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古诗及答案

关于蝉的古诗及答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蝉的古诗及答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蝉的古诗及答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蝉的古诗及答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6) 说说(11) 名言(475) 诗词(320) 祝福(2) 心语(628)

  • 古诗蝉阅读训练及答案

  • 阅读,语文
  • 古诗蝉阅读训练及答案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蝉阅读训练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绥(音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流响:连绵的声音。

      疏桐:稀疏、高大的梧桐树。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_________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虞世南的'《蝉》中,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状、*性、声音

      2、托物言志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5、

      ①作者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而不需借助秋风。

      ②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③这首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志得意满和清高。

      6、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2分)。

      7、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2分)。

      8、托物寓意,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丰富的含义,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9、“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流响”: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

      10、这首诗告诉我们:贤能之人,不需凭借权势,自然声名远扬。

    [阅读全文]...

2022-02-06 20:35:19
  • 《瘸蝉》阅读答案

  • 阅读
  • 《瘸蝉》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和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瘸蝉》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⑴一场大雨过后,孩子们抠开湿地上的小洞,把手指伸进去。蛰居在小洞中的蝉的幼虫不知是计,张开前爪,把手指紧紧抱住,结果,便被孩子们拖出来,放进了知了笼中。

      ⑵蝉的幼虫身上裹着一层角质的铠甲,就像一团黄泥,在笼中笨拙地爬行着。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这可真是一个谜!

      ⑶苏格拉底同孩子们商量,请他们把知了笼交给他,让他保管一夜,答应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它还给他们。

      ⑷孩子们爽快地答应了。

      ⑸于是,苏格拉底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观察蝉是如何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机会。

      ⑹蝉脱壳总是在夜间进行的。苏格拉底决定彻夜不眠,不让这种神秘的过程从眼底错过。他沏了一杯酽酽的咖啡,瞪大双眼,守侯在知了笼旁边。

      ⑺那些丑陋的小东西开始沿着知了笼的栅栏,一步一步慢吞吞地往上爬行,爬到一定的位置后,便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像泥塑一样。

      ⑻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些泥塑一样的小东西始终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有一点儿变化。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他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般玉肌。

      ⑼虫儿痛苦地颤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颤栗也越来越剧烈。

      ⑽是刀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颤栗起来。

      ⑾该帮帮这些可怜的虫儿们了!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子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只腿。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完成这套程序,足足用了*20分钟。

      ⑿苏格拉底浑身浸透了了汗水。他本来还想再帮一只虫儿的忙,但已经没有这个勇气了。

      ⒀更为糟糕的是,苏格拉底后来发现,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却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又晃,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⒁第二天,孩子们看见爬满笼子的美丽的蝉,高兴得又蹦又跳。他们实在不忍心让这些美丽的小东西再关在笼子里。他们打开笼门,让它们恢复自由。蝉儿们鸣叫着从笼中飞出,飞进了绿阴。末了,笼中只剩下了一只蝉,一只缩着翅膀瘸着腿的蝉。

      阅读题:

      1.文章第⑵段中“这些丑陋的小东西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蝉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⑸段中“神秘的过程”指什么?

      3.文章第⑽段连续运用几个问句有何好处?

      4.试体会第⑾段中“非常小心”“极其轻柔”两个词语的作用。

      5.文章第⒀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6.从苏格拉底的做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参考答案:

      1.运用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同时也引出下文苏格拉底的观察。(大意对即可)

      2.指“蝉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

      3.作者连续运用几个问句,写出了蝉从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所经受的痛苦,同时也写出了苏格拉底看到此景时内心的震撼以及对蝉的关心、怜爱。(大意对即可)

      4.“非常小心”“极其轻柔”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苏格拉底生怕弄痛蝉的心理,写出了对蝉的怜爱。(大意对即可)

      5.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只有经过痛苦的煎熬,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不经历风雨的人,就看不到胜利的彩虹。(大意对即可)

      6.从苏格拉底的做法可以发现:好的动机不一定能导致好的结果。无论是谁,都别再幻想逃避蜕变所必经的痛苦。(大意对即可)

    [阅读全文]...

2022-04-15 01:56:56
  • 猜古诗有答案

  • 猜古诗有答案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猜古诗有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

      1、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泻千里)

      2、白云生处有人家。(深居简出 )

      3、山外青山楼外楼。(天外有天)

      4、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作之合

      5、凭君传语报*安。(言而无信)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绿成茵)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死而复生、卷土重来)

      8、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独辟蹊径)

      9、十叩柴扉九不开。(一面之缘)

      10、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水芙蓉)

      11、千门万户瞳瞳日。(无所不晓)

      12、此时无声胜有声。(弦外之音 )

      13、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见如故)

      14、质本洁来还洁去。(善始善终 )

      15、天涯何处无芳草。(不毛之地 )

      16、天生我材必有用。(自顾不暇 )

      17、卷我屋上三重茅。(风吹草动 )

      18、此曲只应天上有。(不同凡响 )

      19、花谢花飞飘满天。(落英缤纷)

      20、到黄昏点点滴滴;(下落不明)

      21、君王掩面救不得。(爱莫能助 )

      2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人迹罕至、万念俱灰).

      23、桃花潭水深千尺。(无与伦比)

      24、养在深闺人不识。(其貌不扬)

      25、高堂明镜悲白发。(顾影自怜)

      26、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罗万卷.)

      28、不知今夕是何年。(忘年之交 )

      29、飞流直下三千尺。(山高水长)

      30、问君能有几多愁。(对答如流 )

      3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怜香惜玉)

      32、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恰到好处)

      33、危楼高百尺。(琼楼玉宇、临危不惧)

      3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之不易)

      3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怜香惜玉)

      3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

      37、明月何时照我还?(衣锦还乡)

      3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往情深)

      3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烟波浩淼、欲哭无泪)

      40、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恰到好处)

      4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

      4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人迹罕至、万念俱灰)

      43、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4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死不瞑目)

      45、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处逢生)

      4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舍己为人)

      4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

      48、明月何时照我还?( 衣锦还乡)

      4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天一色)

    [阅读全文]...

2021-12-17 20:00:17
  •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 阅读
  •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A悠闲 B空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A拱 B弯)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A细致 B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A啄食 B捕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在(A对准 B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1.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 )螳螂

      A.捕食

      B.啄食

      正确答案:B

      2.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你看得真( )

      A.细致

      B.仔细

      正确答案:B

      3.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螳螂( )着身子

      A.弯

      B.拱

      正确答案:B

      4.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 )地叫着

      A.悠闲

      B.空闲

      正确答案:A

      5.最能揭示中心的句子是( )。

      A.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B.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正确答案:A

      6.哪个成语能概括这一片段的内容?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正确答案:A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吴王不听劝告。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想去劝说吴王。他拿着一把*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一连转了几天。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昊王问他转什么,他回答说在打鸟。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有趣的事。”吴王来了兴致,问:“什么事呀?”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得意地叫着,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那螳螂弓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了吗?”少年接着说:“黄雀伸长脖子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我拿*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有谁顾到身后隐伏的危险呢?”

      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昊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虚()危险()

      2.围绕短文想一想下面的问题,再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1)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为什么要反对?

      (2)侍奉吴王的少年是怎么劝说吴王的?

      (3)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作出了什么决定?

      (4)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呢?可以是对这位少年的,也可以是对吴王的,还可以是针对螳螂捕蝉这个现象的。

      参考答案:

      1.实

      安全

      2.(1)大臣们担心攻打楚国后,其他国家会乘虚而人。

      (意思对即可)

      (2)少年用螳螂捕蝉的例子提醒吴王,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考虑身后隐伏的顾虑。(意思对即可)

    [阅读全文]...

2022-02-28 04:31:53
  • 迎燕古诗阅读答案

  • 阅读,语文
  • 迎燕古诗阅读答案

      《迎燕》是宋代诗人葛天民所作诗词之一。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迎燕古诗阅读答案,欢迎查看。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阅读试题及答案

      5、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分)

      6、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3分)

      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

      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即可)

      拓展阅读:

      《迎燕》诗意

      短暂的阳春三月,普通的百姓人家。

      为了迎接新来的'燕子飞入,都没有放下昔日的门帘。

      燕翅已被丝雨淋湿,口里仍衔着带有落花芳香的泥土来筑巢。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光。

      《迎燕》赏析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也是燕子顺利找到主人家的标志。第三句“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泥香带落花”描写了春天温馨、幸福的场面。尾句是对燕子勤劳的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阅读全文]...

2021-12-14 05:20:04
  • 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 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在语文科目占有很大的分量,因此在语文竞赛中古诗词也是重头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试题及答案(通用11篇),希望大家喜欢。

      1.黑云翻( )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山外( )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3.等闲识得东风雨,万( )千( )总是春。

      ——朱熹《春日》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贺知章《咏柳》

      5.(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6.( )日依山尽,( )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 )橘( )时。

      ——苏轼《赠刘景文》

      8.千里( )云( )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4.借问( )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杜牧《清明》

      答案:

      墨、白

      青

      紫、红

      绿

      白、绿、红

      白、黄

      黄、绿

      黄、白

      杏花

      荷花

      桂花

      梅花

      梨花

      桃花

      菊花

      杏花

    [阅读全文]...

2021-12-21 23:20:35
  • 题李凝幽居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语文
  • 题李凝幽居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题李凝幽居古诗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⑴少(shǎo):不多。

      ⑵池边:一作池中。

      ⑶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本诗中的题是__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______

      2.前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画出了李凝居处的_______,暗示出了他隐居的身份。

      3.诗中僧敲月下门是以____衬___。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____,不负言表示______。写出了作者对隐嬵生活的向往。

      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於诗句:____

      6.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答案:

      1、写居所

      2、幽静、人迹罕至

      3、动静

      4、约定时期不会忘了约定

      5、僧敲月下门

      6、以动衬静

      7、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

      阅读练*二: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起来回味无穷。

      参考答案:

      1B.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少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2C.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没有

      3.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住。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4.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的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意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5-24 07:37:59
  • 杜甫《蜀相》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杜甫
  • 杜甫《蜀相》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蜀相》古诗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抒发诗人因不见古贤的惆怅心情。结尾处熔古往今来历史悲剧于一炉,深沉悲壮,让历代豪杰有泪如倾。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公元221年(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译文: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问题: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2)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3)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5)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自”和“空”最好。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茂盛的草独自欣赏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这里。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一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这两个字使颔联含意更加丰富。

      (3)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

      (4)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2分)

      (5)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2分)

    [阅读全文]...

2021-12-13 07:37:46
  • 古诗《瀑布联句》阅读答案及赏析

  • 阅读,瀑布,写作
  • 古诗《瀑布联句》阅读答案及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瀑布联句》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瀑布联句

      唐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苦,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一、二句中,作者所描绘的瀑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诗的三四句意蕴深刻,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3、本诗用拟人的手法寄寓了怎样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4、请简要分析千岩万壑不辞劳这句诗好在哪里?

      5、这首诗通过写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参考答案:

      1、作者所描绘的瀑布的主要特点:描写其高峻险远,瀑布从千岩万壑中飞奔而来。

      2、千岩万壑中飞奔下来的瀑布,岂是小小的溪流和山涧能留得住的?它终归要奔流入海,加入浩浩汤汤的无边大海中波涌浪涛。同时表明诗人的观点,诗人非是小小的领域能满足,而是要加入宏大事业的兴建中来添砖加瓦。

      3、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决心干一番大事业来。启示和勉励人们要放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

      4、千、万体现岩石之多,也表现困难之多,比喻手法,体现出作者迎难而上的精神。

      5、胸怀大志,勇于进取,不为险阻,志向远大。

      赏析:

      由唐代香严闲禅师(香严:今河南省淅川县香严寺)、李忱(唐宣宗)合作。是一首经典的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倍受鼓舞。

      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

      *看巨大的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

      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阅读全文]...

2022-01-23 09:12:08
  • 30篇古诗赏析及答案(简短古诗赏析)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当时,词人经历了流离失所的战乱苦难,经历了丈夫去世的巨大变故,国破家亡,家破人亡,这样巨大的不幸交相袭来,使她骤然变得孑然一身,孤苦无告,哀痛至极,愁深似海。本篇所书写的就是这种*乎于绝望的愁怀。 这首词的开端突兀而起,不同凡响,以七组叠字组成,一贯而下,极力描摹内心的愁苦。寻寻觅觅是写心神无主,若有所失的那种状态。不仅环境是寂寞冷清的,心灵的寂寞冷清更为可怕,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曾有过的美好的一切都完了,美满的爱情,幸福的家庭,心爱的事业,如今都在现实中消失了。这在心灵上不能不产生无所依归,若有所失的感觉和寻觅寄托的渴求。想抓住点什么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冷冷清清,这既是指环境的冷清,也是指心境的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写寻觅而不可得之后内心的剧烈痛苦。可见这三句十四个叠字,分为三层意思,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心中无可派遣的愁绪,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起到了笼罩全篇的作用。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说天气变幻无常,时暖时寒,令人难以适应。这是把环境的清冷孤寂,心情的落寞惨凄都说成是天气不佳。儿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则明说酒味淡泊不足以抵御晚来风急,实际是将借酒消愁愁更愁的用意隐去不说,这在行文上有腾挪跌宕,意在言外、含蓄蕴藉之妙。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句,承上文进一步描写愁情。落寞之中逢归雁,使这种愁情更为强烈,同时曲折地点明愁情的由来。正是在她伤心之时,一群归雁飞鸣而过,翘首仰望,不能不引起更加强烈的哀伤。本来凄厉的雁鸣就最容易引动人的感情,何况昔日在故国的时候,空中的雁群还曾是自己没好心情的见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多少次目送归雁远去,也带去过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如今家破人亡,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却是旧时相识之一个却是改包含多少辛酸血泪!另外,过去是在故乡看雁,如今是飘零异乡,一个旧时相识该包含多少丧乱之感!这就点名了愁怀来自丧乱而造成的沦落无依。

    过片(下阕)满地黄花堆积直承上句,仰观天空飞鸣之雁,俯看遍地凋残之菊,又引出今昔之异的感慨:往年,菊花盛开,共同观赏,摘来插头为簪,如今菊残人老,有谁还会有这种雅兴呢?写到这里,词人的激*情愈加迅急,很自然地达到结尾的高|潮。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写进了一个孤寡夫人的惨痛哀伤,这两句诗在上面所描写的种种令人伤心的感受后,一个不幸着的哀叹。她寻觅无主,心神残凄,加之深秋风寒,淡酒难御,望雁过而怀旧事,见残菊更起新愁,这样的境遇,一个人守在窗前,如何能挨到天黑呢?前人的评论极赞赏这两句,说是借用淡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彭孙遹《金粟词话》)。黑 字是个险韵,很难押,此处用得很自然稳妥。

    梧桐更兼细雨是暗用了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这几句则把上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人物形象置于一个秋雨、梧桐、黄昏的背景上了,把无限痛楚抑郁之情与无限伤心之景融合为一,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感情。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画面,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星河转和千帆舞写出了大气,写出了磅礴。在这磅礴大气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气了。水天相接,星河欲转,船摇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实结合,巧妙无比。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仿佛梦见天帝,天帝殷切地问她:你打算到哪儿去呀?看似*常一问,然而这温和与殷切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下阙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地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嗟,感叹自己虽然学*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与过程,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风鹏正举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形成了呼应。九万里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词人化用此意足见其要决意脱离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尘世,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要借助于风力,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这首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其作品中少有的浪漫主义豪放词。从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这首词应该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举家南迁,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这使她的生活面大了,阅历也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这一时期词作品多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与前期生活无忧无虑时的多为爱情的歌颂和离别相思、伤春悲秋的叹息情调有了本质的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感伤情绪。这首词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在梦中直接来到天宫,大胆地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境,然后象大鹏鸟一样逍遥,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风格豪迈奔放,与苏轼起舞弄清影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有同工之处。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人与己都有所不同,那就是丰富、大胆的想象,这也是这首词的独到之处。作者把天上的银河想象成与人间河流的同样特点,流动的水,可以行船;把闪烁的星星想象成为挂满风帆的船儿;想象自己乘坐船儿驶向理想境界中的神仙世界。此外,作者还想象梦回天庭,受到天帝的接待。这一虚幻梦境的创造之神来之笔,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处境的厌倦核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一浪漫手法是诗人创作的一个惊人的突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本篇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愁别怨的闺怨词,是词人李清照惦念离别的丈夫而作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结婚后,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笃,经常在一起共同校勘书籍,研究金石文字,以至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夫妻之间如此深厚、默契、美好的生活却因丈夫赴职在外而长期分别,其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这种滋味,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之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一词句中也曾有所流露。

    在本篇中,词人通过伤春情景的描写,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揭示了怨别与相思这一基本主题。作品分上下两阙,现就词的这一构成特点,按阙逐句体会全词的含义。

    上阙,重在写伤春,写主人公面对春天悄然离去之时的无限伤感的情怀。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作品开篇以抒情笔调切入主题,再现了主人公独守深闺,孤单寂寞,思念亲人,愁情不绝,柔肠寸断,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柔肠一寸就愁千缕,足见主人公寂寞愁苦、深情绵长、思念之情无可排遣的程度已经到了极致。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这是一句经典的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这倒也罢,偏偏又下起了摧残鲜花的暮春之雨,此景中的主人公心绪怎还能好得起来呢。此外,这惜春也蕴涵着词人怜惜青春年华的心理。

    下阕,重在写伤别,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强烈的思念和盼归之情。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独处深闺,浮上心头的是寂寞,是柔肠一寸愁千缕,无奈之下,只好走到闺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风景,也好排遣心中的忧烦愁思。可是倚遍栏杆,极力凝望远方,终究还是没有好心绪。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自己的丈夫远在他乡,望不见,心思又放不下。由此景此情引出下文的人何处,此为由景及人之蓄势与铺垫。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这一句是写主人公遥望远方,盼望丈夫归来的情形。上文的凭栏远眺,看到丈夫归来的影子了吗?没有,目所能及的只有苍苍远山,只有茫茫春水,只有连天衰草,人在哪儿啊?!远处的路一直望到再也望不见了,也就是说把归来路都望断了,仍然不见丈夫的身影,可见此刻的主人公心中该充满了什么样的落寞、失望、和哀愁哇!

    这首词之所以情切意浓,感人肺腑,主要得益于白描手法的使用。作品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字字*白,句句朴实无华,却于字里行间饱含着相思之苦,离别之愁,怨别之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李清照作品明白如话、语浅情深的艺术特色*。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简析】

    元宵。南宋首都杭州。金色*的太陽缓缓西下,灰色*的云层渐渐合拢。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想起已故的丈夫赵明诚。纵然街头烟柳,笛里梅花捎来点点春意,也逗不起丝毫游兴。上门邀她观灯的酒朋诗侣,都被婉言谢绝。最难忘,北宋的汴京。那时她还是闺阁千金,对一年一的元宵佳节特别重视。女伴们相偕观灯,一个个打扮得整整齐齐,花枝招展。如今呢,形容憔悴,两鬓染霜,最怕在灯火阑珊的夜里抛头露面。唉,不如闭门深坐,听那些呆儿痴女说说笑笑。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简析】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阅读全文]...

2022-06-21 11:00:32
蝉的古诗及答案 - 句子
蝉的古诗及答案 - 语录
蝉的古诗及答案 - 说说
蝉的古诗及答案 - 名言
蝉的古诗及答案 - 诗词
蝉的古诗及答案 - 祝福
蝉的古诗及答案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