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家励志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佛家励志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佛家励志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佛家励志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2、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5、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6、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7、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9、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0、若是无法成就大事,就用伟大的方法,去做小事。
11、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12、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3、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
14、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15、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16、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17、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8、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9、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0、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淡无味之中。
21、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2、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23、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24、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25、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26、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7、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28、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29、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30、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31、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2、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3、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34、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35、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凡。
36、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37、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38、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9、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40、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41、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42、巢空鸟迹水波纹,偶尔成文似锦云。得失往来都不是,有无俱遣息纷纷。
43、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4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45、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46、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47、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8、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49、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5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51、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佛家励志的名言(精选115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佛家励志的名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2、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淡之中。
5、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6、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我所没有的。
7、佛法是什么?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8、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9、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10、长大**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1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2、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3、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4、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15、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1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17、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8、菩萨以正觉为*惯,众生却以烦恼为*惯。
19、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2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1、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2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23、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4、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25、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26、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7、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28、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9、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30、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31、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32、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33、所谓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34、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5、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36、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7、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38、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39、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4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1、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42、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43、佛心待人,自己即佛;佛性悟人,人即是佛。
44、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45、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46、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47、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48、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4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2、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3、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5、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6、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7、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9、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0、若是无法成就大事,就用伟大的方法,去做小事。
11、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12、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3、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
14、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15、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16、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17、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18、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9、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0、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淡无味之中。
21、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2、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23、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24、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25、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26、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7、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28、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29、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30、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31、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2、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3、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34、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35、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凡。
36、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37、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38、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9、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40、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41、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42、巢空鸟迹水波纹,偶尔成文似锦云。得失往来都不是,有无俱遣息纷纷。
43、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4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45、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46、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47、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8、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49、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5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51、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佛家佛偈经典语录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语录都不陌生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语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佛家佛偈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份!
2、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3、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4、 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5、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6、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7、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源自:《增一阿含经》
8、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9、 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0、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11、 怅望江湖百年与谁说。
12、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3、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4、 所求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15、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6、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7、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8、 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19、 如果抱怨成*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20、 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21、 生活磨砺了人生,这一路走来,学会了接受。
22、 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3、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3、 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千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返,是故至心稽首礼。——源自:《无量寿经》
4、 飘动的经幡,转动的经轮,祥和的颂经声,飞舞的风马,六字真言的祝福,佛菩萨的'保佑。祝福您六时吉祥,身心安乐,法喜充满!
5、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6、 别人撒盐伤不了你,除非你身上有溃烂之处。
7、 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8、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9、 长大**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10、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11、 漫漫长路无声无息,或许我们一生也在追寻,那又怎样,打破的宁静换回一生的威名,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千山暮雪天涯远,万古流长的亘古情怀,学智者接纳红尘纷扰,却置身事外,博得一份淡然。尽避曲终影自单,冷月残照孤星夜,沧海连天堑,南辕北辙的沦陷,不自觉反省饼往。
12、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3、 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14、 把握好每一个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现;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15、 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6、 花开、花谢,生死、死生,人的真实生命在哪里?
17、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8、 也许我们应该将远志封存起来,用闲逸的山水蓄养,于杯盏中自在把玩。看一场烟雨,从开始下到结束;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诗意,不为风雅,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成一杯白开水的*淡一碗清粥的简单。
1、 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2、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3、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4、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5、 “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常常是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6、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7、 勇於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8、 澹澹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顾春《早春怨》
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2、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3、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4、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5、我们时时刻刻要想着“把一切的利益与好处给予别人,把一切的损失与失败由自己承担”。
6、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7、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8、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9、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10、佛典里说,慈,既是予乐。悲,既是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11、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12、所有的一切都是佛字的含义,弄明白了佛字,一切都是那么清净、*等。
13、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14、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15、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16、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17、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18、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19、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20、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21、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22、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23、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24、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25、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27、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28、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一脉相承,互相圆融的,各种教法也本属一味一体的。
29、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30、佛法越修越简单,越修离你越*,你真正的修进去了,学进去了,佛心自现,自然光明。
31、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32、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33、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34、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
35、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36、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7、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8、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39、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0、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41、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42、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43、修*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44、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45、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46、世上最多人信奉的宗教不是基督教,不是佛教,也不是*教,而是「名利教」。但许多人信了,并不快乐。
47、观照自己的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随时将恶的念头转换为善的念头。
48、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因为没有修行,我们来到了今天,如果我们还不修行,还将无边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无尽的黑暗。
5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51、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佛家的语录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语录,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语录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佛家的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人不是坏的,只是*气罢了,每个人都有*气,只是深浅不一样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好把他看做是坏人。
2、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能够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6、时刻总会过去的,让时刻流走你的烦恼吧!
7、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摘抄美文
8、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理解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9、不好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决定,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我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凡。
11、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12、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3、笑着应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刻。
14、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5、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16、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17、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8、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1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0、当你对自我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1、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2、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23、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24、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25、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26、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7、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淡无味之中。
28、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1、原谅别人,就是给自我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2、笑着应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刻。
33、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貌日子会好过一点。
34、广结众缘,就是不好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5、人不是坏的,只是*气罢了,每个人都有*气,只是深浅不一样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好把他看做是坏人。
3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37、能够把自我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8、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39、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40、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41、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42、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43、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44、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45、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职责。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职责。
46、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7、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4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我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49、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佛家经典语录
1、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
2、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4、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5、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6、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7、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8、“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9、“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10、“吾人须是从*实处见得亲切,从*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11、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12、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13、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14、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15、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16、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17、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字,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18、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19、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0、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21、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22、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2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25、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26、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27、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28、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29、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3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1、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32、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33、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34、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35、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36、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7、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39、*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40、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41、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42、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43、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44、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45、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46、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47、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48、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49、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50、众生*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51、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佛家经典语录
1、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
2、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4、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5、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6、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7、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8、“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9、“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10、“吾人须是从*实处见得亲切,从*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11、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12、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13、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14、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15、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16、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17、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字,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18、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19、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0、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21、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22、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2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25、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26、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27、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28、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29、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3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1、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32、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33、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34、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35、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36、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7、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39、*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40、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41、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42、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43、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44、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45、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46、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47、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48、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49、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50、众生*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51、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关于佛家经典语录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指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的名人之言、网民言论、社会事件所产生的新词条。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语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佛家经典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淡无味之中。
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4、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5、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6、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8、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9、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凡。
10、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1、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2、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3、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14、人不是坏的,只是*气罢了,每个人都有*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5、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6、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7、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18、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19、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20、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
1、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3、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4、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5、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6、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7、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0、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1、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12、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13、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4、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15、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6、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7、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8、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0、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2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22、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23、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24、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6、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7、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28、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29、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佛家语录(精选50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具有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白易懂的特点。什么样的语录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佛家语录(精选50句),欢迎大家分享。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家励志语录
佛家励志格言
佛家语录
佛家修心语录
佛家放下语录
哈佛励志语录
佛家静心语录
佛家经典语录
佛家语录随缘
经典佛家语录
弥勒佛的励志语录
佛家曰经典语录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
关于佛家的经典语录
作家励志语录
家具励志语录
佛语励志经典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励志
哈佛大学励志语录
伤心佛家经典语录
许家印励志语录
佛家语录*心静气
佛家讲因果的经典语录
哈佛家训经典语录
佛家讲缘分的经典语录
佛家对爱情经典语录
佛家十大经典语录
企业家励志语录
佛曰经典语录爱情励志
语录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