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来源短

关于古诗的来源短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的来源短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的来源短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的来源短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7) 语录(21k+) 说说(11) 名言(2k+) 诗词(35) 祝福(45k+) 心语(11k+)

  • 顾城:来源诗歌

  • 顾城,诗歌
  • 顾城:来源诗歌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顾城的诗歌《来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顾城:来源

      泉水的台阶

      铁链上轻轻走过森林之马

      我所有的花,都从梦里出来

      我的火焰

      大海的青色

      晴空中最(www.unjs.com)强的兵

      我所有的梦,都从水里出来

      一节节阳光的铁链

      木盒带来的空气

      鱼和鸟的姿势

      我低声说了声你的名字

      【顾城简介】

      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1973年开始学画,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1993年获伯尔创作基金,并在德写作。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

      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 从自然到自我》、《没有目的的我》。小说《英儿》为诗人于弃世前与其妻雷米(谢烨)合著。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阅读全文]...

2022-03-24 15:37:49
  • 冬至节的来源

  • 冬至
  • 冬至节的来源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冬至节的来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冬节,也称长至节、亚岁等。在节气排序中,冬至排序位于第二十二节气,但它却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节的资料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 团、冬至长线面的*惯。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 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 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传说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息战乱,能过上太*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阅读全文]...

2022-02-28 17:34:43
  • 来源于古诗中的情侣名89句

  • 情侣,爱情
  • 唯美诗句情侣网名

      轻触琴弦,如风之纤细,思念为谁断?下文是小编收集的有关情侣网名的唯美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阅读全文]...

2022-02-17 07:21:16
  • 元旦的来源及*俗

  • 元旦,放假
  • 元旦的来源及*俗

      说起元旦节,大家也都知道。很多人都盼着元旦节的到来,尤其是上班族,国家规定元旦节这一天都要放三天假,因此很多人都是翘首以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旦的来源及*俗,欢迎阅览。

      元旦,是我国传统节日,每年的一月一日,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元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如美国、英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其中,台湾、新加坡均作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大陆全体公民放假一天。*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种方式互相祝福,贺年卡是其主要形式。

      也许大部分的老人都还有这样的观念,新的一年到来了,就要掸扫尘土,以示生活焕然一新。就像侯宝林先生说的相声“三棒鼓”里那样,“打扫完西屋打扫东屋”,每个房间里里外外都得要清理一遍。屋子清爽了,人的精神面貌自然也就不同了。

      农村一向是最重视传统节日的,元旦也不例外。像南方的大多数农村会搭建戏台,邀请戏班子唱上几天几夜。还有的村子有自发组成的文化团队,多是五六十岁的大伯大妈,他们会穿戴整齐,打腰鼓、跳集体舞。不少地方还会有表演舞狮子、踩高跷,若是碰上几百米长的舞龙灯也未可知。当真是热闹非凡。只要交通方便,建议城里的朋友还是到乡下走一走,感受浓郁的节日气氛。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上班的上学的都是过的很紧张,是否很久没有看望家里的老人了?趁着这个小长假,推掉其他的.应酬,一起去陪老人们过个节。让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好好休息一天,为他们做做家务,烧一桌丰盛的菜肴,陪他们打打牌、看看元旦晚会。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一家人能够开开心心聚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节目!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俗就更简单了。

      *的元旦来源

      *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元旦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元旦的发展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了元旦庆贺的情景。

      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元旦的传统食物

      1、吃饺子:在我国由于各地*俗不同,所以元旦节的时候吃的东西也有所差别,比如北方地区一定会吃饺子,因为是该地居民喜爱的食物,所以家家户户都会一大早起来亲手制作。

      2、吃长菜:这是在南方比较流行的食物,其实就是芹菜和苦菜还有白菜用腊肉和高汤煮出来的,希望吃了可以身体健康,全家延年益寿。

      3、年糕:原料是糯米组成,可以煎炸油炸,也可以拿去蒸着吃,象征步步高升的意思。

      4、八宝饭:把鸡蛋打匀,用煎锅煎成一个比八宝饭半径大两倍的蛋饼,再把做好的八宝饭摆在上面,也叫做金边八宝饭,带有喜庆的意思,吃了这个表示欢迎元旦的到来。

      哪些国家不过元旦节

      元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都是新年的1月1日,但是还有少数国家和地区,他们并没有过1月1日的元旦节。

      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尊重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才能共同组成和谐美丽的社会。

    [阅读全文]...

2021-12-12 08:23:58
  • 元旦节的来源

  • 元旦节,元旦
  • 元旦节的来源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旦节的来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元旦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哈哈,新的一年来了,元旦节有来了,小朋友们又有新衣服穿了。

      你们知道元旦节的来历吗?哈哈我来告诉你:*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现在知道元旦节的由来了吗?顺便给大家说声元旦快乐。

    [阅读全文]...

2022-06-15 06:44:51
  • 中秋节的来源

  • 中秋节
  • 中秋节的来源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来源,欢迎阅览。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

      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二、中秋节的*俗:

      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俗。

      但中秋节的*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中秋节*俗代代流传。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全文]...

2022-02-21 23:46:37
  • 国际幸福日来源

  • 幸福
  • 国际幸福日来源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以下是国际幸福日来源相关文章,不妨来了解下。

      国际幸福日来源

      什么是国际幸福日?当然是感到幸福的一天!2013年以来,联合国一直在庆祝国际幸福日,这是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到幸福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联合国刚刚启动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它们的目的是消除贫穷、减缓不*等现象以及保护我们的地球,而这正是大家享受幸福和感到快乐的三大因素。

      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今年的国际幸福日,蓝精灵加入我们,宣传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邀请每一老老少少,每间教室、每家企业、还有每个*,一道在每年3月20日庆祝国际幸福日。

      揭莫言严歌苓等名家眼里的幸福

      莫言:幸福是没有压力

      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奖时,阐释了自己对幸福的独到见解,“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

      贾*凹:幸福是简单地活着

      1972年进入西安的贾*凹,自言“整个少年时期是生活在乡下的,能吃上饭就是幸福,那种生活状况是刻骨铭心的”,虽然上大学以后摆脱了农民身份,进入了城市,感到了相对优越的生活,但不适应感也随之而来,因为“城市里的欲望多了,痛苦就多,失去了快乐”。

      他认为,人能简简单单地活着,用文学创作关照*现实,用微弱的光照亮别人,其实也挺幸福的。

      苏芩:幸福是一种感受力

      “幸福感是你身边有人陪着你,而且这个人很懂你。”苏芩理解的幸福,是一种感受力,“要从自身的幸福感入手看待事物,看轻物质的东西,多从真情实感去了解和思考。”比如睡懒觉、晒太阳、和家人吃一顿好吃的……都是一种幸福。

      因此,有很多物质、财富可能在别人眼中是幸福,但别人眼中的幸福往往与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是有距离的。

      蒋方舟:幸福是买到好看的高跟鞋

      “作家这一类人群,感受幸福快乐的阈值挺高的,就是说,不容易感受一般人说的那种快乐,正如张爱玲所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不过她也写过在双层大巴上伸手摘到树叶的快乐。”蒋方舟认为,幸福可能只有落实到切实的小小的物质世界。

      “我供职的《新周刊》曾经做过一个有关‘小确幸’的调查,‘小确幸’就是指‘小小的确实的幸福’。

      投票最多的是‘身体健康’,还有发现一本好书或一部好电影、跟家人或宠物一起去散步、下班后和好友一起吃晚餐……对我来说,*期的快乐就是买到一双好看的高跟鞋。”

      国际幸福日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

      决议说,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

      决议指出,需要采取更包容、公*和*衡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消除贫穷,增进全体人民的幸福和福祉。

      决议还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包括非*组织和个人在内的民间社会以适当方式为“国际幸福日”举办活动,包括举办教育和公共宣传活动。

      联合国倡议书

      全世界各民族的朋友们: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国际幸福日”的确立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因为她明晰了“幸福”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数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宗教与信仰,无论是东方的“*安和谐幸福”,还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都是并行的幸福路,目标都是为了“世界共同幸福”。

      人类文明将在“世界共同幸福”这个人类的普世价值观里融合,社会矛盾将在“世界共同幸福”这个人类的普世价值观里化解。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濒危生物相继灭绝,拯救地球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历史使命。

      然而,利益纷争,弱肉强食,战火和硝烟从未在这里*息过。

      在这个发展与博弈并存的时代,“*安、和谐、幸福”应该是人类共有的追求:保护环境,维护和*,造福人类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倡议: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杜绝战争,美化地球,创造人类共同“*安和谐幸福”的生活,实现“世界共同幸福”这一全人类最伟大的目标!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

      2013年3月20日是首个“国际幸福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发表致辞,强调追求幸福是人类奋斗的核心,同时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人类向往的幸福未来。

      潘基文说,追求幸福是人类努力奋斗的核心,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渴望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没有恐惧和贫穷,与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对太多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来说,基本的物质福祉依然是难以企及的奢望,对更多人来说,经常性的社会经济危机、暴力和犯罪、环境恶化和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都是现实存在的威胁。

      潘基文说,在去年的“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联合国会员国一致认为有必要采取*衡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个支柱结合在一起。

      他说,各国认识到,为了让决策更加有据可依,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外,还应采用更加广泛的标准来衡量发展状况。

      潘基文说,一些国家*以综合幸福指数为依据制定政策的努力令他感到欣慰,他鼓励其他国家效仿这一做法。

      潘基文说:“值此首个‘国际幸福日’之际,让我们进一步致力于包容且可持续的人类发展,重申我们帮助他人的承诺。

      在投身公益的同时,我们自身也会得到充实。

      善心会带来幸福,并有助于建设我们向往的未来。”

      2012年6月28日,第66届*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共政策目标中对此予以承认具有重要意义。

      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并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国际和区域组织以及包括非*组织和个人在内的民间社会以适当方式举办教育、公共宣传等各类庆祝活动。

      今天,*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教授应联合国新闻部邀请,赴美国纽约参加第二个“国际幸福日”纪念活动,并将在联合国会议大厅发表《幸福科学与*》的主题演讲。

      这也是*学者,作为幸福理念与实践的倡导者和推广者,首次应邀在联合国向国际社会作该主题报告。

    [阅读全文]...

2022-06-18 13:16:05
  • 职场压力的来源是什么

  • 职场,压力,知识
  • 职场压力的来源是什么

      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压力,尤其是职场上班族,心理压力更是大,不过这些压力从何而来?今天小编分享的是职场压力的来源,希望能帮到大家。

      职场压力的来源

      1、工作时间非常的长。

      有许多的职场男性每天都不止工作12个小时,有的人甚至会工作超过15个小时。而正常人一般为8-10个小时左右,因此过长的工作时间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2、人们情绪的起伏波动较大。

      很多时候都会碰到不如意的情况,这时候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3、长期要经受高压的困扰。

      有许多的男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心理常常需要极度的紧张起来,因此有时候情绪会出现失控现象。

      4、面临着家庭的困扰。

      总是会在家庭生活中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同时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因此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难免会对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5、就是会出现疾病的问题。

      很多的男性由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疾病,特别容易引起身体的忧虑或者心理上的压力。

      6、男性会因为欲望而出现心理压力。

      有的男性压力过大的原因就是本身的贪欲太高,总是对金钱等充满了欲望,而这些会对你的大脑造成影响,容易使得心理紧张,造成压力过大。

      消除职场压力的减压方法

      一、精神超越――价值观和人生定位

      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角色定位、人生主要目标的设定等等,简单的说就是: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人生准备达成哪些目标。这些看似与具体压力无关的东西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却总是十分巨大,对很多压力的反思最后往往都要归结到这个方面。卡耐基说:“我非常相信,这是获得心理*静的最大秘密之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我也相信,只要我们能定出一种个人的标准来――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比起来,什么样的事情才值得的标准,我们的忧虑有50%可以立刻消除。”

      二、心态调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

      我们要认识到危机即是转机,遇到困难,产生压力,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个问题处理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发展成长重要的机会;另外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宽恕一切,尽量以正向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如同有人研究所谓乐观系数,也就是说一个人常保持正向乐观的心,处理问题时,他就会比一般人多出20%的`机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正向乐观的态度不仅会*息由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较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

      三、理性反思――自我反省和压力日记

      理性反思,积极进行自我对话和反省。对于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言,面对压力时可以自问,“如果没做成又如何?”这样的想法并非找借口,而是一种有效疏解压力的方式。但如果本身个性较容易趋向于逃避,则应该要求自己以较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告诉自己,适度的压力能够帮助自我成长。

      同时,记压力日记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理性反思方法。它可以帮助你确定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压力,通过检查你的日记,你可以发现你是怎么应对压力的。

      四、提升能力――疏解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设法提升自身的能力

      既然压力的来源是自身对事物的不熟悉、不确定感,或是对于目标的达成感到力不从心所致,那么,疏解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去了解、掌握状况,并且设法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途径,一旦“会了”、“熟了”、“清楚了”,压力自然就会减低、消除,可见压力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逃避之所以不能疏解压力,则是因为本身的能力并未提升,使得既有的压力依旧存在,强度也未减弱。

      五、活在今天――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压力,其实都有一个相同的特质,就是突出表现在对明天和将来的焦虑和担心。而要应对压力,我们首要做的事情不是去观望遥远的将来,而是去做手边的清晰之事,因为为明日作好准备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六、生理调节――保持健康,学会放松

      另外一个管理压力的方法集中在控制一些生理变化,如:逐步肌肉放松、深呼吸、加强锻炼、充足完整的睡眠、保持健康和营养。通过保持你的健康,你可以增加精力和耐力,帮助你与压力引起的疲劳斗争。

      在现代新型工作方式下,职场人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必须有所调整,凡事应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学会休息和放松,掌握一定的减压技巧。

      消除职场压力的技巧

      按部就班地行动

      事业成功的人往往耐得住寂寞,在那些看似程式化的进程当中寻找到快乐,他们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可以让时间听从自己的安排。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每当遇到那些不情愿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避免自己拖延完成的最佳办法就是“按部就班地行动”来完成它:从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起,在自己的行事历上用醒目的符号标注出截止的日期,并把任务均匀地分配在日程之内。这样做,不但每天可以轻松地做完部分工作,而且由于时间的充沛,所以更有理由把当天的这一部分工作组织到非常完美。因为有惰性的人一定是先松后紧,最后让自己慌手慌脚地把工作敷衍了事,那样的效率与业绩,是不可能超越一贯按部就班地行动的人的。

      永远现在进行时

      有时候,对你而言,结束一件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发一小时呆来得有趣。客户的电话非今天打吗?不如先和朋友在MSN,QQ上聊几句,因为明天他就出远门了,而客户大概明天还在本城吧!如果明天客户不在,周五相信他一定在办公室里,不如索性周五再说吧……

      绝不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说服自己把工作交给下一个小时。永远以“现在”这两个字来想问题,把“明天”、“后天”、“下星期”想成遥远的下个世纪好了,做个“我现在就要开始工作”的人,哪怕只是拿起电话,和客户说说你刚才想到的那个创意,让他觉得你是一个主动的热情的服务者。工作在此时此刻,是让我们保持战斗欲望的行动力。

      做个“大帝”

      很多人对金钱的观念麻木而淡薄,从好里说,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的确是没什么追求和上进心,不太在意生活的品质。

      看看另一些人是如何对待生活的:比如永远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穿着入时的同事,比如拥有了一套高尚地段的房产的大学同学,比如让孩子进了更优秀的幼稚园的邻居等等。不要羡慕人家的命好,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拼命工作,不就是为了离自己理想中的极乐园更*些吗?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制订一个目标,大的像买一辆自己喜欢的新车,小的如买一套今秋的流行格呢套装,有时候,压力是让人忘情于工作最好的动力,当你终于可以为了卸下包袱松口气时,你的目标也会得以实现。

      有用的人就在你身边

      很多公司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新同事到来时,大家都会送一点小礼物表示欢迎。但不少人是礼物照送,但流于形式,并不想彼此真正成为朋友。而对于一个连身边的人都懒得结交的人来说,更不要指望他有心交往很多四面八方的有用的朋友。如今这个社会,完全是靠人际关系网来工作和运作的,需要别人帮忙时,从何向别人主动开口?

      下次有新入职的同事到来时,不妨当面递上一张自己做的卡片,除了自我介绍之外,再附上一段你的祝福语,简简单单,就赢得了别人的心。它的好处在于你以后的工作中,都会得到大家不遗余力的帮忙。几句温暖的话就可以收买到人心,为自己轻松编织一张人际网,占尽了主动的先机,何乐而不为呢?

      开门见山地陈述观点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上,和你一样具备了相当专业实力的人实际上很多,在质素相仿的一群人中,抓住机会脱颖而出,才得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拐弯抹角或耐人寻味的提问方式虽然可以使人觉得你含蓄和温和,但它的反面代价也是巨大的。因此,不管你自认为多么谦逊,也请不要在会议上说类似我的想法不成熟,只是提议大家参考一下诸如此类的话,那会使公司上下的人在内心里给你打上不信任的分数。一个人的自信是非常有渗透力的,所以在你需要把自己的设想与观点摆在桌面上时,开门见山,少兜圈子会为你赢得主动权,奠定自己在高层心目中的地位。

      让桌面永远保持干净

      这可以说是最容易做到的一件事,但又是坚持下来最困难的一件事。桌面上杂乱的文件、记事本,电脑上厚厚的尘土,乱丢的签字笔,会让一切看上去都毫无头绪,负面的情绪稍一累积,就会勾起惰性的滋生。

      办公室里总有些另类人,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办公隔断内生机勃勃,有花有草有小鱼;桌面上永远一尘不染,连鼠标都闪闪发亮。另类人之所以另类,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坐在如此整洁舒适的小小天地里,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对工作的依恋之情,一花一草一桌一椅,都可激发他的工作状态。能把公司照看成小家的人,一定特别愿意提早来上班,就先从给花草浇浇水、喂喂小鱼、清新整洁的环境开始一天的工作吧,也是提高主动性的小窍门。

      职场压力疏解

    [阅读全文]...

2022-06-18 16:02:30
  • 中秋节的来源

  • 中秋节,放假,中秋
  • 中秋节的来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中秋节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还是对中秋节的来源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节的来源,欢迎阅读与收藏。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早在唐时中秋就正式成为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08年,中秋节与清明节、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 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佳节我国民间有家家吃月饼的*俗。中秋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俗。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月饼,又称宫饼、丰收饼、圆饼、团圆饼等,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风俗辞典》讲过一个传说:唐高祖李渊在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吩咐厨师制作彩色圆饼,让大家食之,以庆祝手下大将军李靖北征取得的`胜利,而李靖则先捧圆饼祭拜明月,并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此后,八月十五日吃圆饼,就变成了一个*俗,而后的唐明皇宠妃杨贵妃则把“胡饼”更名为“月饼”。到了宋代,已有金花、芙蓉、荷叶等各种花色的月饼。到了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并在民间逐渐流传。清代以后,月饼的制作更加讲究,无论质料、花色、品种都有新的发展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月饼后来渐成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和互相馈赠亲朋的礼品。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的一种供品,拜月结束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赏明月。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大团圆”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对没有回来的家里人,家长要把属于他的一份月饼认真保管起来,待他们回来时品尝,故月饼又称“团圆饼”。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圆,品饼赏月,其乐融融。

      美味可口的月饼作为吉祥物,除了象征合家团圆、欢聚之外,还有很多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中秋节以月饼祭月、拜月还有祈子和求婚姻美满之意。旧时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女子拜月的主要目的是:已婚者祈求月娘娘送子,未婚者祈求月娘娘使其婚姻美满幸福。此外,月饼还有象征丰年之意。中秋节正值五谷丰登的季节,吃月饼也融入了“秋祀”的因素,月饼又成了丰年的象征,借月饼来庆祝丰年,祈望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获得更大的收成。

      今天,月下游玩的*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事实上根据粗略统计,满月出现在十五的概率是50%,出现在十六的概率是40%,剩下10%左右的概率会出现在十四和十七。

      从2002年到2005年,连续4年,中秋月都圆在农历八月十五;但是从2006年开始,连续4年,中秋最圆月都出现在十六;2011年和2012年则又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为一个“朔望月”,“朔”为农历每月初一,这时月亮正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月亮和太阳黄经相同,人们从地球上看不到背向阳光的月亮。“望”通常为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这时地球正好位于太阳与月亮之间,太阳和月亮黄经差180度,人们从地球上看太阳西下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升起,月亮此时最亮、最圆。

      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时*时远;最*时有36万多千米,最远时有40多万千米,由于万有引力的关系,*时走得快一些,远时走得慢一些。如果在上半个月快了,就会准时到达圆月的位置,在十五圆;如果慢了,就会“晚点”,赶在十六或十七到达圆月的位置。

    [阅读全文]...

2022-07-12 03:44:04
  • 符姓的来源和姓符的名人

  • 名人
  • 符姓的来源和姓符的名人

      符姓是*姓氏,符姓源流单纯,出自姬姓,周族始祖后稷的后代,以官名为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符姓的来源和姓符的名人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符氏来源

      1、《元和姓纂》:鲁倾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琊。《姓氏急就篇》:符氏,鲁倾公孙雅。为秦符令。因氏焉。《广韵》:雅仕秦玺令,得氏,琅琊。宋代欧阳修《符氏族谱》,明代宋濂《符氏世谱记》,明代丘浚《世引堂记》,也基本上如上所说。以上文献说明符氏源出于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符玺令”是官名,所以符氏是以官职名命氏的。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鲁倾公的孙子雅在秦国任符玺令,世人便称之为符氏,因而可见符氏得姓于战国末年,距今约2240年历史。“符”是古代朝中传达命令,调遣兵将所用的凭证,先用金、玉、铜、竹、木制成某种形态,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调遣的人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吻合,以验真假。

      2.、在距今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时期,前秦氐族人苻洪改蒲氏为苻氏,从草不从竹,其孙苻坚登基称帝,淝水一战兵败后,苻氏后人有的因避祸逐渐改为符姓,所以苻氏后人也融为符氏的一支。由此可知符姓是世界上历史最久的姓氏之一。

      3、今黎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壮族,*,满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4、五代时,其他姓氏所改。郎姓有改姓符的。

      5、元末湖南由符分出符姓,今已经繁衍约10万人。

      6、1952年国家强制文字改革,有很多符氏改为符氏改为付氏,历史上没有付氏,其中河南省太康县符草楼乡都曾被改写为“付草楼”,当代符氏也因简写分离开一部分为付氏。

      7、源于匈奴族。

      按史籍《赵氏金石录 卷二十》中的记载:“伪汉司徒刘雄碑跋引碑云:‘公讳雄,字符英,高皇帝之胄,孝宣帝玄孙。值王莽篡窃,远遁边朔,为外国所推,遂号单于。’按雄卽刘渊之弟,是屠各胡在当世直冒称汉宣帝之玄孙也。” 符姓出自十六国时期汉国大司徒刘雄,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刘雄,字符英,是南匈奴首领刘渊的弟弟,在刘渊于西晋永安元年(西元304年)创建了汉*(前赵国)之后,出任其大司徒之职。

      汉国*(前赵国)从西元304~330年一共存在了二十六年,全盛时期拥兵二十八万余,据有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当时,关陇氐、羌等莫不降附,就连前凉*的张茂亦遣使贡献。

      到了(西元304年),前赵国末 王侯刘曜曾赫赫有名一时,灭了西晋王朝。后他亲率大军与后赵国石勒激战。

      汉国*(前赵国)灭亡之后,刘雄的后裔子孙为避免后赵石勒家族的迫害,遂隐去刘氏,改以先祖之字为姓氏,称符氏、英氏,后逐渐文化上汉化,世代相传至今。

      8、源于鲜卑族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符玺郎中臣拔拔臻,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符玺郎中臣,是北魏时期职掌王廷玉玺、各部印章的重要大臣。

      南北朝时期,北魏*将下属州、郡、府、县的官府印章设为正、副符方式,正符在朝廷,副符在各级地方行政长官之手,两符合一称作“印信”;凡发生了地方行政长官有抗廷令、谋叛等状况,王廷则击碎正符,副符自然失效,其印亦不复存在,以示其不再具有行政效力。

      在邓名世所撰《姓氏辩证》中记载:“后魏献帝次兄为拔拔氏,后改为长孙氏。”指明长孙氏原姓拔拔氏,出自鲜卑拓拔部王族,时有“符玺郎中臣”河南郡拔拔臻,就是后来的北魏孝文拓跋·宏(元宏), 时任河南郡符玺郎中臣,当时其家族姓氏还未统一为拓拔氏,他在凭吊殷商末纣王王叔比干的碑文中所使用的题名,就是拔拔臻。在后来的北魏时期,除了嫡系的拓拔氏之外,还有庶系的拔拔氏。

      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延续拔拔氏之姓氏者,该家族后来有以先祖原官称为汉化姓氏者,改称符玺氏,进而省文简化为单姓符氏,后逐渐文化上汉化族,成为今符氏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该支符氏与拔氏、长孙氏同宗同源。

      9、源于官位,出自元朝时期官吏符牌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符牌使,全称为“符牌大使”,是元朝时期符牌局的最高长官,辖下有符牌副使,官秩正八品,隶属于工部,专职掌管制造各级军制将领的虎符等符印。

      在符牌使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在明朝时期即汉化为符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于符氏的部分发源地,一说为雅为官的地方,陕西咸阳一带,另一说为雅的祖籍地琅琊,今山东临沂,诸城一带,符雅的后人在琅琊、淮阳一带繁衍生息。西汉至隋唐时符氏在琅琊衍为望族,因为符雅是琅岈人所以学者认为琅琊(今山东临沂)为符氏发源地。山东临沂在2004年成立了鲁琅琊符氏社,2006年马来西亚符氏总会向鲁琅琊符氏社捐款2.6万圆人民币,用于修缮和保护世界符氏文化遗址。

      姓氏名望

      汉代

      符乾仁:方士、著有《修真秘录》。

      符季真:陈留国国相。

      符子:学者,著有《符子》。

      符 融:字伟明,东汉陈郡仪人,少为都官吏,后游太学,卒,葬新淦石牛峰黄牛贺车形行宝见后,汉书列谨録首卷。

      晋代

      符表:孝子,齐郡太守,符季真之孙。

      符朗:诗人。

      南北朝

      符宏:大将。

      苻坚:字永固,前秦皇帝。

      符皇后:桓文皇后。

      苻生:前秦皇帝

      苻融:字博休,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东北)人,前秦大将。

      唐代

      符龙:妫州刺史,临沂人。

      符敦敏:节度使,临沂人。

      符晖:游击将军,赠常州刺吏,临沂人。

      符令奇:临沂人,大将军,封义阳郡王,封琅琊郡王,死后追赠户部尚书。

      符嶙:临沂人,字元亮,辅国大将军,封义阳郡王。

      符琳:授检校太子宾客,琅琊郡公。

      符济:河东节度使。

      符炀:太原尹。

      符润:御史大夫。

      符泽:琅琊郡开国候。

      符载:诗人,字厚之,四川绵竹人,历协律郎监察御使。

    [阅读全文]...

2022-02-01 11:45:56
古诗的来源短 - 句子
古诗的来源短 - 语录
古诗的来源短 - 说说
古诗的来源短 - 名言
古诗的来源短 - 诗词
古诗的来源短 - 祝福
古诗的来源短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