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羁旅之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羁旅之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羁旅之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羁旅之愁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羁旅诗大全》,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羁旅诗大全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7、《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8、《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9、《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10、《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1、《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12、《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13、《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4、《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15、《寒塘》
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村居诗。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羁旅思乡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赏析】
因眼前风物勾起乡思是游子的常情,基于这种生活体验,借一景一物来发抒乡思乡愁的诗作在古代诗歌中是不乏佳作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是由明月触发故园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是借春花表达归思;“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因笛声催动无尽的乡愁。这些诗作物我相关,情词相吻,有的真情畅达,有的深情绵渺,深受人们喜爱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李觏的《乡思》则是由落日黄昏牵惹出浓郁的乡愁的诗作,但它又不只是借对夕阳晚景的描写来寄托怀乡之情,而是着力抒写落日时所见、所思、所感,并以步步推进,层层比照的手法把乡愁表达得至深至切。
《乡思》句句写故乡之思,但却不是在一个*面上作同一色调的渲染,而是一层深一层地把感情急切凝重地推向高潮。诗人面对着天涯落日,但在一、二两句中并未展开对天涯依稀的暮色的描写,起句即借“人言”天涯之远,已蕴游子之情,接着以“望极”而“不见”,表达作者对家乡之远——远在天涯之外——的怅惘,这样在游子之思上添一层乡关渺远的怅恨。三、四两句借眼前碧山、暮云把乡思更推上一层:远已堪恨,怎又见层层青山阻断了天涯故乡路,恨远之上又添一恨——隔;更何况这层层青山“还被暮云遮”,“隔”复又“遮”,恨何以堪!短短四句,一层进一层,一层深一层,把凝重的乡思之情表达得深婉曲折而又十分浓烈。
这种写法在诗词中自非独无仅有。李商隐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人们熟知的,而与李觏同时代的欧阳修在《踏莎行》中也运用这种手法:“楼高莫*危栏倚,*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觏是否受到他们的启迪难以推测,但是其《乡思》中感情的层层推进,是借黄昏所见的“落日”、“天涯”、“碧山”、“暮云”这些特定环境中的特定景物激惹出叠叠情感的波涛,比李义山借助典实与欧阳永叔径直点穿“行人”以作比照来推开一层,应当说更显自然熨贴,艺术上亦有所突破。
《蓟北旅思》
唐·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纻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赏析】
“诗要避俗,更要避熟”,这是《艺概》作者对诗歌创作提出的要求之一。诗格卑下谓之俗,这等作品固然无多可取;而熟滥之诗,由于它了无新意,既不能向读者提供新的认识,又不能向读者提供值得玩味的新的审美对象,无疑更加缺少存在的价值。刘熙载的“避熟”的要求其实并不低。诗人们要达到这一要求绝非易事,尤其在写那些已经被前人反复吟咏的题材的时候。诚如严羽所言:“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然而张籍毕竟避开了这个“熟”字。这也正是《蓟北旅思》往往被不同时代的诗歌编选家垂青而没有淹然无闻的原因所在。
《蓟北旅思》新在哪里?通读全诗不难发现它主要新在“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这结末的两句。
“折柳枝以送人远行”,是唐代的*俗。唐代很多诗人都把这一细节写进赠别和思乡的篇章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来攀枝苦,应为别离多。”(王之焕:《送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闻笛》),无不是传诵千古的佳作名句,张籍在《蓟北旅思》中也写折枝,但和他人并不雷同,他所采取的角度和借以体现的情思都有异于前人。如果以崔湜的《折杨柳》、元淳的《寄洛中诸妹》与之比较,就越发可以证明这一点。
元淳的诗如次:“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题书凭雁翼,望月想蛾眉。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元淳的这首诗和《蓟北旅思》颇有几点相似。诗人离家甚远,是其相似之一。元淳和家乡有万里之隔,张籍离故土亦很遥远。张籍故乡何处?历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和州人(今安徽和县),一说为苏州人(今江苏境内),一说少长于和州而祖籍于苏州。从这首诗的前两句看,他的家乡当在“吴”地:他“望乡国”而歌“白纻词”,而“白纻歌”正是吴地的一支舞曲。由吴地到蓟北(今天津以北),自然是十分遥远的了。诗人有家不得归去,是其相似之二。元淳“归不得”的原因,诗中已经写明:“谁堪离乱处”,正处在离乱之中;张籍诗中则未写出,也许是到蓟北公干因某种原因滞留下来,但滞留时间不短则是肯定的,这从第一句的“日日”、第三句的“长因”、第八句的“折尽”可以看得出来。借杨柳以抒发思乡之情,是其相似之三。元淳和张籍的诗都以最末一句为结穴,都在这结穴之句中刻划了一个动人的形象。但元淳笔下是诗人自身的形象:一名女道士手抚杨柳向着故乡掩面而泣;张籍笔下的则是一株杨柳,一株立于清清客舍旁侧的杨柳;它虽然青翠葱茏,向南的枝条却已被人折尽。这遭到破损的杨柳本不及“掩泪向南枝”入画,但由于它破损的原因——枝条为思乡情浓的人所折,反而获得了特殊的美感。它更启人遐思:折枝本为送友,送友又惹起乡愁;杨柳向南的枝条既被折尽,那折枝的诗人胸中的思乡之情已经掀起多少潮头?物尚如此,人何以堪?诗人思乡之苦已溢出胸臆弥漫于客舍,弥漫于蓟北了。
崔湜在《折杨柳》中写道:“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这无疑是一首代言体的征妇诗。诗人同样借助折柳表现思念之情。但这种感情抒发还是比较直接的:由思夫而导致折柳,以折枝表现思夫;张籍思乡之情表现于杨柳时则更加曲折深沉,这已为前言。当然这种曲折深沉是就结句而言。在《蓟北旅思》中并不缺乏直抒胸臆、直接表白的句子。但正因为诗的前二句颇多直白,所以结束时出现的这一杨柳的'形象才含蕴着极丰富的情感,并给全诗增加了含蓄和蕴藉的意味。
《蝶恋花旅月怀人》
清·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赏析】
这首词的标题是“旅月怀人”,其实仅上阕便已题无剩义,下阕乃更深一层,是作者由此而来的万端感触。
起首三句写月。“疏帘”乃词人旅居之处。“才数尺”并非实写,而是道出月光之明丽皎洁,正因为此,所以隔着“疏帘”才仍能使人感到与月相距如此之*。“乌鹊惊飞”一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几句而来,表面上进一步写月光之明亮,以至于使乌鹊疑为天色将曙而惊飞起来,其实是将“无枝可依”的身世之感暗寓其中,隐隐道出旅况之萧条。月本无心,光明如初,一片洁白,而观者有意,境随情生,所以词人在“白”之前冠以“伤心”二字。“伤心”之人,触物皆可“伤心”,更何况身在旅途之中,又凝对这素月的遍地清辉?此时偶闻邻家笛声,于是顿起故人远别之思。四、五两句写“怀人”,所怀者为何人不得而知,但词人在旅途中,月光下,寂寞时,偏偏想起了他,可见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而必是能与之心意相通者。“万里”写与“故人”相“隔”之远,而且这“万里”之间又非坦途,那“故人”更远在“关塞”之外,可见要想与之谋面是极难的事。“南楼”典出《晋书·庾亮传》,后来代指骚人词客乘雅兴所登临之处,如李白诗曰“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此处泛指邻家。“梅花”即笛曲中之梅花落或梅花引,后代用为别曲之代称。“谁弄”二字表面上是疑问,其实在惊诧中还带有责备的意思,因为那遍地月光已自令“疏帘”下的词人“伤心”了,蓦然间“南楼”上不知何人又吹起呜咽的笛声,岂非更令他魂不守舍?而那笛客所吹者偏偏又是“梅花”,这专述离情别意的名曲使词人益发思念万里关塞相隔的故人,相思而不得相见,耳畔偏又有别曲萦绕,这旅途月下笛声中的“怀人”滋味,真不知该是何等的凄楚。
词写了一半,“旅月怀人”的题义似乎已写尽,其下阕头三句,词人又回过头来写这个“旅”字,进一步揭示出自己的客况穷愁与内心隐忧。“蟋蟀”声声,好象*在“灯前”,正是《诗经·七月》中所谓“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所写的季节,表明秋意已极浓了。唯有孤灯相伴,客中寂寞之状已然可见,何况还是一位“病客”,更何况连蟋蟀都来相“欺”!至于蟋蟀们究竟是如何“欺病客”的,二、三两句作了交待,词人说因为它们的声声鸣叫搅得人无法入睡,于是自己的“清影”只好在月下灯前“徘徊”不止。其实,“徘徊”的举动正说明心绪纷乱,其“影”甚“清”又说明诗心之苦现于形体,竟是清癯如许了,这些都是“欲睡何由得”的真正原因。词人不明说,却反怪蟋蟀相“欺”,更见出词风委婉与愁绪之深。最后两句,词人由“蟋蟀”怪到“墙角芭蕉”,厌憎它挡住了月光,以至于“遮掩窗儿黑”。“生”是语助词。本来“墙角芭蕉”是应带有几许诗情画意的,原该是诗人画家们眷顾的对象,况且此刻它又正在月光下、秋风里“瑟瑟”摇曳,更应使人生出几分怜爱,然而词人却偏道出一个“憎”字,若非他身负如此文名,有这样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艺术气质,几乎让人疑心为焚琴煮鹤之辈。这一切看似不好理解,其实清人谭献《箧中词》在评这首词时,仅以“忧谗”二字便揭明了个中原委。至于“谗”从何来,且不必深究,反正词人之忧心与忧状在词中都已表露无遗,而“遮掩窗儿黑”恰恰不过是古人所谓“浮云蔽日”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总体来看,全词形象鲜明,从令人“伤心”的月光到“病客”的“清影”以及隐隐笛声、“瑟瑟”芭蕉,都使读者觉得宛在目前。而且,词的上阕“怀人”之旨既十分彰明,但又不是一泻无余;下阕写“忧谗”之情虽稍隐晦,但也不是无可捉摸,形象与情感融为一体,笔致曲折却不失之晦涩,的确可当得上“婉约”二字。
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
晏殊一生著作颇丰,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品在当时颇负盛名。浣溪沙是一首名气极大的伤春词,亮点就在于思藏于情中。下面是晏殊《浣溪沙》四首赏析,欢迎阅读了解。
浣溪沙·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在*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浣溪沙·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此词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粉融”,谓脂粉与汗水融和。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
羁旅诗特点及常见意象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一、羁旅行役诗概念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杜鹃啼血”。
羁旅诗特点
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由于这些这些感情是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羁旅诗主要使用的意象包括“望月怀远”(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鸿雁传书”(韦应物的《闻雁》)、“折柳送别”(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杜鹃啼血”(晏几道的《鹧鸪天》)等等。
例文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羁旅立冬时,凄风擗面吹。——李英《立冬客馆病坐》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司马光《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今岁春盘始住家,也胜羁旅走天涯。——刘克庄《立春二首·今岁春盘始住家》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周邦彦《琐窗寒·暗柳啼鸦》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杜甫《成都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杜甫《遣兴五首》
羁旅忽相遇,别离又兹夕。——戴叔伦《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之作》
年光蛇赴壑,羁旅雁随阳。——孙嵩《行都钱岁》
朝家焉可欺,羁旅谋自济。——李覯《寄祖祕丞》
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孟浩然《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羁旅复经冬,瓢空盎亦空。——贾岛《冬夜》
离宫延子产,羁旅接陈完。——庾信《咏怀六首》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宋玉《九辨》
羁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杜甫《久客》
穷愁艰理胜,羁旅易情亲。——穆修《秋浦会遇》
越南羁旅登临倦,书赋囚人日月笼。——杨维桢《承天阁》
行矣忍羁旅,无鱼勿弹铗。——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
况我飘转无定所,终日戚戚忍羁旅。——杜甫《严氏溪放歌行》
君言下国羁旅臣,生来好武文笔浅。——孙蕡《赠关元帅景熙》
柰何农经中,收此困羁旅。——苏轼《食槟榔》
岂待庄舄吟,方知倦羁旅。——李德裕《夏晚有怀*泉林居》
值此寒暑变,感予羁旅怀。——李廌《邓城道中怀旧时德麟相拉至江北三县》
或闻羁旅甘常调,簿尉文参各天表。——薛逢《君不见》
亦曾忧羁旅,他乡迫暮秋。——苏轼《老人行》
不谓羁旅馀,向来聘私室。——孙蕡《白头吟》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杜甫《白丝行》
便有杯觞兴,可据羁旅愁。——刘象《早春池亭独游三首》
吾儿哀乃翁,岁暮忍羁旅。——陆游《寄子虡·老自安故乡》
独有天涯作羁旅,几回欲削还延伫。——王留《长安秋草篇(小引)》
欲问长安无使来,终日戚戚忍羁旅。——文天祥《四拍》
喜子过我乐,增我羁旅虑。——赵孟頫《送李仲渊同知眉州》
可惜玉堂挥翰手,独缘羁旅赋登楼。——陈造《再次韵赠高宾王二首·虞卿与世得穷愁》
青衫弟子天下穷,饥走京城困羁旅。——张耒《寄子由先生》
岂悟旧羁旅,变为新闲安。——孟郊《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
黄金白璧竞奢华,淮北淮西忍羁旅。——蓝智《寄钱允吉》
1、《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春夜洛城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7、《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8、《晓发》
唐·贺知章
故乡杳无迹,江皋闻曙钟。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9、《江上思归》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10、《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1、《千里思》
唐·李白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
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12、《渡荆门送别》
羁旅思乡诗常用意象、意境和常用手法
鉴赏诗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分析诗句的常见意象和常见手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鉴赏诗歌的常见意象、意境和常用手法的举例分析。
一、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二、意境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三、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关于乡愁的诗句古诗(精选85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愁的诗句古诗(精选85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2、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4、云鸠拖雨过江皋。——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5、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秋瑾《九日感赋》
6、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7、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8、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王建《渡辽水》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0、刚断肠、惹的离情苦。——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11、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沈约《咏湖中雁》
12、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13、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1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15、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6、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7、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适《别董大二首》
18、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周邦彦《兰陵王·柳》
19、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20、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谢朓《送江水曹还远馆》
2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2、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23、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24、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5、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26、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27、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叶梦的《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28、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9、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30、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31、泪鸿怨角,空教人瘦。——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32、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33、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李益《从军北征》
34、烽火*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35、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杜甫《江汉》
36、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7、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38、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39、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赵崇《清*乐·怀人》
40、歌吹展江底,长铗不须弹。——王恽《水调歌头·送王子初之太原》
4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42、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张九龄《西江夜行》
43、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44、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45、*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6、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47、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48、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49、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关于乡愁的诗句,关于思乡的古诗关于乡愁 - 优美的思乡诗句,读首乡愁的小诗再睡,你能打出关于中秋、思念亲人、乡愁的诗句吗?
2、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李白《关山月》
3、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西江夜行》
4、 壮年听雨客舟中。 —— 蒋捷《虞美人·听雨》
5、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绩《野望》
6、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苏轼《蝶恋花·春景》
7、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8、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9、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10、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2、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3、 渔舟唱晚,彩云追月,羌管弄晴听箫鼓,菱歌泛夜赏烟霞,处处闻乡音。乡愁如歌,是帝王将相京剧唱腔的大气豪迈,才子佳人黄梅戏里的义重情深;是蒙古长调信天游川江号子的悠远旷达,是吴侬软语爱恨情仇经典台词的意趣横生;是二泉映月的凄美而不屈,赛马的激越而舒展,是龙船调的轻飏对答与采茶舞的婀娜顾盼在作撩人的缠绵;是蝴蝶泉边芦笙小伙与彝族阿细在跳月,天山脚下维族哈萨克族兄弟同阿里山的姑娘在对唱;锅庄旋子在欢庆,壮族山歌在迎客,傣族孔雀在起舞,侗族大歌在伴唱,一个民族的五十六群儿女在吟唱乡恋。
14、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乡愁是诗经的露、风雅的霜,诗滴点点,爱意行行。楚辞汉赋意境奇幻,唐诗宋词韵味绵长,字字是乡关,句句是村烟。愁心满怀泪沾襟,乡愁是慈母的手中线、游子的心中吟,是浊酒一杯家万里、日暮乡关烟波愁的长叹。
15、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乡愁是诗的泪珠,落地成花,朵朵是心,是少离老归未改的乡音做依稀的辨听,是碧流行舟飞入的柳絮做酸涩的问询,是归鸿声断残云里的忧伤与怨恨,是子规渧血东风里的忠诚与坚贞。
16、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7、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18、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9、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 韦应物《闻雁》
20、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 隐隐的思念,幽幽的愁怨,浓浓的情感,乡愁是水墨画一般淡远缥缈的思绪,像一个温柔妥帖而不忍割舍的心结,悬在你的心空,若隐若现,忽*忽远,又刻骨铭心,牵肠挂肚。走遍天涯海角,乡愁是你山清水秀空明澄碧的乡村,村口那如同古柏古钟古井一般苍老的长者;阅尽世间万象,乡愁是你无法铣削的肤色、瞳颜和不改的乡音。少小离家去,乡愁是魂牵梦绕的娘亲;老泪落浊酒,乡愁是无以排解的愧,是风尘不变的情。
23、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卢纶《长安春望》
24、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25、 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
26、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马戴《灞上秋居》
27、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28、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9、 关于乡愁的诗句,关于思乡的古诗
30、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1、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32、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
33、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34、 曲中闻折柳,何人不生情,乡愁是心的低吟,是清*乐、念奴娇、凉州词的咏叹,是雨打芭蕉夜、江枫渔火愁的独酌,是嫦娥婵娟织女的倚望,是故人入梦长相忆的拳拳挂念。千江有水千江月,乡愁是床前明月、江南明月拂拭的秦砖汉瓦,是天山明月、海上明月巡视的吴江蜀道,是高悬玉门关、瓜洲渡、寒山寺、白帝城上空的不老月,在长河中穿行。
35、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6、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37、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8、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39、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 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4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
41、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4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43、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44、 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5、 乡愁,是一种记忆,一种经久不衰的情愫,历久弥新的期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道出了今天无数人的同感。没有乡愁的土地是苍白的,没有乡愁的国度是缺少根基的,一个失落了乡愁的人,一定会失魂落魄无家可归。
46、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8、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9、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欲别故乡难。 —— 夏完淳《别云间》
50、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51、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 司空曙《贼*后送人北归》
关于愁恨悲欢古诗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羁旅之愁的古诗
羁旅愁思的古诗
关于羁旅之愁的古诗句
描写羁旅乡愁的古诗
羁旅在外秋夜愁思的古诗
羁旅愁思漂泊无依的古诗
羁旅之思的古诗
表达羁旅愁思的初中古诗
秋天的羁旅愁思古诗词
关于羁旅之愁的古诗词及作答
有关羁旅的古诗
羁旅行段的古诗
羁旅游的古诗
写羁旅的古诗词
表现羁旅的古诗
羁旅天涯的古诗
关于羁旅的古诗大全
抒发羁旅之思的古诗
羁旅思乡情的古诗
羁旅之情的诗句
羁旅行役古诗的情感
有关羁旅相思的古诗
三首羁旅思乡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中的羁旅诗
写羁旅行役的著名古诗
孟浩然羁旅之思的古诗
羁旅思乡古诗的意象
有关抒发羁旅之思的古诗
羁旅悲秋思乡的古诗
古诗中的羁旅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