊的个性。他汲汲追求的`是书法与文学的相得益彰。他非常推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认为它是文采、书艺、哲理俱佳的杰作,并以此为效。莫言的书法创作,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特定的环境下,心灵世界的写照。他或以联句放怀,阳春三月,与三五好友泛舟西湖,写下“看山揽锦绣,望湖问子潮”。此情此景,这幅自作的嵌名联,怎不比古时佳句更加适宜?或以打油诗来抒怀,“登上秦岭最高峰,江南塞北一望中。黄风浩荡渭河畔,绿雨朦胧石头城。腰鼓阵阵壮汉舞,丝弦声声佳人容。大好河山成一统,人在分水无友朋”;或以三五字而表明志向,“心境澄明”“书生意气”“无忧即乐”;偶尔也会抄录古人诗句,但绝非机械地抄录,他会沉浸于古人的诗意、文意之中,往往得意忘言、得言忘书。此时在他的眼中,书法的内容即形式,书法的形式即内容,心手双畅、物我两忘,完全陶醉于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的融合之中。

      莫言*书,如同文学作品创作,在汲取生活的养料之后,依靠缜密的构思进行字的造型、篇的造型,并十分强调造型之间关系。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莫言巧妙地运用这种构思,指导和完成自己的书法创作,并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观念。他把汉字作为文学作品的材料积累,把情感作为艺术发现。于是,汉字改变为书法的符号,情感经历反复的碰撞、解体又重新聚合,然后两者不断地联缀、整合,最终升华为书法作品。莫言的书法,像他的文学作品一样,是内心情感的诠释。明代李贽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益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诉心中之不*,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莫言深知李贽思想,他把书法视为一个表达个人情感的过程,尤其可贵的是,他把自己的书法追求,定格于这个过程。

      显然,汉字在莫言的笔下,创作文学作品时是实用工具,创作书法作品时是艺术元素;汉字组合出故事,元素组合出各种不同的对比关系。因此可以说,莫言书法的切入于形而上,故而出手不凡、不俗。观莫言的书法作品,情感跃然笔下,一任发挥,不在别人藩篱中,也不刻意讲究藏锋露锋,但对浓淡疏密、节奏变化、谋篇布局,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他自然轻松地书写着、极度快乐地书写着、废寝忘食地书写着。然而他的意义,在于自然而然。“道法自然”,艺术的极致就是自然。以良好的古典文学修为作为滋养,天真率意的书写感觉作为核心,纯朴良善的心性气质作为支撑,正义善感的澎湃激情作为导引,所以他的书法有意味,有格调,耐人寻味。这是莫言成为莫言所独特的,也是不同于任何专业书家的。

      如果莫言能专注于书法,拜名师,临碑帖,起堂号,标润格,假以时日,很可能扬名书坛,以书致富,但如果这样,莫言也就不是莫言了。他自言系写着“玩儿”的,而看似轻松的“玩儿”,却往往能达到天真和率性的境界。

      无论从事文学,还是专注于书法,莫言都会是重要的。

    [阅读全文]...

2022-03-18 16:07:09
  • 关于书法的诗句名言(关于书法的诗句经典的)

  • 书法,名言,经典
  • 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此说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3,《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

    4,《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阅读全文]...

2021-12-30 03:31:48
  • 赞美书法的的名言警句

  • 名言,赞美,励志
  • 如果是颜真卿式的如筋一般浑厚圆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字里行间厚重雄浑,大气脱俗。

    如果是颜真卿式的如筋一般浑厚圆润 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字里行间厚重雄浑,大气脱俗。

    毛体书法的魅力在于狂放不羁,气度磅礴,在于翻江倒海的革命激情和力量,以及直承“颠张狂素”的草书精髓。

    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草书的体裁几乎是通篇字字相连、一笔而成的。虽然字与字间偶有不连接处,但上下笔意贯串,首尾呼应相顾,而血脉相通,有一种笔墨飞舞、龙骧豹变、一气呵成的气势。在运笔过程中,每一个字的屹立部位,都似乎险象丛生,却又妙在能险中扣稳,使字形没有歪斜软倒之嫌,而有玲珑飞动之姿。

    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

    欲要断,而更难断,断断断更连,千种爱酝酿成的痛,怎么能舍得放弃,万种情酝酿成的痕,怎能把那痕当作伤来看待。

    展纸挥毫,笔走蛟龙。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纵横捭阖辟新径,酣畅淋漓写人生,是点线的巧妙组合,是生命的悲喜交融。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是往日欢乐的终结,未来幸福的开端。

    群鸿戏海,舞鹤游天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

    如果是柳公权式的如骨一般刚猛有力,气势雄强 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瘦劲有力,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超尘脱俗。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

    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如果是柳公权式的如骨一般刚猛有力,气势雄强——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瘦劲有力,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超尘脱俗。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草书轻如鸿毛,龙飞凤舞。正楷苍劲有力,端端正正。

    [阅读全文]...

2021-12-17 18:56:33
书法五言名句 - 句子
书法五言名句 - 语录
书法五言名句 - 说说
书法五言名句 - 名言
书法五言名句 - 诗词
书法五言名句 - 祝福
书法五言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