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关于鹤鸣于九皋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鹤鸣于九皋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鹤鸣于九皋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鹤鸣于九皋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9) 语录(5) 说说(3) 名言(491) 诗词(282) 祝福(1k+) 心语(69)

  • 九皋声公的诗句名言名句

  • 名言
  • 黄山高人之所居,金沙花明白石渠。——九皋声公《游石湖次韵》

    谁唤山东李谪仙,来观瀑布三千尺。——九皋声公《题高尚书九江暑雨图》

    四月五月旱太甚,天地翕赫方虫虫。——九皋声公《效飞廉》

    雨师鞭霆走群龙,玄云四合零雨濛。——九皋声公《效飞廉》

    斯民焦劳亦何罪,得不哀怨号苍穹。——九皋声公《效飞廉》

    天诛将加不可逭,殛死大荒谁汝恫!——九皋声公《效飞廉》

    鸿钟在县,飞鲸是名。——九皋声公《飞鲸楼诗》

    瞻彼飞楼,峙于东海。——九皋声公《飞鲸楼诗》

    华鲸在兹,蒲牢震骇。——九皋声公《飞鲸楼诗》

    [阅读全文]...

2022-01-19 02:31:04
  • 诗经:鹤鸣

  • 诗经
  •   《诗经: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其下维萚。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其下维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1、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2、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3、萚: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4、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6、榖: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

      下面恶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

      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赏析:

      此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启发成焉。”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阅读全文]...

2022-03-18 13:06:20
  • 诗经鹤鸣赏析

  • 诗经
  • 诗经鹤鸣赏析

      《小雅·鹤鸣》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历代学者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本文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诗经鹤鸣赏析,欢迎阅读。

      鹤鸣

      作者:佚名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⑴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⑶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⑷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⑸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赏析

      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阅读全文]...

2022-07-02 12:45:26
  •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及翻译赏析

  • 诗经,学*,知识
  •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及翻译赏析

      《小雅·鹤鸣》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大家会怎么赏析这首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释

      皋(gāo):沼泽中由小高地围成的小沼泽。皋的本义为高地,《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可证。《毛传》:“泽也。”有高地,即可拦截成水曲,《毛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九皋即九泽,言皋泽的多而深远。 还有的《诗经》版本,没有这个“九”字。

      渊:水深处。

      渚:水中小洲。“鱼潜在渊”两句,是说因九皋广大,鱼可自由居处。

      乐:可爱的,令人高兴的。

      园:园林。应该指的是西周的王家园林。

      爰:这里,此处。

      檀:檀木,高大乔木,木质坚硬。

      萚(tuò):低矮的硬杂木。

      错:琢玉的.石头,必取自他山,以其硬度不同。

      榖(gǔ):又名楮(音处),今名构树,桑科落叶乔木,唐代有一部叫《酉阳杂俎》的书中说:“构,田废久则生。”是说这种树木一般生在林间隙地或开阔田野,丛生。因其木材轻软、不成材,所以又被古人视为“恶木”。其实,其树皮可以造纸,还可以缝制衣服,其分泌的汁液可以制漆。

      攻:治玉,雕琢。

      译文

      广大幽曲的沼泽中,鹤鸣之声传到野外远方。鱼潜游在深深的渊潭,有时浮游到渚边的浅滩。在那快乐园中,有高大挺拔的檀树,檀木下还生长着丛生的杂木。他处山上的坚石,可以用来琢玉。

      广远幽曲的沼泽中,鹤鸣之声传于九天之上。鱼浮游于浅渚滩,有时潜入渊潭深处。在那快乐园中,有高大挺拔的檀树,檀树下还生长着丛生的杂树。他处山上的坚石,可以用来雕琢美玉。

      赏析

      《鹤鸣》在《诗经》中也堪为一奇,历代学者颇为措意。或谓之“全用比体”,“三百首中创调也”(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或谓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陈子展《诗经直解》),或谓之为“*最古的一首意象诗”(石天河一文题就,载《诗探索》总第11期)等等。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而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认为:“这是一首通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而究其深意,便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赏析:

      此诗全赋物,无一句写人事,这种现象,在《诗经》中极为少见。也正因为如此,给后世的读者留下极大的发挥空间。

      陈子展《诗经直解》云:

      《鹤鸣》,似是一小园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

      依此来解,诗歌主题句为"乐彼之园"。诗中所罗列,均园中之物,并构织出园中之景。水泽边白鹤鸣叫,水中鱼儿自由自在。树林中,草木丰茂,有散发着香气的檀树,也有矮小的灌木和楮木。园中的小山上,石头坚硬,可以用来打磨和雕琢玉器。如此小园风物,既具观赏价值,又兼顾实用美学,颇得《山海经》的蕴致,称其为最早的山水诗未尝不可。

      此诗方玉润则认为招隐诗,并发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盖讽之以求贤士之隐于山林者耳。诗人*居,必有一贤人在其意中,不肯明荐于朝廷,故第即所居之园实赋其景。使王读之,觉其中禽鱼之飞跃,树木之葱茜,水石之明瑟,在在可以自乐。即园中人令闻之清远,出处之高超,德谊之粹然,亦一一可以并见。

      此诗劝讽去求一个隐于山林中的贤士。诗人闲居在家,一定是有一个贤人被他看中,又不肯明确地向朝廷推荐,所以按顺序将园中实景一一描述。使周王读后,感到园中禽鸟鱼类飞翔跳跃,树木郁郁葱葱,有水有石清澈坚硬,每一处都让人愉悦。那园中人清高淡泊的声誉,处世之高尚超脱,德行交往之纯粹,都可以一一感受到。

      方氏认为,诗人借赋园中之景,来衬托园中主人高尚的情操。因此,园中之景不再是纯粹的客观景物,而带有一定的隐喻内涵:鹤是古代文人的挚爱,羽毛洁白、体形优美,而且能一飞冲天,用来比喻才华卓越、志向高洁(纯粹没有功利之心)之人;檀为香木,楚辞中多用香草象征美好的人格;鱼游于浅滩,等待垂钓之人,比喻有用世之心,鱼游于深渊,比喻避世而隐居,此言贤士在仕与隐之间欲作抉择;山石之质坚,比喻贤人志向之坚;灌木与楮木的存在,以喻贤人宽厚包容的胸怀。

      诗序中毛氏亦认为此诗与人才相关,是"教宣王之求贤人之未仕者",是给宣王进谏用人之策。

      如"爰有树檀,其下维萚",毛氏解释为"尚有树檀而下其萚",郑玄进一步解释说"人曰有树檀,檀下有萚,此犹朝廷之尚贤者而下小人",就是把贤人放在高位上。 "它山之石"被释为其它地方的山石,喻其它国家的人才也可为我所用。而"在渚"、"在渊"则比喻人才世乱而隐,世治而仕。

      还有一种说法是园中之物各代表一类人才,以此劝讽周宣王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人尽其用。

      子曰:"兴于诗"。《诗经》可以启发人的心智,诗读多了,于智商、情商都有所裨益。今人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读诗,会让人不局限于眼前,而通过现象去探究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这首《鹤鸣》,旅人看到了美景,隐士读出了闲适之乐,政治家悟出了治国之道。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阅读全文]...

2022-06-21 17:12:51
  • 《诗经·小雅·鹤鸣》全文赏析

  • 诗经,文学
  • 《诗经·小雅·鹤鸣》全文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小雅·鹤鸣》全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译文]鹤即使身处于低处,鸣叫声也能响彻云外。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b。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乃枯落的枝叶。

      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b(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赏析:

      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R(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b,恶木也。’喻小人。【《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全文翻译赏析】文章《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鹤鸣九皋”出处于春秋时代《诗经·小雅·鹤鸣》诗集上的田园画卷,叙述了上古尧舜时代,这里是碧波万顷,芦苇荡漾的“汝洋江”伊侯国。成群结队的仙鹤翱翔在蓝天白云之下,栖息在檀林蔽日的九皋之巅,擒食于汝洋江面之上,呈现出与当地樵夫、渔民和睦相处之景象。先民们以巍峨壮观,烟雾缭绕,仙鹤长鸣的皋峰,用九层天之高来比喻崇敬仰止它,故称谓“九皋山”。

      隋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载:商代盘庚时的宰相胡昭,年老隐居伊河东岸的九皋山,就是来寻找古时的尧、舜、伊尹等圣人,当年在此养生乐道之妙法的。后孔子把和睦盛世之景编入《诗经》宝典,广泛流传后世。由此引来了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司马光、邵雍等历代诗人和文学家游圣山而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诗篇。

      “鹤鸣”取自《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鸣湖位于鹤山南麓,方圆十余亩,荷莲芬芳,杨柳依依,湖光山色,碧波荡漾。观景最宜在春雨绵绵的季节,烟雨朦胧,浓淡相宜,恰似一道风光秀丽的水墨画。正所谓:“轻风阵阵送清香,群鹤翱翔十亩塘。三画青山一面海,西湖无此好风光。”

    [阅读全文]...

2021-12-21 06:48:44
  • 关于鹤的古诗

  • 写景
  • 1、偈颂八十五首

    宋:释妙伦

    紫箫声断月初斜,笑指蓬瀛是故家。

    十二玉楼寻不见,手攀仙鹤步烟霞。

    2、顾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铭于余鲁望因赋戏赠日

    唐:皮日休

    师去东华却炼形,门人求我志金庭。

    大椿枯后新为记,仙鹤亡来始有铭。

    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

    君才莫叹无兹分,合注神玄剑解经。

    3、和御制降圣节内中道场睹瑞鹤神雀歌

    宋:寇准

    秋殿霜凝当永夕,灵场斋洁方无斁。

    高真谆诲昔亲闻,上帝休祯今再觌。

    郁葱兮卿云,仙鹤兮不群。

    肃清兮采*,神雀兮振翼。

    香飘华烛焰亭亭,风度翠帘声历历。

    嘉应纷纶宝运昌,圣人功与天无极。

    4、入杭怀古呈史药房

    宋:陆文圭

    某丘某水记儿时,陈迹迷茫间不知。

    观裹看花空有菜,山南种豆落为萁。

    林疏想弋逋仙鹤,壁坏应墁坡老诗。

    只怪西湖顽面目,浓妆独自学西施。

    5、题鹤鸣泉

    唐:曹松

    仙鹤曾鸣处,泉兼半井苔。

    直峰抛影入,片月泻光来。

    潋滟侵颜冷,深沉慰眼开。

    何因值舟顶,满汲石瓶回。

    6、题灵岩洞

    宋:李知已

    三岩九洞绝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

    丹就已乘仙鹤去,云深元有老龙蟠。

    铁船泛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寒。

    劈破莓苔认诗句,欲归传作画图看。

    7、采松花

    唐:姚合

    拟服松花无处学,嵩阳道士忽相教。

    今朝试上高枝采,不觉倾翻仙鹤巢。

    8、游雁门山

    宋:胡份

    羲和前珥节,云锁已先开。

    仙鹤迎人至,山花拂酒来。

    问奇缘石室,伐阴出层台。

    人影半空落,归鹞足下回。

    9、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36:53
  • 蛙鸣的古诗句

  • 蛙鸣的古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蛙鸣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首夏》

      (唐)白居易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

      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

      《孟夏》

      (唐)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春墅》

      (唐)崔道融

      蛙声*过社,农事忽已忙。

      邻妇饷田归,不见百花芳。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过贾岛野居》

      (唐)张籍

      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

      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

      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

      《阌乡寓居十首·蛙声》

      (唐)吴融

      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三堂东湖作》

      (唐)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过贾岛野居》张籍

      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

      《西京道中闻蛙》吴融

      雨馀林外夕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山阴。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戏题盱眙壁》韦鹏翼

      岂肯闲寻竹径行,却嫌丝管好蛙声。自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山卧月明。

      《僻居谢何明府见访》伍乔

      公退琴堂动逸怀,闲披烟霭访微才。马嘶穷巷蛙声息,辙到衡门草色开。风引柳花当坐起,日将林影入庭来。满斋尘土一床藓,多谢从容水饭回。

      《题后集》薛能

      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绝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隔浦莲》周邦彦

    [阅读全文]...

2022-04-27 16:02:52
  • 描写仙鹤的古诗

  • 写景
  • 1、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唐:杜甫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2、长宁公主旧山池

    唐:丁仙芝

    *阳旧池馆,寂寞使人愁。座卷流黄簟,帘垂白玉钩。

    庭闲花自落,门闭水空流。追想吹箫处,应随仙鹤游。

    3、仙坛寺西林

    宋:林景熙

    古坛仙鹤杳,野鹿自成群。

    松气浮清晓,经声出白云。

    石穿僧屋过,水到寺门分。

    人世无穷事,山中了不闻。

    4、咏省壁画鹤

    唐: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5、导引·寒日短

    宋:洪迈

    寒日短,草露朝晞。仙鹤下,梦云归。大椿亭畔苍苍柳,

    怅无由、挽住天衣。昭阳深,暝鸦飞。愁带箭、恋恩栖。笳箫三叠奏,都人悲泪袂成帷。

    6、鼓

    唐:李峤

    舜日谐鼗响,尧年韵土声。向楼疑吹击,震谷似雷惊。

    仙鹤排门起,灵鼍带水鸣。乐云行已奏,礼曰冀相成。

    7、古松

    宋:释善珍

    武夷洞中老松树,上有千年仙鹤巢。

    几度隔云茶臼响,山童树下拾枯梢。

    8、杂述

    宋:林泳

    徐无党注欧史,黄仙鹤刻邕书。

    身外谁为知己,眼前我正是渠。

    9、寄李补阙

    唐:施肩吾

    苍生应怪君起迟,蒲轮重辗嵩阳道。

    功成名遂来不及,三十六峰仙鹤老。

    10、送道人归旧岩

    唐:方干

    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

    [阅读全文]...

2022-04-04 12:01:04
  • 描写鹤的古诗

  • 写景
  • 1、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

    唐:吴融

    鸿在冥冥已自由,紫芝峰下更高秋。

    抛来簪绂都如梦,泥著杯香不为愁。

    晚树拂檐风脱翠,夜滩当户月和流。

    自嗟不得从公去,共上仙家十二楼。

    瘦如仙鹤爽风篁,外却尘嚣兴绪长。

    偶坐几回沈皓月,闲吟是处到残阳。

    门前立使修书懒,花下留宾压酒忙。

    目断琼林攀不得,一重丹水抵三湘。

    2、鹤鸣峰

    宋:钱闻诗

    一峰崷崒插长空,云树烟萝气蔚葱。

    洞府幽深无鸟雀,只闻仙鹤唳松风。

    3、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唐:杜甫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4、游仙四首

    宋:曹勋

    天河水冷烟波渺,流水无声银浪小。

    白榆历历央瑶沙,白露凄清下云表。

    扶疎丹桂落红英,片片红霞散瑶草。

    月中桂子空传名,散在人间无处讨。

    仙翁呼童收紫芝,紫芝肥嫩光离离。

    遗英残萼坠无数,仙鹤饮啄时鸣飞。

    仙人种玉耕云隈,倚云横笛学凤吹。

    须臾羲御崦嵫没,相呼拍手骑龙归。

    5、寻苏云卿隐处

    宋:陈杰

    书幣保因识灌园,等閒夜度北山云。

    明朝难觅苏仙鹤,邻舍空余孺子坟。

    不世大功关气数,故人高义足知闻。

    看来只是谈恢复,已隐无堪佐万分。

    6、过*心斋道士墓

    明:沈周

    丘墟寂寂临川上,桑海茫茫感蜕余。

    旧用枣盘灵霹雳,新来剑地入耰锄。

    羽人欲化枫株老,仙鹤无言石表虚。

    我愿追求金薤藁,碧苔狼籍漫虫书。

    7、寄华州李中丞

    [阅读全文]...

2022-07-05 03:04:12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句子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语录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说说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名言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诗词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祝福
鹤鸣于九皋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