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关于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82) 说说(146) 名言(1) 诗词(8k+) 祝福(55) 心语(1)

  •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 古诗文
  •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双关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例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拓展:

      比喻

      1.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3.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4. 《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借代

      (一)全体代部分

      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

      2. 《曹刿论战》:“肉食者”借“肉食者”代大官。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借“故人”代孟浩然。

      (二)部分代整体

      1.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借“鸡黍”代饭菜。

    [阅读全文]...

2022-07-30 15:18:36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 夸张,古诗文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潭水深千尺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燕山雪花大如*。——李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翰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优美的诗句

      阳春白日风在香。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阅读全文]...

2022-06-08 02:59:33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 夸张
  • 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潭水深千尺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燕山雪花大如*。——李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翰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优美的诗句

      阳春白日风在香。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阅读全文]...

2022-07-08 12:44:24
  • 扩大缩小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有哪些_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 夸张
  • 句子大全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扩大缩小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有哪些。

    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3.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7.当破碎的心凝结了凝结,沉淀成沉淀,磨灭掉磨灭,才发现岁月早就划破我的脸,而时间他对我谄笑,那么耀眼,那么妖冶,忽而发现,自己离曾经的那天,那么遥远

    8.雾重重地落下来,层层地压在我的头顶,我的双肩,我的胸前。雾裹住了身子,裹住了心,也裹住了视线。宛如在梦中,到处都是一片虚幻和迷蒙,妖烧的云雾在半空中跳舞。满山坡到处是一群群温顺的小绵羊,偎依着,嬉戏着雾海茫茫,群山似浮动着的岛屿,太阳好像雾海中的航标灯。

    9.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

    10.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11.他的脸皮真厚,连针也刺不进去。

    12.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13.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14.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15.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16.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17.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18.团团如果跌一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19.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0.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2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2.满山满谷全是乳白色的雾气,是那样的深,那样的浓,汹涌着,翻滚着,吞没了山间的一切。

    23.妹妹的字小的如一群搬家的蚂蚁。

    24.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25.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26.别说了,哥哥的歌比乌鸦叫的还难听。

    27.我们家那巴掌大的房子只能容下几个人。

    28.他纵身一跳,一跃而起,上了三楼。

    29.有一位小姐,她的笑声象是把她全身浸在冷水里发出来的一般。

    3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1.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3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33.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34.灰色的浓雾弥漫了大地,好像在掩蔽着自然界所起的变化的神秘一样。

    35.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36.我们村的小明力气可大了,壮的抵过一头牛。

    37.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38.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39.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40.团团如果跌一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41.他一口气,吸干了长江之水。

    4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43.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44.妹妹的字小的如一群搬家的蚂蚁。

    45.别说了,哥哥的歌比乌鸦叫的还难听。

    46.老天爷似乎故意出难题,弥漫的大雾遮住了视线,海面被雾幕遮得严严实实。

    47.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48.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49.班里静得连针掉了都能听见。

    50.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都浮起来似的。

    51.广场上新装的灯塔晚上亮起来就像是在白天。

    [阅读全文]...

2022-01-27 22:25:45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文学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阅读全文]...

2022-07-15 03:16:18
  • 扩大缩小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大全有哪些_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 夸张,经典
  •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扩大缩小夸张修辞手法的九库说说有哪些。

    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3.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7.当破碎的心凝结了凝结,沉淀成沉淀,磨灭掉磨灭,才发现岁月早就划破我的脸,而时间他对我谄笑,那么耀眼,那么妖冶,忽而发现,自己离曾经的那天,那么遥远

    8.雾重重地落下来,层层地压在我的头顶,我的双肩,我的胸前。雾裹住了身子,裹住了心,也裹住了视线。宛如在梦中,到处都是一片虚幻和迷蒙,妖烧的云雾在半空中跳舞。满山坡到处是一群群温顺的小绵羊,偎依着,嬉戏着雾海茫茫,群山似浮动着的岛屿,太阳好像雾海中的航标灯。

    9.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

    10.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11.他的脸皮真厚,连针也刺不进去。

    12.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13.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14.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15.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16.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17.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18.团团如果跌一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19.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0.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2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2.满山满谷全是乳白色的雾气,是那样的深,那样的浓,汹涌着,翻滚着,吞没了山间的一切。

    23.妹妹的字小的如一群搬家的蚂蚁。

    24.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25.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26.别说了,哥哥的歌比乌鸦叫的还难听。

    27.我们家那巴掌大的房子只能容下几个人。

    28.他纵身一跳,一跃而起,上了三楼。

    29.有一位小姐,她的笑声象是把她全身浸在冷水里发出来的一般。

    3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1.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3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33.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34.灰色的浓雾弥漫了大地,好像在掩蔽着自然界所起的变化的神秘一样。

    35.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36.我们村的小明力气可大了,壮的抵过一头牛。

    37.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38.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39.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40.团团如果跌一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41.他一口气,吸干了长江之水。

    4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43.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44.妹妹的字小的如一群搬家的蚂蚁。

    45.别说了,哥哥的歌比乌鸦叫的还难听。

    46.老天爷似乎故意出难题,弥漫的大雾遮住了视线,海面被雾幕遮得严严实实。

    47.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48.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49.班里静得连针掉了都能听见。

    50.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像流动的浆液,能把人都浮起来似的。

    51.广场上新装的灯塔晚上亮起来就像是在白天。

    [阅读全文]...

2022-02-24 15:55:26
  • 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

  • 阅读
  • 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作者运用摹状、映衬、设问、顶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木兰勤劳、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赞扬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和*、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里的修辞手法,欢迎阅读。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

      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

      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

      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五、排比

      《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第一处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地准备行装的情景;第二处描写木兰回到家乡,家人迎接木兰的热烈场面;第三处则是描写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乡后,走进家门和重着女装时的欣喜心情。

      六、对偶

      诗中有5处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5处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的.意思,内容互相补充,音节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其中,第5处是对偶中含对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形成对偶;上述两句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是对偶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是对偶句。

      七、夸张

      诗中有3处使用了夸张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在这里,对所述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都作了扩大的描写。“十二卷”、“十二转”、“万里”、“百千强”都非实指,而是采取“虚言多数”的手法。“十二卷”是夸张地说征兵文书下达的频繁,以突出军情的紧急;“十二转”是说木兰战功卓著,官爵越升越高;“万里”是极言征程之远;“百千强”是说木兰受到的赏赐之多;“飞”更是夸大地说明行军的快速。

      八、借代

      诗中有2处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2处均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句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是对偶兼用借代修辞手法。“金柝”是古代军队用作煮饭和打更的铜器,“铁衣”指古代战士穿的有铁片的衣甲,是用部分(金柝、铁衣)代替整体(军队),突出战争环境的艰苦。“千里足”实为“千里马”,用“千里马”的特征来代替本体,形象地表达了木兰急于返回家乡的心情。

    [阅读全文]...

2022-01-08 13:28:56
  • 移就修辞手法

  • 语文
  • 移就修辞手法

      “移就”,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移就修辞手法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师》1999年第3期第9页上有这样两段话:

      “听了你的供述,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看来人还是喜欢听好话。”(众大笑)

      这是“移就”的运用,把一般人的心理状态移就到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身上而产生的谐谑。

      作者说“这是‘移就’的运用”,我认为不对。这应该是“移觉(通感)”的运用,即把听觉转移到了味觉上,而“移就”只限于修饰语(定语)的移用。“心里像吃了蜜似的”中并没有把“蜜”当修饰语用,因此不存在“移就”修辞手法。我的看法对否?请指教。

      修饰手法中的“移就”和“移觉”只有一字之差,有些人常会混淆。

      据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和《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张滌华、胡裕树等先生主编),把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的性状,这种修辞手法叫“移就”。这种修辞手法是把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而产生的。陈望道先生在书中画了一个示意图:(以下是图形)

      由此看来,所谓“移就”,就是把原适用于甲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性定语)移用作乙事物的修饰语。这实际上是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灵活的超常搭配运用。如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语(定语)都属于“移就”手法:

      欢乐的春节、愉快的双休日、甜蜜的事业、火红的青春、幸福的晚年、沸腾的生活、愤怒的枪口、仇恨的子弹。

      在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句:“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浓黑”即“极黑暗”,本是形容当时“非人间”的社会的,现移来形容“悲凉”(心情),就把“浓黑”的非人间与作者“悲凉”的心情联系在一起了,渲染了阴沉的气氛,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哀痛。根据“移就”的定义,显然这是运用了“移就”手法。

      “移觉”即转移了人的感觉;也就是沟通了人的感觉,所以也叫“通感”。这种手法的特点是:用形象的语言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觉相通,相互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和深化诗文意境的效果。

      移觉常常是通过比喻完成的,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个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通过明喻把嗅觉转移为听觉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有一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这是通过明喻把视觉转移为听觉的。“听了你的描述,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是通过明喻把听觉转移为味觉的,可见这是典型的“移觉”手法。

      什么是移就:

      移就修辞格在作品中经常出现,能收到以少胜多、含蕴深远的表达效果。什么是移就呢?在辞海解释如下: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来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乙事物,叫移就。

      唐铖《修辞格》说:“两个观念联系在一起时,一个的形容词常常移用于他一个上头。”

      移就是一种超乎常格的语言现象,也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运用。

      通过词语的移用,将人的情绪、状态同事物联系起来,不需要耗费更多的笔墨,极简练地把人的情绪、思想、性格鲜明地表达出来,或将事物的形状、本质突出出来,而且使语言出奇制胜,富于变化,饶有情趣。

      移就的种类:移人于物和移物于物。好像有点与拟人和拟物类似。

      移人于物,就是把原来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

      如:

      郁达夫《还乡记》中:“我女人经过的悲哀的足迹,现在有我一步步的践踏过去!”“悲哀”原是表现人的心情悲凉、哀伤,这里用来修饰“足迹”。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样子,有“脉脉含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词句,这里却用来修饰“流水”。

      陆游《过采石有感》:“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醉”的本是放翁,表现其情态,这里却移用于“鞍”。

      移物于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乙事物。

      如:

      鲁迅《*》中把描摹颜色的“浓黑”用来修饰“悲凉”,表现“悲凉”的沉重浓烈: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峻青《海滨仲夏夜》中“晚霞”原不会“燃烧”,这里却把此词移用来形容“晚霞”的形态和色彩。

      “西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李瑛《一月的哀思》中把描摹颜色的“苍白”同来修饰“日子”,表现“日子”让人伤恸:

      “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历,会埋藏着这样苍白的日子。”

    [阅读全文]...

2022-03-16 19:15:34
  • 修辞手法

  •   楼上说的不够仔细,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修辞手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段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顶针、联珠)。

      下面我为楼主解释一下各类修辞手法的概念。

      比喻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强烈情感。

      反问

      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联想

      也同想象.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拈连

      拈连(niān liá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并提

      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错综

      大意有二:1.纵横交叉;错综复杂 2. 交错配合;综合也可指一种使文句错落有致的修辞手法。

      移用

      移用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词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例 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用形容音乐的“和谐”来修饰“建筑”)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

      示现

      示现指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

      复迭

      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跳脱

      语言因为特殊的情景,如心思的急转,事情的突发等,有时半路断了语路,叫跳脱。

      对比

      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阅读全文]...

2021-12-27 18:40:47
  • 带修辞手法的诗句

  • 带修辞手法的诗句

      很多诗句都是带修辞手法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带修辞手法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偶

      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杜甫《登高》

      霜落熊升树,林空路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斛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夏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爱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乡村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由*及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塞外风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自然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潮**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时光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伤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山居之乐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自况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愁绪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环境

    [阅读全文]...

2021-12-08 04:32:38
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 句子
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 语录
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 说说
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 名言
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 诗词
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 祝福
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