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北归大雁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北归大雁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北归大雁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北归大雁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大雁北归古诗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雁北归古诗苏轼,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关于大雁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雁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早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律】类别:【动物】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归雁
年代:【唐】作者:【钱起】体裁:【七绝】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
年代:【唐】作者:【崔涂】体裁:【五律】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规雁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绝】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秋雁(一作虞世南诗)
年代:【唐】作者:【褚亮】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鸿雁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秋虫潜鸣,是对寒冷的畏惧和哀叹;鸿雁南翔,则是对寒冷的抗争,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和向往。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境开阔,精神振奋。故秋虫的审美基调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一、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二、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三、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2、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3、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宋–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闺怨
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使至塞上
唐–王维
1.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2.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清*乐·六盘山》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8.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0.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2.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13.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1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5.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16.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诗经》
17.鸿雁恰来枫叶下,山翁未解换秋衣。——黄公望《赵子昂为袁清容画秋景仿大李次韵》
18.独行枫叶底,秋兴雁行边。——刘子翚《问明仲游武夷日》
19.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20.渐临瀑布听猿思,却背岣嵝有雁行。——齐己《送禅者游南岳》
21.云中过雁悲。痴因谁。病因谁。——赵长卿《长相思·敛愁眉》
22.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张舜民《卖花声·楼上久踟躇》
23.雁影入江三峡冷,猿音呼月五更长。——沈继祖《次瞿塘寄呈杨帅》
24.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25.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杜甫《北风》
26.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27.白雁至则霜降,北人谓之霜信。——姚述尧《鹧鸪天·玉宇无尘露气清。凭高极目万山》
28.*安日问南归雁,三峡清秋依晓猿。——张玉娘《和谪弟三一三峡晓征寄回韵》
29.肠断江城雁, 高高正北飞。——杜甫《规雁》
30.寒泉注射陇水开,胡雁翻飞向天没。——李绅《悲善才》
31.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皇甫冉《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
32.曲滩枫叶回渔棹,*芦花叫雁群。——蔡汝楠《督兵后还省发吉州》
33.雁过菰蒲远,山遥梦寐通。一林枫叶堕愁红。——吕渭老《南歌子·策杖穿荒圃》
34.芦笋穿荷叶,菱花罥雁儿。——王维《戏题示萧氏甥》
35.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刘翰《石头城》
36.秋雨雁来急,夜舟人未眠。——梅尧臣《宿邵埭闻雨因买藉芡人回呈永叔》
37.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陈孚《鄂渚晚眺》
38.北风鸿雁飞何处,南海渔樵思故乡。——黄佐《春兴八首·其八》
39.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40.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杜甫《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
41.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
42.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43.天入五溪无雁到,地经三峡有猿啼。——李材《送省郎杨耀卿使云南》
44.潇湘回雁多,日夜思故乡。 ——王建《江南杂体二首》
45.远天归雁拂云飞,*水游鱼迸冰出。——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46.莫说雁不到,长江鱼尽来。——张祜《走笔赠许玖赴桂州命》
47.霜落蓟丘枫叶老,风高淮浦雁声寒。——柯潜《赠别封编修尹公还乡》
48.江南又见雁初飞,枫叶萧疎旋觉稀。——俞桂《月夜》
49.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王贞白《送韩从事归本道》
50.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归》
51.吴苑清霜枫叶落,楚乡寒月雁行孤。——张宁《和徐学士琼送危昌言诗大朴之孙也》
关于大雁的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大雁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律】类别:【动物】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归雁
年代:【唐】作者:【钱起】体裁:【七绝】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
年代:【唐】作者:【崔涂】体裁:【五律】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规雁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绝】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秋雁(一作虞世南诗)
年代:【唐】作者:【褚亮】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鸿雁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2、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4、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5、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6、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7、——曹操《蒿里行》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8、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9、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0、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11、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
12、——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雁足无书古塞幽。
13、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钱起《归雁》
14、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6、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李廓《送振武将军》
17、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18、——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9、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20、——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闻雁杂咏 其七 舟中闻雁
成鹫〔清代〕
我本钓鱼客,秋江晚候潮。雁归芦苇岸,人倚木兰桡。
细语互相答,野情如见招。隔波听未彻,云水两迢迢。
新雁过妆楼 闻雁
顾太清〔清代〕
冷入帘帏。西风送、一行旅雁南飞。碧天如水,去路远趁斜晖。
云外寄书秋浩荡,月中连翼影参差。共依依。楚江芦岸,霜点毛衣。
秋容三分过半,恰寒砧韵咽,画角声悲。黄花消息,露华暗满东篱。
山程水程万里,动几处、离人双泪垂。重阳*,更乱虫声里,良夜何其。
新雁过妆楼 雪夜闻雁
顾太清〔清代〕
静掩重门。春塞重、鸦栖又到黄昏。乱飘琼蕊,堆满瓦陇墙根。
好共梨花争素质,欲同柳絮斗轻魂。舞翩翻。小窗浙沥,乌鹊惊喧。
有人摊书独坐,正炉添活火,茶熟香温。夜冷风凄,东君锁住春痕。
铜壶三传漏永,照孤影、残灯一豆存。更深也,听雁声嘹唳,飞过前轩。
闻雁杂咏 其九 山间闻雁
成鹫〔清代〕
渺矣冥鸿迹,逢山得自如。片云随去住,孤鹤互相于。
出谷为求友,闻声独起予。凭君寄消息,白首老樵渔。
闻雁杂咏 其十 溪边闻雁
成鹫〔清代〕
清溪流湱湱,枕石日耽眠。翻笑云中翼,偏惊物外禅。
一音分众籁,微响杂高蝉。直入蒹葭去,秋风又一年。
雁灵妙方 本名双雁儿谨继重阳师父韵
马钰〔金朝〕
幸遇风仙别东州。无萦系,纵云游。得真欢乐恣情讴。
这尘缘,一旦休。
仿效田单用火牛。驾金木,倒颠流。大丹光显不持修。
在迷津,作渡丹。
雁塔(开元八年,清河傅岩题此诗于雁塔)
解彦融〔唐代〕
峥嵘彻倒景,刻峭俯无地。勇进攀有缘,即嶮恐迷坠。
窅然丧五蕴,蠢尔怀万类。实际罔他寻,波罗必可致。
南山缭上苑,祇树连岩翠。北斗临帝城,扶宫切太清。
餐和裨日用,味道懿天明。绿野冷风浃,紫微佳气晶。
驯禽演法要,忍草藉经行。本愿从兹适,方知物世轻。
雁灵妙方 本名双雁儿 谨继重阳师父韵 洞玄
马钰〔金朝〕
幸遇风仙别东州。无萦系,纵云游。得真欢乐恣情讴。这尘缘,一旦休。仿效田单用火牛。驾金木,倒颠流。大丹光显不持修。在迷津,作渡
赋墨雁图分得宿雁
赵希桐〔宋代〕
漠漠秋汀起晚烟,半欹寒影立风前。月明应有芦花梦,飞遍江湖万里天。
雁湖(在观猎山之巅,群雁所栖集也)
王翰〔唐代〕
雁去湖空野水深,秋风吹客上遥岑。丹枫尽逐孤臣泪,黄菊空怜处士心。雨后诸峰浮夕霭,霜前一叶送寒阴。停车欲问当年事,尺素何由到上林。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汉书·志·礼乐志》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苏轼《行香子·述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式微,式微,胡不归?——佚名《国风·邶风·式微》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佚名《十五从军征》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外篇·知北游》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李延年《李延年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李商隐《北青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鹏北海,凤朝阳。——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周《逍遥游(节选)》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潮**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西鄙人《哥舒歌》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月夜》
暮归山中古诗词
古诗原文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译文翻译
黄昏时回家,山里已经昏暗,涧水里冼洗脚,月影在水中出现。
简陋的横木门上,喜鹊归巢入眠,黑暗的树林中,萤火虫乱画弧线。
老婆孩子都等候我归来,挑亮油灯一同饱尝粗茶淡饭。
我伫立在松树、桂花间纳凉,遥望疏朗的星星远隔着河汉。
注释解释
归:返回。
已:已经。
昏:天黑,傍晚。
濯(zhuó)足:洗脚。濯,洗涤。《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月在涧(jiàn):月亮倒映在涧水中。
衡门:横木架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衡,同“横”。《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栖(qī)鹊定:鹊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定,静下来了,此指鹊鸟入眠。
暗树:一作“暗径”。
流萤(yíng):飞行的萤火虫。庾信《哀江南赋》:“饥随蛰燕,暗逐流萤。”谢朓《玉阶怨》诗:“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杜牧《秋夕》:“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妻孥(nú):妻子和儿女。孥,儿女。杜甫《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候:等候。
蔬饭:粗菜淡饭。
伫(zhù)立:长时间站着。
隔:分隔。
河汉:银河。《古诗十九首》:“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元稹《秋夕远怀》诗:“星繁河汉白。”
创作背景
蓝仁基本上是一位布衣,出仕的时间很短,亦没有任过高职,一直隐居家乡崇安山中。此诗即写作者山居生活片断,具有浓厚的田园风味。从诗中景物看,诗作描写的是一个秋初的傍晚,诗人刚好外出归来的情景。
诗文赏析
这首古体诗写诗人的一个*常的生活片断。诗人按照行动的足迹,安排了连续的四个场面。全诗没有奇思妙语,没有汹涌的生活波澜。诗人只是拣取身边日常琐事,*淡的生活场景,略加点染,流露出恬淡的生活旨趣,给人以情真语切的感觉。
先写归家途中的情景。“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暮色苍茫,乱山昏暗。崎岖的山道上,诗人信步归家。在诗人的感觉中,溪涧潺谖,淙淙作响;明月初升,清辉撒冷;涧水清澈,月影流布。空山是这样的清幽,这样的寂寥。身在其中,濯足清流,别有一番情趣。“濯足”暗用了《楚辞·渔父》的故实,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身份、生活态度和高尚节操。起句擒题,所写之景,所叙之事,无不是“暮归”,无不是“山中”。
随着诗人的脚步,眼前出现了一座山间陋室。“衡木栖鹊定,暗径流萤乱。”其屋横木为门,简陋如此;鹊栖其上,冷落可知。再以小径幽暗,流萤乱飞加以渲染,景象的荒芜,氛围的凄清,家境的贫寒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诗人的感情通过“衡门”作了隐隐的透露和巧妙的暗示。衡门虽然简陋,但如果自己不以为陋,也可以游息其间。贤者乐道忘忧,虽身处陋室,而不以为苦,反能自得其乐。这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尽管这种态度的背后也有悲哀和痛苦。诗人就是以这样的贤者自居,甘处衡门,自得其乐。从“栖鹊”、“流萤”等景物看,较一、二句所写事物已有一段时间间隔,这时夜幕降临已很久了。“栖鹊定”与“流萤乱”,这一“定”一“乱”,一静一动,相映成趣,下字十分准确,是句中字眼。
接下来便是叙写家人团聚的情景。“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天色已晚,灯火已明,粗菜淡饭已具,妻子儿女坐等诗人归家。和乐融融的山乡田家生活显得真切而自然。最后以诗人伫立松桂之下,仰望浩渺星空作结,意蕴幽远,含蓄深沉。“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夜已很深,万籁俱寂;晚风**,凉意袭人。诗人久久伫立,徘徊松桂之下。仰望天空,只见疏星点点,明月高悬,勾起了诗人无限的遐想。诗人似乎有所失落,有所追寻,而失落追寻的究竟为何物,又显得倘恍迷离,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可供想象的无限空间。
全诗采用移步换景之法,层层推移,步步腾挪,使诗歌跳脱而有变化。诗人用疏淡的笔触,通过*凡生活事件的`叙述和特定环境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对山问恬淡生活的热爱,也有人生失意后的淡淡哀愁。诗中的溪涧幽泉,青松佳桂等意象,透露出山野闲人那种清高隐逸的旨趣。而暗径幽深,流萤乱舞,又烘托出诗人烦乱茫然的情绪。诗的基调是较为明快自然的,但也多少笼罩了一层轻柔的迷惘和淡远的惆怅。诗人运笔古拙,洗脱铅华,纯用白描,以*实直朴取胜,而不以夸饰渲染为工。初读起来似觉有些乏味,但细加玩赏,便又能感觉到语虽淡而味终不薄。这也许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描写北归大雁的古诗词
关于大雁北归的古诗词
北回归大雁的古诗
描写大雁北归的诗句
形容大雁北归的句子
北归雁的古诗词
的古诗词写大雁
古诗词里的大雁
大雁有关的古诗词
大雁北飞的诗句
与大雁有关的古诗词
有大雁大雪的古诗词
大雁南归的诗句
大雁的古诗词的象征
古诗词大雁的含义
赠送大雁的古诗词
有大雁山水的古诗词
赞美大雁的古诗词
有关于大雁的古诗词
大雁起飞的古诗词
大雁在古诗词的意象
关于大雁北飞的古诗伺
大雁在古诗词中的词语
大雁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古诗南飞的大雁往北飞
大雁在古诗词中的发展
秋天大雁的古诗词
关于大雁的诗词
大雁在古诗词中的别称
赞美大雁塔的古诗词
带有鱼字的古诗词
古诗描写女人可爱的
我愿意等你的古诗
描写冬雪且含有雪的古诗
描写儿童的田园古诗大全
与汝州相关的古诗文
小学生应该读的古诗
忠诚担当的古诗词
寒食古诗的写作背景
激励人学*的古诗
与花有关的诗古诗
妻子写给丈夫的古诗词
中学生含有春字的古诗词
有关月与思乡的古诗
有趣的古诗游戏
描写音乐的古诗手法
押韵的自夸古诗
只求过程不问结果的古诗
关于嫦娥的古诗和名言
关于红色的古诗十首
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古诗
晋朝关于水的古诗
中小学教材反映节日的古诗
适古诗文合男女朗读的
写大自然色彩的古诗词
古诗惊弓之鸟的拼音
描写佛肚竹的古诗词
存的古诗
背诵的古诗及解析
含有星宿名称的古诗文
形容俯瞰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