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

关于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0) 语录(5) 说说(6) 名言(2) 诗词(708) 祝福(1k+) 心语(87)

  • 篆书是哪个朝代的

  • 语文
  • 篆书是哪个朝代的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篆书是哪个朝代的?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篆书出现的朝代

      小篆也称“秦篆”,是从秦朝开始出现的,也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篆书流变

      周代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相传秦代金、石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百废待兴,因此秦国有众所周知的七个同一,其中文字长短常重要的一项,而李斯的小篆便是在秦国原有篆书基础上统一八国文字的结晶。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因而秦代书法最闻名的便是以秦小篆书体所书之刻石文字。李斯所处的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一扫而*。李斯后为赵高所诬,腰斩于咸阳,时年约七十岁。端庄、凝重乃至有几分肃穆之感的秦刻石,向我们揭示出当年在中心集权独裁统治下秦帝国的概况。统一后的秦国强盛异常,表现在书体文字中也必定与之相适应。但书法大家、引碑入草开创者、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先生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积极意义,但未必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

      篆书类别

      汉字的古代书体之一。*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

      篆书变体,极为繁琐。古人认为篆书为仓颉所造,但不可信。周宣王太史籀著《史籀篇》,*名为“大篆”,详“大篆”条。其后列国分治,诸侯力政,文字异形,至秦相李斯乃同一之,*称为“小篆”,“详小篆”条。篆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

      大篆

      汉字的古代体之一。它的名字见于汉代著作,与“小篆”对称。广义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和书体,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和六国文字等;狭义专指周宣王太史籀厘定的文字,即“籀文”。“大篆”的代表作品,有《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等。

      籀文

      (籀书)周代文字,一般认为即“大篆”。或谓与大篆不同,名之"籀篆",甚至视为“奇字”。从广义来说,“籀文”包括大篆、小篆、古文等;从狭义说,仅指《史籀篇》文字,即宗周之书。秦李斯据以制”小篆”,遂以籀文为“大篆”。

      小篆的地位

      把殷周以来的大篆,简约、整改、统一为小篆,是对自文字产生以后变化发展的一个总结,进一步为*汉字的方块状字形定下了基调,是对*汉字和书法艺术发展的杰出贡献,李斯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

      李斯,河南上蔡人。他不仅是秦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许慎《说文解字·叙》中记载:“周之季世,分为七国,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秦并天下,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于是书体乃定于一。”明确的指出了李斯为统一*文字书体所做的贡献。

      秦始皇到山东、浙江等地巡游,立石刻铭,歌功颂德,留下了《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邪台刻石》、《之罘刻石》、《碣石门刻石》、《会稽刻石》等,据传皆为李斯所作。是标准的小篆样板。

    [阅读全文]...

2022-02-15 00:15:45
  • 李白黄鹤楼古诗

  • 李白
  • 李白黄鹤楼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黄鹤楼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介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李白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李白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李白听说前辈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李白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李白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李白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李白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作品赏析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李白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李白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李白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李白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李白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李白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阳春三月,友人孟浩然与李白挥别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乘棹东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蓝天之际,李白却仍久久伫立,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能载着李白的深情,伴友人远行。全诗意境阔大,情深意挚,不愧为一首传诵千古的杰作。

    [阅读全文]...

2022-02-21 00:36:50
  • 张九龄的经典古诗

  • 经典
  • 张九龄的经典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九龄的经典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3、《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4、《敕赐宁王池宴》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

      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

      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5、《酬宋使君见诒》

      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

      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

      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

      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

      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

      6、《酬宋使君见赠之作》

      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

      翊圣负明主,妨贤愧友生。

      罢归犹右职,待罪尚南荆。

      政有留棠旧,风因继组成。

      高轩问疾苦,烝庶荷仁明。

      衰废时所薄,只言僚故情。

      7、《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祗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8、《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阅读全文]...

2022-02-03 01:41:07
  • 李白去黄鹤楼写的古诗

  • 李白
  • 李白去黄鹤楼写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去黄鹤楼写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⑴

      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词句注释

      ⑴黄鹤楼:*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唐代诗人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相信大家也读过不少李白的作品了。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阅读全文]...

2022-07-10 09:26:50
  • 望月怀远张九龄古诗赏析

  • 望月怀远张九龄古诗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望月怀远赏析,欢迎借鉴!

      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满院长夜漫漫。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就把彻夜难眠的形象传神的描绘出来。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阅读全文]...

2022-06-05 22:20:12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张九龄古诗句大全摘抄

  • 诗人
  •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九龄的诗全集代表作品:

    《咏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感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

    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这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谁知道那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芬芳更加喜悦。草木自有本性,何求美人赏识采折呢。

    《归燕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翻译】

    海燕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感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答陆澧》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翻译】

    清香的松树叶可以用来酿造甘甜的美酒,春天已经来临,不知这种美酒你到底酿造了多少呢?虽然山路崎岖遥远,但我不会推辞你的盛情邀请;纵使大雪厚积,也要踏雪前往拜访,何况现在已经是春天,冰雪已经消融。

    《感遇·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颠,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来自大海上的鸿雁,独自飞临一座城池边。城中高高的神树之上,两只翠鸟正得意洋洋地站在那儿。鸿雁预料他们终将自取祸患,于是自己展翅高飞,离开了这险恶之地。

    《照镜见白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翻译】

    [阅读全文]...

2022-05-05 15:01:02
  • 黄鹤楼诗句李白 描写黄鹤楼的经典著名诗句古诗 黄鹤楼有关的

  • 李白,经典,著名
  • 《黄鹤楼》

    唐·卢郢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江夏送友人【唐】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黄鹤楼》【唐】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宋·苏轼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蔽*毡,夜穿茆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哀可怜。

    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浣溪沙

    黄鹤楼前识楚卿。

    彩云重叠拥娉婷。

    *间谈笑觉风生。

    标格胜如张好好,

    情怀浓似薛琼琼。

    半帘花月听弹筝。

    客谈荆渚五昌慨然有作

    去岁出蜀初东游,

    峨舸大艑下荆州。

    便风转头五百里,

    吟啸已在黄鹤楼。

    戏拈铁笛吹出塞,

    水涌月落鱼龙愁。

    明朝喧传古仙过,

    碧玉带束黄絁裘。

    岂知一官自桎梏,

    簿书期会无时休。

    丰城宝剑已化久,

    我自吐气冲斗牛

    《黄鹤楼》

    宋·游景仁

    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阅读全文]...

2022-07-16 06:13:37
  • 描写鹤的古诗句

  • 古诗文
  • 描写鹤的古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鹤的古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鹤不归来华表閒,辉金耀碧满湖间。

      2、鸾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

      3、鹤驾腾空春复秋,淡烟寒日锁林丘。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5、鹤书几到阖庐城,见说君王忆姓名。

      6、鹤肯从坡老,鸠能感醉翁。

      7、鹤色纱蒙乌府寄,裁衣不称著林中。

      8、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9、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

      10、鹤伴鸣琴公事晚,乌惊调角戍城秋。

      11、鹤驭凌云入紫微,水盘山绕五云飞。

      12、鹤老松孤,泉寒石癯。

      13、鹤雏添岁顶微红,想见瀛洲路亦通。

      14、鹤飞湖草迥,门闭野云深。

      15、鹤媒独步荒陂水,仰望云间飞不起。

      16、鹤来松有客,苔去石无衣。

      17、鹤发金桃母,蛾眉萼绿华。

      18、鹤食从妻给,花窠课子锄。

      19、鹤云丝雨弄春柔,凤蜡龙薰淑气福。

      20、鹤皋东望接三山,海上群仙日扣关。

      21、鹤楼试望晴霞断,鹦渚行吟绿蕙春。

      22、鹤驾云軿去不回,空遗庙貌古山隈。

      23、鹤发童颜歌负薪,衣襟不染一凡尘。

      24、鹤发老人携紫竹,往来花下歌春曲。

      25、鹤步瑶阶净,萤飞星汉斜。

      26、鹤凚声偏密,风焦片益粗。

      27、鹤骨风前瘦,龙姿雨后鲜。

      28、鹤发仙人年德尊,大贤之后更多闻。

      29、鹤骨何清癯,腹空惟貯书。

      30、鹤笙鸾驾隔苍烟,天上那知更有天。

      31、貂裘非季子,鹤氅似王恭。

      32、鹤袖貂鞋巾内鸦,吹箫打鼓趁年华。

      3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4、鹤发庞眉四老人,鹑衣蹑履一何贫。

      35、鹤唳风声淝水捷,马腾士饱蔡州*。

      36、鹤本如云白,君初似我闲。

      37、鹤发重来客,龙湖旧日壮。

      38、鹤氅斜披出市喧,青霞窟里听啼猿。

      39、鹤版招幽士,龙墀袭茜袍。

      40、鹤唳柴门月过墙,梅花如雪满林香。

      41、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

      42、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

      43、丹砂结顶煜有辉,咳吐璀错生珠玑。

      44、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

      45、鹤发童颜两鬓星,一经庭训已成名。

      46、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47、鹤发山中人,疏泉凿幽石。

      48、犬因无主善,鹤为见人鸣。

      49、鹤发承颜日,龙楼问寝辰。

    [阅读全文]...

2022-02-04 03:31:55
  • 张九龄感遇其二赏析(感遇其二古诗唐张九龄赏析)

  • 读散文、小说,是对社会和生活的纵深探索;读诗词歌赋,是在诗人创造的意象里,对其生命做一次访问。这访问是驰骋想象链接八荒地拜谒,亦或是游走于红尘往事之旅的一次灵魂升华。拜读唐.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在诗人营造的丰满诗意中,感受着诗人的仕途坎坷,也体感着诗人对于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品德的孜孜以求。

    730年,张九龄再次*进京,接玄宗亲授中书令(宰相)之职。那时的唐朝正是开元盛世,安禄山表面奉迎,暗中却图谋不轨。张九龄看出了安禄山深藏祸心,曾上奏玄宗说:安禄山面有反相,请求皇上除之,以绝后患。玄宗不听谏言,放了安禄山一条生路,安回到藩地,便开始暗渡陈仓。开元晚期,玄宗被盛世繁华所迷惑,且沉迷酒色,喜听阿谀奉承之言,慢慢地对直言谏上的张九龄有所怠慢。李林甫一伙,见玄宗对直言敢谏的张九龄渐渐疏远。便趁势极尽谗言,鼓动玄宗罢免了张九龄。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他每读韩非《孤愤》,便涕泣沾襟,遂作《感遇十二首》。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兰叶”高雅美丽,“桂华”幽香淡远,深受人们喜爱,是植物中美好的象征。诗人以兰叶葳蕤,桂华皎洁,借物起兴,抒发孤芳自赏,气节高雅,而不求他人知的情感。其“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承接上两句,指出“兰”“桂”这种美好的植物,无论春或秋,都能够欣欣向荣,那是出于本真与自然,是自我的一种修为,借以赞美其不假外求,更不求人知的高洁品质。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谁知林栖者”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隐者。隐者闻到了兰桂之芳香,因而爱慕之,“坐”而“相悦”。诗,从无人到有人的突转,诗情也波澜迭起。“闻风”二字出于《孟子·尽心篇》:“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诗人化用这一典故,使诗意含蓄委婉、情意深厚。“林栖者”“闻风相悦”,那么,兰桂如若有知,应该很乐意接受隐者折花欣赏了!然而,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本性使然,并非为了博得隐者(或任何人)的折取欣赏——“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美人——林栖者——隐者)”,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之风范,是做人的本分。诗人借写兰桂,来抒发自己虽然遭遇谗言被贬,却依然保持自励名节,洁身自好之品德。

    荆州是屈原的故乡,屈原借《橘颂》赞美橘树不仅外形漂亮,且有着非常珍贵的内涵,它天生不可移植,只生长在南国,这是坚贞和忠诚的象征,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使得它操守坚定,公正无私。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以橘树为师,与之生死相交的愿望,以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想起屈原的《橘颂》,张九龄在《感遇》其二中写道: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在此,诗人以物喻人,或许自己正是那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因为本性耐寒,即使历经冬季寒风,也改变不了枝叶繁茂的本色。在此,诗人依然信心满满,想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朝廷。然而,尽管自己不畏岁寒,怎奈路途阻隔,奸臣当道,故无可奈何啊!最后,诗人以“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以“桃李”被宠溺,“丹橘”被冷遇,而自比。进而为丹橘打抱不*。

    《感遇十二首》多以芳草美人为意象,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不会因为无人赏识而失去高雅名节之品行,风度与风骨。“感遇”其一、其二,被列为唐诗三百首之开篇,其影响可见一斑。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张九龄于荆州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会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玄宗对张九龄的才干风度是欣赏和怀念的,若没有李林甫谗言诋毁,兴许就不会有被贬荆州之事,《感遇十二首》,也许就不会诞生。因之,逆境出诗人,悲愤出诗人,几乎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了。

    张九龄五言古诗,除六朝绮靡诗风,诗风清淡,素练质朴,寄托深远。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诗人是带着*前进的行者,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意志,砥砺节操;如“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的高雅品质。知兰桂之芬芳,识诗人之高洁。

    [阅读全文]...

2022-03-08 11:44:25
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 - 句子
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 - 语录
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 - 说说
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 - 名言
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 - 诗词
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 - 祝福
篆书李九龄的鹤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