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有一舟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一舟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一舟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一舟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明月棹孤舟 题吴江徐检讨孤舟垂钓图
毛奇龄〔清代〕
甫里先生何处是。家住*、垂虹亭子。著罢新书,开门闲望。
但见一湖烟水。
放棹偶然垂钓饵。人道是、松陵渔史。若问羊裘,投竿何所,应在白苹洲里。
三姝媚(古卫舟。人谓此舟曾载钱塘宫人)
詹玉〔宋代〕
一篷儿别苦。是谁家、花天月地儿女。紫曲藏娇,惯锦窠金翠,玉璈钟吕。绮*传宣,笑声里、龙楼三鼓。歌扇题诗,舞袖笼香,几曾尘土。因甚留春不住。怎知道人间,匆匆今古。金屋银屏,被西风吹换,蓼汀苹渚。如此江山,应悔却、西湖歌舞。载取断云何处。江南烟雨。
明月棹孤舟 中秋夜舟中坐月
黄燮清〔清代〕
银汉微茫迟画舸。扶残醉、倚篷凉坐。蛩絮芦根,雁稀星外,零落水房灯火。
今夜红楼秋梦锁。罗帷底、玉箫谁和。两处西风,半窗离恨,不独销魂是我。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村迨暮乃归
陆游〔宋代〕
六十齿发衰,岁月如逝波。秦王酒瓮边,知复几经过?欣然舍画楫,仄步扪青萝。一径入幽谷,四面闻樵歌。白云忽破碎,翠木相荡摩。潋潋春塘满,柳阴戏双鹅。浮生百忧中,此乐顾岂多。日暮吾其归,已恐烂斧柯。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
汪莘〔宋代〕
天地穷时事不穷,最伤心处是凉风。少年每下悲秋泪,投老情如泪亦空。
庚戌春下鄱阳舟中诸作·解舟汭口
陈文蔚〔宋代〕
浩荡春江洗客愁,歌声欸乃发中流。溪斋却忆凭栏日,数尽来舟与去舟。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其二 舟中夜坐
司马光〔宋代〕
汀沙落*帆,岸柳萦单舸。小市远微茫,簇水初灯火。
龙湾阻风次日舟人必行解舟风回喜赋
何中〔元代〕
东风吹船行,西风留船住。髼松黄头郎,作底使风去。
芦篷两扇当江开,船船相趁风初回。龙渊烟气隔洲失,宣化山光随棹来。
潮头又上推船走,一时便过新河口。两人胜负篷底棋,船行迟速人不知。
黄头郎,稳扶柁,信风宿。大信肉色花枝红,采石酒波春水绿。
舟泊龙江陈比部马参军携酒舟中
游朴〔明代〕
江城五月燕雏飞,江上游人尚未归。目极菰蒲牵雀舫,心怜笙葛换貂衣。
三山指点行难*,六代风流事已非。何处轻舟频载酒,客愁聊傍醉中挥。
舟出龙江奉次廖教授同舟述怀之作
刘崧〔元代〕
承恩解组下蓬莱,万里归舟拂曙开。东日高衔潮水上,北风*渡海门来。
乡情浓似宫壶酒,心事寒于野烧灰。归到西溪寻旧隐,追随还许日迟回。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佚名《柏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原走马易放难收。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抱朴子·外篇·安贫》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佚名《越人歌》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舟中晓望的诗词及注释
挂*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注释】:
孟浩然诗多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常“遇景入咏,不鉤奇抉异”(皮日休),故诗味的淡泊往往叫人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首《舟中晓望》,就记灵着他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实地登览在大多数人看来要有奇趣得多,而他更乐于表现名山在可望而不可即时的旅途况味。
船在拂晓时扬帆出发,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挂*东南望”,开篇就揭出“望”字,是何等情切。诗人大约又一次领略了“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心情。“望”字是一篇的.精神所在。此刻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水程尚远,况且天刚破晓。这一切意味都包含在“青山──水国──遥”这五个*常的字构成的诗句中。
既然如此,只好暂时忍耐些,抓紧赶路吧。第二联写水程,承前联“水国遥”来。“利涉”一词出《易·需卦》“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兼程前进吧。舳舻,一种方长船。“争利涉”以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风破浪之势。
读者到此自然而然想要知道他“何往”了,第三联于是转出一问一答来。这其实是诗人自问自答:“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这里遥应篇首“东南望”,点出天台山,于是首联何所望,次联何所往,都得到解答。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太*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这一联初读似口头常语,无多少诗味。然而只要联想到这些关于名山胜迹的奇妙传说,你就会体味到“天台访石桥”一句话中微带兴奋与夸耀的口吻,感到作者的陶醉和神往。而诗的意味就在那无字处,在诗人出语时那神情风采之中。
正因为诗人是这样陶然神往,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便引起他一个动人的猜想:“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灿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因此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这想象虽绚丽,然而语言省净,表现朴质,没有用一个精美的字面,体现了孟诗“当巧不巧”的特点。尾联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照应“望”字,但表情有细微的差异。一般说,“望”比较着意,而且不一定能“见”,有张望寻求的意味。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联,“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
此诗似乎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它形象质朴,却又真彩内映;它没有警句炼字,却有兴味贯串全篇。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仄全合),然而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这当然与*体诗刚刚完成,去古未远,声律尚宽有关;同时未尝不出于内容的要求。这样,它既有音乐美,又洒脱自然。“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
小寒食舟中作诗词鉴赏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寒食舟中作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原文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译文翻译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注释解释
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
佳辰:指小寒食节。强饭:勉强吃一点饭。
隐:倚、靠。隐几,即*地而坐,靠着小桌几,见《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几”在这里指乌皮几(以乌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爱的一张小桌几,一直带在身边,在一首诗中还写道:“乌几重重缚”(《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意思就是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鹖(音hé合),雉类,据说是一种好斗的鸟,见于《山海经》。这里“鹖”通“褐”,指颜色。仇兆鳌注:“赵注:鶡冠,隐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五:“浑忘憔悴无颜色,翻笑他人戴鶡冠。”
“春水”两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带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象难明么!
“娟娟”二句语含比兴。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益觉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状蝶之戏。片片,状鸥之轻。闲幔,一作开幔。
“云白”句:极写潭州(今长沙)距长安之远。这是诗人的夸张,实际上长沙距长安也就一千多公里。
直北:正北。亦见“直北关山金鼓震”(《秋兴八首·其四》)。朱瀚注: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毛奇龄说:船如天上,花似雾中,娟娟戏蝶,片片轻鸥,极其闲适。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纪事生感也(《西河诗话》)。
创作背景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水仙子·舟中》诗词鉴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仙子·舟中》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仙子·舟中》
元朝: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水仙子·舟中》古诗简介
《水仙子·舟中》是元曲作家孙周卿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中主要写了夜游洞庭湖的所见所感。首两句化用前人诗句,以洞庭湖的灯火来概写江边风景;第三句写凄厉的呼啸声陡然而至,以为是狂风吹梅发出的声音;第四句写推窗才知道猜测错误,原来是风吹雪落的.声音;接着三句描绘风雪逐渐大作,随着风雪作者诗兴大发的情景;结句阐明作者的欢畅心情。全曲步步设景,层层推进,入情入理而又出新出变,是元散曲羁旅题材中一支开阔雄壮、别开生面的作品。
《水仙子·舟中》翻译/译文
一叶孤舟在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岸上的灯火与这船儿相对着,闪闪发光。北风吹拂,把梅花都吹老了。我推开船窗,大雪漫天飞舞。这时候我作诗的豪情简直比大风大雪还要激荡。雪花与大风激战着,我的诗句又同飞雪纠缠在一起。我朗声大笑了起来。
《水仙子·舟中》注释
⑴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⑵水仙子:曲牌名,入“双调”,亦入“中吕”“南吕”。全曲落羽音。
⑶青荧(yíng):青光闪映。
⑷鏖(áo)战:激战。
⑸缴缠:纠缠。
⑹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
《水仙子·舟中》创作背景
此曲具体创作年份未得确证。作者冬夜泊舟洞庭湖边,天降大雪、推开篷窗,只见天地迷茫一片,感情激荡,于是发之为曲。
《水仙子·舟中》整体赏析
此曲首两句化用唐张继《枫桥夜泊》整首诗的意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曲中以洞庭湖的灯火来概写江边风景,南方水乡冬夜的幽静美丽因与张继诗的关联而变得清晰明朗。而曲中的“孤”字表达远游无依的寂宽,一如张诗的离愁别绪、悠悠情丝贯穿整曲。“孤舟”“灯火”两句描写出一种旷远幽寂的静态景色,而作者在这种没有人声的冬夜静谧中倾听着自然的声音,并且与自然进行心灵交流,使接下来的字句充满盎然生机。
在夜半的静寂中,“朔风”一词写出了陡然而至的凄厉的呼啸声,而狂风撼动着梅树,发出簌簌的声音,梅花片片吹落。此句写景全着眼于听觉,风吹、撼树、花落,虚实相生,实景不难想象。“老”字以常识推测,同时传达出己身的感慨。
“推开篷雪满天”是对前面听觉猜想真相的揭示。“推开”的动作朴素自然,表明作者听风已久,动作不徐不急。入眼却是雪花漫漫,这是实景的描写,纠正前文作者以听觉所作的推测。原来猜测错误,风吹雪落的声音与风吹落花的声音十分相似。作者的惊喜之状可以想见,特别是以下接连用三个动词“争”“战”“缠”步步递进,把风雪逐渐大作,随着风雪作者诗兴大发的情景描绘得生动形象。作者以拟人的手法赋予风雪人类的动作,既使作者欣喜若狂、对风雪喜爱之至的感情表达得是淋漓尽致,又使人洞悉作者在静夜若有所待的孤寂苦涩情怀。即使结句刻意阐明作者的欢畅心情,但孤舟夜泊、风雪为伴的凄寒冷寂沁骨至深,贯穿全曲。
此曲前半部分语言隽永、耐人寻味,而后半豪气满怀、生趣盎然。在游子羁旅因愁抒怀的作品中很少有如此洒脱、豪放之作,其以想象与事实对比的描写,别出心裁,又与生活中的情理相符。全曲动静相衬,使静态越感幽静,而动态越感生动。
《水仙子·舟中》作者简介
孙周卿[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不详,古邠(今陕西旬邑县东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生*不详。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谓“邠”乃“汴”之误,则云其河南开封市人。曾客游湘南、巴丘。有女蕙兰,工诗,嫁诗人傅若金,早卒。
《舟过安仁》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舟过安仁》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舟过安仁杨万里〔宋代〕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
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注释
安仁:县名,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而改名余江县。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1192年,作者乘舟路过安仁县(现在的江西省余江县)时,看到两个孩童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
赏析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①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舟过安仁》原文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注释
①安仁:县名,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而改名余江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⑤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鉴赏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表达了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孩子的喜爱之情。
游记的诗词一组
撷芳洲雅集序
丁酉夏日,大暑之末,沂水诗词学会众诗友,会于沂城撷芳洲,游乐也。
撷芳洲者,小沂河湿地公园之中心岛也。巨石环岛而立,历代诗文铭刻其上。漫步于诗词长廊,吟诵名言佳句,四面凉风送雅韵;徜徉于芳草幽径,欣赏碑林石刻,满园绿意飘墨香。
小沂河激流泛波,与双龙河交汇于此,揽沂城而西去;柳茂竹翠,沂凤阁掩映其中。沙堤行人牵绿丝,白鹭卧滩头;长亭曲桥绕白莲,红鲤逐水波。花树虽有鸣蝉之幽静;荷塘却无鼓蛙之喧闹。静心细品,方悟“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之奥妙;依栏回首,可生“凭雅何须到辋川,揽胜此处即桃源”之慨叹。
期间,沂水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德林先生提议:以“夏日撷芳洲”为题,赋诗为贺。诸君一步一吟,七步成诗,得佳作30余首,辑有《撷芳洲雅集》。亦足夏游之乐矣。
丁酉.丁未.已丑.江山红豆书于沂城撷芳洲。
七律·夏日撷芳洲
龙腾沂水出寒宫,凤舞蒙山脱俗笼。
环渚莲香犹醉客,临亭竹影恰惊鸿。
洲名已改风尘貌,碑字才留雨藓丛。
莫道桃源无觅处,只缘伴侣少陶翁。
七律·秋游大崮
慕名大崮蕴仙葩,拄杖登高棘蔓划。
一线通天暝若烛,丛枫遍野艳如霞。
有情风雨尘容洗,无意云烟望眼遮。
谁与诗翁同采菊,崖前闲坐话桑麻。
五律·泰山
岱岳*原起,巍然耸碧穹。
根邻齐国殿,影照鲁侯宫。
金带黄河上,玉盘云海中。
回眸天尽处,绝顶一飞鸿。
形容五一的诗词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形容五一的诗词,一起来看一下吧。
《七律·庆祝“五一”劳动节》
时空五一焕新装,劳动歌声四处扬。
虎步龙骧兴伟业,开天辟地绎芬芳。
文明历史辛勤创,幸福生活汗水夯。
奉献人们当赞颂,峥嵘岁月享荣光。
《七律·劳动者之歌》
电信员工真给力,几多假日有清闲。
音频讯息随心送,网络传媒触手连。
日就月将辞旧貌,心齐力共赋新篇。
奋飞天翼品牌造,再创辉煌担在肩。
《七绝·“五一国际劳动节”感怀》
入地飞天梦变真,
千山万水育银金。
繁花似锦生活美,
劳动工农举世钦。
注.银金指棉稻。
《七律·“5、1”劳动节感怀》
世纪画图高手绘,
春秋冬夏不同时。
饥寒交迫天边调,
歌舞升*今日诗。
玉树痛殇山月泪,
浦江艳抹丽人姿。
烟花绚烂随风散,
犹见劳工归夜迟。
《七律·五一国际劳动节感赋》
暴风骤起卷芝城,如火如荼任纵横。
万顷波涛惊骇浪,五洲劳众结同盟。
敢更恶*完民愿,誓捍*去旧程。
莫让妖魔重吐雾,开来既往岁峥嵘。
《七律·“五一国际劳动节”感怀》
卅年辗转少奢华,出力劳心倍又加。
雪月风花痴梦幻,油盐柴米赖桑麻。
吟笺总写清廉颂,茅屋常烹淡泊茶。
久负青山终不悔,依然无愧国和家。
诗词一组阅读
浣溪沙·野籽
非是盆根非是沙,风传雨带到天涯,白云飘处可为家。
只为远乡生梦想,莫因陶令羡篱笆,轻轻开朵自由花。
浣溪沙·风流
溪水松林思小桥,春山夜梦对琴箫,玉人听后鬓花凋。
一缕烟云何处去,千秋浮世只名高,皖城又忆那情烧。
珠峰
身在群山上,听多苍天语。
未得红尘绿,却了红尘绪。
冰雪出九重,高洁不自喻。
晨行之二
晨烟袅晨梦,幽思许多长。
高阁临街铺,行者自彷徨。
犹记春时意,故绕别离乡。
相视在远*,人隔白帘窗。
晨行
天幕为晨开,抛影风下裁。
恣意昨宵尽,过霜转街台。
人聚豆浆餐,寒低白炉烟。
赢得一时伫,还入行流间。
论诗三首
论其宗
百家技法用时空,唯有一心沉事中。高看低寻何处感,生于快乐婉于浓。
论其度
万物同源皆道遵,何评贵贱且寻真。虚实变引当如意,一咏成佳思敬神。
论其拓
纵揽诗风多不碍,只须一类一成诗。有时愁苦为新况,都市寻来还少词。
浣溪沙·闲饮
今夜嫦娥不放光,枯思久久问吴刚,广寒酿了几多香。
眼看愁云深又聚,滴成疏雨冷轩窗,可怜此酒不欢肠。
夜中歌
灯红熄明月,时久*荒尘。
揠楼心不起,乱语世忧分。
匆匆城市鼠,茫茫黑夜人。
故愿何所获,折尽几秋春。
天意苦长夜,剖地出银河。
及空光灿灿,入思竟峨峨。
俱是幽灵去,无碍常识苛。
为此新视界,暂作一行歌。
最高楼·睡前语
荷将睡,不会怨秋声,何况有深盟。
一池清绿当时忆,几丛芳晕画姿成。
故人心,于此见,共长更。
飘一点、万千珠露在,对一蒂、众多心事采。
却滋味,转如酲。
幽幽结作相思骨,依依恍是霎间恒。
愿其中,情与乐,只相增。
赊程
归晚灯留市,行疲车隐人。
欲随高路上,复转暗桥沦。
含有一舟的诗词
一舟朗诵的古诗词
一叶孤舟的古诗词
一叶轻舟的古诗词
舟的诗词
带舟的诗词
关于舟的诗词
一叶扁舟有关的古诗词
舟开头的诗词
写舟山的诗词
舟的古诗词
一舟的诗句
古诗词中的舟
写舟的古诗词
同舟的古诗词
关于小舟的诗词
关于渔舟的诗词
关于龙舟的诗词
关于轻舟的诗词
含有扁舟的诗词
舟字开头的诗词
有何翊舟的古诗词
舟山的古诗词
扁舟的古诗词
有舟和木的古诗词
带舟字的古诗词
带瑶舟的古诗词
带菱舟的古诗词
带兰舟的古诗词
以波和舟的古诗词
夜以继日的古诗词
思念老同学的古诗
古诗龟虽寿曹操的诗意
描写雪的古诗一首
形容奉献不言苦的古诗词
古诗中对女子的描写
侧描美人的古诗
描写安居乐业的古诗词
关于物理相对运动的古诗词
夜幕西垂之类的古诗
关于魏巍的古诗
关于寂寞的鸟的古诗词
秋雨好的古诗词
有意思的古诗故事典故
春天的古诗的背景
描写人努力的古诗词
有关羁旅的古诗
和传承有关的古诗
关天端午节的古诗
关于夏季的陆游古诗
古诗词中以静衬动的手法
鸟鸣涧古诗诗人写诗的时间
李白的古诗琼台
离别下次会重逢的古诗
读书的古诗五个字四行
有关古代交通的古诗李白
有关爱国的古诗词书法篇
学古诗的感受
形容师生一起读书的古诗
春天的古诗咏草
夏天的整首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