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讽喻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讽喻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讽喻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讽喻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简析白居易的讽喻诗
白居易讽喻诗质朴*易,雅俗共赏,形成独具一格的浅切诗风,代表着新乐府运动的最高成就,确立了它在*诗歌中的不朽地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析白居易的讽喻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存诗三千余首,是唐朝诗家中存诗最多的。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四类,其中最有价值且他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讽喻诗,这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意激而直言”的讽喻诗,是白居易“兼济天下”政治抱负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他的讽喻诗数量并不太多,仅有170首左右。这些诗主要创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秦中吟》和《新乐府》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这些讽喻诗将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从多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涉及了众多的政治问题及社会问题,反映了白居易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现实内容,还有极高的思想价值。他的讽喻诗质朴*易,雅俗共赏,形成独具一格的浅切诗风,代表着新乐府运动的最高成就,确立了它在*诗歌中的不朽地位。陈寅恪认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上承《诗经》,汉乐府、杜甫诗歌的优良传统,积极反映社会现实,艺术上也自树一格,被誉为“唐代《诗经》”。
一、白居易讽喻诗出现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注重讽喻诗,是有其一定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的。
白居易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业儒之家。其祖父白锽、外祖父陈润都是诗人。父亲白季庚也是明经出身,做过多任地方官。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白居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当时,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日渐削弱,藩镇拥兵割据,对抗朝廷。在唐王朝朝廷内部,宦官逐渐掌握了朝廷的生杀大权,专横贪暴,无恶不作,连皇帝的废立也多半出于其手。而封建官僚之间的党争更加剧了政治的黑暗。这时,白居易一家也因战乱到徐州一带避难。后又迁到越中。年纪稍长,其父白季庚去世,家境衰落,生活也更加贫困,迫使他南北奔走,愁于衣食,常常“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索米乞衣于邻郡邑”。也正是这种贫穷的生活经历,使白居易对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有着较为深切的感受,这奠定了他以后在政治上和诗歌创作上关怀百性疾苦的思想基础。
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二月,白居易考中进士。不久由校书郎被任命为今陕西省周至县尉。几年后,又入为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四月改授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中唐以后的翰林学士是替皇帝草拟机要文件的差使,地位非常重要,宰相多由翰林学士中提拔。
而左拾遗是谏官,位虽不高,却接*皇帝。所以,白居易曾不无自负地说:“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落众耳,迹升清贵。”这是白居易政治上最得意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没有大的战乱,国家暂时实现了统一,统治者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社会相对安定,史称“中兴”时期。这种社会表面上的短暂回升,虽未能解决唐王朝所面临的一系列根本矛盾,但却给一部分有识之士带来了改革社会、振兴国事的希望。他们热心从政,跃跃欲试,提出各种改革社会弊端的措施。白居易曾与元稹合写《策林》七十五篇,不断向皇帝进谏,极力主张改革时政。为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社会弊病,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主张“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他认为诗歌应担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以便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
他十分强调诗歌对现实的“美刺”作用。“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唯诗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诗歌求讽刺”(《采诗官》)。关心现实,干预时政,白居易认为这是诗歌最主要的社会功能。这一时期是白居易关心社会生活,在艺术创作上最富于进取精神的时期。诗人目睹黑暗的社会现实,立志“为民*”,“兼济天下”,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此,他在任职之上“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幄呼。常增持禄位,不拟保妻儿。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代书诗一百韵寄微子》)因此,“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害无不言。”(《与元九书》)一方面又利用诗歌作武器,凡“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与元九书》)他的那些著名的讽谕诗《秦中吟》和《新乐府》等都是这时写出的。这些诗篇像一把把匕首,直刺黑暗的社会现实,使权豪们“扼腕”“变色”“切齿” (《与元九书》)。
二、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内容
在白居易的讽喻诗中,《秦中吟》和《新乐府》集中体现了这类诗的思想价值。在《伤唐衢二首之二》中,白居易曾说:“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这表明了他作《秦中吟》的目的。
首先,他描述了这个朝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把揭露和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将租庸调法改为两税法,初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后来弊端百出,老百姓苦不堪言。白居易在《赠友》一诗中愤怒地写到“私家无钱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棉。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一语中的地揭露了两税法的弊端。在《重赋》一诗中,诗人详尽地描写了被贪吏们破坏的两税法给农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而贪吏们“随月献至尊”的羡余物(地方把定额外榨取的财物美其名曰“羡余”,拿去讨好皇帝)却“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诗人借老农之口发出了“夺我身上衣,买尔眼前恩”的愤怒呼喊。《伤宅》所写富贵者的奢侈,恰与《重赋》形成鲜明的对照。“一堂费百万,郁郁起轻烟。洞房温且高,寒署不能干。……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缭绫》中也以“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写出农妇的艰辛,而对照富贵者的浪费:“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蹋泥无惜心。”在《买花》诗中,他借一个田舍翁之口发出感叹: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些诗作,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压迫与剥削的事实。作为一种解救,诗人希望权势者能有所节制,因而他尖锐地指责那些在下层百姓的困苦之上还要加上一层困苦的贪吏、宦官。《轻肥》则将矛头指向宦官集团的那些内臣、大夫、将军,对他们的气焰、权势和奢华生活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和无情的鞭挞。《卖炭翁》指责宫中黄衣使者盘剥掠夺百姓,不问青红皂白抢走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
这首诗借卖炭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被抢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扰民害民,宦官强取豪夺的野蛮行径。其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尤为精譬。先用“可怜”二字倾注无限同情,继以一“忧”一“愿”来写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细微复杂的心理活动,真实贴切。《杜陵叟》中则写长吏明知庄稼为自然灾害所毁,却仍然“急敛暴征求考课”逼得百姓典桑卖地来抵官租,白居易愤怒地说道:“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观刈麦》中“力尽不知热,但希夏日长”的辛勤农夫,“家田输税尽,拾些充饥肠”的贫妇人,《村居苦寒》中“布絮不蔽身”“愁坐夜待晨”的无衣民,《采地黄者》中“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的百姓,都具体真实地表现了农民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诗人深切同情不幸的农民,对自己的温饱有余深感惭愧,并由此产生了“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的可贵思想。
其次,白居易还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表现了人民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反对,体现了诗人“不赏边功防黩武”的思想。著名的《新丰折臂翁》写了一位在天宝年间逃过兵役的老人,当时,宰相“欲求恩幸立边功”,发动对南诏的战争,无数被强征去当兵的人冤死异乡,这位老人“偷将大石捶折臂”,才留得残命。诗中借老翁之口说道:“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这位命运悲惨的老人,却以欣喜口吻自庆侥幸,让人读来更觉得悲哀,同时也感觉到诗人的目的不仅在记叙一桩往事,而是反映出战争带给广大人民的无穷苦难。《缚戎人》描写一个“一落蕃中四十载”的*的遭遇。他为了返回故乡,冒死逃出吐蕃,不料被贪功的边将抓住当作“蕃虏”,“配向江南卑湿地”,含冤莫辩。这个“汉心汉语吐蕃身”的不幸人的遭遇,不仅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昏暴,也反映了人民真实的爱国情感。
除了上述两大主题,白居易的乐府诗所涉及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还有许多。他揭露了官吏昏庸无能,将帅骄横无勇,借君国之名义而饱一已之私利。《红线毯》、《歌舞》、《缭绫》等诗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统治阶级昏庸无能,醉生梦死的生活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母别子》中的妻子因丈夫升官发财,喜新厌旧而被抛弃,《井底引银瓶》中年轻女子受封建礼教迫害而被逐。《议婚》、《太行路》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妇女们地位的卑下和遭遇的不幸。白居易对宫妇问题尤为关注,象《上阳白发人》中那失去青春、失去爱情的老宫女,《后宫词》中“几个春来无泪痕”的三千宫女,《过昭君村》中把脸“烧灼成瘢痕”的村女都是对腐朽的宫女制度的严正*和血泪控诉。他批评宫中幽禁了无数宫女,要求皇帝将他们释放,他还批评求仙之虚妄,佛寺的`繁多,希望君主采取措施来干预……,这些都切中了时弊。
元和年间,正是社会相对稳定,战乱稍稍*息的时候,醉生梦死的人又开始花天酒地,庸凡的人又在弹冠相庆,而白居易却挑开虚饰的面纱,暴露出这个社会的黑暗、动乱、肮脏和不合理,批评的锋芒横扫了整个社会,上至宫廷,下至官吏,这是自杜甫以来没有人做到过的。据说这些诗使“权豪贵*者相目而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恰恰说明它击中了社会要害,刺痛了权势者的神经,也说明白居易是有正义感和勇气的。白居易的讽喻诗切中时弊,关心人民疾苦,无不体现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素有“诗魔”与“诗狂”之称的唐朝诗人,非白居易莫属。他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诗歌遵从儒家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白居易的诗可以分为四大类,讽喻、闲适、感伤及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具有超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后世对其称颂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朝最为知名的诗人白居易十首讽喻诗,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正义感与诗文的现实意义。
从唐朝诗坛的发展史上来看,白居易是继陈子昂、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勇于革新的名家。他与另一位大诗人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将唐朝诗歌推向另一个高峰。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重视的,诗文题材广泛,直言不讳,思想内容深刻,写出当时政坛的弊端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体恤百姓生活之疾苦,可以说,白居易的讽喻诗是最能代表诗人的积极一面,还能体现出诗人崇高的理想与道德思想。
因为中唐特殊的社会背景,土地政策的施用造成农民纷纷破产,百姓生活贫苦,白居易疼在心里,其诗文表达出对农民深切的同情,他的名作《观刈麦》是最具代表性的。诗文中描绘了农人的辛苦与悲惨遭遇,充分说明当时严酷的苛捐杂税对百姓的影响,同时又对无法解决温饱的农民深表同情。这类反应百姓疾苦与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诗,具有重要的社会进步意义,也极具历史意义。
反应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讽喻诗,白居易也创作不少。唐王朝趋向于没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宦官当道,白居易站在客观的角度,将社会现实写于诗中,现实意义浓厚。其中,我们中学学*过的《卖炭翁》是最为犀利的,诗人描绘出穿单衣的老者,希望天气再冷一些,人们对碳的需求更多一些,憧憬自己车上的碳能卖个好价钱。诗人用贴切的文字描绘的可怜卖炭老者,侧面讽刺欺压百姓的社会现实,不禁让读者产生恻隐之心,对老者产生同情,并对朝廷和社会的腐朽表示痛斥。白居易这类诗尖锐,让后辈人看到当时社会现实,读完让人有切身感受,值得深思。
另外,在白居易的讽喻诗中,不乏表现诗人爱国主义情怀的内容。由于中唐边关战乱频繁,唐朝百姓遭受外族压迫,而边关将士却沉迷于醉酒之中,根本没有为国家和百姓着想,此种悲凉的状况让白居易备受煎熬,他用诗文痛诉那些浪费军费,没有爱国情怀的边关将士,又对那些保卫国土的完整与保卫百姓财产的将士表示赞许,同时对朝廷的无能表示无奈,充分体现出白居易的爱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在白居易讽喻诗中,唐朝女子是他比较关心的问题。由于中唐时期,统治阶级贪图享乐,众多女子遭受迫害,为官的白居易对此问题有深切的感知,他在诗文中抒发对女性遭遇的不幸之情。这类诗代表作是《井底引银瓶》,这首诗塑造一位敢于追求爱情的女子,但却遭到社会的阻拦与迫害,最后走投无路。这是诗人在为女子鸣不*,是诗人思想进步的缩影。
总体来讲,白居易的讽喻诗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直指各种弊端,对比鲜明,情感充沛,所塑造的各类人物鲜明,活灵活现。在创作方面,白居易吸取前辈诗人的优点,同时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与创作,使其讽喻诗成熟、定型。
最后,讲一个白居易与诗无关的故事。我国古代爱酒的诗人不少,最为知名的诗李白。要说到自己酿酒,那白居易在诗人之中算是行家。据说,白居易是一位酿酒的高手,他酿出来的酒品质极佳。他酿酒的事迹不但有史料记载,他还曾写诗对自家酒做出了评价。
据记载,白居易于772年的2月28日出生,今天是他1250周年诞辰,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白居易笔下十首讽喻诗,体会诗人的精神内涵,领悟诗人的正能量精神,读懂一定会有所收获。
范例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诗,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
"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是什么呢?"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1.《蜀道难》唐朝
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
2.《泊秦淮》唐朝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3.《卖炭翁》唐朝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
4.《题临安邸》宋朝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江上渔者》宋朝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6.《贾生》唐朝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7.《春宵》宋朝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8.《古从军行》唐朝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9.《过华清宫》唐朝
杜牧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其三万国笙歌醉太*,倚天…
10.《卜算子·咏梅》宋朝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风赋》春秋战国
宋玉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
12.《山坡羊·骊山怀古》元朝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3.《赠花卿》唐朝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4.《古风其三·秦王扫*》唐朝
李白
秦王扫*,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
15.《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现代
*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
16.《前出塞九首》唐朝
杜甫
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
17.《蚕妇》宋朝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谈谈《诗经》中的讽喻诗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而《诗经》中的讽喻诗是现实主义的最好的体现者。我将从讽喻诗的概念、产生背景、特点、创作倾向、地位及影响对《诗经》进行阐释,其中还通过结合具体的作品来比较《雅》、《国风》中的讽喻诗的区别,同样的我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诗经中的战争诗也可以作为讽喻诗的一部分。
《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政治面貌、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像读周王朝从后稷开始建立、壮大、发展到春秋中叶衰亡的发展史。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的哀叹。《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是民歌,而根本就没有爱情诗。朝廷官吏和士大夫诗的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的,有的赞颂好人好政,有的讽刺弊政,只有几首是表达个人感情的诗。《颂》则为宗庙祭祀歌舞,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虽然在《诗经》中比较著名的是爱情诗,但是其中的讽喻诗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我认为《诗经》中讽喻诗的地位比爱情诗更为重要,因为《诗经》的价值在于开了现实主义的源头,然诗经中现实主义最好的体现在讽喻诗而非爱情诗,爱情诗较著名是由于赋、比、兴的灵活多样的运用或是后世爱情诗赋对其模仿的较多或是对婚嫁民俗的研究所致。《诗经》的现实主义从讽喻诗中体现,所以《诗经》中的讽喻诗应值得在此作论。
一、《诗经》中的讽喻诗的概念
一提到讽喻诗,首先要提的就是《小雅》和《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但是《国风》中也有许多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广泛、深刻地展现了周代人民惨遭剥削、压迫的现实处境的讽喻诗。
1.《雅》中的讽喻诗。《雅》中讽喻诗的作者多是贵族阶层中的“公卿烈士”。他们虽作为本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家”和“代言人”,但却很不幸地生活于末世与乱世,这使他们不但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还要承受自身的种种挫折与不幸,甚至不得不同社会上一切腐朽现象、腐朽势力做斗争。在内外因素的变化和作用下,使他们作诗的目的也不得不因时代条件的变化由颂美而转向讽喻和怨刺。这些诗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另一类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其主要见于二雅,如《大雅》中的《民劳》、《板》;《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等都属于这类作品。这两类诗在内容上又有其共同性,即表现了那一时期的卿士大夫们的忧患意识、忧国之情。
2.《国风》中的讽喻诗。《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批判政治和道德的诗。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和事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总体上来说,这些诗较多的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抒发了他们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生活的怨恨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阶级的无耻予以有力的讽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也有用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
虽然《雅》和《国风》中的讽喻诗有所不同——创作者是不同的团体,《雅》是公卿烈士而《国风》是社会下层人民,但是从性质上来看是有共同点的,即对现实统治阶级的愤恨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的宣泄。《诗经》中的讽喻诗的重点是讽而非喻,喻是为了讽,是为讽作铺垫和服务的。由于讽喻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讽,通过讽来警示、告诫、揭露、批判不公*的社会现象。他们是正视社会、描写社会、揭露社会、批判社会,抒发心中的郁闷、怨恨、忧国忧民之作。《诗经》中的讽喻诗写出了诗人面对现实、关注现实、忧患现实、反映现实,抨击统治者和政治的弊端,讽刺背德违礼,斥责宵小佞臣和统治者的蒙昧无知,真实的记录和反映了当时的腐朽、黑暗、世衰人怨的社会现实。
二、《诗经》中讽喻诗产生的背景
《诗经》产生的年代属于奴隶社会中后期,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生活,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在西周建立之初,统治者励精图治是西周出现了繁盛稳定的局面,而在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社会的动荡,政治黑暗,致使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的出现。
周人在社会结构上完善了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上构建了一套以“礼”为本,以德为基础“尊尊”“亲亲”⑤并重,这样一系列比较适合当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本观念。而这些观念的不断深化、延展便促成了一种社会的自觉意识 ,显现出它作为长治久安之大计的思想力量。周人注重文德,讲求“作新民”,以观民观俗、风化天下,慎思审观的统治思想治理天下,这已化为社会的自觉意识,它是周王朝意识形态发展运动的主潮。《诗》正是这一主潮与春秋的时代意识相结合的直接产物,它既是周统治者政治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统治思想化为社会自觉意识的必然结果 ,同时 ,它也体现了春秋尊王攘夷,崇尚一统的时代精神。
西周传至厉王,暴虐无道,任用巫礼控制人民的言论,残酷的剥削人民,致使社会矛盾激化,引起了国人的反抗,厉王逃亡而死。宣王即位,修内政,定边疆,史称中兴。幽王继位,增赋税、宠褒姒、任小人,也是一个暴虐昏庸的统治者,终被犬戎所杀。厉王幽王时代,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人民对于统治者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情绪,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诗和讽刺诗。而西周后期至*王东迁之际,由于戎族的侵扰,诸侯的兼并,统治秩序的破坏,形成社会的剧烈动荡。这时期的社会关系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有人升浮,有人沉降;有人为“王事”辛苦劳碌而无所得,有人无所事事却安享尊荣。于是在这时期产生了很多批评政治的作品,这些诗大多都出于士大夫之手。在这一类诗中,有些作者对统治阶层内部秩序的混乱和不公正现象提出了指责。诗人则是站在旧有的“公正”立场上,希望纠正这一种不可避免的混乱,而更多的政治批评诗,表达了作者对艰危时事的极端忧虑,对他们自身所属的统治集团,包括最高统治者强烈不满。如《十月之交》,据《毛诗序》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诗人从天时不正这一当时人认为十分严重的灾异出发,对统治者提出严重警告。
三、《诗经》中讽喻诗的特点
通过对《诗经》的阅读和分析,总结得出《诗经》中讽喻诗具有以下特点:
1、讽刺并非全都直露。
由于周代所形成的一整套礼制以及尽量要避免同他们所属的集团的直接冲突,或者说他们总是感受到集团力量的威迫,使得作者并不敢自豪无畏地同他所属的集团公然对抗,而是小心翼翼对自己的处境充满恐惧,生怕不能见容于众人:黾勉从事,不敢告劳。伟大的恐惧情绪克服着暴力夺权的胜利者傲慢心态的扩张,也制止着*的夺取者将自己膨胀为政治中“无限的超越体”②,将人民贬损为“纯被动的潜伏体。”③全体民众都有“老子打江山老子坐江山”的流氓性政治意识,抱着一种恐惧的心理,正视受其政治统驭者的客体独立性和主动性,是周代德治典则的心态本质。
所以,《诗经》所讽的对象虽以统治阶级为主的,有的直刺统治阶级,但是较大比例的还是间接的讽刺统治者。有时通过间接隐喻的方式讽刺统治阶级,如《昊天》以咒骂老天的方式痛斥统治阶者;有的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讽刺统治者的。
2、以社会政治诗为主。
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生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者,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庶民以成一道德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①
由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社会的动荡,政治黑暗,致使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的出现。可以说讽喻诗出现的根源是周统治导致政治不稳,而使人民心中逐渐充满怨恨,所以《诗经》中讽喻诗是以社会政治诗为主,社会政治诗是《诗经》中讽喻诗最集中的。《诗经》中社会政治诗主要有三类: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3.书法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3、全方位反映忧患意识。
可以这么说《诗经》是从个人,家庭、社会等诸方面来反应各阶层的忧患意识,其讽喻诗的创作者既有以统治阶级为代表的士大夫,也有以被统治阶级为代表的社会下层人民,具有集体无意识的表现特征,相对于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而论,《楚辞》则主要集中反映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深沉意识,呈现出浓厚的个性化政治色彩。《诗经》呈现出的忧患意识场面壮观、气势宏大。
4、以统治者作为讽刺主角
《诗经》中的讽喻诗讽的是包括帝王在内的全部统治者和官佞,主要原因在于讽喻诗的作者基本都是受社会政治的影响而心积郁闷之情愤而做诗。这与其相同历史地位的《楚辞》形成鲜明的对比,《楚辞》讽的是针对性的建宁小人,抒发的是屈原自身的爱国忧国之情。
5、现实主义倾向。
《诗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现实主义特色,但是我觉得《诗经》中的讽喻诗是现实主义的重要体现。他们善于用质朴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反映现实。 如《王风?君子于役》写了一为妇女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她在苍茫的暮色中倚门而望,但太阳落山、羊群归圈、鸟儿归巢、家家团聚,而自己的亲人却不见回来,孤寂之感涌上心头。作者把这一画面用朴素简净、感人之深的语言描绘出来,使人想起了徭役的沉重、野有征夫、家有怨女的社会现象,激起人民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同时也是作者讽刺社会和统治者的体现。《诗经》中的徭役诗虽然体现的侧重点在思乡怀念上,但是其中也包括了浅浅的怨恨和讽刺意味。
四、举例具体分析诗经中的讽喻诗
一、《雅》中的讽喻诗
《雅诗》中的讽喻怨刺诗产生在“王道衰”、“周室大怀”的西周中,从内容上看又可以看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其二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这两类诗在内容上有共同性,即表现了那一时候的卿士大夫的们的忧患意识和忧患之情。刘熙载《艺概?诗概》所说:“《大雅》之变具忧世之怀;《小雅》之变,多忧生之意”,忧世,也就是忧国忧民;忧生,也就是感慨个人遭遇。一般来说,由于《大雅》的作者多为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宗法血缘关系已把他们个人的命运同周王朝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他们对于国家兴衰所具有的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使他们对于宗周的倾圮有焚心之忧、切肤之痛,故出于这个阶层之手的诗多表现为讽喻和规谏。《小雅》的作者地位较《大雅》为低,其血缘层次和等级身份虽使他们也关注国家命运,但是在等级制度中他们某些人或处于受压抑的地位,或有不幸的个人遭遇,因此在他们抒愤述伤的诗篇中,便感慨个人的遭遇而每多“忧生之意”,相应的这些诗的主调也主要表现为怨刺于批判。下面我们就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讽喻规谏诗
在讽喻规谏诗中,《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这首诗相传为周厉王时的老臣凡伯所作,全诗共分为八章。第一章由天道变化,人民遭难说起,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当政者没有政治远见、王道无常所造成,所以诗人要进行讽谏。第二章接写天降灾难,乃是由于为政多变、国家政策不得人心。第三章责备那些当政者,他们本与诗人是同僚,但是却不听诗人的劝告。古人曾说为政者还要向割草砍柴的人请教,“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可是现在这些持证者连我这样同僚的话都听不进去。第四章进一步以一个老臣的身份来责备周厉王,说自己如此真诚恳切地劝导,可是你却如此的骄傲无礼,“老夫灌灌,小子蹻蹻”,以至于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第五章劝周王要正视天的愤怒,要关心民生疾苦。第六章告诉周厉王正确的治民之方,那就是为政的和谐,君与民之间的关系,像乐器的合奏,像圭与璋的相得益彰。并且告诫周厉王,百姓们之所以生出邪癖之事,主要是由于当政者做出了坏的榜样,“民之多辟,无自立辟”。第七章再告诉周厉王为政之方,要正确地认识天子也群臣诸侯之间的关系,要把他们团结再自己的周围,而团结的根本在于“怀德维宁”,否则就会自毁城墙,就会是国家灭亡。最后一章,再一次告诫周厉王要敬畏天怒。整首诗就这样以一个旧臣老者的身份,反复地向周厉王陈说,促其猛醒,其拳拳之忠,溢于言表。
《诗经》中这种讽喻规谏之诗的言辞,有时显得非常激切,这在后世的诗中很难出现。而在“以德辅天”与“敬天保民”观念深植的周代社会,以诗规谏当政者却是一个良好的传统。据《国语?周语》记载:“故天子听证,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蓍艾修之,而后王酙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这说明在周代“公卿列士”献诗本属礼乐文化内容之一,而备“王斟酌”以使“事行而不悖”的讽喻诗,若到“尽规”、“补察”、“教诲”的作用,也自然成为那些进步的贵族思想家用以辅政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宗周亲倾圮,国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们更会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向统治者进言,忧时感事之意溢于言表。本诗对当时黑暗腐.败政治多有揭露,但箴诫规谏的精神还是寓于全诗。
2.讽刺批判诗
这一类诗篇大多出自受到当权者打击迫害的卿士之手,表现出强烈的讽刺批判精神。其讽刺批判的对象由地上的当权者而及天上的主宰者,还有那些宵小和权臣。《小雅》中的《十月之交》是代表性诗篇之一: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日不时。胡为我作,不卿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关于借古讽今的诗词(通用12首)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借古讽今的'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1、《姑苏怀古》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2、《诉衷情(旅愁)》
*生不会敛眉头。
诸事等闲休。
元来却到愁处,须著与他愁。
残照外,大江流。
去悠悠。
风悲兰杜,烟淡沧浪,何处扁舟。
3、《寄高三十五詹事》
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
时来如宦达,岁晚莫情疏。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
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4、《尾犯(黄钟宫赠陈浪翁重客吴门)》
翠被落红妆,流水腻香,犹共吴越。
十载江枫,冷霜波成缬。
灯院静、凉花乍翦,桂园深、幽香旋折。
醉云吹散,晚树细蝉,时替离歌咽。
长亭曾送客,为偷赋、锦雁留别。
泪接孤城,渺*芜烟阔。
半菱镜、青门重售,采香堤、秋兰共结。
故人憔悴,远梦越来溪畔月。
5、《南乡子(和谢潜庵蒋山)》
搔首倚薰风。
一幅画图尘土中。
鹤怨猿惊人去也,潜龙。
谁绞香车起蛰松。
岁月去熙丰。
世味人情自淡浓。
春去春来墩不竞,匆匆。
蜀水吴山血又红。
1、《笑歌行》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两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唐代〕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杜甫〔唐代〕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古词二首(一作讽古)
刘禹锡〔唐代〕
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安知从复道,然后见人情。
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吾观苏令绰,朱墨一何工。
感讽五首
李贺〔唐代〕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
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
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1、高低不*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
2、天如水,月如钩正新秋月影参差人窈窕,小红楼
3、湖面*静得像一面明镜,阳光一照,跳动起无数耀眼的光斑
4、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5、湖上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微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
6、雨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
7、湖水很清很清,清的能看见湖底的沙石;湖水很绿很绿,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8、明媚的阳光洒向湖面,好像一颗颗小星星落到湖水里一样一闪一闪的
9、那时天*傍晚,从车窗望去,岱色山峰连绵一片,山脚是*静的湖水,倒映着苍白的落日,铅色的云将湖面映成灰色,湖水*静的没有一丝波纹,宛若一面天镜
10、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1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2、向远处眺望,只见清澈的长江好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直通天上
13、小河解冻了,清凌凌的河水带着碎冰碴儿欢快地流淌着,弹奏着美妙的琴声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河面上水*如镜,朝阳洒下来的光射在水面上,像是一个个柔和的光环漂浮在河上
16、湖水真清呀!你看!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
17、阳光洒在湖面上,就像湖水姑娘穿上了银光闪闪的公主裙一样漂亮
18、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
19、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2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1、那是条*常而又美丽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静静的流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星光,她日夜流趟,渐渐消失在山的转弯处站在高处看,它就像一条漂亮的带子飘绕在山间
22、湖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2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24、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25、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
26、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7、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28、蓝蓝的湖水和蓝蓝的天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天
29、*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30、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
31、湖水之蓝蓝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
3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3、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34、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35、薄薄的青雾浮在湖面上,使这湖面又好象是笼着青纱的梦
3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7、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38、夕阳西下,那如血的残阳映红了半边天,湖水似一位羞涩的少女的脸庞微微泛起了红晕
39、湖是活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再嬉戏
40、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41、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湖水明亮如镜,春风吹拂蔚蓝色的湖面,荡起微微的涟漪,风儿携着朵朵细浪跃到湖面上
4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3、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44、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45、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剑芒开宝匣,峰影写蒲津
46、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湖水,湖面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笑脸,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47、在蔚蓝的天空掩映下湖水是那样湛蓝,那样晶莹透澈
48、阳光照耀着湖水,好像无数钻石散落湖面,发出耀眼的光芒
4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0、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
51、湖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光彩夺目
1、《咏针》
1、你若赐我一段浮华,我便许你满世繁花。
没有反应说明她对你有意思,在爱情方面还是男生比较主动,你突然闯进她的世界,她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她也许正在默默的想你的点点滴滴,看你是否适合自己,你应主动点,多和她联系,祝你好运!
1、高低不*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
2、天如水,月如钩正新秋月影参差人窈窕,小红楼
3、湖面*静得像一面明镜,阳光一照,跳动起无数耀眼的光斑
4、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5、湖上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微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
6、雨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
7、湖水很清很清,清的能看见湖底的沙石;湖水很绿很绿,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8、明媚的阳光洒向湖面,好像一颗颗小星星落到湖水里一样一闪一闪的
9、那时天*傍晚,从车窗望去,岱色山峰连绵一片,山脚是*静的湖水,倒映着苍白的落日,铅色的云将湖面映成灰色,湖水*静的没有一丝波纹,宛若一面天镜
10、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1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2、向远处眺望,只见清澈的长江好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直通天上
13、小河解冻了,清凌凌的河水带着碎冰碴儿欢快地流淌着,弹奏着美妙的琴声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河面上水*如镜,朝阳洒下来的光射在水面上,像是一个个柔和的光环漂浮在河上
16、湖水真清呀!你看!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
17、阳光洒在湖面上,就像湖水姑娘穿上了银光闪闪的公主裙一样漂亮
18、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
19、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2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1、那是条*常而又美丽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静静的流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星光,她日夜流趟,渐渐消失在山的转弯处站在高处看,它就像一条漂亮的带子飘绕在山间
22、湖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2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24、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25、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
26、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7、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28、蓝蓝的湖水和蓝蓝的天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天
29、*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30、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
31、湖水之蓝蓝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
3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3、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34、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35、薄薄的青雾浮在湖面上,使这湖面又好象是笼着青纱的梦
3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7、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38、夕阳西下,那如血的残阳映红了半边天,湖水似一位羞涩的少女的脸庞微微泛起了红晕
39、湖是活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再嬉戏
40、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41、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湖水明亮如镜,春风吹拂蔚蓝色的湖面,荡起微微的涟漪,风儿携着朵朵细浪跃到湖面上
4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3、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44、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45、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剑芒开宝匣,峰影写蒲津
46、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湖水,湖面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笑脸,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47、在蔚蓝的天空掩映下湖水是那样湛蓝,那样晶莹透澈
48、阳光照耀着湖水,好像无数钻石散落湖面,发出耀眼的光芒
4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0、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
51、湖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光彩夺目
悠悠书馆无人迹,寂寞书本无人问.
回复:痴人说梦~~~睁着眼睛说瞎话~~~瞎子模象一堵墙~~~井底之蛙不辨天~~~一孔之见~~~一页障目~~~管中睽豹…………
1、《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 《春秋战国门再吟》 唐 周昙
好龙天为降真龙,及见真龙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叶公何异鲁哀公。
3、《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4、《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5、《天香》 宋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天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风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信。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讽喻的诗词
讽喻的古诗
巧用讽喻的古诗词
讽喻的诗句古诗
关于讽喻的古诗
有关于讽喻的古诗
讽喻世道的古诗
古诗中讽喻的诗句
关于讽喻的诗句古诗
讽喻诗的古诗和诗句
比喻讽刺心机重阴险的古诗词
用狗比喻人的嘲讽句子
讽刺钱的诗词
借物喻人的诗词
借古讽今的诗词
讽刺人的诗词
以花为喻的古诗词
有讽刺的古诗词
讽刺官场的诗词
讽刺世俗的诗词
反讽的古诗词
讽刺自恋的诗词
讽刺小人的诗词
讽刺皇帝的诗词
古诗词中的暗喻借喻
以花喻理的古诗词
自喻的古诗词
比喻爱情的诗词
暗喻的古诗词
用莲喻廉的古诗词
古代关于冬天的古诗大全
关于笛子古诗的对比阅读
金色的花古诗
关于易南旭的古诗
一生必背的诗词古诗
难老泉的古诗词
金枝欲孽中的古诗词
带草的古诗或故事
长江入东海的古诗
爱孩子的诗词古诗
带胭脂的古诗
**晨读的古诗
形容认知的古诗词
微信名的古诗词励志
江和浩的古诗
关于古诗改编的笑话
背古诗的作用800字
真正想做事不用找借口的古诗词
书香古诗的背景音乐
描写水利人的古诗
春晓的配图和古诗
高一必背的古诗文14篇
烟村灯火晚的古诗意境
古诗心灵禅语的名言
悬空寺这首古诗说的是哪个建筑
修身主题的古诗词
箜篌引有背景的古诗扩写
古诗咏梅的作品
冬天关于草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或诗歌
与山海有关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