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关于鹤鸣于九皋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鹤鸣于九皋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鹤鸣于九皋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鹤鸣于九皋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9) 语录(5) 说说(3) 名言(491) 诗词(282) 祝福(1k+) 心语(69)

  • 九皋声公的诗句名言名句

  • 名言
  • 黄山高人之所居,金沙花明白石渠。——九皋声公《游石湖次韵》

    谁唤山东李谪仙,来观瀑布三千尺。——九皋声公《题高尚书九江暑雨图》

    四月五月旱太甚,天地翕赫方虫虫。——九皋声公《效飞廉》

    雨师鞭霆走群龙,玄云四合零雨濛。——九皋声公《效飞廉》

    斯民焦劳亦何罪,得不哀怨号苍穹。——九皋声公《效飞廉》

    天诛将加不可逭,殛死大荒谁汝恫!——九皋声公《效飞廉》

    鸿钟在县,飞鲸是名。——九皋声公《飞鲸楼诗》

    瞻彼飞楼,峙于东海。——九皋声公《飞鲸楼诗》

    华鲸在兹,蒲牢震骇。——九皋声公《飞鲸楼诗》

    [阅读全文]...

2022-01-19 02:31:04
  • 诗经:鹤鸣

  • 诗经
  •   《诗经: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其下维萚。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其下维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1、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2、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3、萚: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4、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6、榖: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

      下面恶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

      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赏析:

      此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启发成焉。”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阅读全文]...

2022-03-18 13:06:20
  • 诗经鹤鸣赏析

  • 诗经
  • 诗经鹤鸣赏析

      《小雅·鹤鸣》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历代学者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本文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诗经鹤鸣赏析,欢迎阅读。

      鹤鸣

      作者:佚名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⑴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⑶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⑷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⑸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赏析

      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阅读全文]...

2022-07-02 12:45:26
  • 诗经小雅鹤鸣赏析

  • 诗经,古诗文
  • 诗经小雅鹤鸣赏析

      《小雅·鹤鸣》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大家会怎么赏析这首诗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诗经小雅鹤鸣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释

      皋(gāo):沼泽中由小高地围成的小沼泽。皋的本义为高地,《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可证。《毛传》:“泽也。”有高地,即可拦截成水曲,《毛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九皋即九泽,言皋泽的多而深远。还有的《诗经》版本,没有这个“九”字。

      野:野外。闻于野是说鹤鸣的声音传得很远。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鹤的鸣叫“其鸣高亮,闻八九里”。

      渊:水深处。

      渚:水中小洲。“鱼潜在渊”两句,是说因九皋广大,鱼可自由居处。

      乐:可爱的,令人高兴的。

      园:园林。应该指的是西周的王家园林。

      爰:这里,此处。

      檀:檀木,高大乔木,木质坚硬。

      萚(tuò):低矮的硬杂木。

      错:琢玉的石头,必取自他山,以其硬度不同。

      榖(gǔ):又名楮(音处),今名构树,桑科落叶乔木,唐代有一部叫《酉阳杂俎》的书中说:“构,田废久则生。”是说这种树木一般生在林间隙地或开阔田野,丛生。因其木材轻软、不成材,所以又被古人视为“恶木”。其实,其树皮可以造纸,还可以缝制衣服,其分泌的汁液可以制漆。

      攻:治玉,雕琢。

      译文

      广大幽曲的沼泽中,鹤鸣之声传到野外远方。鱼潜游在深深的渊潭,有时浮游到渚边的浅滩。在那快乐园中,有高大挺拔的檀树,檀木下还生长着丛生的杂木。他处山上的坚石,可以用来琢玉。

      广远幽曲的沼泽中,鹤鸣之声传于九天之上。鱼浮游于浅渚滩,有时潜入渊潭深处。在那快乐园中,有高大挺拔的檀树,檀树下还生长着丛生的杂树。他处山上的坚石,可以用来雕琢美玉。

      赏析

      《鹤鸣》在《诗经》中也堪为一奇,历代学者颇为措意。或谓之“全用比体”,“三百首中创调也”(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或谓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陈子展《诗经直解》),或谓之为“*最古的一首意象诗”(石天河一文题就,载《诗探索》总第11期)等等。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而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认为:“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而究其深意,便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阅读全文]...

2022-03-13 15:44:59
  •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及翻译赏析

  • 诗经,学*,知识
  •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及翻译赏析

      《小雅·鹤鸣》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大家会怎么赏析这首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释

      皋(gāo):沼泽中由小高地围成的小沼泽。皋的本义为高地,《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可证。《毛传》:“泽也。”有高地,即可拦截成水曲,《毛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九皋即九泽,言皋泽的多而深远。 还有的《诗经》版本,没有这个“九”字。

      渊:水深处。

      渚:水中小洲。“鱼潜在渊”两句,是说因九皋广大,鱼可自由居处。

      乐:可爱的,令人高兴的。

      园:园林。应该指的是西周的王家园林。

      爰:这里,此处。

      檀:檀木,高大乔木,木质坚硬。

      萚(tuò):低矮的硬杂木。

      错:琢玉的.石头,必取自他山,以其硬度不同。

      榖(gǔ):又名楮(音处),今名构树,桑科落叶乔木,唐代有一部叫《酉阳杂俎》的书中说:“构,田废久则生。”是说这种树木一般生在林间隙地或开阔田野,丛生。因其木材轻软、不成材,所以又被古人视为“恶木”。其实,其树皮可以造纸,还可以缝制衣服,其分泌的汁液可以制漆。

      攻:治玉,雕琢。

      译文

      广大幽曲的沼泽中,鹤鸣之声传到野外远方。鱼潜游在深深的渊潭,有时浮游到渚边的浅滩。在那快乐园中,有高大挺拔的檀树,檀木下还生长着丛生的杂木。他处山上的坚石,可以用来琢玉。

      广远幽曲的沼泽中,鹤鸣之声传于九天之上。鱼浮游于浅渚滩,有时潜入渊潭深处。在那快乐园中,有高大挺拔的檀树,檀树下还生长着丛生的杂树。他处山上的坚石,可以用来雕琢美玉。

      赏析

      《鹤鸣》在《诗经》中也堪为一奇,历代学者颇为措意。或谓之“全用比体”,“三百首中创调也”(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或谓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陈子展《诗经直解》),或谓之为“*最古的一首意象诗”(石天河一文题就,载《诗探索》总第11期)等等。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而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认为:“这是一首通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而究其深意,便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赏析:

      此诗全赋物,无一句写人事,这种现象,在《诗经》中极为少见。也正因为如此,给后世的读者留下极大的发挥空间。

      陈子展《诗经直解》云:

      《鹤鸣》,似是一小园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

      依此来解,诗歌主题句为"乐彼之园"。诗中所罗列,均园中之物,并构织出园中之景。水泽边白鹤鸣叫,水中鱼儿自由自在。树林中,草木丰茂,有散发着香气的檀树,也有矮小的灌木和楮木。园中的小山上,石头坚硬,可以用来打磨和雕琢玉器。如此小园风物,既具观赏价值,又兼顾实用美学,颇得《山海经》的蕴致,称其为最早的山水诗未尝不可。

      此诗方玉润则认为招隐诗,并发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盖讽之以求贤士之隐于山林者耳。诗人*居,必有一贤人在其意中,不肯明荐于朝廷,故第即所居之园实赋其景。使王读之,觉其中禽鱼之飞跃,树木之葱茜,水石之明瑟,在在可以自乐。即园中人令闻之清远,出处之高超,德谊之粹然,亦一一可以并见。

      此诗劝讽去求一个隐于山林中的贤士。诗人闲居在家,一定是有一个贤人被他看中,又不肯明确地向朝廷推荐,所以按顺序将园中实景一一描述。使周王读后,感到园中禽鸟鱼类飞翔跳跃,树木郁郁葱葱,有水有石清澈坚硬,每一处都让人愉悦。那园中人清高淡泊的声誉,处世之高尚超脱,德行交往之纯粹,都可以一一感受到。

      方氏认为,诗人借赋园中之景,来衬托园中主人高尚的情操。因此,园中之景不再是纯粹的客观景物,而带有一定的隐喻内涵:鹤是古代文人的挚爱,羽毛洁白、体形优美,而且能一飞冲天,用来比喻才华卓越、志向高洁(纯粹没有功利之心)之人;檀为香木,楚辞中多用香草象征美好的人格;鱼游于浅滩,等待垂钓之人,比喻有用世之心,鱼游于深渊,比喻避世而隐居,此言贤士在仕与隐之间欲作抉择;山石之质坚,比喻贤人志向之坚;灌木与楮木的存在,以喻贤人宽厚包容的胸怀。

      诗序中毛氏亦认为此诗与人才相关,是"教宣王之求贤人之未仕者",是给宣王进谏用人之策。

      如"爰有树檀,其下维萚",毛氏解释为"尚有树檀而下其萚",郑玄进一步解释说"人曰有树檀,檀下有萚,此犹朝廷之尚贤者而下小人",就是把贤人放在高位上。 "它山之石"被释为其它地方的山石,喻其它国家的人才也可为我所用。而"在渚"、"在渊"则比喻人才世乱而隐,世治而仕。

      还有一种说法是园中之物各代表一类人才,以此劝讽周宣王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人尽其用。

      子曰:"兴于诗"。《诗经》可以启发人的心智,诗读多了,于智商、情商都有所裨益。今人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读诗,会让人不局限于眼前,而通过现象去探究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这首《鹤鸣》,旅人看到了美景,隐士读出了闲适之乐,政治家悟出了治国之道。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阅读全文]...

2022-06-21 17:12:51
  • 《题鹤鸣泉》翻译赏析

  • 题鹤鸣泉原文:

      仙鹤曾鸣处,泉兼半井苔。直峰抛影入,片月泻光来。潋滟侵颜冷,深沉慰眼开。何因值舟顶,满汲石瓶回。

      曹松简介:

      题鹤鸣泉注释:

      (1)间:jián,*、*来。(2)比:连续,频繁。(3)登:作物的成熟和收获。(4)咎:灾祸、祸根,也可引申为过失。这句是说,不明白它的祸根所在。(5)度:duó ,量,计算,此处为丈量土地。(6)末:古有士、农、工、商的顺序,商排最末尾。有轻视商的意思。(7)蕃:繁多。(8)醪(láo):酒。靡(mí):浪费。(9)六畜:即马、牛、羊、鸡、犬、豕。(10)义:道理,意义。(11)二千石: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这里是以禄俸为职务的代称。 (12)博士:秦及汉初立博士,掌管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到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此后博士专讲经学传授,与文帝、景帝时的博士制度有区别。(13)率意:竭尽心意。

      题鹤鸣泉译文:

      *来连续几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灾旱灾和疾病成灾,我非常担忧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过失因而执政有过错吗?是天道有不顺、地利或许没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遗弃没有祭祀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养官的俸禄是不是太多了,没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为什么民众的粮食会匮乏呢?

      计算(一下)田地没有更少,统计民众人口没有增加,按照人口来算田地,那比古人还有多余啊,但吃的东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里呢?难道是百姓从事商业损害农业的地方很多,还是做酒浪费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粮食很多吗?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没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们讨论这个问题,有可以帮助百姓的办法,用心大胆地广开思路,不要有所隐瞒!

    整理:zhl201609

    [阅读全文]...

2022-04-20 16:24:00
  • 《黄鹤楼》古诗

  • 《黄鹤楼》古诗

      对于崔颢的《黄鹤楼》这一古诗,大家不妨作出自己的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古诗相关内容,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鉴赏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宇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宇宇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厌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卒阅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颢自已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这里,崔颇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骑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因旬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额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

      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大黄鹤,否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睛川草树,历历在目,妻妻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女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分不归,春草生分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首诗,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学*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专业术语,学会欣赏写景抒情的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交流。

      学生就古诗词相关的常识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赏析做铺垫。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2、朗读感知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

      3、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组织学生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述。

      (2)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复*学过的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

      2、学*作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养成文明出游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

      1、描述诗中意境。

    [阅读全文]...

2021-12-18 01:05:52
  • 蛙鸣的古诗句

  • 蛙鸣的古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蛙鸣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首夏》

      (唐)白居易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

      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

      《孟夏》

      (唐)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春墅》

      (唐)崔道融

      蛙声*过社,农事忽已忙。

      邻妇饷田归,不见百花芳。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过贾岛野居》

      (唐)张籍

      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

      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

      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

      《阌乡寓居十首·蛙声》

      (唐)吴融

      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三堂东湖作》

      (唐)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过贾岛野居》张籍

      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

      《西京道中闻蛙》吴融

      雨馀林外夕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山阴。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戏题盱眙壁》韦鹏翼

      岂肯闲寻竹径行,却嫌丝管好蛙声。自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山卧月明。

      《僻居谢何明府见访》伍乔

      公退琴堂动逸怀,闲披烟霭访微才。马嘶穷巷蛙声息,辙到衡门草色开。风引柳花当坐起,日将林影入庭来。满斋尘土一床藓,多谢从容水饭回。

      《题后集》薛能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绝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隔浦莲》周邦彦

    [阅读全文]...

2022-04-27 16:02:52
  •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黄鹤楼的古诗分享)

  • 分享
  • 黄鹤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北武汉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登至顶楼,极目远眺,滚滚长江尽收眼底,甚是美哉。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建成后多次遭到战火摧毁,*多次重建,自古便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

    作为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名楼,自古以来,黄鹤楼深受文人骚客们的青睐,凡是到黄鹤楼游览的诗人都会即兴赋诗一首,崔颢的《黄鹤楼》则代表了众多咏“黄鹤楼”诗的最高水*,至今无人超越,就连诗仙李白也赞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多达千首,数量极大,小何收集整理了人们比较熟悉的几首,与各位看官共同品读欣赏。

    黄鹤楼

    崔颢 〔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宋代〕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方,有着许多的城池。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的热闹景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悲叹大好河山一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田园荒芜。自己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李白 〔唐代〕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被贬谪的人要远去长沙,日日西望长安方向也看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

    梦武昌

    揭傒斯 〔元代〕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铺七泽流。鼓角沈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孟浩然 〔唐代〕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黄鹤楼

    张顒 〔宋代〕

    崔颢题诗在上头,登临何必更冥搜。楼前黄鹤不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万顷烟云连梦泽,一川风景借西州。

    小何才疏学浅,对于描写黄鹤楼的其他名作并不熟悉,关于黄鹤楼,你还知道多少,欢迎评论区指点。

    [阅读全文]...

2022-06-18 09:00:49
  •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 写景
  • 1、旅怀·其三·望黄鹤楼

    朝代:明朝 作者:罗洪先

    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白云千载归何处,此日孤吟自夕阳。

    蘋蓼又围新睥睨,汀洲犹见旧艅艎。谁家短笛城头起,不为烟波有故乡。

    2、红梅

    朝代:明朝 作者:张凤翔

    雪山石滑走白兔,羽衣翩翩铁桥路。手撚三尺紫珊瑚,一片丹霞映霜素。

    渴服胭脂井底泉,饥餐玛瑙瓮中露。换骨曾分紫府丹,出尘不借清风屦。

    乾坤二月春气浓,幸好逃奴逞妖嫭。仙人绛节上璚霄,吹落香风满寰宇。

    黄鹤楼头玉笛吹,无缘得见蓝桥妪。安能尽度世间人,个个红颜老能驻。

    3、送左禹赴江夏尉

    朝代:宋朝 作者:贺铸

    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

    江山信清洒,人物想风流。

    美酒遣归思,新诗题旧游。

    有鱼知不食,端作置书邮。

    4、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

    朝代:宋朝 作者:释慧晖

    金气黄枫半叶红,晚来渔客倚青松。

    多多动梦夜凉路,处处偷光午月峰。

    长安万里景,大阳千里道。

    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送赵侯之任

    朝代:宋朝 作者:戴雨耕

    送君远作羊荆州,送君西上黄鹤楼。

    汉晋诸公旧游处,断矶黄叶风雨秋。

    只今麾纛□南斗,整暇坐列皆公侯。

    江湖浩荡青天流,清风千古吹棹讴。

    专城分符得召杜,见此文彩珊瑚钩。

    请因谏议思岳阳,遂歌羽人仍丹丘。

    杜蘅吹香结衣佩,思与老子同遨游。

    7、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8、念奴娇·楚天木落

    词牌名:念奴娇|朝代:宋朝 作者:李弥逊

    楚天木落,际*芜千里,寒霜凝碧。鄂渚波横何处是,当日孙郎赤壁。

    黄耳音稀,白云望远,又见春消息。嘉辰长记,谢池梅蕊初摘。

    遥想黄鹤楼高,兰阶丝管沸,传觞如织。倦客心驰归路绕,不及南飞双翼。

    固著斑衣,重翻锦字,寄远供新拍。明年欢侍,寿期应献千百。

    [阅读全文]...

2022-03-15 13:31:51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句子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语录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说说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名言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诗词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祝福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