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含有官职的

关于古诗中含有官职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含有官职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含有官职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含有官职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7) 语录(1) 说说(11) 名言(982) 诗词(672) 祝福(7) 心语(136)

  • 古代官职文学常识

  • 文学,古代,学*
  • 古代官职文学常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是永无止境的,只有通过不断学*才能提升自己修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古代官职文学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1、中央官职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3.古代常见官名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事,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阅读全文]...

2022-05-05 21:43:43
  • 辛弃疾是什么官职

  • 诗人
  • 辛弃疾是什么官职

      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一生都在抗金,但是可惜的是,他不被当权者的重用。那么,辛弃疾在当时是什么官职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辛弃疾的官职,欢迎阅读!

      辛弃疾是什么官职?

      安抚使。

      辛弃疾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从小生长在金兵占 领地区。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 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 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 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 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

      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 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辛弃疾的童年故事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了。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破碎,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辛家,硬逼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辛赞是个老实人,憋着一肚子气,勉强摆了一座酒*。骄横的完颜千户几杯酒下肚后,更加得意洋洋,竟当众侮辱起敬酒的小僮来了。

      这一来,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宝剑,“噔、噔、噔”几步走到完颜千户面前,激昂地说:“趁诸位酒酣耳热,让我舞剑给大家开心助兴!”说罢,便挥剑起舞。只见他有时轻似燕子点水,有时重如泰山压顶。舞到兴头上,剑人合而为一,只有剑光闪闪,不知人在何处。正在这时,忽听辛弃疾猛喝一声:“看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完颜千户的脑门。“啊!——”完颜千户吓得面如土色,“扑通”

      一声,连人带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盘叮当落地,打得粉碎。辛弃疾急忙收剑做了个干净洒脱的收势,说了声“莽撞了!”从容地站立一旁。完颜千户惊魂未定,还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仆们赶忙上前扶起,他才不得不尴尬地说出话来:“舞得好,好厉害的英武少年!”

      拓展内容: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赏析

      原文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释

      ⑴满江红: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韵,后片十句五*韵。[3]

      ⑵溪山:辛弃疾的溪山情节。早在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已经有了依稀朦胧的“溪山”意识。事实上,辛弃疾“溪山”意识出现的年代,还可以大大前推。如《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上赋》词云:“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稍后,时为建康府通判。又《水调歌头》词云:“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辛弃疾“溪山”隐逸情结产生,不能说这是消极颓废的意识;不仅如此,恰恰相反,正说明词人的积极主张收复、抗战。只是在这种积极主张不能实现,在希望彻底破灭之后,才有了美人迟暮,英雄失路之感;更有了迷途实远,昨非今非之慨。这是“溪山”隐逸情结产生的真正原因。怪:惊异,骇疑。而之所以如此,隐含有时光迅速,不觉间已是旧相识了的感叹意味。按:稼轩南归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吴楚的生活经历,通判建康后,也大体宦游于吴楚一带,故有此感。

      ⑶緉(liàng亮):一双。屐(jī击):木底有齿的鞋,六朝人喜着屐游山。语出《世说新语·雅量》: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⑷尘劳:风尘劳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顾三十九年,一切皆非。《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时稼轩年*四十,套用此语自叹。

      ⑸“吴楚”两句:此化用杜甫《登岳阳楼》诗意:“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诗极言洞庭湖宽广,似将*大地分裂为二。坼(chè彻):裂开。

      ⑹“英雄”两句:谓图英雄霸业者,惟曹操和刘备相与匹敌。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此明颂曹、刘,暗扬孙权。盖当时堪与曹、刘争雄天下者惟孙权,而他正霸居吴楚一带。稼轩《南乡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与此暗合。敌:匹敌。

      ⑺“被西风”两句:言历史遗迹被无情西风一扫而尽。

      ⑻“楼观”两句:感慨宦迹不定,事业未就而鬓发先白。楼观甫成:楼阁刚刚建成。苏轼《送郑户曹》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此喻调动频繁,难展才略。旌旗:战旗。旌旗未卷:指战事未休,喻复国大业未了。

      ⑼“叹人生”两句:谓哀乐相循,古今同理。言外之意,大可不必计较。转相寻:循环往复,辗转相继。

      赏析:

      作者:佚名

      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说新语·雅量》载阮孚好屐,尝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两)屐?”意谓人生短暂无常,话却说得豁达幽默。此处用来稍变其意,谓山川佳处常在险远,不免多穿几双鞋,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结尾几句就对照说来,“笑尘劳、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话(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作者当时四十岁,故这样说。表面看,这是因虚度年华而自嘲,其实,命运又岂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包含沉郁。实为作者于四十年年来之感慨,年已四旬,南归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却无一件得以实现,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劳碌,原来“长为客”无丝毫是自己左右的。

      这片六句另起一意为第二层,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怀。扬州上游的豫章之地,历来被称作吴头楚尾。“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

      结尾数句为第三层,是将以上两层意思汇合起来,发为更愤激的感慨。“楼观才**已去”承上怀古,用苏轼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这里是说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人及己,“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综此二者,于是词人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人间哀乐从来循环不可琢磨(“转相寻”),“今犹昔”。这结论颇带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对命运无法解释的解释。更是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

      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虽是因江行兴感,词中却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这种手法与词重婉约、比兴的传统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弥满。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

    [阅读全文]...

2022-05-19 12:02:13
  • 《答谢中书书》中书是何官职

  • 阅读
  • 《答谢中书书》中书是何官职

      在我们的学*时代,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答谢中书书》中书是何官职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答谢中书书》中书是何官职

      中书就是中书令的简称。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中书令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重要(霍光传),在西汉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担任。司马迁曾兼任此职,是*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他以太史公的身份担任中书令,朝位在丞相之上。

      汉元帝时中书令权势甚至比丞相都大,《汉书·匡衡传》:“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自前相韦玄成及衡皆畏显,不敢失其意。”西汉中后期汉武帝改尚书令为中谒者令,《后汉书》:“尚方(书)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置,武帝用宦者(亦用士人,如张安世),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用士人,复故。”尚书令作为中书令属官,在汉武帝时尚书由中书令负责,尚书令是中书令的谒者,故称中书谒者令。

      元帝时萧望之为给事中,始领尚书事,反对由中书令弘恭掌握尚书,表示:“尚书百官之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非古制也。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刑人。”这是外朝官员与内廷官员争权的开始,因为中书令弘恭是刑人,萧望之借此要改变汉武帝制定的中书尚书体制。东汉不置。

      三国魏文帝时,改秘书为中书,分设中书监与中书令,掌握机要。晋沿设南北朝时,中书令一官最为清贵华重,常用有文学才望者任职。谢安担任中书令执政,地位开始日益提高。十六国·前秦王鱼担任中书令,职高位隆,建言朝政。北周官制与各代不同,其内史中大夫即是此官。隋废监存令,发放改称内史令。炀帝时一度改内书令。开始与侍中成为宰相,在具体执政上超过尚书令,尚书令仅仅成为荣誉头衔,隋文帝的三个儿子同时被加尚书令,而执政的杨素为中书令(内史令)。唐朝依然沿袭隋朝,唐太宗开始也加衔尚书令。唐武德三年(620),复为中书令。高宗曾改为右相。武则天曾改为内史。玄宗开元初一度改为紫微令,天宝初又改为右相。

      后均复旧,唐中书令为三*官。真宰相,品级本为三品,大历中升至正二品。然唐初即常以他官用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义为宰相,武则天后,只有中书令和侍中为宰相,一品、二品的官员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当“同三品”官才任宰相。肃宗后,渐以中书令为大将荣衔,并不预政事,宋中书令班在太师之上,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晋王赵光义任中书令,位在丞相上。辽金夏的中书令掌实权,位在丞相上,辽夏中书令是宰臣之首。

      金国只太祖、熙宗朝有中书令,完颜亮废除中书令数年后灭亡。元代中书令权位尤重,耶律楚才任中书令执政,后来也仿效宋太祖时,赵光义任中书令为嗣子,或以皇太子兼任。明代废。《新唐书.长孙无忌传》:“太子即位,是为高宗。进无忌太尉,检校中书令,犹知门下、尚书二省。”宋朝[元丰]官制行,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令之职,别置侍郎以佐之。中兴后,置左右丞相,省令不置。”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在体制上,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所以中书令更是政务的本源。” 在封建社会以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为执政机构,有时形式不同,本质相*。

      谢中书介绍及人物生*

      谢中书即谢徵,谢徵(公元500~536年),字元度,陈郡阳夏人,南北朝梁人。幼聪慧,父异之曰:“此子非常器,所忧者寿;若天假其年,吾无恨矣。”既长,美丽风采,好学善文。初为安西安成王法曹,迁豫章王记室,兼中书舍人。后迁乎北谘议参军,兼鸿胪卿,舍人如故,时魏中山王元略还北,高祖饯于武德殿,赋诗三十韵,限三刻成,谢徽二刻便就,其辞甚美,帝再览,赞赏不已。

      南朝梁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徵以父丧去职,续又丁母忧。诏起为贞威将军,还摄本任,服阕,升尚书左丞。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昭明太子薨,高祖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诏将出,唯召尚书左仆射何敬容,宣惠将军孔休源及徽三人商议。徽时年位尚轻,任遇已重。中大通五年(公元533年)累迁中书郎、鸿胪卿,舍人如故。所以人们称他为谢中书。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出为北中郎,豫章王长史,南兰陵太守。

      书指什么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幼聪明异常,十五岁著《寻山志》 。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後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人称“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百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另著有《真诰》 、 《真灵位业图》、 《陶氏效验方》 、 《补阙肘後百一方》 、 《陶隐居本草》 、《药总诀》等。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一作:阳)

      白话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作者情感/《答谢中书书》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答谢中书书作品鉴赏一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答谢中书书作品鉴赏二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佳句赏评/《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参考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阅读全文]...

2022-01-14 17:54:44
  • 古诗中的春雨

  • 春雨
  •   在古代的中,诗人眼中的春雨又是那般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6、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朱熹《春日》

      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日游湖上》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1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乐》

      1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8、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范成大《春日田园》

      19、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2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1、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2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2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24、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2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苏轼《江南春》

      扩展阅读

      古诗中的春雨

      春天开始了。“沾衣欲湿”的蒙蒙杏花雨,激发起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为春雨谱写岀许多华美的诗篇。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诗形象生动地绘制了一幅江南乡村风俗画,读来令人神往。如果说《清明》运用的是“工笔细描”,以鲜明真切传神的话,那么杜牧的另一首诗《江南春》,则以浪漫的手法恢宏的气势绘制出了另一幅春雨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莺啼鸟鸣于绿树红花之中,楼台园林,水村山郭笼罩在淡淡雨幕之中,莽莽苍苍,迷迷茫茫,再萎靡的心思也会宏大,再刚强的情志也会蜜软,读诗如同观赏一幅巨大的泼墨山水画,你心、你情、你衫都会被这“烟雨”沾湿。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诗人看来,春雨知晓时节, 善解人意,在人们急需的时候悄然而至,催发生机,滋润万物。诗人惊喜地彻夜难眠,唯愿春雨下个通宵,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春雨密密麻麻、飘飘洒洒,*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完全溶进了无限的夜色,江船上的渔火在广漠幽黑的春夜里更显得红亮耀眼。诗人目睹此景,欣慰地想到,天亮时盛开的娇艳欲滴、缤纷芳香的百花正是被这夜间的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帝都长安的大街,蒙蒙的小雨,雨丝轻细、柔和、滋润,好像酥油一般。在霏微细雨的滋养下,草色远远望去,极清、极新、极淡,而待你走*了,反而觉得失去了那绿色。这雨中春景,是多么美妙啊!

      苏轼的《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烟雨图。斜风细细,柳枝轻摆,好一个清爽的雨天。登上超然台远晀,只见护城河中碧水微微闪动,万千雨点落在上面,吹起千万朵小喇叭花。城内则繁花似锦,青砖绿瓦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如此美景,叫人怎舍轻易离去。

      同样的春雨,落在农人心头,却让他们欣喜不已。“腊雪瑞我麦,春雨嘉我谷”,春雨像冬天的瑞雪一样,能使庄稼得到滋润。在农人的眼里,春雨自然就像油一样珍贵了;“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春雨帮助耕种,利于山林、山花的生长,丛花之外时时飞来一只鸥鸟。春雨让广袤的田野,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春雨鸣布谷,士膏三月足。举趾事兴耕,竟亩水云绿。”春雨叫醒了布谷鸟,浇灌了土地,人们开始耕田种地,地里绿油油的庄稼就要长出来了。春雨让农人的心里,充满了对丰收的憧憬和希望!

    [阅读全文]...

2022-03-25 09:37:47
  • 古诗中的月亮

  • 月亮
  •   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把酒问月》

      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

      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暮江吟》

      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阅读全文]...

2022-01-20 22:42:49
  • 古诗中含雪的诗句

  • 古诗中含雪的诗句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下面是想不找了的古诗中含雪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5、雪花遣霰作前锋,势破张皇欲暗空。

      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7、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10、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11、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1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3、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风卷黄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15、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阅读全文]...

2022-07-15 23:36:00
  • 古诗中含风的诗句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古诗中含风的诗句》,愿对您有所启发。

    1、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2、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5、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7、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8、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2、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舟过安仁》

    1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17、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1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9、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2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2、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23、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7、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8、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9、夜深风竹敲秋韵。——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3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3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3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5、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

    36、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37、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40、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

    41、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42、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4、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4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4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4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49、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50、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阅读全文]...

2021-12-11 00:09:09
  • 古诗中的冬作文

  • 古诗中的冬作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转眼间,圣洁而美丽的冬天就来临了。捧起诗集,迎着漫天飞雪,去寻找冬的足迹,品味她那样独特的美。

      冬,是寒冷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谷中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天的到来来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衣,鸟儿们都躲进了暖和的巢穴里。人们坐在家中静静地观赏漫天的大雪,*时热闹的大街冷冷清清,不时只有小孩子滚着雪球跑过。世界一下子寂静了很多。只有树儿们披着雪白的披肩,静静地伫立在雪中……

      冬,是寂寞的。放眼望去,雪地上一片银白,只有几颗被雪压弯的树,在风中*着,摇摆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一堵断墙边,一树梅花树上缀满了无数粉嫩的花儿,微风拂过,扬起星星点点的花苞,一股幽香悄然而至,这股幽香,是空旷雪地上唯一的精灵呀!

      冬,是多姿多态的,看!“昨夜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雪,在天空中,在云彩里,在田野中,在花园里奋起勃飞,乘着风,驾着雨在天空中旋转着,腾飞着,像一位纯洁的少女,在天地间跳跃着,舞蹈着。尽情展现自己肆意飞扬的青春,雪地上披着白衣的歪脖子树,花园中悄然盛开的的白腊梅,都和雪一同舞蹈着,原来寂寥的冬天,此时已成为婀娜多姿的少女,引人深深沉醉其中。

      雪是活泼可爱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冰梅花。满身香雾粗找下。”花园中,一颗颗梅花树盛开着,迎接漫天的飞雪,在风中扭动着自己轩柔的身躯,和雪花一同跳舞。“梅花欢喜漫天雪。”雪地中,洁白的雪兔蹦蹦跳跳,一会儿扒扒雪地中的胡萝卜,白球似的,可爱极了。

      冬,是充满希望的,“去年之雪今安在?”在啊!看那雪,用自己的身躯滋润幼小的麦苗,哺育着花草树木来年的生机,她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啊!有了雪的无私奉献,才有今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冬,一个纯洁的少女,一个荡满希望的`季节,她用银装素裹装点大地;她用来梅朵朵迎接来年;她用洁白的身躯哺育万物,我爱这充满诗意的冬!

      小时候,我最喜爱的就是春天,然而当我走进诗的世界时,才发现冬天也是那么美。诗人呕心沥血,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么地美啊,就像真的有这么一幅画面在我眼前闪动:雪在空中飞舞着,飞了一夜,它们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了树枝上,一簇簇地,待到明早来看时,雪已经停了,它落在树枝上,从远处看,就像是梨花开了一样。

      我喜爱诗的世界,因为我从小就被爸爸感染了。每当我睡不着的时候,爸爸就会在我耳边吟诵诗歌,如:“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记得爸爸讲给我的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时我并不知道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诗中有个霜字,所以应该是写深秋的。由于爸爸从小的培养,我便更爱诗,特别是描写冬天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直接赞美了梅花,虽然这首诗没有提到冬,但梅花也是象征冬天的意思。这句诗一直被我牢记在心,并做为我的座右铭,时时鼓励我,鞭策我。它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是胜利。人或许要经百磨、经百难才能成功,才能成才,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唐朝诗人柳宗元有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韩愈曾写过一首诗“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还有……太多太多了,说也说不完。现在,我是越来越喜爱诗了,特别是描写冬天的诗,所以我想说:“诗的世界等我,我来了!”

      野芳发而幽香“春”;佳木秀而繁阴“夏”;风霜高洁“秋”;水落石出“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诗中的“春”是春意盎然,诗中的“夏”是生机勃勃,诗中的“秋”是雁过留声,诗中的“冬”是寒雪纷飞。我则尤为喜欢诗中的“冬”。

      在冬天,爷爷抱着我坐在火炉旁的摇椅上教我一首首的背诵唐诗。我清晰的记得背诵的第一首诗是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多美的一首诗呀!我爱梅花,爱它的高洁,爱它的谦虚,更爱它的坚贞不屈。冬因梅而傲,梅因冬而俏。

      渐渐地,接触了描写冬的古诗。王维的《四气歌》“鸣笙起秋风,置洒飞冬雪。“陶渊明的《四时》“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中我最喜欢柳宗元的《江雪》他把冬天的气氛,景象都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这一次综合学*中我又开始接触元曲。元曲中的神秘促使我走*它,元曲中我最喜欢关汉卿的《大德歌(冬)》:雪粉花,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揽着钓鱼槎。诗的意境真美!在诗中没有人迹却不缺少热闹,寒冷却不缺少生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开始读白朴的一曲《天净沙。冬》:一声画角谯门,门庭新月黄昏。刚开始读时它让人揣摩不透,我正要去翻诗意,老师拦住我说:“诗就像茶需要细细品味,需要在一次次的揣摩与品读下才能得知它的含义。”

      我轻叩开了诗歌的大门,也对诗人和更多的描写冬的诗有了兴趣。古诗虽然离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在我们细细的品味下,古诗好像摇身一变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现在我还会比较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在学*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知识。我愿意牵着你的手,再次轻叩古诗的大门,走进诗的国度。

    [阅读全文]...

2022-04-15 03:25:12
  • 古诗中的秋作文

  • 古诗中的秋作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的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么的宁静,张开双臂,吸一口秋天的气息,凉凉的,很舒畅,使人忘却了夏的炎热。坐在树下,任凭秋风吹拂过脸颊,我仿佛看到秋天的银杏树,叶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热,带来秋天的凉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枫树便在眼前,叶子像熊熊烈火,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枚枚邮票,一枚枚给大家送来秋的信息的邮票。

      刷刷——刷,秋风吹着枯黄枯黄的树叶,把叶子吹得满天飞舞,它们落到地面上,埋进土里,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顶上......看到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风也蛮调皮的嘛!

      抬起头望着被秋风刷洗过的蓝天,一只只张翅飞翔的秋雁鸣叫着飞往南方,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便浮现在脑海中,秋天的'风多么善良,她告诉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还亲自送它飞向南方,让它在残酷的严冬前逃过冬的扼杀。

      秋,一个金黄的季节,但我却把“秋”认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个小孩,一个淘气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驱走夏,让人们脱离夏的煎熬;她埋葬落叶,让土地肥沃,让生命得到滋润;她送走雁,让它逃离冬的魔掌。

      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夕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么的宁静,张开双臂,吸一口秋天的气息,凉凉的,很舒畅,使人忘却了夏的炎热。坐在树下,任凭秋风吹拂过脸颊,我仿佛看到秋天的银杏树,叶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热,带来秋天的凉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枫树便在眼前,叶子像似熊熊烈火,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枚枚邮票,一枚枚给大家送来秋的信息的邮票。

      刷刷——刷,秋风吹着枯黄枯黄的树叶,把叶子吹得满天飞舞,它们落到地面上,埋进土里,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顶上……看到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风也蛮调皮的嘛!

      抬起头望着被秋风刷洗过的蓝天,一只只张翅飞翔的秋雁鸣叫着飞往南方,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便浮现在脑海中,秋天的风多么善良,她告诉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还亲自送它飞向南方,让它在残酷的严冬前逃过冬的扼杀。

      秋,一个金黄的季节,但我却把“秋”认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个小孩,一个淘气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驱走夏,让人们脱离夏的煎熬;她埋葬落叶,让土地肥沃,让生命得到滋润;她送走雁,让它逃离冬的魔掌。

      奶奶的歌谣里牙牙学语,唐诗、宋词、元曲萦绕耳畔;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马致远、杜甫、白朴的脚步因我向前……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是一首写秋景的小令。作者是白朴。幼时的我,天真地问奶奶“残霞”是什么意思?奶奶指着纱窗外的“月饼”告诉我:“月饼”回家了,当它落到“棉花糖”上时,那令人陶醉的画面就是残霞。我不禁拍手叫好,奶奶却只是嘴角微微翘起……

      “*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何如此呆板整齐呢?纸剪出来似的,只是写了花梗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作者远在他乡对家人的思念。张籍的《秋思》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我体会到了诗人的忧愁及享年亲人的情谊。以至于“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有无数珍宝,我们在诗海中遨游。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文理,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在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背唐诗宋词,当时,我记得最牢的诗就是《山行》中的最后两句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读着读着,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一幅场景:作者停下车,观赏那夕照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野花还要火红,多么迷人的红枫叶呀!啊!经过作者以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么美丽的一幅场景,诗的意思就一下子理解了!从此,我就非常爱看描写秋天的诗句了。

      而王维的《鸟鸣涧》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人们空闲的时候,时不时地飘下几朵带着浓浓香气的桂花,四周非常的宁静。这个画面是多么祥和啊!

      当我读到“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时,那浓浓地思乡之情就展现了出来。啊!作者是多么思念故乡,思念他的亲人啊!我不禁被这首诗打动。

      白居易有一首《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还有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两首都是写月的,但是第一首写的是月的样子;第二首写的是月与水之间的融洽。写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这时,我不禁觉得故事可真有趣!

      现在,我会读会背的诗越来越多了诗给我带来了很多知识,诗也告诉了我很多的学*方法,诗永远是我们的好伙伴!

    [阅读全文]...

2022-01-03 04:19:11
古诗中含有官职的 - 句子
古诗中含有官职的 - 语录
古诗中含有官职的 - 说说
古诗中含有官职的 - 名言
古诗中含有官职的 - 诗词
古诗中含有官职的 - 祝福
古诗中含有官职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