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古诗的形式写童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用古诗的形式写童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用古诗的形式写童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用古诗的形式写童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这世间,最美丽的回忆,便是童年时光。古今中外的童年,没有代沟,没有差距,都长着相似的模样:无忧无虑,一样令人向往、让人难忘。
走过童年的天真,身后的日子像一缕轻烟,缠绕不散。童年的小伙伴总会在不经意间浮上心头、掠入脑海,慰藉我们的心灵。
这世间,最为可贵的情谊便是青梅竹马的深情。而这个美丽的称呼,起源于李白的《长干行》。古诗词里童年,除了快乐和无忧无虑,还多了几分雅致和清新。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首诗是一名女子回忆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郎君小时候的往事。诗的开头,她回忆小时候的自己,头发刚刚遮住额头,站在自家门前,做着折花的游戏。一个小男孩(女子未来的郎君)骑着竹马向她走来,他不停地围着小姑娘奔跑,小姑娘则拿着刚刚折下的青梅,拿在手里把玩。
李白用细腻的笔法,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儿童的天真刻画得想象而生动。青梅竹马的用法,很多诗人都喜欢引用。
一见钟情的感情固然刻骨铭心,青梅竹马的日久相处却是最难得的。就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和宝玉,《京华烟云》里的姚木兰和曾荪亚。林妹妹的一笑一颦,都牵动着宝玉的心,他们的心意相通,来自于儿时的磨合,一日三餐的相处。
木兰十岁的时候,随家人一起躲避战乱,在路上不小心走失,差点被人拐卖,幸亏被曾家所救。在船上,木兰第一次见到曾荪亚,荪亚脸上带着微笑,他比木兰大了一岁,孩子们总能很快找到相同的话题,聊到一块去。
走失后一直风餐露宿的木兰,没有可以换洗的衣服,乡下的铺子里的衣服料子也不好。曾太太想了个好主意,让木兰穿上荪亚的旧衣服,虽然不怎么合身,但是料子很好,洗得也干净。
穿着荪亚旧衣服的木兰,小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长大后会嫁给荪亚。情投意合的宝玉和林妹妹,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会天人永隔。
木兰花
童年的世界里,自古都是都是纯净而单纯,没有掺杂*世界的利欲熏心,所以才更难能可贵。就像十岁的木兰在泰安跟着荪亚学会了吹口哨,在她的心里,不过是可以一起玩耍的游戏,哪里会想到大人眼中的不合时宜?
春寒料峭的早春,大人们或许会躲在房中取暖,孩子们却开心地跑出去,相约几个小伙伴,去田野里放风筝去了。
村居 高鼎 〔清代〕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天气微寒。小草刚刚冒出地面,还是嫩绿的颜色。黄莺鸟在天上飞来飞去,唱着动听的歌。河堤旁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摇摆,偶尔有几枝掠到地面。被雾气笼罩的河堤宛如仙境一般。
刚刚从私塾放学归来的儿童,借助东风的力量,把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他们轻快的脚步跟随着风筝跑来跑去,山谷中回荡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孩子们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因为他们可以在田野里自由奔跑。村里的篱笆旁边,有一条蜿蜒的小路伸向远方。小路的两旁,栽满了各种树木。有的树上,树叶还稀稀落落,枝头却开满鲜花,那些飘落的花瓣铺满小路。
几个调皮的儿童从村子里跑出来,追赶黄蝴蝶。哪知道蝴蝶飞得快,转身进入菜花丛中,便没有了踪影。留下吃惊的孩子站在原地,若有所思。直到大人们喊他们的名字,叫他们回家吃饭,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往回走去,小小的身影消失在小路深处。
放风筝
这么优美的意境,正是来自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往今来,夏天都是孩子们最爱的季节。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谁能想到,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已是63岁的老人。当时,他在洛阳散步到池塘边,看到此情此景,有感而发。
擅于叙事的白居易,把儿童活泼灵动的特点,俏皮淘气的举动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他用文字叙述了一个调皮孩子偷采白莲,却有似在我们面前回放了一个录像,形象生动、与众不同。
诗中调皮的孩子,自己划着小船,偷偷地去采白莲,又悄悄地回来。天真的他不懂得藏身,不知道隐藏自己,旁若无人地划着小船,水面的浮萍被小船一分为二,形成一道长长的痕迹。
偷采白莲回
读这首诗,如饮一杯清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诗人娓娓道来,韵味独特。引人入胜。可见,童心和年纪没有关系。正因为白居易有一颗童心,观察细致,才能给我们留下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
古代的孩子们,学*之余在做什么呢?我们想象不到,但是诗词中留下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精彩的生活。也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孩子们都很简单。
你看,夕阳西下,不知谁家放牛的男孩横坐在牛背上,手里还拿着短笛,自由自在地吹着曲子。路旁的青草绿意盈盈,已经吃饱的牛儿看也不看,悠闲地向村子里走去。这是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景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懂事的牧童,不怕辛苦,没有抱怨,悠闲自在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时光。很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牧童,而唐代吕岩 笔下的牧童,调皮可爱,与众不同。
牧童
牧童 吕岩 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在这首诗里,生动地刻画了牧童无拘无束、快乐自在的童年。诗中的画面感扑面而来,田园生活看似浪漫,实则辛苦。
草铺横野六七里,形象地写出草地面积之宽广,也含蓄地写出牧童放牧的辛苦,读这首七绝,一幅优美的乡村图画跃然纸上。农家的孩子懂事早,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但是,孩子调皮的天性不改。
笛弄晚风三四声。晚风**吹来,远处的笛声渐渐清晰,那是牧童无师自通,自己吹出的乐曲。一支短笛,便是他快乐的源泉。
回家后的牧童,匆匆吃过饭,连抵挡风雨的蓑衣都没来得及脱下来,便跑出去。夏日雨后,空气格外清新。他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或许想看看月中是否有玉兔、桂树还有嫦娥?或许在想,自己长大后会去哪里?
诗人在这首诗中,从视觉角度写出乡村的美,从听觉角度写出牧童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如此安静温馨的田园生活,如此可爱的牧童,也让诗人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感慨万分,身临其境,才能写出深刻动人的诗句。
牧童
公元1167年,42岁的陆游被免去官职,赋闲在家。远离黑暗的官场,这位爱国诗人报国无望,心里的失落和感伤,无处诉说。他不想逃避现实,更不想隐居乡野,度过余生。万般无奈的陆游,经常在村子里散步,温馨的田园生活给他带来温暖。
当诗人看到村子里天真无邪的儿童,放风筝、骑竹马,笑得开心,一天天过得无忧无虑,与自己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慈爱地看着孩子们嬉闹,希望时间可以停滞,希望孩子们永远不要长大,不要被*世界的纷扰打破他们纯净的心灵。
《观村童戏溪上》陆游 宋代
1、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2、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李郢《南池》
3、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诗》
5、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6、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7、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8、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佚名《芄兰》
9、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10、天公似欲败蚕麰,雨冒南山暮不收。騃女痴儿那念此,贪看蝌蚪满清沟。——陆游《春雨六首·其三》
11、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
1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13、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14、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15、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6、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7、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顾敻《荷叶杯·弱柳好花尽拆》
18、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19、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
20、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21、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其五》
2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2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4、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二首(其一)》
25、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26、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7、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8、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
29、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颜仁郁《农家》
30、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31、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32、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苏轼《守岁》
33、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曹植《野田黄雀行》
34、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35、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
3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37、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38、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杜甫《南邻》
39、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40、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4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42、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樊川。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别画长怀吴寺壁,宜茶偏赏霅溪泉。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司空图《重阳日访元秀上人》
43、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于鹄《巴女谣》
这世间,最美丽的回忆,便是童年时光。古今中外的童年,没有代沟,没有差距,都长着相似的模样:无忧无虑,一样令人向往、让人难忘。
走过童年的天真,身后的日子像一缕轻烟,缠绕不散。童年的小伙伴总会在不经意间浮上心头、掠入脑海,慰藉我们的心灵。
这世间,最为可贵的情谊便是青梅竹马的深情。而这个美丽的称呼,起源于李白的《长干行》。古诗词里童年,除了快乐和无忧无虑,还多了几分雅致和清新。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首诗是一名女子回忆与自己青梅竹马的郎君小时候的往事。诗的开头,她回忆小时候的自己,头发刚刚遮住额头,站在自家门前,做着折花的游戏。一个小男孩(女子未来的郎君)骑着竹马向她走来,他不停地围着小姑娘奔跑,小姑娘则拿着刚刚折下的青梅,拿在手里把玩。
李白用细腻的笔法,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儿童的天真刻画得想象而生动。青梅竹马的用法,很多诗人都喜欢引用。
一见钟情的感情固然刻骨铭心,青梅竹马的日久相处却是最难得的。就像《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和宝玉,《京华烟云》里的姚木兰和曾荪亚。林妹妹的一笑一颦,都牵动着宝玉的心,他们的心意相通,来自于儿时的磨合,一日三餐的相处。
木兰十岁的时候,随家人一起躲避战乱,在路上不小心走失,差点被人拐卖,幸亏被曾家所救。在船上,木兰第一次见到曾荪亚,荪亚脸上带着微笑,他比木兰大了一岁,孩子们总能很快找到相同的话题,聊到一块去。
走失后一直风餐露宿的木兰,没有可以换洗的衣服,乡下的铺子里的衣服料子也不好。曾太太想了个好主意,让木兰穿上荪亚的旧衣服,虽然不怎么合身,但是料子很好,洗得也干净。
穿着荪亚旧衣服的木兰,小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长大后会嫁给荪亚。情投意合的宝玉和林妹妹,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会天人永隔。
木兰花
童年的世界里,自古都是都是纯净而单纯,没有掺杂*世界的利欲熏心,所以才更难能可贵。就像十岁的木兰在泰安跟着荪亚学会了吹口哨,在她的心里,不过是可以一起玩耍的游戏,哪里会想到大人眼中的不合时宜?
春寒料峭的早春,大人们或许会躲在房中取暖,孩子们却开心地跑出去,相约几个小伙伴,去田野里放风筝去了。
村居 高鼎 〔清代〕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天气微寒。小草刚刚冒出地面,还是嫩绿的颜色。黄莺鸟在天上飞来飞去,唱着动听的歌。河堤旁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摇摆,偶尔有几枝掠到地面。被雾气笼罩的河堤宛如仙境一般。
刚刚从私塾放学归来的儿童,借助东风的力量,把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他们轻快的脚步跟随着风筝跑来跑去,山谷中回荡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孩子们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因为他们可以在田野里自由奔跑。村里的篱笆旁边,有一条蜿蜒的小路伸向远方。小路的两旁,栽满了各种树木。有的树上,树叶还稀稀落落,枝头却开满鲜花,那些飘落的花瓣铺满小路。
几个调皮的儿童从村子里跑出来,追赶黄蝴蝶。哪知道蝴蝶飞得快,转身进入菜花丛中,便没有了踪影。留下吃惊的孩子站在原地,若有所思。直到大人们喊他们的名字,叫他们回家吃饭,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往回走去,小小的身影消失在小路深处。
放风筝
这么优美的意境,正是来自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往今来,夏天都是孩子们最爱的季节。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谁能想到,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已是63岁的老人。当时,他在洛阳散步到池塘边,看到此情此景,有感而发。
擅于叙事的白居易,把儿童活泼灵动的特点,俏皮淘气的举动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他用文字叙述了一个调皮孩子偷采白莲,却有似在我们面前回放了一个录像,形象生动、与众不同。
诗中调皮的孩子,自己划着小船,偷偷地去采白莲,又悄悄地回来。天真的他不懂得藏身,不知道隐藏自己,旁若无人地划着小船,水面的浮萍被小船一分为二,形成一道长长的痕迹。
偷采白莲回
读这首诗,如饮一杯清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诗人娓娓道来,韵味独特。引人入胜。可见,童心和年纪没有关系。正因为白居易有一颗童心,观察细致,才能给我们留下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
古代的孩子们,学*之余在做什么呢?我们想象不到,但是诗词中留下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精彩的生活。也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孩子们都很简单。
你看,夕阳西下,不知谁家放牛的男孩横坐在牛背上,手里还拿着短笛,自由自在地吹着曲子。路旁的青草绿意盈盈,已经吃饱的牛儿看也不看,悠闲地向村子里走去。这是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景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懂事的牧童,不怕辛苦,没有抱怨,悠闲自在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时光。很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牧童,而唐代吕岩 笔下的牧童,调皮可爱,与众不同。
牧童
牧童 吕岩 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在这首诗里,生动地刻画了牧童无拘无束、快乐自在的童年。诗中的画面感扑面而来,田园生活看似浪漫,实则辛苦。
草铺横野六七里,形象地写出草地面积之宽广,也含蓄地写出牧童放牧的辛苦,读这首七绝,一幅优美的乡村图画跃然纸上。农家的孩子懂事早,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但是,孩子调皮的天性不改。
笛弄晚风三四声。晚风**吹来,远处的笛声渐渐清晰,那是牧童无师自通,自己吹出的乐曲。一支短笛,便是他快乐的源泉。
回家后的牧童,匆匆吃过饭,连抵挡风雨的蓑衣都没来得及脱下来,便跑出去。夏日雨后,空气格外清新。他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或许想看看月中是否有玉兔、桂树还有嫦娥?或许在想,自己长大后会去哪里?
诗人在这首诗中,从视觉角度写出乡村的美,从听觉角度写出牧童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如此安静温馨的田园生活,如此可爱的牧童,也让诗人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感慨万分,身临其境,才能写出深刻动人的诗句。
牧童
公元1167年,42岁的陆游被免去官职,赋闲在家。远离黑暗的官场,这位爱国诗人报国无望,心里的失落和感伤,无处诉说。他不想逃避现实,更不想隐居乡野,度过余生。万般无奈的陆游,经常在村子里散步,温馨的田园生活给他带来温暖。
当诗人看到村子里天真无邪的儿童,放风筝、骑竹马,笑得开心,一天天过得无忧无虑,与自己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慈爱地看着孩子们嬉闹,希望时间可以停滞,希望孩子们永远不要长大,不要被*世界的纷扰打破他们纯净的心灵。
《观村童戏溪上》陆游 宋代
雨余溪水掠堤*,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诗人羡慕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所以才会由衷地祝愿孩子们永远单纯、快乐,不要活得太辛苦,更无需羡慕王公贵族。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闲看村童谢晚晴”,生动地写出雨后乡村溪水暴涨,快与堤坝持*的场景,侧面烘托雨水之大,也为下一句的谢晚晴埋下伏笔。
一场大雨,阻止了孩子们外出的脚步。所以,当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灿烂的晚霞,孩子们才会欣喜若狂,感谢上天。这里,诗人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村童顽皮、可爱的形象。
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形象地写出村童玩耍的热闹场面,很有画面感。看来,古今中外的童年都有一个共同点:因为简单,所以快乐。
关于童年生活的古诗
记得在那山花烂漫、河水敲鼓的季节,我在河旁那绿茵茵的.草地上和同伴们打滚儿,在河中玩耍嬉戏。那便是我那永远期望追会的童年。下面是关于童年生活的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1、《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与小女》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6、《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7、《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歌的形式有哪些
一、诗歌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诗歌是一咱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不复有与诗同时代的体验,但仍会为其诗所震憾,这就是诗的抒情所体现的美的力量,其内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饱满真挚。
二、形象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小说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觉的形象和声韵。形象鲜明、声韵铿锵是诗歌的共同特点。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人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为人感知,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抽象出结论,这结论是对景物的本质的认识。然而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静止的、综合的,也是无个性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它呢?例如,我们敬爱的*逝世了,人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沉痛?我们可用“心如刀绞”、“哀漠大于心死”等词语来形象地表达失去*的痛苦,诗歌也一样讲求形象。当我们旅游归来,告诉朋友那里的景色优美,但我们单纯地说“那里的景色好美哦!”别人会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岩一样美吗?还是像肇庆的鼎湖山一样美?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表达,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这还不够形象,必须作一番形象的描绘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钱唐湖春行》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现在读者眼前。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之分,抒情诗往往情景交融,有景物形象,而说理诗特别是解读人生的哲理诗,哲理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通过情来打动人。因为诗歌是通过抒情来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感受来调动的,他必须把这具体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才能让人知道他感情的由来,而且也让人有同感。形象化使人有美的感受,也使人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一座山来说明抽象哲理的,以具体写出的诗除了具有形象美以外,本身是灵活的,意象玲珑,可从多角度作多面观,似乎涵义无穷。中国的诗歌理论强调的意象既要有意,还要有象,通过形象来提示意义,形象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音乐美是诗歌的先天素质
汉朝的乐府是配乐演唱的,唐宋的词有曲牌,而诗是用来唱的,尽管它发展到后来诗与歌逐渐分离,有的已不能唱了,但音乐的本性依然保持不变。诗歌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最初的阶段是和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古代社会里,人们打猎回来,要祭祀,要庆祝,他们是围着篝火跳舞,敲着鼓,唱起歌。皇宫里祭祀也是吟唱诗,青楼里的歌妓是歌唱诗。可以说,音乐美是诗歌的一种先天的素质。古今往来,在各类文学和艺术中,诗歌与音乐是最接*的艺术。有人说它们是形影不离的伴侣,是孪生的姐妹。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到诗的因素,在诗歌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特质。例如,李清照《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都透露出形象的深沉婉曲的音乐效果。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节奏和押韵上。一首歌是由节奏、乐谱构成的,失去了节奏,这首歌就像一杯水,没有起伏,更不能传达出它里面所表达的情感,节奏顿扬抑挫,铿锵有致,能从心理上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描写琵琶声传情地表达琵琶女的寂寞、悲伤的情感,从而引发作者“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四、语言美是诗歌的跳动的音符
乐坛的指挥大师用魔杖般的手,调动着波澜起伏的音乐语言诉说流动的的思想和起伏的感情;绘画大师用激情和思考凝成的画笔,把红、橙、黄、绿等色墨调合成出神入化的绘画语言,表现着不同凡俗的艺术思考和美学趣味;而诗人则用生花妙笔,把*淡无奇的文字,组合成优美、生动准确而精练的诗歌语言,抒发满腔的激情。诗歌没有小说散文那样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戏剧那样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只有形象、精炼、富于色彩、音响、动感的语言,描绘一幅栩栩如生的艺术画卷,开拓出“柳暗花明”的艺术境界。曹操的《短歌行》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广大壮阔的'江山画卷,抒发他的胸怀大志的思想感情,李清照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现了诗人醉酒归来的快乐画面。古人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的语言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的语言是经过提炼出来的,才能使诗歌闪烁光彩,才能打动读者内心深处的心弦,就像金钢石是从高温炉里脱颖而出。言辞精炼是诗歌的表达手段,往往一句诗或几个字甚至一个字就能传神地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表现在读者面前。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使读者虽然是用眼阅读,却听到诗中传出敲门的声音;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安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姑娘悄无声息地来到江南,给江南披上了绿衣裳的景象。诗歌的语言除了精练之外,还运用各种的修辞手法来为诗歌锦上添花。诗歌巧妙地运用拟人、物化、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刻画生动的形象,牵引读者的思绪,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诗的深沉思想、教益和美感熏陶。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里面把“我”物化成“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的驳船”,含射出作者隐藏其中的那种“痛苦的希望”悲哀的焦虑;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祖国山河的壮阔;余光中的《乡悉》中把“乡悉”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台湾几千万同胞思念祖国大陆、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的心情。诗歌的语言犹如一只无形的手,使诗的琴弦发出优美动人的音响,成为开启人们的心灵的钥匙。
五、朦胧美是诗歌的艺术外衣
在诗歌中,诗人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呼吁出来的,而是借助诗歌意象间接地暗示出来的,这就是诗歌的朦胧美。诗歌的最大特点景在于它通过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涵,而又始终不露风骨,总是叫人寻味无穷,就像俄罗斯姑娘的脸上蒙一块面纱。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当我读完这首诗的时候,百思不解,弄不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是传达爱情之意还是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哲理?诗人并没有说明他的意图,而是让我们自己去自由想像,去解读。我们阅读一篇小说,不是单纯地去追求它的故事情节,而是去挖掘故事情节里面所蕴含的内容、思想。我们读一首诗也一样,要用心去揣摩作者的心理,去揭穿诗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暧花开》表达作者去追求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法国诗人马拉美说,诗只有说到七分,其余三分让读者自己去领会。
六、意境美是诗歌艺术的境界
所谓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意)和客观生活的物景(境)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美是作者巧妙地把意与境结合起来,而且是结合得天衣无缝,自然和谐,情景交融。一首诗只有境没有意,犹如一个死寂的世界,只有意没有境,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马致远《天净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秋风萧瑟,树叶飘落的寂寞凄凉的画面,再加上“断肠人”在他乡的思念之情,达成了一种意境相合的艺术境界。诗的意境之美,或因果略情浓,或因情略景浓,景物引起了诗人的心动,诗人用心去感受景物,于是产生了诗意。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且是一种精神食粮。我们阅读诗歌,既可以了解诗歌所映射的内容,也可以感受作者内心的世界。我们在读诗歌时也可以欣赏到它的艺术特征。
置石的常见形式
置石在园林中的应用方面亦有多种类型,常见形式有孤置、对置、散置、山石器设、山石花台、与建筑结合放置联体石、塑石等等。让我们了解一下如何置石吧!
1、孤置
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做成。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这种石也可置于廊间、亭下、水边,作为局部空间的构景中心。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故宫御花园内的钟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等。还有现在比较流行的大门入口的影壁石,小有1~9t,大则重达10~90t。
2、对置
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2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房山石。在现代园林中,我们喜欢在有标志性的路口对置摆放景石,起引导性功能并保护路口植物以免游人踩踏。
3、散置
又称散点,即"攒三聚五"的作法。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散置石体量一般都不会大,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大散点处理,既减缓了对地面的冲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小散点,如北京中山公园"松柏交翠"亭附*的作法,显得深埋浅露,有断有续,散中有聚,脉络显隐。
4、山石器设
为了增添园林的自然风光,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北海琼华岛"延南薰"亭内的石几、石凳和附*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
5、山石花台
山石花台在园林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挡土墙的功能性置石。布置石台是为了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布置庭园空间和使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园林中常以山石做成花台,种植牡丹、芍药、红枫、竹、南天竺等观赏植物。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适当吸取篆刻艺术中"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手法,采取占边、把角、让心、交错等布局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远*和起伏等对比变化。对于花台个体,则要求*面上曲折有致,兼有大弯小弯,而且曲率和间隔都有变化。如果利用自然延伸的岩脉,立面上要求有高下、层次和虚实的变化。有高擎于台上的峰石,也有低隆于地面的露岩。苏州留园"涵碧山房"南面的牡丹台就是这样布置的。
6、与建筑结合放置联体石
如抱角、镶隅是为了减少墙角线条*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置石于外墙角称抱角;置石于内墙角称镶隅。建筑入口的台阶常用自然山石做成"如意踏跺",明文震亨著《长物志》中称为"涩浪";两旁再衬以山石蹲配,主石称"蹲",客石称"配"。
7、塑石
利用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GRC假山材料进行塑石,其优点为造型随意,体量可大可小,但缺点是寿命短,人工味较浓。此法可不受天然石材形状的限制,随意造型,可以根据需要造型,形成景观效果较好,但保存年限较短,色质等也不及天然石材。特别适用于施工条件受限制或屋顶花园结构条件受限制的地方。
拓展:置石的'作用和特点
山石是*传统园林之骨,也是重要的造园要素,置石组景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丰富了园林的内涵,也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对于现代园林的建设,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置石艺术仍然发挥着作用,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园林中叠山置石,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观赏、游憩。置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为人们生活环境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满足了现代人亲*自然的需求。
置石的作用
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首先是人文作用。置石给人抽象、飘逸的感觉。石是大自然的雕塑,是自然的精华凝缩。石既可以是稳定凝固的,又可以是灵动变幻的,所以历来被文人墨客喜爱。现存的古代事迹中很多是书法家用文字刻在石头上,在很多名山上及江南园林中随处可见。
其次,置石有构图的实际作用。作为园林的一种山石要素,供人观赏;作为园林空间的障景,分隔组织空间;作为景点的铭刻石、指路石,起点睛作用;作为分水挡水石,水边驳岸,树池,花台,护坡,石桌登等,发挥实际功能作用[3]。
国内外园林设计中置石的应用,现代园林中山石造景设计可以立足于传统“自然山水观”,对优秀的传统石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在设计表现形式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艺术的诸多元素和语言,坚持民族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探寻适用于现代园林山石造景的指导模式。
置石的审美特点
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之一,在园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构景作用。小则置一二湖石,大则绵延成脉;远观有势,*看有质。唐、宋以来,*的爱石、品石、写石之风颇为昌盛,陆放翁言道“石不能言最可人”,道出了人们对石之喜爱的缘由。石具有传情作用,“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石虽然是一种静物,但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能激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置石造景目的明确,层次丰富、有聚有散、有断有续、格局严谨、手法洗练、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散中有物,丰富了园林的景致,表现了朴实的审美效果,使园林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传统的置石与山水园林相依相随,在*古典园林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
abac形式的词语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abac形式的词语,欢迎阅读。
绘声绘影、相亲相爱、倾国倾城、一生一世、没完没了、
难兄难弟、美轮美奂、再接再厉、人来人往、如火如荼、
绘声绘色、今生今世、自由自在、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不卑不亢、无法无天、谢天谢地、人山人海、亦步亦趋、
诚惶诚恐、若即若离、尽善尽美、阿猫阿狗、无影无踪、
十全十美、我行我素、不屈不挠、不破不立、古色古香、
不知不觉、相辅相成、一五一十、见仁见智、载歌载舞、
自言自语、危言危行、自作自受、群策群力、无时无刻、
何去何从、知己知彼、百发百中、一心一意、仁心仁术、
可歌可泣、蹑手蹑脚、若隐若现、相生相克、予取予求、
难舍难分、戒骄戒躁、有声有色、无缘无故、不愤不启、
不稂不莠、宜室宜家、一颦一笑、自暴自弃、任劳任怨、
善始善终、不三不四、不伦不类、如痴如醉、同心同德、
误打误撞、大吉大利、半推半就、有板有眼、一张一弛、
疑神疑鬼、百依百顺、一琴一鹤、不折不扣、忽冷忽热、
随时随地、不偏不倚、先知先觉、克勤克俭、半梦半醒、
又红又专、自给自足、能屈能伸、不骄不躁、一模一样、
大彻大悟、不蔓不枝、全心全意、不即不离、不慌不忙、
如泣如诉、一饮一啄、善有善报、毕恭毕敬、百战百胜、
不悱不发、乐山乐水、无边无际、有始有终、无穷无尽、
一板一眼、畏首畏尾、作威作福、无拘无束、一朝一夕、
自私自利、尽心尽力、风言风语、虎头虎脑、大模大样、
速战速决、童男童女、忧国忧民、天兵天将、不生不灭、
多才多艺、不闻不问、不紧不慢、不痛不痒、一针一线、
能屈能伸 捏手捏脚 蹑手蹑脚 疑神疑鬼 偏听偏信 *起*坐 全心全意
群威群胆 倾城倾国 窃钓窃国 群策群力 任劳任怨 人山人海 如痴如醉
如火如荼 如诉如泣 十全十美 缩手缩脚 速战速决 数一数二 善始善终
所作所为 同心同德 土头土脑 土生土长 惟妙惟肖 畏首畏尾 我行我素
先知先觉 亦步亦趋 倚门倚闾 宜室宜家 一心一意 疑神疑鬼 忧国忧民
再接再厉 作威作福 载歌载舞 知彼知己 各种各样 真心真意 不三不四
一心一意 无忧无虑 有始有终 大模大样 自暴自弃 不慌不忙 一生一世
无影无踪 有声有色 大是大非 自吹自擂 不屈不挠 一针一线 无缘无故
有血有肉 大摇大摆 自高自大 不亢不挠 一草一木 无边无际 有头有脸
大风大浪 自给自足 自言自语 自暴自弃 自吹自擂 自由自在 自生自灭
风言风语 非驴非马 非亲非故 怪模怪样 古色古香 敢作敢为 活灵活现
活龙活现 绘声绘色 诲盗诲淫 忽明忽暗 忽隐忽现 患得患失 将信将疑
戒骄戒躁 假仁假义 见仁见智 尽善尽美 尽心尽力 可歌可泣 刻肌刻骨
快人快语 克勤克俭 快人快事 可亲可敬 旅进旅退 离心离德 冷言冷语
屡战屡胜 屡战屡败 利人利己 满谷满坑 美轮美奂 无忧无虑 无依无靠
无法无天 无边无际 不痛不痒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不可不问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有声有色
群策群力 自吹自擂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先知先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不可不问 一心一意 千与千寻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不三不四
不痛不痒 一心一意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可歌可泣 一五一十 不三不四
一心一意 碍手碍脚 毕恭毕敬 悖入悖出 暴饮暴食 笨手笨脚 笨头笨脚
彻头彻尾 称王称霸 诚惶诚恐 楚弓楚得 大手大脚 呆头呆脑 多才多艺
童年像一场梦,梦醒了,我们就成了现在的样子。童年也像歌谣,唱得是别人的故事,但一愣神,似乎自己也是其中的主角。童年的美,美在它的无可取代!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开心地回忆过往,是我们走下去的力量;微笑地接受现在的自己,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信仰。
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寻。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6、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7、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篷头稚子学垂伦,侧卧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9、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10、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2、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1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4、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1、小儿垂钓(胡令能)
篷头稚子学垂伦,
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2、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牧童》——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2、《清*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花影》——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4、《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5、《田家》——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观游鱼》——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7、《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用古诗的形式写童年
以古诗的形式
古诗的形式分
形式是雅的古诗
古诗都形式的
吟古诗的形式
以古诗形式的画
背古诗的形式
出古诗的形式
古诗的测查形式
以断章为形式的古诗
唐那年观后感为古诗形式的
有童年的古诗
童年的古诗.
童年的古诗
用歌的形式唱古诗
按形式分的古诗
形式有趣的古诗
关于形式的古诗
古诗以歌的形式唱
形容童年的诗句
形容童年古诗的诗句
形容童年难忘的古诗
书信形式的古诗
古诗落款的形式
古诗诵读的形式
有夸张形式的古诗
古诗中承的形式
古诗形式的要求
古诗展示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