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柳古诗的作者和代诗人是谁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咏柳古诗的作者和代诗人是谁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咏柳古诗的作者和代诗人是谁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咏柳古诗的作者和代诗人是谁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咏柳的诗意和作者简介
《咏柳》一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咏柳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一嫩轻一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 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诗意】
这就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就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就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就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就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就是自然活力的象征,就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作者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八十六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人物生*
年少成名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是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在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晚年生活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在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追赠礼部尚书。
咏柳古诗作文三篇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柳古诗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风和日丽的一天里,诗人来到湖边,诗人贺知章看到湖边有草地、花蝴蝶,而一棵高高的柳树更是吸引他。那柳树细细长长,像玉片一样,那柳丝长长的,像绿丝带一样。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说:“这大小一至,粗细一至的叶子到底是谁剪出来的呢?”诗人想了很久,突然,一阵春风吹来,诗人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像剪刀一样的春风剪出来的。
《春日》
春天的一个好日子里,诗人朱熹来到泗水边观赏美景。
诗人看到泗水边非常美,一时之间,焕然一新的美景都跃入诗人的眼帘。诗人不禁想:人们很容易认识春风的面貌,但是,真正要认识春风,要等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后才知道。于是,诗人随口吟出: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在美丽的湖边,那株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像一树绿色的宝石,还像一个个小眼睛,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美人,摆动长长的秀发。
空中几只燕子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呢喃着,好象在美丽的春光中翩翩起舞。
湖边,人们都在自由自在地春游踏青,或三两搭伴,或几人同行,不易乐乎,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贺知章。他身材偏瘦,皮肤白皙,戴着斗笠,背着行囊,步履轻快。他看见了丝丝柳条,他想是谁剪出来的?
哦~!原来是二月春风裁剪出来的,二月的春风像一把神奇的剪刀,把柳叶剪的.那么美丽啊~祖国的春天多么的欢畅~~!!
贺知章是古代唐朝著名的一位诗人。有一年二月,他来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柳树又多又漂亮。他走到一处湖边,湖边上正好有一棵高高的柳树,贺知章抬头望着这棵柳树,柳树上长满了嫩绿的新叶,就像用碧玉打扮的一样。远远望去,柳树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柳树垂下的无数根枝条就像少女的发丝。这时,他想:这嫩绿的新叶是出自于哪位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忽然一阵春风吹来,这无数根枝条随风飘摇,真像春风姑娘给这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梳洗和修剪她的长发,让她更加美丽,惹人喜爱。这时,贺知章默默感叹,用右手抹着自己的胡子,望着柳树说:“真美啊!这么美的柳树,我要用诗句来赞美、歌颂它”。
随后,贺知章便吟诗起来:《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晚上,贺知章把今天所吟的这首诗写在了纸上,然后慢慢韵味。直到现在,这首古代唐朝著名的诗人贺知章所写的《咏柳》,已经变成了一首非常闻名的古诗了。
春晓古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春晓便是他的佳作之一。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咏柳 诗人:贺知章 朝代: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里那棵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是那么的晶莹翠绿,俨然是位亭亭玉立妙龄少女。 那万条垂下绿丝绦像是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美的丝带,随风飘荡着。
还有那细细的柳叶儿,也不知是谁的巧手谁裁出来的。 噢,原来是二月春风,二月的春风似剪,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是大自然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春柳。
它既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啊。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
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
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
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咏柳描写的是柳树,山行描写的是枫叶。
拓展资料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思: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关于咏柳的诗句如下: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杨柳枝》
【唐】白居易
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句译文如下: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改写古诗咏柳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改写古诗咏柳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贺知章是古代唐朝著名的一位诗人。有一年二月,他来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柳树又多又漂亮。他走到一处湖边,湖边上正好有一棵高高的柳树,贺知章抬头望着这棵柳树,柳树上长满了嫩绿的新叶,就像用碧玉打扮的一样。远远望去,柳树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柳树垂下的无数根枝条就像少女的'发丝。这时,他想:这嫩绿的新叶是出自于哪位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忽然一阵春风吹来,这无数根枝条随风飘摇,真像春风姑娘给这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梳洗和修剪她的长发,让她更加美丽,惹人喜爱。这时,贺知章默默感叹,用右手抹着自己的胡子,望着柳树说:“真美啊!这么美的柳树,我要用诗句来赞美、歌颂它”。
随后,贺知章便吟诗起来:《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晚上,贺知章把今天所吟的这首诗写在了纸上,然后慢慢韵味。直到现在,这首古代唐朝著名的诗人贺知章所写的《咏柳》,已经变成了一首非常闻名的古诗了。
在风和日丽的一天里,诗人来到湖边,诗人贺知章看到湖边有草地、花蝴蝶,而一棵高高的柳树更是吸引他。那柳树细细长长,像玉片一样,那柳丝长长的,像绿丝带一样。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说:“这大小一至,粗细一至的叶子到底是谁剪出来的呢?”诗人想了很久,突然,一阵春风吹来,诗人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像剪刀一样的春风剪出来的。
《春日》
春天的一个好日子里,诗人朱熹来到泗水边观赏美景。
诗人看到泗水边非常美,一时之间,焕然一新的美景都跃入诗人的眼帘。诗人不禁想:人们很容易认识春风的面貌,但是,真正要认识春风,要等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后才知道。于是,诗人随口吟出: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阳春三月,春光醉人。
一天,诗人贺知章养病在家,心情很烦闷,便打开苹果电脑想上网聊天,一解愁绪。突然,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内容如下:贺兄,我乃好友李白,小弟独居家中很是无聊,特请贺兄前来饮酒作诗,共度春光。贺知章看罢,烦闷顿消,病情皆无,便开新买的奔驰车前往。
因要和好友相聚,贺知章心情格外舒畅,一路上他一边喝着小调,一边欣赏着路边的景色,青的草,绿的叶,艳的花,真是心旷神怡。半路上,贺知章眼前豁然一亮,情不自禁地说:“好美的柳树!”于是,他减小油门,放慢车速,慢慢欣赏起来。只见清澈湖中的水面上,一只伶俐的小燕子,一会贴着湖面,一会窜向空中,好不快活。岸边,一棵棵柳树如同碧玉翡翠装扮成的,贺知章陶醉其中,忽然脑中有一灵感出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他反复读此诗,感觉非常不错,忽然手机响了一下,一看原来是好友李白催他快去。
贺知章收起苹果手机,心想:我呀不拿此诗与李白兄小酌呢?想罢,便加大油门,驱车疾驰。
导语: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长歌行 古诗作者是谁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古诗《咏柳》赏析
古典诗词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诗词《咏柳》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词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⑧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词,诗词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词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色彩美。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词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比喻为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美的丝带,巧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在第三句中,诗词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写了柳叶儿。“不知细叶谁裁出”,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匀称的美。这一句同时又与第四句构成一种设问关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词人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再加上一句形象化的比喻,将诗词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大自然创造力的象征。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自然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这就为读者想象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拂堤杨柳醉春烟”那般万紫千红的烂漫春天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整体上看,诗词的前二句诗词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译诗、诗意]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 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咏柳小学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柳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及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1】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赏析2】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的、亭亭玉立的、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从整体上写柳树,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晶莹翠绿,突出了柳树的色彩美。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比喻为少女盛装垂挂的千万条精美的丝带,巧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在第三句中,诗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写了柳叶儿。“不知细叶谁裁出”,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匀称的美。这一句同时又与第四句构成一种设问关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人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再加上一句形象化的比喻,将诗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大自然创造力的象征。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自然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满园春色,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这就为读者想象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拂堤杨柳醉春烟”那般万紫千红的烂漫春天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前两天遇到了一个问题:
都说曾巩的《咏柳》写得好,到底有何出彩之处?
曾巩(1019年 —1083年 ),字子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其文章, 被*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先生”。
不过,他的诗也有很高的水*,这首咏柳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一般人咏柳,常常用来寄托相思、叹息离别。但是曾巩的这首咏柳别具一格,把杨柳写成了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曾巩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代笔,其文*实质朴,温厚典雅,为人所师范。 王安石曾经赞扬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不过也有人认为,曾巩的特长在于文章,其诗并不出色。但是清朝潘德舆不以为然,他评价曾巩诗的水*时说:
昔人恨曾子固不能诗,然其五七言古,甚排宕有气。*体佳句…..颇得陶、谢家法。 七言绝句,如: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红纱笼烛照斜桥,复观飞入斗杓。人在画船犹未睡,满是凉月一溪潮”。
皆清深婉约,得诗人之风旨,谓其不能诗者妄矣。 《养一斋诗话》
潘德舆说, 评价曾巩不能作诗的人很荒谬,并且列举了曾巩的一些作品加以证明,其中就有《咏柳》这首诗。
那么,这首诗好在哪里呢?
潘德舆对于列举出来的这些作品,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就是:
皆清深婉约,得诗人之风旨。
我们看看这首《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清深、婉约,是说这首诗清峻而且深刻,同时诗人又很委婉地表达出来,因此具有诗人之“风旨”。
这里“风旨”就是传统文学的“兴寄”。诗人通过描写事物,其中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下面我们看看,曾巩是如何在这首小诗中体现“风旨”二字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迎春的判词写到: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这首诗中,曹雪芹把迎春的丈夫比作中山狼。
诗人评价某人、某事,一般不会直接指出 ,而是把某人比作某物,拐着弯骂人, 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称为委婉或者“兴寄”。
兴寄,往往是诗人感触到外物而兴起,又寄托于物而表达出来的情感。但是也有很多种情况,如同上面的“子系中山狼”一样,心中先有情感 ,再去寻找合适的“物”来表达出来。
曾巩的这首《咏柳》是见到了柳,而生发了情感。还是先有情感,再找到了柳来表达呢?老街感觉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咏柳》
倚得东风势便狂,这七个字写出了柳树的姿态,很明显是暗中讽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而且在“乱条犹未变初黄”的时候,你就猖狂,羽翼未满就不可一世,将来是不是要上天?
第三句 ,解把飞花蒙日月。你只知道可以把自己的柳絮散发的漫天都是,蒙蔽了日月。
第四句接着说,难道你不是到天地之间还有清霜吗?
整首诗的意思,是第四句结束后的留白,言外之意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到了那个时候,你咋办?别看今天蹦得欢,早晚一天要倒霉。小心点吧。
咏物诗常常人与物合一, 是咏物也是咏人。同时宋诗又擅长说理,《咏柳》就是借咏物来说理的一首诗。
我们在很多诗词赏析中,常见到某诗被评价颇有“理趣”。
好的诗人,不会干巴巴地讲道理,而是通过意象(形象思维)来表达,既有道理,又有诗的趣味。这就是风人之旨。
咏柳的古诗作者是谁
咏柳的作者是谁古诗
古诗咏柳的作者是谁
咏柳古诗的作者和代诗人是谁
咏柳古诗的全部作者是谁
古诗二首咏柳的作者是谁
咏柳古诗作者当时的背景
咏柳全文古诗中的作者是谁
古诗咏柳咏鹅的作者是
咏柳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古代的古诗作者是谁
咏鹅的这首古诗作者是谁
咏柳古诗的意义和作者
咏柳作者贺知章的古诗
古诗咏柳给作者的感受
咏柳古诗是作者几岁写的
古诗作者是谁作的
咏柳作者李清照的古诗
兰的古诗作者是谁
华的古诗作者是谁
夏意的古诗作者是谁
著名的古诗作者是谁
望岳的古诗作者是谁
梦菊的古诗作者是谁
南乡的古诗作者是谁
夏萤的古诗作者是谁
春居的古诗作者是谁
春夜的古诗作者是谁
春小的古诗作者是谁
悯农古诗作者是谁那个朝代的
容易写毛笔字的古诗图片
古诗中有关岁月如梭的词赋
古诗名字很长的
岁尾的古诗
九成宫醴泉铭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女性称呼
出自古诗的水属性名字
找望月怀远的古诗
赞美湖边风景的古诗词
山行中描写山的古诗
深山早行的古诗
古诗的分内合作者表达的情感
那些年篡改的古诗词
冬夜听雨的古诗
古诗的表现手法大全
关于古诗的小品老师和学生
一般的古诗
霸气女生的古诗
烦恼的事古诗词
可以取书名的古诗
关于八首苏轼的古诗
画的古诗清代谁写的
风古诗中后鼻音的字
有名的关于春的古诗都
俄字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成立一百周年的古诗
洛神花的古诗意思
春节的时间来历*俗古诗
日本人能看懂古诗的含义么
快乐祝福的古诗
赞美江南雨景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