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牧的怀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牧的怀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牧的怀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牧的怀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怀古诗大全》,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怀古诗大全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7、《马嵬怀古》
怀古诗大全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怀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西江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赏析
人们常常不知道为什么登高望远、咏史怀古的诗歌总要带上一股浓浓的愁绪,仿佛凭吊历史古迹,眺望莽苍景色必然要“惆怅”。从陈子昂那首《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到苏轼那两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似乎让人读来浑身上下都裹了一层悲凉。
也许,登高极目时,总会让人感到宇宙的浩瀚与自然的阔大,从而感受到“人”的渺小。凭吊古迹时,总会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从而感受到“我”的短暂。所以,在时间与空间面前的悲哀、孤独、失落,是人类一种共同的心理感受,它从古到今笼罩着那些敏感的诗人,使他们一登上山峦楼阁,一看见遗址陈迹,就会从心底里透出一种哀伤悲凉的感慨。杜牧《西江怀古》说: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这就是在浩荡的大江面前生出来的无限感慨。有人以为曹操能以布囊盛沙塞断长江,这荒唐的念头真是可笑;苻坚自称投鞭可以断流,这口气也实在狂妄得可以。可是这些荒唐与狂妄的人如今都早已灰飞烟灭,而江上渔歌依然、沙鸥依然,夕阳西下,明月东升,又何尝因为这些狂人而改变半分?就是那位智谋极高、财富极多,进而运筹帷幄、退而泛舟江湖的范蠡,如今又何在呢?还不是一抔黄土、化为清尘了吗?只能让人千载之下感到寂寞而惆怅。江上的好风依然在吹,但曹操享受不上,苻坚享受不上,范蠡享受不上,却都付与了往来江上的商人。惟有长江依然是长江,它千百年来仍是上连巴蜀汉中,下接潇湘吴越,汹涌时惊涛拍岸,叠浪如山,*静时水光接天,明如*镜。
人在宇宙与历史之中永远是一个匆匆过客和一粒小小沙砾,除非缩于蜗角,坐井观天,才能获得夜郎自大的满足,否则就永远会感到存在的悲剧意味。诗人与常人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总是在思索一些常人不愿意思索的问题或觉得不必思索的问题,所以他们总是比常人更多地品尝到人生的悲哀。正像杜牧另一首咏史怀古诗《江南怀古》所说:“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两句的潜含意义。其实,诗人是在叹息,纵然像秦始皇那样使“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一统帝国的伟人,如今又安在呢?井邑山川却仍然是老样子,并不因为一两个伟人而改变。杜牧另一首《题敬爱寺楼》里说:“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这“悠悠”就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悠悠”,并不是《诗经》中“悠悠我心,青青子衿”的“悠悠”。冯集梧注引《淮南子》:“吾日悠悠惭于影”,也是对的;日影是时间的标志,在时间的无情流逝之前,有谁能不惭愧自己的短暂生涯?在高楼远眺,又有谁能不怅叹自己的渺小?
《三国演义》开篇的一首《西江月》,有几句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中的苍凉正是“人”对生存意义的困惑。同样,当读杜牧《西江怀古》时,便不由感到这个诗人当时眺望长江、缅怀古人,心里一定也在想人在无垠的空间与无际的时间里那尴尬的处境。
诗歌里有几类主题常常是老生常谈地被人反复吟咏,像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包括爱情与友谊),什么理想与事业,什么山水自然的美丽等等,千人道过来,万人道过去。人生的短暂、个人的渺小与宇宙的永恒、自然的阔大,也不知道有过多少诗歌写过这个主题,像《古诗十九首》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都是这一主题的咏叹调。可是,为什么诗人总是乐而不疲地反复咏哦,而读者总是不觉其烦地愿意捧读呢?这是因为这个主题永远牵动着人类心灵深处的一个暗结,即“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人活着就是要建功立业,那么当他生命结束化为黄土之后这功业又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人存在于世不是为了建功立业,那么他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人生如果是一场戏,那么每个人似乎都成了牵线木偶式的傀儡。人生如果不是一场戏,那么表现了一番身手之后又由谁来评是说非?人生为什么只有百年之期,而宇宙却为什么永世长存?自人的角度看宇宙,那似乎是一个永远解不尽的巨大的谜,而从宇宙的角度看人类,是不是会觉得人类像忙忙碌碌的蚂蚁或不知春秋的蟪蛄?于是,这个主题在人们心中就成了一个“原型”,每当这一原型出现,人心都会发生共鸣,因为古人也罢,今人也罢,东方人也罢,西方人也罢,都有着这么一个心灵共震频率。
所以,当杜牧的《西江怀古》以浩瀚宏大、亘古不变的长江及江上古今咏唱的渔歌、江面飞去飞回的沙鸥、永远东升西落的日月反衬人类英雄智者的渺小时,人们就不由自主地感到了一阵“人”的哀伤。尤其是当想到曹操、苻坚、范蠡虽是英雄豪杰。却不过是匆匆过客徒留笑柄,因而反观更加渺小的“我”时,这心中的怅惘便更加上了一重愁思。
怀古诗鉴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诗词鉴赏
读怀古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逆志”,即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志”。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
写作特点
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 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艺术特征
1、怀古“点”的相对统一。
既然是怀古诗,诗人的抒怀的情感必须有一个触发点,也就是说,怀古诗中一般都会出现一处(件)让诗人产生联想的“点”。
这些“点”既可以是某处遗迹,也可以是遗迹旁的景或物,还可以是由遗迹联想起的.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
2、怀古形式的相对统一。
从怀古形式的角度看,一般怀古诗都会选择“物是人非”或“物的盛衰变迁”这两种对比的模式。
从物是人非的角度看,诗人往往选取的是遗迹旁的景或物,将穿越时空依然存在的景或物和诗人当世已然不存或残存的遗迹进行对比,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关照,抒发出时空更替的兴亡之感。
从物的盛衰变迁的角度看,诗人往往将着眼点关注在遗迹本身,由遗迹现实的衰败联想到遗迹当年的繁盛,两相对比,进而抒发时空沧桑之感。
3、蕴涵的情感趋向的相对统一。
诗歌的终极目的都是抒**感,怀古诗在抒**感的趋向性上也表现了相对的统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寄托个人境遇。二是借古讽今,忧国伤时。三是感慨人世无常。
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9、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0、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2、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代表诗词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9、《汉宫词》
唐·李商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10、《江南怀古》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11、《月夜金陵怀古》
十首怀古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首怀古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梦中有梦,谜中藏谜的旷世奇作。因而引来了红学家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有多少红楼梦探佚者的牵强附会,无数红楼迷的盘根究底。
而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就是谜中之谜的谜语,谜底不但让书中的人没有能够猜出来,也让世人刹费苦心,让历代红学家绞尽脑汁,探佚者用尽心机,《红楼梦》爱好者的冥思苦想,然而却都没有能够得出一个尽善尽美,让人信服的谜底。可以说自从《红楼梦》一书问世之后,就有多少人试图通过对十怀古诗的剖析和解读甚至探研来参透诗中到底掩盖有什么样的玄机,隐藏着怎样的谜底,但终究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十首怀古诗以谜语的形式出现,说是无心又似有心,若说无意又似有意;要说有心又似无心,要说是有意又似无意,让人看似随意而作,又似刻意这么写,十首怀古诗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谜底,又似乎要向世人暗示什么,真可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人扑朔迷离。总之,红楼梦的十首怀古诗为*布下了一个难以猜测的谜局。
不过,我倒觉得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不单单是小说的一种承接方式,使小说的章与章之间能够承上启下,回与回之间承前启后,使小说能够前呼后应,给读者造成悬念, 吊读者的胃口,也不是单纯地为猜谜而猜谜这么简单,更不是让世人刹费苦心地为了去猜谜而作,而是另有寓意,而且寓意深远。十首怀古诗以谜语的形式出现只不过是作者写作的另一种隐藏手法,因此在解读十首怀古诗时我们不要与小说割裂开来,单方面地去揣测,去猜度,而应该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去理解、去解读,与小说描写的特定环境和人物联系起来读,才有可能读懂,读明白。
倘使说“好了”歌是是借助“跳出三世外,不在五行中”的道人来评判功名利禄的话。那么十首怀古诗则是以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的看法来评判,以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审视角度来评判,可谓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在《红楼梦》中,薛宝琴这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对于古史曾经出现过的史迹和历史人物评判的一番见解和不同凡响的见地确确实实让世人惊叹,有多少须眉男儿自叹弗如,又有多少伟丈夫望尘莫及。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赤壁之战对于三国历史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军事史上一个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成功范例,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不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吴、蜀两国从军事上的被动局面转为能够和魏相互抗衡的对峙局面。赤壁之战同时也造就了诸葛亮等人的成功辉煌,把诸葛亮等的人生事业推向了高峰。因此《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叙述和描写这段历史故事时尽量表现得得淋漓尽致,以夸张的手法竭力去铺叙,极度去渲染、去烘托。不过,无论是孙权所创建的吴国也好,还是刘备所创建的蜀国也罢!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勋或多或少都是建立在无数冤魂和累累白骨之上的,是无数个冤魂铸造而成的。“回首往事如流水,一将功成万骨枯’。薛宝琴在哀叹的同时进行了谴责和评击。
然而对于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功勋,薛宝琴这个小女孩却不怎么赞赏,还以“徒留名姓载空舟”的态度给进行否定和带有几分嘲讽的口吻,而对于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却是寄以更多的同情和惋惜,把笔墨描述的'重点放在了那些无辜枉死的生命身上。红楼梦的【赤壁怀古】让我们透过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而看到了它悲哀的另一面。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子房,张良也,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曾经帮助刘邦推翻了暴秦,建立西汉*,可以说功可盖世,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被东汉的马援所取代。其实不管张良也好,马援也罢,终究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化、被历史所淹没。
“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如果单纯从诗的表面来理解的话,这是对张良卓越功勋的描写和表现张良声名远播的形容。“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发展,张良的不朽功勋终究被历史所淹没,被东汉的马援所取代,那么马援又将会被谁取代呢?马援之后又将是会是谁呢?薛宝琴给我们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和一个思考的余地。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对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许多选本都注释为黄石西塞山,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考刘禹锡赴任夔州刺史,是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从广东连州转迁的,若走水路,有可能经黄石,不过我未见史料明证。但刘禹锡途经秭归是有史证的。巜全唐诗》有秭归县令设诗板留题的记录,可见他是路过了有楚之西塞之称的荆门虎牙和西陵峡的。而这一带正是晋*载晋灭吳王濬船战的古战场。
巜晋书王濬传》载:“武帝谋伐吴。太康元年正月(公元280),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秭归),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戍,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
《晋书》是唐太宗组织编撰的,身为唐朝官吏而且很有学识的刘禹锡不可能沒读过。因此他要怀古,只能在史书有明确记载的战争发生地长江西陵峡地带,他所说的西塞山也只可能在楚之西塞一带。刘禹锡不可能明知这场战史而且亲历古战场,还把黄石西塞山误当古战场。因此,巜西塞山怀古》一诗的注释,只是后来诗家的误会,不符合历史事实,应该予以纠正。
附:西塞山怀古
[ 唐 ]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原注释:
西塞山: 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王濬: 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金陵: 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一片降幡出石头: 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人世几回伤往事: 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枕寒流: 一作“枕江流”。
今逢: 一作“从今”。
四海为家两句: 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夜泊牛渚怀古》
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释:
1、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绪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2、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译文: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
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
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
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
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
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
前景宛若深秋枫叶飘落纷纷。
赏析:
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从谢尚闻袁宏“咏史”事件中,领略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是与地位高低无关的。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
诗为五律,却无对偶。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不顾及对偶。此说自有其理。
怀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怀古诗的鉴赏]
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关山月》
宋·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夏日绝句》
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李牧的怀古诗
杜牧的遣怀古诗
李商隐和杜牧咏史怀古诗的比较
杜牧的怀古诗的特点
杜牧怀古诗的特点
李煜的怀古诗
杜牧咏史怀古的古诗
杜牧的咏史怀古的古诗
论杜牧的咏史怀古诗
唐代杜牧的遗怀古诗
赤壁怀古古诗杜牧写的
杜牧最出色的怀古诗
杜牧的咏怀古诗特点
李白写怀古的古诗
李白的怀古诗歌
李清照的怀古诗
杜牧咏史怀古诗的分析
杜牧咏史怀古诗的特色
李白的赤壁怀古诗
李白怀古诗的特点
李白所写的怀古诗
杜牧咏怀古诗的艺术特点
杜牧遣怀古诗的艺术特色
李贺的咏史怀古诗鉴赏
杜牧的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点
李白岘山怀古诗的总含义
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艺术
怀古诗的画
怀古抒怀的古诗
夏日绝句李清照的算怀古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