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仙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八仙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八仙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八仙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酒中八仙的诗人是谁
酒中八仙指唐代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亦称醉八仙。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酒中八仙的诗人是谁,欢迎阅读。
八仙介绍
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六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八仙由来
众所周知,杜甫一生坎坷,留下了大量描写苦难的血泪之作。这首《饮中八仙歌》是杜诗少有的潇洒杰作。杜甫曾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被称为“三朝遗老”,学术界一般将他的一生划为四个阶段:读书和宦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十载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陷贼与为官时期(四十五到四十八岁);弃官及以后的漂泊时期(四十八到五十九)。杜甫刚刚进入长安的时候,满怀理想,裘马轻狂,碰巧结识了李白等恃才傲物的性情中人,于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和半谐谑、半写实的笔调创作了这首《饮中八仙歌》。
这首诗描述了当时长安市上“饮中八仙”的醉后之态,知章二句,汝阳三句,左相三句,宗之三句,苏晋二句,李白四句,张旭三句,焦遂二句,寥寥数笔,各显仙意。
八仙特点
贺知章
自号“四明狂客”,性情旷夷,晚节放荡,由于他是浙江人氏,故善乘船而不善骑马,加上醉酒之后两眼朦胧,一路摇摇晃晃,竟然跌到井下去了,让人惊奇的是,他居然能若无其事地在井底高眠。
汝阳王李琎
汝阳王李琎是唐睿宗嫡孙、让皇帝李宪长子、唐玄宗侄子。李琎长得眉宇秀整,深得皇帝喜爱。他酒量惊人,沽完三斗酒之后才去朝见天子,结果醉在天子脚下,动弹不得;玄宗命人掖出,他狼狈地谢罪:“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在回府的路上,看见装有酒曲的车子,依然兴致不减地高嚷着要把封地移到酒泉去。
李适之
清和县公李适之唐太宗的曾孙,废太子、恒山王李承乾之孙。左臣相李适之为人耿直,十分好客,每天花费大量的酒钱与宾客们豪饮,且酒后不乱,仍能赋诗。一日,他饮干一大坛酒之后,仰天长啸曰:“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原来由于他性格疏直,得罪了权相李林甫,被罢了相位。昔日的客人们虽然知道他是无辜的,但碍于李林甫的势力不敢再前往共饮,以至门可罗雀。这天他饮至醇酣处,有感于官场黑暗,就随口吟了这首诗,没想到终究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崔宗之
崔宗之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儿子,不仅外表玉树临风,而且气质也如魏晋士人,傲士嫉俗。他喜欢效仿阮籍,酒酣之时,看到庸俗之人,无论势位高低,皆以白眼视之,然后顾左右而观青天。
苏晋
户部侍郎苏晋喜欢研*浮屠之术,钻研佛经,戒斋吃素,又贪杯纵酒,常常违背戒规。他曾经得到西方高僧慧澄绣的一本佛经,读完之后喃喃自语:“这个和尚喜欢喝米汤,正合我的`性情,我今后就学*他的佛理了,别的佛书不想看了。”
李白
御用文人李白善于作诗,且有酒必有诗,在长安的集市上散尽千金之后,摇头晃脑地一挥而就,然后呼呼大睡。一次玄宗同杨贵妃同坐沉香亭,意有所感,命人召他去赋诗,他半醉半醒地一动不动,自称酒仙。被生拉硬扯地来到皇帝面前后,仍意犹未尽,皇帝命人泼了他一脸的凉水,笔墨伺候,不一会儿,一首著名的组诗便诞生了,这便是著名的《清*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张旭
张旭是狂草大师,也嗜酒,人们称他为“张颠”,因其每次喝醉之后总是一发不可收拾:只见他呼叫狂走,口中大呼:“抬墨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头扎进墨缸,出来时已不可辨认,长叫三五声,“头”走龙蛇,俨然一只巨大的神笔在纸上叱咤风云,口中咿咿呀呀,模糊不清。一瞬间的功夫,一幅传世佳作便诞生了。
焦遂
焦遂有口吃,可奇怪的是,每次醉酒之后却巧舌如簧,酬酢如注,高谈雄辩,如入无人之境,令在座的客人们目瞪口呆。
八仙是哪个朝代的人
相信大家都有看过或听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那大家知道里面的八仙是在哪个朝代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仙是哪个朝代的人,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八仙是*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据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
另一含义指传统中式窗格,比如我们常见的方形桌面或者墙面,在四个角做图案,中间也有图案,我们通常叫这种图案分布形式为八仙,俗称四菜一汤。还有中式窗棂的最小构件或称衔接件,也叫八仙,并且分为明八仙和暗八仙两种。
一、词语概念
1、*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
八仙故事已
见于唐、宋、元人记载,元杂剧中亦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
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人。
参阅《浦江清文录·八仙考》。
2、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晋]谯秀《蜀纪》以为八人均在蜀得道成仙。
3、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八人皆好饮酒赋诗,称为“酒中八仙人”。见《新唐书·李白传》。唐 杜甫有《饮中八仙歌》。[1]
4、指西汉淮南王刘安最为著名的八位门客,即苏飞、吕尚、左员、田由、雷被、毛披、伍被、晋昌。
相传刘安与八人服食仙丹后,俱成仙体。故后人称此八人为“八公”或“八仙”。
二、起源
起源一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
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起源二
所谓“八仙”,乃是*传统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后来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权,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后来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
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钟离权,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后来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杜甫——《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注释:
知章:贺知章,诗人,嗜酒,狂放不羁。
似乘船:醉后骑马,似坐船般摇摇晃晃。
眼花:醉眼昏花。
汝阳:汝阳王李琎。杜甫曾为其宾客。
始朝天:才去朝见天子。
曲车:酒车。
涎:口水。
左相:李适之。天宝元年为左丞相。
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以此形容李适之的豪饮之态。
乐圣:喜酒。古酒徒戏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
宗之:崔宗之。开元初史部尚书崔日用子与李白交情甚厚。
觞:酒杯。
白眼:晋阮能为青白眼,对拘守礼法的人以白眼相待,此借指崔宗之傲慢嫉俗的表情。
玉树:形容人清秀出尘。
苏晋:开元年间,任户部、史部侍郎、太子庶子。
长斋:长期戒斋。
逃禅:不遵守佛教戒律。
不上船:李白豪放嗜酒,蔑视*。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于白莲池,欲召李白写序,当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高力士遂扶其上船见皇帝。这里指李白酒后狂发,无视万乘之尊严。
张旭:着名书法家,善狂草,人称“草圣”。好酒。
脱帽露顶:李欣《赠张旭》:“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写张旭醉时不拘形态的豪放之态。
如云烟:指张旭的书法变化多端、生动瑰奇。
焦遂:事迹不详。
卓然:独异样子。
惊四筵:使四座的人惊叹。
赏析:诙谐幽默,别有情趣。子美独具慧眼,于各人特色中取其一二为之,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君仙画像图。酒仙酒鬼酒痴酒圣,于斯集聚。诗人妙手偶成,惟妙惟肖。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又主次分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彼此映照,风神独擅。贺知章醉态可拘,妆阳王嗜酒如命,李适之海量惊人,崔宗之倜傥不群,苏晋醉酒忘禅,太白斗酒百篇桀骜不驯,张旭酒入豪肠笔走经蛇,焦遂五斗方醉,雄谈阔论语惊四方。诗人用笔精炼,鬼斧神工,将八位酒中圣哲刻画得入理入微,不同凡响。
八仙过海歇后语的下一句
歇后语八仙过海是什么意思?歇后语八仙过海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八仙过海歇后语的下一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歇后语:
八仙过海
答案:
各显神通
出处: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啊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示例:
说得好,咱们就~吧! 老舍《茶馆》第一幕。[4]
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歇后语故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原指八位仙人法力无边,在过东海时铁拐李建议将各自法宝投于水面各自过海,结果八仙各自渡过了东海。现引申为做事各有各的办法,也有各自拿出自己的本领比赛的意思。
“八仙过海”虽然用的是神话传说的手法,但与古代蓬莱寻仙活动一样,表达了人们探寻自然奥秘、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没有古代海上寻仙发源地的影响,也不会产生八仙在蓬莱过海的历史传说。所以说,八仙的故事因蓬莱而产生,蓬莱也因八仙过海而扬名海内外。
八仙传说:
有一天,八仙向西王母拜寿回来,腾云驾雾从东海上空经过,只见海上波涛汹涌,白浪滔天,煞是壮观。于是,八仙决定到海面上玩一玩。
吕洞宾说:“大家把自己的宝物扔到海面上,借着它渡过大海,比一比谁更有神通,怎么样?”
铁拐李首先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他兴致昂扬地说:“好啊!大家先看我的!”便把拐杖投向海中,拐杖像一条小船漂浮在水面,铁拐李一个筋斗,翻立在拐杖上。
接着汉钟离把他的.芭蕉扇丢到海上,跳下去站在上面。
接着,其他几位仙人也各显神通,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吕洞宾踏着雌雄宝剑,韩湘子坐着萧,何仙姑乘着花篮,蓝采和站在拍板上,曹国舅踩着玉版,都在海面上漂浮了起来。
八仙安稳地顺着汹涌的波浪漂去,这与腾云驾雾感觉大不相同,别有一番新的刺激和情调,大家玩得好不快意。
这时,曹国舅突然用手指向右边,并高声喊道: “大家看啊!那里有座海市蜃楼!”
大家转头一看,只见一座仙山渐渐地从海里升起,山上有树木,有楼房,一会儿就升到半空中,慢慢地变成天边的浮云,一转眼,那浮云又被风吹散了。
韩湘子说:“我们真是眼福不浅!蜃气是海里蛟龙嘘出来的气体,百年难得一见啊!”
突然,蓝采和从他们当中消失了。大家远*观望,一边找一边喊,可就是不见蓝采和的踪迹,张果老猜说:
“可能是东海龙王作怪,他不欢迎我们在他的海上大显神通,把蓝采和抓到龙宫去了,走我们一起到龙宫要人去!”
大家来到龙宫,婉言请求龙王放人。龙王蛮不讲理,不但不肯,还派自己的几个儿子带领虾兵蟹将追杀八仙。八仙只得用随身的法宝当武器,抵抗虾兵蟹将,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龙王的两个太子被八仙杀死了。
龙王一听,自己的两个儿子被八仙杀了,真是悲愤至极,商请南海、西海、北海龙王来帮忙。龙王的不依不饶,把八仙也给惹火了。铁拐李用酒葫芦把海水吸光,其余几位仙人将泰山搬了过来,往东海一扔,东海立刻变成了一座高。
双方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把太上老君、如来佛和观世音也惊动了,他们全都赶来调解。调解的结果是,由蓝采和送东海龙王两片玉版,作为杀两位太子的补偿泰山则由观世音负责搬回原处。
因为这一场纠纷,八仙被玉皇大帝降级一等。从此,八仙再也不敢到外面惹是生非了。
古代神话人物介绍:八仙
八仙是*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古代神话人物介绍:八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起源一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
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
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
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起源二
所谓“八仙”,乃是*传统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
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后来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权,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后来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
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钟离权,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后来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形象来源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吕洞宾个性轻佻、铁拐李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八仙戏”。
《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原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注释:
1、知章:贺知章,诗人,嗜酒,狂放不羁。
2、似乘船:醉后骑马,似坐船般摇摇晃晃。
3、眼花:醉眼昏花。
4、汝阳:汝阳王李琎。杜甫曾为其宾客。
5、始朝天:才去朝见天子。
6、曲车:酒车。
7、涎:口水。
8、左相:李适之。天宝元年为左丞相。
9、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以此形容李适之的豪饮之态。
10、乐圣:喜酒。古酒徒戏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
11、宗之:崔宗之。开元初史部尚书崔日用子与李白交情甚厚。
12、觞:酒杯。
13、白眼:晋阮能为青白眼,对拘守礼法的人以白眼相待,此借指崔宗之傲慢嫉俗的表情。
14、玉树:形容人清秀出尘。
15、苏晋:开元年间,任户部、史部侍郎、太子庶子。
16、长斋:长期戒斋。
17、逃禅:不遵守佛教戒律。
18、不上船:李白豪放嗜酒,蔑视*。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于白莲池,欲召李白写序,当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高力士遂扶其上船见皇帝。这里指李白酒后狂发,无视万乘之尊严。
19、张旭:着名书法家,善狂草,人称“草圣”。好酒。
20、脱帽露顶:李欣《赠张旭》:“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写张旭醉时不拘形态的豪放之态。
21、如云烟:指张旭的书法变化多端、生动瑰奇。
22、焦遂:事迹不详。
23、卓然:独异样子。
24、惊四筵:使四座的人惊叹。
赏析:
诙谐幽默,别有情趣。子美独具慧眼,于各人特色中取其一二为之,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君仙画像图。酒仙酒鬼酒痴酒圣,于斯集聚。诗人妙手偶成,惟妙惟肖。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又主次分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彼此映照,风神独擅。(m.ju.51tietu.net)贺知章醉态可拘,妆阳王嗜酒如命,李适之海量惊人,崔宗之倜傥不群,苏晋醉酒忘禅,太白斗酒百篇桀骜不驯,张旭酒入豪肠笔走经蛇,焦遂五斗方醉,雄谈阔论语惊四方。诗人用笔精炼,鬼斧神工,将八位酒中圣哲刻画得入理入微,不同凡响。
描写水仙的诗句
乘鲤琴高采掇新,蔚蓝天上少红尘。黄姑渚畔湔裙水,不是人间妒妇津。
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峄阳散木虚且轻,重华斧下知其声。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篸一枝。
花似金杯荐玉盘,炯然光照一庭寒。世间复有云梯子,献与嫦娥月里看。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乱拥红云可奈何,不知人世有春波。凡心洗尽留香影,娇小冰肌玉一梭。
南渡登舟即水仙,西垣有客思悠然。因君相问为官意,不卖毗陵负郭田。
泮兰沅芷若为邻,淡荡疑生罗袜尘。昨夜月明川上立,不知解佩赠何人?
水客夜骑红鲤鱼,赤鸾双鹤蓬瀛书。轻尘不起雨新霁,万里孤光含碧虚。
露魄冠轻见云发,寒丝七炷香泉咽。夜深天碧乱山姿,光碎*波满船月。
岁华摇落物萧然,一种清风绝可怜。不俱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
骚魂洒落沉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却笑涪翁太脂粉,误将高雅匹婵娟。
醉拦月落金杯侧,无倦风翻翠袖长。相对了无尘俗态,麻姑曾约过浔阳。
《饮中八仙歌》杜甫译文和赏析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饮中八仙歌》杜甫译文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⑴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⑵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⑶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⑷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⑸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⑹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⑺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⑻
【注释】
⑴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官至秘书监。性旷放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他在长安一见李白,便称他为“谪仙人”,解所佩金龟换酒痛饮。这两句写贺知章醉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井中淹死。
⑵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朝天:朝见天子。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麴车.酒车。移封:改换封地。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⑶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天宝元年(742年)八月为左丞相,天宝五年(746年)四月,为李林甫排挤罢相。长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故用来形容李适之的酒量之大。衔杯:贪酒。圣:酒的代称。《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尚书郎徐邈酒醉,校事赵达来问事,邈言“中圣人”。达复告曹操,操怒,鲜于辅解释说:“*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李适之罢相后,尝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此化用李之诗句,说他虽罢相,仍豪饮如常。
⑷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觞:大酒杯。白眼:晋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视俗人。玉树临风:崔宗之风姿秀美,故以玉树为喻。
⑸苏晋:开元进士,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长斋:长期斋戒。绣佛:画的佛像。逃禅:这里指不守佛门戒律。佛教戒饮酒。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
⑹李白:以豪饮闻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诗兴。《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应诏至长安,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他,并赐食,亲为调羹,诏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写配乐的诗,而他却在长安酒肆喝得大醉。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白莲地,召李白来写文章,而这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来见。
⑺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称“张颠”。
⑻焦遂:布衣之士,*民,以嗜酒闻名,事迹不详。卓然:神采焕发的样子。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
【译文】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赏析】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这一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麴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适之。他于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适之传》)“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适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适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接着写苏晋。司马迁写《史记》擅长以矛盾冲突的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以上五个次要人物展现后,中心人物隆重出场了。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令人难忘。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
《饮中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在音韵上,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是一首严密完整的歌行。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八个人物主次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有如一座群体圆雕,艺术上确有独创性。正如王嗣奭所说:“此创格,前无所因。”它在古典诗歌中的确是别开生面之作。
杜甫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罗隐《黄河》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江上吟》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长松瀑布饶奇状,曾有仙人驻鹤看。——朱庆馀《题仙游寺》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唐寅《桃花庵歌》
春分采石仙人酒,夜读茅山道士书。——萨都剌《寒夜即事次韵呈许荣达》
仙人黄鹤楼,待子洗壶觞。——徐祯卿《江上逢许员外》
碧烟腾上青松树,下有仙人此炼丹。——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碧烟腾上青松树》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崔颢《行经华阴》
秦川公子谪仙人,布袍落魄余一身。——仇远《赠张玉田》
早谓仙人无世虑,山深往往饭胡麻。——范梈《屈原庙前观雨,雨止,渡口观鱼》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杜甫《望岳》
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李白《怀仙歌》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李白《古朗月行》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李白《古风其七·五鹤西北来》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李白《古风其二十·昔我游齐都》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李白《拟古·其三》
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李白《拟古·其四》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李白《拟古·其十》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仙人不见我,明月空相知。——李白《泾川送族弟錞》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王沂孙《水龙吟·白莲》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曹操《气出唱其一》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曹操《气出唱其二》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李白《春日行》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海底觅仙人,香桃如瘦骨。——李商隐《海上谣》
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李白《赠王汉阳》
种橘仙人来瑞世,况是籛翁其后裔。——白玉蟾《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旋成醉倚蓬莱树,有个仙人拍我肩。——李商隐《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李贺《秦王饮酒》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王建《宫词一百首》
仙人北烛空凝盼,太岁东方已绝踪。——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李贺《钓鱼诗》
道士多骑虎,仙人自牧羊。——杨载《题信州先天观图二首·其一》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刘禹锡《观云篇》
乘凤仙人降此时,玉篇才罢到文词。——罗隐《升*公主旧第》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王昌龄《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蕊珠仙人乘玉辂,腾驾鹤鹄飞氋氃。——刘基《为詹同文题浙江月夜观潮图》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李白《游泰山六首》
仙人居射的,道士住山阴。——李白《送纪秀才游越》
鲸吸仙人饮兴浓,尤嫌恶客懒迎逢。——刘克庄《四和·鲸吸仙人饮兴浓》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白居易《牡丹芳》
双胞胎八仙体全轱辘之一; [一] 月洒清辉夜正寒,子期别后绪难安。 红尘眷眷伤情事,灵瑟铮铮诉爱缘。 去岁兰楼同汝醉,今夕锦字共谁欢, 瓶沉镜断天之意,赐我痴心鬓染斑? [二] 霜刀露剑斩花蔫,月洒清辉夜正寒。 嘶马追云风虐柳,跃龙踏雾绪凝笺。 一帘幽梦呼鸳侣,几许痴情幻凤缘。 感憾香魂空缱绻,唯诗抒意度残年。 [三] 新妆织锦云深处,梦里桃源香满路。 月洒银辉夜正寒,风亲鬓雪心何注? 挥毫舞墨把颜留,觅句敲词凝爱赋。 宋雨唐诗剪绪翩,痴情抒意从容度。 [四] 霜染千山玉树团,残芳落地有谁怜。 云织彩锦心犹暖,月洒清辉夜正寒。 爱葬荒丘魂欲坠,窗萦瘦影曲难弹。 龙骧凤翥鸯鸳梦,细捻情丝待世缘. [五] 露染霜侵情已误。芳魂伴叶空中舞。 携妻唤友聚华堂,煮酒烹茶乡土顾。 月洒清辉夜正寒,风掀冷梦心尤苦。 佳词雅意墨家留,宋雨唐诗英韵注。 [六] 婆娑孤影悼盟缘,独饮西风意已残。 雁信迂回蝶魄聚,情丝剪断泪人还。 笺留素愿心连绻,月洒清辉夜正寒。 欲唤梵神施款爱,缠绵凤帐梦乡眠. [七] 东篱菊灿招人妒,鹤岭丹枫迷雨雾。 飞雁思乡唱恋歌,迎风振翅寻归路。 骋舟远去暮阳斜,落叶翩跹心语诉。 月洒清辉夜正寒,柔情满腹裁章句。 [八] 烛影摇红映瘦颜,闺门嫁怨抱云眠。 琵琶九转垂妆泪,琴瑟八音对雪弦。 万种柔情皆似水,三千大梦已如烟。 青山依旧歌笙恨,月洒清辉夜正寒。
编辑点评:
冷月清辉洒下,相思暗起,冰弦诉说心中的情意。回忆起过去的缠绵,心中难免叹息,如今鬓发斑白,心事何处寄托。淡淡的感伤,穿透心灵。霜打落花,风景萧索。月色清冷,马蹄声声,相思成空,唯有诗意度余生。深情可感,落笔有情。深情织锦,梦里桃源。唯美婉约,简洁明了。轱辘体古朴优雅,不同的转换,境界跟着转变,妙趣横生。有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艺术感很强。音韵和谐,落笔不凡。文笔流畅,语言充满感染力,词句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八仙诗句
描写八仙的诗句
八仙过海诗句
形容八仙的诗句
八仙谣古诗的诗句
游八仙的古诗
八仙歌的古诗
写句子八仙翻桌
关于八仙过海的诗句
描写八仙过海的诗句
八仙翻桌的句子
饮中八仙歌的古诗
八仙歌酒中的古诗
八仙山的古诗
赞美八仙花的诗句古诗
关于八仙的诗词
关于八仙花的诗句古诗
八仙歌的古诗的读音
赞美八仙的古诗古字
古诗对八仙的赞赏诗
关于八仙花的古诗
复述八仙过海的古诗
饮中八仙歌的古诗意思
八仙过海的古诗视频
查一首杜甫的古诗饮中八仙歌
描写八仙花的古诗词
很仙的诗句
仙诗句
仙的诗句
仙仙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