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等比数列教案(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需要分析
1、 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了等差数列,在学*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需要分析: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
(1)复*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复*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2.情景导入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07~108页例2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在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并利用图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数与形)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清楚本节课学*的内容和方向。
二、探索发现,学*新知
(一)教师与学生比赛算题
1.教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
教师:那等于多少呢?(学生计算需要时间)教师紧接着说:我已经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按照这个分子是1,分母依次扩大2倍的规律写下去,不管有多少个分数相加,我都能立马算出结果。有的同学不相信是吗?咱们试试就知道。为了方便,我请我们班计算最快的同学跟我一起算,看看结果是否相同。谁来出题?
在学生出题后,老师都能立刻算出结果,并且是正确的,学生感到很惊奇。
3.知道我为什么算得那么快吗?因为我有一件神秘的法宝,你们也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比赛计算速度,且每次老师胜利,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再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例题做好铺垫。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计算方法
1.这件法宝就是(师边说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我们来把它变一变,聪明的同学们一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进行演示讲解。
(1)演示: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红),再剩下部分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黄)。
准备
课件;民族服饰或图片。着民族服装的儿童画片。
过程
1、认识少数民族
①通过课件或图片、幻灯,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各自的生活*俗,主要居住地等。
②“考考你”。出示少数民族的服饰图片,放几段民族特点突出的音乐,老师做几个特殊的舞蹈动作或放几段舞蹈录像,请幼儿判断是哪个民族的。
③“我们都是*人”。幼儿可任意选择扮演一个少数民族的儿童(用纸制作头饰和服装)。各族儿童一起游戏,舞蹈,组成一个团结的民族大家庭。
2、参观“民族文化村”。结合当地修建的民族文化村景点,带领幼儿去参观和参加一些民族娱乐活动。
3、听有关地方语的相声,积累和丰富各地方、各民族语言的经验。
4、游戏:将娃娃家扮成毡房、竹楼,给娃娃穿上民族服装,开展“民族娃娃家”的角色游戏。
建议
这是几个有关认识少数民族的活动,可分为几次完成。
活动目的
1. 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 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惯及居住地。
3、在了解四个民族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音乐风格尝试表演舞蹈。
活动准备
1. 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幼儿已在区角活动中,对藏族、*尔族、朝*等歌舞及服饰有一定的了解。
2. 自制ppt,录音机。
3.幼儿与老师自制的少数民族服装。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地图,幼儿各自讲述知道的*地图知识。
2. 听各族音乐,辨认他们各自属于哪个民族,并尝试找到他们在“大公鸡”身上的位置。
二、 了解各民族的风俗、饮食、服饰
1. 放映投影片,探讨三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惯。
放映投影片,让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各自讲述藏族、*尔族、朝*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惯。
2、了解傣族服饰与风俗
(1)“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老师扮演小客人,跳着孔雀舞进场)你知道这只小孔雀是从哪里来的吗?”(小孔雀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吗?你们来说说小孔雀的衣服和我们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傣族的风俗。
三、听四个民族的音乐创编跳舞。
(1)“小孔雀穿那么好看的衣服来跳舞你们想不想穿上好看的衣服来跳舞?”
(2)幼儿穿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找到“大公鸡”身上自己的家乡。
(3)幼儿倾听音乐,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就请穿上这个民族衣服的小朋友跳舞。
反思:
我选择的是一节常识课,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便在活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
具体地说,认识少数民族这样一节常识课,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儿歌认识*地图开始,知道*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重点是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教师用意在使幼儿理解民族大团结),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请来四个做客的民族娃娃,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来自哪里,客人说出自己从哪里来)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许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让幼儿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惯,通过认识、巩固加深幼儿印象。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幻灯片,由教师的导语让幼儿尝试,进一步仔细观察挂图,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出教师小结,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是复*了新课。最后为了丰富知识,让幼儿大致了解他们的音乐及舞蹈,这样满足孩子爱唱爱跳的欲望,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及欣赏、创编的能力,教师应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风格,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尔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调查表、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知道的少数民族
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
1、教师:最*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尔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调查表、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知道的少数民族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
1、教师:最*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价值取向:通过相互学*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尔族三个民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的调查贴在黑板上,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四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尔族①幼儿介绍*尔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教师:你今天介绍的是什么族?(*尔族)你可以从这个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吗?(在地图上*尔族的旁边插上小红旗,幼儿介绍)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教师:刚才这个队的小朋友介绍了许多关于*尔族的知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或者有什么还想要了解的?(幼儿之间互相提问,解答)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尔族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尔族的姑娘-:*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尔族的花帽:是*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绫,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动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纹是四边对称的。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边看边观察,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穿插的方法和幼儿产生互动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教师领舞,幼儿学一些基本的动作)特产:*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尔族是我们*的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教师:来看看老师准备的蒙古族的资料服装: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男子腰带上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女子用红,蓝色手帕缠头(回忆比较一下和*尔族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很多有......
摔跤:
蒙古人还有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勒勒车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它轻便宜骑。
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民族,哎世界各地都散落着蒙古部族。
看的时候和刚才一样提问和讲解和幼儿产生互动3、第三组幼儿代表介绍:藏族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服装:宽腰,长袖,大襟。冬天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腰前系一块彩色的花纹围裙。(刚才看了*尔族和蒙古族的衣服你们觉得少数民族的衣服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是世界上住的最高的民族,谁知道为什么?(因为有个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采花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藏族传统节日采花节。传说,很久以前藏族的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特产酥油茶出示哈达这是什么?为什么哈达是雪白的?为什么要献哈达?学*献哈达的动作)藏族同胞特别喜欢哈达,把它看做是最珍贵的礼物,每次有喜庆之事,远客来临,或远行送别都要以献哈达以表敬意。献哈达也有他们的礼节,是这样献的,教师演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各环节衔接合理,一环紧扣一环,条理清楚,活动效果明显,每个孩子们都能注意力集中,对活动感兴趣,但教师的提问语有欠妥的地方,有些提问没有意义,可直接开门见山地讲给孩子们听,教师的肢体语表现力再强些效果会更好。在今后我一定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提高语言逻辑能力及肢体表现力。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尔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调查表、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知道的少数民族
1.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
教师:最*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
价值取向:通过相互学*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尔族三个民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的调查贴在黑板上,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四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尔族
①幼儿介绍*尔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教师:你今天介绍的是什么族?(*尔族)你可以从这个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吗?(在地图上*尔族的旁边插上小红旗,幼儿介绍)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教师:刚才这个队的小朋友介绍了许多关于*尔族的知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或者有什么还想要了解的?(幼儿之间互相提问,解答)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活动“小小升旗手”,孩子们在老师地指引下热烈地交流、讨论着有关祖国的话题。他们在收集有关祖国的图片、照片等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是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物产和优秀的文化。在探索中尤其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及他们的生活*惯、风俗民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已成为必要,为此,我生成了《认识少数民族》这一综合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族、蒙古族的服饰,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惯和风俗*惯。
2、会运用多种方式收集各民族民俗风情的图像资料,有学*和表现不同风格歌舞的兴趣和能力。
3、在主动探索中知道祖国是个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萌发对自己祖国的美好情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服饰、生活*惯及风俗*惯的图片及资料。
物质准备:
(1)Flash课件《认识少数民族》
(2)录音机、《蒙古舞》磁带
重点:认识***族、蒙古族的服饰及他们的生活*惯和风俗*惯。
难点:如何区分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跳舞入场,引题。
1、今天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做客,有什么感觉?
2、让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3、谁知道刚才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
二、了解、认识少数民族
(一)***族
1、地理位置
2、服饰特点
3、特产
4、生活*惯、风俗*惯
(二)蒙古族
1、地理位置
2、服饰特点
3、特产
4、生活*惯、风俗民情
小结:蒙古族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喜欢扎头进巾,系腰带,穿斜襟的衣服,穿皮靴。他们住的是圆形蒙古包。喜欢喝奶茶、红茶,吃牛肉羊肉,拉马头琴。他们喜欢的运动是摔交、赛马、射箭。主要生活*惯是在草原上放牧。
三、表演蒙古舞
蒙古族是个好客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喜欢用跳舞的方式去迎接客人的到来。小朋友想不想用这种方式来欢迎一下我们的客人老师呢?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族和蒙古族的服饰,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2、让幼儿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得不同之处,知道要尊重他们的*惯。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教学挂图《少数民族》,《新疆舞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国家。
1、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观察并告诉幼儿我们的祖国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在我们国家还有几十个民族,由于他们人口较少,所以我们一般称他们为少数民族。
二、认识少数民族的特征。
1、出示图片:这些人们打扮的漂亮吗?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服饰,这个是***族的,他们喜欢戴一顶小帽子,女的穿黑色小背心、长裙子,梳很多小辫子,男的穿对襟长袍。***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冬不拉,还喜欢吃烤羊肉,哈密瓜、葡萄干等食品。
2、引导幼儿观察蒙古族人的服饰:蒙古人喜欢扎头巾,穿斜襟的衣服,穿皮靴。许多蒙古族人住在蒙古包里,在草原上牧羊、牧马,喜欢喝奶茶,拉马头琴,还喜欢摔跤、骑马。
3、帮助幼儿了解内蒙古的一些特产。内蒙古出产羊毛,用羊毛可制成衣服、围巾,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三、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新疆舞曲》高兴地跳舞。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惯。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产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一、地位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等比数列是在学*了等差数列后新的一种特殊数列,在生活中如储蓄、分期付款等应用较为广泛,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数列与已学过的函数及后面的数列极限有密切联系,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设计本节的数学思路上:
利用类比的思想,联系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学*方法,采取自学、引导、归纳、猜想、类比总结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等比”的特点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自学环节。(8分钟)
首先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本105页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并出示预*提纲,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问题
1)课本中前3个实例有什么特点?能否举出其它例子,并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观察以下几个数列,回答下面问题:
1, , , ,……
-1,-2,-4,-8……
1,2,-4,8……
-1,-1,-1,-1,……
1,0,1,0……
①有哪几个是等比数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②公比q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项能为零吗?
③公比q=1时是什么数列?
④q>0时数列递增吗?q<0时递减吗?
3)怎样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课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还可以怎样推导?
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关系怎样?
(二)归纳主导与总结环节(1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回答为主体,教师引导总结为主线解决本节两个重点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1)(2)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强调以下几点:①定义关键字“第二项起”“常数”;
②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定义: =q(n≥2);③q=1时为非零常数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引申:若数列公比为字母,分q=1和q≠1两种情况;引入分类讨论的思想。
④q>0时等比数列单调性不定,q<0为摆动数列,类比等差数列d>0为递增数列,d<0为递减数列。
通过回答问题(3)回忆等差数列的推导方法,比较两个数列定义的不同,引导推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法一:归纳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从次数中发现规律,培养观察力。
法二:迭乘法,联系等差数列“迭加法”,培养学生类比能力及新旧知识转化能力。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上有关统计计算的符号.
2.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3.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器统计的省时、省力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均数、方差的方法.
难点:计算器上符号的准确识读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
复*提问
1.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均数的方法?
2.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的方法?
引入新课
随着科学的进步,一些先进的计算工具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可以用这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本课我们学*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均数与方差的方法.
新课
让学生阅读并在教师指导下计算教材例中两组数据的*均数、标准差与方差.同时,通过应用计算器,了解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作如下练*:
填空题:
2.计算器中,STAT是____的意思,DATA是____的意思.
3.计算器键盘上,符号σ与书中符号____意义相同,表示一组数据的____.
4.在CZ1206型计算器上设有标准差运算键,而未设____运算键,一般要通过将标准差____得到____.
选择题:
1.通过使用计算器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只需通过比较它们的____即可[ ]
A.标准差B.方差
C.*均数D.中位数
2.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比如有10个数据是11,那么输入时可按[ ]
3.用计算器计算样本91,92,90,89,88的标准差为[ ]
A.0 B.1 C.约1。414 D.2
4.用计算器计算7,8,8,6,5,7,5,4,7,6的*均数、方差分别为[ ]
A.6。3,1。27 B.1。61,6。3
C.6。3,1。61 D.1。27,1。61
教师可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或示意图纸)写好操作效果图和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接下来师生共同继续作课本上练*
小结
1.熟悉计算器上各键的功能.
2.学会算(用计算器)*均数、标准差、方差.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本课教学内容关键是动手,要让学生动手作,为帮助学生中动手能力差者,要提倡互相帮助.
2.学生做作业时可提示他们可核对以前的题目的准确性.
总课时:4课时使用人:
备课时间:第十五周上课时间:第十六周
第4课时:8、3利用计算器求*均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均数
教学难点:按键顺序
教学准备:同种规格的计算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5分钟,学生遇到困难,亟待解决)
内容:展示引例:20xx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属鼠的财运怎么样生肖鼠求财方位
每一个月的财运都是有所改变的,因为不可能一个人会一直倒霉,也没有人会一直幸运,在每个月都会有转折点和突破点,最主要的是看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面对,然后解决。生肖鼠比去年来说,财运会更加旺盛,求财方位也要趁机把握好,4月也会有不一样的财运方位。
找寻帮助寻求解决
由于在新的一个月份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所以生肖鼠要尽量去求别人的帮助,才有机会扭转乾坤。如果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那么就能够省下很多的功夫,也就不用再每天都那么的苦恼了,你们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只能够去寻求帮助。才发现原来低头并不是那么难得一件事情,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或者是解决某一个问题,付出任何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并没有那么多的可不可以,也没有那么多的愿不愿意,就看一个人的决心如何,你们也算是跨出了第一步。
财运起伏一般
4月的肖鼠者在总体方面也是表现一般,所以在财运上由于有一定的虚荣心理,会呈现一定的下滑状态,在任性之后就是无穷无尽的后悔了。健康运势总体来说还可以,主要是底子好,所以在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感染了风寒他们却能够安然无恙,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该锻炼的时候还是要积极去锻炼的,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对生活上面的*惯做出一定的调整。
求财方位需把握
想要有财运的到来,那肯定要先了解财运的方位,做好准备主动出击。属鼠人在地支为子水,藏干为癸水。论财的`话,巳火和午火都为其财星,巳火在东南方代表丙火为正财方,午火在正南方代表丁火为偏财方。但并非是以上两个位置就能求到财,或是离开这两个位置就不能求财,还有西南申金方,正西酉金方,这两个方位代表了五行金,均为物质星,代表了物质和财富,并且是能生旺生肖鼠的五行水,所以也会旺生肖鼠的物质星,也利于求财。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通项公式:
a n =a 1q n -1=a 1n q =A B n (a 1q ≠0, A B ≠0),首项:a 1;公比:q
a n q =n a m a n =q (q ≠0)(n ≥2, 且n ∈N *),q 称为公比 a n -1推广:a n =a m q n -m q n -m =
3、等比中项:
(1)如果a , A ,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A 2=
ab 或A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
(2)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a n 2=a n -1a n +1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公式:
(1)当q =1时,S n =na 1
(2)当q ≠1时,S n =
=a 1(1-q n )1-q =a 1-a n q 1-q a 1a -1q n =A -A B n =A B n -A (A , B , A , B 为常数) 1-q 1-q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用定义:对任意的n ,都有a n +1=qa n 或a n +1=q (q 为常数,a n ≠0) {a n }为等比数列 a n
(2)等比中项:a n 2=a n +1a n -1(a n +1a n -1≠0) {a n }为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a n =A B n (A B ≠0){a n }为等比数列
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a 依据定义:若n =q (q ≠0)(n ≥2, 且n ∈N *)或a n +1=qa n {a n }为等比数列 a n -1
7、等比数列的性质:
(2)对任何m , n ∈N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n =a m q n -m 。
(3)若m +n =s +t (m , n , s , t ∈N *) ,则a n a m =a s a t 。特别的,当m +n =2k 时,得a n a m =a k 2 注:a 1a n =a 2a n -1=a 3a n -2
a k (4)数列{a n },{b n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k a n },{a n k },{k a n b n },{n (k 为非零b n a n
常数)均为等比数列。
(5)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每隔k (k ∈N *) 项取出一项(a m , a m +k , a m +2k , a m +3k , ) 仍为等比数列
(6)如果{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数列{loga a n }是等差数列
(7)若{a n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S n ,S 2n -S n ,S 3n -S 2n , ,成等比数列
(8)若{a n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a 1a 2a n ,a n +1a n +2a 2n ,a 2n +1a 2n +2a 3n 成等比数列
a 1>0,则{a n }为递增数列{(9)①当q >1时,a 1<0,则{a n }为递减数列
a 1>0,则{a n }为递减数列{②当0 ③当q =1时,该数列为常数列(此时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④当q<0时, 该数列为摆动数列. (10)在等比数列{a n }中,当项数为2n (n ∈N *) 时,S 奇1= S 偶q 二、 考点分析 考点一:等比数列定义的应用 141、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n ≥2),a 1=,则a 4=_________. 33 2、在数列{a n }中,若a 1=1,a n +1=2a n +1(n ≥1),则该数列的.通项a n =______________. 考点二:等比中项的应用 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则a 2=( ) A .-4 B.-6 C.-8 D.-10 2、若a 、b 、c 成等比数列,则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为( ) A .0 B .1 C.2 D .不确定 203、已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a 3=2,a 2+a 4=,求{a n }的通项公式. 3 考点三:等比数列及其前n 项和的基本运算 2911、若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首项为,末项为,则这个数列的项数是( ) 383 A .3 B.4 C.5 D.6 2、已知等比数列{a n }中,a 3=3,a 10=384,则该数列的通项a n =_________________. 3、若{a n }为等比数列,且2a 4=a 6-a 5,则公比q =________. 4、设a 1,a 2,a 3,a 4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则 A .2a 1+a 2的值为( ) 2a 3+a 4111 B . C. D.1 428
春天来了,窗外传来了清脆的鸟叫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了。
我起床后,看见温暖的阳光已经照射到了我的家里,我赶快跑到窗前打开窗户,哇!外面的景色真美啊!
柳树的树梢上长出了新的绿叶,柔软的枝条就像一位小姑娘的长发,随着风摇摇摆摆。地上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草,就像春天的眉毛。
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有紫的,它的花香引来了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密蜂,这些小蜜蜂在花丛里欢快地飞舞着,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有一只蜜蜂看见了一朵鲜花上有很多蜜,连忙告诉大家:“快来呀!这朵花上有好多蜜。”其它的小蜜蜂听到了也“嗡嗡嗡”地飞了过去,那热闹的声音似乎在说:“这次采的一定比上次采的多!”
我爱美丽的春天。
记Cn=an*a(n+1)
cn/c(n-1)=an*a(n+1)/an*a(n-1)=a(n+1)/a(n-1)=3
a(2n-1)=3*a(2n-3)
a(2n)=3*a(2n-2)
bn=a(2n-1)+a(2n)=3*a(2n-3)+3*a(2n-2)=3(bn-1)
因此bn/b(n-1)=3,所以b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3。
设数列{a的第n项}的前n项和Sn=1/3(a的第n项-1),n属于自然数
求证:数列{a的第n项}为等比数列
Sn=1/3(an-1)
S(n-1)=1/3(a(n-1)-1)
Sn-S(n-1)=an=1/3(an-1-a(n-1)+1)=(an-a(n-1)/3
3an=an-a(n-1)
2an=-a(n-1)
an/a(n-1)=-1/2
所以数列{an}为等比数列
已知前三项是2,4,8,数列满足a(n+1)=a(n)+2n(就是第n+1项等于第n项加上2n),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这儿没有告诉你数列是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之前必须证明它是等比数列,请问怎么证明?
因为:
a(n+1)-an=2n
所以:
a2-a1=2
a3-a2=4
a4-a3=6
a5-a4=8
a(n)-a(n-1)=2(n-1)
上n-1个式子相加得到:
an-a1=2+4+6+8+.....2(n-1)
右边是等差数列,且和=[2+2(n-1)](n-1)/2=n(n-1)
所以:
an-2=n^2-n
an=n^2-n+2
等比数列教案
数学教案《等比数列》
少数服从多数教案
大班社会《少数民族》教案
求*均数教案
求梯形面积的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一年级比一比数学教案
求一个小数的*似数教案
少数民族检讨书
兄弟求句子
关键少数工作总结
求唯美句子
少数民族发言稿范文
少数民族干部思想汇报
求抒情句子
少数民族思想汇报
求姻缘句子
求赞的句子
求租启事范文
求原谅的句子
求免税申请范文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
少数民族活动总结
求地申请范文
求姻缘的句子
少数民族节日主持词
少数民族工作总结
急求毕业感言
求伤感的句子
中班语言教学工作总结2800字
*5年教学工作总结2700字
小学校本教学工作总结2600字
中班写字教学工作总结1400字
支教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900字
小学优生辅导工作总结1800字
中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100字
春季期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化学期末工作总结2300字
幼儿园教学管理计划范文800字
初中学校教学工作总结800字
初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2000字
三年级思品工作总结2100字
初三思品教学工作总结3000字
初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1400字
初三教育教学工作总结1300字
小学教师教育叙事范文800字
教学工作范文1500字
小学低段教师工作总结
班主任开学工作总结2200字
副校长一年工作总结2600字
小学语文导课语范文1000字
小学学校调研报告范文
小学班级卫生工作总结900字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1300字
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范文600字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总结1200字
物理实验员工作计划
老师一学期工作总结2000字
小托班下学期工作总结2000字
高中班级学期工作总结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