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采莲蓬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采莲蓬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采莲蓬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采莲蓬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采莲曲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解释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飐(zhǎn):摇曳;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诗文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少女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欲语低头笑”既表现了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后两句描写细致,生动逼真。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诗词
古诗原文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诗文赏析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清秋时节,莲子成熟了,碧荷沿江连绵无际,正是收获的季节。采莲女们笑着,唱着驶船来江上采莲。“并船歌”,几只船儿紧紧相靠,并驾齐驱。一个“并”字,突出了采莲是群体活动,以及采莲女们的爽朗和快乐。她们的船摇到哪里,她们那优美的歌声就飞到哪里。江流蜿蜒向前,欢快悠扬的歌声随着江流一路飘荡。这阵阵甜美的歌声,为清秋江面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两句环境描写,烘托出秋江采莲的热闹场景。下面两句具体描绘采莲细节:“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齐戢戢,形容众多莲蓬露出水面,一个挨一个,戢戢然。这些饱满的莲子,吸引着采莲女们。她们荡着小船,在荷丛里穿梭,在绿色的芙蓉国里你追我赶,相互竞赛,都想多采一些莲子。澄碧的水面,溅起一朵朵晶莹闪亮的水花,荡起一道道翡翠般的`波浪。歌声、笑声、桨声,合奏出一支支活泼欢畅的青春曲。绿叶青莲,映衬采莲女红润的面颊,采莲女和粉红的荷花在阳光下相映生辉。颜色的相互映衬,使画面明丽多姿;荷叶和莲子是静态的,采莲女和江水是动态的,静态和动态相互转换,衬托出画面的中心——采莲女轻盈、敏捷。“争前,”描写她们争着划船向前,使轻舟竞采的动人画面跃然纸上。“竞折”,突出她们争相采摘莲子的情态,把她们的青春风采写活了。从“争前”到“竞折”,采莲画面的动态感越来越强。诗人连用争、折、漾几个动词,描绘出采莲女们神速、灵敏的动作、兴奋欢快的心境,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她们轻盈飞动的神彩。前四句押“歌”韵,为第一段,展现出广阔而热闹的秋江采莲场景,情调悠扬甜美。
五、六两句写寻藕:“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试牵”说明她们寻藕的目的只是想看一看藕长得多大了。因为此时的藕只是小嫩藕,还没有到扒藕的季节。绿茎上有刺,如果不小心就会刺伤手。因此,她们就慢慢地、小心翼翼地顺着绿茎向下摸藕,采莲子是那样飞快,寻藕却是如此缓慢,一快一慢,突出了她们寻藕的细致。这两句押“有”韵,为第二段,刻画寻藕的具体细节,表现出她们劳作的情景。节奏缓慢,给人以舒缓轻松的感受。
下面四句转入刻画采莲人。“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这两句用白描手法描绘采莲女的妆扮。她们用白色的带子系着腰,显示出形体曲线美和俊俏优美的风姿。她们不插玉钗,只施淡妆,表现出采莲女的自然风采,表现出一种朴素大方的美,“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莲子还没有把船舱装满,她们便相互鼓劲:“我们结伴到前面的洲边继续采吧。”她们边采边相互关切地询问:“我们越往前采,离家就越远了,谁家住得远一些?”一句亲切的问话,揭示出她们善良的心地和开朗的性格,突出了她们相互的友爱和关切。这浓厚的人情显示出她们美的心灵、美的情操,她们的形体美和内在美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给人美的享受。
这四句押“洗”韵,为第三段,刻画采莲女们的形体外貌和内心世界,情调朴实亲切。
最后两句描绘采莲女暮归:“归时其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们的勤劳。日暮涨潮,正好可以乘船疾驶。这个“共”字用得妙,突出了她们同出同归和丰收后共同的欢乐。在归途中,她们边荡着桨边拿着荷花玩耍。一天劳动后,她们还是那样轻松。这最后两句展现出一幅水彩画:红色的晚霞给采莲女披上了绚丽的色彩,她们的欢笑和歌声,为日暮秋江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结尾和开头照应紧密。最后两句押“漾”韵,描绘出一幅采莲女丰收归来边荡桨边弄荷花的动人画面,让人们在轻松愉快中回味全篇。
这首诗采莲活动写得相当细致,从头到尾都是运用叙述和白描手法,如同采莲女一样淡妆浅梳,不假雕饰,表现出一种纯朴明丽的风格,洋溢着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全诗构思独特,每韵一段,各段之间富有变化,从而展示出从晨出到暮归群体采莲的全部过程。全诗场景多变,情节丰富,令人留连往返,兴味无穷。
1、莲蓬头把水像下毛毛雨似的洒在我头上
2、而一到整点含苞的荷花绽开现出花心站立一人;莲蓬内隐藏的水管开始喷水同时响起音乐报时
3、她向他望了一会,她的头发是乱莲蓬的
4、孩子们手举长梗荷叶挖空心的莲蓬掏了瓤镂了皮的西瓜,各插了小蜡,燃点起来,边走边唱
5、两个皮箱装满*公共澡堂的特殊莲蓬头,还有巨大的刮胡刀和指甲刀,戏谑*旅客的必备品
6、春天,芦苇被拔掉,莲蓬尖尖,水流湍急,树叶飘动,生命充满活力
7、夏风吹起池塘中的青蛙们跃上荷叶唱着雄壮的歌荷花摇摇摆摆荷叶金边闪耀还有那一个个小 莲蓬 也有节奏感的一摇一摆树下乘凉的老人懒洋洋地扇着扇子悠闲无比
8、一阵微风吹过使人感到无比的凉爽湖面上也泛起了层层波纹 莲蓬 偷偷的将头探出了水面碧绿的莲子像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莲蓬上远处的小鸭子躲在荷叶下悠闲地游玩
9、水生和沼泽地生长的荷花,它的果实(俗称[莲蓬]是一个充满空气的疏松组织,里面有许多种子,莲蓬成熟后就像一个个绿碗漂浮在水面,旅途中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慢慢下沉到水底,第二年新荷花又在异地长了出来
10、买一个流量较少的莲蓬头,在家居和五金店都可以买到
11、莲蓬子口感清爽,我非常爱吃
1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 莲蓬 辛弃疾
13、《清*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剥莲蓬
14、如果让桑疤拉脸当了大头领别说全家团聚哪儿能容得下自己呢?所以 莲蓬 湖的大头领必须拿下否则就要被他人宰割
15、【莲蓬】<轻>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16、荷叶下不计其数的 莲蓬 千姿百态有的昂首挺立显得十分神气;有的低头藏身好像有些害羞;那些成熟了的垂着黝黑的脑袋鼓着大大的眼睛;未成熟的仰着溜圆的面庞露出微微的笑容
17、荷花有的半开着 莲蓬 只露出了半个像小泵娘的头发长得只露出半张脸;有的全开了露出金黄的花蕊好像小朋友的脸蛋笑呀笑呀!
18、荷花很美长出花骨朵儿后外面的花瓣慢慢的张开然后中间那一层花瓣也会展开最后里面那层花瓣随之打开等到花瓣凋落就会长出小 莲蓬
19、(结构和作用类似房子的东西蜂~|莲~(莲蓬
20、我们自己研制了太阳能淋浴器,安装了比通常型号大上一倍的莲蓬头
21、在伪装成淋浴房的毒气室,成群结队赤身**的犹太男女被驱赶进去洗澡”,一只只莲蓬头喷射出剧烈的毒气……
22、另外由于本次上拍的官窑单色釉的品种比较特别所以成绩也很突出清乾隆的窑变釉莲蓬口瓶等拍品的成交价都超过了百万
23、在南房前面,他还种了两株枣树,一株结的是大白枣,一株结的是甜酸的莲蓬子儿”
24、我就想明天要叫爸爸带我去荷花池边玩,并且要采一筐莲蓬回家慢慢品尝享受
25、对,我的莲蓬头就是我的麦克风
26、装个超低水流的莲蓬头吧
27、莲蓬干花既可以用作装饰,也可以泡水当茶饮
28、在池塘中的的荷花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结出了好吃的莲蓬
29、湿地边的大片荷花湖挎柳条编篮的小贩吆喝着推销篮内可食的新鲜 莲蓬
30、她生病的时候总能不药而愈,而且,她能用一磅汉堡包喂饱一家口人,还能让一个岁男孩子乖乖地站在莲蓬头下淋浴
31、使用小流量莲蓬头
32、我的 莲蓬 头坏了我需要换一个新的
33、风儿吹来,荷花荷叶还有莲蓬互相碰撞,顿时响起一片哗哗声,好像快乐的流水声
34、白河到处是莲塘,遗憾的是开花的高峰期已过,大家都开始采莲蓬了
35、从莲蓬头里喷出来的水洒在叶子上,使马白夫公公心里充满了快乐
3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 莲蓬 辛弃疾
37、山下边是一大片茂盛的桑柳,旁边是遍地长着茅草的沙滩,不远处就是宽阔的水汪,水里有一棵棵露出头来的野生莲蓬,有两只水鸟被惊走了
38、采摘节从月日持续到月日主要采摘品种有 莲蓬 小枣雪枣梨枣冬枣苹果等
39、图充满活力的小莲蓬
40、【喷壶】盛水浇花的壶,喷水的部分象莲蓬,有许多小孔
41、使用节水的龙头莲蓬头和厕所水箱
42、乌球子树老来红荷叶老来结 莲蓬 民谚
43、将那些易携带病菌的塑料莲蓬头替换成金属材料的似乎是个好主意
44、这些石钟乳有些如 莲蓬 有些貌似海棠花有些像珍珠有些像琥珀和玛瑙各尽其妙洞的出口处有一串茂密的古藤从洞顶倒挂下来似乎一幅碧玉珠帘
45、亲情不仅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长长牵挂它也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沉感叹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是辛弃疾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 莲蓬 ”的天伦之乐……
46、荡舟在湖上采摘新鲜的 莲蓬 待到莲花盛开的时候折一枝红莲放在你午睡的枕边夜色降临的时候坐在漫天繁星之下弹奏着凤弦龙牙每天醒来的时候就可以见到你的笑容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有你陪伴在身边仙魅
47、他打开莲蓬头,我丢掉毛巾,他让我环住他的腰
48、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六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九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
49、【莲蓬子儿】莲子
50、浴室里的所有卫浴用具都是爱马仕的牌子,包括肥皂古龙香水等,当然淋浴设备也不同凡响,除上头的莲蓬头之外,还可选择上中下三段式喷水,旁边则是马赛克壁画陪衬下的按摩浴池,浴室门口还有皮质躺椅,让旅客休息
51、易贤明介绍说种一季湘莲从卖藕尖莲蓬莲子莲藕到次年卖藕种一共可以赚次钱少的一亩赚元左右多的超过元比种水稻每亩
手戴莲蓬的意义
手戴莲蓬的意义,相信每个人对穿着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搭配出来的效果也只有自己才能体现出来这种气质,也有的人喜欢佩戴各种东西,那么手戴莲蓬的意义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般女人带莲蓬手链的风水寓意是:增加寿运;多子多福;爱情纯久;财运上升。
莲蓬手链看上去造型独特,而且十分美观,还有着独特的风水学寓意,在饰品中广受大众尤其是女人的欢迎。女人本就漂亮,她们还更愿意打扮自己,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手链都不能随意敷衍,所以选择莲蓬手链是较为合适的。
女人带莲蓬手链的风水寓意
1、增加寿运:莲蓬是莲花的一部分,五行属木,生气旺盛,常常作为兴旺寿运的一种风水学工具,还有很多人会把干莲蓬挂在家中。所以莲蓬手链是有着增加寿运的寓意的,可以保佑主人不受病邪侵扰。
2、多子多福:莲蓬是带有莲子的,莲子谐音连子,在风水学中寓意着多子多福,是一种兴旺子孙运的重要风水工具,而且其造型漂亮,更容易被女性接受。
3、爱情纯久:莲花是纯洁、不落于污泥的一种象征,所以作为莲花的一部分,莲蓬同样有着象征爱情纯洁的寓意,在手腕上佩戴莲蓬,是女人对爱情和伴侣的一种期待与祝福。
4、财运上升:莲蓬还象征着财运,因为莲蓬生于水中,而水就是财运的象征。如果女人在手腕佩戴莲蓬手链,那么也能寓意着她们希冀着财运能够得到增长,在风水学中,莲蓬也却是有这个寓意。
佩戴莲蓬寓意多子多孙
佩戴莲蓬的寓意是多子多孙,莲蓬通常是观音盆的莲花座,其莲蓬中包含多个莲子,所以在古代时期莲蓬寓意多子多孙,因此佩戴莲蓬则能够保佑家族多子多孙,5世同堂,同时佩戴莲蓬也是一种求子的表现。
莲蓬象征着圣洁以及清净,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诗句对于的赞美,写出莲蓬的圣洁,在我国神话中莲蓬通常是佛祖或是观音菩萨的莲花座,从而塑造了佛教造像中的庄严以及典型的美感。
莲蓬的`寓意美好,因此经常是玉佩或是陶瓷中所描绘的对象,莲蓬还象征着吉祥顺利,若是佩戴莲蓬可以保佑仕途顺利,并且生活也是美满幸福,在今后的日子也能逢凶化吉,寓意十分美好。
莲蓬美观大方,也是很好的装饰花卉,可以将其摆放在家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美观效果,莲蓬营造美观而又宁静的氛围,也可以将其摆放在庭院之中,不仅能够装饰环境,同时也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1. 女士戴莲蓬玉吊坠的寓意。
玉的饰品一向都是女人们喜爱的,因为看上去很素净也呈现不俗的观感,能够很好的搭配衣服的同时,寓意也是和和美美和幸福圆满,这符合大多数*人都喜欢的寓意。
2. 玉莲蓬适合什么人戴。
我们都知道莲蓬是有很多小莲蓬组成的,如果佩戴玉莲蓬的人寻求的寓意就是想早生贵子,这一目了然是适合孕妇佩戴的,可以寻求一个好的寓意,不仅美观修饰还可以借此安慰内心。
3. 如果要戴玉莲蓬有怎么样的要求。
佩戴玉莲蓬的人最好是女性,并且是怀孕和求孕的女性,玉莲蓬对于此类人就会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效果。如果是没有这方面需求纯属只是为了好看的人,也可以适当佩戴,但是要注意尺寸。
4. 戴首饰要注意什么。
戴首饰最重要的自然就是保护他们,不要产生一些磕磕绊绊的结果,也尽量不要碰水,这样会导致出现首饰受伤的情况,影响观感和自带的一些寓意。
1、忌长期不清洁
佩戴莲蓬忌讳长期不清洁,莲蓬饰品经过长时间佩戴后,表面会逐渐积累一定灰尘、污垢等杂质,长期不清洁会对饰品的美观性造成一定影响。
2、忌磕碰撞击
此外佩戴莲蓬饰品还忌讳磕碰撞击,否则玉石材质的莲蓬饰品可能会因为磕碰而出现外观受损或碎裂的情况,金属材质的莲蓬饰品也会因为磕碰而变形。
3、忌化学成分
佩戴莲蓬饰品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饰品和化妆品、洗涤剂、沐浴露等用品接触,这类用品都含有一定化学成分,而化学成分会逐渐对饰品表面造成腐蚀
1. 女人带莲蓬手链的寓意。
生活中很多女人都会带手链,有的就是纯粹爱美,觉得佩戴个东西会更好看。而有的女人佩戴的东西却是有含义的,比如莲蓬手链,那是祈求多子多女的。尤其是生育适龄的女人,基本上都会人手一个这样手链。
2. 佩戴莲蓬的忌讳和注意事项。
想要有所得,就要多注意。佩戴莲蓬手链虽然是祈求有孩子,但是如果违反了禁忌,反而就是在损害自己的运势的。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去卫生间方便的时候,是绝对不能够佩戴这个手链的,可以选择摘下来放在口袋里。
3. 女人佩戴水晶是否会更好呢?
不同的手链寓意是不同的,有的人会觉得女人是不是佩戴水晶会更好呢。而水晶是可以保*安的,也会让自己的情绪稳定,同时也能够增强记忆。所以重要的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决定自己要佩戴什么。
4. 为什么要男戴观音女戴佛呢?
男人的脾气对比起女人来说,往往会比较暴躁。所以男戴观音其实也是想要让他们的性格温和一点,不要一遇到事情就跳脚。而女戴佛则是因为女生往往比较小心眼,很容易会想不开,所以是希望她们能够心胸更开阔一些。
水波*,荷叶连天舞。清风送、暗香千缕。
翠娥执橹荡轻舟,搅动微烟浦。
花娇艳,亭亭玉立,骚人爱恋,总将词曲填谱。
便倚幽芳,但看楚女无穷妩。
莲心苦,有谁知否?玉盘盛泪,一滴滴、尽是相思雨。
一声叹,年华逝去,浮生如梦,默默又添怜抚。
采桑子·采莲曲
文/农夫瑶源客
荷花时节连天碧,幽梦情浓。幽梦情浓,彩燕罗裙,舟晚柘枝红。
清歌十里青山远,薄翼香风。薄翼香风,添了谁羞,欲醉月朦胧。
采桑子·采莲曲(韵和农夫老师)
文/醉仙子
莲花塘上留新客,迷醉香风。迷醉香风,暗恋红衣,摇橹画玲珑。
羞将翠盖推身后,水晕情融。水晕情融,媛女飞歌,素手挽妖童。
采莲曲
文/阳台望月
兰舟泛入莲花荡,十里荷塘两袖香。
景色醉人齐桌唱,画楼谁在掩红妆。
醉花阴•采莲曲
文/禚嫣
一缕清风揉玉面,晴日浮云剪。
如约赏青莲,摇撸兰舟,笑语春江卷。
醉歌又叹光阴短,好景难禁晚。
残照落烟霞,嗔露欺肩,几点离愁满。
临江仙·采莲曲
文/伊笑而过
浴水芙蓉依翡翠,凝珠沁泪盈盈。
荷塘十里舞波清。
秀颜无粉黛,一笑袅娉婷。
为谁浣女唱思情?
声声尘不染,句句盼心明。
采莲曲古诗赏析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原文
白居易 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二、【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飞梭,画面充满了动感。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怕人笑话而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胆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不过话就说回来,江南水乡一直孕育着这些多情而有大胆的儿女。像李清照等更具江湖儿女的豪情。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一、原文
《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诗句全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译文】
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察人在荷塘采莲。
三、【赏析】
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
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诗的第三句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 乱 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 闻歌始觉有人来 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
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人与花同样娇嫩难以辨别,眼前一乱的感觉而看不见呼应上文,也更显荷叶罗裙,芙蓉人面之想像了,同时也虚写了荷塘中花叶繁茂,人在其中若隐若现之景,并引出下句: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始觉与上句看不见呼应,共同创造出了一种莲花过人头的意境。闻歌也与乱字呼应,悠扬动听的歌声表现出她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同时也为整个采莲的场景添上了动人的一笔。
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临风望水,熏风绣鸳鸯,
波阔莲香,百日还轻扬。
艳阳乱洒砌穿云烟,
幽湖,卧在湾上闪烁着蓝光。
琥珀中,卷裹着层层莲浪,
翠描几笔清妆,
依偎几架藤蔓,
露洗满湖的心事,伤迟暮。
醉鱼逐凌波斑斓,
淘一浪千里香烟。
风外飐,此梦卷光阴沉淀,
叩响半卷疏帘的心窗,语缄。
风初歇,碧扇散万点琼珠,
无奈,莲闹心波斩两处,
一处朱雀桥外酌半阙旧殇,
一处逍遥人间添一笔新债。
虚幻中犹记着谁的模样,
靠着谁温暖的肩膀,
饮了谁珍藏的芙蓉酿?
一壶心事,忆一曲一调一伤。
模糊间,光线拉长的背影,
没入盛开的薄烟渗入苍凉,
谁在潸然一片淋漓的风景
依旧走不出阑珊的光茫。
今夕,坐数莲花瓣三三两两,
片片引渡迷津人,
划破世俗几多哀愁沉浮?
莞尔心悦,得花三分怜爱。
青冉梳洗着悠长的岁月,
淡瘦着记忆深入心,
剪短喧嚣的尘念。
忘却几时薄凉,得七分风流。
岸头采莲梦,无限意,
意满情浓,日尽踟蹰,归否?
洗礼十年陈心,已阑珊,
不记来路尘埃落何处?
心波泛起载浮荷瓣之舟。
莲香舒浮萍铺归路,
分附波长送十里,
归于天水相接处。
《采莲曲》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莲曲》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诗文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古诗原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翻译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解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诗文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江南可采莲》诗词原文及译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译文]江南风景秀丽,到处都可划船采拾水面的莲叶。那一片片又青又圆的莲叶,盛开得多么美艳。
[出自]西汉无名氏《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吓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1:
在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劲秀挺拔。鱼儿们在莲叶之间嬉戏,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
译文2:
江南水乡有莲可采,荷叶多么茂盛,还有鱼儿嬉戏于其间。
一会儿出现在莲叶之东,一会儿游到莲叶之西,一会儿欢跃于莲叶之南,一会儿玩耍到莲叶之北。
赏析:
此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莲”更多解释是“恋”。语境而言,表喻“欢快”、“兴奋”与“忐忑”交织的一种心理状态,亦有时时处处“恋着”的含义。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有关采莲蓬的诗词
儿童采莲蓬的诗句
莲蓬的诗词
关于莲蓬的诗词
莲蓬的古诗词
采莲的诗词
有关描写莲蓬的诗词
关于莲蓬的古诗词
莲蓬的诗句
莲蓬的说说
莲蓬诗句
枯莲蓬的诗句
莲蓬说说
荷叶莲蓬的古诗词
莲蓬在古诗词中的读音
剥莲蓬的古诗
咏莲蓬的诗句
播莲蓬的诗句
写莲蓬的诗句
卧剥莲蓬的古诗
古诗词剥莲蓬的读音
莲蓬的古诗词中的描写
莲花莲蓬诗句
青花瓷与莲蓬的古诗词
关于莲蓬的诗句
有关莲蓬的诗句
赞美莲蓬的诗句
荷花与莲蓬的古诗
莲花和莲蓬的古诗
采莲的古诗
含夸张的成语古诗
关于古诗的优美文段200字
玩萤火古诗的拼音
自编一首与冬天有关的古诗
含有木象征意义的古诗
给母校的赠言带古诗的
带袂的古诗
描写黄河的壮美景色的古诗
古诗词中描写思想感情的词语
题目有后开头的古诗
写孩子逮蟋蟀的古诗
骗术的古诗
古诗中的苹洲在哪里
古诗字简单的
古诗时候没有红绿灯的英文
历史上萧县的古诗
盛怒的古诗
夏天天气炎热的古诗
白居易写的春天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意象
形容闽南的古诗
六十多字左右的古诗词
带有汉的古诗短的
易抄写的古诗
绞杀的古诗
给小孩的古诗词叶嘉莹
关于徽菜的古诗
草古诗的书写
古诗词里有趣的事
调侃的经典古诗词
悲伤感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