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被罢官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被罢官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被罢官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被罢官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 *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王昌龄《出塞二首》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王勃《滕王阁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大江歌罢掉头东》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篇》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欧阳修《梦中作》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徐凝《汉宫曲》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曹雪芹《好了歌注》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大江歌罢掉头东》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舒頔《小重山·端午》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王制》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离骚读罢总堪伤。——舒頔《小重山·端午》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李白《久别离》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李白《怨歌行》
绿桑高下映*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欧阳修《田家》
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严妆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和凝《喜迁莺·晓月坠》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荀子·王制》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贺新郎·读史》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王维《洛阳女儿行》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李清照《好事*·风定落花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讽刺官僚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讽刺官僚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讽刺官僚的古诗
1、《嘲鲁儒》
唐·李白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道上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2、《泊秦淮》
唐·杜牧金陵十三钗影评范文
烟笼寒江月笼纱,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悯农二首》七夕搞笑签名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杂作》
明·董应举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亲能若此,岂不成孝子。
5、《白鹭》
宋·唐庚
说与门前白鹭群,也须从此断知闻。
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6、《聊斋》
你也反腐败,他也反腐败,
喜怒哀乐一齐都到心头来。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五子登科--总比两袖清风更可爱。
台前发宏论,幕后发邪财,
几分庄严、几分虚伪、几分坚定、几分徘徊、
此中奥妙,谁能解得开。
7、《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诗经·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9、《七步诗》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寄胡完夫时罢河东提刑知蔡州予亦罢京东转运使知兖州
刘攽〔宋代〕
悬车束马太行道,取鲁并齐七十城。今日朝恩俱卧閤,故人应得老人情。
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宋代〕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唐代〕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大江歌罢掉头东
***〔*现代〕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辛弃疾〔宋代〕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罢相作
李适之〔唐代〕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宋代〕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抛球乐·酒罢歌馀兴未阑
冯延巳〔五代〕
酒罢歌馀兴未阑,小桥秋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杜甫〔唐代〕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
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萝。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李贺〔唐代〕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讽刺诗以嘲讽、讽刺的手法,描述对人、对事、对*事物的憎恨和批判,来表达文人或百姓的不满。
这种题材的诗歌形式,多以短小精湛,富于幽默的手法,来塑造讽刺的对象。如:清代 文映江《咏针》
诗曰: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晴长在*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此诗语言通俗易懂,只要认识几个大字的人,都会一眼看明白这首诗所讽刺的是哪类人,这就是此诗的绝美之处。
又如:魏 曹植《七步诗》
诗曰: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把皇帝兄长的“亲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讽刺了骨肉相屠的悲哀。
而在唐代,曹邺一首极具讽刺意味的《官仓鼠》,将贪官污吏描写的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曹邺,唐咸通年间,约公元860年前*士。曾在今陕西洋县,出任洋州刺史。在职期间,看到吏治腐败,官员、士绅相互勾结,致使黎民百姓,贫苦难当,心中悲愤,遂写下这首讽刺诗《官仓鼠》
诗曰: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此诗是曹邺的名篇,也是史上最有名的讽刺诗之一。
首联,“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写出了国家粮仓里老鼠的肥大,如量米的斗,大的让人害怕,即使有人来,它都不会逃走,是何等的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鼠,本来是以小著称,但是诗人将鼠描写的如此之大,还不怕人,说明它们吃的官粮,是百姓的血汗,才会与贪官污吏一样肥头大耳,而且横行霸道,即便有人看见他们也不怕,是因为有更大的上司,在纵容包庇它们。
尾联,“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写贪官污吏相互勾连,各个吃的头大脖子粗,而戍边卫国的边疆将士,和百姓却因没有粮食而饿着肚子。造成这样的局面,又是谁让这些鼠天天有得吃呢?一语中的,耐人寻味。
这里诗人的对比十分强烈,将尊处优的官仓鼠,与戍边将士、百姓的悲惨生活说的明明白白,令人触目惊心。更耐人寻味的是,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是谁?其实就是最高统治者,诗人点题鲜明,令人佩服。
读完此诗,从字面上看,只是揭露官府治理能力的不足,或管理不善,实际上却是诗人,在诛伐那些贪官污吏,甚至最高统治者。
同时写出了戍边军人的悲苦,及百姓沉重徭役下的惨状。诗人用词质朴,多采用民间口语,且笔锋锐利,讽刺到位,将贪官污吏描写的惟妙惟肖,怎不令人拍案叫绝。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是什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日的优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杜甫称为“生*第一快诗”。下面让我们看看诗词的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用白话来说,翻译如下:剑门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的时候这件事非常高兴,泪洒衣衫。转回头看,妻子儿女的愁云已经消失了,马上高兴地收拾好诗集书本。太阳出来照耀大地,我放声歌唱,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马上动身启程,通过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又直接奔赴洛阳。
这首诗前半部分反映了诗人听到消息的兴奋高兴的心情,后半部分反映了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心情。
之后有很多人给这首诗很多评价,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补充说明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在杜甫的诗集里被推为突出的名篇,在杜甫的诗中极为少见,在古今的诗篇中也极为少见,因为这首诗是写极为喜悦的感情,热情奔放,但又极为深沉曲折。写极其喜悦的感情不容易写得深沉,热情奔放的诗篇不容易写得曲折,不容易写成格律诗;写得深沉而又曲折的诗,又往往缺乏奔放的热情,不容易写出极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是两者兼而有之,所以成为突出的名篇。
这首诗开头用“忽传”两字,含有极为惊喜的感情。在上一年的十月,史朝义还占领东京,占有河南大部分和河北广大地区,完全想不到在三个月之后,他会众叛亲离,部下纷纷瓦解,唐朝全部收复河南河北的。这个“忽传”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但安史之乱到这时整整拖了七年零三个月,使广大地区的人民陷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迫切地盼望*定叛乱,所以这个“忽传”又是长期盼望、求之不得的消息。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惊,长期盼望所以喜。极度惊喜的感情使他“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就喜极掉泪。在这个“涕泪满衣裳”里,包含着无数感情,包括在安史之乱中个人和全家所受的种种苦难,包含着人民所受的种种苦难,一起涌上心头,所以涕泪沾满衣裳。惊喜之极不是惊疑而是掉泪,因为这个消息虽然出乎意料之外,又是长期盼望的,所以不是惊疑而是惊喜。想到在安史之乱中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所以不是喜而大笑,是喜极而掉泪。这样写真是写得极为真实。
“却看”,再看看老婆和儿子还有什么忧愁呢?是跟自己一样高兴,忧愁已经没有了。这里的“妻子”是妻和子,与“诗书”指诗和书相对。随便把诗书卷起来准备回乡了。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全家漂泊到四川,一直在想回乡。在《秋兴》里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在《吹笛》里说:“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在《见萤火》里说:“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正因为一直在想回乡,所以一听到好消息,就想回乡了,这样流泪和准备回乡,正说明内心的“喜欲狂”。
听到了这样的好消息,自然要歌唱,要喝酒,这是“喜欲狂”的自然表现。杜甫是在春天得到这个消息的,他迫不及待地想回乡,所以想立刻就走,想在春天就走。春天里到处景物宜人,草绿花红,花香鸟语,一路上有青春作伴,不会感到寂寞,正好回乡。怎样走呢?就坐船从长江东下,经过巴峡穿过巫峡,就从汉水到达襄阳,再走陆路到洛阳回到老家去。
这首诗,从结构看,点明题目说明事件的只有一句,即“剑外忽传收蓟北”。在这句里表达感情的词是“忽传”,从忽传里含蕴惊喜的感情。从惊喜的感情里流露出泪满衣、喜欲狂来。从泪满衣里含蕴着长期漂泊中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全家的,这就联系到妻和子了。从喜欲狂里表现出“漫卷诗书”来,这就同回乡结合,这是一方面;从喜欲狂里表现出放声歌唱、纵情饮酒,这是又一方面。从回乡里开出想立即动身的“青春作伴”,算计到由水路转陆路的旅程。全诗就这样紧密结合,一气呵成,又是曲折有致,确是抒喜悦感情的杰作。
再从承转关系来说,有明显的,有含蓄的。从“忽传”里含蕴惊喜感情,这是含蓄的,不明显的。从惊喜里开出泪满衣、喜欲狂来,即承接“忽传”转入新意,这种承转是含蓄的。从“喜欲狂”里转入放歌纵酒,这种关系是明显的。从泪满衣里含蓄思乡之情在内,这是不明显的。从“漫卷诗书”准备回乡里,转入“好还乡”,它的承转是明显的。从“好还乡”里点出水路和陆路的旅程,这种承转是明显的。这样的承转关系,有明的有暗的,明暗交错,构成了热情奔放和深沉曲折相结合的作品。
抒情作品要写出真实感情,又要写得曲折深沉,避免浅露。这种曲折深沉又是真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做作。这就需要有深厚的感情,有了深厚的感情,感情自然就流露出来,也就是深厚的,既是深厚的感情,自然不会浅露,自然显得深沉,有曲折,杜甫这首诗就是这样。因为杜甫是关心人民疾苦的,写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他自己又经历了长期的苦难生活,这就酝酿成他的深厚的感情。在这首诗里,他只要把这种感情写出来,让这种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就是深沉的,不是浅露的;就是曲折的,不是直率的,就是自然的,不是做作的。要写出这样的好诗,主要在培养深厚的感情。
这首诗的结尾也可注意,两句中用了四个地名,又是对偶句,却写得极为自然,是很少见的。李白的《蛾眉山月歌》:“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两句用三个地名,已经少见,而杜甫用了四个地名,就更难得了。但这也不是有意做作,因为从上文的“好还乡”,自然想到还乡旅程,自然想到水路陆路,用了四个地名,写得极为自然。这两句里的“即从”、“便下”也可注意,正写出“好还乡”的急迫心情,具有强烈的感*彩。
作者简介:周振甫 (1911~2000),浙江*湖人。1932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上海开明书店校对、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华书局编审。昆明第一届文论学会会员,济南文心雕龙学会会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注释》《中国修辞学史》《*诗词欣赏》等,专著辑为《周振甫文集》。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古诗词
古诗原文
廓落青云心,结交黄金尽。
富贵翻相忘,令人忽自晒。
蹭蹬鬓毛斑,盛时难再还。
巨源咄石生,何事马蹄间?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叔继赵*原,偏承明主恩。
风霜推独坐,旌节镇雄藩。
虎士秉金钺,蛾眉开玉樽。
才高幕下去,义重林中言。
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译文翻译
空有青云直上的心愿,干谒交结百两黄金散尽。
有的人富贵的时候早把贫贱朋友忘却,真令人独自哂笑不已。
我如今蹭蹬不进,鬓毛斑白,年青强盛的时光难以回还。
山涛曾经对石鉴大叫:知道司马懿称病不朝的意思吗?我们为何还留恋官职不回家呢?
东山的'绿萝青翠得让人喜欢,我现在正想回归东山。
你有曾子的风尚,对父母非常孝敬。
你的叔叔赵中丞有赵*原的风范,得到皇上的喜爱。
独坐朝堂而风霜骤起,旌节飘扬,雄镇边藩。
朝堂上虎士手执金钺,内室中蛾眉靓装美女频开玉樽劝酒。
你才高学识渊深.现在去你叔叔府幕里效力,就象阮籍与阮咸叔侄一样,义气为重。
你此行要在五溪水宿,随便玩赏玩赏水月,秋天里三峡的猿啼如秋霜一样清冷。
等到明年东风将春草染绿的时候,我会在江上等候你的船儿归来。
注释解释
巨源: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州辟部河南从事。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曰:“今为何等时而眠耶?知太傅卧何意?”鉴曰:“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涛曰:“咄!石生无事马蹄间耶?”投传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
曾子:曾参,南武城人,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原:*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至者数千人。
虎士:有力之士,详见八卷注。《诗·商颂》:“有虔秉钺。”秉,执也。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金钺镜日,云旗绛天。”
被罢官的古诗
关于罢的古诗
有关罢的古诗
罢黜皇帝的古诗
赠友人罢举的古诗
罢相的古诗视频
古诗罢相的注音
饭罢登山的古诗
举杯欲罢的古诗
王维的古诗宴罢
形容不罢休的古诗
大江歌罢掉头的古诗
适合过罢年的五字古诗
罢字结尾的古诗词
请写出含有罢字的古诗
忆江南梳洗罢的古诗
描写欲罢不能的古诗
大江歌罢东头的古诗的读音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
罢相古诗视频带拼音的
官的古诗
民不民官不官的古诗
大江歌罢掉头还的古诗名称
官宣的古诗
欲罢不能的爱恋古诗句
官网的古诗
斥官的古诗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诗句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诗词
宦官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