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博学的诗词

关于形容博学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博学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博学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博学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 语录(2) 说说(8k+) 名言(1) 诗词(101) 祝福(5k+) 心语(118)

  • 博学多才的古诗句

  • 博学多才的古诗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阅读全文]...

2022-06-15 22:51:45
  • 博学多才的诗句

  • 博学多才的诗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阅读全文]...

2022-02-18 13:34:17
  • 博学的格言

  • 格言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哪些格言关于博学的呢?今天好句摘抄小编分享的是博学的格言,希望你会喜欢。

      博学的格言精选

      1.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3.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4.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5.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6.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7.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8.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9.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

      10.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博学的格言锦集

      1.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盐铁论》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5.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6.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7.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9.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2.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1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5.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7.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博学的格言大全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3.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切斯特菲尔德

      4.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5.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

      6.读书是学*,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7.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9.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10.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11.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12.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1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1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5.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6.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17.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18.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9.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庸的困扰。——余秋雨

    [阅读全文]...

2022-04-07 06:36:56
  • 关于方法的名言 博学之审问之_释之南绝句

  • 名言,方法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关于方法的名言 博学之审问之!

    提到方法,大家都知道它重要性,用对了方法会事半功倍。下面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关于方法的名言 博学之审问之,一起来看下吧!

    1、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些什么。爱因斯坦

    2、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3、理解人的方法只有一个:判断他们的时候不要急躁。圣佩韦

    4、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5、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应该是给他人好处,而不是向他人索取。这种友谊最为可靠。修昔底斯

    6、有时保守秘密最好的方法或许是对它是秘密这一事实保密。亨利泰勒

    7、最能够使一个人生动描绘出他自己性格的方法,无过于他描绘他人的态度。利希脱

    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9、假设始终先于知识。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12、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5、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1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8、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19、百学须先立志。

    20、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21、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2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4、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2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

    28、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方法的名言 博学之审问之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延伸阅读

    缀化是什么意思

    缀化也称带化变异或鸡冠状变异,是指某些品种(种植)的仙人掌类或多肉植物受到不明原因的外界刺激,其顶端的生长锥异常分生、加倍,而形成许多小的生长点,而这些生长点横向发展连成一条线,最终长成扁*的扇形或鸡冠形带状体。缀化变异植株因形态奇异,观赏价值更高,又因其稀少,较原种(种植)更为珍贵。

    霜之朝怎么缀化

    叶插和砍头的霜之朝比较容易缀化。

    将秋百合素(传说中的缀化剂)滴到叶插小苗上或者砍头插穗上,进行低温诱导,很容易缀化。

    缀化霜之朝的美丽形态

    当然了,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花友喜欢缀化的霜之朝,有的花友喜欢简简单单的霜之朝,觉得霜之朝叶片就这样就很具有艺术气息。

    正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都不一样,这个世界才富于变化千姿百态啊!Shuangzhichao_10_4.jpg

    要注意,为了保持缀化的特征,需要规律地移除正常生长的部分,不然这些部分可能会进一步主宰植株的生长,导致缀化消失。

    “在*这个礼仪之邦,我们都应该礼尚往来。””说人话“”吃了我的我也要吃你的,用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heartwillgo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生在礼仪之邦,做一个彬彬有礼之人。有礼之人会做人,有人缘,多朋友。有礼之人会做事,有教养,不树敌,成功路上事事顺。

    天地之间和为贵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

    这样,咱今天在坐的哥领导几个在兄弟心里都一样,让谁先提酒都不合适,所以这第一杯酒,兄弟先敬哥领导几个!首先,这顿饭和郭徐影响没关系啊!哈哈,都说*是礼仪之邦,来而不往非礼也,咱也就是继承*优良传统!咱今天就是简单吃饭便饭,交流交流感情,感谢哥几个一年来对我的照顾和帮助,让我非常感动感激!然后呢,明年20xx年还免不了麻烦哥领导几个,多照顾多费心!最后,马上过春节了,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步步高升!来,这一杯咱走心,我先干为敬!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我他妈一讨厌男的动手打女人,二讨厌男的主动惹事冲女的骂骂咧咧爆粗口。连我表弟五岁时都能说出“男人是爷们,爷们就该宠着女孩子”这种话。我就不知道那么多成年雄性的思维是怎么长的。

    [阅读全文]...

2022-02-16 14:10:57
  • 《博学》高考议论文素材参考

  • 高考
  • 《博学》高考议论文素材参考

      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那么写这类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博学》高考议论文素材参考,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引言

      博学多才的人,每每在事业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誉,贡献也比一般人要突出,受人爷慕。博学多才的人愈多,社会就会愈进步。

      滚滚洪流要靠涓涓细流汇成,渊博的知误用是靠长年苦学的积累。让我们不断勤奋学*,博览群书,为明天的博学作准备吧!

      (2)事实论据

      名人与博学

      东汉王充,自幼好学,因家贫无钱买书。他每天在洛阳书店里站着读书,年复一年苦学不辍,把《汉书.艺文志》上所列的六艺、诸子、诗赋、生命书、术数、方技等6类书,共一万余卷,只要当时存世的,他几乎全读过,“遂通博百家之言”,成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论衡》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清代的曹雪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同时代人称赞他“诗笔有奇气”。他又是出色的画家,尤其画石。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涉及的知识面包括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地理、建筑、服饰、园林艺术、风俗、烹调等。可见曹雪芹非凡的才气和渊博的知识。

      南北朝的祖冲之,是著名的数学家,他推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数学家曾建议把圆周率改称“祖率”。他对王码文历法和机械也很有研究,他编制了《大明历》,测定了回归年的天数,即两年的冬至点之间的时间,跟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结果只差50秒钟。他创造了“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车”。他还是一位研究经书和诸子百家学说的学者,注释过《老子》、《易经》、《论语》、《孝经》等书。

      郭沫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字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着的著名学者。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提出了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文学革命”的主张。《*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一系列拉学论着,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青铜时代》、《十批判书》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哲学人物,颇多创见。郭沫若一生着述丰富除了创作许多诗歌、小说、剧本,写了许多历史、哲学、政治论文以外,还翻译了许多世界名著。《沫若文集》有17卷之多。郭沫若的渊博多才,是终生勤学苦读的结果。

      ,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知识渊博,为世人所共和。一生嗜好读书。少年时代到处借书读,青年时代是图书馆的常客。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他也常手不择卷。**后进入北京,身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日理万机,他仍读书不辍。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9月,他先后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借阅的图书*二千余种,五千余册。就在他逝世前两年的1974年,借阅的图书就*六百种、一千一百册。在的臣室里、睡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到处都放着书。读书是一生最大的嗜好。

      博学教授陈寅恪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学者陈寅恪。人称“教授之教授”。著名学者吴密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统论之,吾以寅恪为全*最博学之人。”

      他在少年时代就研*《说文解字》和训诂学,熟读经书和《二十四史》;13岁留学日本东京巢鸭弘文学院,21岁留学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瑞士苏黎世古学,美国哈佛大学。他精通英、德、法、日文,还基本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藏文、蒙文和满文等19种文字。

      他先后在香港和内地多所著名高等学府任教授,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他对魏晋南关朝史,随唐史,蒙古史,以及对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

      着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并有《金明馆丛稿》等大批论文。

      旷世奇才——达.芬奇

      提起大名鼎鼎的达.芬奇,多数人只知道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最伟大的画家,会想起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其实他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作家和工程师。

      在数学方面,我们使用的加减号就是他发明的,还留下过不少立体几何方面的论述;在解剖学方面,他着有6本专集,成为生理解剖学的先驱;在物理学方面,提出了惯性原理,发展了液压联通理论和杠杆原理。他在天文、水利、建筑等方面都有建树;他曾经制造过飞行器,并能让它在低空气温行;也曾设计过蒸汽机;他还是位作家,他着有幻想小说《东方游记》,写过不少寓言和诗歌。同时代人称赞他是一位“完全的人”。达.芬奇真是一位旷世奇才。

      (3)理论论论据

      [理论论据]

      学莫大于博,行莫于约。

      唐.马总《意林.附编.袁准正书》

      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

      宋.程颢《二程全书》

      多识由博学。

      宋欧阳修《和圣俞》

      博取广收,取精用弘。

      郑振铎《赞歌朝霞般的舞蹈》

    [阅读全文]...

2022-02-14 00:09:55
  • 有关博学多才的古诗句

  • 文学
  • 有关博学多才的古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博学多才的古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2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释义: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21、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释义:学*不能像看花一般,流于表面,而是要寻根究底。

      22、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释义:用十年的功夫来磨励这把宝剑

      23、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释义:没有虚心,怎么可能得到贤者呢?

      24、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释义:人在少年时辛辛苦苦学*与锻炼,那是在为终身大事奠定基础,切莫在那段宝贵的时光中有一时一刻的怠惰。

      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释义:古人对于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在少壮时期就开始下工夫,一直到了老年才有所成就。指做学问并非易事,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26、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释义:古人的书不满足于成百遍地读,熟读精思你自然就能懂得古书的精义

      2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释义:小水渠水这么清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不断地新水,活水来供给的。

      2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释义:江河都是向东流到大海的,什么时候能够往西流呢?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努力,当你老了的时候就只有悲伤了。所以这是一首劝导大家要珍惜时光,趁年轻时加油努力,不要到老了再后悔。

      29、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释义:有意志的`人忙于事业,因而珍惜每一寸短暂的时光;那些忧愁之人因为思虑悲伤,所以感觉黑夜如此漫长。

      3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释义:年富力强的年龄不会再来,一天中很难有两个早晨;应当趁着大好时光激励自己,岁月是不会等待人的

      3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释义: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及早奋发有为,人怎能够长生不老永远年少呢?

      3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释义:年轻人要珍惜生命和时间,要善于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取得成功,而不要等到年老体弱时,才懊悔自己年轻时的少不更事,虚度光阴、到那时再感到悲观失望已经是悔之晚矣

      33、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释义:生逢其时的就能显贵,每个朝代并不是没有人才。指人才需要机遇。

      34、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释义:黄金没有十足的纯金,白玉上面也有微小的斑点。

    [阅读全文]...

2022-07-24 11:24:00
  • 《劝学解》诗词

  • 阅读
  • 《劝学解》诗词

      《劝学解》,又名《进学解》,是关于如何学与教的论述,其中也用比喻的方式,阐述了人材的选用与发挥作用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解》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翻译

      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生是在欺骗我们吧。学生跟着先生,到今天也有些年了。先生口里就没有停止过吟诵六经之文,手里也不曾停止过翻阅诸子之书,记事的一定给它提出主要内容来,立论的一定勾划出它的奥妙之处来。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是够勤奋了吧。抵制排除那些异端邪说,驱除排斥佛家和道家的学说,补充完善儒学理论上的缺陷与不足,阐发光大其深奥隐微的意义,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还要特别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

      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向东海排去,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先生对于儒家学说,可以说是立了功劳的吧。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着它们的菁华,写起文章来,一屋子堆得满满的。上取法于虞、夏之书,那是多么的博大无垠啊,周诰文、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啊。《春秋》是多么的谨严,《左传》又是多么的铺张。《易经》奇异而有法则,《诗经》纯正而又华美。下及《庄子》、《离骚》、太史公的《史记》,以及扬雄、司马相如的著述,它们虽然各不相同,美妙精能这一点却都是一样的。先生对于文章,可以说是造诣精深博大而下笔波澜壮阔了吧。先生少年就知道好学,敢作敢为,长大以后,通晓礼义,行为得体。先生对于做人,可以说是很成熟的了吧。可是呢,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你就同狼一样,往前走会踩住自己的颔肉,往后退又要绊着自己的尾巴,一举一动都会招来过错。当了一段时间的御史,又被贬逐到边,远的南方。当了三年的博士,懒懒散散,也没表现出什么政绩。你的运气就像与你有仇似的,早晚总要碰得一败涂地的。冬天天气暖和,你的孩子还要叫冷;年岁本来富饶,你的妻子还要喊饿。头发也光了,牙齿也缺了,你就是死了,又于事何补呢?你不想一想这些,还要来教训人,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与写作背景

      作者: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本文多称“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浸沉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经典名句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韩愈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

      3、业精于勤荒于嬉,出自韩愈的《劝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战国时期的苏秦,开始虽有雄心壮志,但由于学识浅薄,跑了许多地方都得不到重用。后来他下决心发奋读书,有时读书读到深夜,实在疲倦、快到打盹的时候,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去,刺得鲜血直流。他用这种“锥刺股”的特殊方法,驱逐睡意,振作精神,坚持学*。后来终于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5、行:读xíng,解释为行动,行为。

    [阅读全文]...

2022-03-21 01:17:01
  • 学子优秀的诗词

  • 优秀,学子,文学
  • 学子优秀的诗词

      导语:每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是一个新的开始,是昨天的结束。每一天,我们在努力,在学*。但是当那一次次残忍的考试打击者我们,我们又失去斗志。以下是小编整理学子优秀的诗词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再下第》

      【唐】孟郊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唐代孟郊昔年屡考不中,写下后来终于登榜。孟郊少时家境甚苦,且几试不第。46岁方时来运转,中了进士。唐代新科进士要骑着高头大马,头簪金花,游街夸耀。

      所以,孟郊又写下一首:

      2《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就是在这样踌躇满志的时刻洋洋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忘乎所以之状跃然纸面。想到日后的金钱美女,锦衣玉食,寒酸大半辈子的老孟真是有点乐得屁颠屁颠的了。

      3 《长安落第》

      【唐】钱起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

      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唐诗人钱起,是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也写有这首《长安落第》。此诗的意思是:重门深闭的`宫殿中鲜花盛开柳丝低垂,对酒唱着悲歌泪水落满衣襟。不久后春光过去花谢了莺儿也换了羽毛,每一回春天来到,不幸的落第使人免不了又一次伤心。及第者欣喜,落第者焦虑,几家欢喜几家愁。与及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落第归来,家人乡亲嘲讽,自己失望煎熬,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将这心中永远的痛诉诸笔端。

      4《*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唐代朱庆馀考前写给水部(唐时属工部)员外郎张籍以探听虚实的。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表达忐忑心情。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5《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唐】杜牧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这是杜牧在洛阳中进士后写的,意思是: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三十三名中举的进士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进,他们要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出*各种酒会宴*,喝着秦地的美酒,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好像春色也被他们带进了长安。其喜悦矜夸的感情,溢于言表。

      6《上李穆堂》

      【清】落第者

      门生未必敢升堂,道路纷纷闹未央。

      我献一梯兼一策,墙头高立贺知章。

      康熙辛丑年会试,主考李穆堂所取皆为名士,引起普通落第者的闹事,让围住了宅邸,弄得新科进士来谒见谢恩都进不了门。外面闹事的没完没了,新科进士不敢升堂拜见,我送你一副梯子一条妙策,像贺知章那样立在墙头算了。为什么如是说?原来,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在礼部任主考时,也曾取选不公,引起过应试者的*,贺知章怕挨打不敢出门,就在後园搭了一梯,站到墙头与应试者对话谈判,一时传为笑柄。诗作者以此典故讥诮李穆堂,真可谓恰如其分。

      7《鹤冲天》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早期的作品,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它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格,也关系到作者的生活道路。因这首词,柳永后来屡次被黜落金邦,被皇帝讥讽:“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也因这首词,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流连花间。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科举落第,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只有以极端对极端才能求得*衡。所以,他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故意要造成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但落第之后,大宋少了一个可能会很*庸的官员,而多了一个注定彪柄千古的伟大词人,命运的复杂,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8《酬朱庆馀》

      【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是张籍回复朱庆馀的诗。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把朱庆余比作“越女”,把其诗比作“菱歌”,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举成名

      赠高一鸣

      书香门第高一鸣,

      天生丽质才艺精。

      一举成名进北大,

      不负十载寒窗功。

      二宁波才女

      赠高珂

      名门望族一高珂,

    [阅读全文]...

2022-04-11 02:39:30
  • 劝学的诗词名句

  • 劝学的诗词名句

      不能做书的奴隶,而应做书的主人,让书服从我们的`意志,供我们运用。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劝学的诗词名句,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4、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5、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6、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7、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8、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9、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10、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1、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12、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3、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14、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1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6、 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傅玄 《杂诗》

      1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8、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杜牧 《留诲曹师等诗》

      19、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20、 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2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22、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23、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贾岛 《剑客》

      2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长歌行》

      25、 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26、 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

      27、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颜真卿《劝学》

      28、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29、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30、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31、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 《劝学》

      32、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33、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 王安石《赠外孙》

      3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35、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3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37、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8、 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39、 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40、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41、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2、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4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44、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45、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46、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阅读全文]...

2022-02-07 06:16:13
  • 《学弈》诗词鉴赏

  • 《学弈》诗词鉴赏

      《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注释

      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代词,这里指鸿鹄。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

      《学弈》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学弈》解说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子正义》里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唯一的一位围棋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位棋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出现弈秋这样的高手,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手不只一人。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这两则小故事都记载在史书上。人们把它记下来,大概是想告诫*们,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阅读全文]...

2022-01-13 00:33:00
形容博学的诗词 - 句子
形容博学的诗词 - 语录
形容博学的诗词 - 说说
形容博学的诗词 - 名言
形容博学的诗词 - 诗词
形容博学的诗词 - 祝福
形容博学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