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的诗词格律

关于王力的诗词格律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力的诗词格律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力的诗词格律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力的诗词格律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3) 语录(5) 说说(9k+) 名言(1) 诗词(159) 祝福(3k+) 心语(194)

  • 七绝格律诗

  • 七绝格律诗

      七言绝句是汉族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厉声教的《观潮有感》等。

      格律诗,也称*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绝格律诗(精选25首),欢迎大家分享。

      1、《春愿》

      笋尖竹味菜苔跻,柳态春风荡碧溪。

      最爱蜂鸣衔核树, 落花看处挂桃梨。

      1、《黄梅天》

      枝影随风晴未去,黄梅雨点乱苍穹。

      花红最是因天暖,暖到浓阴不见红。

      3、《蝉鸣听暑》

      晨阳欲睡云乡好。一径清凉入画笺。

      悬影浮闲犹拒暑,蝉鸣受听奈何天

      4、《腾云客》

      电闪雷鸣谁解兴,三山五岳见纷呈。

      有心试作腾云客,弹激风歌骤雨声。

      5、《中秋月》

      吟诗触景千山好,赏月凭秋故里枫。

      细数经年谁与共?一圆伴径画心同。

      6、《秋思》

      碎雨开晨连唤梦,梧桐疏影进秋风。

      寒凉四面随人起,犹动乡心逐断篷。

      7、《叶》

      与日言欢应摘月,随风躇步不输莲。

      春来向望丽人影,秋去寻音寂寞天。

      8、《秋荷》

      细雨残荷惊素影,亭茎玉立见归真。

      泥深藕白应知许,子落寒波思故人。

      9、《冬绪》

      复见径庭红叶落,犹嗔蔓草萎天边。

      谁家院里梅花好,誓与芳心醉在年。

      10、《回城路》

      经年无悔城中往,一路来回鬓上霜。

      春晓田园车满客,依依别过是家乡。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4、《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6、《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阅读全文]...

2022-06-25 12:28:48
  • 格律诗五首

  • 格律诗五首

      格律诗,也称*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格律诗五首,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闲情记》

      芳草斜阳到白头,

      西楼独上莫言愁。

      天公笑看妒闲鸥。

      百岁人生多困顿,

      几时沧海见方舟。

      一声南雁一声秋。

      《临江仙·忆诸葛孔明》

      羽扇轻摇*北犯,舌辩江东群豪。

      隆中谈笑展文韬。

      万千妖鬼事,年少已天骄。

      自古人生多坎坷,何须病染眉梢。

      纷纷黯雨点芭蕉。

      夜来蛙欲静,湖畔一声箫。

      《清*乐》

      游鱼寞寞,

      叶底残红落。

      拥枕夜来频起坐,

      又是一声蛙聒。

      曾经杨柳飞花,

      同携皎月无瑕。

      不胜纷纷暗雨,

      莫弹肠断琵琶。

      《浣溪沙·咏莲》

      百媚曾经懒少提,

      清波一笑梦魂痴。

      絮归蝶往也依依。

      闲鲤无心托玉褥,

      和风有意衬仙姿。

      更兼悠悠雨来时。

      《题石竹画》

      十里暗香幽鹭鸣,

      千般碧翠喜逢迎。

      堪随乱柳因风渡,

      宁与清荷赖水生。

      常记湘间娥女泪,

      犹怀林下阮嵇名。

      但将茅店共朝暮,

      不羡金銮拜相卿。

    [阅读全文]...

2022-02-20 04:17:57
  • 略议诗词格律

  • 略议诗词格律

      纵观宋词元曲,宋词成就较高。且群星灿烂,尤以苏轼、李清照最令人景仰,如清风明月,光照千秋。但整个宋词里,*庸的东西亦不少。

      而元曲则大为逊色。仅以天净沙为例,共有六首,其格律声韵都当无可挑剔。但仅马之远的《天净沙?秋思》为千古绝唱,字字皆珍珠,没有一个*庸的字符,读后令人荡汽廻肠,终生难忘。而其它几首,皆庸如粪土。

      文体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上了某种文体,又恰好表达我的思想,便采而用之。对其阁律声韵,我决不让其束缚和伤害我的作品。

      文体(即词牌),尤如一只箱子,有人装进去的是珍珠,而有些人填进去的,大多是粪草。

      郭沫若出了一部《百花齐放》诗词集,他的格律声韵,都该无可挑剔。可惜的是,在那一百多首大作里,有价值、有生命力的`东西,一首也找不出来。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或许有人认为,那些全是珍品呢。

      XX与柳亚子谈及他们的诗词时,各自都承认自己的东西有些不合*仄声韵。

      XX明确指出,诗词格律是“谬种流传,遗误青年,又束缚思想,不益提倡。”

      文学的本质是思想性,艺术性。生命力的强弱,是在是否有感人的力量。评定一篇作品成功与否,维一的标准:是在于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是否有感人的力量。我们的掌握着稿件生杀大权的编辑老师们,请注意文学的本质。不要把*仄阁律的棒子乱砸,只要句型整其的,朗朗上口的诗歌都按格律诗对待。

      只要作者没标明是律诗,绝句,和词牌,又没选定为“诗词/古韵”,就不应以阁律*仄予以棒杀。

      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阅读全文]...

2021-12-27 18:02:52
  • 蝶恋花词牌格律

  • 阅读
  • 蝶恋花词牌格律

      《蝶恋花》的作者一般以抒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或心中愁的情感为多,本文为大家介绍蝶恋花词牌格律,欢迎阅读了解。

      蝶恋花

      《蝶恋花》是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采用于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

      《蝶恋花》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后主李煜、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

      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乐府》注“双调”。晏殊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标准体【蝶恋花】词牌格律

      蝶恋花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 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 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中仄中**仄仄韵中仄**句中仄**仄韵中仄中**仄仄韵中*中仄**仄韵

      1.标准【蝶恋花】的'【主韵律】统一是标准【律句】的“仄**仄”单仄入韵,即四个【意群】,句号结尾。

      2.特别注意上下阕第一、四句是【主格律】“**仄仄”双仄促韵,逗号结尾,使之韵律呈现双/单交错节奏。

      3.标准*仄谱的“中”表示“可*可仄”,其它*仄一字不可易。

      典范词作

      五代·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遥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

      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

      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五代·冯延巳《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

      窗外寒鸡天欲曙,

      香印成灰,

      坐起浑无绪。

      庭际高梧凝宿雾,

      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

      一饷关情,

      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

      已知前事无寻处。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

      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

      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宋元人俱如此填。冯延巳词别首前段起句“霜落小园瑶草短”,“霜”字*声,“小”字仄声。第二、三句“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瘦”字仄声,“惆”字*声。第四句“旧恨新愁都不管”,“旧”字仄声,“新”字*声。第五句“卷帘双鹊惊飞去”,“卷”字仄声,“双”字*声。后段起句“心若垂杨千万缕”,“心”字*声。又一首“泪眼倚楼频独语”,“倚”字仄声。第二句“水阔花飞”,“水”字仄声。第三句又一首“齐奏云和曲”,“齐”字*声。第四句“忽忆当年歌舞伴”,“忽”字仄声,“当”字*声。结句“晚来双脸啼痕满”,“晚”字仄声,“双”字*声。谱内可*可仄据此。至杜安世词前段起句“秋日楼台在空际”,“在”字微拗。李石词前段起句“武陵春色浓如酒”,*仄全异。宋元人无如此填者,恐汇参作图,其体莫辨,附注于此,填者审之。

      变体一,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以宋沈会宗《蝶恋花·渐*朱门香夹道》为代表。此词与《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及换头句*仄异。《乐府雅词》名“转调蝶恋花”。转调者,移宫换羽,转入别调也,字句虽同,音律自异,故另分列。按沈词别首“溪上清明”词及杜安世“整顿云鬟”词、“池上新秋”词,贺铸“桃叶园林”词、“排办张灯”词,张元干“祥景飞光”词及魏氏“记得来时”词,俱与此同,可以参校。沈词别首前段起句“溪上清明初过雨”,“溪”字*声。第二、三句“春色无多,叶底花如许”,“春”字*声,“叶”字仄声。第四句“轻暖时闻燕双语”,“轻”字*声。第五句“等闲飞入谁家去”,“等”字仄声,“飞”字*声。杜词后段起句“新翻归翅云间燕”,“新”字、“归”字俱*声。第二句“金缕衣宽”,“金”字*声。贺词第四句“离索年多故人少”,“离”字*声。魏词“泪湿海棠花枝处”,“海”字仄声,“花”字*声。沈词别首第五句“绿杨风里黄昏鼓”,“绿”字仄声,“风”字*声。谱内可*可仄据此。至杜安世“别浦迟留”词与“任在芦花”词,两结句亦拗体者,又与此微异,因字句悉同,注明不另录。

    [阅读全文]...

2022-06-09 20:17:52
  • 蝶恋花的词牌格律

  • 阅读
  • 蝶恋花的词牌格律

      蝶恋花,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下面我们来看看蝶恋花的词牌格律,欢迎阅读。

      词牌简介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词牌格律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正体,上下阕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仄”

      (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

      《蝶恋花》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为多 。蝶恋花是词牌名,很多人填过,其中写爱情较出名的有柳永和欧阳修的,苏轼的那首也比较有名了。

      词牌沿革

      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

      关于“蝶恋花”调的来源,学者说法不一。明代杨慎在《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句”条中指出:“‘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此说有误,此诗见于梁简文帝萧纲《东飞伯劳歌》其一:“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清代毛先舒承袭杨慎的观点,在《填词名解》卷二中认为:“梁简文帝乐府有‘翻阶蛱蝶恋花情’故名。”今人李琏生在《*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一书中,从词调史的角度否定了前人的观点,认为:“‘蝶恋花’虽与梁简文帝诗句有关,可能这是出于明人的附会,因它绝不可能是六朝时所创制的曲。此调本为唐代教坊曲,源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的燕乐曲。”“蝶恋花”之名采于前人诗句,原以“鹊踏枝”之名列于唐教坊曲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关于改“鹊踏枝”为“蝶恋花”的作家及作品,历来争议颇多。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南唐李煜的《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易名为“蝶恋花”。王易《词曲史》认为“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双叠。第二、六句各增二字,破为四五句。”另一派认为北宋晏殊易名。张梦机《词律探源》一书中说:“自北宋晏殊词,始改调名为“蝶恋花”,词家遂不复知有鹊踏枝之本意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是第一首易“鹊踏枝”为“蝶恋花”的词作。

      关于“蝶恋花”的调体,各家自有说法,最主流的是清王奕清《钦定词谱》将“蝶恋花”列三体;清人万树《词律》列“蝶恋花”为*仄互叶体;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列“蝶恋花”为仄韵格,注明:“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李琏生在《*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一书中沿袭龙榆生在《唐宋词格律》中的分法,将其细化为三种格律。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宋元人俱如此填。冯延巳词别首前段起句“霜落小园瑶草短”,“霜”字*声,“小”字仄声。第二、三句“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瘦”字仄声,“惆”字*声。第四句“旧恨新愁都不管”,“旧”字仄声,“新”字*声。第五句“卷帘双鹊惊飞去”,“卷”字仄声,“双”字*声。后段起句“心若垂杨千万缕”,“心”字*声。又一首“泪眼倚楼频独语”,“倚”字仄声。第二句“水阔花飞”,“水”字仄声。第三句又一首“齐奏云和曲”,“齐”字*声。第四句“忽忆当年歌舞伴”,“忽”字仄声,“当”字*声。结句“晚来双脸啼痕满”,“晚”字仄声,“双”字*声。谱内可*可仄据此。至杜安世词前段起句“秋日楼台在空际”,“在”字微拗。李石词前段起句“武陵春色浓如酒”,*仄全异。宋元人无如此填者,恐汇参作图,其体莫辨,附注于此,填者审之。

      变体一,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以宋沈会宗《蝶恋花·渐*朱门香夹道》为代表。此词与《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及换头句*仄异。《乐府雅词》名“转调蝶恋花”。转调者,移宫换羽,转入别调也,字句虽同,音律自异,故另分列。按沈词别首“溪上清明”词及杜安世“整顿云鬟”词、“池上新秋”词,贺铸“桃叶园林”词、“排办张灯”词,张元干“祥景飞光”词及魏氏“记得来时”词,俱与此同,可以参校。沈词别首前段起句“溪上清明初过雨”,“溪”字*声。第二、三句“春色无多,叶底花如许”,“春”字*声,“叶”字仄声。第四句“轻暖时闻燕双语”,“轻”字*声。第五句“等闲飞入谁家去”,“等”字仄声,“飞”字*声。杜词后段起句“新翻归翅云间燕”,“新”字、“归”字俱*声。第二句“金缕衣宽”,“金”字*声。贺词第四句“离索年多故人少”,“离”字*声。魏词“泪湿海棠花枝处”,“海”字仄声,“花”字*声。沈词别首第五句“绿杨风里黄昏鼓”,“绿”字仄声,“风”字*声。谱内可*可仄据此。至杜安世“别浦迟留”词与“任在芦花”词,两结句亦拗体者,又与此微异,因字句悉同,注明不另录。

      变体二,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两叶韵、两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以宋石孝友《蝶恋花·别来相思无限期》为代表。此亦与《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同,惟前段*仄韵互叶异。按此词“期”字、“伊”字在*声四支部,余皆上声四寘部、去声四纸部中字也,即古韵所谓本部三声叶者。宋词间用古韵,与《中原音韵》纯乎北音者不同。

      苏轼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ji)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懒莺慵(yong)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簌簌无风花自亸,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柁,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阅读全文]...

2021-12-10 09:35:10
  • 格律诗四首

  •   绝句  翩翩鸿雁影,淡淡菊香遥。  许我三分月,复添一段箫。    伤别离  古来离别总堪伤,时在三秋更断肠。  万语千言难尽诉,血凝化作此诗章。    情思山水  芳草青青盈绝岭,野花寂寂对虹泉。  碧苔吐露侵幽径,白鹭含英上九天。  风沐深林珠树合,日衔远壑绮霞妍。  悠悠一片白云*,借向蓬莱访隐仙。    秋  西陆寒潭静,衰荷沐霁风。  玉波将细草,云影漾苍穹。  霞落青天外,月飞黄浦东。  粼粼明镜里,向晚送归鸿。

      编辑点评:

      第一首《绝句》,“雁影”、“菊香”、“三分月”、“一段箫”都是描摹秋天、抒写离别之情的意象,简单的白描手法,勾勒出淡淡的秋景,营造出淡远的意境,抒发了谈谈的愁思。第二首《伤别离》,起句“古来离别总堪伤”颇有些“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意蕴,也是“伤离别”的精妙概括;承句“时在三秋更断肠”更是“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妙用,且意指更长久的三秋;转句尾句“万语千言难尽诉,血凝化作此诗章”,要比“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只诉离别之苦来得更加高远,似乎给离别之愁找到了更加稳妥的落脚点,让人由感伤而心安。第三首《情思山水》,意象相当丰富,芳草,野花,碧苔,白鹭,深林,落日,白云等,把人带到山水旷野之中,“借向蓬莱访隐仙”的情思也是显而易见的——寄情山水,意欲归隐。第四首《秋》,诗人善用意象,更是利用意象描景状物的高手,此篇可谓登峰造极,几*造化!首联“寒潭”“衰荷”,一静一动,动静结合;颔联“将”“漾”又将“玉波”“细草”“云影”“苍穹”化静为动;转联“落霞”“月飞”又是以动衬静;尾联先静后动,又是动静结合。妙不可言!当今爱诗的人,已鲜有善用意象者,读璞玉梦兰诗,如仙乐入耳,荡心沁脾。强烈推荐!

    [阅读全文]...

2021-12-07 05:43:25
  • 七律立夏诗词

  • 立夏
  • 七律立夏诗词

      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品读古诗、鉴赏名句,乃养生、修身之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律立夏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

      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立夏前二日作

      作者:陆游 朝代:宋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

      宋陆游

      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

      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立夏五首其一

      宋方回

      吾家正对*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阅读全文]...

2022-02-02 07:41:57
  •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也称*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格律诗写作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感时诗

      任何人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社会中。他们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发表自己的感想,提出个人的看法。这种感想与看法,是谓感时。这样的诗是谓感时诗。

      怀古诗

      游览古迹,缅怀往事;阅读史书,吸取殷鉴,往往情动于衷,吟咏于外;或称赞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造福祖国;或惋惜才子志士的不幸遭遇,坎坷一生;或讽刺权贵的享乐腐化,失掉江山;或抨击奸臣,等等,均可在诗中抒发己见。这样的诗,是谓怀古诗。

      作怀古诗,要求详谙史实,站在祖国与人民的立场,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果客观地科学地提出新见解,切题发挥含蓄蕴藉,用恰当的句式与修辞方法,道人之所未道,方可胜人一筹,使读者一唱三叹,产生同感而为之折服。

      怀古之作,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单纯发思古之幽情,或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赞古励今,此亦符合于兴、观、群、怨之旨。如能从中明辨是非,洞察善恶,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思想,改进工作,此之谓善读诗者。

      书怀诗

      人为万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发于声,如吟之于诗,以抒发作者感想、抱负与心情者,谓之书怀诗。“书怀”与“怀古”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当前之景与事出发,再言感想与怀抱;后者从古迹、古事、古人、古文出发,再谈评论与感想,

      在书怀诗中,有的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有的面对形势,高歌壮志;有的一生坎坷,感叹遭遇;有的不*则鸣,抒发己见。它的范围既广,内容不一。如能出自真情实感,就能写出动人的好诗。

      送别诗

      离、合原人生之常事,惜别乃社会之常情,故亲友远离时,曲唱阳关,倍觉依依,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如能赠诗留念,这才更有意义。

      送别之诗,应切合时令、地点、友谊与身份,既不可失之深,又不可失之浅。在远别之时,知己睹秋雁白露,固增惆怅;遇春风绿柳,尤觉伤神。值分手之际,亲属听马啸笛鸣,百感凄恻;见车远船逝,汨汨泪下。今日交通方便,千里咫尺,朝发夕至,何须黯然神伤。如学子负笈他乡,应劝其南窗苦读,学有所成;战士返回营地,宜励其练武戍边,报效祖国。在执笔时,关照嘱咐之词,固应跃然纸上;拟人比喻之法,尤宜活于笔下。出于真情实感,自可得心应手写出好诗。

      会友诗

      会友于久别,诚乃人生之快事;遇朋于暂离,亦是切磋之良机。斯时,心中有激情,往往笔下能写出佳句。

      会友之诗,范围十分广阔,既叙别后之思,又能言相见之欢;既可谈坎坷之感想,又能述成功之喜悦;或安慰,或勉励或赞扬,或规劝,公事私情,无不可谈。但是,律诗字数有限,不能如散文详叙细描,而必须围绕中心思想,严加选材布局,在遣词遣句上,狠下功夫,力求新颖、简炼、形象、生动地写出深情厚意的会友诗来。

      写景诗

      以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叫作写景诗。但单纯的写景诗是很少见的,因为情与景很难截然分开。在诗词中,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使诗人内在的抽象的感情,通过风景描绘,转变为具体化、形象化的诗篇。

      写景诗要切合时令,符合地理,表现出景物的特征之美。因此,要求作者观察细致入微,选材新颖突出,描写形象生动,表达明畅简炼,勾勒恰到好处,特别要注意色彩的描绘,比喻的贴切,叠词的'选取,句式的变换。这样,写出来的诗味浓郁的风景诗,使人读之,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给人以大自然的无穷之美而享受不尽。

      此类诗的尾联,往往直接抒情。

      咏物诗

      凡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叫作“咏物诗”。咏物诗不要求面面俱到,详尽无遗,而只是要求形神俱似,有所寄托,本于物而高于物。

      写咏物诗要不即不离,即既不离于物,又不要太粘着物上。如停留在咏物上,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妙处,总是意义不大,境界不高。如能在曲尽妙处的基础上,来写人物的情思,作者的人格,才是好的咏物诗。

      在写作方法上,既要运用正面勾勒传神之笔,实写;又要采取侧面烘托之法,虚写。既要注意背景的选取,如水、月为梅花的背景;春光为桃李的衬托;又要懂得巧为反衬的重要,如以孤女衬双燕,落木衬松柏等。

      咏人诗

      咏人的诗,乃是以古人或今人为吟咏对象而进行评价的诗。咏人诗与怀古诗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吟咏对象的范围较广,包括古今,不论贵贱;后者多限于著名的古人古事,且多因游览而发。可见,两者是不尽相同的。

      写咏人诗,亦必须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所谓知人,就是垃圾吟咏对象的身世、经历、思想感情等;所谓论世,就是把他的言行举止与时代联系起来考察。因此,要求:

      ⒈对吟咏对象的材料掌握,要翔实全面,切忌无中生有,故意缩小或扩大。

      ⒉对人物的评价,应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以祖国与人民的利益为准绳,站在时代的高度上,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在表达时,或直陈,或隐露,或反诘均可。

      写咏人诗,对词义的选取,要求极严,字有褒贬,词有浅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实词虚词,均须认真推敲。

      怀亲诗

      凡是抒发对父母、兄弟、姊妹、夫子女之间的思想感情的诗,就叫作“怀亲诗”。怀亲诗与书怀诗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所写的对象,是直系亲属或至亲;后者所写的范围,多系自己的感想与抱负,不一定与至亲有关。

      怀亲诗以其纯真、深厚之情,激动着历代读者的心灵,使他们沉浸于爱的温馨中,而得到无比的安慰与满足。

      在怀亲诗中,诗人往往使怀亲之情与国家、人民命运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而写出崇高的诗篇。写怀亲诗,要求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同时,善于选取典型事例,以精炼含蓄的句式表达之,使读者引起共鸣。

      节令诗

      凡是以“节令”为吟咏对象的诗,就叫作“节令诗”。我国古代农历(夏历)有立春、春分等二十四节气。又有许多佳节,如元日、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写节令诗,应以直接吟唱节令风俗人情为主,但也不妨围绕节令,抒发感想,评议时事。它的内容广泛,无不可谈。在写作方法上,或描述,或抒情,或议论,总以形象生动,情景交融,含蓄蕴藉为佳。

    [阅读全文]...

2022-02-11 20:58:52
  • 多元与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诗观论文

  • 包容
  • 多元与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诗观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多元与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诗观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摘要: 新时期以来,经过不少新格律诗人的共同努力,在*诗坛上逐步形成了又一个新格律诗派——雅园诗派。这个诗派在格律理论建设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雅园诗会”共识的基础上,诗派成员分别提出了泛格律诗观、严格律诗观与格律准格律相结合的诗观,显示了多元与包容的特点。它们相辅相成,和而不同,都为新格律诗理论的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论文关键词: 多元;包容;雅园诗派;新格律诗观

      新时期以来,经过不少新格律诗人的努力,在*诗坛上逐步形成了又一个新格律诗派——雅园诗派。这个诗派成员以公木先生的诗学理论与深圳*现代格律诗学会1994年在北京召开的“雅园诗会”达成的共识为基础,分别提出了泛格律诗观、严格律诗观、格律准格律相结合的诗观,显示了多元与包容的特点。它们相辅相成,和而不同,都为新格律诗理论的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一

      著名诗人、“军歌”作者公木先生是*现代格律诗学会的名誉会长。他的诗学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宏观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第三自然界”这个关于哲学、美学与诗学的著名命题。在中观微观上他从*古典诗歌的深入研究中得出了现代诗歌应走“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以及他对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新诗诗体“自由体、格律体、民歌体”的概括,对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旧体诗与新体诗、歌诗与诵诗等关系的阐发,都有自成体系的独到见解。特别是他还为学会倡导新格律诗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新的开放的坐标。他针对新诗史上一腿长(自由诗)、一腿短(新格律诗)的不正常状况,提出应着力倡导新格律诗,并明确指认雅园诗歌是新格律诗史上第三次浪潮的发端。他说:*新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遗憾,那就是现代汉语格律诗,没有获得正常的发育。从闻一多到何其芳,大约三十多年,从何其芳到你们又三十多年,算起来你们是第三次“浪潮”吧。这个浪是遥继前两个浪而涌起的,但愿这个浪在诗的长河中,产生更壮阔的推动力量,从而开始一浪接一浪地涌向新诗的大海。这个很有预见性的深刻论断给诗派成员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并已为此后十多年的实践所证实。他主持“雅园诗会”,帮助学会制定新格律诗的新标尺。“雅园诗会”认为,现代汉语格律诗应当具有“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的特征。要求继承和发扬古代汉语格律诗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要吸收自由体新诗的灵动质素和借鉴外国格律诗的某些可以吸取的长处。这个标尺与理论纲领既是公木先生诗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学会形成诗派过程中会员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既是综合了《现代格律诗坛》上分几卷刊发的“百家论坛”122位诗人与诗论家的意见和雅园诗会上的贺信、致辞与论文中的观点,又是经过大会激烈争鸣后大家自然达成的共识。这个共识,开启了新格律诗建设的新时代,是第三次浪潮的.主要理论标志,是对闻一多、何其芳等人新格律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个标尺是界限明确的、全面开放的,从而能为诗人们发挥创造力提供非常广阔的空间。雅园诗会后,学会依此理论纲领发动了新诗史上规模最大的韵律运动。也正是在这新的开放的标尺光照下,我们看到多种格律理论都有它独特的建树与相对的真理性,并呈现出多元与包容的特点。

      二

      雅园诗派成员的新格律诗观是多种多样的,从诗体理论建设角度看,主要有以下3种。

      (一)泛格律诗观

      从新时期雅园诗派来说,取得新格律诗创作成绩最好的几位,例如黄淮、李忠利等,他们创作主张的共同特点是泛格律论。李忠利就将自己的六行体新绝句命名为“泛格律体新诗”。黄淮明确提出泛律诗观,认为无律不成诗,主张以律为纲,发展新诗。把新诗分为自由体、准律体、自律体、共律体,甚至看好半格律体的发展前景。他还明确提出自律体的理论命题。我们知道,闻一多曾说过,*体诗(律诗)是千篇一律,新格律诗是随自己的意匠来随时创造,可以在诗体上千变万化。这精神,我们想便是黄淮“自律体”(一诗一律)的先导。他特别强调自律体(一诗一律)创作时,可以依据诗思诗情的内在要求,从每首诗萌生时自然产生的基调出发,来确定这一首诗的格律形态。它可以是独创的新的格式,也可以是借用或化用已有的形式。但对这一首诗来说,它没有预定的格律框框;它也不一定成为下一首诗必须遵守的格律体式。如此,可以篇不限节,节不限行,行不限字,字不限声;律随情移,体缘律立,必然千变万化,多姿多彩。集中反映黄淮这种诗观的创作成果的是《点之歌——黄淮新格律诗选》、《黄淮自律体小诗选》。

      在理论上主张泛格律诗观的还有以许霆、鲁德俊为代表的诗论家。他们合作的第一部著作《新格律诗研究》便是反映这一诗观的主要著作。另外,许霆新著《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究》更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他们对新诗格律抱着极宽容的态度。这只要举两例就足以证明:一、他们认为,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浪潮期间便是新格律诗的繁荣期,而这一次浪潮实际显示的主要是半格律诗的繁荣。二、他们视名作《礁石》为艾青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其标准的确是非常宽的。这说明他们的理论应大体属于泛格律诗观。他们的重要贡献集中在两种节奏体系理论的构建上。他们把人们对节奏的研究从语音扩大到语义,而把两种节奏体系定名为音组等时停顿节奏与意群对称停顿节奏。许霆最*在“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新诗语言节奏论》中有更完整的表述。他说:新诗格律体的节奏单元是音顿和意顿,由这最小的节奏单元向外发展,形成音顿连续排列建行和意顿对称排列建行方式,在此基础上再向外发展就是构节构篇,最终就形成了新诗格律诗体的两种节奏体系。他又补充说:“一种可称为形式化节奏体系。……又可称为音顿排列节奏体系。”“另一种可称为口语化节奏……这种节奏又可称为诗行对称节奏体系。”并指出两种节奏体系各有优长和缺陷。第一种节奏体系的缺陷正好由第二种节奏体系予以弥补。两种节奏体系的概括,特别是意顿节奏体系的发现给新格律诗诗体语言建设提供了思路,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张泛格律诗观的代表人物还有著名老诗人丁芒。他早在1980年到1983年就多次撰文提倡新格律诗。他认为:(1)主张诗的散文美,主要是反对诗的音乐性;诗歌散文化与散文诗律化同样是死胡同。(2)格律化,是诗歌发展的自然趋势。(3)应该创造一种或数种固定的新诗体。之后,他对*诗歌(包括新诗)的美学传统、现状及发展走向,继续作了深入研究,在全国首先提出新旧体诗相互吸纳、接轨,创造新的主流诗体的设想,进而在实践上创造了“自由曲”的新体式,并在理论上作了阐发,提出了*诗歌发展的一条出路。他说:“自由曲”采用的是一种既具散曲形式神韵,又吸收了古风、乐府、歌行、民歌民谣乃至半格律诗体新诗某些优长的,更适合表现当代生活的形式。而且“自由曲”是比新古诗、自度词等新体诗词更为现代化的诗体,分行写来基本与新诗一样。他清醒地认识到,“自由曲”格律比较宽松,还只是从宽到严迈向主流诗体的一种过渡形式。经过*20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新旧诗界加入这一行列的诗友越来越多。持泛格律诗观的学者还有《新诗大千》的作者陶保玺、《新诗诗体生成史论》的著者王珂等。

      (二)严格律诗观

      与泛格律诗观相反相成的则是严格的格律诗论。首先出版专著的为许可。他的《现代格律诗鼓吹录》,着重研究九言诗的格律问题。他是竭力主张齐言体的。他论及的其他7种现代格律诗也都是齐言体。但他又明确指出九言现代格律诗最有前途。早于许可而最先提出主张九言诗的是林庚,他并且为此努力尝试了一生。他的理论代表作是发表在《*》1950年7月12日的《九言诗的“五四体”》。他关于新格律诗的主张归纳起来有3项,就是应用“半逗律”,采取“五字组”,建立典型诗行。前后变化的是由上四下五,改为以四字落脚的上五下四,从而建立起九言的典型诗行。其变化的依据是四字在后更符合民族化,又主要是口语化的要求。虽然他也曾说过四五结构的九言诗也可以试验,但最后还是主张五四为九言诗的典型诗行。但由于运用了半逗律,比许可的要求稍宽一些。程文、程雪峰在2000年由雅园出版公司出版的《汉语新诗格律学》中,重申了“完全限步说”。

      他认为格律诗体只能分整齐体与参差体两种,并要严格限步又严格限字。万龙生在《*现代诗体论》中的《格律体新诗》一章中把格律体式分为整齐式、参差对称式与复合式三大类型。孙逐明主张格律诗要完全遵循对称原则。

      (三)格律准格律相结合的诗观

      这一观点是我们提出的。准格律诗,虽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格律诗,但亦应属于格律诗范畴。格式的多样化原本应该是新格律诗的固有特点。我们认为:体式问题与节奏、韵律问题关系密切。节奏、韵律的千变万化,必然造成体式的丰富多彩,也造成了新格律诗创作无限可操作性的可能。然而概括言之,无非是自律体与共律体、齐言体与长短句体、完全格律体与准格律体几对矛盾的统一。自律体与共律体是指创作与形成体式的过程而言;齐言体与长短句体指新格律诗呈现的基本形态而言;完全格律体与准格律体则指对格律诗体的宽严要求而言。

      举例来说,完全格律体诗如闻一多的《死水》,朱湘的《采莲曲》,林庚、黄淮、浪波的九言诗,晓帆的汉俳,孙大雨、屠岸的十四行诗等;准格律体诗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何其芳的《听歌》,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等;介乎这两者之间的有*的简明格律体诗,李忠利的泛格律体六行新绝句等。在这些格律诗中,有整齐体、长短句体;有自律,也有共律。如果我们把准格律体诗排除在新格律诗之外,那就有可能抹煞整个格律诗坛取得的多方面的成就。

      1985年出版了邹绛编《*现代格律诗选》,周仲器、钱仓水编《*新格律诗选》,选诗的标准都接*格律体准格律体的结合,现在我们还是坚持当年的认识。在诗律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标准是有利于创作的发展的。当年邹绛先生就说过:

      现代格律诗……也可以叫格律新诗、新格律诗或白话格律诗。……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是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的;既可以严格一些,每行顿数和字数都整齐,也可以宽松一些,每顿顿数整齐而字数不一定整齐……这些都完全取决于题材和构思的需要或诗人爱好和素养。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格律诗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挥,诗人们在这里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三

      上述3种格律诗观的不同,来源于对节奏不同的认识。而节奏问题是新诗格律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本文中无法展开论述。不过,追其源流,泛格律诗观主要来自徐志摩,后来是何其芳。徐志摩说:“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和流动”,“新*已经流行的缪见,就是误认字句的整齐(那是外形的)是音节(那是内在的)的担保”。他同时赞赏《春光》和《死水》。《死水》分顿很有规律,《春光》却不完全限顿,也一样和谐。何其芳则主张限顿不限字。严格律诗观肯定来自闻一多,闻一多除了音乐美,还强调新诗应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他的“脚镣”说,分明主张作诗要有严格的规矩。他在《诗的格律》中谈到自己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作品《死水》便是格律严谨的,既限音尺数、音尺种又限字的。

      关于准格律体、完全格律体相结合的诗观的源头是饶孟侃的《新诗的音节》。饶孟侃说:节奏又可以分开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由全诗的音节当中流露出一种自然的节奏,一方面是作者依着格调用相当的拍子(Beats)组合成一种混成的节奏。第一种节奏是作家自己在创作的时候无意中从情绪里得到一种暗示,因此全诗的节奏也和情绪刚刚弄得吻合而产生的,这种节奏纯粹是自己理会出来的,所以简直没有规律可言;而第二种则又是纯粹磨练出来的,只要你肯一步步地去尝试,也是可以做得到的。在根本上这两种节奏就没有优劣的分别,因为第一种的方法有时候也靠不很住,第二种有时候也会弄得驴唇不对马嘴(指情调与音节不调和):固然最妙是用第一种方法去做第二种工作。

      饶孟侃区分了两种节奏形态:自然的情绪的节奏与混成的形式化节奏。他最大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最妙是用第一种方法去做第二种工作”的理想方案。当然,他说的自然的节奏也是一种格律化的节奏,与徐志摩所说的“内在的音节”基本相同。如果说《死水》是完全形式化格律化的节奏,,那么我们说的破格的准格律诗多半是情绪化的自然的节奏。例如顾城的《远和*》: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不管对诗的内容如何理解,有的说写爱情,有的说写人际关系,但采用的是自然的格律化的节奏是无疑的。

      饶孟侃之后,*的“简明格律体”说,我们也把它看作格律体准格律体相结合的诗观。*要求格律非常简明,主要是:每行四拍,一拍二至三字,不限字,有规律地押韵。这样创作出来的便有两种类型:典型的完全格律体,如《仙鹤》;准格律体,如《*女排之歌》。不限字的规定显示在限制中有一定的自由,这样创作出来的新格律诗便容易达到内节奏与外节奏的和谐一致。

      由此看来,从陆志韦“节奏千万不可少,押韵也不是可怕的罪恶”到新月诗派3位重要人物关于格律、节奏的3种不同主张,中经何其芳、卞之琳的顿诗理论与两种调式的思想,再到“雅园诗会”的共识“鲜明和谐的节奏,自然有序的韵式”以及诗派内部3种互补的格律诗观,可以看到其中格律理论发展的简单线索。总之,多元、包容、和而不同,就是雅园诗派希望达到的新格律诗生态和谐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6-30 18:52:46
  • 七言绝句格律常见格式

  • 1、*起*收(即首句*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仄仄仄**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仄仄*

      *猿声啼不住  仄仄***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仄仄仄**

      所谓“*起*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仄为准。“辞”字属*声,末字“间”也是*声,是为“*起*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起仄收(即首句*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仄仄**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仄仄*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仄仄仄**

      所谓“*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仄为准。“卿”字属*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仄仄*

      菱歌清唱不胜春   **仄仄仄**

      只今惟有西江月  **仄仄**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仄仄*

      所谓“仄起*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声,是为“仄起*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仄**

      窗含西岭千秋雪  **仄仄**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仄仄*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整理:zjh201606

    [阅读全文]...

2021-12-02 19:16:11
王力的诗词格律 - 句子
王力的诗词格律 - 语录
王力的诗词格律 - 说说
王力的诗词格律 - 名言
王力的诗词格律 - 诗词
王力的诗词格律 - 祝福
王力的诗词格律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