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

关于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0) 说说(37) 名言(13) 诗词(2k+) 祝福(6) 心语(6k+)

  • 配汉服的唯美说说 穿汉服发抖音文案

  • 唯美,抖音
  •   1.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若饮三千杯,可否遇良人。

      2.千百年后的轮回相遇,望君与佳人携手,黛眉轻蹙,似曾相识,淡然一笑,擦肩而过,不过路人。

      3.看尽三十三宫阙,最高不过离恨天。数遍四百四病难,最苦不过长牵念。

      4.回首来路三千,一晃数载流年。才知我若是游子,你便是人间。

      5.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6.何为喜欢?“脸红,心跳,不言语。”可否具体?“失眠,焦虑,常梦呓。”可否再具体?“余生全是你。”

      7.山入怀,尔入我梦来。

      8.本以为春风十里不如你,结果等到落雪靡靡,孤影寂寂,鼓起勇气一个人走时,才发现那时的春风,夏月,秋霜,冬雪,的确都没好过你。

      9.曾以为,不为尘世繁华而迷醉,不为萧瑟凄凉而伤悲。如若憔悴,定是朱砂流泪。我于红尘深处,回眸三百余回,始终嗅不到胭脂香味。

      10.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1.我愿执笔弃花间,从此以后,离经易道,只为你。我愿红线永相系,自此经年,江湖之远,只因你。

      12.一纸凉薄,写我半生彷惶;一纸沧桑,书我一世独殇;一纸微黄,记我此生风霜。

      13.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14.十里桃花霞满天,玉簪暗暗惜年华。对花影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15.桃花树下数百弦,一弦一字如往年。

      16.戏子入画,一生天涯。戏子落妆,曲终人散。

      17.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8.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19.心似千千结,唯愿君如瑶台花上蝶,花落碟成雪,白发无相别。

      20.当年相知未回音,空叹年华似流水。

    [阅读全文]...

2021-12-13 18:35:29
  • 周制汉服婚礼主持词

  • 祝福,婚礼,婚姻
  • 展示解说词泱泱中华,炎黄贵胄,典章礼广筑金瓯。

    垂拱八方披九州。

    炫目,道统长留。

    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了炫目的历史,精美的汉服,更是我历史长河中一朵奇葩。

    首先展示的是女子深衣。

    女子深衣多为曲裾,衣裾由下至上弯曲缠绕,盛行于先秦、两汉时期。

    根据衣裾最下端高低的不同,又分为长曲和短曲。

    女子着曲裾端庄而高贵。

    相见时常行拜礼,右手压左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

    接下来展示的是男子深衣。

    男子深衣多分为直裾和曲裾。

    曲裾为汉服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充分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刚强宏大,包容万物。

    直裾上下连裳,便于行动,与曲裾相比更为方便。

    男子对父辈长辈等行大礼,左手压右手,手藏于袖内,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

    现在向大家走来的是女子襦裙。

    分为交领襦裙,对襟襦裙,齐胸襦裙和半臂襦裙等。

    其中对襟襦裙和齐胸襦裙兴盛于唐代,充分体现唐代女子的典雅与大气。

    交领襦裙和半臂襦裙多为女子日常服饰,款式简洁,更显汉家女子娇美可人。

    褙子。

    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宋代男女皆服。

    褙子衣襟相对直立于胸前垂下,多为窄袖,衣长一般到大腿下或膝盖下,两侧开叉。

    下面配有襦裙,是极为受欢迎的常服款式。

    汉族女子娇俏柔媚,相见时常行较为柔媚的万福礼。

    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右脚后支,缓慢屈膝并低头,口道万福。

    袄裙,即明制襦裙。

    襦在裙外,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

    袄裙着身,女子的娇羞甜美在顷刻间散发。

    汉服,是汉民族独特的服饰,是*的精神气节的凝集,是*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深深植根于汉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

    那峨冠博带的赫赫威仪,那云佩霓裳的翩翩神采,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

    】 婚礼什么的没有参加过其他人的,可是国庆节却是自己的婚礼

    求问中式婚礼

    中式婚礼喜庆,西式婚礼浪漫神圣。

    新人入迈火盆、跨马鞍花堂。

    介绍新郎箭定乾坤。

    新人父母堂上入座,点喜烛。

    新人三拜: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揭盖头。

    介绍新娘,敬茶改口。

    (可送父母礼物)传递香火,父母代表讲话、全家福。

    主婚,同心锁(再议),结发(再议)合卺酒,解说物件,新人感言。

    答谢嘉宾,合影留念,新人退场,敬酒。

    策划师是策划婚礼方案的,司仪是现场主持的。

    在不同的范围行使自己的职权。

    周制婚礼:完整的婚礼包括婚前礼、正婚礼和婚后礼。

    婚前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和请期等礼仪。

    正婚礼包括亲迎、妇至成礼、合卺和餕余设袵等礼仪。

    婚后礼(成妇礼)包括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和妇馈舅姑等礼仪。

    何为九德

    九德  中华传统文化中九种美德:   1、《书.皋陶谟》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

    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2、《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九德不愆,作事无悔。

      3、《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阅读全文]...

2022-06-28 05:58:37
  • 关于汉服的主题征文

  • 关于汉服的主题征文(通用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征文了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服的主题征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曾漫步于巍峨的城楼之上,也曾体味过闹市的繁华嘈杂;我曾游弋山林,也曾洗盏烹茶;我曾迷醉于丝绸的柔情,也曾爱恋过五色的芳华。悠悠五千年,泱泱汉文化。许是血浓于水,许是一脉相承,到最后也只能,一粒相思子,半载柔情梦。我与它的故事,也就在这辗转之间开始了。

      初相识,只觉得惊艳。细细品味,又能尝到它那与生俱来的内涵。

      我想,我可能是爱上它了吧。静静翻阅古籍,企图从前人的那些浅短的词句中去更好的了解它,接*它。也许我并不是很好的阅读者,但我却乐意去阅读去品味关于它的独特韵味。从右衽交领到齐胸襦裙,它在变迁,而我也跟着它变迁,从牙牙学语到二八年华,它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中,我却*凡似一粒沙。但是我对它的喜欢却是从未变过的,心悦它的每一针绣制,也心悦它凸显的独到气质。

      一针一线所制成的是优雅,丝绸缎带所裁剪的是娴静。并不钟爱缝制的我,为了它悄然拿起了针线,却难以绣出书中所描绘的万分之一。我想,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擅长做这些,我也只能通过自己拙劣的技艺,用缎带绣制一个可与它相配的扇面,来搭衬它的优雅。也借此来慰藉我无法独自绣制它的淡淡忧伤。

      我是一个喜静的人,喜欢独自插花饮茶,我也是一个喜动的人,爱三五好友闹市繁华。我钟情带上它穿梭大街小巷,喜爱和它一起见证这新世纪的青山绿水,霓虹夜景。

      一挥袖,潋滟千年。一转身,倾世佳人。一回眸,浮生若梦。我们同游于胡同小道,同游于山河清涧。我们品山泉清露,也尝五谷杂粮。有人笑我不知所谓,我却只知我心悦它,只短短经年,数十载春秋罢了。我心悦它只一厢情愿,执笔研读罢了。

      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沐凉风冬听雪。一只团扇,一簇烟花,渲染出的也是别样的风情,眷雅的气质。我爱的盲目,痴迷的也盲目。我也知晓喜爱一样东西,不需要什么华丽的缘由,不需要什么壮丽的誓言,一切不过心甘情愿,向而往之就足矣了。

      我们的故事不能书山河,不能绘巨制。但我心知,心悦一样东西,眼里心中,有你便够了。

      很喜欢带有“初”的词语,总觉得它包含着纯洁和丰盈,从一眼凝眸的初见像窗外的清风,每一个字眼里都含有温情,每一个韵脚都带有美,那么我最钟意的是初心这个词,就像冬天的第一场雪,经过了山峦,跨过了小河,不问出处也不问最后的归途,遇见最初的自己,正如我对待汉服那般,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情不知所以,一往情深,或许我对汉服就是这样。记得最*火起来的一句话“现在喜欢汉服的一定有当年把床单披在身上的那些人吧。”是啊,当年我也是在家里把床单披在身上化身为唐代的仕女,袅袅婷婷,而现在我也穿上了汉服。都说,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奋不顾身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那么对我而言就是汉服吧,始于颜值忠于内涵,我想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华夏有衣,其名汉服。

      人生有多少个第一次,第一次和喜欢的人旅行,第一次在街上和素昧*生的路人微笑打招呼,第一次被街拍的摄影邀请当模特等等,而这些所有的第一次都汉服陪着我经历的。忘记了是什么时候我放弃了他人口中的“好”,选择了做我自己,但是我始终记得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汉服的。想用一些美丽的句子,华丽的辞藻去形容我对汉服热爱,但是却发现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描述这份情感,只能用自己最*淡的话写出我对它的热爱。

      我始终记得对待汉服的那份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汉服是我的挚爱,整个衣柜装满汉服是我毕生的梦想。

      但是,实现梦想的路途中总会有万般艰难险阻,立场不同,就连身边最为亲*的人都会成为一颗绊脚石。

      我尊敬的母上大人反对买汉服,觉得汉服又贵,买了也没多大机会穿。我以为汉服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服装,应该发扬起来。我们之间有了冲突。但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止我的动作,阻挡我实现梦想。

      还未独立的我根本没有经济来源,为了不让母上大人发现我在搞事情,只能在上学日省吃俭用。

      中餐8元钱,*均每天吃2元钱,剩下6元钱存着买汉服。日积月累,一个月下来,就存了120元多,一个学期,就有600元了。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办法可以用多久。

      在同袍的帮助下,我终于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汉服。抱着一个大大的快递盒,是从未有过的愉悦。

      母上大人不在家,真是天助我也!

      我迫不及待地开箱。

      这套汉服是红黑渐变,裙摆有彼岸花的刺绣,十分的妖艳,花瓣如血,娇艳欲滴。

      大袖衫与齐胸襦裙相互映衬。

      上身试穿,看着全身镜中的自己,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妖冶的女子,真的是我吗?啊!我从未见过这样的自己!这套汉服真美!

      毫不犹豫,马上拿拍立得拍了几张照片。

      在母上大人回家之前,我依依不舍地脱下了汉服。

      大袖衫和齐胸襦裙被我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柜里,送的明信片和眉心贴被珍藏在礼盒中。工作简直天衣无缝,不露一丝马脚,为的就是不被母上大人把我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故技重施,我慢慢拥有了更多的汉服。

      悄**地穿出去,不管路人奇异的目光,和小姐姐一起蹦哒。坐在具有古典韵味的长亭里,仰头潇洒地喝着小酒壶中的……米酒。

      在天地之间,不受任何人,任何规则的束缚,真好!

      一套汉服,一壶酒,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每个为汉服而奋斗的人,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活在乱世,只因有你,安抚了我的心灵。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华夏复兴,衣礼偕行。

      每一次的归途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的回家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的回家都是一种惊喜。 —宫崎骏《千与千寻》

      历劫的凤凰误认乌鸦,懵懂纯真葡萄的伴随;情窦初开的乌鸦小心翼翼的探头,青衫加身故作深沉,不屑一顾;晶莹葡萄众人眼馋,红衣披肩,只为吸引一人;情意渐泄,正殿之上,衣着凤袍耀眼如东海之珠;大战在即,战袍之下饱含不舍,待荣誉归来,还你安定天下;天有不测,大婚之日,婚袍如血珠,刺眼目,凤凰花凋落;坠入魔道,黑袍紧裹,半仙追随,外冷内热,不忍伤一毫,待沐浴之后,心灵洗涤,重获新生;衣诀飘飘,重拾信心,携手爱情,渡你我。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村上春树

      千年的沉淀,初次回归,含羞默默,奈何绚丽,实力不凡,被认知,被接纳,被喜爱。现在你我,掏空钱袋,月底空粮,为她梳妆,谈笑嫣嫣,三两相伴,相识相知。

      汉服只为你我而来!

      扶摇而上,重回汉唐。华夏的风暖,吹开那段蒙尘的时光,隔着陌上风花,执浅墨,携风雅,为那一缕衣裳幽香,低吟浅唱。

      春风拂槛,青衫花影

      古老而神秘的华夏沃土之上,汉族,一朵静默之花绽放。那是一个内敛的民族,却是历史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子衿,你的衣领。沉吟,我的悲鸣。汉服,是绝美的诗篇。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无论哪一种,都好。弱冠书生,温润如玉,豆蔻少女,美目盼兮。

      汉服,汉家儿女的华美衣衫,却有着一段沉重的历史。还记得那年,清兵入关之时,留辫易服,*着的是谓旗装。而那次辛亥革命,剪辫易服,*着的是谓旗袍。那件结合了满族与西方文化的衣服,却承受不起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气度。21世纪的今天,汉家儿女的传统服饰,我们该何处追寻?

      云想衣裳,礼仪之邦

      《汉书》载: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而汉服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典型的便是深衣制。何为深衣?《礼记·深衣》孔子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着深衣而居,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除深衣外,最著名的便是上衣下裳制。如:齐胸襦裙,袄裙,交领或直襟襦裙等。

      “上溯炎黄,下至宋明,以汉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明显而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集合。”如此界定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

    [阅读全文]...

2022-06-10 02:11:05
  • 汉服是哪个朝代健全

  • 语文
  • 汉服是哪个朝代健全

      在有现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一些古籍的观点认为,汉族(及其先民)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了。那么汉服是哪个朝代健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历代以来的服装

      汉服即*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在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object Object]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汉服的历史和发展

      非实物时期

      例如,《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有人认为(注:无充分的考古资料支援):约五千年前,*在新石器时代的仰绍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後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黄帝时代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逐渐完备。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惯上都开始有著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实物时期

      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服装的基本特徵是没有大的该变。一直三百多年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1644年明朝灭亡後,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的民族认同感,以达到统一*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剃发”也作 “剃发”)。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当时孔子的後裔衍圣公孔闻謤上书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於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多尔衮拒绝。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来。

      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之後,人们的思想趋於西化,改穿西式服装,没有恢复汉服。但在21世纪初,随著*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著汉服进行推广。

      汉服的特点和样式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於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汉服对*周边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著汉服,495年1月13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有:1、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著汉服。2、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3、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後葬在洛阳,不准归葬*城。4、改鲜卑姓为汉姓。首先从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为元氏,「其馀所改,不可胜纪(记)」。还规定鲜卑族的八个大姓与*头等贵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鲜卑八个大姓以外的贵族也规定了品级。使鲜卑贵族也和汉族一样实行门阀制度。5、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结婚。孝文帝还率先做起,纳汉族大姓的女子做後妃 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

      尽管遭到一部分鲜卑贵族的阻挠和反对。孝文帝的改革最终得以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此後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阅读全文]...

2022-02-12 01:59:25
  • 穿汉服发抖音文案 配汉服的唯美句子摘录19句

  • 唯美,抖音,发抖
  • 1、里桃花霞满天,玉簪暗暗惜年华。对花影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2、我愿执笔弃花间,从此以后,离经易道,只为你。我愿红线永相系,自此经年,江湖之远,只因你。

    3、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若饮三千杯,可否遇良人。

    4、本以为春风十里不如你,结果等到落雪靡靡,孤影寂寂,鼓起勇气一个人走时,才发现那时的春风,夏月,秋霜,冬雪,的确都没好过你。

    5、当年相知未回音,空叹年华似流水。

    6、戏子入画,一生天涯。戏子落妆,曲终人散。

    7、千百年后的轮回相遇,望君与佳人携手,黛眉轻蹙,似曾相识,淡然一笑,擦肩而过,不过路人。

    8、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9、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10、何为喜欢?“脸红,心跳,不言语。”可否具体?“失眠,焦虑,常梦呓。”可否再具体?“余生全是你。”

    1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2、桃花树下数百弦,一弦一字如往年。

    13、回首来路三千,一晃数载流年。 才知我若是游子,你便是人间。

    14、纸凉薄,写我半生彷惶;一纸沧桑,书我一世独殇;一纸微黄,记我此生风霜。

    15、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16、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17、曾以为,不为尘世繁华而迷醉,不为萧瑟凄凉而伤悲。如若憔悴,定是朱砂流泪。我于红尘深处,回眸三百余回,始终嗅不到胭脂香味。

    18、看尽三十三宫阙,最高不过离恨天。数遍四百四病难,最苦不过长牵念。

    19、心似千千结,唯愿君如瑶台花上蝶,花落碟成雪,白发无相别。

    [阅读全文]...

2022-07-08 03:47:10
  • 诗经诗词《蒹葭》赏析

  • 诗经,阅读,文学
  • 诗经诗词《蒹葭》赏析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经诗词很是熟悉吧,诗经诗词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经诗词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诗词《蒹葭》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词经国风秦风蒹葭》

      【注解】

      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

      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

      ④晞:xī,干;

      ⑤湄:m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

      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边;

      ⑨右:引申为曲折;

      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试题】

      1、这首诗词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词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词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012年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 这首诗词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3、 全诗词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练*二:

      (1)这首诗词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词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词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阅读练*三:

      1、对这首诗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D)

      A 全诗词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词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词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词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词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词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词。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阅读练*四:

      1、思考:本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词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2、诗词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阅读全文]...

2022-03-16 15:01:17
  • 诗经中唯美的诗词

  • 诗经,唯美
  • 诗经中唯美的诗词

      导语: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中唯美的诗词,欢迎阅读。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4、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8、匪是匪,我是我,思念抑或思考,而我在这里,你在天涯的那端。

      9、鱼在在藻,依于其蒲。

      10、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11、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2、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1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4、毂则异室,死则同穴。

      15、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7、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18、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1、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2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3、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2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2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6、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2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8、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29、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30、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2、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33、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34、哀哀父母,生我劬(音渠)劳。

      35、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

      36、?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3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8、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39、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40、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41、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4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4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4、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45、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46、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47、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

      49、五月斯蠡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阅读全文]...

2022-01-20 09:53:52
  • 诗经关雎诗词

  • 诗经
  • 诗经关雎诗词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它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

      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

      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女孩看上个女孩子,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

      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女孩,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

      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

      “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

      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

      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阅读全文]...

2022-06-07 10:40:01
  • 诗经大雪纷飞的诗词

  • 诗经
  • 诗经大雪纷飞的诗词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花。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零摄氏度以下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下面为大家带来诗经大雪纷飞的诗词,快来看看吧。

      1、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2、今年海角天涯。——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3、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4、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李白《久别离》

      5、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

      6、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7、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8、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9、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李白《白马篇》

      10、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11、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卢肇《竞渡诗》

      12、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3、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4、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15、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6、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17、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曹组《蓦山溪·梅》

      18、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19、满地霜华浓似雪。——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2、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3、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吴文英《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24、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25、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26、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27、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28、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29、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30、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曹雪芹《咏白海棠》

      3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32、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33、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础镀腥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34、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35、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36、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37、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张炎《疏影·梅影》

      38、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39、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40、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李白《公无渡河》

      4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42、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孟浩然《南归阻雪》

      43、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4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5、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46、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47、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齐己《剑客》

      48、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于武陵《赠卖松人》

      49、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米芾《满庭芳·咏茶》

    [阅读全文]...

2022-01-08 00:15:03
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 - 句子
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 - 语录
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 - 说说
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 - 名言
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 - 诗词
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 - 祝福
关于汉服的诗经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