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潮的诗句古诗

关于钱江潮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钱江潮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钱江潮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钱江潮的诗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41) 语录(49) 说说(157) 名言(2) 诗词(9k+) 祝福(46) 心语(2)

  • 钱塘江潮的诗句

  • 钱塘江潮的诗句

      1、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

      2、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3、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远自三山起,高连**。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释文珦《钱塘江潮》

      4、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宋昱《樟亭观潮》

      5、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人间莫往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张以宁《浙江亭沙涨十里》

      6、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廊《忆钱塘》

      7、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李觏《忆钱塘江》

      8、天边忽地起轻雷,日耀银戈战阵开。二十万人争一瞬,群龙腾跃怒潮来。——赵朴初《钱塘江观潮》

      9、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10、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苏轼《观浙江涛》

      11、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罗隐《钱塘江潮》

      12、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杨蟠《钱塘江上》

      13、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徐凝《观浙江涛》

      14、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15、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曹溶《满江红·钱塘观潮》

      16、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

      17、漫漫*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王师道《十七日观潮》

      18、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19、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钱惟善《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阅读全文]...

2022-07-30 03:58:57
  • 钱塘江大潮的古诗有哪些(钱塘江潮古诗全诗)

  • 钱塘江大潮,每月初一十五,都是观钱塘江大潮的时间。但一年中最佳观潮的时间是八月中秋节后的十六日,这时,钱塘江大潮是最大最壮阔的。

    //浔阳隐

    潮已醒,江水欲连天。还上钱塘江上看,势如万马踏云烟。骇浪斩飞仙。

    秋若月,异客又经年。休对世人言世事,且将心语葬心田。潮落亦坦然。

    此处应*仄之故,有几句比较贴切的却出律了,合律的句子却又害了词意,有些消极。

    朋友们有好的句子指点下吗?

    最好是保持其它不动,只改结句一句。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阅读全文]...

2021-12-08 19:01:11
  •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有哪些(钱塘江潮古诗全诗)

  • 1.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把酒问东溟》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3.海浦吞来尽,江城打欲浮。——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何处潮偏盛》

    4.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

    5.盐亭网户十万许,潮头三丈一扫空。——方回《秋风歌》

    6.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何处潮偏盛》

    7.任吴岫眉尖恨,厌钱塘江上词,是个妒色的西施——卢挚《双调·湘妃怨》

    8.雷鼓远惊江怪蛰,雪车横驾海门高。——刘黻《钱塘观潮》

    9.钱塘江上中秋后,风急潮声万马奔。——释南雅《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10.钱塘江上嵯峨,浓淡皆宜,态度偏多。——任昱《双调·折桂令·题情盼春来》

    11.只言沧海无回浪,岂信长江有逆流。——李处权《观潮二首·雪屋银山满上头》

    12.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豪。——刘黻《钱塘观潮》

    13.怒涛奋击三千里,壮观元同十八潮。——程公许《浙江观潮》

    14.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苏轼《观潮》

    15.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七绝·观潮》

    16.不知几点英雄泪,翻作千年愤怒涛。——刘黻《钱塘观潮》

    17.尚传江有怒,翻恨海无波。——郑善夫《钱塘映江楼宴坐观潮》

    18.按节波神逆水来,鱼龙掀舞斗崔嵬。——艾性夫《观潮》

    19.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20.江翻海涌势难*,鳌掷鹏鶱自不停。——韩元吉《浙江观潮》

    21.缓如积雪飞霜路,急似砅崖转石雷。——苏颂《观潮三首·横江白浪涌崔嵬》

    22.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苏轼《瑞鹧鸪·观潮》

    23.端为君王洗兵马,参旗井鉞万雷霆。——韩元吉《浙江观潮》

    24.横江白浪涌崔嵬,应是波神羽卫来。——苏颂《观潮三首·横江白浪涌崔嵬》

    25.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26.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27.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28.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周密《观潮》

    29.风波*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30.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洒泉子·长忆观潮》

    31.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纳兰容若《菩萨蛮·寄梁汾苕中》

    32.漫漫*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33.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34.八月十八钱塘时,潮头搅海雷怒飞。——释宝昙《观潮行》

    35.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王昌龄《浣纱女》

    36.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37.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38.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施闰章《钱塘观潮》

    39.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苏轼《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

    [阅读全文]...

2022-02-20 03:41:41
  • 浅析钱塘江潮的诗意

  • 诗意
  • 浅析钱塘江潮的诗意

      钱塘江潮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本文浅析钱塘江潮的诗意,欢迎阅读。

      钱塘江大潮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是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上;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中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词《望海潮》中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周密的《观潮》则是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点出题旨,揭示描写对象。行文吐墨,亦饱含着激赏之意。“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收拢文势,以示集中写此。接写潮来之状,进入直接描写。作者观察细微,而又大笔淋漓,由远及*,渐次写来。“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水天相接之处,如银线一丝,触入眼帘。以“银线”为喻,显示出作者极目远眺之态,立足点高,视线远,方能看清潮起之时的景况。以“银线”为喻,又写出潮来之前的情境,很有生活实感。不亲临其境,亲睹其状,是决计写不得如此逼真的。“既而渐*”,因潮头奔卷而来,描写由远镜头,骤然跳成特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文势突兀而起,如山峦陡耸,文墨则横泼纵洒,恣肆淋漓。作者倾万丈狂澜于卷面,声、色、形、势四者俱佳。有其色:“玉城雪岭”,见其“白”,托喻新颖,环扣上文的“银”字,比喻城、岭,亦见其形;有其声:“声如雷霆”,比譬形象,显其声威激壮,撼人心魄;有其势:“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如同自天际压将下来,飞腾激卷,喷玉溅珠,极富动态,蔚为奇观。“吞天沃日”,欲给焰焰红日洗澡,欲将浩浩苍天吞下,尽夸张之能事,又该多大笔力!这是极写雪涛之威猛,气派之壮阔。作者眼耳并用,目之所即,耳之所及,尽纳篇中;作者笔酣墨饱,飞旋挥洒,以动势写动态,大开大阖,文情有如繁管急奏,又有如劲弩连发。读来令人豪兴大旺,意志倍振。然后,作者用杨诚斋(杨万里)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作结。引用诗句不是炫渊夸博,而是为着证之他人,是增强作者这样写的逼真感和真实性。

      接着文章转入另一重境界,写“教阅水军”演兵之形。“艨艟数百,分列*”,一层;“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一层。两层之间,互相勾连,映前带后。以“分列*”之状,突出“奔腾分合”之势。“奔腾分合”四字,文词高度简约而概括的内容甚为广泛,以少许胜多许,生动地描写了战船操演的情景:时而劈浪疾飞,时而跃波腾起,时而分隔两厢,时而又合舷并驶。虽未明言操舵驾舟本领之高超,但其生动的情景刻画却将此意,尽传句外。“并”字使文意有了迭进。“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写出船上操练的具体情景。“乘”“弄”“标”“舞”等动词要言不烦,出神入化,其龙腾虎骧之状,自可想见。“如履*地”,写出其从容裕如的悠闲神态,矫健纵踉而如此起落*稳,其手段之高明,又自可想见。然而,作者却又有未明言的笔墨暗寓在纸外,这就是,水军操演不是在*波展镜、水浪不兴的江面之中,而是在掀天揭地、“震撼激射”的江涛之上。如果我们联系上文,就会深察作者在这里作如此描绘的深刻意图,以水涨船高的暗托、烘染来突现水军健儿。尔后,文章进入演阵的实战演*描写。“倏尔”以示来得迅敏,也使画面转换显得迅速。作者声态并作地描写了这幅情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以人物隐形,示黄烟之浓;用“声如崩山”之比,喻“水爆”威力之大了。烟雾激卷,爆声震耳,是动的画面,惊魂撼魄。当人们的视线被动的画面所牵引,当人们的心灵被动的情景所黏吸,情景又迅速转入静的画面,“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显示出实战演*的战斗效果。“一舸无迹”与“人物略不相睹”相照应,正是说明战船趁烟雾蔽江时,已疾驶远去。夺魂褫魄的水军实战演*于此结束,文章转入意趣盎然的弄潮之景的描绘。

      第三节主要句读以逗号,一气如注。“披”“持”“争”“鼓”“迎”“出没”“腾身”等动词蝉联而下,令人眼花缭乱。“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鲸波”写弄潮儿的矫健,抓住富于特征和表现力的情态,作传神的刻画。巨浪滔天为弄潮儿设置了险恶的环境;披发文身,是民间*俗的.出色点染。“彩旗”“文身”则相映生色,使文章*添意趣,一幅古代的民间弄潮风俗画,鲜活壮美,悦人眼目。上面所写“溯迎”“出没”只是写弄潮儿“鼓勇”之“勇”,下面“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的对比成文,则是突出弄潮儿本领之“强”。可见,持彩旗弄潮不是为了装饰,乃是为着“夸能”,用某一具体的物体把某种无法直接显示出来的效果和情景突出地强调出来。这是“彩旗”的主要作用。“旗尾略不沾湿”在句中虽轻敷一笔,实在有扛鼎之力。这是对弄潮儿本领的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在对江上的潮、船、人作了恣情淋漓的描绘后,镜头摇到岸上,观“观潮者”的盛况。“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特意点出“十余里”,逶迤而去,以路途的长显出观潮的盛;若仅有咫尺,是不见其盛的。珠绮满目,车马拥道,是盛况的具体化。行文至此,作者犹觉不足以尽意,再作侧面烘托。看棚之内,*地无暇,插足不得。作者泼墨在饮食看棚上,运意却在人潮上,真是人山人海啊!江心江岸,江潮人潮,连成一片。而作者写观潮之盛又非目的,乃是以此反衬出江潮之美;否则,江潮不美,何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呢?这实在是兴发此而意归彼的精妙笔墨。

      这篇散文精粹简练,作者布局谋篇,运思熔裁,遣词造句都很有功力。

      深细和简约相依。作者观潮观得深细,眼到耳到。由远及*,点滴不漏;从声到色,从江心到江岸,尽收胸中。作者观时深察入微、巨细俱到,但写时却大处落墨、小处渲染。不是兼容并包,而是有所取舍剔存,抓住最有特征、最为典型的人、事、物下笔。这样就达到深细和简约的相依相关:不深细则无从简约,不简约则见不出深细。深细能发现事物的特点和本质,简约能成功地突现本质和特征。例如写钱塘来潮时的景象,短短一句就写得气势飞动,逼真欲现,情景兼备,宏声壮采。这是钱塘江独特情景的再现和艺术记录。全文字炼句锻,无旁逸斜出的枝蔓,格调清新隽永,三两句就能刻画出形象,二三词就能传送出精神。一句“腾身百变”,使健儿形神毕肖;一句“溯迎而上”,使健儿奋勇之态,跳跃纸上。文章开篇入题,径奔主旨,戛然收束。全篇安字置词都有刻形绘境的作用,无一虚设,没有浪费。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写江岸观潮,独立一段,似是闲文浪墨,与潮中诸物,形若无关;跟全文简洁特点,并不相称,然而细加研读,又深觉作者用墨精心,是增强描述的社会效果的不可或缺的笔致。

      风景和风俗相融。飞玉喷银、声震苍穹的钱塘江大潮是雄豪奇异的风景画;披发文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是情味横生的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的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风俗画入篇,增强了文章的民族特色,使之具有道地的中国气派和民族传统色彩。

      对比和映衬相间。白浪滔天映衬出水军操演的从容;波翻浪滚映衬出弄潮儿本领的高超;观潮盛况映衬出江潮壮伟。通过映衬,作者所要描写的事物更加惹眼。再有是对比,声如崩崖的操演之动对比出烟释声歇的江面之静;鲸波万仞的气象险恶,腾跃百变的变幻身姿对比出旗尾不湿的本领高强。通过对比,作者所要刻画的人事更加突出。对比和映衬两法又不截然割裂,而是交错相间,时而在这一角度出之对比,时而又在那一方面出之映衬,一切视表达的需要而定,广为采用,腾挪多变,显出作者笔墨技法是多么妖娆多姿!

    [阅读全文]...

2022-03-20 11:54:50
  • 钱塘江潮水诗句

  • 钱塘江潮水诗句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在生活中有着许多的`诗句是赞美它的,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有哪些诗句吧!

      1、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人间莫往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元]张以宁《浙江亭沙涨十里》

      2、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徐凝《观浙江涛》

      3、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廊《忆钱塘》

      4、天边忽地起轻雷,日耀银戈战阵开。二十万人争一瞬,群龙腾跃怒潮来。——《钱塘江观潮》赵朴初

      5、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唐]宋昱《樟亭观潮》

      6、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7、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钱塘江潮》罗隐

      8、漫漫*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王师道《十七日观潮》

      9、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满江红·钱塘观潮》清·曹溶

      10、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

      11、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

      12、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元]钱惟善《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13、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14、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15、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苏轼《观浙江涛》

      1、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清·曹溶《满江红·钱塘观潮》

      2、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宋·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3、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唐·宋昱《樟亭观潮》

      4、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罗隐《钱塘江潮》

      5、岳王亦遁荒丘冢,瀚海浮舟陌路哀。山势穷追烟霏尽,悲风怒卷大潮来。

      6、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廊《忆钱塘》

      7、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宋昱《樟亭观潮》

      8、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

      9、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徐凝《观浙江涛》

      10、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11、一江钱塘两湖酒,三分西子四分妖。五杯醉卧兰舟上,醒来身后六百桥。

      12、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远自三山起,高连**。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释文珦《钱塘江潮》

      13、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杨蟠《钱塘江上》

      14、天宝谪仙骑鹤去,诗风大袖月宫寒。钱塘每度潮汐猛,疑是狂生纵酒澜。

      15、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苏轼《观浙江涛》

      16、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李觏《忆钱塘江》

      17、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人间莫往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张以宁《浙江亭沙涨十里》

      18、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元·钱惟善《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19、天边忽地起轻雷,日耀银戈战阵开。二十万人争一瞬,群龙腾跃怒潮来。——赵朴初《钱塘江观潮》

      20、漫漫*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北宋·王师《十七日观潮》

      21、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22、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23、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24、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久来。——王在晋《望江台》

      25、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李觏《忆钱塘江》

    [阅读全文]...

2022-01-05 11:28:24
  • 描写钱塘江潮水的诗句合集

  • 描写钱塘江潮水的诗句合集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钱塘江潮水的诗句合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只言沧海无回浪,岂信长江有逆流。——李处权《观潮二首·雪屋银山满上头》

      3、怒涛奋击三千里,壮观元同十八潮。——程公许《浙江观潮》

      4、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洒泉子·长忆观潮》

      5、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6、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廊《忆钱塘》

      7、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李觏《忆钱塘江》

      8、天边忽地起轻雷,日耀银戈战阵开。二十万人争一瞬,群龙腾跃怒潮来。——赵朴初《钱塘江观潮》

      9、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10、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苏轼《观浙江涛》

      11、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罗隐《钱塘江潮》

      12、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客心兼浪涌,时事与潮生。路转青山出,沙空白鸟行。几年沧海梦,吟罢独含情。——杨蟠《钱塘江上》

      13、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徐凝《观浙江涛》

      14、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

      15、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曹溶《满江红·钱塘观潮》

      16、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

      17、漫漫*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王师道《十七日观潮》

      18、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19、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钱惟善《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樟亭观潮

      〔唐〕宋昱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高失岸,吹唠上侵空。翕辟乾刊异,盈虚日月同。

      艅艎从陆起,洲浦隔阡通。跳沫喷岩翠,翻波带景红。

      怒湍初抵北,却浪复归东。寂听堪增勇,晴看自发蒙。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工。来信应无己,申威亦匪穷。

      冲腾如决胜,回合似相攻。委质任*视,谁能测始终。

      候潮门晀望

      〔清〕屈大均

      澥门东倚浙江开,千里寒潮天上来。

      春树遥连严子濑,白云长在越王台。

      翠华南幸扶桑远,羌笛横吹折柳哀。

      何处青山堪托迹?欲随徐市入蓬莱。

      浙江亭沙涨十里

      〔元〕张以宁

      重到钱塘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人间莫往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

      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元〕钱惟善

      白马涛头驾素车,至今犹是诧灵胥。

    [阅读全文]...

2022-06-08 18:34:42
  • 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 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李觏【宋】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樟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沉。

      鸟惧多遥村,龙惊不敢吟。坳如开**,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复向*流。

      狂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似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向阳候。

      樟亭观潮

      唐·宋昱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高失岸,吹唠上侵空。翕辟乾刊异,盈虚日月同。

      艅艎从陆起,洲浦隔阡通。跳沫喷岩翠,翻波带景红。

      怒湍初抵北,却浪复归东。寂听堪增勇,晴看自发蒙。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工。来信应无己,申威亦匪穷。

      冲腾如决胜,回合似相攻。委质任*视,谁能测始终。

      钱江借取筑钱城

      五代·钱缪

      天分浙水应东溟,日夜波涛不暂停。

      千尺巨堤冲欲裂,万人力御势须*。

      吴都地窄兵师广,罗刹名高海众狞。

      为报龙王及水府,钱江借取筑钱城。

      观潮

      宋·齐唐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因看*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万瓦震,忽如员峤六螯移。

    [阅读全文]...

2022-02-28 11:39:02
  • 春江潮水连海*全诗

  •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1、滟滟:水波洋溢的样子。

      2、芳甸:指鲜花草木丛生开放的原野。

      3、霰(xian):雪粒。

      4、汀:水边的*池。

      5、皎皎:形容很白很亮。

      6、青枫浦:地名,“枫”、“浦”七古诗中多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7、扁舟子:指漂泊在外的游子。

      8、玉户:指思妇的闺房。

      9、砧:捶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捣衣砧即洗衣用的石头。

      10、碣石潇湘:“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是南方的二水名。诗中借来比喻南北相隔,路途遥远。

      诗意: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水边,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的呱噪和海鸟的悲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扰的安静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归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娆。月色美,在诗人的乡思离愁里,却如蚌体内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诗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影倒映,水波涟漪,却突然感到了心理不*衡:为什么月笼春江千万里,我却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见家舍屋顶的袅袅炊烟!就连江边的芳甸也因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发现月亮其实和自己一样孤独。明月爱慕着春江,却苦于时空蹁跹,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地映照着白水,不离不弃。就如诗人自己一样,望这长水,只期盼能望见家中玉帘后的牵挂。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声真韵、仄声纸韵、*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m.ju.51tietu.net)。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阅读全文]...

2022-07-07 10:29:13
  • 赞颂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 赞颂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导语: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赞颂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欢迎大家参考。

      赞颂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1、《忆钱塘江》

      李觏·宋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2、《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3、《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4、《杭州观潮》

      唐·姚合

      楼有樟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沉。

      鸟惧多遥村,龙惊不敢吟。坳如开*,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5、《忆江南·江南忆》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6、《钱塘江潮》

      唐·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复向*流。

      狂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似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向阳候。

      7、《樟亭观潮》

      唐·宋昱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高失岸,吹唠上侵空。翕辟乾刊异,盈虚日月同。

      艅艎从陆起,洲浦隔阡通。跳沫喷岩翠,翻波带景红。

      怒湍初抵北,却浪复归东。寂听堪增勇,晴看自发蒙。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工。来信应无己,申威亦匪穷。

      冲腾如决胜,回合似相攻。委质任*视,谁能测始终。

      8、《钱江借取筑钱城》

      五代·钱缪

      天分浙水应东溟,日夜波涛不暂停。

      千尺巨堤冲欲裂,万人力御势须*。

      吴都地窄兵师广,罗刹名高海众狞。

      为报龙王及水府,钱江借取筑钱城。

      9、《观潮》

      宋·齐唐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阅读全文]...

2021-12-14 19:36:15
  • 关于钱塘江涨潮的诗句

  • 关于钱塘江涨潮的诗句

      钱塘江涨潮十一大景观,下面就是关于钱塘江涨潮的.诗句,欢迎各位阅读。

      关于钱塘江涨潮的诗句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明·王在晋《望江台》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宋·苏轼《观浙江涛》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李廓《忆钱塘》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人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唐·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浙*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唐·李白《横江词》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唐·徐凝《观浙江涛》

    [阅读全文]...

2021-12-30 07:34:51
钱江潮的诗句古诗 - 句子
钱江潮的诗句古诗 - 语录
钱江潮的诗句古诗 - 说说
钱江潮的诗句古诗 - 名言
钱江潮的诗句古诗 - 诗词
钱江潮的诗句古诗 - 祝福
钱江潮的诗句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