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寿山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寿山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寿山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寿山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赞美长寿山的诗句
(第一首)
松柏兰梅聚杏坛,园丁玉涧引甘泉。
风吹雨打花枝俏,冬往春来碧树参。
香洒神州心似水,绿播乡里愿如山。
归根落叶夕阳照,长寿山前庆凯旋。
(第二首)
长寿山巅景色浓,紫橙红翠画轴中。
潺湲秋水别溪涧,风淡孤烟起岫丛。
山麓九叠石壑断,浒泊八里映桥虹。
此生无奈多情事,只盼重来看雪松。
(第三首)
风轻雨细出宾州,遣兴登高作壮游。
浊酒三杯裁雅句,清茶一盏醒吟眸。
东篱每感黄花瘦,夕照频添白发羞。
拄杖寻诗休恨晚,长林枫叶耐霜秋。
(第四首)
木屋石垒造奇形,远古神龟尾向东。
原始森林寻鸟叫,新修栈道见蛇行。
扶梯登塔群山小,搭跳上船大坝横。
*地野餐谈揽胜,滔滔状语醉朦胧。
(第五首)
水榭云亭赏画廊,同游慢雅采风忙。
枫情旖旎欲留住,湖色清幽要收藏。
岁月流金诗入墨,人生炫彩韵偷香。
谁言费力劳神苦?没有松荫怎乘凉。
(第六首)
逶迤翠岭雾云横,婉转清泉水向东。
丞相峰旁鲜果绿,寿星岭下草莓红。
溪边曲径连天远,洞里玄机入眼朦。
峭壁石阶携手助。悬崖铁索短长亭。
(第七首)
一路秋光似画廊,仙乡墨客采风忙。
碧波亭上波幽碧,长寿山中寿久长。
野岭群峰文物美,农家小院饭蔬香。
诸君若有闲情致,相约来年再品尝。
关于古诗《山石》的赏析
《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古诗《山石》的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诗文解释】
山石险峻,行走的道路狭窄,黄昏时分到了寺院看见蝙蝠飞旋。进入堂屋坐在台阶上,雨已经下够停止了,雨后的芭蕉叶子更大,栀子花开得更盛更美。僧人说古壁上的佛画画得很好,用火把照着看果然稀奇。铺好了床,扫净了卧*,准备好羹饭。简单的饭菜也足够充饱我的肚子。夜深了卧在床上听不到一点儿虫声,清冷的月光从山岭中升起来月光照进门里。天亮独自离去辨不清道路,转来转去,时高时低,终于出了一片烟雾。山红涧绿,缤纷灿烂,时时见到松树、栎树树杆都有十围大小。遇到流水赤脚踩着涧里的石头,水声激越,风吹动了我的衣服。人生能够像这个样子就可以自得其乐了,何必拘束自己被别人控制。哎,我们这些同道的朋友,怎么到了老年还不归来呢?
【词语解释】
荦确:险峻不*貌。
微:狭窄。
寺:指惠林寺,在今河南洛阳。
栀子:夏开白花,香味浓烈。
稀:依稀,隐约。
置:供应。
疏粝:粗米饭。
百虫绝:指百虫鸣声止息。
扉:门窗。
无道路:指辨认不清道路。
烟霏:泛指烟云雾霭。
纷烂漫:色彩繁艳。
枥:落叶乔木。
围:合抱曰围,或以三、五寸为一围。
激激:水流湍急声。
局束:受拘束。
鞿:马缰绳,此指限制。
吾党二三子:指与诗人志趣相投的几个人。
不更:更不,再不。
【诗文赏析】
本诗采用游记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描写了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游踪写得详尽,颇像游记,却又诗意盎然,不似流水帐的呆板,表现出了山野的自然美,这也是韩愈“以文为诗”的倾向。全诗读来酣畅淋漓,气势雄尽,自由舒畅。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文学赏析
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这是一首记游诗,按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芭蕉叶大栀子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色。“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首句写寺外山石的错杂不*,道路的狭窄崎岖;次句写古寺的荒凉陈旧,到黄昏时众多的蝙蝠窜上飞下,纷纷攘攘。仅此两句,就把整个深山古寺的景色特征突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以下两句是入寺坐定后所见阶下景物:芭蕉叶子阔大,栀子果实肥硕,是新雨“足”后的特有景致,读之令人顿觉精神爽快。
第二部分从“僧言古壁佛画好”至“清月出岭光入扉”,写入寺后一夜的情景。这里一部分先写僧人的.热情招待,先是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古壁佛画,兴致勃勃地擎着蜡烛引着客人前去观看。“稀”字既道出壁画的珍贵,也生动地显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接着写僧人的殷勤铺床置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一见僧人生活的简朴,二见诗人对僧家招待的满意之情。后两句写夜深入睡,“百虫绝”从反面衬托出深山古庙虫鸣之盛,直到夜深之后才鸣声渐息。“清月出岭光入扉”,很有 李白“床前明月光”诗句的意境,使人有无限静寂之感。
第三部分从“天明独去无道路”至“水声激激风吹衣”,写晨去的路上所见所感。雨后的深山,晨雾缭绕,曲径萦回,以至分不清道路,高低难行。一个“穷”字,写出诗人奔出雾区的喜悦。接下去描绘脱离雾区,在一片晴朗中所见到的秀丽山景:峭崖上红花一片,山涧下碧水清清,更有那挺拔粗壮的松、枥树时时跃入眼帘。“时见”二字看似*常,实有精确的含意,它表明这些松、枥树不是长在一处的,而是诗人在行进中时时见到的。如此便把景色拉开,使读者的意念像跟着诗人行走似的一路领略山中风情。下两句写新雨后的山涧,水流横溢,激溅奔泻,致使诗人脱去鞋子,提起裤管,小心翼翼地在溪流中移进。山风阵阵,牵衣动裳,使人有赏不尽的山、水、风、石的乐趣。这里景色丰富,境地清幽。所以诗写到此,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段。
第四部分从“人生如此自可乐”到最后,是抒写情怀。韩愈在长期的官场生活中,陟黜升沉,身不由己,满腔的愤懑不*,郁积难抒。故对眼前这种自由自在,不受人挟制的山水生活感到十分快乐和满足。从而希望和自己同道的“二三子”能一起来过这种清心适意的生活。这种痛恨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首诗看似*凡,实际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突出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了赋体中“铺采摛文”的手法。所谓赋体的“铺采摛文”,就不是一般地叙事状物,而是在记叙的过程中兴会淋漓地、铺扬蹈厉地状写事物,绘景抒情,使之物相尽形,达到辗转生发的艺术效果。《山石》诗便是如此。无论是开头部分的黄昏到寺,还是其后的歇寺、离寺,先后按时间推移,把在这一段时间中的所做所为、所见所闻、交待得清清楚楚。而这些事都是日常的*凡之事(像入寺、坐阶、看画、铺床、睡觉、晨起登程等);客观之景(像大石、蝙蝠、芭蕉、栀子、月光、晨雾、山花、涧水、松枥等)就像一篇记事的日记一般,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诗人却在这些无甚奇特的事物中,洋溢着真挚之情,状写出美妙之景,从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意。如“黄昏到寺蝙蝠飞”,虽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也无雕饰的词语,但却十分有力地烘托出深山古寺在黄昏中的气氛,使人如见古寺之荒凉,环境之沉寂。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种美妙的诗意。再如“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又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图画。水声激激,风扯衣衫,一位赤足的人在溪流中上下小心踏石过流,其神其态,其情其趣,使人对这幅充满诗意的“山涧行”的图画,产生无限生趣。这就是诗人“铺采摛文”笔法所升华出的功力。
这首诗为传统的纪游诗开拓了新领域,它汲取了山水游记的特点,按照行程的顺序逐层叙写游踪。然而却不像记流水账那样呆板乏味,其表现手法是巧妙的。此诗虽说是逐层叙写,仍经过严格的选择和经心的提炼。如从“黄昏到寺”到就寝之前,实际上的所经所见所闻所感当然很多,但摄入镜头的,却只有“蝙蝠飞”、“芭蕉叶大栀子肥”、寺僧陪看壁画和“铺床拂*置羹饭”等殷勤款待的情景,因为这体现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跟“为人靰”的幕僚生活相对照,使诗人萌发了归耕或归隐的念头,是结尾“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关于夜宿和早行,所摄者也只是最能体现山野的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那些镜头,同样是结尾的主题歌所以形成的重要根据。
再说,按行程顺序叙写,也就是按时间顺序叙写,时间不同,天气的阴晴和光线的强弱也不同。这篇诗的突出特点,就在于诗人善于捕捉不同景物在特定时间、特定天气里所呈现的不同光感、不同湿度和不同色调。如用“新雨足”表明大地的一切刚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洗涤;这才写主人公于苍茫暮色中赞赏“芭蕉叶大栀子肥”,而那芭蕉叶和栀子花也就带着它们在雨后日暮之时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呈现出来。写月而冠以“清”字,表明那是“新雨”之后的月儿。写朝景,新奇而多变。因为他不是写一般的朝景,而是写山中雨后的朝景。他先以“天明独去无道路”一句,总括了山中雨霁,地面潮湿,黎明之时,浓雾弥漫的特点,然后用“出入高下穷烟霏”一句,画出了雾中早行图。“烟霏”既“穷”,阳光普照,就看见涧水经雨而更深更碧,山花经雨而更红更亮。于是用“山红涧碧”加以概括。山红而涧碧,红碧相辉映,色彩已很明丽。但由于诗人敏锐地把握了雨后天晴,秋阳照耀下的山花、涧水所特有的光感、湿度和色调,因而感到光用“红”、“碧”还很不够,又用“纷烂漫”加以渲染,才把那“山红涧碧”的美景表现得鲜艳夺目。
关于唐诗山石的赏析
山石
作者: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解
1、荦确:险峻不*。
2、枥:同“栎”,落叶乔木。
3、局束:拘束。
4、更:再。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
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
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
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又准备米饭菜汤,
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
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
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
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脚板踏石淌,
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
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
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赏析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只是用诗的开头二 字作题罢了。诗人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山寺之所遇,所见,所闻,所思。记叙时由黄昏而深 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 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 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 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是全文 主旨。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所称道。
长寿山简介
长寿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寿山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伴随着长城文化的继承挖掘和发展,长寿山景区悄然崛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山峰长寿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山峰)
哈尔滨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级的旅游区,是距哈尔滨市最*、自然景观最独特的一处天然森林公园。 公园目前已开发了三大特色景观,丞相峰、擎天柱、背阴山三大景区,可观赏娃娃鱼、饮天然树汁,垂钓月亮湖,攀岩拜长寿佛、观五花山、采摘蘑菇野果,单程只需50分钟。 门 票:10元/人
湖北省天门*寿山
长寿山 长寿山位于天门市东北部,为天门*寿林场所在地,属省级自然保护区,距天门市区32公里,距汤池温泉17公里,建设中的武荆高速公路贯通其中,交通十分便利。旅游区总面积6900亩,生态系统较完整,有山地、湖泊、水库和保护较好的公益林,并有较大面积的农田、果园和苗圃,还有相对集中的农队居民区,具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良好条件。利用长寿山森林生态资源及其良好的环境进行旅游开发,将打造森林生态度假区、“林家乐”休闲体验区、滨湖康体游乐区、商务会议养生区等四大景区,开展森林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滨湖康体游乐及“林家乐”、“农家乐”等活动,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黑龙江省延寿县山峰长寿山(黑龙江省延寿县山峰)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延寿县城东南14公里,张广才岭西麓,西南——东北走向,面积35*方公里,海拔731.7米。植被多以桦、柞、杨、椴等阔叶林为主。据《长寿县乡土志》载,“长寿山距县城南二十里,为县城之向山,高十里余,周七十余里,上有潭四,水极澄清,每遇天欲雨则生云,*山之居民每于此卜阴晴焉”。为东、西长寿河发源地,发源于东侧的为东长寿河,发源于西侧的为西长寿河,皆流入玛河。原长寿县(今延寿县)因此得名,一说因山得名,一说因河得名。
交通方式
可从哈尔滨东站三棵树公路客运站乘坐发往宾县的长途汽车在宾西镇下车,票价9元。在宾西换乘景点车到达。 方式二:自驾游的话,从哈尔滨出发沿哈同公路在宾西收费站下高速公路进入宾西镇,在宾西镇十字街向南过宾西桥右转行驶一百米左右左转,直行即可到达目的地长寿国家森林公园。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峰长寿山(河北省秦皇岛市山峰)
长寿山,在*有多处,比较典型的有哈尔滨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江延寿*寿山、秦皇岛长寿山、宝鸡长寿山、山西寿阳长寿山等,另外朝鲜黄海南道也有长寿山景区等。
目录 简介 旅游特点 悬阳洞 神医石窟 收缩展开 简介
长寿山景区是1987念在原悬阳洞景点的基础上开发和建设起来的,十易春秋,光阴荏苒,而今长寿山以它古朴又壮观,悠久而又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您的面前。 位于位于山海关城东8.5公里处,东起黄牛山,沿长寿河向西展开,东西长6.5公里,区域顶峰175公顷,是一处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主要景观有悬阳洞、神医石窟、寿字碑林、三道关等。从山名可以看出,此地的风景与“寿”有关,的确,景区内都以雕刻、建筑、书法等多种形式反映出长寿延年的主题,尤其是景区中部寿山上的寿字碑林,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块上刻着历代书法家所写的“寿”字,字体不同,风格迥异,其中不乏书法大家的珍品,如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米芾、苏东坡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墨宝,这一处碑林也就成了书法爱好者向往之地。 置身其中,既可受到民族文化艺术的熏陶,还可领略独特的山情水趣。交通:乘3、4、25路公交车到山海关南门,再转乘旅游专车可到。 门票:15元
旅游特点
长寿山景区现已发现历史人文景观18处,当代人文景观20处,自然景观30处,著名景观有悬阳洞,神医石窟、三道关、长城倒挂、寿字碑林、石门胜迹等,景区山峻石奇,洞古窟新,水秀天清,林碧草芳,雕塑石刻,巧夺天工,淙淙溪水,蜿蜒川流。 现景区由悬阳洞穴、寿字碑林、世外桃源、神医石窟、石门胜景五大景点组成。 “长寿山”摩崖石刻三个字,全高17。17米,其中“寿”字高6。2米,笔力苍劲,气势夺人,神态如生,仙意似动,又饱墨浓意,力透石碑。系当代最老书法家108岁的孙黑佛老先生之绝笔。 长寿山景区背倚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于群峰众壑之间,三道关长城被称作“天险要隘”三关直插云天,长城倒挂于绝壁,悬崖峭壁,峰高谷深,惊险非常。人无羊肠道,鸟飞无觅处,如何砌垒长城?已成千古之迷。
长寿山石洞之最要数悬阳洞了,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穿透式的花岗岩洞,我国许多风光溶洞多为石灰岩洞,像如此高大的花岗岩洞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洞呈纺锤形,前后宽阔,中间狭细,全洞长117米,其中前洞为悬阳洞的主体洞穴,进深37米,宽14米,高13米。悬阳洞最早的垦辟和建设在明代,明初洪武年间,四川峨眉僧人到此建庙塑像,并以汉隶形式留下第一笔“蜀人创修”。之后随着明代魏国公徐达1381年在山海关建关设卫,这里边臣游子聚会,僧人、道士云集,百姓香客络绎,文人墨客咏诵,酸了清末甚至有来华洋人涉足,民国年间,三道关有位主持道人叫董有灵,在前洞建有万仙楼,后洞建有孔庙和地藏王菩萨,更使这里达到了儒、释、道三教一家,他们和*共处,修真养道,我国许多名山常为一个宗教流派所独居,或以某一宗教为主,而悬阳洞则是三教并立,融融相生,成为悬阳洞历史上宗教文化现象的一大特点。 20世纪三十年代后,悬阳洞走向了颓败。到了六十年代,这里的佛像、庙宇已是毁坏一尽,只留下洞壁上的“悬阳洞”“清虚凌空”“万善同归”“通天幻境”“别有洞天”“紫塞桃源”“地接天根”“万古流芳”等十幅刻石,及万历三十年的`《悬阳洞诗碑》、明崇祯八年的《观音洞碑》以及康熙四十四年的《造钟碑记》。 *宫外西侧,双松拔地而起,对峙而立,直刺青天,独峻于林,三十余米高的百年古松给人苍劲傲然之感,伴风送涛,凛然正气其形酷同,其状亦如两巨人,威不可淫,故得名双松挺峙。
神医石窟位于药王岭山腰峭壁之上,有以古代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为主体的摩崖石窟群。石窟群像为*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雕塑家付天仇、曾竹韶创作设计,“神医石窟”为著名书画家吴作人题写,此外还有国际友人的摩崖碑题,此景集中医学、书法、雕刻艺术为一体,依山就势而造的认为景观,立意新颖,别具一格,让人领略到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感受到石窟巍峨挺拔,气势雄伟的独特风格。
山西省寿阳县山峰长寿山(山西省寿阳县山峰)
山西省寿阳县山峰长寿山,位于寿阳城南45公里处的松塔镇区域内。该山脉东起潇河西岸,南接鸭子岭,西至石旧沟,北连白云河,总面积208*方公里。
其中兴善院所在之处为长寿山脉环绕烘兴善院所在之处为长寿山脉环绕烘托而起的一座燕子头形山包。
托而起的一座燕子头形山包。
民间传说出生于寿阳的老寿星(南极仙翁)曾在此山镇守灵芝仙草,演绎出白蛇盗仙草救夫、白素贞舍药兴善等一连串家喻户晓的故事,此山便被百姓称作长寿山,山顶寺庙也便有了长寿宫、兴善院、燕头寺等许多称谓。
考证史料,兴善院初兴于唐代,光大于北宋,兴旺于金代,明清时期也曾几度兴废,院内现存铸于金大定十三年的古钟和刻于明代的重修碑,见证了这一漫长历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代大钟,为省内现存年代最为久远、体积最大的古钟。
河南省巩义市山峰长寿山(河南省巩义市山峰)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竹林镇长寿山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原名三树岭、色树岭。
山上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丰富。开发了福龙寿龟、笔架山、三星宫、龙龟山、柏仙园、柏寿林、回龙山、麒麟山、神蛙涧、益寿泉、杏树岭等多个景点,并修建了配套设施。
景区大门堪称“中原第一门”。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竹林镇长寿山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原名三树岭、色树岭。
山上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丰富。
据竹林镇长寿山景区负责人介绍,为扮靓景区镇里多方筹资5000多万元,其中党员干部捐款130多万元,继开发了福龙寿龟、笔架山、三星宫、龙龟山、柏仙园、柏寿林等景点后,又开发了回龙山、麒麟山、神蛙涧、益寿泉、杏树岭等20多个景点,并修建了配套设施。
尤其是景区大门跨度四十多米,构思精巧,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堪称“中原第一门”。
当前长寿旅游大道、景区大门、接待服务中心工程接*尾声。
在国庆、中秋、重阳“三节”到来之际,长寿山景区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游客到来,为祖国60年华诞锦上添花。
当前已开发了福龙、寿龟、鸿福、三星宫、杏树岭、回龙山、笔架山等30多个景点,修建旅游道路8公里、登山步道10公里,建成停车场5处,添置旅游观光车11辆,发展农家乐20多家,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是《就是闹着玩》拍摄基地。
朝鲜黄海南道山峰长寿山(朝鲜黄海南道山峰)
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黄海南道之“载宁郡”的“那茂里”之*原南部,深山幽谷,尖峰入云,四季不同景致。 它的最高峰为747米,以奇特的石岩、峭壁及幽谷形等天然景观闻名,在朝鲜有“黄海金刚”的美誉。
景点
入口处的右侧峭壁中腰有“悬庵”,建造于高丽初期,它跟金刚山的“普德庵”,均属朝鲜罕见的悬崖建筑。 “长寿山城”:建造于高句丽时期,邻*有佛教寺庙的遗迹。 “石洞12道弯儿”,沿线约50至150米高、6公里宽的峭壁,弯弯曲曲,像美国的大峡谷观光区。每当捌过一道弯时,都会有许多奇岩怪石、瀑布或水潭: 第一道弯:“金刚门”、“斗笠窟”、“瀑布潭”; 第二道弯:“笑岩”、“龟岩”及“将帅岩”; 第三道弯:“屏风岩”及“洗心瀑布”; 第四道弯:“姑娘岩”、“军舰岩”及“胡桃岩”; 第五道弯:“尖岩”及“雕岩”; 第六道弯:设有一口“长寿泉”,据说喝一口就能多活300年; 第七道弯:“鹰潭”; 第八道弯:“谷垛岩”、“鳖岩”、“檀岩”; 第九道弯:“巫潭”; 第十道弯:“人参岩”; 第十一道弯:“迎月岗”; 第十二道弯:“瓮岩”。 此外,每道弯均设有“瞭望台”、“休憩亭”、无盖食堂及饭店等观光设施。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m.ju.51tietu.net)。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写山西挂甲山石刻的诗词
挂甲山,在山西吉县城南里许,此地背依锦屏山,面临清水河,杨柳夹岸,拱桥如虹,景色优美。据旧县志记载,唐尉迟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锦屏山挂甲,故更名挂甲山,也有传说从太原起兵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大将秦琼奔赴长安,曾挂甲山巅,故名。后来在山巅建寺。隋开皇三年 (583年)在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共分5区,每区有2至3龛,龛内各为一佛二菩萨。其中卧佛一龛,右手托腮,左膝微曲,造型生动,神态自若。
风吹杨柳千条条,雨润藤萝一望青。
是谁唤起王摩诘,画就文城锦秀屏。
[诗名]锦屏叠翠
[作者]张殿陛,明代人。
[注释]●杨柳千条条:指清水河*有无数垂柳,景色宜人。●王摩诘:唐代王维,字摩诘,工诗善画,世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锦秀屏:锦秀屏风,喻指锦秀山。
王安石的古诗(精选30首)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安石的古诗(精选30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2、《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於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崖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仑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
3、《河北民》
河北民,生*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4、《怀元度四首》
其一
秋水才深四五尺,扁舟斗转疾於飞。
可怜物色阻携手,正是归时君不归。
其二
舍南舍北皆春水,恰似蒲萄初拨醅。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三
思君携手安能得,上画重城更上楼。
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四
自君之出矣,何其挂怀抱。
孤坐屡穷辰,山木迹如扫。
数枝石榴发,岂无一时好。
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5、《寄朱昌叔》
其一
清江漫漫绕城流,尚忆城边系小舟。
射虎未能随李广,割鸡空欲戏言游。
云埋塞路惊尘合,霜入春风满鬓愁。
此日君书苦难得,谩多鸿雁起南洲。
其二
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一杯塞上看黄云,万里寄声无雁去。
世事纷纷洗更新,老来空得满衣尘。
青山欲买江南宅,归去相招有此身。
6、《江南》
江南春起柂,秋至尚波涛。
问舍才能定,呼舟已复操。
行歌付浩荡,归梦得萧骚。
王安石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题西太一宫壁》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2、《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於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崖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仑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
3、《河北民》
河北民,生*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4、《怀元度四首》
其一
秋水才深四五尺,扁舟斗转疾於飞。
可怜物色阻携手,正是归时君不归。
其二
舍南舍北皆春水,恰似蒲萄初拨醅。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三
思君携手安能得,上画重城更上楼。
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四
自君之出矣,何其挂怀抱。
孤坐屡穷辰,山木迹如扫。
数枝石榴发,岂无一时好。
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5、《寄朱昌叔》
其一
清江漫漫绕城流,尚忆城边系小舟。
射虎未能随李广,割鸡空欲戏言游。
云埋塞路惊尘合,霜入春风满鬓愁。
此日君书苦难得,谩多鸿雁起南洲。
其二
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一杯塞上看黄云,万里寄声无雁去。
世事纷纷洗更新,老来空得满衣尘。
青山欲买江南宅,归去相招有此身。
6、《江南》
江南春起柂,秋至尚波涛。
问舍才能定,呼舟已复操。
行歌付浩荡,归梦得萧骚。
蓝田山石门精舍 王维
落日山水好,
漾舟信归风。
玩奇不觉远,
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
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
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
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
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
夜禅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
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
焚香卧瑶*。
涧芳袭人衣,
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
明发更登历。
笑谢桃源人,
花红复来觌。
王维诗鉴赏
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游蓝田山石门精舍(佛寺)
的经过。作于诗人晚年隐居蓝田山中的辋川别墅时。
这首诗一起笔就透出诗人特别轻松、快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傍晚时分,驾着轻舟,任凭晚风吹荡,令人感到惬意。这两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落日山水好”,“好”这个普通而又概括的字面最能表现此时触景而生的丰富感受。这样的景致,这样的情致,自然是:“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不知不觉间,小船荡到了水的源头。可以想象,一路上胜景有多少,诗人的兴致有多高。“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云木秀”指石门精舍所在,它遥遥在望,叫人感到兴奋。舟行至此似乎到头了,又使人疑惑沿这条水路接*不了它,未免令人焦急。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谁知水流一转,发现源头未尽,正通向前山。这意外的发现,又叫人多么欣喜。如果说,前面所写是*中见“奇”,这里所写就是曲径通幽了,这就是舟行的无穷乐趣。如果只是*奇而无曲幽,兴趣就不会如此盎然了。
“果然惬所适”与“初疑”呼应,游山兴趣继续在增强着。到达山寺后见到:“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僧众不多,且在松柏下逍遥,环境显得清静而不枯寂;“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这里是写僧人日常功课。僧人起早贪黑地参禅、诵经,但在诗人看来,这些方外人生活并不枯燥,自敬其事,自得其乐,精神世界充实得很呢。“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一是指这些僧人修行很高,佛法感化了牧童;二是说这里和*宁静,几乎与外界不相交通,“问樵客”是很偶然的事。联系结尾的“桃源人”,诗中所写似乎有桃花源生活的影子。桃源人避世而居,那里也有忙碌而有秩序的劳动生活。“世事问樵客”与桃源人向武陵渔人打听外界情况也相似,这里只是将“渔人”换成“樵客”, 甚至诗人在这里就是自比樵客(僧众向他打听外事),把自己编入桃花源故事中,这又是多么有趣啊。看来深山发现的既是一片净土,又是一片乐土,这叫他更惬意了。
最后八句写“暝宿”和“明发”。夜晚睡在这里也十分可意:高林笼罩,床*象美玉一般洁净清凉,室内焚燃的是寺中特有的香料,窗外飘来的是野花的清香,浓淡相间,山月初露,辉光摇曳,这又显得多么清幽。早晨离开时他担心再来寻觅此地会迷路,出发之前他又到各处登览了一番,要把这里的山径水道牢牢记住。出发时“笑谢桃源人”,说花红时再来拜访他们。“笑谢”透出他的满足,也表现与山僧的情谊。
“花红”又暗示此游正是桃红柳绿的时节,前面写“山水好”、“云木秀”就有了具体色彩,而又与“桃花源”联系起来,可见一路是花明柳暗,怪不得游兴是那般高了。
全诗二十四句,八句一层,“依次写来,妙有步骤”(王文濡语),语句自然清新,而又蕴含着丰富的情味。同代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说: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还特别例举了这首诗“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等句,足见对此诗的爱赏。
整理:zhl201612
《石灰吟》古诗(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石灰吟》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的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的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的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的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教养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图,练*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
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时提出的问题:
(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
描写寿山石的古诗
寿山的古诗
寿山福海的古诗
带山石字的古诗
写泰山石的古诗
假山石的古诗
山石名句
含山石的古诗
揭写山石的古诗
关于山石的古诗
跟万寿山有关的古诗
山石的古诗词
山石奇特的古诗
带山石字的古诗词
含有他山石的古诗
古诗中山石的画
古诗画山石的画法
山石榴古诗的拼音
描写山石的诗句
山石的古诗注音版
有关山石的古诗句
麦积山石窟的古诗
朗诵寒山石鞋的古诗
天梯山石窟的古诗句
有关泰山石刻的古诗
泰山石敢当的古诗
王阳明的古诗山石
上寒山石径斜的古诗
山石榴古诗加拼音的.
形容山石爱情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