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教案

关于青蛙看海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青蛙看海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青蛙看海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青蛙看海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青蛙看海》教案菁选

  • 《青蛙看海》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蛙看海》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是在读课文时懂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寓言。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和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惯这三者紧密结合,将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在浓郁的情境中,通过活动、朗读、画画、想象、说话等训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词卡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

      教学意图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一篇课文,认识了课文里的一个朋友 ,亲热地叫叫他。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想看大海 (完善课题)

      2、齐读课题。

      练*美美地读课题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伊始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阅读心境。

      二、复*

      1、认读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第二教时的开始认真了解学生第一课时学*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三、学*第一——三段。

      1、自读1、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青蛙、大海图)这是什么?谁能用青蛙、大海这两种事物根据这三个段的内容说一句话?2)(贴苍鹰图),指导书写“苍”。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三种事物说一句话?指导书写“登”。

      3、苍鹰说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高山)你觉得这山怎样,说来说一说?指导读“天哪,这么高的山!”

      4、青蛙接着又说了什么呢?把自己变成青蛙,带着青蛙的心情把这段话读一读。

      5、那有没有可能不登山就看到大海呢?谁来当苍鹰把这个事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青蛙。

      1、自读1、2、3自然段。

      2、学生练说。

      3、感情练青蛙、苍鹰的话。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青蛙登山的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学*第四——十段

      1、教师激情:难怪青蛙这么失望,怎么办呢?(多媒体跳出一只小松鼠)谁来了?(生:小松鼠)小松鼠来帮忙了,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自读4-10自然段。

      2、课件出示它们的三次对话,再读读,说说你从它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刚才的动画片没有声音,咱们来当播音员来给它配上音吧。咱们只要把刚才的感受读出来就行了,快练练吧!

      4、请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1、学生自读4-10自然段。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

      3、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4、反馈练读效果。(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通过指导学生对“这有什么难的”、“再试一下”、“一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等词句的反复读和分角色朗读,感悟松鼠巧妙的引导艺术,以及青蛙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精神。最后,在学生熟读全文的基础上,为动画片配音,即激发了学*兴趣,又加深了学生的感悟。

      四、学*第十一段

      1、这是山脚下的小青蛙(每人事先发一个青蛙图样),到了山顶后的'小青蛙会变成什么样呢,简单地画一画。

      2、为什么要这样画?

      3、那你能通过读,把青蛙一路上的艰辛读出来吗?指导读11自然段。

      1、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做画。

      2、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这样画的原因。

    [阅读全文]...

2023-03-02 00:00:00
  • 《青蛙看海》教案菁选

  • 《青蛙看海》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蛙看海》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那么它是怎样登上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舌音。

      “苍”;读*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三、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四、初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读读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登”:“”字头的三、四笔都是短撒,不要写错。

      “吸”、“级”:右边的横折折撤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

      “善”:中间两点不要出头。“展”:下面部分不能多一撇。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并描红。

      4、反馈检查。

      5、指导写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以演促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阅读全文]...

2023-03-02 00:00:00
  • 青蛙看海教案5篇

  • 教案
  •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是在读课文时懂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寓言。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和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惯这三者紧密结合,将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在浓郁的情境中,通过活动、朗读、画画、想象、说话等训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词卡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

      教学意图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一篇课文,认识了课文里的一个朋友 ,亲热地叫叫他。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想看大海 (完善课题)

      2、齐读课题。

      练*美美地读课题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伊始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阅读心境。

      二、复*

      1、认读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第二教时的开始认真了解学生第一课时学*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三、学*第一——三段。

      1、自读1、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青蛙、大海图)这是什么?谁能用青蛙、大海这两种事物根据这三个段的内容说一句话?2)(贴苍鹰图),指导书写“苍”。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三种事物说一句话?指导书写“登”。

      3、苍鹰说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高山)你觉得这山怎样,说来说一说?指导读“天哪,这么高的山!”

      4、青蛙接着又说了什么呢?把自己变成青蛙,带着青蛙的心情把这段话读一读。

      5、那有没有可能不登山就看到大海呢?谁来当苍鹰把这个事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青蛙。

      1、自读1、2、3自然段。

      2、学生练说。

      3、感情练青蛙、苍鹰的话。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青蛙登山的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学*第四——十段

      1、教师激情:难怪青蛙这么失望,怎么办呢?(多媒体跳出一只小松鼠)谁来了?(生:小松鼠)小松鼠来帮忙了,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自读4-10自然段。

      2、课件出示它们的三次对话,再读读,说说你从它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刚才的动画片没有声音,咱们来当播音员来给它配上音吧。咱们只要把刚才的感受读出来就行了,快练练吧!

      4、请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1、学生自读4-10自然段。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

      3、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4、反馈练读效果。(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通过指导学生对“这有什么难的”、“再试一下”、“一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等词句的反复读和分角色朗读,感悟松鼠巧妙的引导艺术,以及青蛙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精神。最后,在学生熟读全文的基础上,为动画片配音,即激发了学*兴趣,又加深了学生的感悟。

      四、学*第十一段

      1、这是山脚下的小青蛙(每人事先发一个青蛙图样),到了山顶后的小青蛙会变成什么样呢,简单地画一画。

      2、为什么要这样画?

      3、那你能通过读,把青蛙一路上的艰辛读出来吗?指导读11自然段。

      1、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做画。

      2、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这样画的`原因。

      3、生练读11段。

      4、生各种方式读11段,师生评议。

    [阅读全文]...

2022-06-13 10:09:42
  •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5篇

  • 教学反思
  •   本课是一则童话故事,叙述了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在松鼠的帮助下终于看到了大海。课文通过青蛙和苍鹰、松鼠的对话、动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我设计了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再问学生:“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力,锻炼说话能力,同事获得情感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学*兴趣。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了一遍课文内容。学生在表演中再次明白了青蛙看海的不易,更加理解了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最后,我拓展了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当青蛙和松鼠登上山顶后,大海呈现在眼前。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说:“大海呈现在眼前,大海真美啊!一望无边,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发出‘哗……哗……’的美妙声。碧绿的大海和蓝蓝的天空浑然一体,美丽极了!”学生又说:“谢谢你,小松鼠,是你帮助了我,鼓励了我,我才能看到这么美的大海。”小松鼠说:“不用谢,你看,只要你有信心,什么事情都能成功的。”学生说得多好啊,多有礼貌啊。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 课文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课文言*意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小朋友知道了青蛙得看海的全过程,可是,又有多少个能深切体会到青蛙的刻苦和努力呢?我利用活动课,安排学生从教学楼一楼跳到五楼,两人一组。两人一组,在前面跳的一个扮松鼠,跟在后面跳的就是青蛙了。小朋友们戴着自制的头饰,兴致勃勃地跳了。刚开始还兴高采烈,你追我赶,渐渐地,速度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学一学青蛙,累了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自带的水,终于到达楼顶了,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我在楼底一挥手,他们鱼贯而下,直接进教室坐好。

      我总结到:青蛙要跳上一座高山,是教学楼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高,它力气又这么小可想而知了。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青蛙为了实现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山顶的故事,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本课设计在倡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学*的同时,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并通过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演中感受青蛙的心理变化。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的补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并没有对文章的内容过多的讲解,而是在范读的基础上,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分清角色的内容,并且把握语句中没有提示语的话是哪个角色说的。在范读的时候讲明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且能够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为理解文章的内容预设铺垫。

      一、提示语

      有了《小鹰学飞》一课所做的感情色彩和基础铺垫,对这篇文章内涵的理解也就很简单了,都表达的是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学生们朗读课文之后,分析课文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标点符号使用的不同,为以后填写标点符号这类题做铺垫,还可以把握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心理、动作的变化。

      二、反问句

      文章中出现的反问句有两处,“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学生们第二次接触到反问句,为了能够让他们能够把握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逐步地分析句子,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点,分析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步骤:1、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2、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4、问号改为句号。之后出了几道简单的题进行巩固。

      三、分角色表演

      学生们自己找伙伴,通过老师的讲解,把握人物的心理和动作的变化,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作和表情的变化,但是要尽量把提示语的内容都要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在彼此的合作中,了解文章的主旨,比老师站在讲台前,不断地点着白板,不断地翻着PPT要强很多。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彼此合作的能力,老师站在讲台前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细节和学生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一面,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还能够在学生之间,和他们交流,感受他们不断迸发出的奇思妙想,并且适当地进行鼓励,给予他们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们自主地学*,比老师在讲台前侃侃而谈,他们只是呆板地接受要强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地提高。

      在《青蛙看海》结尾处“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指导学生想象练说。

      师:这时候,青蛙和松鼠在山顶上看到这一望无边而又美丽的大海,它们心情怎样?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高兴地说:“大海真美啊!”

      生:青蛙会兴奋地说:“这一望无边的大海真是太美丽了!比起我长期生活的那个湖真是大得多了!”

      生:青蛙还会对松鼠说:“小松鼠,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在身旁鼓励我的话,我就看不到这么美丽的大海了,就实现不了我要看看大海的梦想了!”小松鼠也会说:“不用谢。有志者事竟成!”

      师: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愿大家都能像青蛙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吧!请你在课文最后的空白处写上你要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

      这种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的写话训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章最后想象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锻炼了学生说与写的能力,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今天终于顺利完成了《青蛙看海》的教学任务,课前,我研究教本时对青蛙登上的那部分对话的处理有些拿不定主意,以往,同桌相互演这种形式大家运用的最多,可是这次我担心演的同学在这短短的表演中体会不出青蛙累的感觉,坐着看的也只是隔岸观火,没有切身感受,这就不能体会出最后青蛙看到海时发出的惊叹“啊”。大家说的可能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吧。

      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做了如下处理:在小朋友体会出青蛙登山的困难后,我就做热心的小松鼠。小朋友们在我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起先小朋友们可快乐了,跳一下还“呱”地叫一声。可是一分钟过去了,“呱”的声音小了,小部分学生嘴里开始嘟囔着累了。我乘势问:有什么感受?“累了、渴了”文中的感情都出现了。我又说:“那我们就放弃吧?”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不行。”“为什么?”孩子们告诉我:坚持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铁杵也能磨成针……这就是教学的重点,不用老师的明示,孩子已经亲身亲身体会出了。最后到达山顶了,看到了大海,教室里一片欢腾,也感慨万分。

      这节课孩子们是快乐的,我也是快乐的。我相信这会成为孩子们入学以来最难忘的一节课。

    [阅读全文]...

2022-04-29 16:57:57
  •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10篇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读懂苍鹰、青蛙和松鼠的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读中领悟,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读词语:青蛙登山看大海

      苍鹰展翅飞高空

      松鼠善于跳石阶

      2、听写生字:吸喝阶级

      3、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

      咱们把三个人物所说的话用不同的线划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读出语气,还要读出心中的想法。

      二、学*课文1—3小节

      过渡: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1—3小节,读完以后,告诉大家,苍鹰是如何给青蛙出主意的?

      1、生自由读课文1—3小节。

      2、交流:苍鹰出了什么主意?

      (1)出示:“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a、个别交流:对于苍鹰来说,登上一座山难吗?为什么?

      b、指导朗读:谁能学这苍鹰很轻松地说一说。

      (2)继续交流:这座山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出示高山图)

      讨论:看到这座山,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青蛙看到这座山后,它又是什么反应呢?

      (3)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

      a、师:怎么样叫吸了口凉气?请学生做一做。

      b、指导朗读:你能吸一口凉气来读一读吗?

      师:此时的青蛙认为自己能上得去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4)出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感悟第三自然段: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别的办法吗?让我们看看苍鹰怎么说?(读苍鹰说的话)

      师:苍鹰的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过渡:希望破灭了,青蛙的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失望)

      它会怎么想?

      三、学*课文4—10小节

      1、引读:“青蛙很失望。”

      2、正当小青蛙感到失望时,一只小松鼠跳了过来,接下来的故事啊,就更精彩了,小朋友你们想看吗?(多媒体演示)

      3、师:同学们,刚才你看到松鼠是如何帮助青蛙看到大海的呢?

      过渡:故事精彩吗?不过,我想,如果我们小朋友能把它们演下来的话,那一定会更加精

      彩。

      4、现在请同桌两位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5、学生分角色来表演朗读课文。

      6、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四、学*第11—12小节

      1、师引读:就这样,小青蛙跟着小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了———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跳完石阶,到达了山顶。小青蛙跳上山顶容易吗?从哪里看出来?

      2、师:青蛙啊青蛙,你遇到那么多困难,还是回去吧,不要再爬了!好吗?

      过渡:为了心中的梦想,小青蛙坚定信心,用不放弃,它跳啊跳啊,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有信心,并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借助文本和学*过程,体会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体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阅读全文]...

2022-07-17 21:40:58
  •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10篇

  •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学会生字,读通课文。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课文中逐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题目上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读课文,每人读3个自然段。别人在读时要仔细听,有读得不对的帮助指出,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巡视)

      2、谁来试试?指名读课文,指点读准“登上、喏、天哪、苍鹰”。

      三、配音解读

      1、现在你们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了吗?

      2、相机用简笔画板书。

      3、你想来看看苍鹰是怎样指点青蛙的吗?(画面没有声音)

      4、你觉得动画片少了什么?你愿意为它配音吗?

      5、研究如何才能配好音。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配音,同桌合作。

      7、指名表演,让学生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请配得好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相机出示高山的画面或图片,让学生体会山高,青蛙因此望而却步。练读青蛙的话)

      8、小结:青蛙虽然受到苍鹰的指点,但对登上高山完全没有信心,那它是怎样登上山顶的?我们下节课学*。

      四、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所有生字。

      2、出示生字:“登、苍、善、展、失”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4、书空笔顺,交流写时的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

      在*字册上写好新学的5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是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了第10课《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出示小黑板:青蛙苍鹰登上松鼠一级一级石阶到达展现)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1)开火车读词语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台阶,到达了山顶终于看到大海)。

      2、师: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

      二、精读1、2、3自然段。

      1、小朋友,请你们读一读1、2、3小节,找一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2、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高)

    [阅读全文]...

2022-05-25 00:37:22
  • 《青蛙》教案

  • 教案,实用范文
  • 《青蛙》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蛙》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蛙的基本特征,尝试用动作模仿小青蛙游泳。

      2、借助椭圆形变换不同方向,画出小青蛙的游泳姿态。

      3、养成细致观察、大胆作画的*惯。

      活动准备

      1、课件,范画一幅、青蛙照片一幅。

      2、表现青蛙身体的椭圆形硬纸片若干。

      3、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图形联想。

      1、教师出示椭圆形纸片。

      2、提问:看看、猜猜这个图形像什么?

      教师:还像什么?

      3、出示青蛙的影像图。

      看,椭圆形变成了什么?

      二、观察图片,了解青蛙特征。

      1、青蛙长什么样?

      2、青蛙会什么本领?

      三、模仿体验,通过头、四肢的动作变换不同的游泳姿态。

      1、青蛙做预备的时候,腿是怎样的?学一学。

      2、青蛙游向前的时候,腿是怎样的?学一学。

      3、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老师用语言提示和启发:

      小青蛙,学游泳,向左游游,向右游游,向前游游,向下游游,游来游去真快乐。

      4、引导其余幼儿观察其头和四肢的位置。

      四、讨论作画。

      1、借助椭圆形图片摆造型。

      2、请小朋友帮忙,先把青蛙的身体摆一摆。

      3、讨论:小青蛙向下游时,头在哪里?眼睛在哪里?向左游呢?

      (幼儿可以将椭圆形任意摆放:横着、竖着、斜着,教师只要巧妙根据椭圆形的方向添画出青蛙的

      眼睛、四肢等,便可表现出姿势各异的小青蛙了。)

      4、请个别幼儿尝试作画。教师用语言提示:你想让青蛙朝哪里游?那它的头和眼睛画在哪里?

      5、提出绘画要求:画出不同方向的小青蛙,比一比谁的青蛙游泳姿势最漂亮。

      五、幼儿自由作画。

      绘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作画要求:

      给小青蛙穿上衣服,小青蛙累了,给它画些荷叶,让它休息休息。

      六、师生讲评。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小青蛙。评一评谁的青蛙游泳姿势漂亮。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跳跃欢快的情绪,结合乐器打击乐曲的节奏。

      2、能合拍地模仿青蛙蹦跳的动作。

      3、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应该保护它们。

      二、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人手1个、节奏图谱2张、儿歌图谱1张、彩虹伞1个。

      2、音乐《青蛙》、录音机。

      3、小鼓一面;鱼蛙鼓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拍一拍节奏。

      出示鼓,师:这是什么?(鼓)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咚咚咚),听一听!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先听我敲鼓,再请你按照同样的节奏拍手。X X| X—|| X X| XX X||

    [阅读全文]...

2022-09-10 09:59:15
  • 二年级语文教案《青蛙看海》3篇

  • 语文教案
  •   一、出示大海的图片,引入课文。

      看,这是哪儿?大海怎么样?你们喜欢大海吗?有只小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教师板画大海,简短的几条线。)可是有一座大山挡在它的面前,(教师板画山。)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吧,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课文第一段(1—3)

      1、只苍鹰也给小青蛙出了主意,它会怎么说呢?出示苍鹰的话,一起来读一读,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呀?谁能学着苍鹰的样子来读读它的话,看谁学得像。这座山可高了,教师顺手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如果让你去爬,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2、青蛙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出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谁来读?青蛙边说边怎么做?你能学学么?你们什么时候会这样吸一口气?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青蛙到底有什么困难呢?出示句子: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一起读读。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狗、马)为什么说他们善跑?青蛙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突出显示:怎么上得去呢?)谁再来读好小青蛙的话。

      3、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看看苍鹰是怎么说,自由读第三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三、教学第二段(4—10自然段)

      (一)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

      过渡: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正在这时谁来了?(小松鼠)屏幕上出示小松鼠的图片。

      1、小松鼠怎么说的呢?屏幕显示松鼠的话,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评议: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吗?

      2、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屏幕出示句子,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3、分角色朗读。指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

      4、接下去小松鼠和小青蛙又说了什么呢?请大家一边读课文5—9段一边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老师把找到的句子一个一个放在对应的图片下面。)读一读。可男女生对读。

      (二)引导学生表演好对话

      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1、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2、哪个小组愿意来表演一下?他们表演得像么?发最佳表演奖。(敢于花时间)

      3、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对,面对困难青蛙一点也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就这样,……山泉水。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那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你真是勇敢的小青蛙)

      四、学*第三段

      1、小松鼠和青蛙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跳,终于来到了山顶。这时候它们心情会怎样?出示句子: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感情朗读。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面对大海想说些什么呢?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着手和小松鼠,小青蛙一起庆祝一下吧。(放一段音乐,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着手,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

      2、小青蛙一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爬上山顶,后来是怎么爬上山顶的?(小松鼠帮忙。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他们是一级一级爬上来的。)都对。老师总结: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3、分角色朗读全文。(可师生,或生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那么它是怎样登上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舌音。

      “苍”;读*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三、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四、初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二年级上册《9、青蛙看海》评课稿3篇

  •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通过苍鹰的指点,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

      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紧紧围绕着青蛙登山前后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加以展开。以青蛙刚开始看到高山时的畏难情绪和最后青蛙在松鼠的帮助下坚持跳台阶的过程为重点,来突出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紧紧围绕青蛙和松鼠、苍鹰的对话展开,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悟。

      教师首先引导孩子说出对于青蛙来说,登山看海是件难事,然后抓住“难”字,问学生“难在哪里?课文中哪句话能体现登山难?”学生找得都很准,一句是“天哪,这么高的山!”另一句是“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老师重点指导了这两句话的朗读。为了让学生体会山的高,她又黑板上画了一座山,同时让同学描绘一下山的高。

      “上不去就不上的吗?”,在青蛙感到很失望的时候,小松鼠来帮助了它,引领它一级一级的跳上台阶。这儿的节奏编排又独具匠心,这时青蛙开始变得有信心了,为了让学生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教师又设计了让学生交流登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还会遇到什么意外,同时让学生一起做登山的动作来体会辛苦。最后,教师展示小松鼠、小青蛙爬上山顶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到实现愿望时的幸福感、成就感。

      听完这课,我豁然开朗,突然觉得我们老师不正是带领青蛙登上山顶的这只松鼠吗?我想,只有我们正确的引导和不断的鼓励,每个孩子都会实现理想,到达成功的彼岸。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青蛙看海》的续写作文3篇

  • 作文
  •   青蛙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

      整个青蛙家族都非常惊奇,它们谁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青蛙叔叔说:“听说小青蛙去登山看海了。”年迈的青蛙爷爷说:“我这一辈子都没看过海,他就更不可能了。”大家议论纷纷。

      它们来到小青蛙的家门口,想找小青蛙问个明白。正在这时,小青蛙哼着歌,跳着舞从山上下来了,它们忙迎上去,围着小青蛙问个不停。有的问:“小青蛙,登山时你累了怎么办?”有的问:“小青蛙,你渴了怎么办?”还有的问:“你登上山顶看到大海了吗?”

      小青蛙笑了笑说:“大家不用担心,累了可以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可以喝点儿山泉水……”

      小青蛙还没说完,青蛙弟弟就抢着说:“青蛙哥哥,我也想去看海,可是我担心我爬不上那么高的山。”

      小青蛙说:“只要坚持不懈,()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这时,青蛙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小青蛙了,它们像小鱼吐泡泡一样问了许多问题。

      “小青蛙,你怎么知道登上山顶就能看到大海的?”

      “是苍鹰博士告诉我的。”

      “这么高的山,你是怎么上去的呢?”

      “我是跳台阶上去的。”

      “是谁教给你这个好方法的呢?”

      “是我的好朋友小松鼠。”

      “小青蛙,能登上山顶看到大海,你最感激的人是谁啊?”

      “是苍鹰博士和小松鼠。”

      这次采访在电视台播出了,更多的青蛙知道了这件事。许多勇敢的小青蛙也想去登山看海,它们成群结队地出发了。最后,许多青蛙成功地爬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青蛙和小松鼠吃尽了千辛万若,终于登上了山顶。

      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大海真广阔,放眼望去茫茫的大海一望无边,海水碧蓝碧蓝的。阳光洒在海面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一艘艘轮船来来往往,发出“轰、轰、轰”的声音,蓝湛湛的天空下,一只只海鸥展翅飞翔,时不时发出悦耳的歌声。

      小青蛙惊叹不已:“大海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不坚持登上山顶,是永远看不到大海的。”

      小松鼠说:“世上无难事,只要勇于去面对,就一定会赢!”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