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

关于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5) 语录(10) 说说(27) 名言(11) 诗词(2k+) 祝福(5) 心语(479)

  • 清代诗人袁枚简介及代表作

  • 诗人,写作,文学
  • 清代诗人袁枚简介及代表作

      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清代诗人袁枚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袁枚简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袁枚代表作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主要作品:

      文集:《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随园食单》、散文、尺牍等30余种;

      笔记小说:《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

      散文:《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所好轩记》等;

      骈文:《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

      手札:《致尤荫手札》;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袁枚“性灵”之主张。虽法度稍欠,然才情横溢,亦为佳构。

      袁枚世人评价

      通天老狐,醉辄露尾。(洪亮吉在《北江诗话》的评价)

      著名的清诗研究专家严迪昌先生在《清诗史》中提出“袁枚现象”一词,认为袁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诗人,在整个清代所有大家、名家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

      关于袁枚的个性,严迪昌先生《清诗史》有极精到的概括,总之一言为“不耐”。他不耐学书,字写得很糟;不耐作词,嫌必依谱而填;不耐学满语,乾隆七年(1742)庶吉士散馆,以*满文不合格放任知县;不耐仕宦,乞养时年仅三十三岁,后再铨选知县,未及一年复归。

      历史评价

      姚鼐: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效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袁随园君墓志铭》,录自《惜抱轩文集》卷一三)

      王昶:①三十年中,扫门纳履,为向来名人所未有。才华既盛,信手拈来,矜新斗捷,不必尽遵轨范。且清灵隽妙,笔舌互用,能解人意中蕴结。然谢世未久,颇有违言。②盖子才游履所至,偶闻名公卿可喜可愕之事,著为志传,以惊爆时人耳目,初不计信今传后也。(《蒲褐山房诗话》,录自《湖海诗传》卷七)

      洪亮吉:通天老狐,醉辄露尾。(《北江诗话》)

      孙星衍:先生有吏才,通达政体,而议论务出于宏厚,虽不竟其用,亦一代循吏也。退而惜以文自见,然其成就有足观焉。(《故江宁县知县前翰林院庶吉士袁君枚传》,摘自《碑传集》卷一○七)

      尚铬:苕生有生吞活剥之弊,而子才点化胜之。云松有夸多斗靡之弊,而才子简括胜之。子才专尚性灵,而太不讲格调,所以喜诚斋之镂刻,而*于词曲。”“子才律诗往往不对,盖欲上追唐人高唱也,然失之率易矣。子才古文自是侯朝宗以后作者,*人因其诗之纤巧,并诋其文,恽子居至以猖狂无理斥之,皆非乎心之论。(《三家诗话·三家分论》)

      昭裢:随园先生,天姿超迈,笔法精粹,古文尤为卓作,予深佩之。惟考订实非所长,其诗话、随笔中,错误不一而足。(《啸亭续录》卷四《随园先生》)

      严迪昌:袁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诗人。关于袁枚的个性,总之一言为“不耐”。他不耐学书,字写得很糟;不耐作词,嫌必依谱而填;不耐学满语,乾隆七年(1742年)庶吉士散馆,以*满文不合格放任知县;不耐仕宦,乞养时年仅33岁,后再铨选知县,未及一年复归。(《清诗史》)

      李圣华:袁枚欲做专业的诗人,理想*于明诗第一大家高启,含毫伸牍,“但好觅诗句”,“与其嗜世之末利,汲汲者争骛于形势之途”者绝异。做专业诗人是一种很高的人生理想,蕴含着不同流俗的价值追求。求仁得仁,袁枚成为清诗史上独具个性的一代大家。

      石韫玉:觉其鲸铿春丽,怪怪奇奇,真天地间别是一种文字。刘舍人所谓树骨训典之区,取材宏富之域,殆庶几焉!(《袁文笺正序》)

      李英:(袁氏骈文)古藻缤纷,大气旋转(袁文辞采古雅浓丽,气势沉厚流转),足冠一朝。(《小仓山房外集》序)

      陈宝琛:(袁文)有俶诡雄奇之态,多磅礴凌厉之观。(许贞干《八家四六文注》序)

      刘麟生:①袁枚之笔,流丽生动,喜杂以议论。②子才之文,世人多以放纵目之。要其笔致流利,亦如其诗也。(《*骈文史》)

      杨岘:自随园派出,不学之徒争以诗名,诚如足下之言,不独足下丑之,不佞亦丑之。然仅以一二不可识之字,不可解之句,矜为奇创,则亦非也。古人奇字奇句,皆读破古书,自然流露,非勉强为之也。勉强为之,与之戴假面趋利机者,有以异乎?无以异也。夫泰山出云,不崇朝而雨天下。有登泰山者,囊云而归,键户塞窦,解囊放云,云逢逢满室,囊罄云亦灭矣。此无他,非其本有也。不佞十余岁即喜为诗,随作随辍,求似随园而不可得,而况上于随园者乎!继自今非周秦两汉之书不读,读之既久,或汩汩乎其来。少陵所谓下笔如有神,窃所欣愿。足下傥有以益不佞,质告无隐。(《与友论诗书》)

      冬子津:随园先生是乾隆年间享誉最高的诗人。对于诗,有人讲格调,有人讲神韵,袁枚则讲性灵。说禅理均障,皆远性情。讥诗不摇荡性灵,则“蛤蟆繁声,无礼取闹”,“生客阑入,举座寡欢”。性灵是在泥沼中仰望星光,俗人信仰基督,就是希望能在泥胎中被浇灌他的灵。性灵需要天才,皓首穷经不是本钱。然而有性灵,不见得同时有气魄,比起东坡,袁枚还属于“和记小菜”。

      陈长吟:袁枚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及时的抉择,如果在官场上继续混下去,把知县当到老,又能怎样?走仕途,混不到个省部级,都是芝麻官儿。说不定遇个变局,还有牢狱之灾。袁枚的长寿,就在于他的自由和随意,做人不必阳奉阴违,不必违背良心迎上欺下。不必用尽心机搞阴谋,一天到晚心里紧张。告别了官场上的袁县令,才有了文坛上的袁才子。这是个人的选择,是智慧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阅读全文]...

2022-04-21 15:41:44
  • 《所见》清代袁枚的古诗鉴赏

  • 《所见》清代袁枚的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所见》清代袁枚的古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所见】创作背景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所见】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阅读全文]...

2021-12-08 19:40:25
  • 《所见》清代袁枚的古诗鉴赏

  • 《所见》清代袁枚的古诗鉴赏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所见》清代袁枚的古诗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首先感谢库区小学校领导及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更要感谢学生们在实*期间带给我的快乐与启发!短短半年的实*生活转瞬即逝,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当然我暴露出的不足也很多,有一句话说的好:教然后知不足。真的感觉到了!实*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才刚刚师范,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每节课前我都能够听从科任老师的指导,认真学*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编写好教案,并在交予科任老师审阅后进行试讲。在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后才上台讲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后一周我接受了中心校教学主任的听课与考核,考核的结果还算满意,当然有听课和没有听课的效果还是不一样的。这次被听课的经历更让我成长了很多!至少我不再像以前很惧有人听你的课。实*期间前几节讲课过程中,我的脑袋里根本没有“时间”这个概念,更谈不上“时间分配教学”了。但几个月实*下来,我在这方面也有了明显提高。没有了第一堂课的怯弱与及紧张,有的是在讲台上的自然大方,对于台下投来的众多学生甚至老师的目光也能够全盘接收。现在我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但我知道我仍然是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成长的过程是需要范错误的,所以面对实*期间遇到的困难我总是坦然并淡然面对。我对于实*的理解是:实*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实*学校就是给自己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台。所以说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都是我实*的收获,收获就是财富,相信将来这笔财富能用上!

      在教学研究方面,通过这几个月的实*,我还留心地观察了本班学生学*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收集到了一些数据和信息。我打算从学生的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自主性方面来探讨当今小学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学。很多人往往从教师或教材的角度去分析影响学生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的因素,但是却忽略了另一个学*中的主体---学生。

      我认为学校的主人永远是学生,所以我的教学与管理都是本着“以学生为本”。说到管理班级,这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我懂得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管理学生。在班主任的悉心指导下,我懂得了要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就必须奖惩分明,建立班主任的威信。为了更好的约束每个人,我们制定了班级公约,明确规定了每个人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给以相应的加分扣分及奖励和惩罚。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遵守纪律。对于个别调皮的学生的教育也不能一昧的训斥,要尽量接*他的思想给以恰当的开导。反正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鼓励,表扬一定要远远多于批评。在这半年时间也验证了这一点。其实真是“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更加相信一句教育名言的伟大。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管理学生我本着更多的接触学生,没事就走进学生,多去班级,多让学生给自己找麻烦,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让我锻炼的机会就更大,经验也会积累的更多!这半年的教育实*结束了,它是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必修课程,既是对师范生思想和业务上的多项综合训练,又是对师范生心理、思想、能力及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全面检验与提高。它在形成师范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帮助我们增强对小学教育现状的了解,激发我们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理解和热爱,培养优良的师德、师能、师艺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更好的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的了解有关小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运用于日后的教学中。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所见】创作背景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所见】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阅读全文]...

2022-03-06 00:07:08
  • 袁枚的诗

  •   1、《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鸡》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

      3、《咏筷子》

      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

      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

      4、《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5、《夜奔》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6、《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7、《大龙湫之瀑》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8、《遣兴》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9、《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0、《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11、《论诗绝句》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

      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12、《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13、《明皇与贵妃》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14、《山中绝句》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

      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15、《春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16、《随园诗话》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阅读全文]...

2022-04-19 13:35:25
  • 袁枚的诗_消夏诗袁枚

  • 经典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袁枚的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袁枚的诗

    1、《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2、《鸡》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3、《咏筷子》

    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

    4、《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5、《夜奔》

    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6、《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7、《大龙湫之瀑》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8、《遣兴》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9、《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10、《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11、《论诗绝句》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

    12、《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13、《明皇与贵妃》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14、《山中绝句》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

    15、《春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16、《随园诗话》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17、《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18、《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选一)》

    灵旗风卷阵云凉,万里长城一夜霜。

    19、《自嘲》

    小眠斋里苦吟身,才过中年老亦新。

    20、《咏钱》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消夏诗袁枚,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1-17 11:46:56
  • 《十二月十五夜》清代袁枚书写晚间意境的古诗

  • 十二月,意境
  • 《十二月十五夜》清代袁枚书写晚间意境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二月十五夜》清代袁枚书写晚间意境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息下来。

      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注释

      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

      更(gēng)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绝:此谓消失。

      一天:满天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袁枚61岁时所作。诗人因“右足忽病疮”,曾为“望山无时登”,但始终保持“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病足》)的自得其乐的心态,这首五绝就是其在这一年最后一个“十五夜”映雪赏月,怀着这种心态所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它以“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更深人静的过程,借助“沉沉”“渐渐”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使人仿佛听到夜神走动的脚步声。它又以两散行句结束,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绝妙景致。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洒满白雪。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见。诗人这时也许已和衣上床,却又欹枕待月。一年最后一个“十五”,既有明月当空,又有白雪洒地,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这时一盏寒灯,显已成为多余。不由起坐吹灯,临窗赏玩。由于白雪映衬,月光显得分外皎洁。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昼。

      “月照一天雪”五字,准确地表现出诗人映雪赏月的独特感受,既写了实景,又传出真情,全诗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这两句的艺术灵感,也许是受张九龄“灭烛怜光满”的诗意的诱发,但它不是“望月怀远”,而是映雪赏月,则显属诗人的创造。它也不像韩愈、苏轼因有谪迁经历,而生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情思,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

      此诗由于使用了对偶、散行句式交替出现的艺术手法,而收到了语言清新简净的效果。此诗所写腊半雪夜赏月的景致,可能会给人“幽冷”的印象,但它与柳宗元“孤舟”独钓的“孤独”心态迥然不同,因为作者并无柳氏南迁后的幽禁遭遇。它乃是一个生活安定的诗翁,十二月十五夜飞映雪赏月的真实感受,可以用诗人“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老莫作诗》)的艺术自自来说明。

    [阅读全文]...

2021-12-07 17:24:16
  • 袁枚的诗有哪些(袁宏道最著名的诗分享)

  • 分享
  •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沉寂了300年的诗句因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唤醒,一夜爆红,也让袁枚重新走回人们的视野。

    苔梁俊 – 经典咏流传 第1期

    那么袁枚除了《苔》这首经典小诗

    还有哪些经典小诗呢?

    诗词君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哟~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偶作五绝句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所 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消夏诗

    不着衣冠*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寒 夜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听诗叟

    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

    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

    大龙湫之瀑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遣兴 · 其三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桐江作 · 其二

    桐江春水绿如油,*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湖上杂诗 · 其二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马 嵬

    [阅读全文]...

2022-05-13 05:00:24
  • 袁枚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袁枚名言名句

    1、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

    2、钓鱼须钓海土鳌,结交须结失风豪。

    3、杨花不倚东风势,怎好漫天独自狂。

    4、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

    5、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6、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磋跎!

    7、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

    8、胜事如用兵,愈多愈难。

    9、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10、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

    11、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12、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13、丈夫贵独立,各以精神强。肯如辕下驹,低头傍门墙。

    14、一诗千改始心安,头未梳成不许看。

    15、成败论千古,人间最不公。

    16、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已。

    17、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8、百物最可爱,惟钱最寡趣。生时不招来,死时不带去。

    19、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叶落每横千亩雪,花开曾作六朝香。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裳。

    20、何以称英雄?识以领其先。

    21、文似看山不喜*。

    22、蔗味老弥甘,交情久更挚。

    23、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24、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25、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26、昨日之日背我走,明日之日肯来否?走者删除来者谁?惟有今日为我有。

    27、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28、骑马莫轻*地上,收帆好在顺风时。

    29、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30、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

    31、七十犹栽树,旁人莫笑痴。古来虽有死,好在不先知。

    32、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着我。

    33、长绳难系日西沉,尽璧谁能买寸阴?

    [阅读全文]...

2022-03-01 09:25:19
  • 袁枚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袁枚名言

    1、何以称英雄?识以领其先——袁枚

    2、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袁枚

    3、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天易事,只怕粗心人。——袁枚

    4、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袁枚

    5、不从糟粕,安得精英——袁枚

    6、人能取诸家之精华而吐其糟粕——袁枚

    7、钓鱼须钓海土鳌,结交须结失风豪。——袁枚

    8、胜事如用兵,愈多愈难——袁枚

    9、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袁枚

    10、不取亦取,虽师勿师。——袁枚

    11、言必中当世之过——袁枚

    [阅读全文]...

2021-11-28 18:59:55
  • 袁枚思念故乡的诗句

  • 思念,故乡
  • 袁枚思念故乡的诗句

      袁枚英才早发,十二岁入县学,二十四岁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袁枚思念故乡的.诗句,欢迎阅读!

      江中看月作(七律一东)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万里鱼龙争照影。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陇上作

      忆昔童孙小,曾蒙大母怜。胜衣先取抱,弱冠尚同眠。

      髻影红镫下,书声白发前。倚娇频索果,逃学免施鞭。

      敬奉先生馔,亲装稚子绵。掌珠真护惜,轩鹤望腾骞。

      行药常扶背,看花屡抚肩。亲邻惊宠极,姊妹妒恩偏。

      玉陛胪传夕,秋风榜发天。望儿终有日,道我见无年。

      渺渺言犹在,悠悠岁几迁。果然宫锦服,来拜墓门烟。

      返哺心虽急,舍饴梦已捐。恩难酬白骨,泪可到黄泉。

      宿草翻残照,秋山泣杜鹃。今宵华表月,莫向陇头圆。

      随园诗话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枚的诗词精选

      1、《大龙湫之瀑》 清·袁枚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2、《十二月十五夜》描写冬天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3、《听诗叟》 清·袁枚 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

      4、《湖上杂诗》 清·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5、《论诗绝句》 清·袁枚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6、《马嵬》怀古诗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

      7、《沙沟》 清·袁枚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

      8、《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清·袁枚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9、《鸡》 清·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10、《遣兴》 清·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11、《绝命词》 清·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12、《咏史》 清·袁枚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其时凉州反,有人

      13、《箴作诗者》 清·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14、《到石梁观瀑布》 清·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知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

      15、《湖上杂诗》 清·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16、《桐江作》 清·袁枚 桐江春水绿如油,*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杭州。

      17、《桐江作》 清·袁枚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18、《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19、《遣兴》 清·袁枚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20、《苔》励志诗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阅读全文]...

2022-06-10 09:33:11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 - 句子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 - 语录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 - 说说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 - 名言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 - 诗词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 - 祝福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