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教案

关于青蛙看海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青蛙看海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青蛙看海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青蛙看海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青蛙看海》教案菁选

  • 《青蛙看海》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蛙看海》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是在读课文时懂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寓言。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和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惯这三者紧密结合,将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在浓郁的情境中,通过活动、朗读、画画、想象、说话等训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词卡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

      教学意图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一篇课文,认识了课文里的一个朋友 ,亲热地叫叫他。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想看大海 (完善课题)

      2、齐读课题。

      练*美美地读课题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伊始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阅读心境。

      二、复*

      1、认读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第二教时的开始认真了解学生第一课时学*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三、学*第一——三段。

      1、自读1、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青蛙、大海图)这是什么?谁能用青蛙、大海这两种事物根据这三个段的内容说一句话?2)(贴苍鹰图),指导书写“苍”。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三种事物说一句话?指导书写“登”。

      3、苍鹰说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高山)你觉得这山怎样,说来说一说?指导读“天哪,这么高的山!”

      4、青蛙接着又说了什么呢?把自己变成青蛙,带着青蛙的心情把这段话读一读。

      5、那有没有可能不登山就看到大海呢?谁来当苍鹰把这个事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青蛙。

      1、自读1、2、3自然段。

      2、学生练说。

      3、感情练青蛙、苍鹰的话。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青蛙登山的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学*第四——十段

      1、教师激情:难怪青蛙这么失望,怎么办呢?(多媒体跳出一只小松鼠)谁来了?(生:小松鼠)小松鼠来帮忙了,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自读4-10自然段。

      2、课件出示它们的三次对话,再读读,说说你从它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刚才的动画片没有声音,咱们来当播音员来给它配上音吧。咱们只要把刚才的感受读出来就行了,快练练吧!

      4、请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1、学生自读4-10自然段。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

      3、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4、反馈练读效果。(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通过指导学生对“这有什么难的”、“再试一下”、“一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等词句的反复读和分角色朗读,感悟松鼠巧妙的引导艺术,以及青蛙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精神。最后,在学生熟读全文的基础上,为动画片配音,即激发了学*兴趣,又加深了学生的感悟。

      四、学*第十一段

      1、这是山脚下的小青蛙(每人事先发一个青蛙图样),到了山顶后的'小青蛙会变成什么样呢,简单地画一画。

      2、为什么要这样画?

      3、那你能通过读,把青蛙一路上的艰辛读出来吗?指导读11自然段。

      1、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做画。

      2、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这样画的原因。

    [阅读全文]...

2023-03-02 00:00:00
  • 《青蛙看海》教案菁选

  • 《青蛙看海》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蛙看海》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那么它是怎样登上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舌音。

      “苍”;读*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三、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四、初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读读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登”:“”字头的三、四笔都是短撒,不要写错。

      “吸”、“级”:右边的横折折撤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

      “善”:中间两点不要出头。“展”:下面部分不能多一撇。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并描红。

      4、反馈检查。

      5、指导写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以演促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阅读全文]...

2023-03-02 00:00:00
  • 青蛙看海教案5篇

  • 教案
  •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是在读课文时懂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寓言。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将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和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惯这三者紧密结合,将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在浓郁的情境中,通过活动、朗读、画画、想象、说话等训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矛盾冲突中,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词卡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

      教学意图

      一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一篇课文,认识了课文里的一个朋友 ,亲热地叫叫他。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想看大海 (完善课题)

      2、齐读课题。

      练*美美地读课题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伊始导之以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阅读心境。

      二、复*

      1、认读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第二教时的开始认真了解学生第一课时学*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

      三、学*第一——三段。

      1、自读1、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青蛙、大海图)这是什么?谁能用青蛙、大海这两种事物根据这三个段的内容说一句话?2)(贴苍鹰图),指导书写“苍”。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三种事物说一句话?指导书写“登”。

      3、苍鹰说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高山)你觉得这山怎样,说来说一说?指导读“天哪,这么高的山!”

      4、青蛙接着又说了什么呢?把自己变成青蛙,带着青蛙的心情把这段话读一读。

      5、那有没有可能不登山就看到大海呢?谁来当苍鹰把这个事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青蛙。

      1、自读1、2、3自然段。

      2、学生练说。

      3、感情练青蛙、苍鹰的话。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青蛙登山的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学*第四——十段

      1、教师激情:难怪青蛙这么失望,怎么办呢?(多媒体跳出一只小松鼠)谁来了?(生:小松鼠)小松鼠来帮忙了,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自读4-10自然段。

      2、课件出示它们的三次对话,再读读,说说你从它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刚才的动画片没有声音,咱们来当播音员来给它配上音吧。咱们只要把刚才的感受读出来就行了,快练练吧!

      4、请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1、学生自读4-10自然段。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

      3、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4、反馈练读效果。(给动画片配音)师生互评。

      通过指导学生对“这有什么难的”、“再试一下”、“一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等词句的反复读和分角色朗读,感悟松鼠巧妙的引导艺术,以及青蛙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精神。最后,在学生熟读全文的基础上,为动画片配音,即激发了学*兴趣,又加深了学生的感悟。

      四、学*第十一段

      1、这是山脚下的小青蛙(每人事先发一个青蛙图样),到了山顶后的小青蛙会变成什么样呢,简单地画一画。

      2、为什么要这样画?

      3、那你能通过读,把青蛙一路上的艰辛读出来吗?指导读11自然段。

      1、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做画。

      2、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这样画的`原因。

      3、生练读11段。

      4、生各种方式读11段,师生评议。

    [阅读全文]...

2022-06-13 10:09:42
  • 《青蛙看海》说课稿

  • 说课稿,教学资料
  • 《青蛙看海》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蛙看海》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篇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导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课文言*旨远,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本课我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我今天要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2)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2)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个道理。

      四、说学情

      1、有利因素: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想象丰富、易进入情境,通过一年来的学*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和技能,形成了初步较好的学**惯。

      2、不利因素:小学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自控能力不强,加上上课观念还没有形成。他们基本是凭着兴趣上课的。因此,可能会给本节课带来一些困难。

      五、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围绕这一理念,教学中我以生为本,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形象思维等特点,采用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动作表演、想象体验等方法为主,采用评价法为辅。

      六、说学法

      教法与学法相辅相成,学生在学*过程中,通过眼看、耳听、口读、脑想、身演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他们有机会动脑想、动口评、动身演,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七、说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在开课伊始,让学生先复*生词及课文第一自然段为新课作铺垫,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学*2—3自然段)

      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采用简笔画、青蛙图片、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再现课文情境,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指导学生在朗读、评价、感悟中批文入境。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这个环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青蛙的话时,主要采用了评价修正法,及时有效恰当的评价能起到激励和提高的作用,通过评价来鼓舞学生的朗读热情,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角色迁移、加深体验(学*4;10自然段)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两步进行教学。

      1、播放青蛙和松鼠对话的动画片。

      (设计意图:看动画片是低年级学生最爱,抓住他们心理将课文内容以动画形式显现在他们眼前,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配音会如磁铁般牢牢吸引孩子,激发他们读和演的兴趣。)

      2、角色朗读。

      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练*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名在全班朗读,通过朗读、评议和指导,让学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变化,明确它们说话语气的不同。接着,让学生带上头饰分角色演读,然后,师生配合分角色演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分角色练读、演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使他们自由地倾吐创意的想法激情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幸福地体验心灵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展开相象(学*11、12自然段)

      这个环节同样是个难点。

      1、请同学们默读第11自然段,把青蛙登山辛苦的词找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朗读几遍11自然段的实践活动,感受青蛙登山的辛苦,从而体会青蛙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3、齐读第12自然段、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4、想象说话: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青蛙说:

      松鼠说:

      (设计意图:这里我突破教材的局限设计了说话练*。这样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教材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六)结合生活,课外拓展。

      同学们,在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今天,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练*,咱们写着写着,累了,怎么办?(指名说)

      (七)作业

      1、把对话部分读熟,找小伙伴演一演。

      2、课后收集有关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故事,在全班交流。

    [阅读全文]...

2022-08-04 11:29:53
  •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10篇

  •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学会生字,读通课文。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课文中逐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题目上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读课文,每人读3个自然段。别人在读时要仔细听,有读得不对的帮助指出,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巡视)

      2、谁来试试?指名读课文,指点读准“登上、喏、天哪、苍鹰”。

      三、配音解读

      1、现在你们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了吗?

      2、相机用简笔画板书。

      3、你想来看看苍鹰是怎样指点青蛙的吗?(画面没有声音)

      4、你觉得动画片少了什么?你愿意为它配音吗?

      5、研究如何才能配好音。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配音,同桌合作。

      7、指名表演,让学生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请配得好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相机出示高山的画面或图片,让学生体会山高,青蛙因此望而却步。练读青蛙的话)

      8、小结:青蛙虽然受到苍鹰的指点,但对登上高山完全没有信心,那它是怎样登上山顶的?我们下节课学*。

      四、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所有生字。

      2、出示生字:“登、苍、善、展、失”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4、书空笔顺,交流写时的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

      在*字册上写好新学的5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是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了第10课《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出示小黑板:青蛙苍鹰登上松鼠一级一级石阶到达展现)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1)开火车读词语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台阶,到达了山顶终于看到大海)。

      2、师: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

      二、精读1、2、3自然段。

      1、小朋友,请你们读一读1、2、3小节,找一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2、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高)

    [阅读全文]...

2022-05-25 00:37:22
  •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10篇

  •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学会生字,读通课文。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课文中逐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题目上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读课文,每人读3个自然段。别人在读时要仔细听,有读得不对的帮助指出,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巡视)

      2、谁来试试?指名读课文,指点读准“登上、喏、天哪、苍鹰”。

      三、配音解读

      1、现在你们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了吗?

      2、相机用简笔画板书。

      3、你想来看看苍鹰是怎样指点青蛙的吗?(画面没有声音)

      4、你觉得动画片少了什么?你愿意为它配音吗?

      5、研究如何才能配好音。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配音,同桌合作。

      7、指名表演,让学生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请配得好的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相机出示高山的画面或图片,让学生体会山高,青蛙因此望而却步。练读青蛙的话)

      8、小结:青蛙虽然受到苍鹰的指点,但对登上高山完全没有信心,那它是怎样登上山顶的?我们下节课学*。

      四、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所有生字。

      2、出示生字:“登、苍、善、展、失”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4、书空笔顺,交流写时的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

      在*字册上写好新学的5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是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了第10课《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出示小黑板:青蛙苍鹰登上松鼠一级一级石阶到达展现)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1)开火车读词语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台阶,到达了山顶终于看到大海)。

      2、师: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

      二、精读1、2、3自然段。

      1、小朋友,请你们读一读1、2、3小节,找一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2、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高)

    [阅读全文]...

2022-02-28 19:17:02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语文
  •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从指导预*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孩子们对故事已经熟读成诵了。第二课时读完课题,一个孩子叙述了故事大意后,我问孩子们“青蛙看到大海难吗?”“不难。”“难。”“不难。”““难。” 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这有什么难的?”这句话。抛出的问题太唐突了吧,让我们来听听苍鹰和青蛙的对话吧。一个说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个说山太高,没有翅膀和长腿上不去。在这难与不难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维之花悄悄绽放了。一个认为不难,轻而易举,充满鼓惑,一个却高山仰止,望尘莫及。加上图画和语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读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这样让梦想破灭了吗?就这样想见却不得见吗?就这样陷入失望的境地,垂头丧气,无可奈何了吗?

      小松鼠来了,她的鼓励成了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无奈浸透的心灵。她的陪伴给了青蛙无穷的力量,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我终于梦想成真了。”好一个梦想成真,这一切容易吗?不容易啊!反反复复地读“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看似艰难,筋疲力尽了,可一个“不知不觉”分明流淌着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惫,只有大海,只有梦,只有那片蔚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海,美丽而宽广,神秘而充满诱惑。怎样才能看到她呢?如果你是小青蛙,那苍鹰是谁呢?是老师和妈妈。小松鼠是谁呢?是朋友,是老师,是伙伴,是伴侣。是啊,有了指引,有了陪伴,有了鼓励,我们就离那片还越来越*了。

      美妙的课堂,幸福的享受,情感的洗礼,精神的共振,如此美丽,如此难忘。

    [阅读全文]...

2022-10-26 00:00:00
  •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

  • 教案,教学资料
  •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2、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

      二、教学重点

      1、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2、《六月,我们看海去》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作内容,加深理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

      三、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和背景

      潘洗尘是*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作品不多,但却因其独有的诗风格外引人注目。《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臣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节奏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2、体味诗的思想内容

      (1)哪些语句借助“听觉想象”体会出青春的活力?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青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地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械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象”,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情不自禁的赞美,“风风火火”、“五颜六色”、“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中无外不在,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再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

      (2)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烈自信。

      (3)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3、体味诗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歌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押韵和语言的声调,全诗多是省略标点的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就是诗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另一种节奏主要是诗行中重复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显示,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语言组合巧妙。本诗语言巧妙的组合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将“长发”的飘荡与《蓝色多瑙河》的乐曲组接在一起,将“看海去

      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六月”组接到一起,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意。年轻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及风风火火的神态、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从透明的语言中感受到。

      四、小结

      这些体现了年轻人蓬勃的活力,对自己力量的确信和无限探索精神的诗句都是在一种鲜明的节奏里表现了出来,让我们在诵读之余似乎看到了一群欢呼雀跃的青年向遥远的大海跑去,去探险,去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让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青春的情感在风浪中成熟。在这里“六月”就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驿站,“看海去”也就是一种探索的时代意义。诗人没有静止地刻画,而是在一种节奏里,在流动的生活画面中向我们表达了青春激情背后还承载着一代青年人的灵魂写照。

      五、作业:

      (1)专家伴读

      (2)预*下课

      上这一课时,最终上成这样的。

      一、简说八十年代青年特点。改革开放以后了,理想主义年代,青年人有浪漫情怀。等等。再简介作者。

      二、朗读。注意节奏稍会快一些,读出青春活力。

      三、分析。我分为两层。以“看海去看海去”为界。在黑板上写两个问题,让学生自读,思考,交流,回答。

      1、我们为什么要去看海?(读第一层思考回答。)

      2、作者想像我们在海边会有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我们”怎样的情怀?(读第二层思考回答,表达的情怀兼顾第一层回答。)

      1、题答案(要从文本本身体会):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已经成熟,可以出外闯荡世界了。(针对2345句回答)。因为我们精力旺盛,风风火火,活力四射,向往远方的世界,向往大海(针对67句回答)。因为我们不安于太*淡的生活,希望青春的生活丰富多彩。(针对89句回答)。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青春坚信自己的脚步。(10、----13句)

      2、题答案:我们到了海边,能得到海的抚慰,得到心灵的共鸣。(或在海边放松,在海水中洗礼,在海滩上玩耍。)我们能放飞我们的激情,我们能探索未知世界。我们自信我们乐观,我们在风雨中磨练成长。

      总的,表达了八十年代青年人不安于现状,勇于探索,勇于闯荡未知世界的渴望。表达他们对理想,对未来的向往。

      四、体会语言特点。注意朗诵节奏。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2、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

      教学重点

      1、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2、《六月,我们看海去》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作内容,加深理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和背景

      潘洗尘是*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作品不多,但却因其独有的诗风格外引人注目。《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臣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节奏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二、体味诗的思想内容

      哪些语句借助“听觉想象”体会出青春的活力?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青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地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械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象”,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情不自禁的赞美,“风风火火”、“五颜六色”、“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中无外不在,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再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

      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烈自信。

      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三、体味诗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歌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押韵和语言的声调,全诗多是省略标点的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就是诗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另一种节奏主要是诗行中重复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显示,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

      语言组合巧妙。本诗语言巧妙的组合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将“长发”的飘荡与《蓝色多瑙河》的乐曲组接在一起,将“看海去

      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六月”组接到一起,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意。年轻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及风风火火的神态、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从透明的语言中感受到。

      四、小结

    [阅读全文]...

2022-09-09 15:05:20
  • 二年级语文教案《青蛙看海》3篇

  • 语文教案
  •   一、出示大海的图片,引入课文。

      看,这是哪儿?大海怎么样?你们喜欢大海吗?有只小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教师板画大海,简短的几条线。)可是有一座大山挡在它的面前,(教师板画山。)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吧,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课文第一段(1—3)

      1、只苍鹰也给小青蛙出了主意,它会怎么说呢?出示苍鹰的话,一起来读一读,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呀?谁能学着苍鹰的样子来读读它的话,看谁学得像。这座山可高了,教师顺手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如果让你去爬,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2、青蛙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出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谁来读?青蛙边说边怎么做?你能学学么?你们什么时候会这样吸一口气?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青蛙到底有什么困难呢?出示句子: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一起读读。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狗、马)为什么说他们善跑?青蛙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突出显示:怎么上得去呢?)谁再来读好小青蛙的话。

      3、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看看苍鹰是怎么说,自由读第三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三、教学第二段(4—10自然段)

      (一)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

      过渡: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正在这时谁来了?(小松鼠)屏幕上出示小松鼠的图片。

      1、小松鼠怎么说的呢?屏幕显示松鼠的话,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评议: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吗?

      2、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屏幕出示句子,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3、分角色朗读。指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

      4、接下去小松鼠和小青蛙又说了什么呢?请大家一边读课文5—9段一边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老师把找到的句子一个一个放在对应的图片下面。)读一读。可男女生对读。

      (二)引导学生表演好对话

      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要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1、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2、哪个小组愿意来表演一下?他们表演得像么?发最佳表演奖。(敢于花时间)

      3、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对,面对困难青蛙一点也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就这样,……山泉水。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那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你真是勇敢的小青蛙)

      四、学*第三段

      1、小松鼠和青蛙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跳,终于来到了山顶。这时候它们心情会怎样?出示句子: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感情朗读。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面对大海想说些什么呢?说得真好,让我们手拉着手和小松鼠,小青蛙一起庆祝一下吧。(放一段音乐,全体小朋友起立,手拉着手,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

      2、小青蛙一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爬上山顶,后来是怎么爬上山顶的?(小松鼠帮忙。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他们是一级一级爬上来的。)都对。老师总结: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3、分角色朗读全文。(可师生,或生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那么它是怎样登上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舌音。

      “苍”;读*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三、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四、初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青蛙看海》的续写作文3篇

  • 作文
  •   青蛙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

      整个青蛙家族都非常惊奇,它们谁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青蛙叔叔说:“听说小青蛙去登山看海了。”年迈的青蛙爷爷说:“我这一辈子都没看过海,他就更不可能了。”大家议论纷纷。

      它们来到小青蛙的家门口,想找小青蛙问个明白。正在这时,小青蛙哼着歌,跳着舞从山上下来了,它们忙迎上去,围着小青蛙问个不停。有的问:“小青蛙,登山时你累了怎么办?”有的问:“小青蛙,你渴了怎么办?”还有的问:“你登上山顶看到大海了吗?”

      小青蛙笑了笑说:“大家不用担心,累了可以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可以喝点儿山泉水……”

      小青蛙还没说完,青蛙弟弟就抢着说:“青蛙哥哥,我也想去看海,可是我担心我爬不上那么高的山。”

      小青蛙说:“只要坚持不懈,()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这时,青蛙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小青蛙了,它们像小鱼吐泡泡一样问了许多问题。

      “小青蛙,你怎么知道登上山顶就能看到大海的?”

      “是苍鹰博士告诉我的。”

      “这么高的山,你是怎么上去的呢?”

      “我是跳台阶上去的。”

      “是谁教给你这个好方法的呢?”

      “是我的好朋友小松鼠。”

      “小青蛙,能登上山顶看到大海,你最感激的人是谁啊?”

      “是苍鹰博士和小松鼠。”

      这次采访在电视台播出了,更多的青蛙知道了这件事。许多勇敢的小青蛙也想去登山看海,它们成群结队地出发了。最后,许多青蛙成功地爬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青蛙和小松鼠吃尽了千辛万若,终于登上了山顶。

      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大海真广阔,放眼望去茫茫的大海一望无边,海水碧蓝碧蓝的。阳光洒在海面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一艘艘轮船来来往往,发出“轰、轰、轰”的声音,蓝湛湛的天空下,一只只海鸥展翅飞翔,时不时发出悦耳的歌声。

      小青蛙惊叹不已:“大海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不坚持登上山顶,是永远看不到大海的。”

      小松鼠说:“世上无难事,只要勇于去面对,就一定会赢!”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