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说说

关于回乡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回乡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回乡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回乡说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8) 语录(607) 说说(8) 名言(60) 诗词(26) 祝福(110) 心语(64)

  • 梦里回乡

  •   这几个年头打工的路上

      孤孤单单走的有些凄凉

      青春的脚步一直跌跌撞撞

      有过欢笑也曾经失落迷茫

      回家的念头从不敢遗忘

      想着儿时我陪在你身旁

      你为我做的饭菜煮的热汤

      亲爱的妈妈我又泪流两行

      一场梦做了一个个晚上

      梦里我回到久违的故乡

      我看着你已经苍老的模样

      亲爱的爸爸身体是否无恙

      终于结束了几年的游荡

      回到了久违几年的故乡

      幸福的笑容在我脸上荡漾

      醒来之后才知道是梦一场

      梦里回乡

      我亲爱的爹娘

      能陪在你身旁

      才是儿子最初的梦想

      梦里回乡

      我亲爱的爹娘

      后来我才知道

      有你们的地方叫家乡

    [阅读全文]...

2021-12-02 13:06:01
  • 回乡偶书古诗

  •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译文: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阅读全文]...

2021-12-08 05:32:06
  • 年味--回乡的路

  • 年味就是街上人来人往

      年味就是大街小巷车水马龙

      各种年货琳琅满目

      年味就是欢声笑语扶老携幼川流不息

      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年味就是千里迢迢挤上

      回乡的路

      年味就是归心似箭

      一家人聚在一起

      儿子、女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吃着、喝着、唱着、笑着...

      年味就是家

      和和美美的家

      相亲相爱的家

      爸爸烧的菜

      妈妈蒸的馍

      年味就是

      年三十挂起的红灯笼

      家家门上贴出的对联

      年味就是家人一起看

      春节联欢晚会

      年味就是劈劈*的鞭炮

      欢欢喜喜的祝福

    [阅读全文]...

2022-05-10 00:59:57
  • 《回乡偶书》赏析

  •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诗鉴赏

      这首诗为天宝三年(744)诗人归隐永兴时所作。

      偶书指因偶有所感而即兴写下来的文字,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诗中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细致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那种既感喜悦又觉陌生的复杂感情,读来觉得入情入理,亲切自然。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以简洁*实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通过“少小”与“老大”、“离”与“回”等词语的反比,突出离乡时间之久。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则通过变(鬓衰)与不变(乡音无改)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尽管客游他乡多年但思恋故土之心始终没有改变的老而弥笃的情怀。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从诗人的角度宕开,以儿童的角度描写故乡人对自己还乡的反应,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这家乡原来的小主人与今天的小主人—— 儿童之位置变换的对比,使画面顿时呈现为欢快明朗的喜庆色彩。你看,见到诗人这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陌生人扶杖归里,孩子们立刻蹦蹦跳跳地围拢来,不等诗人开口,他们就很有礼貌地抢着称诗人为“客”,“笑问客从何处来”,真是妙笔神来,谐趣无穷。一个“笑”字就把诗人多年的思乡之恸都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首诗虽名之为“偶书”,但在语言运用上也是颇具匠心的。语言通俗自然,很接*口语,但同时异常凝炼,富于概括力,令人回味无穷。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2022-04-17 16:01:06
  • 贺知章《回乡偶书》

  •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解

      1、鬓毛摧: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

      译文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阅读全文]...

2022-04-28 12:04:07
  •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

  • 阅读,思乡
  •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

      引导语:《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目前广为人知的是第一首,下面我们学*一下第二首。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

      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

      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赏析

      这首诗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

      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

      “*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

      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

      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阅读全文]...

2022-05-30 09:55:39
  • 回乡偶书古诗的意思及赏析(回乡偶书古诗的意思全解)

  • 关于贺知章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大多通过写景叙事来抒情,而写景叙事过程中,善用对比。尤其是他的两首《回乡偶书》,都是在“变”与“不变”的对比映衬中表达情感。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词简析

    这是一首久客他乡、乍到故里的感怀之作。

    首句叙事,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自对,概括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语言简明,紧扣题目,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次句描写自己外貌,自己数十年来的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鬓毛已经衰败,年华已经老去。

    三、四句描写临*故乡家门口时的一个有趣的细节:故乡村口的儿童见到“我”却不认识“我”,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变”与“不变”

    1.诗中之“变”

    一是从离家时的“少小”到归来时的“老大”的年华之变,对比强烈,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

    二是“鬓毛衰”的形象之变,同样强调了离家时间之长,强调时光飞逝;

    三是“儿童相见不相识”之中所隐含着的与家乡亲人之间关系之变,本是乡民中一员,本与乡邻日夜相处熟知你我,而今日离乡归来,在故乡的儿童眼中,已经成了不相识的客人了。

    2.诗中之“不变”

    四句诗中,只写到“乡音无改”,这就是“不变”,但这一个不变就表达了丰富的内涵。“乡音无改”既强调了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烙印是永远抹不掉的,又强调了故乡在诗人心中永不改变的地位。

    3. “变”与“不变”,对比鲜明

    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迁;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故乡在心中的地位;归乡的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笑问客人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词简析

    这首诗通过到家后发现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和不变的镜湖水进行对比,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

    前两句概括叙述,交待离家已久,家乡的人和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事实。

    三四句以“惟有”引起,描写家门前的镜湖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昔日那样清波荡漾。言下之意是,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但春色中的镜湖水波却一如既往。

    “变”与“不变”

    1.人事之“变”

    因为离别家乡岁月多,所以人事消磨,强调岁月变迁带来的人事沧桑变化之大。

    2.“不变”的镜湖水

    作者以“惟有”“不改”等词语描写镜湖水的没有改变,而且强调只有春风中的镜湖水波没有改变。

    3.“变”与“不变”,对比鲜明

    “*来人事半消磨”,“半消磨”强调变化之大;以“惟有”一词引出“不变”的镜湖水,二者形成对比,以自然景物“镜湖水”的不变来反衬人事沧桑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含蓄而深沉。

    [阅读全文]...

2022-02-03 18:55:05
  • 回乡偶书的意思(回乡偶书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 《回乡偶书》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诗词如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前言】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在《辞海》中有两种读音和意义: 一:(shuai)衰落;衰退。如:年老力衰。 二:(*)1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2通“缞”。古时丧服,用粗麻布制成,披于胸前。 从诗句语境来看,“衰”应作减少讲,即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减少。 而且,古人作诗讲究合辙压韵,“衰”应与首句尾字“回”压“ui”韵。故此句中“衰”读作“*”,一声。疏落,衰败。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翻译】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阅读全文]...

2022-04-06 18:21:44
回乡说说 - 句子
回乡说说 - 语录
回乡说说 - 说说
回乡说说 - 名言
回乡说说 - 诗词
回乡说说 - 祝福
回乡说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