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春的意象内涵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春的意象内涵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春的意象内涵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春的意象内涵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有春节意象的主题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就要到了!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有春节意象的'主题古诗,欢迎大家浏览。
001。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002。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003。介雅 南朝梁·萧子云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004。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005。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006。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007。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008。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009。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010。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01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012。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013。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有春节意象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那么有春节意象的古诗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有春节意象的'古诗,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新年有感》〔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9、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12、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13、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3、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24、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27、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28、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2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3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3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8、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3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45、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8、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49、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5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九库说说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内涵深刻的古文句子,以及有深意有内涵的古诗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九库说说”。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8、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9、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10、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4、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1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19、好学而不贰。——《左传》
20、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2、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25、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7、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0、三思而后行。——《论语》
31、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3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3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3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3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4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4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4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45、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4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4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4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49、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我知道 你远走了
依着你的路
可是我站在这里
依然相信你是我心中最好的女子
我不走,风轻轻的吹过
像你那匀称的呼吸
永远的不曾远离
像这,凌晨的夜间
你留下的歌声
像我,心中的河流,心血映着
七百玖拾伍个曰夜
对你的思念
敲打无眠的夜
经筒的摇动
引发的不可收拾的错么
洁白的翅膀
让我如何怀疑
世间的美好呢?
那燃烧过的曰子
是虚拟的么
一场风来 我们就烟消云散?
哦,夜色越来越深
我恍惚睡去
回到那年五月
那初时美好
那么笑我痴狂的人啊
原谅我的无可救药
51句子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内涵深刻的古文句子,以及有深意有内涵的古诗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51句子网”。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8、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9、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10、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4、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1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19、好学而不贰。——《左传》
20、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2、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25、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7、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0、三思而后行。——《论语》
31、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3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3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3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3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4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4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4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45、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4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4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4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49、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50、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古风就是指浓郁的古典民族风。浮生萦云古风卷。 网名就是指为了避免使用自己的真实名称而创造的虚拟名称。 古风网名就是指含有浓郁的古典风色彩的虚拟名称。
烟雨相思醉
夏沫゛樱花雨
墨染琉璃殇
执念深几许
独醉笑清风
彼岸花凋落
温柔、冷先生
冷冷的醉眼
恋灬化学反应
童话不说谎
甜蜜丶巧克力
戀愛實習生
寂寞。無上限
不嗳請走開
提笔书几行
素衣风尘叹
转身泪成海
浅若梨花笑
旧夏浅入梦
素手挽清风
尘烟染暮雪
含笑饮毒酒
故笙诉离歌
依稀故人在
一曲诀别诗
夏末╄→雨纷飞
执笔画浮尘
一笑为红颜
落雨碎江南
枯守一座城
浅笑醉红楼
萧萧北风起
择一城终老
诗酒趁年华
陌上柳絮飞
十里红妆梦
把酒作清欢
檐下等归人
顾北清歌寒
指间の流沙
东京樱花雪
倚楼听风雨
花落、忆流年
笙歌叹离愁
晓风残杨柳
白露饮尘霜
素衣风尘叹
菁华浮梦长
稳握江山权
徃倳、轻如烟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
[话题引入]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如果把文学比喻为连绵的群山,那么,诗歌就是群山之峰。*是诗的泱泱大国,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唐诗、宋词、元曲、新诗,光彩夺目。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阅读鉴赏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高一《语文》教材第29面)那么通过高一、高二两个学年的学*与积淀,我们对诗歌又了解多少,理解多少呢?基于此,我专门拟一个话题让学生对诗歌的学*来一个加强。
[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意象艺术是*诗歌的传统。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意象一般以两种形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即单个意象和整体意象。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也称意象体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单个意象,人们常常又把这种意象看成是更大境界中的一个“部件”。它们不能离开整体,若离开了,单个意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比如“枯藤”一旦离开了《天净沙?秋思》,“枯藤”便失去了这支散曲赋予它的悲凉色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有一个整体意象。
请以你感兴趣的某个“意象”为写作切入点写一篇诗歌鉴赏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那么,了解我国古诗词中的意象则是我们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下面我根据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对意象进行一下归类。
A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风、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梧桐、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雍陶《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
B人或事意象
1.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杜甫《夔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另外: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拦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佳作欣赏]
文一:幸有美酒入诗来
“五花马,千金裘”面前,李白宁愿“呼儿将出换美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后,孟浩然还不忘交代“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春江花朝秋月夜”,白居易“往往取酒还独倾”。是否真的“唯有饮者留其名”呢?诗人们对酒大多情有独钟,李白道“嗜酒见天真”,杜甫也自称“性豪业嗜酒”,自然地,酒在诗中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了。
落木有萧杀之感,红豆有相思之情,烽火紧系战争,说明月自然联想到故乡,而说到酒就不能“一言以蔽之”了,且听:
悲时——陆机说:“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短歌行》)
欢时——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尽酒》)
离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合时——欧阳修说:“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浣溪沙》)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阮籍说:“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咏怀》之三十四)
乐时——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客至》)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以酒写喜悦之情,纵酒时“一杯一杯复一杯”,“斗酒十千恣欢谑”,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我们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之景,听到“将进酒,杯莫停”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声,这样,诗人豪迈奔放的“喜欲狂”之情就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
悲伤之情,诗人也寄托于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不仅喜怒哀乐与酒相通,风花雪月也与之关系密切。
与风——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
与花——李白说:“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饮酒》)
李白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李白的诗魂,而李白的月亮诗又将中国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巅峰。月亮这一独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使所要表达的各种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比如兰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现傲骨,杨柳寄寓离情或愁绪等等。“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在他塑造的众多意象中,月亮是他最爱的意象,在他留下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歌中,我们发现其中从不同角度写月、吟月、歌月、颂月的诗就有*四百首,占其诗歌总数的*三分之一,是迄今为止写月最多的诗人。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三百三十六次,还不算“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称、别称,至于那些表现出时间的月则更不在统计之列了,不同氛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诗人对月都有不同的描写,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地。于丹说过:“李白这个人,心中的酝酿,明月光不只在床前,其实在他的心里,一个人只有在心里面有无限光芒的时候,才能留在外面。李白的一生,明月相伴,美酒相随,所以明月是他最浅显的一个意向”。因此,李白对“月”这个意象的完美运用,在他的一些诗作里是完全能够体现出来的。
以一首《古朗月行》为例,来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的,从中可以悟出李白自小便与明月结下不解之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童年时期的李白对月亮的幼稚认识,对于一个孩童来说,美丽而又多变的月的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引发那颗小小的纯净的心灵以无数想象。两个比喻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移情于景,鲜明生动,意象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随即又把神话拿来,月亮初升,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凡此种种写出了月亮从初升到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如此写法,借助于内涵丰富的月的意象,自然增加了美感,引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怎能让人没有赏心悦目之感呢?之后笔锋一转,“蟾蜍蚀圆影,天明夜已残”,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当时已是玄宗晚年,皇帝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朝纲不振,这首诗即是李白针对当时黑暗的朝政而发的。“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引出后羿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表达对有这样的英雄令天下太*,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通过对月亮的圆缺以及对它的观赏赋予现实意义,这首诗既体现了封建社会专制统治对文学压迫的结果,又在艺术上使诗人的难抒之情、难发之慨,展现得深婉曲折。
分析和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有重要作用。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言“诗歌的意象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最能体现出诗歌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李白看月与常人的审美不同,慧眼独具,别出心裁,成功塑造出彰显自己的艺术风格的月的意象群。月的意象,到了他的手中,不再仅是创作时被利用的工具,更是他终其一生的知己,因此也无怪乎月亮这一意象在他手中的作用总显得更大,对他更服帖。在李白的心里,月已不是月,更不是一个静止的无生命的物象,它与诗人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成为具有人格意义的喻象,这时诗人就跳离了一般的背景渲染和情感寄托,通达豁然,心与天齐,超越了时空、距离的物理隔断,进入心无旁骛唯有月在的境界,与月合为一体。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有关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古诗词春意象的内涵
古诗春的意象内涵
古诗中春的意象的内涵
古诗意象的内涵
古诗中鱼的意象内涵
古诗中月的意象内涵
古诗中雁的意象内涵
古诗中意象的内涵
古诗中舟的意象内涵
古诗的美人意象内涵
古诗中月的意象和内涵
古诗中战争的意象的内涵
古诗词中蝉的意象内涵
古诗词中荷的意象内涵
古诗中的意象及内涵笔记
古诗中落花的意象的内涵
月在古诗中的意象内涵高中
古诗词中杜鹃的意象内涵
古诗文中马的意象内涵
古诗词中荷花意象的内涵
古诗词中梅花意象的内涵
带有蜡烛意象的古诗词内涵
写春意象的古诗
含梅意象的古诗词和特征内涵
古诗中一个意象的多重内涵
古诗词中的晚春意象
有深意有内涵的古诗句春天
有内涵有深意的古诗
有深意有内涵的古诗句
有深意有内涵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