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江千户苗寨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西江千户苗寨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西江千户苗寨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西江千户苗寨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苗寨的主**于河流东北侧的坡地上。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今年暑假,我们来到了贵州西江千江苗寨。
当天晚上到达时,从木制吊脚楼的窗子往外望去,一幢幢的吊脚楼楼顶,被一盏盏橙黄色的灯勾勒了出来。
这些只能看见轮廓的房顶,远远**,连成一片,像一条条龙舟在夜幕下一比高低;又好似一颗颗星星被天上的仙女们洒落人间,美极了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贵州省黔东南的位置,保留着独有的“原始生态”。
它就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苗族传统文化在这里一览无余。
在这里还可以住在当地特色的民宿里和苗族居民一起唱山歌、跳苗族舞、品苗家美食。
可以通过小程序旅小筑预订,能充分感受苗族的风土人情,放松自己的心情。
1、罗*草长莺飞的二月,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早早吹响了迎春的号角,诱惑着喜欢色彩,喜欢踏青的人们前来观赏。
在云南的罗*,初春的气候温暖而湿润,20万亩油菜花此时竞相怒放、流金溢彩,绵延数十里,好似一片金色的海洋。
油菜花海中,点缀着此起彼伏的喀斯特锥形山,以及一座座星罗棋布的村落,远远望去,美好的宛若一幅画。
2、黔东南这是一片还未开发太多的净土,时间的车轮似乎有意在这里放慢了转动。
层层大山深处,这里隐秘着古老的侗寨苗寨,没有林立的巨厦,只有连绵的山峦,陡峭的崖壁,参天的大树,清澈的流水和纯朴的民风。
这里的财富不隐蔽,全都为青春在叮叮当当,闪闪烁烁。
二月份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岩石缝隙,明月星星,鼓楼庙宇,绝世难觅。
3、**的日光只有在冬天的时候才让人“消受”得起,冷空气中,强烈的阳光就成了天然的“小暖炉”,在大昭寺前*地而坐,金色的阳光驱散冷空气照在身上,眼前是朝圣者正虔诚地磕着长头的画面,这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暖的。
去布达拉宫不用排队,机票、酒店便宜一半以上,更少的游客,还有最暖的阳光,这样的*,你还觉得不适合来吗
4、新疆喀纳斯喀纳斯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是*唯一和四国接壤的自然保护区,是*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
早春的喀纳斯更具有诱人的韵味,湛蓝的天空,皑皑的雪峰,多彩的湖水,嫩绿的草莽,山花烂漫、芳草萋萋,一切都那么的大气唯美纯净无暇,是曜洗心灵的好去处,不一定非得到秋天那时去赶堵。
5、元阳元阳的梯田景观是有最佳观赏拍摄时间的。
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11月至次年4月间,这时候田中无稻谷,水*梯田层层透亮,光影效果极佳,其中春节前后更是经常可见云海,元宵前后,野樱花、野木棉花、野桃花和棠梨花开得满山的红、白色,极为壮观。
早晨最佳拍摄点是多依树景区。
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哈尼族彝族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6、西江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是一处偏僻古朴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苗族同胞在大深处过着远离尘世的、*静简朴的生活,坚守着一份绵延已久的执着。
7、苏州提及苏州,大概脑海里只会浮现园林,其实这里的花海更加迷人
2月初春至,候鸟仍未远飞,梅花却早已悄然盛放。
苏州的西山梅园,古有“鸡笼雪梅”的美景,而今有林屋梅海,以林屋山为中心,四周环绕的数千亩梅林,沿着湖畔坡地,漫山遍野竞相开放。
梅海花涛,暗香浮动,缤纷摇曳。
登临屋山的驾浮阁赏万亩梅海,就像是潜入了花海,有一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错觉。
8、桂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可是桂林的天气却总是难以伺候,三四月份南风天,五月份开始热,六七八就更是干热蒸笼,黄金的九十月却人满为患,11月天就开始冷了,直到二月份,经历的冬季的枯水期,漓江在春天水涨船高,*的景色也随之焕然一新。
无论在气候、景点还是价格方面,桂林阳朔同样是节后错峰春游的好选择! 温度适宜的24度天气,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是难得能在诗情画意的桂林泛舟一番的日子,不容错过哦!9、云南丙中洛据说,丙中洛才是最原始的香格里拉。
它坐落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这里“雪山环抱,江河为池,一步一景”,居住有藏 怒、傈傈、独龙等少数民族,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奇特,民风存朴,多民族和谐相处,是一个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如果幸运,二月份信步于丙中洛景区,还能看到霜雪中桃花开遍的美景,定是不虚此行。
10、哈尔滨冰国盛宴,晶莹剔透的世界。
2月,哈尔滨冰国盛会全部正式开始:兆麟公园冰灯艺术会,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
大型的冰国盛宴,令人大饱眼福,尽情欣赏北国冰雪世界的美丽和壮观,感受北国风情。
2月的积雪期而有了“雪之故乡”的美誉。
这里的积雪最厚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米,到处都是大片的雪地毯可以让你在上面随便打滚撒欢儿。
关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攻略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攻略。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有关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资讯,有关西江的最佳旅游时间、门票价格、地址及交通、文化地理等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西江千户苗寨简介:
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
外人来到西江,尚未进到寨内,无不为其巨大的规模与恢宏气势所震撼:与其说这是个村寨,不如说是一片森林,一片由吊脚木楼组成的森林,自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座山都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等到傍晚时分,寨子里炊烟四起,汇集在半空中如云如雾,那场景,就更加难以形容。
最佳旅游季节:3-5月。春末夏初。此时气候适宜,不干不涝。
门票:【**】100元 【学生】50元
地址: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西江村
交通:先从贵阳乘火车或汽车到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再从凯里洗马河车站乘至西江的班车,24元/人,*时1小时/班,节假日有加车,车程约1小时;包3-4人车120元。也可从雷山县乘班车至西江,7元/人,约2小时,末班车在下午16:00左右。
乘班车至开觉路口,步行3km 至开觉寨门口,此处有一条直通
西江的山路,4km,脚力不错且预算较少的人可以考虑这条线路。推荐结伴而行,最好有当地人带路。
西江千户苗寨景点攻略:
购物:由于较早被开发,现在的西江已成为商业化氛围较浓的旅游地,道路两旁商铺林立。西江有远*闻名的银匠村:麻料和控拜,从西江走过去大约20 分钟,这是两个世代手工制作银饰的村子,游客可以拿着样式叫老师傅打给你,按重量算钱。
娱乐:西江每天11:00 和17:00 有苗族歌舞表演,时间约半小时。寨子里可以租苗族衣服照相,10 元/ 人。
住宿推荐:推荐住在苗寨对面的半山腰,那里可以看到苗寨的景色,比观景台附*的要便宜。大约80元一间,有独立卫生间。(ljs206提供)
景区内交通:从凯里乘至西江下车的门口是景区北门,到寨子北门还要坐一段观光车,5元/人,走路约15分钟。观景台上也有观光车,但是只到表演场和老停车场,不是下车的那个停车场,不要坐错。
西江千户苗寨文化地理
苗族建筑
【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
【风雨桥】
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寨通往欧嘎的*寨风雨桥和南桂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现在西江唯一的风雨桥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桥,是在过去风雨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由于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西江苗族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人之间的交流仍然使用苗语。也是重要的苗族之一,这也是我们黔东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以他们为荣。
苗寨酿酒
【西江千户苗寨酿酒坊】
这里沿用最古老的苗族酿酒工艺,坚持以土灶,木柴,泉水,木制烤酒器材,现场烤制苗家传统米酒,糯米酒。西江最完整的古老酿酒工艺将在您面前重现。
地址:西江镇羊排村苗王家下方一百米
以上就是有关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攻略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苗寨的主*于河流东北侧的坡地上。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今年暑假,我们来到了贵州西江千江苗寨。
当天晚上到达时,从木制吊脚楼的窗子往外望去,一幢幢的吊脚楼楼顶,被一盏盏橙电影的灯勾勒了出来。
这些只能看见轮廓的房顶,远远**,连成一片,像一条条龙舟在夜幕下一比高低;又好似一颗颗星星被天上的仙女们洒落人间,美极了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贵州省黔东南的位置,保留着独有的“原始生态”。
它就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苗族传统文化在这里一览无余。
在这里还可以住在当地特色的民宿里和苗族居民一起唱山歌、跳苗族舞、品苗家美食。
可以通过小程序旅小筑预订,能充分感受苗族的风土人情,放松自己的心情。
1、罗*草长莺飞的二月,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早早吹响了迎春的号角,诱惑着喜欢色彩,喜欢踏青的人们前来观赏。
在云南的罗*,初春的气候温暖而湿润,20万亩油菜花此时竞相怒放、流金溢彩,绵延数十里,好似一片金色的海洋。
油菜花海中,点缀着此起彼伏的喀斯特锥形山,以及一座座星罗棋布的村落,远远望去,美好的宛若一幅画。
2、黔东南这是一片还未开发太多的净土,时间的车轮似乎有意在这里放慢了转动。
层层大山深处,这里隐秘着古老的侗寨苗寨,没有林立的巨厦,只有连绵的山峦,陡峭的崖壁,参天的大树,清澈的流水和纯朴的民风。
这里的财富不隐蔽,全都为青春在叮叮当当,闪闪烁烁。
二月份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岩石缝隙,明月星星,鼓楼庙宇,绝世难觅。
3、**的日光只有在冬天的时候才让人“消受”得起,冷空气中,强烈的阳光就成了天然的“小暖炉”,在大昭寺前*地而坐,金色的阳光驱散冷空气照在身上,眼前是朝圣者正虔诚地磕着长头的画面,这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暖的。
去布达拉宫不用排队,机票、酒店便宜一半以上,更少的游客,还有最暖的阳光,这样的*,你还觉得不适合来吗
4、新疆喀纳斯喀纳斯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是中国唯一和四国接壤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
早春的喀纳斯更具有诱人的韵味,湛蓝的天空,皑皑的雪峰,多彩的湖水,嫩绿的草莽,山花烂漫、芳草萋萋,一切都那么的大气唯美纯净无暇,是曜洗心灵的好去处,不一定非得到秋天那时去赶堵。
5、元阳元阳的梯田景观是有最佳观赏拍摄时间的。
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11月至次年4月间,这时候田中无稻谷,水*梯田层层透亮,光影效果极佳,其中春节前后更是经常可见云海,元宵前后,野樱花、野木棉花、野桃花和棠梨花开得满山的红、白色,极为壮观。
早晨最佳拍摄点是多依树景区。
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哈尼族彝族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6、西江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是一处偏僻古朴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苗族同胞在大深处过着远离尘世的、*静简朴的生活,坚守着一份绵延已久的执着。
7、苏州提及苏州,大概脑海里只会浮现园林,其实这里的花海更加迷人
2月初春至,候鸟仍未远飞,梅花却早已悄然盛放。
苏州的西山梅园,古有“鸡笼雪梅”的美景,而今有林屋梅海,以林屋山为中心,四周环绕的数千亩梅林,沿着湖畔坡地,漫山遍野竞相开放。
梅海花涛,暗香浮动,缤纷摇曳。
登临屋山的驾浮阁赏万亩梅海,就像是潜入了花海,有一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错觉。
8、桂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可是桂林的天气却总是难以伺候,三四月份南风天,五月份开始热,六七八就更是干热蒸笼,黄金的九十月却人满为患,11月天就开始冷了,直到二月份,经历的冬季的枯水期,漓江在春天水涨船高,*的景色也随之焕然一新。
无论在气候、景点还是价格方面,桂林阳朔同样是节后错峰春游的好选择! 温度适宜的24度天气,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是难得能在诗情画意的桂林泛舟一番的日子,不容错过哦!9、云南丙中洛据说,丙中洛才是最原始的香格里拉。
它坐落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这里“雪山环抱,江河为池,一步一景”,居住有藏 怒、傈傈、独龙等少数民族,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奇特,民风存朴,多民族和谐相处,是一个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如果幸运,二月份信步于丙中洛景区,还能看到霜雪中桃花开遍的美景,定是不虚此行。
10、哈尔滨冰国盛宴,晶莹剔透的世界。
2月,哈尔滨冰国盛会全部正式开始:兆麟公园冰灯艺术会,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
大型的冰国盛宴,令人大饱眼福,尽情欣赏北国冰雪世界的美丽和壮观,感受北国风情。
2月的积雪期而有了“雪之故乡”的美誉。
这里的积雪最厚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米,到处都是大片的雪地毯可以让你在上面随便打滚撒欢儿。
西江月·梅花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梅花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翻译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解释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
诗文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上阕的前两句,赞赏惠州梅花的不畏瘴雾,实质上则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下阕的前两句,结合苏轼《殢人娇·赠朝云》一词看,明显也是写朝云。再结合末两句来看,哀悼朝云的用意,更加明朗。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宋代词作家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两人都曾为官,都曾遭到贬谪,都曾写下无数好词。表面上看,二人的词作都以豪放取胜,但事实上风格却迥异。
下面提到的这两首《西江月》,是二人在罢官闲居,野外郊游时写下的作品。让我们试析这两首作品,看一看两位大家在词作境界到底有何差别。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北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一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使时所作。在一个春天的晚上,他到一个酒家喝醉了出门。路经蕲水河,上了一座小桥,便在桥上睡了一觉。
天亮时醒了过来,感觉群山环绕,绿水中流,仿佛进入一个仙境。于是词兴大发,写了一首《西江月》,然后题在了桥柱子上。
这首词首句中的“弥弥”,是形容溪水盛大的样子,而“琼瑶”则是指美玉。
词作大意是:明月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广阔的天空中还隐约能见到淡淡的云层。我来不及解下马鞍,便想躺在桥上睡一觉。
这一溪的水与月,实在太迷人。马儿啊,你莫要用蹄子踏碎了水中的琼瑶。我解下马鞍当枕头,在绿柳桥边入眠,听到杜鹃鸟儿叫,才知道天亮了。
苏轼是豪放一派词作的创始人,他的词作大多意气风发,洒脱豪迈。隐约有一种世外高人,放浪形骸的感觉。
比如这一首词,写在他酒醉之后路过一座小桥,看到溪水和水中明月太可爱,竟然就不想回家,就地入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唐朝王维曾有诗云: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苏轼的这一首《西江月》即实践了这种洒脱旷达之境。
它将明月、淡云、溪水、芳草的杜鹃啼声作为自身的陪衬,把自己醉时、醒后看到的景物和“我”连为一体,打造成了一幅图画,其实体现的是他个人的性情。
苏轼信仰老庄道家,追求神仙的境界。词作中动不动就感叹“世事一场大梦”、“半生弹指声中”,又说,“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是梦”。所以,他一喝高了,就说“我欲乘风归去”,做一个快活的神仙。
从这些词中不难看出,苏轼十分注重个人情绪的表达,以及精神层面上的享乐。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官时,苏轼也会填词表达失意孤独之情。愁自己鬓生白发,“酒贱”而“客少”。
但是,短暂的伤感过后,他又独自跑到酒家大醉了一场。然后填词来劝慰自己,把周遭的事物都看淡了。正所谓:天大地大我最大。心情不痛快的时候就痛饮,醉后再来看世界,世界已经大不同。
因此,元好问说:“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非得写成他那样,才显得有意境。否则野草闲花,四时明月,吹皱了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从这一方面来看,苏轼是宋代书写性灵的第一人。
二、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罢官闲住上饶时所作。词作描写江西上饶县以西四十里外的黄沙岭风光,在夏秋之交的一个傍晚,辛弃疾徐行在黄沙道中。
当时明月冉冉升起,惊醒了栖息在树枝上的喜鹊。一阵清风徐来,远方传来了蝉的鸣叫声。田野里稻花飘香,看起来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正陶醉于眼前的景色,高兴着呢。抬头看到天空中点缀了七八颗疏星,转瞬间,山前却飘来三四点细雨。急匆匆赶路回家,茅屋还在村落的树林边上。本以为很远,但没想到过了小桥,看见了家。
这首词写得特别轻快,上阙写作者见到田园风光,用稻花香带出对丰收的期盼和喜悦之情。下阙风云突变,天空中下起了小雨。
作者想要避雨,又担心离家太远。没想到,转过一条小桥就看见了家门。实际上是因为他的心情太好了,步履特别轻快,所以两三步就走了回去。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当中风格最为多变的一位大家,他与苏轼最大的不同就是,苏轼即使在抒情的时候,也会显得比常人更加豪迈,洒脱。
苏词表面上不言志,词作中总是体现出一种出世的思想,而辛弃疾则是与他完全相反的。辛弃疾的词作,不但有“醉里挑灯看剑”、“长剑倚天问谁”的剑侠豪情,即使在他的婉约词作中,描写忧思之时,放眼的也是家国大事和天下黎民。
辛弃疾除了是一位大词人,更曾是一名义军领袖,后来入朝为官,是真正出类拔萃的高人。他豪放词写得好,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他的婉约词也不输豪放词。
不论谈文论武,辛弃疾都堪称奇才。借词“言志”本是辛弃疾词作的特色,即使在这一首不言志的词作中,他也透露出一种对黎民生计的深切关怀。
苏轼的《西江月》写风景,却处处在写“我”,而辛弃疾的《西江月》写的是“我”,着眼点却是在世间的风景。他之所以会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这说明他和百姓的心意其实是相通的,他是真正地关怀着天下黎民。
因此,他是用一种“入世”的心态来创作的。叶嘉莹先生谈辛弃疾,认为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词作家,因为他是用他的生命来写词。
辛弃疾把自己一生的志向都铸入词魄,以碧血丹心来进行创作。他的精神是杜甫所谓的那种“葵藿向阳”的精神,永远青春焕发。
“出世”与“入世”是两种不同的心境。苏轼的词作多半表现出一种“出世”的心态,而辛弃疾则是“入世”的。普通人往往认为,“出世”超脱,把功名利禄,王图霸业都看淡了才是正理。事实上,心系家国、踌躇满志,我看也不错。
“出世”和“入世”就是人生中的两条道路,分别指向不一样的方向。但是走到末端,它们又会再度交汇到一起。此即所谓:殊途而同归。在人生到达终点前,应该选择走哪一条路,只问自己本心。所以苏词固然充满了性情,辛词亦然。
苏轼的这一首《西江月》,描写月照清溪的景色,以及杜鹃报晓的场景,以自己身心入画,浑然天成。而辛词中的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以及稻花飘香的田野组成的画面,同样美不胜收。
辛弃疾自回归南宋后,尽管壮士难酬,但他活了六十八岁,却始终固守着一片赤子之心。志向宛如填海之精卫,尤为难得。
辛弃疾《西江月》全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辛弃疾《西江月》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句解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
辛弃疾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鸟啼蝉鸣,悠闲自得。此时的他,没有需要快马加鞭的紧急公务要处理,也不用为他人的指责、诽谤而彻夜难眠。虽然遭弹劾免职,胸中还有诸多愤懑愁苦,但美丽的自然和恬淡的乡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愤激之情。所以,在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宁静的山间小路上,他已经完全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融于天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写出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辛弃疾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辛弃疾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辛弃疾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辛弃疾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庙附*的树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桥:(有的版本为“头”,小学语文义务教育人教版上为“桥”)
见:通假字“见”念“现”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鉴赏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常中就显得不*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由于月光明亮,因此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然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诗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诗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非常熟,可总由于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确实是令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非常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可以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西江月 遣兴
宋词的发展历程之中,词牌名多不胜数。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容,自由选择词牌。不过还是一些词人却可以凭借优秀的作品,给一些词牌名打上深刻的烙印。
比如一提到念奴娇,想到的就是苏轼;一提到满江红,想到的就是岳飞。
在诸多的宋词作品之中,西江月是很多人都喜欢的词牌。辛弃疾、苏轼、张孝祥等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尤其是写于苏轼晚年的一首慨叹人生的作品,堪称经典: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是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写于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之时。在这里,我们看不到那个旷达的东坡先生了,只能看到一颗受挫的心。秋夜来临,词人慨叹人生短暂,年华逝去,又感慨自己报国无门,只能在凄冷的中秋夜“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少有此类内容的作品,然而这一首让我们看到了他真实的一面。而这首作品,因为其典型性,成为了苏词中的经典之作。
这样一首精彩的作品,本以为在宋词中无人能出其右,然而几十年后,出现了一首宋词作品,却直接碾压苏轼。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这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同样是“西江月”,但是其意境、内容深度要比苏轼的高出不少。
都是秋日夜晚的宋词,都是饮酒赏月,都在慨叹世事如梦,人生短促,都在慨叹人情淡薄。
但是苏轼在慨叹之外,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现实的不容易,“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一颗心依然是红色的,向着皇帝所在的地方;然而现实的悲情不能不让他在凄冷的夜收获凄凉的心。
朱敦儒的内容疏朗且简单,既然人生如此,那就“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作者用大量的笔法,写到了饮酒赏花——这都是人生乐事,用以对抗人生的无力。
苏轼全文都弥漫着哀伤的气息,毕竟当时的作者已经年过六旬;从对世事如梦的慨叹开始,回顾头上的白发,悲秋伤己之情溢于言表;虽然一生洒脱,但是对远方明君依然怀有期待,最终只能怀着能重归京城的心情“凄然北望”。
相比而言,朱敦儒的作品要疏朗很多,虽然也是慨叹“世事如梦”、“人情薄淡”,但是却能够挥洒出“万事原来有命”的洒脱。而后同样是举杯痛饮,苏轼“凄然北望”,朱敦儒却可以“片时欢笑且相亲”,真实写出了词俊的精美绝伦。
苏轼去世之时,朱敦儒刚刚出生;苏轼被誉为词仙,而朱敦儒被誉为词俊。虽然朱敦儒名气无法与苏轼相比,但是他这首作品,却可以在内容与意境上超越苏轼。
西江千户苗寨的诗词
西江千户苗寨诗句
西江千户苗寨说说
西江千户苗寨的诗句
西江千户苗寨的说说
西江千户苗寨心情说说
千户苗寨的古诗
千户苗寨诗句
千户苗寨的说说
描述千户苗寨的古诗
形容千户苗寨的句子
写西江苗寨的古诗
描写千户苗寨的好句子
描写西江苗寨的古诗词
西江苗寨诗句七绝
赞美西江苗寨的诗句
苗寨的古诗词
游苗寨说说
描述苗寨的古诗
形容苗寨的诗句
苗寨清晨的古诗
形容苗寨的句子
苗寨风情语录
关于西江的诗词
形容苗寨很美的句子
初夏的苗寨古诗朗诵
描写苗寨姑娘美的诗句
肇庆西江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西江
夜泊西江的古诗
画鸡的古诗朗读曲项向天歌
表示无助难过心情的古诗
写雪的古诗词100首
盘点那些可以唱成歌的古诗
做高中古诗词题的技巧
请假可以用的古诗
赞美美女的经典古诗
表达爱情的古诗文言文
三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关于春的小众古诗
形容在等另一半的古诗
部编版中的小学古诗
表达兄弟之情的古诗词
日积月累上的所有古诗
播放古诗里的敕勒歌
写桃花的优美古诗
豁达释怀的古诗
描写元旦节的古诗50首
播放一下雪梅的古诗
乡村四月古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写雪景树林的古诗词
写到秋的古诗
夸人说话好听的古诗
田家元日是关于元旦节的古诗吗
拜年的古诗和视频文案
描写对父母思念的古诗
关于朝阳日出的古诗
有文化意义的古诗词微信名
手好看的古诗词
适合老师给学生毕业赠言的古诗
搜集关于24节气中小寒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