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诗词

关于羊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羊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羊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羊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6k+) 说说(4k+) 名言(155) 诗词(9) 祝福(3k+) 心语(56)

  • 形容羊的诗词

  • 文学
  • 形容羊的诗词

      《说文解字》说:“羊,祥也。”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形容羊的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形容羊的诗词

      咏羊

      (唐)李峤

      绝饮惩浇浴①,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②,展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注释】

      ①“绝饮”下四句,指《神仙传》黄初*牧羊成仙事。参见《黄初*牧羊奇遇》。绝饮,不食人问的东西。浇浴:浮薄的社会风俗。逸材,才智出众的`人,指黄初*。②“夜玉”四句:指诗人愿作个牧羊人,不愿作*,永在皇帝身边。夜玉:夜明珠,比喻白羊。毡,羊毛。鸿渐:是说飞鸿渐进于高位。比喻升官。上林:皇家的林苑。隈:角落。

      江邻儿寄羊耙诗

      (宋)梅尧臣

      细肋胡羊卧苑沙,长宫殿使蹋霜羓②。

      蒺藜苗尽初蕃息,苜蓿盘空莫叹嗟。

      自乏良谋甘更鄙,犹能大嚼怏无涯。

      磨刀为削朝霞片③,时引清杯兴更佳。

      【注释】

      羓:干羊肉。②长宫殿:即今北京白云观。元太祖深契丘处机,赐改所居曰长宫殿。③朝霞片:指红色的羊肉干片。月氏之羊②,其类在野。厥高六尺③,尾亦如马。何以审之④.事见《尔雅》。更多古诗词内容请关注“”

      羬羊赞

      (晋)郭璞

      月氏之羊②,其类在野。

      厥高六尺③,尾亦如马。

      何以审之④.事见《尔雅》。

      【注释】

      ①羬羊:六尺之大羊。《尔雅》:“羊六尺为羬。”②月氏:古西西域国名。在今甘肃、青海之间。③厥:其,它。④审:审察,弄明白。

      戏答张秘监馈羊诗

      (宋)黄庭坚

      细肋柔毛饱卧沙,烦公遣骑送寒家。

      忍令无罪充庖宰②,留与儿童驾小车。

      【注释】

      ①馈:赠送。②忍令:不忍叫。庖:厨房。

      五仙谣

      (宋)郭祥正①

      番禺五仙人②,骑羊各一色。

      手持六秬穗③,翱翔绕城壁。

      翩然去乘云④,诸羊化为石。

      至今留空洞,异象犹可识。

      曾闻经猛火,毫发无痕迹。

      五仙宁复来,三说颇难测。

      只忧风雨至,半夜随霹雳。

      君不见羌庐刘越之洞天,万象森罗无一尺⑤。

      【注释】

      ①郭祥正:字功父,当涂(今属安徽省)人。熙宁(1068—1077)中以殿中丞致丞。宋诗人,其诗为梅尧臣所推崇。②番禺:地名,今广州市。③秬穗:黍稻的顶端部分。④去:离开。⑤洞天:指仙境。道家指仙人居住的地方。森罗:众多地罗列。无一尺:指洞天外的洞口。

      题四羊图

      (宋)王阮①

      三百维群世不见②,乃以四羊为一图。

      人言此图出韦偃⑨,不知韦偃有意无

      岩岩参天一古木④,下有轻荑满郊绿⑤。

      雪髯隐约黑晕中⑥,沙肋微茫笔端足。

      昔闻韦侯画马工,杜陵长歌歌古松⑦。

    [阅读全文]...

2021-12-23 15:35:22
  • 有关羊的诗词

  • 有关羊的诗词

      古诗词中描写羊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羊的古诗词,精选了与羊有关的诗词名句。《说文解字》说:“羊,祥也。”秦汉金石多以羊为“祥”,“吉祥”写作“吉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羊的诗词,欢迎阅读!

      咏羊

      (唐)李峤

      绝饮惩浇浴①,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②,展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注释】

      ①“绝饮”下四句,指《神仙传》黄初*牧羊成仙事。参见《黄初*牧羊奇遇》。绝饮,不食人问的东西。浇浴:浮薄的社会风俗。逸材,才智出众的人,指黄初*。②“夜玉”四句:指诗人愿作个牧羊人,不愿作*,永在皇帝身边。夜玉:夜明珠,比喻白羊。毡,羊毛。鸿渐:是说飞鸿渐进于高位。比喻升官。上林:皇家的林苑。隈:角落。

      羬羊赞①

      (晋)郭璞

      月氏之羊②,其类在野。

      厥高六尺③,尾亦如马。

      何以审之④.事见《尔雅》。

      【注释】

      ①羬羊:六尺之大羊。《尔雅》:“羊六尺为羬。”②月氏:古西西域国名。在今甘肃、青海之间。③厥:其,它。④审:审察,弄明白。

      戏答张秘监馈羊诗①

      (宋)黄庭坚

      细肋柔毛饱卧沙,烦公遣骑送寒家。

      忍令无罪充庖宰②,留与儿童驾小车。

      【注释】

      ①馈:赠送。②忍令:不忍叫。庖:厨房。

      五仙谣

      (宋)郭祥正①

      番禺五仙人②,骑羊各一色。

      手持六秬穗③,翱翔绕城壁。

      翩然去乘云④,诸羊化为石。

      至今留空洞,异象犹可识。

      曾闻经猛火,毫发无痕迹。

      五仙宁复来,三说颇难测。

      只忧风至,半夜随霹雳。

      君不见羌庐刘越之洞天,万象森罗无一尺⑤。

      【注释】

      ①郭祥正:字功父,当涂(今属安徽省)人。熙宁(1068—1077)中以殿中丞致丞。宋诗人,其诗为梅尧臣所推崇。②番禺:地名,今广州市。③秬穗:黍稻的顶端部分。④去:离开。⑤洞天:指仙境。道家指仙人居住的地方。森罗:众多地罗列。无一尺:指洞天外的洞口。

      题四羊图

      (宋)王阮①

      三百维群世不见②,乃以四羊为一图。

      人言此图出韦偃⑨,不知韦偃有意无

      岩岩参天一古木④,下有轻荑满郊绿⑤。

      雪髯隐约黑晕中⑥,沙肋微茫笔端足。

      昔闻韦侯画马工,杜陵长歌歌古松⑦。

      孰知画羊更如此,世间绝艺谁能穷⑧

      蕲春太守好事者⑨,珍藏有此希世画⑩。

      嗟余得见双眼明,此一转语久难下(11)。

      三羊游戏芳草茵,一羊辄蹲枯树根(12)。

      安能添我作牧人,为公鞭此一败群(13)。

      【注释】

      ①王阮:字南卿,江州(今属四川省)人,隆兴(1163一1164)进士。宋诗人。朱熹称赞他才气术略过人。②《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意思是,羊三百头为一群,羊以群计,言其羊之多。③韦偃:唐画家。④岩岩:高峻的`样子。⑤荑:初生的白茅嫩芽。⑥雪髯:白胡子。⑦杜陵:指唐诗人杜甫。⑧穷:尽。⑨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⑩希世:世所希有。(11)转语:转而下评论的话。(12)辄:则。(13)败群:害群。《史记》:“(卜)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败群,此泛指牧羊。

      绵羊

      (宋)岳珂①

    [阅读全文]...

2022-05-07 04:05:23
  • 羊年略议羊诗词

  • 羊年略议羊诗词

      人类在漫长的狩猎、游牧和农耕时期,对羊有了深刻的了解,并结下了感情。身体洁白、性情温驯的羊成为人们生活和*、安居乐业的喜之物。唐代曹唐《小游仙》诗曰:“共爱初*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白羊成队难收拾,吃尽溪头巨胜花”。初*,即黄初*,晋代道士,相传他少时放羊,遇一仙人引人金华山石室中,后得道成仙。此诗先写仙境,后落笔于羊群之多,从侧面烘托仙境之太*胜景,也抒发了诗人对此和谐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

      宋代黄庭坚《戏答张秘监馈羊诗》云:“细肋柔毛饱卧沙,烦公遣骑送寒家。忍令无罪充疱宰,留与儿童驾小车。”诗人对这只温驯的羊充满爱怜,欲杀则心不忍,送回则难却友人情面,还是留给孩子驾车玩罢。诗中透露出诗人爱物怜生的善良之心和爱子之慈。由此可见,人们对温驯善良的羊颇怀爱心。

      北朝有一首《救勒歌》民歌,描绘了当时畜牧业兴旺发达的景象:“救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陆游曾作《牧羊歌》一首,讲牧羊、养羊之法:“牧羊忌太早,太早羊辄伤,一羊病尚可,举群无完羊。日高露螨原草绿,羊散如云满山谷。牧童但螨竹一枝,岂必雪诗知草牧。”

      宋朝文天祥《咏羊》诗云:“长髯主簿有佳名,羵首柔毛似雪明。牵引驾车如卫玠,叱教起石羡初*。出都不失成君义。跪乳能知报母情。千载匈奴多牧养,坚持苦节汉苏卿”。“长髯主簿”是羊的别名,因山羊领下有须,常昂首前视,好像一个学识渊博、温文濡雅的`先生,所以晋代崔豹的《古今注》中如此称呼羊。这首诗中提到的卫玠是晋人,风姿秀异,有玉人之称,常乘白羊车于洛阳市上。后面提的“初*”是指黄初*,据葛洪《神仙传》载:他曾在金华山牧羊四十年不返家,其兄找到他,问羊何在,初*叱日:“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萧纲《仙客》诗:“穿池听龙长,叱石待羊归”。李白古风之十七:“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紫烟者,仙气也。均指“黄初*叱石成羊”的典故。诗末提到“汉苏卿”是在北海牧羊19载的苏武。苏武牧羊已经成为爱国守志、忠贞不屈的象征。

      宋朝岳坷《绵羊》诗云:“褥毛吹朔雪,细肋卧晴沙。晓牧尾摇扇,春游项引车。湩流便逐草,酪腻正需茶。日夕归栖处,因风想塞笳。”此诗写羊离开了风雪严寒但自由的草原,来到了宫廷,充当牛马,到日落方能归栖,所以一听到风声,就想起自己熟悉的塞上悲笳。羊的哀思跃然纸上。明太祖朱元璋《牧羊儿土鼓》诗云:“群羊朝牧遍山坡,松下常吟乐道歌。土鼓枹时山鬼听,石泉濯处洵鸥和。金华谁识仙机密,兰渚何知道术多。岁久市中终得信,叱羊洞口白云过。”前四句描绘一幅荒野牧羊的美景,写出世之逍遥自在,后四句写入世济时的男儿本意。也是朱元璋早年穷苦生活和远大抱负的真实写照。

      原载《东北史地》2003年第02期

    [阅读全文]...

2022-06-01 07:08:27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 文学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注释

      ①山坡羊——曲排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经过。

      ⑦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作品译文

      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唉!大兴土木之时,百姓服劳役;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 元名臣兼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年19作《白云楼赋》。延佑二年(1315),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主持首次科举考试。继之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擢礼部尚书。英宗初年,又命参议中书省事。后弃官告归,隐居济南云庄别墅,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早,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以继日。又整顿币制,杜绝吏弊,以苏民困。莅任仅四个月,以忧劳致疾卒。归葬济南云庄,乡里建张公祠。天顺二年(1331),追赠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章政事、柱国,封滨国公,谥“文忠”.着有散曲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文集《归田类稿》等。

      [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

      潼关怀古:曲的题目。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为进入长安的门户。

      峰峦如聚:形容华山四周群山密集,地势险要。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水势浩荡,波涛汹涌。

      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头地理形势险要。

      山河:华山和黄河。

      表里:内外。表为外。一说指潼关以东为关外,潼关以西为关内,互为表里。

      西都:指长安。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长安在潼关以西,今天的西安市旧址。

      踌蹰(chóu chú):犹豫,彷徨。

      秦汉:指曾在西都(长安)营建宫阙的秦、汉王朝。

      经行处: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

      经:曾经。

      行:行宫,行事。

      宫阙:泛指皇家宫殿。

      兴:兴盛。兴与亡为互文。

      亡:衰亡,灭亡。

      [译诗、诗意]

      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不可多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峰峦如聚”两句,作者以开始就用“如聚”“如怒”的生动比喻,描绘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感情悲壮沉郁,风格豪放雄浑。那连绵起伏的山峰,不就是历史的见证吗?那咆哮奔腾的河水,不就是人民痛苦的呼喊和反抗的怒吼吗?巍巍群峰,滚滚波涛,该凝聚着作者多少愤怒的感情,又能引起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多少联想!

      “山河表里”一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潼关,据山临河,虎踞龙盘,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潼关路,这是一条历史兴亡的路: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胜利者和失败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兴盛和衰亡!潼关路,这是一条浸透血泪的路: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难的'脚印,倒卧过多少士卒的尸骨;又有多少历史的风云人物在这里化为尘土!走在这样的路上,作者的心情因该是怎样的呢?

      “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在此滥施淫威,虐**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望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阅读全文]...

2021-12-30 16:58:37
  • 形容羊肉美味的诗词

  • 美味
  • 形容羊肉美味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形容羊肉美味的诗词,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次韵子由除日见寄》北宋苏东坡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译文:陇地(甘肃)有熊肉干,秦地(陕西)最喜欢羊羹(羊肉泡馍),十分美味。

      2、《饮兵厨羔羊酒》宋·晁公溯

      沙晴草软羔羊肥,玉肪与酒还相宜。

      译文:天气晴朗草地柔软羔羊肉肥,吃着羊肉喝着酒真是绝配。

      3、《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七十四》宋汪元量

      金盘堆起胡羊肉,御指三千响碧空。

      译文:金色的盘子里盛满了胡人的羊肉,御指三千响彻整个天空。

      4、《和林养正龟符惠诗》宋王迈

      大官羊肉非吾羡,一筹藜羹劣可尝。

      译文:大官们吃的羊肉不能我们能羡慕来的,一碗用藜菜做的羹这种粗劣的食物勉强能够吃上。

      5、《将进酒》唐李白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译文: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扩展资料:

      与羊肉有关的知识及典故:

      1、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羊肉能“补中益气,安心止痛,主治虚劳寒冷”。在寒冷的冬季,多吃羊肉对*健康有益。

      2、元时著名医家李杲欣赏: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风味与羊肉同者,皆可补之,故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也。

      3、在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一杯羊羹亡国”的典故。《战国策·中山策》载,中山国国君大宴宾客,司马子期在座,*间中山君为宾客们分食羊羹,而“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没得到。

      一怒之下司马子期跑到楚国,劝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仓惶逃亡……中山君喟然叹曰:“召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碗羊肉汤造成了一个国家的灭亡)。

    [阅读全文]...

2022-05-01 04:18:19
  • 山坡羊·未央怀古古诗词

  • 山坡羊·未央怀古古诗词

      古诗原文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译文翻译

      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注释解释

      未央:汉朝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

      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

      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

      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

      闲坐地:闲坐着。

      创作背景

      该曲子大约是张养浩于公元1329年(元文宗天历二年)在陕西救灾期间所写。

      诗文赏析

      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自然想到了这座宏伟宫殿的营造者,那些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大汉帝国江山的开国元勋们,尤其是被刘邦称为“人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即世称之为“三杰”者。此三人,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让不绝于粮道”,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被封公封侯。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中吕]《喜春来》)而壮志未酬;张良和韩信,为刘邦开创天下,尽心竭力,建立殊勋,然而当刘邦坐稳皇帝之后,前者被迫急流勇退,后者被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之中。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双调]《水仙子》),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下面“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应颠倒一下先后次序去理解。作者登上未央宫遗址那高大的土台基之上,举目四望,心胸顿时为之开扩,刚才那种略带伤感的意绪倏然逝去。关中真乃帝王之乡,金城千里,三杰的英名和事业,好象使壮美的山河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一句写的是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想到“三杰”,将兴汉到治汉的历史概括出来。感情至浓,是敬佩、赞美、欣赏的语气。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作后勤保障,从未拖过大军后腿,为刘邦解了后顾之忧;韩信足智多谋,将兵多多益善。当时臣忠主信,各尽其能。对比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而壮志未酬;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

      “见遗基,怎不伤悲!”一句写的是诗人见到“三杰”曾立功建业“殷勤纳谏”的处所未央宫,而今只剩下一片废墟,感到悲伤。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这里赋予山河以浓重的感*彩,好像山河显示出的是“三杰”的英雄形象,表明了“三杰”的业绩与关中山河并存天壤。这句警句充分表现出作者对“三杰”的热烈赞扬与崇高的敬意,也蕴含着“鸟尽弓藏”的愤慨。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写的是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阅读全文]...

2022-06-05 23:08:03
羊的诗词 - 句子
羊的诗词 - 语录
羊的诗词 - 说说
羊的诗词 - 名言
羊的诗词 - 诗词
羊的诗词 - 祝福
羊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