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煜的诗词

关于带煜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煜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煜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煜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 语录(6k+) 说说(4k+) 名言(155) 诗词(38) 祝福(3k+) 心语(56)

  • 李煜的诗词

  • 李煜是个才子哦!不仅懂书法、绘画、通音律,其中李煜的词成就非常高!李煜的词不仅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词境优美,在风格上有一定的独创性。一起欣赏李煜的诗词吧!

    李煜的诗词,不是一般醉人!

    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双瞳,年少时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气,《长相思·一重山》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这首词应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当时他生活在奢华的宫廷之中,没有过多的忧心事。他经常关注宫廷中男女间的情感,并以此为素材吟诗作词,因此词中多反映了帝王生活中宫廷歌舞宴乐的盛况和男女情爱。

     

    《清*乐·忆别》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此词大约作于开宝八年(975年)。开宝四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开宝七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据说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在此时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自此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率领亲属、随员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别了烙印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阅读全文]...

2022-07-30 09:23:55
  • 李煜诗词

  • 抒情
  • 1、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5、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李煜《病中书事》

    6、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7、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李煜《柳枝》

    8、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李煜《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9、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李煜《病中书事》

    10、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11、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12、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3、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14、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5、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1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7、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梅·闲梦远》

    18、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李煜《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19、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20、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李煜《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2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2、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李煜《柳枝》

    23、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李煜《长相思·云一緺》

    24、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25、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26、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27、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28、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李煜《望江南·多少泪》

    29、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30、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3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2、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33、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34、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35、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36、辘轤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李煜《采桑子·秋怨》

    37、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8、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李煜《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39、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40、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李煜《句》

    41、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42、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43、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李煜《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44、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李煜《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45、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李煜《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

    46、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47、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48、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49、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李煜《望江梅·闲梦远》

    50、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51、杨花风弄,鹅毛天剪,总是诗人误。——李煜《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

    [阅读全文]...

2022-02-17 22:58:35
  • 李煜诗词精选

  • 文学
  • 李煜诗词精选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李煜诗词,快来看看吧。

      1.《清*乐·别来春半》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2.《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

      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

      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

      恁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

      黄昏独倚阑。

      3.《望江南·多少恨》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4.《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昨夜风兼雨,

      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滴频欹枕,

      起坐不能*。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

      此外不堪行。

      5.《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九月十日偶书】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黄花冷落不成艳,

      红叶飕飗竞鼓声。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阅读全文]...

2022-01-13 05:32:20
  • 李煜诗词全集

  • 文学
  • 李煜诗词全集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煜诗词全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煜诗词全集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阅读全文]...

2022-03-08 20:23:36
  • 李煜诗词及鉴赏

  • 文学
  • 李煜诗词及鉴赏(精选5篇)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李煜是南唐后主,创作了多少名篇,为后人带来巨大影响,下面是具体的诗词及鉴赏,欢迎参考!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

      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

      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亡国之音,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廷,不加悯而被祸,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伤矣。《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丛书》又谓白乐天之"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浓愁",为后主所祖,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

      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

      据王轾《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注释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调有几种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六字体。

      重:量词。层,道。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

      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变为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文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

      帘:帷帐,帘幕。

      风月:风声月色。

      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种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第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及远渐次展开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菩萨蛮》

      作者: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赏析:

      这首艳情词素以狎昵真切著称。

      “花明月黯笼轻雾”,繁花盛开,鲜明秾艳,香雾空蒙,渲染了柔和、美丽、朦胧的氛围;“今宵好向郎边去”,一个“好”字点明这是幽会的时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刬”音“产”,“刬袜”,以袜贴地。少女的轻盈步履,顾盼神情,跃然纸上。

      下阕将少女的炽烈恋情推向高潮:在一番担惊受怕之后,美好的愿望终于实现,像迂回曲折的流泉,遇到开阔处,如瀑布般倾泻出来,“见”、“颤”、“难”、“恣意怜”,几个字将所有的感触直截了当地显现出来,情真景真,毫无伪饰。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传史》记载:李煜与小周后在成婚前,就把这首词制成乐府,“艳其事”,任其外传;成婚之夜,韩熙载、许铉等写诗嘲讽他,有“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等句,他也满不在乎,“不之谴”。可见李煜对这次幽会是十分眷恋、无心掩饰的,坦率到了极点。而李煜和小周后婚后两情十分欢恰,情意深重,以至于李煜在汴梁城被宋太宗毒死之后,小周后竟殉情而死。

      对于李煜其人其词,明代诗人陈继儒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天何不使后主现文士身,而必委以天子,位不配才,殊为恨恨。”而李煜自然而率真的词风,确实似文士而有其感人之处,不同于一般帝王的矫饰之作。

      清*乐·别来春半

    [阅读全文]...

2022-05-09 09:35:41
  •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

  • 文学
  •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词牌简介】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赏析二】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宋代王绖《默记》卷上:“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宋朝陈郁《藏一话腴》:“太白(李白)曰:‘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江南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略加融点,已觉精采。至寇莱公(准)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少游(秦观)云‘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肯出于蓝而胜于蓝矣。”这里对这首词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愁作了评论。李白的诗句是写别情的`长可以跟东流水比,诗在金陵写的,这个东流水是指长江。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因此李白的诗是用眼前景物来作比,李煜的词是用远离自己的长江来作比,在这个比喻里就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再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东流水”的形象更为鲜明。又“东流水”是比“别意”的“短长”,“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愁的无穷无尽。这是两者的不同处,说明李煜的故国之痛更为深沉,并不是“略加融点”。寇准的词:“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这是用春水来比柔情,这个柔情也指别意,跟李白的句意相同,可以说是摹仿李白的词意。“如春水”,也不能与李煜词句相比。秦观的词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再加上伤春,加上“镜里朱颜改”的憔悴,配上“落红万点”,确是名句。不过李煜的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比离情别绪更为深沉,也写“朱颜改’,是结合亡国之痛来的,加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形象鲜明壮阔,从情思到形象,也不是秦观的词句所能比。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阅读全文]...

2022-01-30 18:46:18
  • 李煜诗词全集赏析_西湖诗词

  • 西湖,经典
  •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李煜诗词全集赏析。

    李煜诗词全集赏析

    蝶恋花

    [阅读全文]...

2022-03-10 23:06:19
  • 李后主李煜诗词整理

  • 李后主李煜诗词整理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后主李煜诗词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煜【梅花】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李煜【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李煜【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馀暖在檀槽。

      李煜【句】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李煜【亡后见形诗】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李煜【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李煜【感怀】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李煜【赐宫人庆奴】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李煜【题金楼子后】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李煜【挽辞】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李煜【挽辞】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李煜【悼诗】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李煜【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李煜【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阅读全文]...

2022-04-23 10:28:38
  • 诗人李煜诗词成就

  • 诗人,成就
  • 诗人李煜诗词成就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那么诗人李煜诗词成就有哪些?以下仅供参考!

      诗词成就

      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后主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却不喜关心朝政和国家大事,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灵位前发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冀即李璟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立弘冀为太子了,“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但是李煜的哥哥弘冀与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别的,弘冀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皇帝的李璟不满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杀害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没能当上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

      那么我们的主人公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南唐的烂摊子做起了皇帝。李煜当了皇帝之后,便给北方的宋朝写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不仅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尽管如此,但他在诗词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国之后,他在汴京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位悲剧词人的千古流传。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帝”。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当然,还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菩萨蛮》)这样偷情诗,也是十分有名的。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纳兰性德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宋词作为词艺术高峰,纳兰性德将宋词整体置于李煜词之下,明显失之武断,亦缺乏客观依据,显然是过誉的。但是李煜词成就之大,却又是得到*认可的,但不宜过分拔高。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主要作品

      《谢新恩》《九月十日偶书》《玉楼春》《秋莺》《病起题山舍壁》《更漏子》《更漏子》《长相思》《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挽辞》《悼诗》《感怀》《梅花》《书灵筵手巾》《书琵琶背》《病中感怀》《病中书事》《赐宫人庆奴》《题金楼子后》《虞美人》《浪淘沙》《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一斛珠》《浣溪沙》《菩萨蛮》《临江仙》《破阵子》《子夜歌》《望江南》《三台令》《采桑子》《柳枝》《谢新恩》《清*乐》《阮郎归》《采桑子》《捣练子令》《捣练子》《渔父》《蝶恋花》《子夜歌》《菩萨蛮》《喜迁莺》《应天长》

    [阅读全文]...

2022-03-20 2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