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湖的春天古诗

关于咸阳湖的春天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咸阳湖的春天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咸阳湖的春天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咸阳湖的春天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85) 语录(15) 说说(33) 名言(3) 诗词(5k+) 祝福(9) 心语(1k+)

  • 关于咸阳的诗句

  •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白居易《浔阳三题·庐山桂》

    君不见咸阳百万家,长城白骨埋泥沙。——李吕《沧海行》

    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李商隐《浑河中》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温庭筠《咸阳值雨》

    岐丰禾黍泣寒露,咸阳草木来悲风。——王冕《痛哭行》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李白《月下独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李白《上云乐》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杜甫《兵车行》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李清照《浯溪中兴碑诗》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其八·咸阳二三月》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李白《襄阳歌》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咸阳秦狱气,冤痛结为物。——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李白《赠从弟冽》

    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王沂孙《庆*·水仙花》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曹操《蒿里行》

    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杜牧《感怀诗一首》

    蔼蔼咸阳都,冠盖日云积。——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昔闻咸阳帝,*说稽山侬。——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同车至咸阳,心影无磷缁。——常建《太公哀晚遇》

    咸阳怀古京兆对关河今古苍茫,甚一笑骊山,一炬阿房。——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翠华清晓巡朔方,咸阳宫殿生荆杞。——晁公溯《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广苑囿而深池沼,兴渭北而建咸阳。——阮籍《大人先生传》

    东破诸侯西入秦,咸阳北阪南渭津。——苏颋《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忆昔*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杜甫《忆昔二首》

    咸阳一炎烧天戏,重瞳将军帝业空。——舒岳祥《虞美人草·咸阳一炎烧天戏》

    快意*,西归到咸阳。——杜甫《壮游》

    却笑叔孙通,俯仰咸阳城。——张羽《丘大卿天柱峰图》

    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李益《从军有苦乐行》

    何似铜仙辞汉宫,回望咸阳泪如雨。——沈德潜《景阳钟歌》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李白《东武吟》

    咸阳宫殿不复都,华清池沼温泉枯。——汪元量《夷山醉歌·呜呼再歌兮花满台》

    爟火入咸阳,诏征神武师。——刘禹锡《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

    离合飘零十霜露,咸阳客舍有诗人。——范成大《次韵赵正之同年客中》

    蔓草萦咸阳,云是阿房宫。——王夫之《拟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其十二》

    君不见咸阳古道中,残碑寂寞苔痕蚀。——张萱《迷楼怀古》

    天子晓御咸阳宫,楼阁高低复道通。——张羽《咸阳宫行(并序)》

    黑夜横分芒砀蛇,清秋碎割咸阳玺。——徐渭《正宾以日本刀见赠歌以答之》

    不能鼓行青海上,亦当击剑咸阳之市中。——徐祯卿《*陵东行》

    [阅读全文]...

2022-02-07 21:09:33
  • 咸阳值雨翻译及赏析(咸阳值雨古诗赏析)

  • 咸阳值雨(作者: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注释:

    值:恰逢,遇。空蒙:迷茫的样子。岳阳:岳阳城,在湖南省洞庭湖东。

    译文: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透明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见江上渔翁垂钓。这就像是南方洞庭湖上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空。

    解读:

    《咸阳值雨》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此诗写于咸阳,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此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和联想的表现手法,描写了雨的形态及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闲适舒心的雨趣。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全诗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阅读全文]...

2022-01-19 14:09:39
  • 咸阳值雨温庭筠古诗(温庭筠咸阳值雨译文及赏析)

  • 咸阳值雨(作者: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

    注释:

    值:恰逢,遇。空蒙:迷茫的样子。岳阳:岳阳城,在湖南省洞庭湖东。

    译文:

    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透明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见江上渔翁垂钓。这就像是南方洞庭湖上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空。

    解读:

    《咸阳值雨》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此诗写于咸阳,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此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和联想的表现手法,描写了雨的形态及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闲适舒心的雨趣。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全诗风格明快,意象缥缈,在时空的跳跃中展现了一幅清旷迷离而富于动感的山水图景。

    [阅读全文]...

2021-11-28 08:39:54
  •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咸阳城东楼,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

      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注释

      1、咸阳:今属陕西。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2、汀洲:水中小洲。

      3、溪、阁:作者自注:“南*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4、“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5、当年:一作“前朝”。

      赏析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一题作“咸阳城东楼”)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

      “一登上这高高的咸阳西楼,心中便涌起无边的忧愁;眼前蒹葭苍苍、杨柳堆烟,就像云水迷濛、沙洲萋萋的故乡。磻溪之上暮云渐起,慈福寺边夕阳西落;骤起的凉风满布西楼,一场山雨眼看就要来了。鸟雀仓惶,逃入禁苑的绿丛;寒蝉悲鸣,躲在深宫的枯桐。羁旅于此的人,还是不要追问旧朝的往事吧!秦汉故址上,只剩下渭水还像昔日一样,不息东流……”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城”,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监,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磻溪,西对慈福寺阁。”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颈联写晚眺*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是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阅读全文]...

2022-06-15 10:39:43
  • 描写西湖春天的古诗词

  • 春天,西湖,文学
  • 描写西湖春天的古诗词

      杭州的春天是美丽的.,西湖也是如此,对于古人描写西湖的春天的诗大家知道哪些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描写西湖春天的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3、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秋山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6、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欧阳修

      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且趁馀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

      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8、蝶恋花·柳暗西湖春欲暮

      王炎

      柳暗西湖春欲暮。无数青丝,不系行人住。

      一点心情千万绪。落花寂寂风吹雨。

      唤起声中人独睡。千里明驼,不踏山间路。

      谩道遣愁除是醉。醉还易醒愁难去。

      9、西湖春日

      王安国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巇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10、次林伯玉侍郎韵赋西湖春游

      陆游

      西湖一别不知年,陈迹重寻麦岭边。

    [阅读全文]...

2022-04-21 16:55:31
  • 《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译文赏析诗词

  • 古诗文
  • 《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译文赏析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译文赏析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代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沉通:沈)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注释】

      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汀洲:水边*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

      【赏析】

      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诗人有自注:“南*磻溪,西对慈福寺阁。”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写晚眺*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作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自东边而来。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4-10 23:38:20
  • 春天的古诗

  • 春天,文学
  • 春天的古诗(通用12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天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阅读全文]...

2022-05-12 03:38:06
  • 《咸阳城西楼晚眺》赏析

  •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诗鉴赏

      这首诗是许浑登临怀古的代表作,通过对在咸阳西楼晚眺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

      这首诗歌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妙合无限,互藏其宅。全诗本来是抒发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衰败形势的无限感慨之情的,但是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呈现了山河的自然美,从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其次,诗歌颈联和颔联的对仗也颇工整,给人以纵横开阖而又有构图节奏的美感。另外 ,诗人善于思索 ,凭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科学总结,把风为雨之先导的自然规律,形象运用入诗,铸成“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富于哲理意味的千古名句。

    整理:zhl201704

    [阅读全文]...

2022-06-23 20:07:01
  • 春天古诗

  • 春天
  •   1、《忆江南》

      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山寺月中听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3、《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8、《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9、《菩萨蛮》

      唐·韦庄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0、《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阅读全文]...

2021-11-25 10:29:03
  • 温庭筠《咸阳值雨》唐诗鉴赏

  • 唐诗
  •   【原文】

      咸阳值雨⑴

      咸阳桥上雨如悬⑵,万点空濛隔钓船⑶。

      还似洞庭春水色⑷,晓云将入岳阳天⑸。

      【注释】

      ⑴咸阳:唐京兆府属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值:遇到,逢着。

      ⑵咸阳桥:即西渭桥。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故址在今咸阳市南。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⑶空濛:一作“空蒙”,指细雨迷茫的样子。唐杜甫《渼陂西南台》:“空濛辨渔艇。”钓船:渔船。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我梦江湖去,钓船刺芦花。”“万点”全句谓大雨密集形成的空濛烟雾隔断视线,看不见渭河对岸的钓船。

      ⑷还:一作“绝”。洞庭:指洞庭湖。

      ⑸将:携带。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白话译文】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渭河对岸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咸阳,但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

      【赏析】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咸阳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万点”言雨阵之密注。“空濛”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实现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的联结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诗人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发挥艺术的想象,利用“还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转,就把它们巧妙在联到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洞庭湖为海内巨浸,气蒸波撼,吞天无际。在诗人看来,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这是极其壮观的景象。“将入”二字,可说是笔挟云涛。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阅读全文]...

2021-11-28 15:31:30
咸阳湖的春天古诗 - 句子
咸阳湖的春天古诗 - 语录
咸阳湖的春天古诗 - 说说
咸阳湖的春天古诗 - 名言
咸阳湖的春天古诗 - 诗词
咸阳湖的春天古诗 - 祝福
咸阳湖的春天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