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

关于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95) 语录(106) 说说(27) 名言(61) 诗词(3k+) 祝福(1) 心语(551)

  • 杜甫的爱国诗

  • 杜甫,爱国
  • 杜甫的爱国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的爱国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登楼》

      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5、《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屋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阅读全文]...

2022-06-04 22:47:53
  • 关于杜甫爱国的古诗词

  • 爱国,杜甫,文学
  • 关于杜甫爱国的古诗词

      杜甫是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爱国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楼

      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一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一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一毛一。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一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一毛一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一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阅读全文]...

2022-02-05 18:36:54
  • 关于杜甫爱国的古诗词

  • 杜甫
  • 关于杜甫爱国的古诗词

      杜甫是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杜甫是一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爱国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楼

      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一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一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一毛一。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一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一毛一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一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阅读全文]...

2022-07-25 17:27:44
  • 杜甫的著名爱国诗

  • 杜甫,著名,爱国
  • 杜甫的著名爱国诗(精选20首)

      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著名爱国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登楼》

      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5、《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屋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阅读全文]...

2022-02-25 03:10:50
  • 杜甫的爱国诗句

  • 杜甫
  •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 《江村》

      3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二首》

      3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梦李白二首》

      34、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垂老别》

      3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36、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37、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8、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阅读全文]...

2022-07-21 11:14:10
  • 杜甫的爱国诗

  • 杜甫
  •   1、《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登楼》

      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5、《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屋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阅读全文]...

2022-05-26 13:17:07
  • 杜甫爱国诗《蜀相》赏析

  • 爱国,杜甫,学生
  • 杜甫爱国诗《蜀相》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爱国诗《蜀相》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的是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的是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2022-01-21 04:39:03
  • 杜甫的爱国诗句有哪些(杜甫的著名爱国诗句)

  • 杜甫,著名
  • 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忧国忧民”的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

    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他在长安整整困守了十年,即使是“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也从未放弃心中的梦想。

    在成都浣花草堂的那段日子,是他后半生最安逸闲适的岁月。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即使生活安定,他也时刻牵挂着国家的安危,还有流散天涯的兄弟。

    他曾写下一首诗,道尽家国之思,苍凉悲壮,入选《唐诗三百首》,后世评价:无人能及。

    这首诗名为《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虽然诗名为“野望”,但是诗歌着重描写的不是野望之景,而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思绪。

    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意境阔大的山河背景图。

    白雪皑皑的西山,环绕着三座城池;南浦边,万里桥横跨清江。

    诗人看似漫不经心的“一望”,实际大有深意。

    “三城”是蜀地的军事要镇,为防吐蕃入侵,军士常年镇守。

    而“万里桥”原名叫什么已不得而知了,三国时,蜀汉名臣费祎出使吴国,诸葛亮在此为他践行,临行之际,费祎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由此得名。

    所以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两个意象,实际却为后文的家国之思埋下了伏笔。

    颔联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带着妻儿一路漂泊到了蜀中,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成都定居下来。

    当时蜀中未受战乱侵扰,然而洛阳、山东等地依然处于战乱中,而杜甫的几个弟弟恰巧就分散在这一带。

    他在《月夜忆舍弟》中曾言“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古代本就通信困难,何况当时烽火连天。

    杜甫长久收不到弟弟的来信,心中的担忧思念之情可想而知,所以才会在遥远的西蜀,泣涕涟涟。

    “涕泪”二字语出肺腑,尤为打动人心。

    接着的颈联笔锋一转,由对家人的牵挂转为对国家的担忧。

    前一句是诗人的身世之感,当时杜甫已年*50,在*均寿命不高的古代,算是迟暮之年,又兼疾病缠身。

    更令他伤感的是,大半生已过,而他却未能为国尽忠,为百姓谋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离他越来越遥远。

    可以想象当时杜甫的内心该有多么悲伤痛苦。

    这一联将他的身世之悲,和家国之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个迟暮多病,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便跃然纸上。

    尾联“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原本诗人骑马来到郊外,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愁苦,然而眼目所及,尽是萧条荒凉的景象,心中的愁苦又添了一层。

    这首诗很能体现杜甫精神,苍凉悲壮,入选《唐诗三百首》。

    在诗中,杜甫的情感是一步步加深的,从一开始思念弟弟的“涕泪”,到迟暮多病的伤感,未能报效国家的愧疚,到最后“人事日萧条”的惆怅,所有的情感都聚集在一起,难以排遣。

    元朝诗论家方回评价这首诗“格律高耸,意气悲壮。唐人无能及之者”,我深以为然。

    唐诗里,表达思念亲人或者是抒发爱国之情的作品不在少数,然而却很少能像杜甫这首诗一样,将亲人之思和国家之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而这也正是杜诗为*所称道之处,他的诗歌反映民生疾苦,而这“苦”他也曾经受过,所以更真切,更动人。

    不知你认为杜甫这首诗写得如何?欢迎一起来讨论。

    -END-

    [阅读全文]...

2022-02-17 14:37:50
  • 杜甫爱国情怀的诗句

  • 杜甫,情怀
  •   1、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5、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6、*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9、*堂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阅读全文]...

2021-11-26 01:35:44
  • 有关杜甫爱国的诗句

  • 杜甫
  • 有关杜甫爱国的诗句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有关杜甫爱国的诗句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

      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4.*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5.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杜甫《小至》

      6.*堂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7.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 —— 杜甫《琴台》

      8.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 杜甫《为农》

      【个人影响】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 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他出生在巩县(今河南巩义市)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他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他二十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十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这也使他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

      直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才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富县羌村(陕西境内),只身投奔在灵武(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公元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 凤翔(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他屡遭贬斥,更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为他创作《春望》、《哀江头》、《北征》和“三吏”、“ 三别” 等提供了素材,并使他的诗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公元759年,他抛官弃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大多表现为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详见《旧唐书》卷190。

      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拓展阅读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轶事典故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人物争议

      死因之谜

      对于杜甫的死因,文学、史学存在五种观点:

      一、病死说

      关于杜甫的死,莫砺锋、童强在《杜甫传》一书中写道:“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57]

      二、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托名唐朝李观的《杜拾遗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年)。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阅读全文]...

2022-01-08 20:10:22
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 - 句子
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 - 语录
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 - 说说
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 - 名言
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 - 诗词
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 - 祝福
杜甫的爱国古诗10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