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人节的诗词

关于关于情人节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情人节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情人节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情人节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 语录(59k+) 说说(114k+) 名言(1k+) 诗词(38) 祝福(2) 心语(1k+)

  • 关于恋夜情节的组诗

  • 关于恋夜情节的组诗

      (1)

      我最喜欢的性灵

      黑夜有最大的光明

      只有秋风打着滚

      无所谓红豹子

      也无所谓绿豹子

      欺骗着有志的青年

      (2)

      我钟情于夜的黑

      恨弃那些无力的苍白

      残暴得就像

      一个无道的君主

      只于我钟情的黑夜

      倾尽全力的独裁

      (3)

      墨地里我获一片赤诚

      没有光和热

      开始相信情感和温暖

      我羡慕新娘

      也羡慕新郎

      (4)

      月光儿硬生生的打击在地上

      当真硬生生的

      也打击在浪人儿的心

      一切归于残忍

      归于柔情

      (5)

      骑上时间黑夜的巨马

      从东方到西方

      告别了温顺运送的羊群

      不必亲吻

      来谈吐一只头颅的`酒杯

      与货币相绝

      亲人,朋友,我中意的人

      我一贫如洗

      我富饶三车

      (6)

      黑夜镌刻了我的生活

      我要打扫世界

      不带讽刺

      告诉每一个归来的人

      丢掉肮脏的心脏

      做一个幸福的人

      (7)

      黑夜,你是无比尽肃的处女

      一出生就开始孕育

      且把那相和殷红的尸骨

      葬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愿取下我的血肉

      沿着经脉和你一起拼凑

    [阅读全文]...

2022-06-21 17:06:30
  • 木兰诗的主要情节

  • 木兰诗的主要情节

      关于木兰诗的主要情节 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木兰诗的主要情节介绍 ,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首古代叙事诗,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四段):概写木兰的多年征战生活.

      第三段,写木兰从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

      第四部分(第七段)是一段附文,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

      概括:《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7-25 02:49:50
  • 木兰诗的情节描述

  • 木兰诗的情节描述

      木兰诗是怎么样的呢?里面有哪些情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木兰诗的情节描述,内容如下:

      情节描述: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官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1.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 辞:离开,辞行。

      14.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 旦:早晨。

      16. 但闻:只听见

      17.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3.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33. 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阅读全文]...

2022-01-19 20:17:09
  • 木兰诗情节详略

  • 木兰诗情节详略

      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繁简得当,既不可贪多务得,也不能一味求简。我们细读《木兰诗》,便可以悟出这个道理。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似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只六句三十字,便概括了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显得何等简练!其中两句写朔风凛冽,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它通过环境、景物、氛围的描写,渲染出木兰思家的复杂心情和严守岗位的战士气质。尽管边地生活是艰苦的,周围寂静得只听见忽断忽续的刁斗声,木兰和伙伴们却仍然穿着甲胄,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和铁的反光),多么耐人寻味!正如刘大白在《旧诗新话》中所说:“整整的四排句,看去是很板的,其实其间层次分明。因为有骏马而无鞍鞯,不可以骑坐,所以还得买鞍鞯;有鞍鞯而无辔头,不可以控御,所以还得买辔头;有辔头而无长鞭,不可以驱策,所以还得买长鞭。”这种东、西、南、北循序铺排的手法,在民歌中固属常见,但是《木兰诗》中用得尤多且活。如“旦辞爷娘去”以下八句,“爷娘闻女来”以下六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句,或依时间(旦、暮),或依辈分(父母、姊、弟),或依性别(雄、雌),都采用循序铺排的方式。正是在这种很容易流于程式化的铺叙中,《木兰诗》却写得风趣横生,兴味淋漓,使情事如见,景物若画。从这方面说,它又像是“泼墨如水”了。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木兰以一女儿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奏凯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吗?

    [阅读全文]...

2022-05-14 09:25:37
  • 木兰诗故事情节

  • 木兰诗故事情节

      木兰诗故事情节是怎样的?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故事情节

      这首古代叙事诗,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四段):概写木兰的多年征战生活.

      第三段,写木兰从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

      第四部分(第七段)是一段附文,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

    [阅读全文]...

2021-12-21 18:47:33
  • 概括木兰诗的情节

  • 概括木兰诗的情节

      木兰诗的情节概括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战斗的精神。

      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没听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许多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呀:我们同行十多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阅读全文]...

2022-01-27 17:40:26
  • 情人节诗词大全(八首经典深情诗词)

  • 情人节,经典,深情
  • 你可曾许愿?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愿世界温柔以待。愿深情不被辜负,愿情深不再枉付,这是我对你的心愿,愿有人待你如初,疼你如骨。

    送你八首深情诗词,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上邪》

    【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一个“欲”字道出女子的“愿”,欲与君相知,即便生命消逝,山*水竭,冬日雷声震震,夏日大雪纷飞,天地合二为一,才敢违背誓言。一字一句皆情语,尽显女子无畏的爱恋。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此词写距离之隔下的无限相思之情,并以水流不竭暗喻相思离别之恨也如流水一般不会停止,恨即是爱,愿君心如我,就不会辜负我的情意。全词明白如话,在简洁的语言中深藏女子的相思许愿。

    《归田乐》

    【宋】晏几道

    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看即梅花吐。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

    花开还不语。问此意、年年春还会否。绛唇青鬓,渐少花前语。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门外垂杨未飘絮。

    这首小令不谈男女之愿,而言春愿。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花有期,春有时,岁月不待。全词可以看出词人愿时光常驻,哀叹时间易逝。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地一在天。

    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愿”与“不愿”一种态度,愿做仙人老死花酒间,不愿攀附*鞠躬车马前,唐寅就是这么一个活出自我的人,不畏俗世,安于内心,笑看人间。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此诗以咏物寄相思,句句不离红豆,句句情表相思之苦,“愿君多采撷”一句道出心中的许愿,暗示友人珍重,意味深长。

    《白头吟》

    【两汉】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是一个弃妇的决绝之词,卓文君在得知司马相如感情不专时,冷静的与丈夫告别,不做纠缠,也不委曲求全。“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是卓文君对爱情的期许,可现实与理想相差甚远,终究不过是心之所愿罢了。

    《长命女·春日宴》

    [阅读全文]...

2022-02-20 16:30:12
  •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简介汇总

  •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简介汇总

      关于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 木兰诗的故事情节简介,一起来看一下吧。

      1、故事简介

      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人物简介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3、真实人物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4、故事情节简介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木兰诗赏析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通:贴;惊忙一作:惶;惶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阅读全文]...

2022-03-23 22:24:18
  • 情人节诗词大全

  • 情人节,节日
  • 1、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2、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3、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4、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5、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6、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7、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8、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0、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1、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罗隐《七夕》

    12、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13、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14、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15、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7、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18、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19、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20、千里暮云*,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1、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22、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23、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5、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张埜《夺锦标·七夕》

    26、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27、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28、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29、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30、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1、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王建《七夕曲》

    32、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33、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3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阅读全文]...

2022-03-16 15:32:38
关于情人节的诗词 - 句子
关于情人节的诗词 - 语录
关于情人节的诗词 - 说说
关于情人节的诗词 - 名言
关于情人节的诗词 - 诗词
关于情人节的诗词 - 祝福
关于情人节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