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从《论语》看孔子的孝道思想
在日常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论语》看孔子的孝道思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孔子之前,华夏民族对“孝”的阐释已经蔚为大观,本文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结合前人观点和其他儒学著作,阐发孔子的孝道思想,并探究《论语》中的“孝”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孝;论语;孔子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美德之一。其实,孝的思想早在孔子以前就已产生,在西周的铜器铭文之中“孝”字从老从子,象征老人扶子之行,象征年轻人搀扶族中老者。“孝之本宜,恐非限于父母,诸父诸祖亦应善事。”(《金文诂林》卷八) 在远古的氏族和部落社会之中,“孝”的意义是很广的,是指对本族中年长者的尊重、敬爱、赡养和祭祀[1]。随着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长时间的发展,“孝”也由对族中老者的尊敬变成对父母的关爱,成为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甚至在今天,对生者的“孝”更为受到重视。但是综观《论语》里的孝道思想,跟上古时期更为接*,那就是“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义务,还是忠于国家的品德基础,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士的标准之一,在孔子那里,孝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抚慰和祭奠。
春秋时期是*历史上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传统意识形态的动摇,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之下,传统宗法社会中维持人际关系的孝道思想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子弑父、臣弑君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整饬社会秩序,重建孝道伦理的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的前提。《论语》记载了孔子的学生有子所说的一句名言:“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也。”这句话是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为人者如果做不到孝, 那其他的品质也就无从谈起。有子继承的是孔子的思想,可是说这是对孔子孝道思想的延展,孔子自己也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在另一本儒家经典《孝经》中还有一句话说:“孝乃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儒家从理论上肯定了孝是人伦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仁”是孔子强调为圣人的必要准则,而孝作为仁的内核,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有子认为“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犯上和作乱即为不忠,孝悌者鲜犯上而无作乱,是忠君爱国思想的拥护者。我们现在常说“孝顺”一词,似乎孝敬就代表着顺从长辈或者权威的意志,那孝是不是就是愚忠和逆来顺受?很多人因此产生误解,批判《孝敬》的愚昧和保守。其实,仅就这一点,孔子早就给出了答案。有一次,曾子问孔子,“孝”是不是就等于“从父之令”,缺乏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价值的准则呢? 孔子的回答是:“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在“孝”之外,孔子还用了另一个道德的准则“义”来规范它的实行。如果上级或者长辈言行不已,就可以阻止或者不执行。可以看出,“义”作为一个概念是超越了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的,《荀子子道篇》记载了同样的一段话。鲁哀公问孔子同样一个问题。子贡认为“子从父命”就是孝。孔子说子贡是“小人”。孔子指出“子从父”不能说子“孝”,臣从君,也不能说是臣“贞”。孔子说:“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总而言之,“孝”是子对为什么要从“父之令”的审慎的把握。把握的标尺就是“义”。“孝”由此就成为小辈或者臣子依据一种更高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根据一定的认识论方法处理与君和父的关系的一种品性。在这种解释思路下,“孝”不是无原则的服从,“孝”是学道的表现和成就,是对自己内心最高价值准则的服从。“孝”不是对长辈和上级的单向的义务。
其次,孔子认为在精神上的孝,意义远大于物质的供养。关于这一点,孔子在《论语》中多有论述,对于不同弟子的提问,他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其中的要义都是一致的。他认为一般人所说的养就是孝的观念是有问题的。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就是家里豢养的动物,都能在物质上被给予很好的照顾,那么给父母的物质供养就不足以成为孝与不孝的分界线。能够区分的只有抽象的情感。所以色是难的,要做到面对父母的时候,不厌烦而有愉悦之色,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如果整天摆着一副臭脸,父母就是天天食鲍鱼吃燕窝也不会开心的,父母最需要的是心灵的慰藉。看到这两句,心中感慨颇多,孔子的教导对现代人来说指导意义更大。在古代,交通不便,疆域窄小,出趟远门并非易事,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但是今天,除了农村那些出不来的人,还有多少人愿意固守家园,守护自己的父母?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身不由己,繁忙的工作,又有谁考虑到父母的感受?每当我们推说加班加点而没空探望他们的时候,我们是否记得孔子的教诲?那首《常回家看看》在大江南北的走红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一点,我很佩服孔子,他洞察到了人内心的想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症结所在。在父母眼里,子女的陪伴和关切比物质的丰盛要重要得多。所以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是的,既然是孝子,那他在物质和言行上的态度就不会受到父母的微词,唯有疾病,是天灾,很难由人力控制,是父母和孝子都没有办法的。这种疾病,不是自身的不注意造成的。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所以自然的病症成为父母也是孝子最无能为力和担忧的事件。另外,孔子还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皆弟之言。”对于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看法,向来都被认为有主观的成分,但是人们不会对孝子父母对孝子的看法有怀疑和不好的'评价。孝道作为人伦之一,那个时代是大家很重视并且有目共睹的,如果是公认的孝子,那么他的言行对社会就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成为道德楷模式的人物。此时,就连父母家人也变成了“孝”的监督者,他们的言行是有公心且可供参考的。由此可见,孝在当时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关于孔子孝道的名言含解释集合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名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名言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算得上是优秀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孔子孝道的名言含解释,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孝道的名言含解释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4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
1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19、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20、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
21、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2、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3、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25、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27、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
28、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孔子孝道其他名言:
一、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二、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三、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四、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五、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六、长幼有序。——孟子
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八、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九、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十、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十一、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十二、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十三、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十四、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十五、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十六、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十七、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何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赞美父亲的名人名言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华兹华斯)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英国)
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忒壬斯)
没有几个父亲对子女是关心备至的,至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金钱更加关心(切斯特菲尔德)
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米南德)
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福尔克斯)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欧洲)
对做父亲的人来说,失去父亲不一定就是不幸;对做儿子的人来说,没有儿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尔德)
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欧洲)
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却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阴影扼杀了成长(本·琼森)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名言了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道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2、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4、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5、惟孝顺父母,能够解忧。——孟子
6、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8、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劝报亲恩篇》
9、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1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11、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12、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13、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4、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劝报亲恩篇》
15、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孟子
1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
17、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18、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劝报亲恩篇》
19、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1、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2、孟子曰:“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孟子·离娄上》
2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2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26、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27、长幼有序。——孟子
28、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29、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30、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3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2、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33、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34、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
3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7、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38、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第一》
3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劝报亲恩篇》
40、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41、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42、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43、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44、你期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45、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四孝·为母埋儿》
46、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47、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弟子规》
48、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孟子·离娄上》
49、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50、贤不肖不能够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孔子关于孝的名言
孔子是*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孔子有关孝道的名言,供大家参考学*。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释义:
1、有子説:“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2、孔子説:“后生小子(弟子在这里指的是年纪幼小的人),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房子(《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这里的弟子指命士以上的人物而言。入是入父宫,出是出己宫)便敬爱兄弟。寡言少语,博爱大众,亲*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精力,再去学*文献。
3、孔子説:“当他父亲活着(父在,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于父之道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説做到孝了。
4、孟懿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为谥号)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説: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孔子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説:“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説,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照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5、孟武伯(仲孙彘,孟懿子的儿子)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回答说:“做父母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意在做孝子的应该体谅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让父母担忧)。”
6、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问孝道,孔子説:“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説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去区别呢?”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5、巧言乱德。
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2、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道不同,不相为谋。
14、不学诗,无以言。
15、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7、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5、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7、礼之用,和为贵。
2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0、过,则匆惮改。
3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2、不学礼,无以立。
3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5、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36、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1、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
2、首孝弟,次谨信。 ——李毓秀
3、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4、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5、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罗斯·坎贝尔
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7、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8、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9、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10、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1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2、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13、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第二》。
14、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15、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
16、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17、当知父母恩最深,诸佛圣贤咸报德,当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世受报亦无穷。
1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劝报亲恩篇》
19、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20、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2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3、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2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25、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孝道名言佳句60句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励志故事网为大家整理了60句孝道名言佳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3.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务必有明确的去处。”
4.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6. 蜜蜂,默默地勤奋地奔忙着,劳动着。一天天,一年年,奉献着甜蜜。慈祥的母亲,我永远忘不了那深深的母爱。
7. 应当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8. 孝与不孝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
9.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
10. 妈妈,我庆幸您是我的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像您这样长久的朋友。
11. 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2.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3. 讓自己的兒女們光宗耀祖是父親們的主要缺點。——伯羅索
14.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
15.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
16.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17. 时光荏苒,我们在妈妈温馨的抚爱中长大**,妈妈总是把一缕缕温暖及时输送给我们,让我们在纷杂的尘世中永存那份做人的品性 世界上能够让我献出生命的,只有您,我的妈妈。爱您,一生!
18.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9. 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20.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
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第四》
22.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3. 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2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5.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26.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27.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28.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要时刻体贴明白父母,不好让父母操心。
29.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30.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
31.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32.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33.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34.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35.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36.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37.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38.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39.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40. 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41.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卑鄙的一部分。——雨果
42.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43.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44.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5. 子孝父心宽。——〖宋〗陈元靓
46.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47.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48.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49. 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伊林娜
孝道的经典名言警句(精选55句)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吧,名言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具有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什么样的名言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孝道的经典名言警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 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弟子规》
3. 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4. 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5. 咱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6.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7.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8.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9.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0.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12.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3.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14.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15. 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6.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7.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18.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
19.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20. 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21.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22.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23.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24.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25.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意思是: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意思是: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意思是: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4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1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19.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20.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21.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2.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3.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自古以来,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孝道的名言名句,欢迎大家阅读。
(一)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第四》
(二)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三)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家语·弟子行》
(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第二》。
(五)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第一》
(六)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李毓秀
(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
(八)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李毓秀
(九)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李毓秀
(十)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李毓秀
(一)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二)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马克·吐温
(三)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四)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五)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六)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七)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八)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九)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十)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十一)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十二)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
(十三)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十四)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十五)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十六)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十七)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十八)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十九)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二十)没有能比那欣赏自己怀中所抱婴儿母亲的眼睛更清澈的;也没有比被众多儿女们围绕着的母亲更感受被敬爱的人。——约翰·歌德
(一)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劝报亲恩篇》
(二)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劝报亲恩篇》
(三)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劝报亲恩篇》
(四) 首孝弟,次谨信。 ——李毓秀
(五)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六) 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七) 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八)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九)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王永彬
(十) 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十一)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十二)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宋)李纲
(十三)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十四)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十五)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十六)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春秋)孔丘
(十七)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十八)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十九) 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二十)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1、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2、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
4、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6、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7、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8、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9、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10、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11、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2、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3、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4、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林逋《省心录》
15、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弟子规》
16、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17、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18、首孝弟,次谨信。——清·李毓秀
19、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20、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21、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清〗王永彬
22、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23、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
2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25、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李毓秀《弟子规》
26、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春秋〗孔丘
27、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28、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2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30、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
3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2、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3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34、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3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孝经》
3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3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
3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39、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0、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41、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42、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
43、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44、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4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46、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
4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第一》
4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增广贤文》
4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50、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清·王永彬
51、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孔子孝道名言
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
孔子孝道的名言和感悟
孝道名言
孝道的名言
孔子关于孝的名言
孟子孝道名言
老子孝道名言
孔子的道德名言
孔子道德名言
关于孝道的名言
有关孝道的名言
孔子的关于孝心的名言
桓宽的孝道名言
孝道名言佳句
孝顺的名言警句孔子
孝道名言警句
孝道的名言警句
关于孝的名言孔子古诗
关于孝的名言古诗孔子
我知道孔子的名言
孔子关于道德的名言
桓宽的关于孝道的名言
恒宽的关于孝道的名言
讲孝道的诗词名言
孔子的名言还
名言孔子
孔子还名言
孔子名言
有关孝道的名言警句
看淡随缘的古诗词
鸟的古诗白居易教案
形容女人暗香的古诗
韩愈的古诗题莲花
回忆一个人的古诗词
引用古诗描写劝告的一段话
关于端午节的相关古诗词
表达缅怀和追思的古诗
小溪流过的古诗
体现趣味汉字的古诗
形容瀑布的壮观景色古诗
古诗的网页
快乐夏天的古诗
古诗中对比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关雎古诗的启发
雨的古诗词飞花令大全
古诗朝中措的忧
形容千帆的古诗
腊八腊梅的古诗
关于竹有气节积极向上的古诗
有个兰字的古诗
对象多元的古诗
同事道别珍重的古诗
亲情胜过一切的古诗
背古诗背的好表扬
带普洱的古诗书法
撷的古诗词
关于梅花的常见古诗
形容红瓦青砖的古诗
梅花果的古诗词
有关秋天山野五颜六色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