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皖南的白墙灰瓦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皖南的白墙灰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皖南的白墙灰瓦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皖南的白墙灰瓦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皖南古村落导游词(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皖南古村落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世界遗产’之称的古村落——皖南潜口古镇游玩。我们潜口主要集中了明清时期官宦住宅与富商回乡后的建筑。有句俗话说的好,‘看皇宫到北京,看民宅到潜口’;大家熟知的电视剧——聊斋就在我们潜口老宅拍摄的。
我们潜口古镇的建筑与大家印象中的皖南古建筑一样,多由曲折幽深的巷道分割或相通,巷道一般仅容一人通过。因此,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深幽巷,显的安静、安祥,生活气息浓厚。街巷路面多用青石板或麻石条铺砌而成,显得格外雅致。那花纹丰富多变的青石板经过雨水的长期冲洗后,更加令人留连。大家可以随出看见很多石头上面布满青苔,向人们默默展示历史的年轮。
我们潜口古镇随处走走就能看到某些宅院的木雕门楼上仍刻有‘大夫第’‘尚书第’‘天官上卿第’等,潜口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可见端倪。这些官宅的门槛较经商富户民宅的门槛高出很多,大概就是所谓的‘高门大户’之意吧。进入厅堂,青石板的地面中间一般都留有沟渠,是排水之用,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上面四方空间,采光极妙。室内两层木楼,无论是墙壁,屏风,楼梯的扶手还是窗户都有精美的图案连结,让人不能不对古人高超的建筑、审美艺术神往。
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这座‘小姐楼’,顾名思义就是小姐住的楼。相传,这座宅院的原主人是一家境殷实的敦厚夫妇,到了中年才得一女,视为掌上明珠,待到出阁的年纪,舍不的外嫁,遂招一夫婿,此女终其一生未曾出过此楼,故名‘小姐楼’而大家看到此楼目前仍在住的这位老者,就是那位小姐的后代,大家若有兴趣不妨与他攀谈攀谈。
好了,我给大家介绍到这,剩下的时间自由活动,希望大家玩的开心,谢谢大家。
嗨,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导游,我姓石,大家可以叫我小石或石导。今天很高兴能担任大家这次神秘旅行的导游。请大家注意一些事情。首先,你不能打扰住在这里的居民,要不然你们的票票就要飞喽!其次,在许多未列入参观范围的明清民居中,如果你跟居民打招呼,你就可以到他的家里去玩。
车还没到,跟大家讲些小资料吧!它的中文名叫: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英文名叫: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说了那么多,大家迫不及待了吧,哦,我看见了,前面那个就是的。……. 到了,下车,记得拿好随身物品,不要忘记我说的注意事项,不然money要长脚了。
看,那是什么?哦,是西递,知道他的身世吗?我来讲讲吧!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至今已*960余年历史。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接下来,就到了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画里的乡村”。
简直美极了,怪不得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真是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今天的旅行就到这里,你们的满意是我最大的成功。你们的快乐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的西递古镇。
西递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x。现在由我介绍一下我们今天游览的地方。皖南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与沿江*原相连,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为邻,总面积3.12万*方千米;地理坐标约在北纬29°31′-31°与东经116°31′-119°45′之间。
皖南山区,位于安徽*江以南,即沿*原丘陵区以南的山地丘陵地带,其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浙江省西部和江西省北部的低山丘陵连成一片,中间有明显的三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山系,即九华山山系、黄山山系和皖浙边界的天目山山系(如清凉峰),它们的海拔高度分别达到1342、1841、1787米,还有皖、赣边界的六股尖达1630米。在三条*行的山系间分布许多山间盆地和谷地,海拔多在200米左右,少数在100米以下。如九华山与黄山的石台、泾县盆地,黄山与天目山之间祁门、影县、休宁、屯溪、歙县、绩溪、宁国等盆地。
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100-2500毫米,有60%集中在5-8月间,年*均气温为15.5-16℃之间(黄山上部年*均气温为7.7℃),一月*均气温为2.3-3.7℃(黄山上部一月*均气温为-3.4℃),七月*均气温为27.4-28.4℃黄山上部七月*均为17.8℃),无霜期长达230-250天,初霜期始于十一月中旬,终霜期止于三月下旬。
皖南境内有长江、新安江、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流经,有石臼湖、南漪湖、太*湖、*天湖、升金湖等湖泊。
皖南地形复杂,生境多样,有维管植物2342种,隶属198科,913属。该区植物科的分布以热带至亚热带成分为主,热带至温带成分次之,分别占了31.8%与23.6%,属的分布区类型表明温带分布占50.7%,热带分布占36.6%,其中北温带分布162属,占总属的19.6%,而泛热带分布有154属,占18.6%。显然,该区系温带成分占优势,并有较大比例的泛热带成分,科属的统计略有差异以及草本植物共占总种数的59.0%等,都反映了该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双重性质。区系古老、原始成分众多,特有现象明显,具特有属29个,安徽特有被子植物25种,特产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特有蕨类植物4种,被子植物81种。
大家好!欢迎来到皖南!西递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递与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被誉为“画中的村庄”。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被誉为“*画里的乡村”。
西递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西递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街巷两旁的古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西递村头的三间青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四柱五楼,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出“儒商”本色;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门额下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警醒,耐人咀嚼。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镂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古代艺术之精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将前往西递和宏村景区游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的古村落。西递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现在我们所指的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具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西递有“*古民居博物馆”之称,宏村则有“*画里的乡村"之誉。2000年,它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村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村中300幢民居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修建,保存完好的有124幢,街巷布局依然如故,风貌古朴,被国外一些建筑专家誉为“世界上保护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镇”。
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面呈船形。它发展于明朝景泰年间,明嘉靖至清乾隆时期达到鼎盛。西递之所以兴旺,主要是因为村中屡出*和富商,聚集了大量的财富,有了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但是在封建社会,建筑府第宅院是有严格的等级规范的,徽商只能尽可能的选用上好的石头、木材,在精雕细刻上下功夫,并以此作为炫耀财富和地位的手段。所以在西递,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
胡文光刺史坊
大家看,前面就是西递村,村头迎面矗立的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叫胡文光刺史坊。这是一座功德牌坊。顺便介绍一下,在徽州,牌坊分为忠义、功德、慈孝、贞洁四类。胡文光,西递村人,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中举,担任过万载县县令,筑城墙、修学校,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后经巡抚推荐,担任了胶州刺史兼理海运。后来又被多次提升。明万历年间,皇帝批准胡文光的乡亲在此立这座功德牌坊,以表达胡文光在任期间对民众做的好事。
大夫第
大家现在参观的是大夫第。它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 61 9年),为朝列大夫胡文照故居。大夫第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临街墙的*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亭阁式建筑。阁顶飞檐翘角,三面有栏杆、排窗,显得突兀别致。这座悬阁危楼原本是用于观景的,但后来人们便把它作为抛彩球的绣楼了。抛绣球这种事,大家在小说和戏剧中都看到过的。大多是这些待守闺中的小姐,或者因求婚者多,且多有权势,如何抉择左右为难,或者是因待守少女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彩球选婿这种戏剧性做法。现在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参与一下,看看自己的运气如何。
宏村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步入了宏村。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西边的雷岗巍巍而立,宛如“牛首”;村口的两棵参天古树恰似“牛角";前后四座横跨吉阳水的桥梁正如“牛腿”;村中数百幢明清古建筑,犹如卧牛盘踞;一条千米之长的水渠环绕全村,盘曲流经各家各户,这是“牛肠”;村中一半月形池塘,那就是“牛胃";村南有一较大水面南湖,那是“牛肚"。宏村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做活、做绝了牛形村,创造了绝妙的田园风光。
承志堂
大家请看这座建筑,这是承志堂,是清代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 855年)。有句古语叫“无徽不成镇,无黟不成商”,可见“黟县帮”当年在徽商中的重要位置。据说汪定贵为人精明,经营盐业发了大财,为了光宗耀祖,便在家乡大兴土木,建造豪华住宅。
现在我们到了院内正中,是承志堂正堂。先让我们看看它的门罩,门楼上的雕刻,同别的庭院一样,有砖雕花瓶、古梅、八仙等。八字门楼的两边,刻有“鲤鱼跳龙门”,反映了房主在占有大量财富后企求政治上飞黄腾达的愿望。
西递和宏村之旅到此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希望大家能记住皖南古村落的秀美,有空再来看看。
大家好!欢迎来到皖南旅行社,本人名叫项琳芸,你们也可以叫我“项导游”。坐在我右边的是“郑司机”。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是皖南古村落,如有走失,请记住这辆大巴车的车牌号,大家也可以拨打号码“xx”来联系我们。最后请大家注意一些事项:
一、不要乱扔垃圾;
二、古村落有许多珍贵文物,请不要乱触摸这些物品,更不要顺手牵羊;
三、在皖南古村落里很容易走失,要记住我们的旗子是什么颜色的,以免走失。
这里就是皖南古村落了,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相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发达,还乡以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造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加突出。
看!那边有一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建造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人多将此楼当做古装戏中小姐择婿“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以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古代艺术之精华。
旅行到这里就要结束了,祝大家和家团圆,再见!
描写和赞美皖南的诗参考
皖南,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与沿江*原相连,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为邻,包括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区和池州、宣城、黄山全域,总面积3.12万*方千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和赞美皖南的诗参考,欢迎阅览。
(第一首)
云,
在蓝色天空流淌,
水,
在墨色河谷低语,
山上的大树静静伫立,
山川之间,
白色墙面黛色屋檐,
而时间,
在车轮下吱吱转动。
流星划过天际,
消失在蓝色星空。
我这颗流星,
迫于自行车的速度无比缓慢的,
划过路边的每一株大树,
渐渐消失在皖南山区。
经过一条小河,
河水清澈见底,
卵石河床。
这里的水流,
因河床上沙洲而分成数支,
水网交织,
在光作用下闪闪发光,
边上水草随风摇晃,
白鸟优雅飞翔,
自然的神作,
美丽极了。
山路百转,
光影在山间幻化无尽。
有朵云追着我,
为我遮挡着阳光。
云很低,
在山川上,
形成大片阴影,
在风作用下缓缓移动。
那是天空之城,
唯美的想象力,
依托于,
传统的童话故事,
开始构思新的世界。
风,
从山谷深处的树木花草里,
带来异香,
抚过凌乱发梢。
汗水,
在胸口凝结成盐,
风也不能给我清爽。
(第二首)
皖南是我,
描写和赞美皖南的诗参考
皖南,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与沿江*原相连,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西南与江西为邻,包括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市的部分地区和池州、宣城、黄山全域,总面积3.12万*方千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和赞美皖南的诗参考,欢迎阅览。
(第一首)
云,
在蓝色天空流淌,
水,
在墨色河谷低语,
山上的大树静静伫立,
山川之间,
白色墙面黛色屋檐,
而时间,
在车轮下吱吱转动。
流星划过天际,
消失在蓝色星空。
我这颗流星,
迫于自行车的速度无比缓慢的,
划过路边的每一株大树,
渐渐消失在皖南山区。
经过一条小河,
河水清澈见底,
卵石河床。
这里的水流,
因河床上沙洲而分成数支,
水网交织,
在光作用下闪闪发光,
边上水草随风摇晃,
白鸟优雅飞翔,
自然的神作,
美丽极了。
山路百转,
光影在山间幻化无尽。
有朵云追着我,
为我遮挡着阳光。
云很低,
在山川上,
形成大片阴影,
在风作用下缓缓移动。
那是天空之城,
唯美的想象力,
依托于,
传统的童话故事,
开始构思新的世界。
风,
从山谷深处的树木花草里,
带来异香,
抚过凌乱发梢。
汗水,
在胸口凝结成盐,
风也不能给我清爽。
(第二首)
皖南是我,
谁有
皖南行(诗词十首) 踏莎行·游皖南 春雨红花,秋风碧树,松林深处江雾。
白墙黑瓦旧民居,炊烟几缕斜阳暮。
回忆当年,艰难无数,族人迁,山乡住。
清溪村落小桃源,不闻不问官场路。
相见欢·花山谜窟 疏林烟冷云低,索桥西,十里花山留下几多谜
深凿洞,作何用
费猜疑。
想是吴宫采石到屯溪
七绝·和县陋室 陋室帘青别有天,鸿儒谈笑水山间。
苔痕催忆长安事,开尽桃花又一年。
五绝·当涂李白墓 太白长眠地,青山云雾里。
一生无坎坷,诗意从何起
七绝·重游采石矶忆虞允文 铁甲楼船一字排,金兵不得渡江来。
矶头凭吊游人悟,谁道文官无帅才。
七绝·登九华山 人生有限学无涯,新岁诚心上九华。
普照佛光重领会,城乡户户小康家。
七绝·游杏花村 溪畔农家半闭门,微风引路杏花村。
牧之应作池州梦,日日酒香更断魂。
七绝·重游黄山 小道弯弯雾雨中,悬崖奇石伴青松。
黄山四季皆仙境,雪后素妆情更浓。
七绝·黟县西递村 山川从来徽府有,民风自古皖南淳。
劝君携子频频到,领略人情到小村。
答案补充 七绝·黟县宏村 祖传家训轻名利,堂内楹联劝善行。
游客归来能熟记,官商两路一生*。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想了解*古代帝王生活,请到北京去
想了解*明清*民生活,请到黟县来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在考察了西递、宏村古民居后曾留下这样的话语。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
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画里乡村”。
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
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希望采纳 谢谢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立的建筑物。
也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
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
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36]。
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图4-5-92),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图4-5-89)。
如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四世宫保”牌坊,是明朝万历皇帝为当时新城人兵部尚书王象乾所建。
王象乾文韬武略,威震九边,加功晋爵太子太保,追赠曾祖、祖父、父亲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之衔,故额题“四世宫保”。
皖南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口号吧,口号要在受众的心目中形成一定程度的印记,就要使之句式简短,容易记忆。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口号才是好的口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皖南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欢迎阅读与收藏!
1、大美无言,自在皖南。
2、粉墙黛瓦,水墨皖南。
3、经典山水,万象皖南。
4、山水皖南,文化徽州。
5、思念,不如相见。
6、徽商故里,旅游天堂。
7、来皖南,深呼吸。
8、忆江南,梦皖南。
9、走遍江南,还是皖南。
10、山水佛缘,诗画皖南。
11、九华圣境,黄山胜景。
12、天下奇观,水墨皖南。
13、皖南山水,心灵驿站。
14、徽商故里,山水画廊。
15、一脉自然,万秀皖南。
16、心灵老家,诗画皖南。
17、徽商故里,魅力皖南。
18、问道自然,寻梦皖南。
19、天地画卷,天下皖南。
20、美丽*,诗画皖南。
21、一日皖南,一生留念。
22、*经典,世界皖南。
23、人文皖南,诗画黄山。
24、天下奇观,梦幻皖南。
25、山水精华,人文皖南。
26、万里江山,一品皖南。
27、皖之南,梦之乡。
28、天地之美,皖南山水。
29、山灵水韵,醉皖南。
30、忆江南,最忆皖南。
31、诗里,画里,徽商故里。
32、皖南如画,观止天下。
33、一次皖南,一生无憾。
34、古徽州,新皖南。
35、风雅皖南,梦里徽州。
36、皖之南,黄之旅。
37、人文徽州,山水皖南。
38、忆江南,最美是皖南。
39、问禅九华,览胜黄山。
40、山水画廊,醉美皖南。
41、梦的皖南,心的眷念。
42、徽不去的记忆——皖南。
43、梦里徽州,画里皖南。
44、不羡桃园,但恋皖南。
45、山水皖南,世外桃源。
46、徽商故里,山水皖南。
47、万重江山,一品皖南。
48、梦里老家,天下皖南。
49、文化徽州,山水皖南。
谁有
皖南行(诗词十首) 踏莎行·游皖南 春雨红花,秋风碧树,松林深处江雾。
白墙黑瓦旧民居,炊烟几缕斜阳暮。
回忆当年,艰难无数,族人迁,山乡住。
清溪村落小桃源,不闻不问官场路。
相见欢·花山谜窟 疏林烟冷云低,索桥西,十里花山留下几多谜
深凿洞,作何用
费猜疑。
想是吴宫采石到屯溪
七绝·和县陋室 陋室帘青别有天,鸿儒谈笑水山间。
苔痕催忆长安事,开尽桃花又一年。
五绝·当涂李白墓 太白长眠地,青山云雾里。
一生无坎坷,诗意从何起
七绝·重游采石矶忆虞允文 铁甲楼船一字排,金兵不得渡江来。
矶头凭吊游人悟,谁道文官无帅才。
七绝·登九华山 人生有限学无涯,新岁诚心上九华。
普照佛光重领会,城乡户户小康家。
七绝·游杏花村 溪畔农家半闭门,微风引路杏花村。
牧之应作池州梦,日日酒香更断魂。
七绝·重游黄山 小道弯弯雾雨中,悬崖奇石伴青松。
黄山四季皆仙境,雪后素妆情更浓。
七绝·黟县西递村 山川从来徽府有,民风自古皖南淳。
劝君携子频频到,领略人情到小村。
答案补充 七绝·黟县宏村 祖传家训轻名利,堂内楹联劝善行。
游客归来能熟记,官商两路一生*。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想了解中国古代帝王生活,请到北京去
想了解中国明清*民生活,请到黟县来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在考察了西递、宏村古民居后曾留下这样的话语。
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
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
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希望采纳 谢谢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立的建筑物。
也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
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
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36]。
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图4-5-92),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
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图4-5-89)。
如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四世宫保”牌坊,是明朝万历皇帝为当时新城人兵部尚书王象乾所建。
王象乾文韬武略,威震九边,加功晋爵太子太保,追赠曾祖、祖父、父亲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之衔,故额题“四世宫保”。
[37] 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在安徽歙县有许多这类牌坊。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赏析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现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诗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
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赏析
《忆江南》三首是白居易回忆江南美景和经历的词作,格律用《谢秋娘》调,但自从白居易写下这首词后,词牌多称《忆江南》了。这三首分别写的江南美景的追忆和杭州、苏州的怀念。情景交融,传唱至今。
《忆江南》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古诗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的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的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的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的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描写皖南的白墙灰瓦的古诗
关于皖南的古诗
赞美皖南的古诗
皖南的秋天古诗
描写皖南的诗句
皖南山里的古诗
关于皖南的古诗词
青墙白瓦的古诗
白墙绿瓦的古诗
描写皖南美景的句子
白墙黛瓦诗句
关于蓝瓦白墙的古诗
青瓦白墙诗句
描写黑瓦白墙的古诗句
描写青瓦白墙的诗
关于白墙黛瓦月亮门的古诗词
寻找白墙黑瓦建筑的古诗词
黛瓦粉墙的古诗
红墙碧瓦的古诗词
粉墙黛瓦的古诗词
形容青砖灰瓦的古诗
写粉墙黛瓦的古诗词
粉墙黛瓦马头墙诗句
撞南墙的古诗
关于徽州的粉墙黛瓦古诗
粉墙黛瓦中的竹子的古诗词
青砖白瓦的古诗
描写红墙绿瓦红花绿草的古诗
关于江苏粉墙黛瓦的古诗词
红墙白雪的古诗
痴情不改的古诗
带有无的古诗
总共30字的古诗
表达忘记过去放过自己的古诗
我想听雨的古诗
古诗中的豪迈撒脱
适合短课教学的古诗文
家庭成立的古诗
写宁波宁海的古诗
古诗四帖中的清字草法正确吗
范成大写儿童的古诗
又到清明节思念已故长辈的古诗
歌颂英雄的古诗配乐
劝大家要好好学*的古诗
水果拼盘与古诗的结合
儿童乡村生活的古诗书签
咏陶的古诗
体现年味的古诗
清明节的古诗100首男
隋朝的统一古诗
古诗表示去年的词
带有绿的古诗三首
工程赶进度的古诗词
播放一首出塞的古诗
关于马甫城的古诗词
古诗的诗有几笔画
带胡颓子的古诗
爱国的古诗50个字
山行的古诗硬笔书法教程
年代文古诗配画写春天的
关于文明的古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