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

关于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71) 语录(71) 说说(64) 名言(693) 诗词(3k+) 祝福(39) 心语(10)

  • 晚春韩愈古诗

  • 韩愈
  • 晚春韩愈古诗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唯在散文创作上颇有建树,来看看他的晚春吧,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晚春韩愈古诗,欢迎参考借鉴。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才思:才华和能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阅读全文]...

2022-03-14 16:54:55
  • 晚春古诗赏析

  • 文学
  • 晚春古诗赏析

      晚春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晚春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晚春》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其全文古诗如下: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前言】

      《晚春》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注释】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人已年*半百。

      【翻译】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赏析】

      《晚春》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阅读全文]...

2022-05-02 03:00:30
  •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 韩愈
  •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在读晚春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晚春唐韩愈的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芳菲:形容花的芳香。 杨花榆荚: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 榆树的荚又叫榆钱。

      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背景】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半百。

      【译文】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赏析】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 草木原本是没有知觉的, 但是诗人却赋予它生命, 让它具有智慧, 晓得春天即将离去, 要及时把握。 草木尚能如此, 何况是我们呢? 如果一再的蹉跎, 就只有老大徒伤悲了。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作诗,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再加上用字浅白, 更能够轻易的表达出诗中的原意。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阅读全文]...

2022-02-08 21:53:42
  • 晚春的诗句

  • 晚春的诗句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3、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人生几回伤往事,台隍依旧枕寒流。

      5、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9、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0、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2、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5、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16、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17、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18、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19、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2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1、开在黄山上,无人识得伊;深红蒹浅紫,唯独有春知。——《黄山迎春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阙题》

      2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25、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26、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2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8、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9、春风报梅柳,一夜发南枝。

      30、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3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3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3、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34、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35、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1、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2、《黄山迎春花》开在黄山上,无人识得伊;深红蒹浅紫,唯独有春知。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唐杜甫《清明二首》

      9、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日田园》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3、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阅读全文]...

2022-05-12 16:52:39
  • 晚春古诗翻译(晚春原文及翻译拼音)

  • 一,【《晚春》赏析】

    韩愈《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钱仲联《韩昌黎系年集释》p1030)

    简注:

    百般红紫,万紫千红。芳菲,花草的香气。杨花,柳絮。榆芙,榆钱。惟解,只知道。

    散绎:

    花草树木都知道春天即将要归去,

    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开得不亦乐乎。

    惟有柳絮和榆钱开不出娇艳色彩,

    只知道效仿下雪的模样漫天飞舞。

    品读:

    韩愈《晚春》被选入《千家诗》,知名度很高。据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

    此诗以拟人手法描写晚春的花草树木: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都赶紧抓住这最班机会争妍斗艳,尽量展示各自姹紫嫣红的风华;其间只有那缺乏才华的杨柳和榆树,无芳菲可呈,只会让它们白色的柳絮和榆钱像雪花般漫天飞洒。

    在诗人多情的眼中,树木皆有情感,花草无不有才思。而无论是风姿绰约,吐艳争芳的花草,还是虽乏才思却不甘寂寞的杨柳榆树,都是可爱的。

    小诗既写出晚春景象,又富有幽默情趣。

    二,【《晚春》中有讽刺之意么?】

    韩愈七绝《晚春》中有没有讽刺之意,有三种意见:

    1,无讽刺之意。

    上文品读部分即是按无讽刺之意来理解的。持此种意见的还有:

    今人罗宗强《唐诗小史》:这类诗写景物,往往只是把景色轻轻点出,传递内心对景色的一种最主要的感觉,既写实,又传神,充满情思韵味。

    清朱宝莹《诗式》:四句分两层写,“晚春”二字,跃然纸上。

    2,有讽刺之意。

    持此意见的有:

    清朱彝尊《批韩诗》: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

    今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竟何指。

    今人刘拜山《千首唐人绝句》:即景遣兴,趣致天然,意似有所讽。

    今人韩兆琦《唐诗选注汇评》:显然这是一首描写自然,而讥讽社会人事的作品。

    今人周本淳《唐人绝句类选》:三四句意有所讽,盖讽无才而欲自炫者,此所谓借题发挥也。

    今人蒋凡《唐五代诗鉴赏》:嘲弄杨花榆荚开不出鲜艳花朵,犹如没有才华的诗人,缺乏才德的政治家。

    看来,认为此诗有寄托,有讽刺之意的人要多一些。然而诗歌鉴赏讲究“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却并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3,不必深究。

    今人俞浣萍,罗仲鼎《千首唐人绝句校注》:全诗以拟人手法,写暮春景象如画。是否另有寄托,读者可以想象,但也不必过于深究。

    三种说法中,第三种最为通达:不必深究。陶渊明曰:好读书,不求甚解。读这首七绝,就把它当写景之作读就可以了,不必苦求其言外之意或者微言大义。象探测地雷那样地排查一首诗的言外意,意外味,就是在求“甚解”了。毕竟那是一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将会使我们读诗的乐趣大打折扣。韩愈此诗,即使无讽刺意,能做到“写景如画”,也算得上是一首好诗了,我们又何必再去苦苦寻求他诗句之外那些缥缈的东西呢?

    三,【韩愈的另一首《晚春》】

    韩愈《晚春》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p938)

    评:这首诗作于元和八年(813),比上面介绍的同题诗作早三年。所写内容基本一样,只是不及那一首生动形象。据推测,有可能就是那一首的初稿。经过三年时间,经过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修改,最终写出的“定稿”,就是那首“草木知春不久归”。

    把这首诗与上面那首对读,对于我们学诗,改诗,创作出好诗,肯定大有助益。

    附图八幅:惜春长怕花开早

    [阅读全文]...

2022-04-15 20:48:00
  • 晚春韩愈翻译赏析(晚春古诗的解释)

  • 韩愈,解释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2.创作背景:是写暮春景色的七绝,融景与理为一炉。

    3.作品鉴赏:

    (1)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诗人描写“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实则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避短用长,争鸣争放,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

    4.作品主旨:诗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在得知春将归去时,各呈姿色,争芳斗艳的景象,表达诗人惜春的情感,也蕴含着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之意。

    5.重点探究: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思路:字词分析,三步走,字词本义+扣紧文本(句子主体+何事+何特点)+深层含义。

    语言组织参考: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思路:跟字词分析一样,三步走。(同上)

    语言组织参考: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行列的景象。

    ·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6.思维导图:

    [阅读全文]...

2022-06-28 01:17:10
  • 《晚春》翻译赏析

  • 学生
  • 《晚春》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晚春》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芳菲:形容花的芳香。 杨花榆荚: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 榆树的荚又叫榆钱。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半百。

      【赏析】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 草木原本是没有知觉的, 但是诗人却赋予它生命, 让它具有智慧, 晓得春天即将离去, 要及时把握。 草木尚能如此, 何况是我们呢? 如果一再的蹉跎, 就只有老大徒伤悲了。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作诗,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再加上用字浅白, 更能够轻易的表达出诗中的原意。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1】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2】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3】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4】斗芳菲:争芳斗艳。

      【5】杨花: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6】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太*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7】才思:才气和思致。《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8】惟解:只知道。

      【9】漫天:满天。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作品赏析:

      【注释】:

      1、题原作“春暮”,据《全唐诗》改。

      2、树:原作“木”,据《全唐诗》改。春不久归:说春天即将结束。

      3、芳菲:形容花草的芬芳、茂盛。刘禹锡《春日书怀》:“野草芳菲红

      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4、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

      俗呼“榆钱”,随风飘落。此句是说扬花、榆荚都开不出潦亮的花来

      5、惟解:只知道之意。韩愈

      晚春 唐朝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译文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阅读全文]...

2021-12-28 19:21:30
  • 《晚春》赏析

  • 《晚春》是韩诗颇具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吧,下面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哦。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诗鉴赏

      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刹那间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缺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发现,此诗生动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思量,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姑且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谈之歧异,便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诗人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

      不过,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这样才写出“无才思”的奇语,可见应有所寄寓。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

      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说,谢道蕴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作者亦有句云: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雪如杨花很美;杨花如雪又何尝不美?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仍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亦有怜惜之意的。尤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这勇气岂不可爱?

      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 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 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前文所引述的两种对此诗寄意的解释,虽各有见地,于此点却均有忽略。殊不知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

      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此。

    整理:zhl201703

    [阅读全文]...

2022-03-06 00:07:53
  • 描写晚春的诗句(关于晚春的优美诗句)

  • 优美
  • 还有十几天就立夏了,时间过得太快,还没好好享受春天的气息,夏天紧接着就要来了。

    读着下面6首诗词,再好好回味春天的快乐!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唐代:孟浩然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呀,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我的酒友又来喊我去喝酒了,我们拿出酒杯啊,打开酒瓮。酒杯握在手中啊,歌妓们在眼前唱歌跳舞。歌舞是那么的优美动人啊,千万不要停下来啊!

    唐代: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宋代: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首词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着的思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它的风格,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

    唐代: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

    宋代:淮上女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这首小词诉说的是一个被金人暴力胁迫的无力抗争的弱女子的遭遇与悲苦,凄恻动人,它能引起人们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词的形式义富有民歌的特色,写山写水,说愁说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读之令人回肠荡气。

    [阅读全文]...

2022-02-18 09:43:47
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 - 句子
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 - 语录
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 - 说说
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 - 名言
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 - 诗词
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 - 祝福
晚春古诗描写的是暮春还是晚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