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来源

关于古诗词的来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的来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的来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的来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1) 说说(126) 名言(614) 诗词(8k+) 祝福(54) 心语(1)

  • 含有源字的古诗词 带源字的诗词名句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秦观《点绛唇·桃源》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李商隐《碧城三首》

    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01章 亲士》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乐事回头一笑空。——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君者,源也;水者,流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太*御览·治道部·卷一》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阴符经·下篇》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谢枋得《庆庵寺桃花》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杨万里《桂源铺》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

    夫尚俭者开福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列传·卷五十》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俱为一水,源从天涯,或浊或清,所在之势使之然也。——《论衡·卷二·率性篇》

    野者上,园者次——《茶经·一之源》

    秋水为神玉为骨,词源如海笔如椽。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文心雕龙·情采》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格言联璧·持躬类》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杨万里《桂源铺》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王维《桃源行》

    遥看一处攒云树,*入千家散花竹。——王维《桃源行》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茶经·一之源》

    [阅读全文]...

2022-06-04 15:24:41
  • 漓漓源上草古诗词119句

  • 经典
  • 折荷有赠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折荷有赠

      唐代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译文

      划船到江中去荡漾秋天的江水,更喜爱这荷花的鲜艳。

      拨弄那荷叶上为水珠,滚动着却总不成圆。

      美好的佳人藏在彩云里,要想赠给她鲜花,又远在天际。

      苦苦相思而相见无期,惆怅遥望在凄凉的秋风里。

      注释

      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玩:赏玩、欣赏。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红蕖(qú):荷花盛开的样子。蕖:芙蕖,荷花的别名。

      弄:有把玩、欣赏之意。

      荡漾:水波微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佳人:美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远天:遥远的天宇,说明空间距离之远。

      相似: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所引起的想念。汉苏武《留别妻》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无因: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凉风: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李白《秋思》诗:“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鉴赏

      这首诗与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拟古十二首》其十一曰:“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除六字不同外,余皆相同。这或许是由于传抄之误的缘故。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芙蕖即荷花,所以《拟古》中又作“爱此荷花鲜”。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涉江”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发愤世忧国之情并表现其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这里虽无愤世忧国之意,但借以表现女子纯洁高雅,坚守贞操的品格和向往专一的爱情,也是未尝不可的。梁元帝《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云:“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孔德昭同上题诗云:“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辛德源《芙蓉》诗亦云:“涉江良自远,托意在无穷。”就都是借以表现女子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当然,这一点还需结合下句的“爱此红蕖鲜”理解。梁吴均《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云:“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与上引吴均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这里,既受到梁元帝“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的启发,同时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那么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又《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及吴均“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等诗的影响,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末二句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这首诗所受前人的影响是不小的,把它归入“拟古”之组诗,亦不无道理。但是,在完整、统一的意境创造上,这首诗却不为前人所囿,具有独自的风格特征。其一,诗歌虽然始终并没有对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写,但从诗歌意象及意脉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轻貌美的特征外,对专一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执着的,其内心情感是细腻而又复杂的。其二,在诗歌意脉的变化上,由赏秋玩荷经情因物牵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过渡自然巧妙,毫无人工的痕迹。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蕖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这与前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凝炼、更为集中。全诗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当时李白二十九岁,与许氏夫人居安陆(今属湖北)。

    [阅读全文]...

2022-01-23 15:19:51
  • 桃源行古诗词鉴赏

  • 桃源行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源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译文

      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

      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

      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

      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

      渔郎荡着船不知远*,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

      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

      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

      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注释

      行(xíng):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歌行”。

      望夷宫:秦国宫名.秦相赵高在此杀秦二世胡亥。鹿为马:史载赵高欲作乱.恐群臣不听,乃指鹿为马,凡言鹿者皆被杀。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里用来概指秦国政治的黑暗。

      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乃修筑长城。由于工程浩大.环境艰苦,死了不少人。这里用来指代秦国繁重的劳役。

      避时:逃避乱世。

      商山翁:指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的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老人.史称“商山四皓”。

      桃源:代指桃花源。

      经几春:度过了多少冬春。

      薪:柴火。

      渔郎”二句:本自《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桃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诸语。漾舟,泛舟。

      世上:指渔人。山中.指桃源中人。

      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吹战尘:指发生战乱。西晋先是有“八王之乱”。随后是外族人侵.终至灭亡。

      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宁:岂。

      赏析:

      头四句作者全翻新陶诗开篇,点明了陶花源的来历。陶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列举两件事:一是指鹿为马胡亥,二是修筑长城害民伤财。说明秦政昏暗朝纲乱,民心尽失,并独创“种桃者”,有桃源避世追求和*之意。

      “此来”四句写桃源与世隔绝,自由*等的社会生活。诗中“种桃经几春”、“采花食果枝为薪”说明桃源中人不论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超凡脱俗,过着淳朴自然的生活,情趣无穷。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独创“虽有父子无君臣”之句,虽源于陶诗“秋熟靡王税”,但言出了桃源世界天高皇帝远,虽有血缘亲情,但没有封建等级制度,人人自由*等。

      “渔郎”四句概括《桃花源记》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渔人与桃源人的交流和叹。渔人荡舟迷航人桃源,彼此相为惊叹。“惊相问”“山中岂料今为晋”则出于《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诸语的缩写。“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说世人不入桃源,故难知道暴秦无道的具体情况。此句并说明桃源中人自秦就隐居于此,在此居住了汉、魏、晋多个朝代不受王化,不管人世沧桑之变。

      最后四句作者借桃源人之口对天下战乱不息、朝代替换的感慨。经过秦末大乱的桃源人,听得如醉如痴,因而回首往事有同感于战乱之苦,悲泪泣下而沾巾,感叹像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已不复出现了,桃源人只经过一次秦末之乱已不堪其苦,哪知天下改朝换代,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沧桑之变故的残酷现实。真是可叹可悲!此四句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厌恶与对和*自由*等生活的向往。

      本篇故事新咏诗,与晋唐朝诗风格调有异,一是重整体脉络而不作具体描绘,二是叙述以议论出,语意出新取胜,虽诗晚出,然极富新意,体现了宋诗的特色。北宋王安石作《桃源行》,则自创新格,以议论为特点,浓缩陶渊明诗意,精炼词句,独造名句,运思谋篇上胜过了前人。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阅读全文]...

2021-11-23 18:55:43
  • 顾城:来源诗歌

  • 顾城,诗歌
  • 顾城:来源诗歌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顾城的诗歌《来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顾城:来源

      泉水的台阶

      铁链上轻轻走过森林之马

      我所有的花,都从梦里出来

      我的火焰

      大海的青色

      晴空中最(www.unjs.com)强的兵

      我所有的梦,都从水里出来

      一节节阳光的铁链

      木盒带来的空气

      鱼和鸟的姿势

      我低声说了声你的名字

      【顾城简介】

      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1973年开始学画,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1993年获伯尔创作基金,并在德写作。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

      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 从自然到自我》、《没有目的的我》。小说《英儿》为诗人于弃世前与其妻雷米(谢烨)合著。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阅读全文]...

2022-03-24 15:37:49
  • 诗名含有源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源字的诗词

  • 清源知藏僧法源写真求赞

    周必大〔宋代〕

    精不摇,神不骄,鬓任髡,颜任凋。人扰扰而胶胶,尔寂寂而寥寥。知壶子其谁何,异渔父之堪描。往壁观以默照,免室迩而人遥。

    清源诗为谷士源赋

    凌云翰〔元代〕

    欲识清泠五类先,源头一脉自涓涓。满除潢潦皆因雨,混浊泥沙不见天。

    正本当令民绝讼,溯流还许酒称玄。谁知谷永贤孙子,心在皇羲太古前。

    送峨嵋僧清源时源请有檀香佛刻镂甚精

    袁宏道〔明代〕

    师从峨嵋来,往返经几宿。兹山闻最高,几许到天竺。

    师行遍天下,无乃是神足。竦身入梵宫,镂此旃檀佛。

    谷雨江右诗社周年萍乡小石源雅集 其三 初访小石源次韵汝启兄用进退格

    陈忠*〔清代〕

    炊烟真欲与云齐,山半幽居隔路岐。家犬小怜迎远客,野蔬新摘带春泥。

    徐舒醉眼犹疑梦,狂放诗心不忌辞。草木自然成境界,人间笔墨岂堪题。

    闻灌人云有柳子厚遗迹因策马往寻历大源塘入仙源洞不得其处而返

    顾璘〔明代〕

    柳侯昔放逐,颇好山水事。观其著文词,动以喻来世。

    逮今岁月改,陵谷莽迁异。我行徂灌川,闻有招隐地。

    怀贤慰遐想,吊古积幽思。尘馆休吏衙,秋原散游骑。

    度岭疲登顿,涉溪苦沾渍。空潭激哀流,古木堕馀翠。

    穷搜尽阳景,屡剔断碑字。岂无会心观,往往悖图志。

    兴尽且须返,聊以展同致。

    桃花源记

    陶渊明〔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 一作: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政入 一作:正入;围子 一作:圈子;放出 一作:放过)

    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魏晋〕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宋代〕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桃花源诗

    陶渊明〔魏晋〕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阅读全文]...

2022-06-29 18:49:06
  • 等你回来的古诗词

  • 回来,等你,爱情
  • 1、别元九后咏所怀

    唐代: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2、春闺思

    唐代: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3、清*乐·风鬟雨鬓

    清代:纳兰性德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4、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清代:纳兰性德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5、南歌子·感旧

    宋代:苏轼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6、东山

    先秦:佚名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7、凭阑人·寄征衣

    元代: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8、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宋代: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9、苍梧谣·天

    宋代: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10、偶作寄朗之

    唐代:白居易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阅读全文]...

2022-01-30 15:24:58
  • 签名古诗词_古诗词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签名古诗词,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3、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5、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7、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8、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9、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0、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1、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12、漠思回首,明月当头,只是晚风不识愁,无语寄风流。

    13、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4、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15、且恁红妆千裳,也不敌汝独饮觞。

    16、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8、那道伤疤谁的旧伤疤,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19、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2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2、此一时,彼一时,欲说喜欢,却又茫然。

    23、月中相思人,杯里断肠魂,离恨昨日梦,无言难回绵!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26、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27、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8、梦不瞒忧,酒难湔泪,愁来无计相回避。蕙炉香袅断肠纹,倩魂摇曳风灯里。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0、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3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32、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3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3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3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36、燃尽梧桐诉殇离,我随花逝忆初景。爱上红豆绵相思,你若似水载花否?

    37、独立小桥人未识,一星如斗看多时。红楼隔雨相望冷,竹帛飘灯独自归。

    38、豆蔻年华,藐视心跳,乱了思绪画离骚。

    39、终是谁使弦断,花浇肩头,恍惚迷离。

    40、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41、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42、花蝶围花蜂,花蜂不知情。但愿天长久,陪你到永久。

    43、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44、嫣然一笑,不饮三杯,怎知伊那桃李兮!

    45、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46、鸳鸯枕上梦相异,龙凤被中心相离。了却前世今生事,娶得天涯陌路人。

    47、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4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0、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应声!

    [阅读全文]...

2022-01-06 01:10:14
  • 立秋古诗词五首_古诗词

  • 立秋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立秋古诗词五首!

    《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瑟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立秋后自京归家》

    [唐] 李郢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

    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

    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立秋日怀方员外》

    [明] 杨基

    几日西清昼掩屏,绿尘幽藓遍闲厅。

    病中事少翻嫌健,醉里愁多只愿醒。

    误响閤铃飞夜鹊,偶摊书卷落秋萤。

    萍踪已办东南别,风雨长更各自听。

    “立秋古诗词五首”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古诗词,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阅读全文]...

2022-05-16 16:32:32
  • 签名古诗词_古诗词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签名古诗词,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3、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4、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5、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7、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8、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9、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0、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1、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12、漠思回首,明月当头,只是晚风不识愁,无语寄风流。

      13、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4、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15、且恁红妆千裳,也不敌汝独饮觞。

      16、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8、那道伤疤谁的旧伤疤,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19、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2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2、此一时,彼一时,欲说喜欢,却又茫然。

      23、月中相思人,杯里断肠魂,离恨昨日梦,无言难回绵!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26、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27、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8、梦不瞒忧,酒难湔泪,愁来无计相回避。蕙炉香袅断肠纹,倩魂摇曳风灯里。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0、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3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32、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3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3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3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36、燃尽梧桐诉殇离,我随花逝忆初景。爱上红豆绵相思,你若似水载花否?

      37、独立小桥人未识,一星如斗看多时。红楼隔雨相望冷,竹帛飘灯独自归。

      38、豆蔻年华,藐视心跳,乱了思绪画离骚。

      39、终是谁使弦断,花浇肩头,恍惚迷离。

      40、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41、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42、花蝶围花蜂,花蜂不知情。但愿天长久,陪你到永久。

      43、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44、嫣然一笑,不饮三杯,怎知伊那桃李兮!

      45、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46、鸳鸯枕上梦相异,龙凤被中心相离。了却前世今生事,娶得天涯陌路人。

      47、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4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0、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应声!

    [阅读全文]...

2022-03-02 15:45:37
  • 效古诗古诗词

  • 效古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诗文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4-19 09:59:19
古诗词的来源 - 句子
古诗词的来源 - 语录
古诗词的来源 - 说说
古诗词的来源 - 名言
古诗词的来源 - 诗词
古诗词的来源 - 祝福
古诗词的来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