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不似少年游类似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终不似少年游类似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终不似少年游类似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终不似少年游类似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在港口等一躺航班 在机场等一艘船
2、没结果又怎样 也好过不痛不痒
3、最终鸟倦归西 你我有始无终
4、一路成长 踉踉跄跄的受伤 跌跌撞撞的坚强
5、想恋爱了 大家快劝劝我
6、我是个很丧的人 却笑的比谁都开心
7、你还真是所有人的如意郎君
8、想牵先生的手 也想被先生揉揉头
9、这一生 遇见你 神明的安排不容易.
10、熬过这段灰暗的时光 但愿自己能苦尽甘来
11、他有一种温柔,但是从没给过我。
12、当灯光把回忆调暗是我们电影般的桥段
13、说来真抱歉 没能放下先生您
14、你说 那些甜到骨子里的恋爱 什么时候轮到我啊
15、拥有的不珍惜 失去的瞎挽回
16、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17、讲真 有你不如有钱快乐
18、十个抑郁患者九个装还有一个装的特别像
19、可是英雄也有他过不去江东
20、男人哭了是真的爱了 女人不哭了是真的不爱了
21、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22、生活有点糟,是你生活的好
23、无妄的误会 苍自的解释 必然的分歧你前进 我后退
24、我差点就抱着你了 可是 我醒了
25、生活越是这样越要懂得努力赚钱
26、不善于交际 也没兴趣认识你
27、欲望本该像野马 可我只想要你
28、思恋像只小羊,温柔的咀嚼着忧伤
29、破镜不能重圆我也不会改变
30、你自己也是宝贝对自己好点
31、很抱歉一直成为不了你喜欢的样子
32、要用最好的自己配这最好的年华
33、这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34、朋友不求心有灵犀 只求不要各怀心机
35、把耳朵凑过来我要把晚安全给你
36、我对你的那股劲过了 别不信
37、是当什么时候开始,爱慢慢开始敷衍
38、真的 我不怕累 就怕自己堕落
少年游阅读答案(通用8篇)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游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游
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①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寿阳: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
(1)此词为咏物之作,在这首词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
(2)词作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作简要分析。(7分)
参考答案:
(1)梅花(1分)不惧风雨严寒、冰肌玉骨(3分)
(2)①侧面烘托(或铺垫):如用严冬的风雪肃杀烘托出梅的傲雪精神(或为写梅的“芳艳”作铺垫);或用“千寻翠岭”烘托梅的“一枝芳艳”。(2分)②正面描写梅的芳艳、冰姿玉态、天真等。(1分)③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冰姿玉态”,“天真”等,赋予梅以人的品质。(2分)④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梅花抒写个人怀抱。词人屡遭人生风雨摧残,有伤感,但更有一种无惧、豁达和傲岸。(2分)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注]谢家池:据《南史、惠连传》载,谢灵运有诗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江淹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栏干十二独凭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表明主人公凭栏远眺了很久,表现了心情的焦虑急切。
B、“晴碧远连云”—句,写出了春草的颜色,春草在晴天显得更绿,既从侧面咏叹春草,又烘托了离别的忧愁。
C、下片前两句,作者连用两个典故咏物抒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为诗歌的最后两句抒发离愁做了铺垫。
D、抒情主人公应是一—位思妇,她于当春之季,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都在思念离人。
15、做词如同做画,有点染之法。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本词在描绘春草时是如何运用点染手法的?请具体分析。(6 分)
阅读答案:
14、B
15、正确答案“晴碧远连云”— —句是点,“千里万里 ,二月三月”,两句为染;“千里万里”承接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限;“二月三月”呼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生长的时间上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
少年游
杨慎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谢”“柳浓”点明时间是春末夏初,黄莺在这温暖的天气里懒洋洋的,不再啼鸣。
B.“蜂衙”一词把蜂窝比作衙门,写出春天之时群蜂飞舞忙碌、占尽春光的喧闹场面。
C.“带眼”即带孔,“频移”指衣带上的孔不时往里移,是说人腰围渐小,不断消瘦。
D.下片最后两句,呼应“柳浓莺懒”“无情思”,点明作者没精打采的原因——多病。
15.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红稠绿暗遍天涯”一句。(6分)
阅读答案:
14.D(没有呼应“柳浓莺懒”,“多病”是“无情思”“慵”的原因。)
15.(1)“红”“绿”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更直观形象。(2分)
(2)描绘出处处百花盛开、枝繁叶茂的景象。(2分)
(3)处处春色如许,作者却无心欣赏,以乐景衬哀情。(2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④。
[注]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②楚宫腰:以楚腰说柳。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8.请指出上阕后三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9.结合本首词的下阕来分析词人“肠断”的因由。(6分)
参考答案:
8.(5分)参考A:哀景衬哀情。(1分。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也可以。答“比喻”不给满分)眼前的烟柳历经沧桑而衰败,又加上历来被离别之人攀折,如今也是憔悴不堪。(2分)作者以哀景衬哀情,借伤柳而伤别,加倍突出了人间的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提及沧桑之感亦可)
参考B: “憔悴楚宫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词人眼中所见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如楚宫腰的婀娜多姿的柳树早已憔悴不堪了,已是古老且衰败。(2分)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眼前烟柳姿态,而且强烈表现了词人心中所生的历史沧桑之感(离愁别恨)。(2分)
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和翻译及赏析
《少年游·并刀如水》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实写,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虚写,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全词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后世历代词家所称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原文和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
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宋代〕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并州产的剪刀非常锋利,吴地产的盐粒洁白如雪,女子的纤纤细手剥开新产的熟橙。锦制的帷帐中刚刚变暖,兽形的香炉中烟气不断,二人相对着把笙调弄。
女子低声地探问情人:今夜您到哪里去住宿?时候已经不早了,城上已报三更。外面寒风凛冽,路上寒霜浓重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经少有人行走!
注释
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
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幄:帐。
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谁行(xíng):哪边,何处。
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赏析
此词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少。前者实写,用实物烘托室内温馨气氛;后者虚写,以语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全词曲折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表露出彼此相爱的心情,为后世历代词家所称赏。
上片以男方的'视角写美人的热情待客,抒发对女子情投意合的情感。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下片以叙事的方式来抒情,改用女方的口吻来传情,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更是十分细腻逼真。
“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谁问?未明点。为何问?也未说明。“向谁行宿?”的文化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写来空灵含蓄,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更有味。只说深夜“城上已三更”,路难“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只说“不如休去”,表情措语,分寸掌握极好。
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画,曲折深微的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经历,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词结束在“问”上,结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长。无限情景,都自先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意思幽微,篇章奇妙。
词中所写的男女之情,意态缠绵,恰到好处,可谓“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沾半点恶俗气昧;又能语工意新。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单从技巧看,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周邦彦居于京城时,与名妓李师师相好。宋徽宗赵佶听到李师师的艳名后,也来凑热闹,常微服私访到李师师家中。周邦彦躲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却还要忍受心上人与皇帝戏谑调情、颠龙倒凤,心中痛苦可想而知。第二天,他将这段见闻,填了一首《少年游》。
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原文及译文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注释】
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轻丝:细雨。
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
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
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难。
金屋:华丽的屋子?冲雨:冒雨。
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译文】
一个狭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浓。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艰难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但是两人都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门外的花柳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艰难的飞行。
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有别一番滋味。眼前这无忧的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意味深长。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周邦彦流寓荆州时。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周邦彦被调出京城,贬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然后流寓荆州约三年。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春天,又被任命为溧水(今属江苏)知县。这几年是周邦彦思想与创作的重要转折期。
文学赏析
这首令词运用现代短篇小说才有的打破时空观念的倒叙和插叙手法,穿插腾挪地向人们诉说自己昔日在汴京的一段爱情经历。所反映的内容十分普通,写法上却有些独特。
上片所写纯然是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表达内心紧张、凄苦又彼此思念的情感。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
下片通过描写两人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而今丽日明金屋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现在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
“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
周邦彦的词作描写,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名家点评
周济《宋四家词选》:“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入山谷恶道矣。”
作者简介
作者周邦彦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疏散,但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龙与少年游》是2014年3月由长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小说作家江南所著的散文集。一起来看看龙与少年游语录吧!!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龙与少年游语录精选,希望你喜欢。
1) 每个人都是homeless,让你心安的地方就是你的家乡。——江南《龙与少年游》
2) 你问我为什么能成功,因为我知道洛杉矶每个凌晨四点的天空。——江南《龙与少年游》
3) 但最终还是得有东西来化解那些黑暗的情绪,我想那就是“爱”吧。——江南《龙与少年游》
4) 那些脆薄如铅笔画的过往,是一种等它碎裂的时候你会特别惋惜的美。——江南《龙与少年游》
5) 路明非是个穷孩子,他很怂他很欠他很不霸气,但他从未吝啬过付出。——江南《龙与少年游》
6) 这一刻前世今生光影交汇,我站在世界的尽头,无忧无虑,*安喜乐。——江南《龙与少年游》
7) 我喜欢人多的地方,即使安静也要安静在人多的地方,否则会觉得不安。——江南《龙与少年游》
8) 有人带着希望来了,疲倦了,或是失望了,就走了。但总还有新的人来。——江南《龙与少年游》
9) 这世上的每个男孩都为他们的女孩闯荡江湖,如果女孩没了,他们会很孤独。——江南《龙与少年游》
10) 忽然间秋风萧瑟,万家灯火。别了,我的尖沙咀,我那么向往着你,却从未能到达。——江南《龙与少年游》
1) 忽然的秋风萧瑟,万家灯火。——江南《龙与少年游》
2) 固执其实是件蛮苦的事情,自苦。——江南《龙与少年游》
3) 几许凄凉当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江南《龙与少年游》
4) 何必再叩我的心呢?我的心早已是枯木。——江南《龙与少年游》
5) 我最好的时候,没有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江南《龙与少年游》
6) 少年烈马狂歌的心,青年纵横捭阖的梦。——江南《龙与少年游》
7) 何必再轻扣我的心呢,我的心已是朽木。——江南《龙与少年游》
8) 于无声处光阴流动,十丈红尘,世俗欢闹。——江南《龙与少年游》
9) 世界很大,有些人吵闹,有些人静静地不说话。——江南《龙与少年游》
10) 但我觉得自己不算贪婪,因为我不怕历尽艰苦。——江南《龙与少年游》
11) 没人在乎你做什么,而是在意你是否做到极致。——江南《龙与少年游》
12) 长不大的灵魂,安安静静地坐在一片世界的中央。——江南《龙与少年游》
13) 我仰望阳光,却感觉到自己向着巨大的深渊坠落。——江南《龙与少年游》
14) 不能用你三十岁的成熟来否认你二十岁的年少轻狂。——江南《龙与少年游》
15) 沉默如樱,绚烂如小暮,都在最后的一刻如花怒放。——江南《龙与少年游》
16) 也许无所谓谁的背影,只是这座华丽城市的背影而已。——江南《龙与少年游》
17) 过去的歌已经唱罢多年,回声才从山谷尽头遥遥传来。——江南《龙与少年游》
18) 他不认为自己特别正义,他就是不愿意对这个世界屈服。——江南《龙与少年游》
19) 敲敲当初那块像玻璃一样透明的浪漫,好像随时都会裂开。——江南《龙与少年游》
20) 江湖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你愿意在这里生,也不介意在这里死。——江南《龙与少年游》
1) 王家卫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过去的歌已经唱罢多年,回声才从山谷尽头遥遥传来。——江南《龙与少年游》
2) 人就是这样,小时候爱唱歌,唱破了喉咙也没人听懂,如今有人想听,你却不想唱了。——江南《龙与少年游》
3) 有些瞬间的存在,从开始就是为了被缅怀。有些笑容的绽放,从出现就是为了被回忆。——江南《龙与少年游》
4) 他是和源稚生一样立志要当正义朋友的男人,而且会毫不介意地把这句话大声说地出来。——江南《龙与少年游》
《少年游·并刀如水》
作者:周邦彦
原文: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
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
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注释:
1、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2、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3、幄:帐。
4、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5、谁行(háng):谁那里。
6、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赏析:
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开便是,何至于匿伏床下,而事后又填词暴露,还让李师师当面唱给皇帝听。皇帝自携新橙,已是奇闻,携来仅仅一颗,又何其乞儿相?在当时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寻常惯见的,所以它也是一种时兴的题材。然而这一类作品大都鄙俚恶俗,意识低下,使人望而生厌。周邦彦这一首之所以受到选家的注意,却是因为他能够曲折深微地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连这种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画得维妙维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谁说中国古典诗词不善摹写人物,请看这首词,不过用了五十一字,便写出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但最精采的笔墨还在下片。
下片不过用了几句极简短的语言,却是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在简洁的笔墨中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
“向谁行宿”──“谁行”,哪个人,在这里可以解作哪个地方。这句是表面亲切而实在是小心的打探。乍一听好像并不打算把他留下来似的。
“城上已三更”──这是提醒对方:时间已经不早,走该早走,不走就该决定留下来了。
“马滑霜浓”──显然想要对方留下来,却好像一心一意替对方设想:走是有些不放心,外面天气冷,也许万一会着凉;霜又很浓,马儿会打滑……真放心不下。
这样一转一折之后,才直截了当说出早就要说的话来:“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意思是:你看,街上连人影也没几个,回家去多危险,你就不要走了吧!
真是一语一试探,一句一转折。读者分明听见她在语气上的一松一紧,一擒一纵;也仿佛看见她每说一句话同时都侦伺着对方的神情和反应。(m.ju.51tietu.net)作者把这种身分、这种环境中的女子所显现的机灵、狡猾,以及合乎她身分、性格的思想活动,都逼真地摹画出来了。
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单从技巧看,不能不叫人承认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终不似少年游类似诗句
终不似少年游的古诗
类似终不似少年游诗句
带少年游的古诗
少年游宋的古诗
少年游秋水的古诗句
龙与少年游语录
古诗少年游的诗意
形容少年游的古诗
最后一句是少年游的古诗
龙与少年游经典语录
少年游柳永的古诗原文
不少年的诗句
类似莫欺少年穷的诗句
少年不可欺诗句
少年的诗句
有少年的诗句
少年诗句
少年远游的古诗
类似莫欺少年穷的句子
少年狂的诗句
夸少年的诗句
带少年的诗句
忆少年的诗句
说少年的诗句
写少年的诗句
少年愁的诗句
归来仍是少年类似句子
不在少年的古诗
少年到中年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