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霞客的千古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徐霞客的千古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徐霞客的千古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徐霞客的千古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千古名言(精选525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千古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4、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5、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7、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8、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9、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
1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1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
1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乐·会昌》
1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1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17、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8、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送别》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2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21、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22、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春中田园》
2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2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6、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27、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29、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青溪》
30、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
3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32、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洛阳女儿行》
3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34、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3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3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7、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桃源行》
38、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39、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辛夷坞》
40、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4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
42、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43、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4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45、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洛阳女儿行》
46、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47、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
48、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西施咏》
4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九库说说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千古名言,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2、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游水西简郑明府》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6、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
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8、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拟古》
9、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1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1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15、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杨叛儿》
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君自故乡来》
1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18、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19、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游水西简郑明府》
20、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21、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洛阳女儿行》
22、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三首》
2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
2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2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26、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27、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28、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
2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30、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3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3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3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
34、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邯郸南亭观妓》
3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36、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3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3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39、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羌村三首》其一
4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4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4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4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
4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4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46、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4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4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49、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50、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
徐霞客名弘祖,其著作《徐霞客游记》自问世以来,不但受到国内读书界的喜爱,而且也深受海外读者关注。本文拟对《徐霞客游记》的翻译和海外传播进行探究,主要包括海外对徐霞客研究概述、《徐霞客游记》现有译本及评析和《大中华文库》版《徐霞客游记》翻译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据方豪(1948:3-16)考证,早在17世纪中叶,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原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tino Martin)就研读过《徐霞客游记》,并将其作为自己编写《中国新图志》(Novus Atlas Sinensis)的重要材料之一。不但如此,很多传教士可能与《徐霞客游记》有关联,如艾儒略(Giulio Aleni)、雷孝思(Jean-Baptiste Regis)和裴化行(Henri Bernard Maitre S.J.)等。
英国著名科学家、科学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对徐霞客的评价说“最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毕生考察当时实际上依然不了解的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广大地区。他最伟大的发现有二,一是发现西江和长江的真正发源地,二是发现澜沧江(Mekong)和怒江(Salween)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河流”(Needham 1959:524-525)。
李约瑟(1959:524)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再次较为详尽地评价了徐霞客:徐霞客曾花30多年的时间,走遍了全国最偏僻、最荒凉的地区,饱尝了种种艰难困苦。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学者写的,更像一位20世纪野外勘测家写的考察记录。他不仅具有分析各种地貌的惊人能力,也很有系统地使用各种专门术语,如梯(staircase)、坪(basin)等,这些专门术语扩大了普通术语的含义。对于每一种东西,他都用步(feet)或里(li)把其大小尺寸仔细地标记下来,而不用含糊的语句。
对于丁文江援例说明徐霞客所观察的准确程度,李约瑟(1959:524)直接在其著作中予以采信。例如,真正的结晶片岩(chrystalline schist)在云南是很稀有的,丁文江本人1914年在云南旅行时,曾在元谋谷地的红色砂岩中看到典型云母片(mica schist),并以为这是他的一个新发现;但他后来却发现徐霞客早在300多年前就已经对它作了记载,因为徐霞客在1639年1月9日(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就曾在这个地方看到“其坡突石皆金沙烨烨,如云母堆叠,而黄映有光”。
李约瑟(1959:524-525)指出,徐霞客的主要科学成就有以下三项:第一,他发现广东西江的真正发源地在贵州;第二,他确定澜沧江和怒江是两条独立的河流;第三,他指出金沙江只不过是长江的上游;由于金沙江在宁远(即现在的西昌)以南的鲁南山有一个大弯,人们长期没有弄清这一点。
从上引材料来看,李约瑟将徐霞客视为旅行家、写游记的名家、野外勘探家。
可以说,李约瑟意识到《徐霞客游记》的部分意义,但并未将徐霞客视为地理学家、岩溶学专家。这当然是时代的局限使然。
直到20世纪末,才有越来越多的地学家认识到徐霞客这一方面的贡献。例如1993年世界著名岩溶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的Sweeting(1995:127-136)在一篇论文中高度评价“徐霞客和他首创的峰林”。由牟复礼(Frederick W.Mote)和崔瑞德主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中指出“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根据作者自己的体验对山川风物作了详细的历史与地理的描述,他在1607至1640年间,游历了明朝除四川以外的所有行省”(Mote&Twitchett 2008:735)。又指出《徐霞客游记》是“区别于地方志、地方手册和帝国行政地理的两部最重要的地理著作,是以作者的实地考察为基础。徐弘祖有许多新的地理发现,最值得注意的是他查明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和指出澜沧江和怒江的上游是不同的河流。徐弘祖的地图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Mote&Twitchett2008:775)。爱丁堡大学的汪踞廉(Julian Ward)也是国际知名的徐学家,著有《徐霞客(1587-1641):游记写作的艺术》(Ward 2001)。
美国的徐霞客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既有美籍华裔学者的研究,也有美国本土学者的参与。美国匹茨堡大学的谢觉民(Chiao-min Hsieh)曾撰写《徐霞客:中国*代地理学的先驱》(Hsieh 1958:73-82)和《徐霞客与丁文江》(谢觉民 1986:27-31)。密歇根大学的张春树(Chang Chun-shu)也撰有相关论文和徐霞客研究评注书目(Chang 1968:23-46)。其他美国汉学家的徐霞客研究,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石听泉(Richard E.Strassberg或译宣立敦)(Strassberg 1994)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伯尼分校的何瞻(James M.Hargett)(Hargett 2010:556-559)。还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学者在美国旧金山于2000年成立“美国徐霞客研究”(USA Xu Xiake Research Society),至今已十五年,现任会长为程毓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徐学研究的国际化。
《徐霞客游记》在其他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华裔学者郑怡发表过一篇有关徐霞客的论文(Zheng 2014:31-45),以明代1368—1644年间生活、经济和文人文化的转变为背景,考察了晚明中国旅行家徐弘祖的游记。韩国高丽大学的裴永信以《徐霞客游记》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在韩国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并来中国参加徐霞客学术研讨会(文明元2003:199-202)。
《徐霞客游记》现有多种语种的译本,如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意大利语等。
法国汉学家谭霞客(1941—2010)译有《徐霞客游记选》(Randonnes aux Sites Sublimes)。谭霞客原名Jacques Dars,可音译为雅克·达,因仰慕徐霞客,自己取汉名为谭霞客,碰巧与他法文姓名的发音相似,也算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佳话。他是华裔汉学家、《红楼梦》法文译者李治华(Li Tche-hua)的高足,因翻译《水浒传》(Au bord de l’eau,1978)而于1993年获得举世闻名的“儒莲奖”(Prix Stanislas Julien)。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Joёl Bellassen)称赞谭霞客,认为谭霞客是外译法的登峰造极者之一,很少有人能超越他(肖连兵2014)。
谭霞客(2003:69-71)在“序言”中提到他选译《徐霞客游记》的原因主要在于,《徐霞客游记》具有高度的文献价值,徐霞客本人的个性讨人喜欢,《徐霞客游记》表现了不同地方的特性,徐霞客谈及观点时流露出诗意般的魅力,以及徐霞客那简洁、充满文学色彩的表述。而且,谭霞客的翻译及其选材深受李祁的影响,因为他认为李祁对徐霞客及其著作有长期研究,李祁选译的篇目是那些最感人、最成功的名山游记,完整地保留了《徐霞客游记》的精华。更值得一提的是,谭霞客还选译了代表徐霞客地学尤其是岩溶地貌考察的日记,认为他是真正的地质学家。翻译过程中,谭霞客主要援引了褚绍唐、吴应寿(1980)整理出版的《徐霞客游记》、褚绍唐(1988)主编的《徐霞客旅游线路考察图集》、徐兆奎(1988)主编的《徐霞客名山游记选注》、许凌云和张家璠(1982)编注并用白话文翻译的《徐霞客桂林山水游记》、吴应寿(1988)主编的《徐霞客游记导读》(附地图)、洪建新(1990)编注并经褚绍唐校阅的《徐霞客游记选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编(1981)《中国名胜词典》和王仲奋(1991)主编的《中国名寺志典》(《中国名胜志典丛书》)。
2010年,卢长怀和贾秀海出版《英译徐霞客游记》(汉英对照),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中国文化汉外对照丛书》的一种,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种举措。该译本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正文前有一篇简短的前言,简述徐霞客其人其事、《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的流传、译本的情况。该译本选译了《徐霞客游记》通行本的名山游17篇。该译本的特色是每一篇游记的全文和译文之后,附有注释,详细地解释地名、人名及一些疑难词句的解释和翻译,有助于中文读者理解原文和译文。
英语译本中,李祁的翻译是最值得关注的。密歇根大学的李祁于1954年开始用英文翻译《徐霞客游记》。该译本的底本是丁文江1928年整理本,全部翻译完成于 1953-1954年(Li 1974:1)。《徐霞客游记》中的“黄山游”译出后,李祁曾单独发表(Li 1968:1-21)并撰写有“自然之爱:徐霞客及其早年游历”(Li 1971)一文。
李祁另有《寻山如访友》(The Love of Nature:Hsü Hsia-k’o and his Early Tr*els)出版。该译本是李祁选译《徐霞客游记》的部分日记而成,其中第一、二章分别是“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徐霞客”,由李祁撰写;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为“天台山”“雁荡山”“白岳山”和“武夷山”,由李祁翻译。中国学界误认为丛书主编Henry G.Schwarz撰写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以至于以讹传讹,误导读者。这部译著是李祁1974年出版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译著《徐霞客游记选译》(The Tr*el Diaries of Hsü Hsia-k’o)的先声,除了前面提到的4篇游记之外,后者另外翻译了《黄山》《庐山》《九鲤湖》《嵩山》《华山》《太和山》《五台山》《恒山》《衡山》和《楚游日记》等10篇游记,将徐霞客的名山游记大致翻译出来。
3.1 选择优质底本,避免误读误译
尽管20世纪有丁文江本《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本以及朱惠荣本等优秀的《徐霞客游记》整理本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依然有讹误之处。胡邦波等曾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去五台山、恒山、嵩山、华山及其附*地区进行考察。他们根据丁文江本《徐霞客游记》、莫厘樵子标点大中书局1928年再版的标点本以及上海古籍本,再加上他们的两次实地考察,认为学者对《徐霞客游记》中某些地名的标点有值得商榷之处。例如“白头庵村”中的“村”是赘文,应该去掉“村”字;“九鼎莲花(山)”应该是“九朵莲花山”等。尤其是他们指出,“下至甘露台,土阜矗起,上有藏经殿”(《游嵩山日记》)中“下至甘露台”后应该是句点,否则会使人误认为藏经殿位于甘露台的土阜上,而事实上甘露台在少林寺西墙外约100米处,藏经殿则是少林寺内的大殿;“上苍龙岭过日月岩去犁沟又五里始上三峰足”(《游太华山日记》)应该标点为“上苍龙岭,过日月岩。去犁沟又五里,始上三峰足”,而不是“上苍龙岭,过日月岩,去犁沟;又五里,始上三峰足”。因为这与事实不符。事实上,过日月岩上三峰不可能再绕回犁沟(胡邦波、汪前进 1986:72)。查阅上海古籍本和朱惠荣本,发现朱惠荣本的标点是正确的。
褚绍唐和吴应寿的上海古籍本认为“初九日早起,天色如洗,与王敬川同人兰溪西门,即过县前”(《浙游日记》)中的“兰溪”是“金华”之误,但徐建春(1986:130)撰文提出他们的《校勘记》中所说是错误的。
这种种讹误之处是校读和翻译时,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也应该在原文和翻译中直接体现出来。
3.2 重视地名研究,分类阐说译介
《徐霞客游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该*录了很多地名,而且这些地名大多都与其地质情况有关,尤其跟岩溶(或喀斯特)有关。
《徐霞客游记》对喀斯特形态的描述使用了一些专有名词,都有较为确切的涵义,其中有部分属于当时使用的或约定俗成的,如石峰石山,也有部分是地方性地名,如飘山、飘峒等。缪钟灵(1986:21-22)曾指出,这些专有名词一经徐霞客使用,就更具科学内涵,其中“石峰、石山、土山、坞、洼、飘峒(桂林西南地方性名称,飘指山,峒指坞或洼)、窞及石穴(指井状洞穴,底部常与地下河或地下水相连,相当于地下天窗或竖井)、眢井(苦干无水的井,相当于天然井、落水洞)、天生桥(指大型的穿透山腹的洞穴之上的穹形石体,云贵高原河流切割部分,形成天生桥的条件最好。而《徐霞客游记》中常提到的石梁并非天生桥,而是人造石桥)、崩坑(自然塌陷形成的坑洞,在滇东常见,相当于现今之塌陷)、天池(也成天塘,喀斯特成因的湖)、潭(*原谷地中充水较深的洞穴)等等。该文尤其指出,《徐霞客游记》对形成喀斯特地貌的解释,虽然深受时代的局限,但很多方面却是符合*代地质地貌学的原理。
胡阿祥指出《徐霞客游记》记载的地名有这样一些特点:数量多,地域广,资料价值高,而且形象生动;围绕地名所作的研究非常广泛,探讨通名,解释专名,考原讹变,罗列别名,提示沿革,核定地望,描述实体,认识规律,总结经验(胡阿祥,1998:61-69)。该文特别指出,徐霞客在地理学上最重大的成就,是关于岩溶地貌的考察,而在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他所厘定的一批岩溶地貌通名,如阱、眢井、盘洼、环洼、天池、伏流、天生桥等,定名科学,有的在地学中沿用至今。而且,更为可贵的是,该文指出《徐霞客游记》对一些易引起误解的地名通名,或阐说含义,或对比分辨。如庐山白鹿洞,“五老峰前一山坞也”(《游庐山日记》);其实赣、湘等省的洞,多“乃山环成坞”(《楚游日记》);又广西的峒,亦不作洞穴解,“石当山回水曲处,故曰峒”(《粤西游日记二》)。农村的集市,“贵州为‘场’,云南为‘街子’,广西为‘墟’”(《滇游日记三》),也随地而异则名称不同(胡阿祥,1998:64)。
胡阿祥(1998:65)还指出,《徐霞客游记》还提到了不少非汉语地名。例如“候夫龙英,因往游飘岩”,徐霞客注释为:“土人名曰飘、峭。所云‘峭’者,即山之称也”(《粤西游日记三》)。飘(音 piǎ)、峭(音qiǎ),皆壮语“石峰”之谓。而“又西转而下者一里半,有铺肆夹路,曰革纳铺”中,徐霞客注释为:“土音‘纳’俱作‘捺’,至是而始知所云‘捺溪’、‘倪捺’皆‘纳’字也。惟此题铺名”(《黔游日记二》)。可见,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关键原因就它们与壮语地名的汉字写法不同。
胡邦波、汪前进(1986:68-70)考察了《游五台山日记》、《游恒山日记》、《游嵩山日记》和《游太华山日记》,指出《徐霞客游记》中的地名具有多种类型,如按地名所指对象的地理属性划分,有属于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的,有属于人文地理实体名称的;按所指政区的等级划分,则由省级地名、县级地名、村镇级地名;按地名的社会功能划分,有标准名称、有别称、有政区全称、有政区简称、有俗称;按地名命名的缘由划分,有以形态命名的、有以方位命名的、有以反映曾发生过的事件命名的,还有大量以宗教信仰和传说命名的;而且《徐霞客游记》中所记地名的定名定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例如这四篇日记中的230个地名中,定名定位均准确或基本准确的达200个,占地名总数的87%,由于自然环境变迁的影响有些地名已消失或有部分地名不在考察区域内等原因,有10个地名未找到,只占总数的4%。
3.3 熟识地理学术语、借鉴*行文本,翻译学术化
地理学家陈述彭(1986:8)指出,《徐霞客游记》与一般的文学作品迥异,因为它特别注意地名、术语的规范,使该著作有着相当的严谨性,例如书中的地貌词汇如坞、川、壁、峡、崖、坎、陇、冈、塍、园坞、悬崖、绝壑和嶻嵲之峰等。另外,他还指出可用“坞”作为山间盆地(Intermountain Basin)的专有名词,因为“下望其坞甚深,而中*如砥,良畴远村,交映其间。其坞大而圆,乃四面小山环围而成者,不比他川之沿溪成峡而已”(《滇游日记九》)。而陈述彭(1986:8)指出,用这一术语来指称云南高原上的“坝子”,是相当确切的。岩溶学(喀斯特地貌)中的术语“doline”,通常译为“陷穽”或“漏斗”,陈述彭认为不如《徐霞客游记》中经常使用的“氹”字,既音同又形似,实为妙译。
基于以上认识,翻译时应该熟悉岩溶学术语和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遇到相关词汇必须查阅岩溶学专业词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溶地质术语》(GB 12329-90)等或者是查阅司薇婷等外国专家学术论文中的术语表述。
《徐霞客游记》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它记载了明代官制、边疆状况以及佛教兴衰,因此有很多专有的名称,为翻译带来了诸多困难。译者运用了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最重要的方法是借鉴*行文本,例如为了翻译“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和“腾冲守御千户所”这一类官职名称,译者主要参考美国汉学家贺凯(Charles O.Hucker)著的《中国古代官名辞典》(A Dictionary of Official Titles in Imperial China)(Hucker 1985)1;为了查阅到佛教术语地道的英语表达,译者主要参考顾毓琇所著的《禅史》(History of Zen)中英文版本,相互参照,另外也参考了陈观胜与李培茱编著的《中英佛教词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
3.4 重新确定编选原则,推出理想译本
从目前国内外的选译本来看,大都选译了《徐霞客游记》中的“名山游”,例如李祁选译了除《游白岳山日记》之外的16篇名山游,再加上《楚游》中的“衡山游”那部分,并且单列一章对《楚游》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卢长怀等选译了通行本中的 17篇“名山游”;而石听泉(Richard E.Strassberg)的《题写的风景:中国古代游记选》(Inscribed Landscapes:Tr*el Writing from Imperial China)中则选译了《游天台山日记》(Terrace of He*en Mountain)和《游七星岩日记》(Seven Stars C*ern)两篇。从这些选本可知,《徐霞客游记》的文学地位是得到肯定的。因此,“大中华文库”版《徐霞客游记》(汉英对照)版同样选择了这17篇“名山游”。
对于《徐霞客游记》而言,理想的译本应该兼顾徐霞客研究的四方面成就:一是游记文学,二是地学和生态学,三是史学和民族学,四是时人的名人传记。一般而言,普通读者喜欢阅读赏游风景名胜、文学性强的篇什,所以这一类文章占的比例较大,但是《游记》同样记载了地理考察的内容,所以选文对此予以重点关注,对岩溶地貌、高原湖泊、山川、生态环境、温泉、瀑布、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均有涉及,同时兼顾《徐霞客游记》中丰富的人文内容。为了反映徐霞客一生的传奇经历和他面临艰难困苦时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选择了一些故事性强的篇目,如《秦人三洞日记》和《湘江遇盗日记》等;为了表现徐霞客的科学精神,选文也涵盖了他的学术札记和专篇论文,如《黄草坝札记》和《溯江纪源》等。这样选择的原因就是想保留《游记》的完整体例和学术价值。此外,也应该译《盘江考》、《游鸡足山日记》、《永昌志略》、《*腾诸彝说略》、《鸡山志》、《鸡山志略》、《丽江纪略》和《法王缘起》等,以体现《徐霞客游记》内容丰富的价值。
综上所述,《徐霞客游记》自问世以来,其翻译与对外传播已经过300多年的历史,既有明朝来华的传教士对其的绍介与传播,也有各国因喜欢《徐霞客游记》而将其翻译的汉学家和华人学者,如崔瑞德和牟复礼在《剑桥中国明代史》等著述中对《徐霞客游记》的推重,直接让《徐霞客游记》在海外慢慢经典化。
不过,所有这些绍介、翻译和传播,均未能全面地反映《徐霞客游记》的成就,只是部分地涉及徐霞客游记文学的成就。而《大中华文库》版的《徐霞客游记》(汉英对照)避免了这种弊端,其翻译的篇目全面地反映了徐霞客在文学、史学、地理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注释:
1《中国古代官名辞典》系美国汉学家贺凯所著,是西方出版的一部查考中国官名的大型辞书。其编纂体例严谨,收录了从公元前221年至1912年间8291个官名。每个条目末尾,有官名不同的译法和供读者查考的出处。
参考文献
Chang,C.1968.Hsu Hsia-ko(1586-1641)[A],Chang,Chunshu ed.,Two Studies in Chinese Literature[C].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4-39.
Hargett,J.M.2010.Chapter 30 Tr*el literature[A].Mair,V.H.ed.,The Columbi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C].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556-559.
Hsieh,C.1958.Hsia-k’o Hsü,pioneer of modern geography in China[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48):73-82.
Hucker,C.O.1985.A Dictionary of Official Titles in Imperial China[M].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Joseph,N.1954.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Volume 3):Introductory Orientations[M].Cambridge:Cambrio the University Press,147.
Li,C.1968,Hsu Hsia-k’o’s Huang Shan tr*el diaries[A],Two Studies in Chinese Literature[C].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21.
Li,C.1971.The Love of Nature:Hsu Hsia-k’o and His Early Tr*els(Program in Eastern Asian Studies,Western Washington State College,Occasional Paper No.3)[M].Bellingham,Washington:Western Washington State College.
Li,C.trans.,1974,The Tr*el Diaries of Hsu Hsia-k’o[M].Hong Kong: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
Mote,F.W.and Twitchett,D.2008.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Volume 7: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Part I[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735.
Strassberg,R.E.1994.Inscribed landscapes:Tr*el Writing from Imperial China[M].Oxfor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weeting,M.M.1995.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karst geomorphology in Europe and a comparison with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J].Zeitschrift für Geomorphologie,Supplement Band(93):127-136.
Ward,J.and Xu,H.2001.Xu Xiake(1587–1641):The Art of Tr*el Writing[M].Richmond[England]:Curzon.
关于李商隐的经典千古名言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名言的情形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商隐的经典千古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东郎即*为诗相送》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五绝登乐游原)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五律晚晴)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七律无题二首)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七绝嫦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七律锦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绝夜雨寄北)
1、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二月二日——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5、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6、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夜雨寄北》
司马光的千古名言名句
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
3、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司马光《资治通鉴》
4、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5、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司马光《资治通鉴》
6、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8、不爱其亲,焉能爱自己司马光《家范》
9、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10、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初夏》
11、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12、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家范》
1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14、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1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6、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17、家庭和睦之道:忍忍忍司马光《家范》
1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19、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20、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21、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司马光《西江月》
22、忍小忿而存大信。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23、【原文】《周易》: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司马光《家范》
24、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25、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司马光
26、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27、口有蜜腹有剑。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28、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29、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司马光《瞑目》
30、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31、*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32、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唐纪十太宗贞观六年》
33、吾无过人者,但生*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34、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35、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36、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37、剑客苍鹰队,将军*牙。分兵逻圁水,纵骑猎鸣沙。浪有书藏袖,难凭信达家。不堪闻晓角,吹尽落梅花。司马光《塞上》
38、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39、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40、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41、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4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43、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44、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
45、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01、天若有情天亦老。
02、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0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04、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0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0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0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08、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0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0、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11、菊残犹有傲霜枝。
1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4、空床卧听风吹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5、于忧患,死于安乐
1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0、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2、杞国无事忧天倾。
2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2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6、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27、黄钟毁弃,瓦釜雷呜。
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4、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3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7、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4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6、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47、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4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0、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后记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一作宏祖,号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重要的价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后记,希望能帮到大家!
(此则为后记))
庚午(1630年)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拟是年暂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络绎于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启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钱唐,波*不穀,如履*地。二十八日至龙游,觅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于樟树潭。
三十日 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澄潭漱其址,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态。僧结槛依之,颇觉幽胜。余踞坐石上,有刘对予者,一见如故,因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诡,探幽之屐,不可不一过。”余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
八月初一日 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见。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没有成功)。越山坑岭,宿于宝安桥。
初二日 登仙霞,越小竿岭,*雾已收,惟远峰漫不可见。又十里,饭于二十八都。其地东南有浮盖山,跨浙、闽、江西三省衢、处、信、宁四府之境,危峙仙霞、犁岭间,为诸峰冠。枫岭西垂,毕岭东障,梨岭则其南案也;怪石拿云,飞霞削翠。余每南过小竿,北逾梨岭,遥瞻丰采,辄为神往。既饭,兴不能遏止,遍询登山道。一牧人言:“由丹枫岭而止,为大道而远;由二十八都溪桥之左越岭,经白花岩上,道小而*”。余闻白花岩益喜,即迂道且趋之,况其*也!遂越桥南行数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岭。三里下岭,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转入南坞,即浮盖山北麓村也。分溪错岭,竹木清幽,里号金竹云。度木桥,由业纸者篱门入,取小级而登。初皆田畦高叠,渐渐直跻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罗,松竹与石争隙。已入胜地,竹深石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后山绝顶,峦石甚奇。庵之右冈环转而左,为里山庵。由里山越高冈两重,转下山之阳,则大寺也。右有梨尖顶,左有石龙洞,前瞰梨岭,可俯而挟矣。余乃从其右,二里,憩里山庵。里山至大寺约七里,路小而峻。先跻一冈,约二里,冈势北垂。越其东,坞下水皆东流,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冈,循其左而上,是谓狮峰。雾重路塞,舍之。逾冈西下,复转南上,二里,又越一冈,其左亦可上狮峰,右即可登龙洞顶。乃南向直下,约二里,抵大寺。石痕竹影,白花岩正得其具体,而峰峦环列,此真独胜。雨阻寺中者两日。
初四日 冒雨为龙洞游。同导僧砍木通道,攀乱碛而上,雾滃(wěng云气四起之意)棘铦(xiān锋利),芾(fèi小)石笼崖,狞恶如奇鬼。穿簇透峡,窈窕者,益之诡而藏其险;屼嵲者,益之险而敛其高。如是二里,树底睨斜眼看峭崿。攀踞其内,右有夹壁,离立仅尺,上下如一,似所谓“一线天”者,不知其即通顶所由也。乃爇(点燃)火篝灯,匍匐入一罅。罅夹立而高,亦如外之一线天,第外则顶开而明,此则上合而暗。初入,其合处犹通窍一二,深入则全黑矣。其下水流沙底,濡足而*。中道有片石,如舌上吐,直竖夹中,高仅三尺,两旁贴于洞壁。洞既束肩,石复当胸,天可攀践,逾之甚艰。再入,两壁愈夹,肩不能容。侧身而进,又有石片如前阻其隘口,高更倍之。余不能登,导僧援之。既登,僧复不能下,脱衣宛转久之,乃下。余犹侧仁石上,亦脱衣奋力,僧从石下掖之,遂得入。其内壁少舒可*肩,水较泓深,所称龙池也。仰睇其上,高不见顶,而石龙从夹壁尽处悬崖直下。洞中石色皆赭黄,而此石独白,石理粗砺成鳞甲,遂以“龙”神之。挑灯遍瞩而出。石隘处上逼下碍,入时自上悬身而坠,其势犹顺,出则自下侧身以透,胸与背既贴切于两壁,而膝复不能屈伸,石质刺肤,前后莫可悬接,每度一人,急之愈固,几恐其与石为一也。既出,欢若更生,而岚气忽澄,登霄在望。由明峡前行,芟割莽开荆,不半里,又得一洞,洞皆大石层叠,如重楼复阁,其中燥爽明透。
徘徊久之,复上跻重崖,二里,登绝顶,为浮盖最高处。踞石而坐,西北雾顿开,下视金竹里以东,崩坑坠谷,层层如碧玉轻绡,远*万状;惟顶以南,尚郁伏未出。循西岭而下,乃知此峰为浮盖最东。由此而西,蜿蜒数蜂,再伏再起,极于叠石庵在叠石庵终止,乃为西隅,再下为白花岩矣。既连越二蜂,即里山趋寺之第三冈也。时余每过一峰,辄一峰开霁,西峰诸石,俱各为披露。西峰尽,又越两峰,峰俱有石层叠。又一峰南向居中,前耸二石,一斜而尖,是名“梨头尖石”。二石高数十丈,堪为江郎支庶,而下俱浮缀叠石数块,承以石盘,如坐嵌空处,俱可徙倚。此峰南下一支,石多嶙峋,所称“双笋石人”,攒列寺右者,皆其派也。峰后散为五峰,回环离立,中藏一坪可庐,亦高峰所罕得者。又西越两峰,为浮盖中顶,皆盘石累叠而成,下者为盘,上者为盖,或数石共肩一石,或一石复*列数石,上下俱成叠台双阙,“浮盖仙坛”,洵不诬称矣。其石高削无级,不便攀跻。登其巅,群峰尽出。山顶之石,四旁有苔,如发下垂,嫩绿浮烟,娟然秀美可爱。西望叠石、石仙诸胜,尚隔三四峰,而日已过午,遂还饭寺中。别之南下,十里即大道,已在梨岭之麓。登岭,过九牧,宿渔梁下街。
初五日 下浦城舟,凡四日抵延*郡。
初十日 复逆流上永安溪,泊榕溪。其地为南*、沙县之中,各去六十里。先是浦城之溪水小,而永安之流暴涨,故顺逆皆迟。
十一日 舟曲随山西南行,乱石峥嵘,奔流悬迅。二十里,舟为石触,榜人以竹丝绵纸包片木掩而钉之,止涌而已。又十里,溪右一山,瞰溪如伏狮,额有崖两重,阁临其上,崖下圆石高数丈,突立溪中。于是折而东,又十里,月下上一滩,泊于旧县。
十二日 山稍开,西北二十里,抵沙县。城南临大溪,雉堞及肩,即溪崖也。溪中多置大舟,两旁为轮,关水以舂。西十里,南折入山间。右山石骨巉削,而左山夹处,有泉落坳隙如玉箸。又西南二十里,泊洋口。其地路通尤溪。东有山曰里丰,为一邑之望。昨舟过伏狮崖,即望而见之,今绕其西而南向。
十三日 西南二十里,渐入山,又二十五里,至双口。遂折而西北行,五里,至横双口。溪右一水自北来,永安之溪自南来,至此合。其北来之溪,舟通岩前可七十里。又五里入永安界,曰新凌铺。
十四日 行永安境内,始闻猿声。南四十里为巩川。上大滩十里,东南行,忽望见溪右峰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则突兀者转为参差,为崩削,俱盘亘壁立,为峰为岩,为屏为柱,次第而见。中一峰壁削到底,或大书其上,曰“凌霄”。于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争胜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较诡异,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则桃源涧也。其峰排突溪南,上逼层汉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峰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曲槛飞栏,遥带不一,急停舟登焉。
杜甫的千古名句(精选50句)
说起李白、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名气估计比唐朝都大。我们能勉强背诵的几首或几句诗里,最熟悉的'差不多也就是他俩的`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的经典名句,欢迎阅览。
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6、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7、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1、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
12、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1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1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20、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25、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2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27、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28、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1、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3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5、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36、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37、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38、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40、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41、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4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43、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4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4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6、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4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8、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9、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5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5、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8、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乐·会昌》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0、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11、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乐·蒋桂战争》
1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13、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1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1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18、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1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1、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2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23、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辛夷坞》
2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25、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2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君自故乡来》
27、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2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3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31、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32、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3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3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35、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3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38、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
39、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41、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42、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43、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4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45、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4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47、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48、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4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5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5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关于赞美庐山的千古名言诗句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赞美庐山的千古名言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2.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3.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5.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6.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
7.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8.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9.天*星河冷,龙归洞穴深。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10.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11.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
12.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藓室新开灶,柽潭未了棋。
13.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
14.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15.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16.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17.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18.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19.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20.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2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2.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4.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
5.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6.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7.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8.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9.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10.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
11.庐山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12.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13.自从庐阜泻双练,至今银湾岐两支。
14.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15.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18.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19.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来动移文。
20.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21.天*星河冷,龙归洞穴深。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22.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23.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24.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藓室新开灶,柽潭未了棋。
25.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26.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27.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
徐霞客的千古名言
徐霞客的名言
徐霞客名言
徐霞客名句
徐霞客诗句
千古名言
徐霞客的诗句
徐霞客游记名句
徐霞客黄山名句
约客的千古名句
千古名言警句
徐霞客写香山的古诗
刘秀的千古名言
赞美徐霞客的诗句
徐霞客游记经典名句
写黄山的古诗徐霞客
礼记中的千古名言
徐霞客经典语录
徐霞客游黄山的诗句
罗隐的两句千古名言
古诗中的千古名言
关于牡丹的千古名言
关于郭嘉的千古名言
心怀天下的千古名言
雁荡山的诗句徐霞客
赞美黄山的古诗徐霞客
徐霞客赞美云南的古诗
古诗小池的千古名言
徐霞客描写黄山的诗句
徐霞客游记优美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