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

关于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6) 语录(33) 说说(72) 名言(10) 诗词(2k+) 祝福(98) 心语(12)

  • 元好问:点绛唇

  •   《点绛唇》

      作者:元好问

      原文: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

      梦里寻春去。

      翻译:

      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

      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

      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

      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

      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满腹情怀远望寻觅,

      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

      却只是虚幻之境。

      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

      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

      在梦中去寻觅了。

      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m.ju.51tietu.net)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阅读全文]...

2022-02-03 11:58:56
  • 《元好问》全诗翻译赏析

  • 《元好问》全诗翻译赏析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好问》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元好问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注释】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

      歌谣:指北朝民歌《敕勒歌》。

      绝不传:已绝迹不再流传。

      穹庐一曲:指敕勒歌。

      中州:中原。

      【译文】

      像北朝民歌《敕勒歌》这样慷慨激昂的'民歌已绝迹不再流传,

      这首民歌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从古至今中原人民代代相传的英雄气概,

      也影响了北方敕勒民族。

      【赏析】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阅读全文]...

2022-05-24 08:03:29
  • 《小重山》元好问诗词鉴赏

  • 《小重山》元好问诗词鉴赏

      小重山

      元好问

      酒冷灯青夜不眠。

      寸肠千万缕,两相牵。

      鸳鸯秋半池莲。

      分飞苦,红泪晓风前。

      天远雁翩翩。

      雁来人北去,远如天。

      安排心事待明年。

      无情月,看待几时圆!

      元好问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摇曳多姿的恋情词。上片六句描述了一对恋人由不忍分离到终于分离的*。前三句是写恋人在分离前夕的相互依恋,是上片的第一个层次。

      起调写他们的不眠之夜,而以“酒冷”、“灯青”烘托其内心的悲凉和长夜的难耐。“冷”的酒,“青”的灯,“不眠”的夜,这便是他们通宵达旦的生活内容。这里的“酒”,显然是饯别酒。有酒而“冷”,看来停杯不饮,搁置已久。而青灯犹在,可见主人公确实是“夜不眠”了。由“酒冷”亦可见夜之深。紧接着,作者以“寸肠”两句推出一对情肠牵惹、愁苦悲伤的恋人。词的指事抒情,趋于明朗,读者始之“酒冷”云云,正是他们在离别前夕内心极度痛苦的物象反映。由此益知起句用笔在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方面,极见词人匠心独运之妙,恋人的全部情绪,都已总摄在起句之中,这首词的摇曳多姿之妙,起首便露端倪。上片后三句,是写这对恋人的`分别,时间已是次日清晨。这一层,作者用笔,仍然是从罗列物象开始:用“鸳鸯”、“秋雨”、“半池莲”三种足以使人触景生情的物象,进一步为恋人的离别写照。鸳鸯、秋雨、半池莲都同是在池塘中。秋雨入池,池莲带雨,若含红泪,为鸳鸯分飞而苦。“红泪晓风前”是风雨中池莲姿态,滴雨摇风,可怜又可,以象征送别的女主人公。由物象衬意象,而且是一衬再衬,主客相形,虚实相宣,正面神采由此倍增。从这里,读者再次领略了这首词“摇曳多姿”的妙处。

      下片录上片结句“分飞苦,红泪晓风前”的意脉,写女主人公目送恋人远去,并默默地预卜团圆之期。晓风之中,恋人北去,天高地远;而北雁南来,显然是深秋了。在这里,作者用“雁来人北去”这样一对形象意念上有悖于自然之理的矛盾,再次渲染离别时的悲凉气氛。下片的前三句,只是写了“雁来人北去”的事实,但这三句在排列上,由雁而人,由雁的渐*到人的渐远,层层具体,逐句加深,极见层次。最后三句,别出新意,由眼前的分离而转写盼望团圆之期。这是本词“摇曳多姿的最后一现。在封建社会里,往往是由于徭役、谋生等等原因,离乡背井,而又往往是生离如同死别。自然,这种离别是悲凉的。但本词却又不止于悲凉,而是及时地深入一层,转入期待。期待无定,转而为幽恨,故结句云:”无情月,看待几时圆!“月圆即人圆,其盼望月圆亦即盼望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自然就跃然于字里行间了。

      这首词,在取材,主题方面,虽然没有突破男女离别相思之类传统题材的樊篱,但在结构艺术上,宾主虚实,渲染映衬,摇曳多姿,一往情深,表现了一位大词人题材、风格的多样性。

    [阅读全文]...

2021-12-10 18:36:10
  • 元好问诗词 励志人生的句子

  • 励志,人生,名言
  • 2、有多大的思想,才有多大的能量。

    3、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

    4、用爱心来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

    5、下定决心一定要,才是成功的关键。

    6、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7、弄砸一件事情,就想办法把它做好。

    8、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9、不相信奇迹的人永远都不会创造奇迹。

    10、生活不相信眼泪,眼泪并不代表软弱。

    11、人永远在追求快乐,永远在逃避痛苦。

    12、只有第一名可以教你如何成为第一名。

    13、成功人的背后总会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14、九十九次的理论不如一次的行动来得实际。

    15、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

    16、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17、不要为它的结束而哭,应当为它的开始而笑。

    18、生命的成长,需要吃饭,还需要吃苦,吃亏。

    19、当你没有借口的那一刻,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20、当困苦姗姗而来之时,超越它们会更有余味。

    21、有时可能别人不在乎你,但你不能不在乎自己。

    22、放眼前方,只要我们继续,收获的季节就在前方!

    23、脆弱的人,只懂得怜悯自已,而不知道反省自已。

    24、成功者学*别人的经验,一般人学*自己的经验。

    2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26、别人的话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是不能左右自己的。

    27、勇敢的面对不一定成功,但你不面对就一定不成功。

    28、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29、一个人有没有钱不一定穷,但没有梦想那就穷定了。

    30、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31、因为某人不如你所愿爱你,并不意味着你不被别人所爱。

    32、对于每一个不利条件,都会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有利条件。

    33、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难受转身不一定最软弱。

    34、当一个人摆脱了自已的恐惧,就会觉得无比的畅快和舒适。

    35、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

    36、没有音乐,生活是一种遗憾,没有爱心,生命是一种多佘。

    37、只有胜利才能生存,只有成功才有代价,只有耕耘才有收获。

    38、记得三个尊:尊重自已,尊重别人,保持尊严,对自已的行为负责。

    39、当你觉得没有人来爱你,别人看见的就是可怜兮兮,毫无魅力的你。

    40、当你伸出两个指头谴责别人时,佘下的三个指头恰恰是指着自已的。

    41、人生与其说你有不幸的事实存在,倒不如说是你的悲观的观念所带来的。

    42、当你觉得沮丧失落,能量低迷,别人会觉得不能托付给一个不自信的人。

    43、如果你不想做,你可以找一个理由,如果你肯做,你也可以自已找一个方法。

    44、解铃还需系铃人,躲避责任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只导致一个失败的人生。

    45、经验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件,而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46、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47、黑夜的转弯是白天,愤怒的转弯是快乐,所以有的时候让心情转个弯就好了。

    48、只要能执着远大的理想,且有不达目的绝不终止的意愿,便能产生惊人的力量。

    49、把气愤的心境转化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转化为爱,如此,这个世间将更加完美。

    50、要冒一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

    51、生命之长短殊不重要,只要你活得快乐,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便已足够。

    52、在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告诉自己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

    [阅读全文]...

2022-05-01 14:26:50
  • 临江仙元好问赏析(古典诗词鉴赏)

  • 这一年他从洛阳前往孟津,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临江仙》词作,通过吊古伤今的感慨,抒发了自身无限的惆怅情怀。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上片即景怀古,“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北,汉代的公卿很多都埋葬在此山,唐朝张籍《北邙行》中便有“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的感慨,词人以此起笔,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激发起人们对英雄不遇、空老年华的无限伤感之情,接着词人以李煜的“人生长恨水长东”来感叹,更增悲凉之感。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直抒英雄无奈、恨无知音的情怀,所以词人只能痴痴地放眼望着远处的大雁离去。这是动静结合的写法,动的是远飞的大雁,不动的是词人凝重的眼神,王禹偁曾有“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的感慨,词人在这里,被大雁搅起的感情,也大有此意。雁有归处,可人呢?

    下片开始,词人以自我安慰的口吻起笔,“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所谓的英雄、功名,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看来我以前的那些英雄无奈、怀才不遇之感,都是错怪了天公,即便成为了英雄,得到了千秋万岁名,那又如何?还不是黄土一抔淹没了!

    那么,人间何事最值得留恋?“浩歌一曲酒千钟”,美酒、浩歌,才是人间正事,其余的一概都是浮云,所以他最后发出了“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不要以成败来论英雄了!

    其实,词人在下片,并非真的想要及时行乐,不然怎么会在读完有一种沧桑感?这不过是词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自我宽慰而已,是欲盖弥彰,是理想被现实彻底击碎后的悲愤之情。词人以故作洒脱的情怀入词,以浩歌美酒来掩盖伤感,其实内心的痛苦是非常巨大的,这要联系词人生活的背景和全词上下来细细体味。

    元好问这首词,从北邙山的坟墓、英雄黄尘写起,继而从远望大雁转为抒情,再引出下片“浩歌一曲酒千钟”的议论,但其实,是词人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之后的无奈和惆怅,是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理想道路行不通后的自我宽慰。

    [阅读全文]...

2022-05-12 18:32:27
  • 元好问:台山杂咏

  •   《台山杂咏》

      作者: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

      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

      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

      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

      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

      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

      岂知身在妙高峰?

      注释:

      1、这句说站在五台山向北望去,天显得很低,而五台山的五个山顶却显得更高了。

      2、灵鳌:神龟。古代神话传说,渤海之东有大壑,下深无底,中有五仙山(瀛洲、蓬莱、方丈、员峤、岱舆),常随波漂流颠簸。上帝使十五巨鳌举头顶之,五山遂屹立不动。此句形容松涛海浪,山顶如鳌头,以五仙山喻五台。

      3、井底残山:指诸山与五台相比,如在井底。

      4、天巧:指天然形成的五台岩壑景象。神功:鬼斧神功,非人力所能及。

      5、湍溪:急流的河溪。风雷恶:形容水流声巨响如雷。

      6、翠微:青翠的山峦。此句说云雾在青翠的山峦间飘荡出没。

      7、妙高峰:佛教传说中的最高峰,这里代指五台山。

    [阅读全文]...

2022-03-17 11:56:56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原文及翻译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原文及翻译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摸鱼儿·雁丘词》,又作《迈陂塘·雁丘词》,亦作《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摸鱼儿·雁丘词》原文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雁丘词》翻译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摸鱼儿·雁丘词》注释

      ⑴《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⑶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⑷识(zhì):标志。

      ⑸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⑹无宫商:不协音律。

      ⑺直教:竟使。许:随从。

      ⑻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⑼“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⑽“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⑾“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故称*楚。

      ⑿“招魂”二句: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招魂楚些(suò):《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⒀暗啼:一作“自啼”。

      ⒁“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⒂骚人:诗人。

      《摸鱼儿·雁丘词》赏析

      词的上阙开篇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双飞客”,赋予它们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

      词的下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作者对殉情大雁的礼赞。“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跌宕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

      词人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妒”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

      创作背景

      据词序,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获知双雁故事,因而创作《雁丘辞》。大概原作(即《雁丘辞》)是一首诗,后来改为配合乐律的长短句词(即此词)。则此词并非元氏十六岁时的原作,吴庠《遗山乐府编年小笺》定此词为元好问十六岁时所作,不妥。至于改定究在何年,已不可考,缪钺认为“较原作似亦不会相距过远”;沈祖棻《读〈遗山乐府〉》认为是“若干年以后”,但已非青年时代;狄宝心则认为是“晚年曾经改定”。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祖先出自北魏拓跋氏,但父祖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七岁就能写诗,二十岁即名震京师。二十七岁时,因蒙古军南侵而从家乡流落到河南。兴定五年(1221年)中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天兴元年(1232年),擢尚书省椽,不久,又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国灭亡后,曾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市)羁管,后回故乡从事著述,终生不仕元朝。著有《遗山集》等。

    [阅读全文]...

2022-03-08 19:34:19
  • 代表元旦的古诗

  • 元旦
  • 代表元旦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代表元旦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检举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4、《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5、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6、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7、南北朝时期诗人徐君倩,除夕与妻子一起守岁,写下了《共内人夜坐守岁》的诗: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棕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夫妻二人夜坐守岁,等待晓光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8、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某年除夕之夜,酣醉之余,欣然命笔写下《守岁》诗:

      欲知垂尽岁,有似走壑蛇......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把飞逝的时光比作钻洞的长蛇,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如同剩下的蛇尾,想捉也捉不住了。诗人如此强烈的感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今日读来仍能醒世警人。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努力,仍勉励自己,表现了诗人只争朝夕的精神。

      9、如梦令元旦

      *(1930年1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流浪人间。

      10、元旦试笔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阅读全文]...

2022-05-18 09:05:00
  •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赏析

  •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朝代:金朝作者:元好问

      原文: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参考翻译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注释1.赋:吟咏。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参考赏析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

      创作背景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阅读全文]...

2022-03-24 06:09:38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 - 句子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 - 语录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 - 说说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 - 名言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 - 诗词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 - 祝福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