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东施的古诗词

关于形容东施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东施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东施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东施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2) 说说(114) 名言(550)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出其东门古诗词

  • 阅读,文学
  • 出其东门古诗词

      出其东门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专一不二的小诗,表现了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也蕴含着是对那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的曲折婉转的批评之意。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朴实无华,明白如话。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其东门古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原文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译文翻译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注释解释

      东门:城东门。

      如云:形容众多。

      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籍。

      缟(gǎo稿):白色;素白绢。綦(qí其)巾:暗绿色头巾。

      聊:愿。员(yún云):同“云”,语助词。

      闉闍(yīn dū因都):外城门。

      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且(jū居):语助词。一说慰籍。

      茹藘(rú lǘ如驴):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蔽膝。“缟衣”、“綦巾”、“茹藘”之服,均显示此女身份之贫贱。

      创作背景

      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断此诗主人公的爱恋对象为恋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或其妻子)专一不二的诗。

      诗文赏析

      郑之春月,也确如姚际恒所说,乃是“士女出游”、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郑风·溱洧》一诗说,在清波映漾的溱水、洧水之畔,更有“殷且盈”的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相赠送着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此诗所展示的,则是男女聚会于郑都东门外的一幕,那景象之动人,也决不逊色于“溱洧”水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二章复叠,妙在均从男主人公眼中写来,表现着一种突见众多美女时的惊讶和赞叹。“如云”状貌众女之体态轻盈,在飞彩流丹中,愈显得衣饰鲜丽、缤纷照眼;“如荼”表现众女之青春美好,恰似菅茅之花盛开,愈见得笑靥灿然、生气蓬勃。面对着如许众多的美丽女子,纵然是枯木、顽石,恐怕也要目注神移、怦然动心的。

      在迈出城门的刹那间,此诗的主人公也被这“如云”、“如荼”的美女吸引了。那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语,正表露着这份突然涌动的不自禁之情。然而,人的感情是奇特的,“爱情”则更要微妙难猜:“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在众多美女前怦然心动的主人公,真要作出内心所爱的选择时,吐语竟如此出人意料。两个“虽则……匪我……”的转折句,正以无可动摇的语气,表现着主人公的情有独钟。好奇的读者自然要打听:他那幸运的恋人而今安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二句,即带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将这位恋人推到了你的眼前。如果你还知道,“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熹),恐怕在惊奇之际,更会对主人公肃然起敬:原来他所情有独钟的,竟是这样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只要两心相知,何论贵贱贫富——这便是弥足珍惜的真挚爱情。主人公以断然的语气,否定了对“如云”、“如荼”美女的选择,而以喜悦和自豪的结句,独许那“缟衣茹藘”的心上人,也足见他对伊人的相爱之深。

      由此回看诗章之开篇,那对东门外“如云”、“如荼”美女的赞叹,其实都只是一种渲染和反衬。当诗情逆转时,那盛妆华服的众女,便全在“缟衣綦巾”心上人的对照下黯然失色了。这是主人公至深至真的爱情所投射于诗中的最动人的光彩,在它的照耀下,贫贱之恋获得了超越任何势利的价值和美感。

    [阅读全文]...

2022-05-03 16:17:16
  • 含有施字的古诗词 带施字的诗词名句

  •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鬼谷子·捭阖》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 / 咏苎萝山》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朱子家训·全文》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汉书·传·司马迁传》

    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中说·卷一·王道篇》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李白《乌栖曲》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格言联璧·接物类》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增广贤文·上集》

    明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元史·列传·卷四十四》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冤仇莫结,路逢狭处难回避。

    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醒世恒言·卷十》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格言联璧·持躬类》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增《集杭州俗语诗》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施。——《易传·象传上·谦》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第十三章》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白居易《观游鱼》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王维《西施咏》

    言*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乐婉《卜算子·答施》

    戚施不可使仰——《国语·晋语·胥臣论教诲之力》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李白《西施 / 咏苎萝山》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乐婉《卜算子·答施》

    当厄之施甘于时雨,伤心之语毒于阴冰。——《格言联璧·悖凶类》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戴圣《虽有嘉肴》

    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荀子·法行》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万楚《五日观妓》

    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贞观政要·卷八·论赦令》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格言联璧·持躬类》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佚名《葛覃》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王维《西施咏》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墨子·49章 鲁问》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曹雪芹《五美吟·西施》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赵汝愚《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佚名《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王维《西施咏》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曹植《送应氏二首》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情人眼里出西施。——《增广贤文·上集》

    施舍不倦,求善不厌——《左传·昭公·昭公十三年》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李白《玉壶吟》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李白《西施 / 咏苎萝山》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王维《西施咏》

    [阅读全文]...

2022-06-28 21:03:25
  • 出其东门古诗词

  • 出其东门古诗词

      出其东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专一不二的小诗,表现了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也蕴含着是对那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的曲折婉转的批评之意。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朴实无华,明白如话。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其东门古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诗原文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译文翻译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注释解释

      东门:城东门。

      如云:形容众多。

      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籍。

      缟(gǎo稿):白色;素白绢。綦(qí其)巾:暗绿色头巾。

      聊:愿。员(yún云):同“云”,语助词。

      闉闍(yīn dū因都):外城门。

      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且(jū居):语助词。一说慰籍。

      茹藘(rú lǘ如驴):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蔽膝。“缟衣”、“綦巾”、“茹藘”之服,均显示此女身份之贫贱。

      创作背景

      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断此诗主人公的爱恋对象为恋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或其妻子)专一不二的诗。

      诗文赏析

      郑之春月,也确如姚际恒所说,乃是“士女出游”、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郑风·溱洧》一诗说,在清波映漾的溱水、洧水之畔,更有“殷且盈”的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相赠送着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此诗所展示的,则是男女聚会于郑都东门外的一幕,那景象之动人,也决不逊色于“溱洧”水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二章复叠,妙在均从男主人公眼中写来,表现着一种突见众多美女时的惊讶和赞叹。“如云”状貌众女之体态轻盈,在飞彩流丹中,愈显得衣饰鲜丽、缤纷照眼;“如荼”表现众女之青春美好,恰似菅茅之花盛开,愈见得笑靥灿然、生气蓬勃。面对着如许众多的美丽女子,纵然是枯木、顽石,恐怕也要目注神移、怦然动心的。

      在迈出城门的刹那间,此诗的主人公也被这“如云”、“如荼”的美女吸引了。那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语,正表露着这份突然涌动的不自禁之情。然而,人的感情是奇特的,“爱情”则更要微妙难猜:“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在众多美女前怦然心动的主人公,真要作出内心所爱的选择时,吐语竟如此出人意料。两个“虽则……匪我……”的转折句,正以无可动摇的语气,表现着主人公的情有独钟。好奇的读者自然要打听:他那幸运的恋人而今安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二句,即带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将这位恋人推到了你的眼前。如果你还知道,“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熹),恐怕在惊奇之际,更会对主人公肃然起敬:原来他所情有独钟的,竟是这样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只要两心相知,何论贵贱贫富——这便是弥足珍惜的真挚爱情。主人公以断然的语气,否定了对“如云”、“如荼”美女的选择,而以喜悦和自豪的结句,独许那“缟衣茹藘”的心上人,也足见他对伊人的相爱之深。

      由此回看诗章之开篇,那对东门外“如云”、“如荼”美女的赞叹,其实都只是一种渲染和反衬。当诗情逆转时,那盛妆华服的众女,便全在“缟衣綦巾”心上人的对照下黯然失色了。这是主人公至深至真的爱情所投射于诗中的最动人的光彩,在它的照耀下,贫贱之恋获得了超越任何势利的价值和美感。

    [阅读全文]...

2022-02-28 00:47:48
  • 诗名含有东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东字的诗词

  • 职方蒋东川辟东山为东营偕陈敬亭偶登东川留酌赋此纪怀

    庞嵩〔明代〕

    谢公老榻千年梦,蒋部开山若与盟。削屐愧无携妓兴,对壶偏藉雅歌情。

    八公草木先驱□,一雨东南已洗兵。山下愿培三径竹,东山佳赏傲东营。

    陈拾遗故宅(宅在射洪县东七里东武山下)

    杜甫〔唐代〕

    拾遗*昔居,大屋尚修椽。悠扬荒山日,惨澹故园烟。

    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

    彦昭超玉价,郭振起通泉。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

    洛东兰若夜归(一作自溪东兰若夜归)

    许浑〔唐代〕

    一衲老禅床,吾生半异乡。管弦愁里老,书剑梦中忙。

    鸟急山初暝,蝉稀树正凉。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

    思佳客·家住银塘东复东

    仇远〔元代〕

    家住银塘东复东。赤阑桥下笑相逢。春风豆蔻抽新绿,夜雨茱萸湿老红。鸥鸟散,水天空。绮窗昨夜已无踪。月昏云淡沙汀小,帘影重重花影中。

    东阳水乐亭(为东阳令王都官概作。)

    苏轼〔宋代〕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流泉无纟玄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纟玄,纵有此声无此耳。

    九日随家人游东山遂游东园

    王安石〔宋代〕

    暑往讵几时,凉归亦云暂。相随东山乐,及此身无憾。聊回清池柂,更伏荒城槛。采采黄金花,持杯为君泛。

    夜行次东关逢魏扶东归

    许浑〔唐代〕

    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塞遥。劳歌此分首,风急马萧萧。

    悼妓东东

    窦巩〔唐代〕

    芳菲美艳不禁风,未到春残已坠红。

    惟有侧轮车上铎,耳边长似叫东东。


    东高峰(一作东峰亭)

    鲍溶〔唐代〕

    东亭最高峙,春树绕山腰。画里青鸾客,云中碧玉箫。

    秋风若西望,为我一长谣。

    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东都留守令狐相公)

    姚合〔唐代〕

    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拜表出时传七刻,

    排班衙日有三公。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深接禁中。

    三十六峰诗酒思,朝朝闲望与谁同。

    [阅读全文]...

2022-01-02 14:04:58
  • 含有东字的古诗词 带东字的诗词名句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传·东方朔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列传·冯岑贾列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苏轼《东栏梨花》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志南《绝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阅读全文]...

2022-07-02 23:42:10
  • 沉醉东风·渔夫古诗词

  • 沉醉东风·渔夫古诗词

      古诗原文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译文翻译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蘋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注释解释

      黄芦:与绿柳等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白蘋(pín):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

      红蓼(liǎo):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

      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

      忘机友:机,机巧、心机。忘机友即相互不设心机、无所顾忌、毫无算计技巧之心的朋友。

      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傲杀:鄙视。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显贵。

      叟:老头。

      诗文赏析

      这支曲子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然而这仅仅是表层,作者还另有深意。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容易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蘋”“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句的“傲”字,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的思想。虽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的暗影,抒发了他们的不*之慨。

      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著名散曲家卢挚的【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苹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几个句子都来自白曲,思想倾向也完全一致。不过所写不是渔夫。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员。

    [阅读全文]...

2022-03-13 12:12:48
  • 用东施效颦造句,用东施效颦写一句话

  • 一句话
  • 1、前人的路是前人的,它只适用于前人,自己盲目追随,最终只会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一事无成。

    2、三十一、今日你我相见,昔日姜太公乃以直钩钓鱼,而今我东施效颦,且给你这一只墨玉鲤鱼,你即是我有缘之人!

    3、她的歌喉並不好,偏喜歡模仿鄧麗君唱歌,真是东施效颦,自暴其短。

    4、学得不完整,难免成了东施效颦,反而坏了大事。

    5、模仿別人要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否則會淪落到“东施效颦”的地步。

    6、二十八、前人的路是前人的,它只适用于前人,自己盲目追随,最终只会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一事无成。

    7、况且,凡事一经效仿,总不大妙,多少带点儿东施效颦的嫌疑。

    8、二、每个人自有特质,何必如东施效颦般胡乱模仿?

    9、他以為把名畫拿來模仿,就會成為大家;但往往是东施效颦,徒惹人笑。

    10、而那个人无意中发现了这些,于是便东施效颦的照做了。

    11、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我们东施效颦,执行一下红教的律法。

    12、没钱就别他妈装逼,还学别人弄发型!简直东施效颦!

    13、她氣質不好、再怎么模仿明星、也只不過是东施效颦罷了。

    14、莉塔喜歡學那位超級名模,卻不知道她自己不過是东施效颦。

    15、一个人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而东施效颦,只会弄巧成拙。

    16、我穿白色的衣服很漂亮,妹妹皮肤黑,她穿白色衣服并不漂亮,可她非要跟我一样,真是东施效颦啊。

    17、模仿别人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否则会沦落到“东施效颦”的地步。

    18、我们在学*别人优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犯东施效颦的错误。

    19、二十五、至于主体,想此不为文言之作,故不以作开篇词东施效颦,只规规矩矩办事,明明白白作文。

    20、三十四、要想学到人家的好处,必须仔细研究揣摩,好的极力学*,不好的情愿割爱,免得闹出东施效颦,画虎类犬的笑话来。

    21、十二、况且,凡事一经效仿,总不大妙,多少带点儿东施效颦的嫌疑。

    22、請別再东施效颦,亂唱一氣,我的耳朵快受不了了。

    23、三、没有一个人对于行为的优越表现是完全东施效颦。

    24、沒有一個人對於行為的優越表現是完全东施效颦。

    25、她的歌喉并不好,偏喜欢模仿邓丽君唱歌,真是东施效颦,自暴其短。

    26、我们不能盲目的东施效颦般追逐所谓的时髦。

    27、在我看来,洋务自强,不过是羊头狗肉,东施效颦!不究其表里,谈何疗治!

    28、每个人自有特质,何必如东施效颦般胡乱模仿?

    29、你自以为聪明的仿效别人的设计,制作出这么一件既不精巧又不实用的器物来,我看只是东施效颦地令人感到可笑罢了。

    30、这位成功的商人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东施效颦的。

    31、在学*西方文化的时候,必须要懂得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盲目地学*就容易犯"东施效颦"一样的错。

    32、当你试图象哈蒙德一样说话时,反而像东施效颦。

    33、你別像东施效颦那樣愚蠢。

    34、她喜欢穿得跟某影星一样,那种东施效颦的感觉,让人觉得可笑。

    35、在你不会做某一些比较难的数学题的时候你可以东施效颦。

    36、做事我們要有自己的主張,东施效颦往往達不到目的的。

    37、我們在學習別人優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犯东施效颦的錯誤。

    38、在學習西方文化的時候,必須要懂得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果盲目地學習就容易犯"东施效颦"一樣的錯。

    39、你別再模仿這些歌星了,小心有人會取笑你东施效颦,不知自醜。

    40、她喜歡穿得跟某影星一樣,那種东施效颦的感覺,讓人覺得可笑。

    41、在*,尽管对社会道德显著滑坡的呐喊声不绝于耳,大多数人却不愿意东施效颦模仿法国。

    42、十三、她喜欢穿得跟某影星一样,那种东施效颦的感觉,让人觉得可笑。

    43、三十九、男性版的东施效颦!那是著名丑男左思,和潘安一起出游,结果回来的时候,潘安车上的水果够开水果店了,左思车上的烂砖破瓦头连盖间房子都有赢余

    44、装出来的稳健成熟大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假与无奈。

    45、现在的人们盲目的崇拜和模仿自己的偶像,真是东施效颦,可笑之极。

    46、做事我们要有自己的主张,东施效颦往往达不到目的的学*别人的长处,别东施效颦

    47、二十七、一个恐龙妹故作矜持地捂了捂嘴,那样子和身旁的王诗雨比起来顿时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感觉。

    48、十一、曹公公一边说,一边东施效颦地模仿起班长在照片中的动作。

    49、崇拜偶像是人的一大特点。特别是青少年,有时候甚至认为东施效颦也是理所当然的。

    50、一個人如果不考慮自己的條件而东施效颦,只會弄巧成拙。

    51、他以为把名画拿来模仿,就会成为大家;但往往是东施效颦,徒惹人笑。

    [阅读全文]...

2022-03-19 21:39:19
  • 早梅古诗词

  • 阅读,文学
  • 早梅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梅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原文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译文翻译

      梅花要迎接春天的来临,所以它早先开放。尽管冬天的天气是多么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

      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之后,到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也没有人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注释解释

      发:开花。

      疑:畏惧,害怕。

      别意:格外注意,特别注意。

      诗文赏析

      在咏梅诗中仅以早梅为题的就为数不少。这类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突出一个“早”字。这首《早梅》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诗题是《早梅》,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承上联,继续抒写早梅的原因。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畏”字引出的意义深远。原来,梅花独自早早开放,是有着一种追求的,不能落在“众花后”,而要开在“百花前”。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而且,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梅的画面,也没有任何对梅的形象描绘,但读后,早梅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人的议论,紧紧扣住了一个“早”字,突出了早梅的性格。

      原文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赏析

      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历来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且多以梅自喻,表达作者的情趣。

      全诗分前后两层意思,前四句咏物,后四句抒怀。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起笔不凡,笔势突兀。早梅与别的花卉不同,在万物沉寂的寒冬绽开了花蕾,众花摇落独暄妍(林逋《山园小梅》)。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而发高树的高字借实写虚,暗寓诗人不苟合流俗行高于时人。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紧承开头两句写梅花开放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这两句诗与陆游《落梅》绝句里的`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意同,都赞颂了梅花傲视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处环境的朔吹、繁霜实际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环境的缩影。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边远落后的南荒之地,过着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面对腐朽势力连连不断的打击,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怀抱坚定的自信,他表示:苟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远方的亲友,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前两句由陆凯赠范晔诗 折梅逢驿吏,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陆诗洒脱,柳诗沉郁,这是因为柳宗元作诗的情境与陆凯不同。柳宗元被贬永州后, 罪谤交织,群疑当道,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

      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更何况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忧,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

      事实上在永州虽然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但他自强不息,把闲居的时间用在访求图书,认真研读和对自己前半生实践的总结上,奋笔疾书,在理论上做出了重大建树,在文学上取得了光辉成就。这就是他对亲友的告慰。欲为万里赠四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个用世之心极强、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过的是远离政治活动而浪迹山水的生活,贬谪所造成的痛苦时时激荡在内心,反映在他的诗歌里,正如孙昌武先生所说是表现上的简淡清爽与内在感情上的深沉炽烈的统一。这首诗就是这样,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诗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1-12-05 13:29:02
  • 咏茶古诗词

  •   在我国,茶文化是源远流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咏茶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咏茶古诗词

      001.题朱丹《逸竹壶》

      霞染云裁逸竹壶,新篁一撇醉相扶。[注]

      紫烟撩破知三昧,山径迷僧问有无。

      注:逸竹壶为宜兴龙溪女朱丹所制。

      002.

      闻言有木似佳人,隐在蓬莱待玉轮。

      一赋风流思鲍女,暮吟朝醉惹芳唇。[注]

      注:鲍女,南朝著名女诗人鲍令晖(即鲍照之妹),作《香茗赋》而有时名。

      003.

      细浪百壶鱼眼生,春风在手茗如婴。

      赵州茶客来相见,恨断红尘念佛名。[注]

      注:赵州茶客,即是唐代赵州临济禅院的.从谂禅师,以“吃茶去”口头禅而名于世,时称之为“赵州茶”。

      004.

      独依山舍爱烟霞,醒睡行时忘绿芽。

      紫笋缘无三片叶,化来一片种僧家。[注]

      注:事见钱易《南部新书》。其文曰:“陆鸿渐《与杨祭酒书》云:顾渚山中紫笋茶两片,此物但恨帝未得尝,实所叹息。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啜。”鸿渐者陆羽也。

      005.

      社寒梦醒在天涯,只道少陵诗少些。[注]

      便与清风同一住,梅花带雨探春芽。

      注:少陵淡茶之诗仅四首而已,可谓少之又少矣。

      006.兼答天涯游子吟、雨岚、听雨轩主、轩辕令主四诗友

      推窗听雨和琵琶,最笑陈抟不识茶。

      三昧来时关不住,报知此兴满天涯。[注]

      注:《宋史·隐逸传·陈抟》记云:抟隐于武当山九室岩辟谷二十余年日仅饮酒数杯。

      007.

      一衣一水一壶遐,人道扶桑此物佳。

      钵破浑然终未解,带将梦里问樱花。

      注:曾得扶桑茶,其味甚异。

      008.

      白石垂杨处处家,云间二月绿鹰芽。[1]

      山中莫道无佳味,待客潇然七碗茶。[2]

      注[1]:茶似鹰嘴故称为鹰嘴芽。[2]:七碗茶典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009.

      世事沉浮似日斜,凭窗闲坐对烟霞。

      独邀草木人来去,也学苍生唤翠花。[注]

      注:草木人者茶也。翠花,市间俗语耳,借此一用。

      010.

      九嶷岚翠锁嶙峋,天地何生草木人。

      春月春风春水远,潇湘托梦寄芳唇。

      注:客从湘来,持茶以赠,虽非极茗,然云间滋味亦蓦然在口也。

      咏茶古诗词

      001.《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阅读全文]...

2022-02-09 08:37:43
  • 效古诗古诗词

  • 效古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寒沙四面*,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

      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诗文赏析

      也许是长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绿水,不闻飞骑击虏、角声马鸣之故吧,南朝稍有壮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热衷于*出塞千里、勒铭燕然的军戎生涯和辉煌业绩。因此,仿“古诗”、叙汉事,借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感慨,也成了他们作诗的一大爱好。范云这首诗,正以“效古”为题,倒转时空,把自身带入了六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

      诗之开篇以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塞外严冬的苍茫和凛冽:“寒沙四面*”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千里飞雪惊”则又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瀚漠,刹时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一个“惊”字,表现诗人的主观感觉。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辞·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令人心骇而骨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上,诗人恍已置身于顶盔贯甲的汉卒之中,正冒着风雪,向茫茫阴山、皑皑交河进发。“阴山”横亘于今内蒙古境内,往东遥接内兴安岭。山上本来草木葱茏,而今在狂烈的寒风袭击下,时时可见高大树枝的摧折;“交河城”则远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正是车师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雾气缥缈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从阴山到交河城,空间相距远不止千里。诗中却以“风断”、“雾失”两句,使之*若比邻。如此巨大的空间转换,不仅表现了塞外瀚漠的辽阔,更为活跃在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战生涯,增添了几多壮色和扑朔迷离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写景,豪情万丈的出塞健儿,似还只在背景中若现若隐。自“朝驱左贤阵”以下,他们终于大显身手了。“朝驱左贤阵”一句,写的是飞将军李广亲自指挥的一场激战。据《史记》记载,当时李广率四千骑出右北*,迎战匈奴左贤王十倍于己的骑兵。李广布圆阵拒敌,“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执大黄弩射杀匈奴偏将数人,终于坚持到援军到来,突围而出。“夜薄(迫*)休屠营”抒写的,则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一次胜利远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杀折兰王、斩卢胡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时名震遐迩。这两次战役,在时间上相隔五、六年。诗中却以“朝驱”、“夜薄”使之紧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战的紧张态势,将出征健儿勇挫强敌的豪迈之气,表现得痛快淋漓!接着“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写主人公先后追随前将军李广、嫖姚校尉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经历。语气沉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身为名将部属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节描述出塞千里、接战强虏的.英勇业绩,读来令人神旺。不过,军戎生涯除了长驱直进的胜利外,也难免有意外的失误和挫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功业显赫的名将,也仍要受到军法的惩处。“失道刑既重”,说的正是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广率师出征,因为无人向导而迷失道路;大将军卫青追究罪责,李广终于含愤自杀。“迟留法未轻”,则指博望侯张骞,随李广出塞,迟留后期,按法“当斩”,只是由于出钱,方才“赎为庶人”。这样的失误,虽然难免,但军法如山,不可宽贷。这又使充满英勇气概的军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壮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诗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气息和奇异的吸引力。汉代的边塞征战,正是这样,以它辉煌的业绩和悲壮的色彩,写在了汗青史上。何况,这些业绩,又是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分不开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断决策,汉代则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壮举。所以,诗之结尾,诗人不禁发出了“所赖今天子(汉武帝),汉道日休明”的热烈赞叹。倘若联系诗人生活的齐梁时代,朝廷积弱,只能坐看北方异族铁骑纵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结句又包含了无限感慨和不尽之意。

      “效古诗”名为“效古”,诗中其实总有诗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为齐梁诗人,写的虽为汉代古事,但因为用了第一人称,在时序上又故意倒“古”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诗中造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现在诗中的主人公,看似汉代士卒,却又融入了诗人的感情。恍惚之中,似乎不是诗人回到了汉代,倒似当年的李广、霍去病,穿过六百年的时空,奇迹般地出现在南朝,正率领着诗人,仰对瀚漠的朔雪、狂风,转战于阴山、交河。而读者呢,也恍惚与诗人一起,参加了“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的战役,为胜利的突围而欢呼,为“失道”名将的陨身而堕泪。这是一种错觉,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这首《效古诗》的独特表现方式所造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4-19 09:59:19
形容东施的古诗词 - 句子
形容东施的古诗词 - 语录
形容东施的古诗词 - 说说
形容东施的古诗词 - 名言
形容东施的古诗词 - 诗词
形容东施的古诗词 - 祝福
形容东施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