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莲花说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佛莲花说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佛莲花说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佛莲花说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扩展资料在江南苏州一带,农历6月24日为观莲节,称为荷花生日。届时人们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观赏荷花。特别是佛教徒对它最为尊崇,如观音菩萨坐的就是莲花。
1990年被人暗杀的印度*拉吉夫,其名字就是他的外公尼赫鲁在狱中时给他取的,按印语为“洁白无瑕的白莲花”之意。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于澳门的区旗和区徽也用莲花为图案,表达当地人民特别崇尚莲花,以象征纯洁和高贵。
由于荷花是花卉王国里的名门望族,它经群众评选为*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年在北京专门成立*荷花协会,促进它在中华大地上碧波万顷,香飘无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四大吉花
妙法莲华经。
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记载,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因此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的十种善法。此外,袈裟也称为莲华衣、莲花服,乃取莲花清净无染之义。此十种善法为: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扩展资料在江南苏州一带,农历6月24日为观莲节,称为荷花生日。届时人们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观赏荷花。特别是佛教徒对它最为尊崇,如观音菩萨坐的就是莲花。
1990年被人暗杀的印度*拉吉夫,其名字就是他的外公尼赫鲁在狱中时给他取的,按印语为“洁白无瑕的白莲花”之意。
1993年3月31日,第八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于澳门的区旗和区徽也用莲花为图案,表达当地人民特别崇尚莲花,以象征纯洁和高贵。
由于荷花是花卉王国里的名门望族,它经群众评选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年在北京专门成立中国荷花协会,促进它在中华大地上碧波万顷,香飘无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四大吉花
妙法莲华经。
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记载,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因此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的十种善法。此外,袈裟也称为莲华衣、莲花服,乃取莲花清净无染之义。此十种善法为: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佛与莲花的佛语 莲花的禅语,欢迎阅读!
1、莲,在雨色朦朦时节,让那圆圆满满的叶,沾满晶莹的雨珠,如珍珠般,映射出莲清淡干净的容颜,在月色银辉如水的夜色间,悄然打动世人的眼。
2、他为莲花而生,众人皆称他是“莲花生转世”,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3、来生愿你做一朵莲,静等花开在佛前。
4、远离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一切镜,而不生贪爱,虽然处于五浊死流,也无所染着,譬如莲花指出污泥而不染。
5、戒香充满:菩萨修行,坚持一切戒律而无毁犯,由于持戒能灭除身口之恶,如同香能除去粪秽的臭气,譬如莲花妙香广布,远*皆闻。
6、个体清净:菩萨虽然处于五浊恶世之中,但因持戒的缘故,得使身心清净无有染着,譬如莲花虽然处于污泥中,但是自然洁净而无染着。
7、在莲瞬间的娟秀间,读懂岁月匆匆的碾转、聚与散。让如烟的往事,在轮回间,沉淀,在莲的一朵禅意间,浮生花开,月静日长,最终,岁月沉香。
8、从此,心如莲花,不再恨人!
9、佛前莲花开,福运随佛来。
10、人生没有完美,想通了,想开了就是完美。内心安静祥和,不被外界所左右,心才能如莲花绽放,伴人生一路芬芳。
11、心似莲花开,任世事变迁,任沧海桑田,我,不惊,不怖,不畏。
12、你是一朵佛前的莲花,在月光下,越抚越香。
13、莲开心池莲洁圣,莲落心池心添香,我若佛前一朵青莲,守着青灯,伴着烟雾缭绕的青烟,若隐若现,带着虔诚,赋着委婉,随微风烛火摇曳,倾心许愿,只为千年前的邂逅,祈祷再续前尘缘,我若佛前一朵青莲,折一帘幽梦笑看尘缘,不慕群芳艳,但闻幽语闲,与山水为伴,与日月同欢。
14、声声佛号传祝福,朵朵莲花缀莲台,早安*安、幸福健康。
15、登高远望,心胸顿感开朗,视野所及处,一片光明灿烂,仿佛看到了佛前的那朵青莲。
16、人若只如初见,我是佛前的一朵青莲。
17、归去归去,且作佛前莲花。
18、愿做一朵莲,生生世世开在佛面前,开在你面前。春花灿烂,我蓄积力量,在淤泥中成长。夏蝉始鸣,我舒展绿叶,绽放花蕾。秋风轻启,我脱去花瓣,将思念化着莲子心中藏。冬雪飘零,一世完结,等着下一世的轮回。
19、愿做一朵莲,开在佛面前,庭前花开花落,院后云卷云舒,岁月无痕,了然心空。静静地听着禅语,不想世事,不念红尘,在这池水中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年复一年,从不怨言。
20、一花一净土,一念一如来,一念心清净,莲花佛前开。
21、莲花:花死,根不死,来年又生长,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
22、九转莲花伴佛陀,一声佛号万世福,阿弥陀佛。
23、愿做一朵莲,开在你面前,我在佛前默默千年,许愿化着一朵灿莲,悄无声息开在你面前。风吹过,我暗送荷香,雨下过,我握住水滴。亭亭水中央,期许不经意间你的目光。
24、我是佛前一朵莲花,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悟,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
25、来生愿做一朵莲,静静绽放在佛前。出淤泥而不染,不与红尘有挂牵。
26、洁白的佛塔前,你不再远去,清澈的河面上,我和你相遇,我不再是佛,你羞涩的笑容,宛如一朵自带光芒的青莲。
27、佛说,心如莲花,人生才会一路芬芳。
28、莲,用自己的娇柔,惊喜世人的心灵。让静美的温柔,流淌在世人的心间。就让我在一世的静好里,细细读懂一世的流年。
29、心若莲花不染尘,常伴佛前望众生。
30、愿做佛前一朵莲,拥有一颗纯善的心,做慈悲的事。常怀感恩之心,感念灵魂的高贵。宁可有大树的伟岸,就不与草争清香,宁可有云朵的清闲,不与树叶争方向。宁可做大海的波浪,不与小溪争自由。静而不争,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睿智的做人原则。永远做别人无法主宰的自己生命的主角。
31、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32、荷花有禅意,自古不染尘!
33、来生愿做一朵莲,静静盛开在佛前。
34、人心向善,善莫大焉,清净灵心,心境如莲,佛与相伴,伴随菩提。
35、我愿化作佛前一朵莲,为佛守候一千年看……愿听者吉祥安康!
36、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37、来生愿做一朵莲,静静盛开在佛前,出淤泥不染。
38、佛祖拈花,*不语,众生困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一笑,瞬间顿悟。
39、每朵莲,都是佛祖的化身,只为化解尘世夙念。
40、愿做佛前一朵莲,每天过着如屡薄冰的日子,也要努力拼搏追求最美。世态炎凉,无争无抢,人心叵测,不敢直试。事情看穿了,人心看淡了,人情看破了,真情渐远了。
41、心如莲花释爱怜,念若菩提子如一。
42、心如莲花,念如菩提,过禅意生活,感悟世间薄凉冷暖!
43、来生愿做佛前那朵莲,花开花落落在你心间。
44、梦如青莲,心若菩提,在流年里等待花开。
45、来生愿做一朵莲,静静盛开在佛前,送给与佛结缘的您,吉祥永相随。
1.六、柔软不涩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闭法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纱而不粗涩,比喻莲华,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也。
2.东方福智虚空藏,坐青莲花,乘银牛;
3.象征我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
4.四、本体清净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比喻莲华生时虽处污泥浊水,而自然洁净无所染也。
5.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6.故又称“希有之华”。
7.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而我佛祖却独自钟情于莲花。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如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维摩经·佛国品》曰:“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佛祖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证得正觉,得大自在。虽然超脱凡俗却不离世间法。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理想。况且,莲花本身也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莲贵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唐朝诗人李商隐赞誉荷花曾写下著名的诗句:
8.佛教以莲花象征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
9.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10.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11.一、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也。(五浊者,即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1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13.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生长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
14.其姿挺展,日艳且鲜;其貌熙怡,傲然独立;
15.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
16.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叶狭长,*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为“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
17.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18.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19.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三界的众生,以*而托生;净土的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现。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佛寺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画画有莲花。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构想。象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以及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独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观音的许多形象都将莲花作为陪衬:白衣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施乐观音,右手支颊,左手在膝头捻莲花;一叶观音,乘莲花漂行于水面;威德观音,坐于岩畔,左手持莲花;多罗尊观音,手持青莲花;不二观音,坐于莲叶之上;持莲观音,坐在莲叶上,双手持莲花……。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的圣贤都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净庄严。可见,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
20.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21.二、不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共俱,比喻莲华虽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22.九、成熟清净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比喻莲华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示得清净也。
23.莲花有五色:白、青、红、紫、黄,称为“五种天华”。
24.十、生已有想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善行,证菩提果,比喻莲华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华之想也。
25.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
26.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27.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28.南方能满虚空藏,坐赤莲花,乘金象;
29.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30.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下转86页)(上接50页)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驻颜益色。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确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得知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
31.三、戒香充满菩萨修行,放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华开敷,妙香广布,遐迩皆闻也。
32.西方施顾虚空藏,坐白莲花,乘琉璃马;
33.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34.当今,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佛教的莲花象征完全一派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人生亦应如莲,安祥则步步生莲。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永远为佛门弟子所崇仰,为世间善众所喜爱。
35.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
36.中央解脱虚空藏,坐黄金莲花,乘水晶龟。
37.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38.五、面相熙怡熙,和乐貌。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比喻莲华开时,令诸见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39.北方无垢虚空藏,坐紫莲花,乘狮子;
40.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
41.五种莲花,为五大虚空藏菩萨所坐。
42.七、见者皆吉菩萨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比喻莲华,芬馥美妙,人或眼见及梦见者皆吉祥也。
43.李颀
44.佛教莲花意象与唐宋诗词观荷叶露珠
45.八、开敷具足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华开敷而其华果具足也。
46.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
47.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
48.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49.齐己
50.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
51.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
佛教中莲花的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爱佛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常念《心经》,消灾减难,增长福德,转危为安,功德无量!
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记载,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因此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的十种善法。此外,袈裟也称为莲华衣、莲花服,乃取莲花清净无染之义。此十种善法为:
1咏双开莲花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
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
早晚双飞池上来。
2、《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3《折荷有赠》
【唐代】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4、《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5芙蓉唐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
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
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
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
一夕练塘东。
6《阮郎归·初夏》
【宋代】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7独芙蓉唐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
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
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
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
双双鸂鸟游。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手捻香笺忆小莲。——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莲花的诗句
1)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出处: 李白《古风•其十九》
2)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出处: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3)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出处: 苏轼《江神子•江景》
4)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出处: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5)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出处: 刘攽《雨后池上》
6) 一年滴尽莲花漏。 ——出处: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7)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出处: 李白《采莲曲》
8)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出处: 王维《山居即事》
9)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出处: 王维《渭川田家》
10)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出处: 李白《渌水曲》
11) 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 ——出处: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12) 手捻香笺忆小莲。 ——出处: 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13)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出处: 杜甫《为农》
14)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出处: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5)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出处: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16)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出处: 李白《古风•其十九》
17)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出处: 杨万里《秋凉晚步》
18)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出处: 张籍《春别曲》
19)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出处: 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20)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出处: 白居易《咏菊》
21)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出处: 白居易《采莲曲》
22)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出处: 秦观《纳凉》
23)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出处: 萧纲《采莲曲》
24) 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出处: 柳永《甘草子•秋暮》
25) 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出处: 潘希白《大有•九日》
26) 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出处: 幼卿《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27) 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 ——出处: 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28)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出处: 陈文述《夏日杂诗》
29)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出处: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30)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出处: 朱庭玉《天净沙•秋》
31) 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出处: 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佛教中莲花的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爱佛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常念《心经》,消灾减难,增长福德,转危为安,功德无量!
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记载,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妙香广布,令见者喜悦、吉祥,因此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的十种善法。此外,袈裟也称为莲华衣、莲花服,乃取莲花清净无染之义。此十种善法为:
观荷叶露珠 齐己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李颀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 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什么的特异功能。
应该是这句话吧!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一日有两个僧人看见风吹动幡,一个说是风吹了幡才动的。一个说幡不动那么怎么知道风动?两个人争论不休,六祖慧能于是这么说。我觉得这是告诉我们,修行佛法必须要降服妄想,这个妄想好像风和幡。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境,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内镜降服外境自然不出现;看上去是有先后但是其实在作用发生时没有先后,也就是说这种所见所感是空的,由于少了幡或风都不会有这种现象,万物万事都是如此,没有什么独立可以存在的东西,所感所见很多坚固妄想罢了。修道者要内外不动,反求诸己,修行佛法正道。
佛莲花说说
佛与莲花语录
佛光莲花的古诗
佛莲花的诗句大全
关于佛和莲花的诗句
莲花佛前的古诗七绝
佛说莲花唯美句子
佛家赞美莲花的诗句
佛说莲花经典语录
与莲花有关的古诗莲花坞
关于莲花和佛教的古诗词寄语
莲花的诗句
莲花的说说
莲花句子
莲花的格言
莲花的名句
莲花的句子
莲花的诗词
莲花诗句
蝴莲花的古诗
莲花的古诗画
莲花庄的古诗
咏莲花诗句
莲花语录
有莲花有鹅的古诗
带莲花的古诗
描写莲花的诗
写莲花的句子
莲花美句子
莲花由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