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锦簇二字的古诗

关于带锦簇二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锦簇二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锦簇二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锦簇二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6) 语录(29k+) 说说(3) 名言(6k+) 诗词(261) 祝福(44k+) 心语(5k+)

  • 有关二月二的古诗

  • 写作,文学
  • 有关二月二的古诗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有关二月二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二月二日即事(方岳)

      春潮昨夜没*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黄滔)

      帝尧城里日衔杯,每倚嵇康到玉颓。

      桂苑五更听榜后,蓬山二月看花开。

      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

      (二)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三)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宋)魏了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撑腰糕》

      (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

    [阅读全文]...

2022-02-11 08:43:06
  • 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诗集锦

  • 龙抬头
  • 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诗集锦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挑菜节,花朗节。踏青节,春龙节。相传这一天是天上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会有好的收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诗。

      《二月二日出郊》[宋] 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宋] 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与尔亲。

      《二月二日*上赋》[宋] 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唐]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古诗中二月二的*俗

      踏 青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白居易:《二月二日》

      这首诗描写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二月二在唐代也称“踏青节”,此时正值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诗文抒写踏青见闻,刻画了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挑 菜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宋]张耒:《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节的*俗。诗人说,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采来青菜烧一锅肉菜汤。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佛又听到引来春水的辘轳的声音。这种“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当时还把二月二日这天定为“挑菜节”。这种风俗,在宋代还由民间传到了宫廷。

      迎 富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宋]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俗。诗人说,正月晦日送穷的日子刚刚过去,又到了戴着花迎富的时候。因为“穷神”难以驱逐,许多人已对“送穷”没了兴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风俗呢?贫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贵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过这些都是传之久远的风俗而已,我只是随大流去看看热闹罢了。”

      撑 腰 糕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清]蔡云:《撑腰糕》

      此诗写的是江南一带二月二吃“撑腰糕”的*俗:二月二这天春意正浓,大家互相劝说着吃隔年的花糕可治腰痛。担柴挑米凭的是腰板结实,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不怕终年劳作。二月二吃“撑腰糕”,这种风俗在江南一带也传之久远。所谓“撑腰糕”,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状、椭圆形,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过去一到二月二这天,江南一带家家都将隔年的“撑腰糕”用油煎食,据说可以治腰痛。不过想减肥细腰的女子,这种糕却不能多吃。

      二月心情说说

      1、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2、耐心点,坚强点;总有一天,你承受过的.疼痛会有助于你。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阅读全文]...

2022-01-15 03:50:06
  • 二月二的古诗大全

  •   二月二龙抬头古诗有

      1、七绝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雨后天晴,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2、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

      3、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春来大地,花草树木,万物更新。趁着暖暖春意,不如就此闲谈赋诗,把酒言欢,共话风流。

      4、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唧唧喳喳的鸣叫,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如此田园之乐,实乃人生一大乐趣。

      5、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阅读全文]...

2022-03-12 22:07:27
  • 一二年级写景的古诗集锦

  • 写景,文学
  • 一二年级写景的古诗集锦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二年级写景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词注释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白话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词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诗句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词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诗句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词语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阅读全文]...

2022-01-12 04:15:36
  • 二月二的古诗词

  • 二月二的古诗词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相传这一天是天上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逐渐增多,预示着这一年会有好的收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诗。

      二月二日寄友 (明·韩奕)

      频年方节两匆匆,往事闲思半梦中。

      江郭春寒连夕雨,海棠花信几番风。

      萋萋远浦迷芳草,历历青天没断鸿。

      怅望思君无限意,扁舟一醉故人同。

      霓裳中序第一 丙午二月二日,苦雨凄风,饶有春意 (清·王闓运)

      题注: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二月二日日记云:“苦雨凄风,饶有春意,宜饮酒作伎,不宜他事。乡中岑寂,以闲写代冶游耳,且作一词。”

      凄凄半月雨。

      做尽春愁无处诉。

      帘外泼寒处处。只柳眼啼烟,杏腮笼雾。

      寒鸦报曙。 听几声,萧瑟如许。

      谁知我、酒边诗里,别有咏花句。

      芳树。 艳阳潜度。

      且(早)引起、玉钩金缕。

      花朝刚是小雪,尽放春来,莫教天妒。

      眼前骢马路。 怕他日、天涯又去。

      还分付、暖香眠鸭,好在绣帏护。

      小重山 二月二日同冯笠尉江皋村行 (清·谭献)

      陌上依然草色薰。 柳棉犹未卸,雨如尘。

      相望珠箔一年春。 江城畔,无地展芳尊。

      桃蕊两三分。 竹篱茅舍外,乍含颦。

      少年何处醉红裙。 风光好,留与白头人。

      贺新凉 岳州大捷,上以二月二日宣凯,是日大雪 (清·徐釚)

      雉尾霞如绮。

      恰天边、巴陵露布,随风偕至。

      铁骑蹴云开辇道,下界欢声鼎沸。

      应不数、棘门儿戏。

      熊耳山高齐积甲,笑从今、白占升*世。

      花六出,真祥瑞。

      歌传黄竹君王喜。

      看重重、水晶宫殿,璇铺珠缀。

      更向瑶台高处望,疑布江边鱼丽。

      想空壁、三千如是。

      舞罢玉龙纷綵伏,晃银鲜、片片遥空坠。

      铙竞唱,催征骑。

      贺新凉 二月二日,宣岳州捷是日大雪和其年 (清·曹贞吉)

      铁骑连营下。

      羡奇谋、真同六出,锋销荆野。

      试问洞庭深几许,春水才堪饮马。

      露布到、甘泉宫也。

      殿上云迷三素色,正仙人、玉戏飘鸳瓦。

      帘影动,冷光射。

      方圭圆璧浑无价。

      *蓬莱、天颜喜气,玲珑欲化。

      白虎幢前霜戟拥,荼作军容岂借。

      积三尺、瑶华不夜。

      遥想琼楼歌舞处,延邹生、枚叟珠玑泻。

      恩波淼,入清灞。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阅读全文]...

2022-06-03 10:09:36
  •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集锦14篇)

  • 教学,反思
  •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集锦14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二首》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授课内容:《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二、授课重点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三、学*难点

      1、书写难点:

      首:第二笔是短撇,第四笔撇要从竖中线上起笔,落笔在横中线上,第七笔和第八笔的横左边挨着竖,右边不能挨着横折钩。

      采:第一笔撇要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第二笔点写在撇的外边,第四笔的撇略短,起笔位置大致与第一笔的起笔位置相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

      2、朗读指导:

      本课为古诗,同学们要学会:(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2)借助停顿符读出古诗的节奏。

      3、理解诗意:

      同学们在试着说古诗大意的时候,要学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回答问题时要有条理,先读出诗句,再说出诗句的意思。

     北师大版教材与之前一直教的人教版教材有着很大不同。北师大版教材课文数量多,每篇内容也多,且有些篇目学生较难理解。这学期时间少,语文课又少,新接手一个班级师生需要更多时间磨合、相互适应。我曾经一直为此苦恼该怎样高效高质高情趣进行我的语文教学。今天这节课比较满意,学生学*效率高。  以前学古诗时一般一节课学*一首古诗,而且时间比较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下子学完了《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两首。以前理解古诗时让学生结合注释解决,现在北师大版教材古诗下没有注释。我抓住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理解古诗的意思。  师:同学们看课本中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看图上都有什么?  生:蝴蝶 黄莺  师:你从能从诗中找到相关诗句吗?  生:千万朵花  师:真的有一千朵,一万朵吗?  生:不是,有很多,诗人都数不过来。  生:老师,你看诗中说“压枝低”,把树枝都压弯了,说明很多朵。  师:这美丽的景色作者在哪看到的呢?  生:作者站在路边,花都长满了小路。  师:诗中说“花满溪”,“溪”指的是(小路)  师:你能用一段话说说图上描述的景色吗?  能看着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学*第二首古诗方法相同,教师告诉学生“应怜屐齿,小扣”的意思。  师:同学们看课本中这两幅插图,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同?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情的不同。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对看图比较感兴趣,学*起来较主动。结合看图有助于理解诗意。

      在教学《古诗二首》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了一些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春天早晨的景色和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体会诗人对春光和野草的赞美。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古诗、处处、风雨、野火”等词语的意思。

      3、会用“处处”写句子。

      4、能说出两首古诗的意思。

      5、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点是背诵和默写古诗。教学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二(1)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显然,这样的教学早已淘汰。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二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

      首先,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

      片段一:

      师:(两手放背后,学古代文人的样慢步踱进教室,边踱步边吟诗《春晓》)

      生(许多):我也会念。(并轻轻念起来)

      师:(出示诗《春晓》)那我们念念,想想你会不会有问题?

      生: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

      生:他写的是什么意思?

      生: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

      生:什么叫“不觉晓”?

      生:“春晓”是谁?(不明白,特好奇)

      生:我好想看看诗人的样子!

      生:最好我也会写这样的诗。

      生:如果有一个神奇的机器猫把我带到古时候,该多有趣。

      瞧,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其次,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

      片段二:

      师:《春晓》一首诗才20个字,可里面知识可丰富了,想知道吗?

      生:想。

      师:如果小朋友能自己去主动发现,那有多了不起。大家组成小小组,一起动脑筋,交流你知道的地方,好吗?(生开始交流)

      师: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生:我知道“眠”的意思,是指睡觉。

      生:对,“眠”是睡觉,“春眠”就是春天在睡觉。

      师:春天,晚上睡觉会怎样呢?

      生:我认为是春天晚上睡得什么也不知道了。

      生:不是什么也不知道,肯定是睡得很香。

    [阅读全文]...

2021-12-08 03:55:32
  • 一去二三里古诗

  • 一去二三里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古诗

      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赏析:

      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略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略的奥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

      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这首诗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为此诗活用了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逗趣就“逗”在数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个字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这同时可以证明:只要用得好,数字进入文学作品就会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你看!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著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统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功能就会大大的优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阅读全文]...

2022-01-23 15:03:29
  • 古诗一去二三里

  • 文学
  • 古诗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是宋代诗人邵雍(邵康节)所作诗词之一。《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诗歌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古诗一去二三里。谢谢!

      山村咏怀

      一去①二三里,烟村②四五家。

      亭台③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词句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译文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描写风景的优美。它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樓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试着想象一下,便会在我们眼前呈现这番情景: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做午饭,家家冒着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也许是出于我的.喜好,喜欢富于浓郁感情和唯美意境的文学、艺术作品,喜欢感受它们并体验它们。于是,不论什么课、什么教学内容,总也要从中渗透对学生体验性的训练,希望他们拥有一双敏锐的双眼和一颗善感的心灵。

      在教学古童谣《一去二三里》的过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与学生共体验。当学生能对词语进行解释并理解之后,我让他们认真看插图,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这是相当简单的问题,学生个个能讲。趁他们讲得正欢时,我马上把思维角度一转,说:“原来,这篇文章就是一幅画呀!这画美吗?美在哪里?”因为有过美术欣赏的基础,学生的回答体现了一定的美术功底。

      清清说:“色彩很美,有绿的树,红的花,五颜六色的!”听到这里,还有人补充道:“五彩缤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大树和小草小花。”许可说:“摆得很好看,有的亭子高,有的亭子矮,房子也是这儿一家,那儿一家,还到处开满了鲜花!”还有的学生甚至讲到了如果图中再画几座小桥,天空画上飞翔的小鸟就更美了。我小结道:“啊!如此美丽的画,你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喜欢!”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成功地引导他们站在画外人的角度欣赏了童谣所描绘的美丽地方,实现了感官上的初步体验。这一客观存在的形象概念,为下一环节抽象的想象体验做下了铺垫。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意思读出相应的句子,这样画与诗充分联系起来,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意境美。然后教学生书写生字一二三,因为是第一次写字,我着重和学生进一步认识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及位置,写字姿势、横的写法及位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

      这节课传授知识较多,方法设计还不够完美、纪律等方面也不是很理想,以后还应多加反思和学*。

    [阅读全文]...

2022-01-31 22:11:33
  • 古诗二月二日白居易

  • 二月
  • 古诗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这首诗描写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诗文抒写踏青见闻,刻画了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下面小编收集了古诗二月二日白居易,供大家参考。

      《二月二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赏析: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 ),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 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 》),其实还不止是“无与”,而且是一种刺激。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潜(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冯浩说:“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古诗二月二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2)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

      (2)(4分)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阅读全文]...

2022-03-22 04:14:48
  • 二年级下古诗

  • 二年级
  • 二年级下古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别董大

      (唐)高适(shì)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水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nǎi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锦官城。

      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8、游子吟(yín)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

    [阅读全文]...

2022-05-28 03:41:21
带锦簇二字的古诗 - 句子
带锦簇二字的古诗 - 语录
带锦簇二字的古诗 - 说说
带锦簇二字的古诗 - 名言
带锦簇二字的古诗 - 诗词
带锦簇二字的古诗 - 祝福
带锦簇二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