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

关于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8) 说说(128) 名言(1) 诗词(9k+) 祝福(59) 心语(1)

  • 关于描写扬州的古诗词

  • 写作
  • 关于描写扬州的古诗词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描写扬州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与梦得同登栖灵寺塔

      白居易

      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阅读全文]...

2022-05-12 10:08:23
  •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古诗词

  • 写作
  •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作者简介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揄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4-11 00:20:36
  • 关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唯美(赞美扬州的美句子)

  • 唯美,赞美
  • 从扬州回来几日了,想要写得太多。满大街放着“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歌,回来以后这首歌 一直在耳边回响,在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有些绕梁三日的感觉。

    瘦西湖

    扬州别名叫邗、广陵、维扬、江都,这都是我以前学历史学过的,原先总以为历史学的还可以,能应付一阵子,这次到扬州栽了几次跟头,脸都丢进了,闹的笑话至今在夫君面前颜面扫尽,但是我也真的学到了不少知识。

    瘦西湖

    中午从镇江坐汽车,过了长江大桥,当时夫君问我这个大桥叫什么名字,我说叫扬子大桥,当时我还抢白了夫君一阵子,说大桥都建这么多少年了,怎么才知道呢,真是少见多怪,我说的这些话到了傍晚时分,在一个饭店厅堂里,被老板娘的话证实得一塌糊涂,原来这座大桥叫润扬大桥,刚建两年左右,“润”是取镇江的古称,在记忆里我只记得镇江叫京口,因为王安石有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诗句,还有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句,和老板娘锵锵了一阵,老板娘慢慢地给我讲述,“润州是镇江的故称,扬州是*的老家,所以前几年修了这么一座长江大桥,大桥的名字各取两城市的名字”,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扬州古迹遍地,稍不留心就会错过。它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喜爱的地方,也是他们风流潇洒的场所。像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姓名”的各种风月场所。还有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

    扬州的夜晚也十分美丽,月光柔柔地洒在静谧的瘦西湖上,月色朦胧催人醉。在初春,水面之上夹杂着嫩柳的倒影,桃花、杏花、樱花、玉兰花竞相开放,让人赏心悦目,又令人低吟高歌。唐代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句成了千古绝唱。

    瘦西湖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黄慎的《维扬竹枝词》“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郑板桥的诗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扬州让历代诗人如痴如醉,所以诗人们喜欢把自己强烈的情感融入到诗词之中,有些是惆怅,有些是欢喜,有些是悲伤。虽然事已境迁,但如今的扬州今非昔比,它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如今看到它却依然会让我想起那些流传千古的古诗词。

    [阅读全文]...

2022-06-19 18:59:51
  • 忆扬州原文及翻译(忆扬州古诗原文拼音版)

  • 唐代诗坛,有个不大不小,却惹起过挺大争议的诗人,名叫徐凝。徐凝擅长写绝句,七绝写得很是高妙,代表作有《牡丹》、《七夕》等。

    徐凝虽有才,脾气却挺怪,他为人十分清高,早年拜在韩愈门下时,得不到韩愈的重视,直接留诗一首就拂袖而去。虽是怪才,但唐代的诗人们都挺豁达大气,哪怕是诗写得不好,脾气再怪,也不会有人出来挑衅,但偏偏徐凝写诗却招来了不少是非。

    首先,白居易为了捧他得罪了杜牧。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无意间看见徐凝在开元寺题写的一首咏牡丹诗,很是喜欢,从此便与徐凝结为好友。后来徐凝和另一位张祜一同求白居易举荐,白居易当时只有一个名额,便捧了徐凝弃了张祜。恰好这张祜是杜牧的好友,这下子白居易算是把小杜给得罪了,小杜甚至专门在七言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讽刺白居易没长眼睛,分不清好赖。

    而后,徐凝还因为写了首《庐山瀑布》,引起了苏轼的不满,称他这首诗是恶诗。按理说,苏轼在世的时候徐凝早就离世了,为何苏轼偏要和他过不去?原因是苏轼认为这首诗是模仿自己的偶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而且仿得还很没有水*。

    对于徐凝和张祜谁水*更高,以及他的《庐山瀑布》是不是真的写得很差劲,后世文坛名家们一直是见仁见智,观点不一。但对于徐凝的另一首七言绝句,大家却很是服气,这首诗名叫《忆扬州》。笔者认为这是一首扬州人都该全文背诵的诗作,全诗短短28字,让苏轼服气,让扬州扬名:

    《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是一首怀念故人的作品,前两句中的“萧娘”和“桃叶”都是指诗人思念的佳人。诗的前两句,诗人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在想着远方的自己,这是唐诗中惯用的写法。佳人脸薄承受不了眼泪,那细眉长长的显得十分忧愁,这两句用一个“难”字,加一个“易”字,写出了佳人心中的万千不舍和相思。

    后两句就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徐凝用这个千古名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因为这个名句,扬州城得了一个很美的称号叫“二分明月”,直到如今提起哪里的明月最美,很多人还是会想到扬州,所以说徐凝这首诗确实是让扬州扬名了。徐凝用天上的明月,来烘托地上的相思,并用三分和二分两个数量词,让这份相思充满了别样的美感,可谓是出神入化了。

    虽然苏轼对徐凝模仿李白的诗,气不打一处来,但对于这首诗他却是很服气的。他甚至在自己的词作《水龙吟》中放下身段模仿了这首诗,他写道:“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很显然这是受到了徐凝的启发。

    用一首28字的小诗,一个千古名句,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徐凝确实是够有水*。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扬州,可以去二十四桥等地,看看扬州的明月是否真的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是否真的能找到点诗情画意?一首诗就能让一个偌大的城市有了一个如此美丽的称号,这就是古典诗词的魅力,也是汉字的魅力。

    [阅读全文]...

2022-04-12 09:06:36
  •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翻译(题扬州禅智寺古诗赏析)

  •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阅读全文]...

2022-04-23 22:30:17
  • 形容扬州木偶戏的诗词

  • 形容扬州木偶戏的诗词

      木偶戏,古称傀儡子、魁儡子。唐代传至扬州。 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清代乾隆年间,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均曾盛行于扬州, 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称誉,其杖头木偶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 泰兴县素有“苏北木偶之乡”的称誉。其杖头木偶大约于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从安徽传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形容扬州木偶戏的诗词,希望你喜欢。

      1.咏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 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阅读全文]...

2022-06-08 00:26:58
  • 扬州个园导游词

  • 扬州个园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扬州个园导游词(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 “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 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

      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 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春景, 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 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 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 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 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另外个园中楼台厅馆巴各俱特色,园的正前方为“宜雨轩”,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园的后方为抱山楼,楼上下各有七楹,西联夏山,东接秋山,东边是通黄石假山的复道廊,楼下走廊南墙上嵌着刘凤浩撰《竹园记》刻石。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春山宜游,原不在流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山上古柏,山下有池塘,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夏山宜看,远*高低都是景,让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满园佳境尽收眼底。秋山宜登,游走腾挪于尺幅之间,如历千山万壑,尽得攀登险趣。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冬山宜居,不过,最好的当然是仨俩知己,聚在这座面山而筑的透风漏月厅里,围炉赏雪、夜话。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四大名园。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

      个园的营造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即个园园主、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积聚起万贯家财,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入圆明园听戏。可以说,黄至筠与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一样同为“*”,都是钦赐正二品顶戴。园主人在位40余年,建造个园就花了20年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

      为什么黄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个园”得名缘于园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汉字“个”字;*汉字“竹”字一半亦为“个”。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思妙想,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

      “竹”历来为*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个园的“万竹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现有竹60余种,*2万竿,不乏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这是黄金间碧玉,此竹色彩美丽,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为优良的观赏竹种。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尽头,请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在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有: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连中双元,*升三级”。大家经过之时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运连连。

      我们眼前看见的`这座小楼叫“丛书楼”,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个园主人购得马宅,其后又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4-21 05:14:11
  • 诗名含有扬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扬字的诗词

  • 去年闻载扬在武林及余至而载扬

    周紫芝〔宋代〕

    与君一别几经秋,忽作脩文地下游。诗忆向来云态度,人今何在柳风流。

    西湖烟月生前恨,客路风霜晚岁愁。胜日交流半零落,数行老泪倩谁收。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宋代〕

    *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尊 通:樽)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宋代〕

    *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扬之水

    佚名〔先秦〕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扬之水

    佚名〔先秦〕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

    佚名〔先秦〕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维扬怀古

    曾棨〔明代〕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汤舜民〔元代〕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王建〔唐代〕

    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杜蒉扬觯

    佚名〔先秦〕

      知悼子卒,未葬,*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阅读全文]...

2022-05-11 08:38:44
  • 含有州字的古诗词 带州字的诗词名句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贯休《献钱尚父》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佚名《月儿弯弯照九州》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问汝*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阅读全文]...

2022-05-29 00:46:51
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 - 句子
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 - 语录
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 - 说说
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 - 名言
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 - 诗词
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 - 祝福
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