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备说过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刘备说过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刘备说过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刘备说过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刘备名言名句大全,以及刘备说过的名言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十余万生灵啊,皆因跟随我而遭此劫难。即使草木之人,铁石心肠,能不悲乎?
2、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
3、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4、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5、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於天下。
6、杀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斩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7、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
8、原来,明天和未来,是明天先到了;我和阿香连明天都没有,哪里来的未来呢?
9、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
10、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
11、我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一个先到。
12、黄巾*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尚未可尽知也。
13、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1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5、夫人,刘备愿这良辰美景永伴余生
16、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17、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18、子龙一身都是胆。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
20、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
21、曹操因身边有众多谋士,方得以击败袁绍。
22、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23、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24、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25、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26、大路就在前面,只欠有心之人。
27、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28、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29、我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你的煞气大,还是我的仁德大。
30、这匹白马备已骑了多年,性极驯顺,万无一失,请军师换乘此马。
31、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32、原本料理就没有胜负之分,饭只要大家吃得开心就可以了。
33、江东才智之士极多。
34、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相会。
35、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
刘备名言
1、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刘备
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备
3、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裏江山,何足为贵!——刘备
4、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备愿献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刘备
5、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刘备
6、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刘备
7、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刘备
8、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刘备
9、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刘备
10、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刘备
11、黄巾*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尚未可尽知也。——刘备
12、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於天下。——刘备
13、子龙一身都是胆。——刘备
14、这匹白马备已骑了多年,性极驯顺,万无一失,请军师换乘此马。——刘备
15、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刘备
16、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刘备
17、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刘备
18、十余万生灵啊,皆因跟随我而遭此劫难。即使草木之人,铁石心肠,能不悲乎?——刘备
19、夫人,刘备愿这良辰美景永伴余生。——刘备
20、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刘备
21、江东才智之士极多。——刘备
22、曹操因身边有众多谋士,方得以击败袁绍。——刘备
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24、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相会。——刘备
25、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刘备
1、原本料理就没有胜负之分,饭只要大家吃得开心就可以了。
2、原来,明天和未来,是明天先到了;我和阿香连明天都没有,哪里来的未来呢?
3、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4、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5、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於天下。
6、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7、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8、黄巾*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尚未可尽知也。
9、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
10、这匹白马备已骑了多年,性极驯顺,万无一失,请军师换乘此马。
11、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
12、我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你的煞气大,还是我的仁德大。
13、曹操因身边有众多谋士,方得以击败袁绍。
14、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
15、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16、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17、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
18、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
20、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21、我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一个先到。
2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3、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24、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25、杀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斩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26、大路就在前面,只欠有心之人。
27、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28、夫人,刘备愿这良辰美景永伴余生
29、备欲同你二人结拜为生死弟兄。
30、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相会。
31、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
刘备的性格特点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刘备的性格特点,快来看看吧。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这是他性格中远远胜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据北方大部,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军事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曹操行事残暴,时常就*,刘备行事多与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刘备宽仁;曹操狡诈,刘备忠厚;曹操篡汉,刘备扶汉,因此,刘备深得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坚忍不拔,终成大事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
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刘备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登传》,本意是指只知道购置房田产业,没有远大的志向。
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许汜说:“陈登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啊?”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帝主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有一点救世的念头。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产价格,说的话没有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忌讳的做派,他凭什么跟您说话呢?如果是当时是在下,我会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板,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呢?”
刘备简介
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刘备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刘备简介
刘备(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虽然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是他父亲早死,家境贫寒,与母亲赖贩草鞋、织草*度日,生活非常艰苦。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有昭烈庙为纪念。
刘备性格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坚忍不拔,终成大事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
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刘备典故
曹操问裴潜
《世说新语·识鉴》曰: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裴潜评价刘备居国不治,守边为主。
死里逃生
《典略》曰:*原刘子*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原,子*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
这件事一方面提到了刘备的武勇,但更多的是刘备的急中生智和临危不惧,想想看,若是刘备只是一介武夫,十分勇敢的与贼兵拼命,或是慌张被杀,还会有日后的昭烈皇帝吗?
感化刺客
《三国志》:郡民刘*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魏书》曰:刘*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髀肉之叹
《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因生肉而感概,千古英雄,几人有如此气概?
耻杀宋忠
《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
刘备在这种危急的境况下,虽然很生气,仍然能保持镇静,像宋忠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值得自己动手杀死,于是让宋忠走了。
孝直避箭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裴松之引注: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势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见,刘备不仅不是窝囊废,而且十分勇敢好战,而法正与刘备的君臣之情,也是值得称道的。
身份不明的刺客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引注: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备计。稍欲亲*,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须臾,客入厕,备谓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亮问所在,备曰:“起者其人也。”亮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追之,已越墙而走。
这件事后人认为其疑点重重,破绽多多,但无论如何,只通过谈话就了解了一个人的能力,这都显示了刘备极强的知人识人能力。
求田问舍
释源:《三国志·魏志·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沦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色,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说解:求田问舍,原是刘备说许汜为国士,处纷乱之世,而无效主之志,只知道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没有远大志向。后以求田问舍形容专营私利而胸无大志之士。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2、望兄在天之灵,垂救荆襄之民那。
3、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
4、黄巾*定之日,必是群雄崛起之时。那时域中竟为谁人之天下,尚未可尽知也。
5、这匹白马备已骑了多年,性极驯顺,万无一失,请军师换乘此马。
6、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7、大路就在前面,只欠有心之人。
8、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备愿献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9、我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一个先到。
10、原本料理就没有胜负之分,饭只要大家吃得开心就可以了。
11、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12、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13、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14、原来,明天和未来,是明天先到了;我和阿香连明天都没有,哪里来的未来呢?
15、元直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相会。
16、有一种思念,不用去想,就会一直出现,第一根弦、会响(想),第二根弦、会响(想),原来每一根弦、都很响(想)。
17、曹操因身边有众多谋士,方得以击败袁绍。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
19、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
20、夫人,刘备愿这良辰美景永伴余生
21、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
22、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23、杀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斩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24、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25、余万生灵啊,皆因跟随我而遭此劫难。即使草木之人,铁石心肠,能不悲乎?
26、我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你的煞气大,还是我的仁德大。
2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8、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29、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30、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於天下。
31、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
32、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33、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关于刘备的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刘备的歇后语大全,欢迎阅读和收藏。
1、刘备** —— 心慈手软
2、刘备娶亲 —— 弄假成真
3、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4、刘备摔太子 —— 收买人心
5、刘备哭荆州 —— 假充善人;
6、吃曹操饭,干刘备事 —— 吃里爬外;
7、刘备对诸葛亮 —— 无话不说
8、刘备种园子 —— 韬晦之计
9、刘备里江山 —— 哭出来里
10、刘备丢阿斗 —— 收买人心
11、刘备投袁绍 —— 委曲求全
12、刘备摔筷子 —— 会遮掩
13、关公保刘备 —— 赤胆忠心
14、刘备有舅子 —— 孙权
15、刘备借荊州 —— 有借无还
16、汜水关的刘备 —— 哑坐
17、刘备访贤 —— 三顾茅庐
18、刘备的兄弟 —— 红的红,黑的黑
19、蔡瑁迎刘备 ——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20、刘备招亲 —— 弄假成真
21、甘露寺里的刘备 —— 安然无恙
22、刘备轻看庞统 —— 以貌取人
23、刘备请诸葛 —— 三顾茅庐
24、刘备对诸葛 —— 无话不说
25、刘备请诸葛亮 —— 思贤心切
1、 张飞拉着刘备胡 —— 不必牵须;不必谦虚
2、 泗水关的刘备 —— 雅坐;哑坐
3、 刘备哭荆州 —— 假充善人;哭着害人哩;用计哩;一哭就有计;假摔眼泪
4、 吃曹操饭,干刘备事 —— 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
5、 刘备惊怀 —— 天公作美
6、 大河里淌下床单来 —— 刘备;流被
7、 刘备当皇叔 —— 时来运转
8、 刘备种园子 —— 韬晦之计
9、 刘备里江山 —— 哭出来里
10、 刘备的儿 —— 无能之辈
11、 刘备的舅子 —— 孙权
12、 刘备摔筷子 —— 会遮掩
13、刘备困曹营 —— 提心吊胆
14、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 —— 吃里爬外
15、 刘备遇孔明 —— 如鱼得水
16、 刘备摔阿斗 —— 收买人心
17、 刘备上了黄鹤楼 —— 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18、 刘备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19、 刘备三顾茅庐 —— 尽找明白人
20、 刘备卖草鞋 —— 本行
21、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22、 刘备对孔明 —— 言听计从
23、 刘备三上卧龙岗 —— 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24、 刘备编草鞋 —— 内行
关于刘备借荆州歇后语
歇后语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小编整理了关于刘备借荆州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历史中有很多脍炙人口著名事件,其中,刘备借荆州就是其中一例,并且还演化成一条歇后语广为流传。聪明的朋友们,知道下一句接什么吗?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能说清楚吗?如果还不能,让小编讲给你听吧: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借荆州”一事
(一)简介
公元208年赤壁战后,孙刘结盟乘胜进军,经年余激战,最终夺取荆州城。由于荆州乃兵家必争的重镇,所以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荆州,而功劳甚伟的刘备却只能率本部兵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营。刘备曾被汉献帝封为左将军,号左公,刘备驻扎油江口后即改油江口为*,取“左*靖,日后强雄”之意。刘备居*,地小物薄,不利于发展,于是他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不仅不借荆州,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50多岁的刘备作了东吴的娇客。公元210年,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鲁肃从吴蜀联盟以抗曹操的战略方针考虑,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了刘备。刘备借得荆州后,即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
(二)真相如何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而且人们可能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荆州一共有8个郡,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两郡;刘备最多,得了荆州的江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
东吴的鲁肃很有战略眼光,他竭力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则让刘备充当抗曹的战略前哨,二则以此向刘备表示友好。
所以“借荆州”其实只是借了荆州的南郡。
以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南郡,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
不久,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个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刘备解决了荆州的矛盾,与曹操争汉中,于建安二十四年(219)据有了汉中。于当年七月,自称汉中王。
但孙权还不知足,认为,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虽然取得了水淹于禁所率的七军的辉煌战绩,但后方空虚,给了吕蒙以可乘之机。最后关羽在219年年底,败走麦城,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关羽的错误不在于北攻樊城,而在于没有防备孙权违背盟约,没有注意巩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丢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三)借荆州的过程
首先了解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载:“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复以程普领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
《三国志程普传》记载:“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复还领江夏,……”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根据以上相关历史记载,可以看出,《资治通鉴》和《三国志鲁肃传、程普传》均有很明确的说明,而《先主传》则没有明确说明。特别是编年史的《资治通鉴》将前后时间记载的很详尽。由此,我们可以勾画出“借荆州”的实际过程为:
1、208年11月,周瑜率领的大军于赤壁击败曹操,又逆江西进,占领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门户夷陵),包围江陵,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2、208年12月,刘备趁江陵大战,周瑜无暇南顾之机,率部南下抢占四郡的地盘。
3、209年12月,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周瑜占领战略要地江陵。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羡)。
4、同月,刘琦死,刘备为荆州牧。周瑜将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盘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城,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
5、210年12月,刘备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借)荆州。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当然更反对借荆州了。估计此时周瑜正在孙权处汇报攻蜀事宜)。
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歇后语
导语:刘备和诸葛亮是历史上一对典型的君臣,《三国演义》塑造了礼贤下士的刘备和尽忠报主的诸葛亮形象。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刘备掼阿斗 —— 假买人心
刘备过江赴宴 —— 不知暗藏杀机
刘备见孔明 —— 如鱼得水
刘备江东招亲 —— 弄假成真
刘备困曹营 —— 提心吊胆
刘备三上卧龙冈 —— 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刘备马跳檀溪 —— 巧遇高人
属刘备的 —— 爱哭
刘备甩孩子 —— 要买人心
对张飞骂刘备 —— 找气惹
甘露寺的刘备 —— 安然无恙
刘备报仇 —— 因小失大
刘备的手 —— 伸得长
刘备的太子 —— 阿斗
刘备摔阿斗 —— 收买人心
刘备上了黄鹤楼 —— 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刘备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刘备三顾茅庐 —— 尽找明白人
刘备卖草鞋 —— 本行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刘备对孔明 —— 言听计从
刘备三上卧龙岗 —— 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刘备编草鞋 —— 内行
刘备摔孩子 —— 收买人心
刘备对诸葛 —— 无话不说
刘备请诸葛 —— 三顾茅庐
刘备投袁绍 —— 委曲求全
刘备丢阿斗 —— 收买人心
刘备对诸葛亮 —— 无话不说
刘备摔太子 —— 收买人心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刘备娶亲 —— 弄假成真
刘备上黄鹤楼 —— 吓得嗦嗦抖;胆颤心惊;吓得索索抖;胆战心惊
刘备白帝城托孤 —— 试探别人的心
蔡辐迎刘备 ——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大河里淌下卧单来 —— 流被;刘备
刘备得孔明 —— 如鱼得水
刘备东吴招亲 —— 弄假成真
食曹操的饭,做刘备的代志 —— 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遇诸葛 —— 无话不说
刘备登上黄鹤楼 —— 胆战心惊
张飞哭刘备 —— 凶啊;兄啊
刘备得诸葛亮 —— 如鱼得水
刘备的夫人 —— 糜氏;没事
刘备夫人 —— 糜氏;没事
诸葛亮拜斗 —— 自知要死
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诸葛亮皱眉头 —— 计上心来;计上心头
孔明拜诸葛亮 —— 自拜自
刘备说过的名言
刘备名言
刘备说过的名言名句
刘备的名言
刘备说的名言
刘备的名言警句
刘备的经典名言
刘备名言名句大全
刘备的名人名言
刘备倡导仁义的名言
刘备格言
刘备台词
刘备的台词
刘备的古诗
刘备的诗句
刘备语录
描写刘备的诗
神刘备台词
界刘备台词
猜刘备的古诗
刘备的五言绝句古诗
提到刘备的古诗
刘备写的诗古诗
刘备的古诗句
刘备的爱国古诗
古诗归雁是刘备写的吗
有关于刘备的古诗
刘备的古诗画像
描写刘备的句子
送给刘备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