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说说

关于文言文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文言文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文言文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文言文说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45) 语录(63) 说说(53) 名言(14) 诗词(1k+) 祝福(62) 心语(5)

  • 什么是文言文

  • 古诗文
  •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什么是文言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文分离。

      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二、历久不变。

      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三、行文简练。

      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四、古奥难懂。

      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越来越艰涩难懂了。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这一切,在初学者的眼中成了捉摸不透的“迷言”。所以,给古书作注,解决难懂的问题,历来是文人学者孜孜以求的工作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文言,使我们这个幅员辽阔、方言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在书面语言上取得了统一。作为历朝历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文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文言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传承下来,文言文功不可没。

      但是,另一方面,文言也有非常严重的缺陷,以致于在历史上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从五四时期人们对文言的猛烈抨击中可以略见一二:文言的缺陷之一——不利于文教的普及推广。因为文言与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相去甚远,所以学文言、用文言就成了少数读书人的“专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旧*的愚昧、落后。鲁迅在《且介亭杂文·*语文的新生》里说:“*现在的所谓*字和*文,已经不是*大家的东西了。”文言的缺陷之二——不利于思想的自由表达。“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可是,要把文言作为“内部语言”来思想何其难也,何况,僵化的文字,也严重地束缚着人的思想。叶圣陶先生在五四时期曾撰文说:“我国文字之难*,言文之异实为其主因。方为文之际,初则搜索材料,编为先后,其所思考与口一致,然欲笔之于纸,则须译为文言,于是手之所写非心之所思。其间移译之手续殊为辛苦。”

      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中抓不住语文文言文学*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甚微,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在家庭作业辅导中认真学*。

      在文言文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文言文的*惯,那么在学*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学*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那么,“三步走”究竟怎么走呢?

      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

      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

      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

      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家庭作业辅导:初一语文文言文学*方法“三步走”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运用,踏实的进行文言文学*,大家只要坚定信念一直向前就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阅读全文]...

2022-05-21 22:45:08
  • 文言文:祭父文

  • 古诗文
  • 文言文:祭父文

      在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祭父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二零一四年,农历甲午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九时许,父殇!今不孝女谨呈鱼肉素蔬之仪,跪拜于家父灵前,祭曰:父魂渺渺,游丝珍细,慕恋人间,遁归西天。三十余载,父女情深,咔然截止,悲哉丧哉!吾之生命,父予父给,本是无缘,幸父可怜,抵抗计生,保存至今。父在尤叨:如无当初,一念之间,琐事缠身,抛之弃之,轻而易举。可女心跳,骨血相连,不忍丢之。今时想起,泪沾襟衣!父已不在,音容留存。每次翻阅,呆若神往,仿若父在,却又深知,其实今时,已经惘然。长听母言:父亲少时,丧母孤丁,衣破褴褛,无人缝补,取一铅丝,胡乱绞扎。一岁春秋,十岁寒暑,二十成年,娶妻生子,家庭温馨,邻里羡慕。吾记少时,父亲伟岸,净面洁衣,黑鞋皮包,行色匆匆,天南海北,江湖车船,一羁千里。每次父归,姊妹三人,争前恐后,打开行囊,苹果清香,扑鼻而入,笔砚素纸,外乡书信;千里奔波,为吾为姐,两系红裙,迎风飘展,招人羡艳,风靡全村。父归来兮,灶台肉香,餐桌芬芳。父归来兮,母笑颜开,冬袄夏衫,棉绒布鞋,粗布帐纱,针纳锦被,虽简犹繁。堂前秋千,卧室地砖,柜上冬青,脚下藤*,小院青瓦,大厅炉香,诸等杂什,皆出父手。春节元宵,对联花灯,父亲制裁,亲裱门楹。一岁枯荣,十载风雨,二十中年,突降灾难,父病卧床,家道萎靡,从此不振。

      记得当年,人言将亡,母悲姐伤,兄泣吾惘,飘摇之家,亲眷远离,无栖无落。辛得老天,悯然助之,父体回还,重新站起。家母念叨:一家之里,如无一主,家不成家,庭不算庭,即使病怏,好是缺梁。从今往后,二十余载,母挑大梁,照顾病父,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兄长犹少,考第为一,踏步金陵,求学四载。吾忆那时,九月轻寒,晨阳微照,叶黄摇摇,落碾轻尘,父背行囊,欲送百里。母亲含泪,挥手一霎,留念眼际。隔之三年,春明清雨,草甲尖尖,桃花妖娆,柳树飞扬,吾随父亲,赴宁探兄,莫愁湖边,因贫守困,天天面食,父怜兄饥,买只烤鸭,骨脆肉肥,余香犹在。一晃至今,悠悠岁月,真如父容,宛如眼前。一岁寒凉,十岁骄阳,二十弹指,别乡登宁,有八余载。如前十年,父病常犯,四年一周,人心惶惶,步步为营,提心吊胆。值此多年,吾生年轻,恋爱结婚,成家生女,夫爱女乖,其乐融融。曾接父来,小住几日。总念父病,不得长寿,慰挽多日,终不长久。

      二零一四,正月十五,天寒地冻,金陵萧肃。一直相信,二十多年,每次病起,父皆挺过,此次发病,如是之前,终归会好。忙于工作,疏于照看,周末探视,以为做足,其实不然,父之生机,渐渐耗尽,期我长留,有话交代。终于一天,不管尘世,纷扰多寡,吾决长守,陪父数日,匆匆赴宁,火车过半,兄来电话,父已昏迷,骤然呆住:时日不多,可是晚矣!下车狂奔,父已一息,不言不语。晚矣晚矣!原来此生,今时今刻,最悔之事,没与父亲,浅言几句!灵堂幡动,月里荒凉,不是父亲,心脏沸然,红火灰烬,青烟飘摇,披麻戴孝,悔痛不己。如今父魂,遁归西天,难睹容颜,难听其声,难闻其息,难抚其手,唯有梦里,常常相见,终究是梦,醒来不见,伸手难触,痛心痛心!愿父英灵,早登天堂,魂来家里,长围吾旁,不离不弃!永世永远!

      呜呼

    尚飨

      阳春景晚,先父驾鹤归去,吾辈始知古人所谓“九回肠”云者也。 匠人何德何能,敢劳动四方圣贤之驾?先父独一农夫,岂能蒙六艺传人之泽?虽九叩首,其吾父子所能报耶!

      先妣罹难,吾呱呱而未满月,先父怀抱孤儿奔走乡里,乞乳百家,自此鳏居。童年,父视儿为心,儿无以报;少年,父视儿为肝,儿亦无以报;青年,父视儿为骄傲,每夸于人前,儿犹无以报;而立,吾以超生去职,远离故井,浪迹沿海,儿更无以报;不惑,吾只身来修水,就职琴海,始取吾父于鄂南,阖家团圆,虽不曾一日而废离,奈何吾父年已古稀,与吾所报之日无几矣……父八十之年犹奔走于街道,编篮换钱,分文储之,以遗二孙。孰知一日遽然长逝,枕下尚存数千金。呜呼,吾自此莫能尽孝于膝下,岂不痛哉!天下有不孝之子,吾为首也。

      先父尝谓余曰:“尔吮百家奶,食千家粮,故千百父母,当谨记大恩……”吾不悔之年作《百家奶》一诗成名,父欣喜若狂;明年,又作《唱给江南》以颂母爱无疆,父泣涕沾襟;又二年,作《太阳树下的歌唱》,誓以终身许三尺讲台,父容光焕发……而今,吾已知天命,齿动鬓苍而视茫茫,瞻顾遗迹,养育之恩有如涌泉,涓涓而灌注吾心田,而吾竟无以报,何其哀也!

      世云“厚养薄葬”,至理之言!吾能薄葬吾父,而未能厚养之,忤也。视之厚养而厚葬者,是为不孝;视之薄养而厚葬者,是为不道;视之力莫能厚养而亦能厚葬其父母者,是为不仁也!吾力能厚养而未厚养,力能厚葬亦未厚葬,古语“自取其辱”,实我之谓也!

      呜呼,服丧之期,作此文以示一女一男谨记祖德。吾自此日三拜于灵前,唯此而已,唯此而已。

    [阅读全文]...

2022-06-12 18:28:24
  • 抖音文言文

  • 抖音,经典
  •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6、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7、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4、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5、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6、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17、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18、朝花向晚,总是做梦人的一相情愿,不能消世间风雨只能看一场美丽的花落人亡,艳骨留香风流委地。

    1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1、红颜未老心先死,暮墨染雨君画夕。葬泪花末雨纷霏,笑叹红尘众纷扰。

    22、一寸相思一寸灰,半寸留给昨天,半寸守住今天。

    2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4、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5、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26、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2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3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31、无雪,无晴,无泪,无喜,无悲。有的只是天涯云水间的思念,有的只是无怨无悔的等待。

    3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3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8、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0、*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41、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42、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43、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4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4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46、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4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4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51、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阅读全文]...

2022-02-19 08:55:51
  • 励志文言文

  • 励志
  • 1、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2、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3、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4、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

    5、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8、静言庸违,像恭滔天。

    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0、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11、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

    12、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1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4、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15、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

    16、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17、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

    1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19、败子回头便作家。

    20、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21、不怕方中打死人,只知方中无好人。

    2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务本节用财无极。

    24、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25、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6、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27、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28、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29、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30、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3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2、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3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4、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

    35、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

    36、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

    37、未知生,焉知死?

    3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9、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40、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41、*朱者赤,*墨者黑。

    4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

    43、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4、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4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46、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4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8、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

    4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5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51、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阅读全文]...

2022-07-14 22:50:19
  • 师恩的文言文

  • 师恩,抒情
  •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三尺讲台,两袖清风。经天纬地,侃侃而谈。

    3、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4、汝不知,少时初学于父,父可谓神通而广大;此时学于吾师,父仁、师德兼之,吾生受益颇多!

    5、长辈之德,敬业之德,善才之德也。

    6、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云海泱泱,江水苍苍。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0、众学子之佳作,皆得师赏,学子自乐在其中,趣味浓郁,力求更佳,文笔添锦。吾思三年后,其才华横溢,皆感其师也。

    11、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

    12、嗟乎!时若白驹过隙,目之闭合间,吾等践*已至,杨柳依依,顿生不舍之情。

    13、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其道也,学其言语。

    14、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15、寒冬盛时,众人皆欲回其家,取暖被窝中,唯吾师勤作于一广室,不惧手脚之冻紫,览众学子之作,乐在其中矣。室内门窗皆开,冷意四溢,光线暗也。

    1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阅读全文]...

2022-02-17 07:31:35
  • 因为在文言文的翻译

  • 因为在文言文的翻译

      在现实学*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因为在文言文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因yīn

      ①<动>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②<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③<动>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④<动>顺应。《察今》:“变法者~时而化。”

      ⑤<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

      ⑥<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喜以谬赏。”

      ⑦<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

      ⑨<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⑩<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⑾<连>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不与,~谗之。”

      【因革】沿袭旧*惯和创造新方法。

      【因袭】继承。

      为wéi

      ①<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活板。”

      ③<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

      ④<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

      ⑤<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一体。”

      ⑥<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⑦<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

      ⑧<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⑨<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张楚。”

      ⑩<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⑾<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

      ⑿<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⒀<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

      ⒁<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

      ⒂<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见?”《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阅读全文]...

2022-05-10 19:22:29
  • 以字文言文翻译

  • 古诗文
  • 以字文言文翻译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多重解释,想要了解更多,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以字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以”字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以”字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以”字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四)“以”字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以”字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2、 “以”字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以”字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以”字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以”字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剑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以”字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以”字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动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

      ——《说文》以,用也。——《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

      ——蔡元培《图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

      比喻达不到目的)

      4、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凭借;仗恃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韩非子》

      7、认为,以为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阅读全文]...

2022-01-20 03:18:20
  • 文言文说说

  • 经典
  • 1、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

    2、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3、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今有倾国倾城之舞袖。

    4、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6、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9、七弦琴鸣,梦回太古,灵霄剑吟,书此奇谭。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2、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4、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1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9、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20、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21、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5、北岭有燕,羽若雪兮。朔风哀哀,比翼南飞。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2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7、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28、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2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0、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3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33、里桃花,灼灼其华,回眸一笑,绝代风华。

    34、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3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3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37、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8、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4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2、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43、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4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45、泪流千行,滴滴含相思;发白千丈,思思皆离愁。

    46、以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47、无雪,无晴,无泪,无喜,无悲。有的只是天涯云水间的思念,有的只是无怨无悔的等待。

    4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9、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50、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51、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阅读全文]...

2021-12-06 13:14:55
  • 好听的文言文

  • 好听,经典
  • 1、若要俏,添重孝。

    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3、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4、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7、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

    8、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9、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10、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11、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

    12、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1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4、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

    15、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16、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

    1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9、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20、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2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2、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23、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

    2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2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6、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27、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28、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2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3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1、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32、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33、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34、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35、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3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37、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38、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9、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40、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1、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

    42、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施。

    43、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4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5、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

    46、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47、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4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9、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50、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

    51、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阅读全文]...

2022-02-10 19:16:20
文言文说说 - 句子
文言文说说 - 语录
文言文说说 - 说说
文言文说说 - 名言
文言文说说 - 诗词
文言文说说 - 祝福
文言文说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