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

关于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67) 说说(180) 名言(3) 诗词(8k+) 祝福(50) 心语(2)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 夸张,古诗文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潭水深千尺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燕山雪花大如*。——李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翰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优美的诗句

      阳春白日风在香。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阅读全文]...

2022-06-08 02:59:33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阅读全文]...

2022-03-10 16:24:40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 夸张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潭水深千尺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燕山雪花大如*。——李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翰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优美的诗句

      阳春白日风在香。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阅读全文]...

2022-07-08 12:44:24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文学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阅读全文]...

2022-07-15 03:16:18
  • 扩大缩小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有哪些_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 夸张,经典
  •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扩大缩小夸张修辞手法的九库说说有哪些。

    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3.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7.当破碎的心凝结了凝结,沉淀成沉淀,磨灭掉磨灭,才发现岁月早就划破我的脸,而时间他对我谄笑,那么耀眼,那么妖冶,忽而发现,自己离曾经的那天,那么遥远

    8.雾重重地落下来,层层地压在我的头顶,我的双肩,我的胸前。雾裹住了身子,裹住了心,也裹住了视线。宛如在梦中,到处都是一片虚幻和迷蒙,妖烧的云雾在半空中跳舞。满山坡到处是一群群温顺的小绵羊,偎依着,嬉戏着雾海茫茫,群山似浮动着的岛屿,太阳好像雾海中的航标灯。

    9.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

    10.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11.他的脸皮真厚,连针也刺不进去。

    12.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13.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14.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15.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16.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17.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18.团团如果跌一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19.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0.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2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2.满山满谷全是乳白色的雾气,是那样的深,那样的浓,汹涌着,翻滚着,吞没了山间的一切。

    23.妹妹的字小的如一群搬家的蚂蚁。

    24.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25.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26.别说了,哥哥的歌比乌鸦叫的还难听。

    27.我们家那巴掌大的房子只能容下几个人。

    28.他纵身一跳,一跃而起,上了三楼。

    29.有一位小姐,她的笑声象是把她全身浸在冷水里发出来的一般。

    3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1.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3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33.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34.灰色的浓雾弥漫了大地,好像在掩蔽着自然界所起的变化的神秘一样。

    35.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36.我们村的小明力气可大了,壮的抵过一头牛。

    37.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38.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39.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40.团团如果跌一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41.他一口气,吸干了长江之水。

    4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43.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44.妹妹的字小的如一群搬家的蚂蚁。

    45.别说了,哥哥的歌比乌鸦叫的还难听。

    46.老天爷似乎故意出难题,弥漫的大雾遮住了视线,海面被雾幕遮得严严实实。

    47.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48.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49.班里静得连针掉了都能听见。

    50.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都浮起来似的。

    51.广场上新装的灯塔晚上亮起来就像是在白天。

    [阅读全文]...

2022-02-24 15:55:26
  • 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 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词格”。在文学创作中,通过运用比喻,可以达到化*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使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得到增强。

      而作为*文学史的巅峰之一的唐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把深厚的内涵和出神入化的文学技法表现出来,既引人入胜,有震撼人心。唐诗中或咏物,或说理,或抒情。其间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和文字的锤炼,使得诗歌在朗朗上口的同时,又增添了艺术价值。而比喻手法的运用,则是诗人创作所运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说比喻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和价值。

      一、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表现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文字就可以感受到一个活灵活现的世界。

      唐诗中有很多咏物咏史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主体是被吟咏的事物或人物。这些主体一般都是客观实体,基本不允许主观臆造。所以,如何能让读者仅仅通过文字便在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这一类诗歌体现其价值的关键。只有形成生动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开始随后的抒情和说理等情感表达。解决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人们在现实中能感知的、能在头脑中迅速形成印象的事物,把它们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这样便构成一系列的比喻。

      而比喻的成立,要具备“实际上共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要素”。在唐诗中,作者所吟咏的人或物常常离读者较远,而作者通过与之类似的,又能贴*读者的事物进行设喻,马上就让读者想到,作者描绘的这个形象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进而能更好地理解诗文。真正地达到“化*淡为生动”比如下面这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是贺知章的《咏柳》,即描写春天返青的柳树在风中妖娆柔美的姿态、作者在前两句均采用了只出现喻体的借喻这一词格。将柳树的绿比作玉,将垂下的柳条比作丝带。形象地将刚刚返青不久的柳树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且这两句描写的不是静止的柳树,运用比喻的手段就可以使柳树的形象活起来,即让读者在视觉上感知柳树的绿,又能让读者有触觉上感受到柳枝的轻柔。在最后一句用明喻的手段,既可以简单明了地将看不见的风以具体的形态让读者接受,又可以直接点出咏柳背后的内涵。作者所吟咏的不只是柳树,更使造就柳树形象的春风,是自然。即便是不处在春天里柳树旁的读者,也能在脑中形成那一组形象,更能顺着结尾的比喻,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类似的诗歌还有李贺的《马诗》(其四),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要阐释的较深刻、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加浅显易懂,具体明确。

      在唐诗中,还有一类说理的诗。即在诗中阐释人生的哲理。道理往往都是抽象的,如果以单纯的说教方式来告诉读者,则不免生涩,死板。这样就是诗歌的艺术性和价值打了折扣。同时,有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通过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要做到浅显易懂。在诗歌的艺术性和说理的明确性、有效性之间,就需要用修辞手法架起一道桥梁。而比喻这种常用的辞格,便在此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使得诗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例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颈联,意在说明新的事物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取代旧的事物,不必为时光流逝和人的老去感到悲哀,要豁达乐观。而这种道理比较深刻,要通过诗人精妙的笔法来实现浅显明了。而作者采用了借喻的手法,在诗中只出现了“沉舟旁的千帆”“病树前的万木”这两个喻体,将这一道理形象地阐释出来。读者在读到这两句话的时候,马上就能在脑中形成千帆过境,万木欣欣的场面,更容易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哲理。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浅显易懂的文字背后,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其他诗歌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说是朱斌的《登楼》),虞世南的《蝉》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比喻的运用来阐述人生哲理。

      三、比喻的手法往往是和诗人情感相联系的,通过比喻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进而探究诗歌的感情基调。

      通常来讲,比喻的手法加上不同的情感类型和情感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人们通过一首诗的修辞方法的了解,就能很快地了解作者在作这首诗时的感情态度等心理活动,从而为整首诗奠定感情基调。这样就避免了单纯的抒情造成的矫揉造作。同时,也节约了抒**感的语言,即用一个比喻句代替了一组抒情的句子,可以达到“化冗长为简洁”。比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最后两句借虽然无限美好灿烂的夕阳却已*黄昏来比喻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老去,表现出对韶华易逝的伤感,而对于不可超越的生命又有着无奈之情。这样,以自然物来比喻人和整个生命过程,从具体的形象过渡到情感的相知,使得读者对于整首诗的鉴赏更为容易,避免了艰深晦涩。同时简单的十个字阐述了深奥的人生道理,也是比喻手法运用所产生的效果。

      比喻虽然是一种普通常见的修辞方式,但它所起到的作用是重要的。诗歌的语言本身就是高度锤炼的结果,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是精炼简短的文字更加丰满,表现力得到增强,人们通过对诗中比喻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中的形象,诗中的情感和哲理。比喻为诗歌的艺术魅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因为其价值,使得从事诗歌创作的文人以至沿用。

    [阅读全文]...

2022-04-20 17:00:26
  • 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

  • 阅读
  • 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作者运用摹状、映衬、设问、顶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木兰勤劳、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赞扬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和*、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欢迎阅读。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

      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

      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

      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五、排比

      《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第一处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地准备行装的情景;第二处描写木兰回到家乡,家人迎接木兰的热烈场面;第三处则是描写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乡后,走进家门和重着女装时的欣喜心情。

      六、对偶

      诗中有5处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5处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的.意思,内容互相补充,音节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其中,第5处是对偶中含对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形成对偶;上述两句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是对偶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是对偶句。

      七、夸张

      诗中有3处使用了夸张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在这里,对所述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都作了扩大的描写。“十二卷”、“十二转”、“万里”、“百千强”都非实指,而是采取“虚言多数”的手法。“十二卷”是夸张地说征兵文书下达的频繁,以突出军情的紧急;“十二转”是说木兰战功卓著,官爵越升越高;“万里”是极言征程之远;“百千强”是说木兰受到的赏赐之多;“飞”更是夸大地说明行军的快速。

      八、借代

      诗中有2处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2处均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句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是对偶兼用借代修辞手法。“金柝”是古代军队用作煮饭和打更的铜器,“铁衣”指古代战士穿的有铁片的衣甲,是用部分(金柝、铁衣)代替整体(军队),突出战争环境的艰苦。“千里足”实为“千里马”,用“千里马”的特征来代替本体,形象地表达了木兰急于返回家乡的心情。

    [阅读全文]...

2022-01-08 13:28:56
  •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 古诗文
  •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精选85句)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比喻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伤心。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0、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4、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6、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7、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8、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0、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11、梅须逊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4、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1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18、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1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20、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21、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22、满山遍野的雪,就像那仙女头上的白头巾,盖在了大地上。

      23、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4、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25、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26、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27、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28、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29、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阅读全文]...

2022-07-18 20:39:13
  • 修辞手法

  •   楼上说的不够仔细,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修辞手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下面我为楼主解释一下各类修辞手法的概念。

      比喻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烈情感。

      反问

      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联想

      也同想象.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拈连

      拈连(niān liá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并提

      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错综

      大意有二:1.纵横交叉;错综复杂 2. 交错配合;综合也可指一种使文句错落有致的修辞手法。

      移用

      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词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例 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

      示现

      示现指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跳脱

      语言因为特殊的情景,如心思的急转,事情的突发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叫跳脱。

      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阅读全文]...

2021-12-27 18:40:47
当前热门
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 - 句子
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 - 语录
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 - 说说
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 - 名言
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 - 诗词
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 - 祝福
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