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的古诗跟读

关于贾生的古诗跟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贾生的古诗跟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贾生的古诗跟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贾生的古诗跟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6) 语录(1) 说说(41k+) 名言(20k+) 诗词(201) 祝福(16k+) 心语(464)

  • 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

  • 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贾生》的古诗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前*:在坐*上移膝靠*对方。

      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作品介绍: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见《李商隐评传》)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评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在坐*上移膝靠*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的“抬得高,摔得重”(也就是反跌手法)。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名家点评

      《艺苑雌黄》:严有翼曰: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用之矣……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识学素高,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诗薮》:晚唐绝……“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皆宋人议论之祖。间有极工者,亦气韵衰飒,天壤开、宝。然书情则凄怆而易动人,用事则巧切而工悦俗,世希大雅,或以为过盛唐,以眼观之,不待其辞毕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以贾生而遇文帝,可谓获上矣,然所问不知其所策,信乎才难,而用才尤难!此后二句,诗时史断也。

      《五朝诗善鸣集》:诗忌议论,憎其一发无馀耳。此诗议论之外,正多馀味。

      《唐三体诗评》:贾生前*,犹为虚礼,况无宣室之访逮耶?自伤更在言外。

      《唐诗别裁》:钱牧斋“绛灌但知谗贾泣,可思流汗愧陈*”,全学此种。

      《玉溪生诗说》:纯用议论矣,却以唱叹出之,不见议论之迹。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议论风格俱峻。

      《诗境浅说续编》:玉溪绝句,属辞蕴籍,咏史诸作,则持正论,如咏《宫妓》及《涉洛川》、《龙池》、《北齐》与此诗皆是也。汉文、贾生,可谓明立遇合,乃召对青蒲,不求谠论,而涉想虚无,则孱主庸臣又何责耶?

      《选玉溪生诗补说》:绝大议论、得未曾有。言外为求神仙者讽。

      《唐人绝句精华》:程梦星《笼注》:“此谓李德裕谏武宗好仙也。”按诗责其不问苍生,则不止好仙为不当,且不恤国事,不重民生,尤非求贤之意,义更正大。

    [阅读全文]...

2022-02-14 20:08:26
  • 贾生古诗介绍

  • 贾生古诗介绍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贾生古诗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及注释】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赏析】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在坐*上移膝靠*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 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阅读全文]...

2022-01-27 19:00:53
  • 贾生古诗翻译(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解读:李商隐生于唐代后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五个皇帝。在此期间,朝廷中也出现过几位很有才能的宰相,如裴度、李德裕、王绛,但由于五个皇帝都是无道*,他们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终于无法挽救唐王朝衰亡的厄运。这五个皇帝除骄奢淫逸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全都迷信鬼神,不是迷信佛教,就是迷信道教。他们一面荒淫无度,一面却又祈求长生不老。接连五个皇帝通通都因为服用长生药而死于非命。

    《贾生》这首咏史诗,其有强烈的针对性。李商隐诗晚唐极负盛名的诗人,他的抒情诗,特别诗他的《无题》诗,深受*喜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其实他的咏史诗也很有特色,他善于抓住历代败国君王的典型事例,加以揭露评说。虽然是针对他当时的现实有感而发,但足以为后世警戒。像这首《贾生》,他提出了“不问苍生”这个根本问题。无论哪个统治者,只要不问苍生(老百姓)死活,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

    [阅读全文]...

2022-01-18 02:58:43
  •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翻译(贾生古诗赏析及答案)

  • 品读唐诗《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即贾谊,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因得罪了朝中*,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

    "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西汉未央宫前的正殿;"逐臣",被贬黜的巨子,此指贾谊。此句意为:文帝不计前嫌将贾谊召回,并在未央宫正殿与之交谈。

    "贾生才调更无伦","无伦",无与伦比。这里指贾谊的才华、满腹经纶可以说无人能及。从"逐臣"到"求贤",诗人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尽现了汉文帝对贾谊的推崇、器重。为下文的转折设下了铺垫。

    "可怜夜半虚前*,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可惜;"前*",向前移动坐处。古人*地而坐,这里指从所坐的*上向前移动?此处表示汉文帝对贾谊的尊重;"苍生",黎民百姓。起承上句,诗人行文陡转:可惜啊,这半夜里的秉烛夜谈,他们谈的并不是什么治国安民的方略,而是在探讨鬼神之说。"可怜"二字,似轻实重,也是本诗欲抑先扬的关键处、转折处。

    诗人借汉喻唐用语*和含蓄,影射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间。"不问苍生"句,语意双关,含蓄地流露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

    [阅读全文]...

2022-01-12 14:14:41
  • 赠贾麟古诗词

  • 赠贾麟古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贾麟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宋]强至

      爱君气干霜松老,一见相投许肝脑。

      岂同世上秋叶交,不及岁寒如电扫。

      有才无命三十强,寂寞吟斋膝长抱。

      愁来遍踏公卿门,绽褐不缝谁改造。

      文章直吐元化胚,天朴岂须施斧藻。

      长篇下笔纵立成,一字未曾伤草草。

      辞源奔注吞众人,有似惊潮没孤岛。

      善君取友论片能,不学常情求百好。

      琢磨六艺相与游,我愧性灵昏椹枣。

      *湖绿净时招邀,烂熳清尊为君倒。

      客涂见月凡几圆,倦马声饥奴色槁。

      路傍甲第欺儒冠,奴厌腥肥马馀藁。

      我疑造物偏膏粱,富贵何缘悭有道。

      贯糜巨室君空囊,朱紫摩肩君衣皁。

      大鹏宁合安寻常,怒翼天池终刷澡。

      功名岂必收目前,两鬓未银犹得早。

      颜彭骨朽千万年,漫与*论寿夭。

      君其努力攀青云,盛醉春风酿香稻。

      [宋]强至

      贾君貌古文章老,虬髯铺胸犀插脑。

      戏夸才力惊众人,谈笑千篇笔端扫。

      酒酣座上披天真,铲去崖岸露怀抱。

      今年礼部更新书,续诏九州登俊造。

      宿儒晚秀趋术茫,肝愁胃苦搜辞藻。

      独君所向异尔为,长袖陂陀踏幽草。

      行穷两径跻岩巅,指点晴江辨秋岛。

      却骑匹马归湖山,古寺相逢情愈好。

      空樽无物醉故人,辄出囊钱具梨枣。

      更长坐久然青灯,语杂讥谐欲颠倒。

      我方正色起问君,何乃终年事枯槁。

      齿牙未豁才有馀,一赋从容成腹藁。

      琢磨高论驰古今,足历天衢骋王道。

      驽群沓沓犹争先,骥騄胡然甘伏皁。

      君徒俯首不我答,我反惭颜汗如澡。

      丈夫贵富难*窥,一第定非论晚早。

      岂同祖谊名汉朝,位不公卿身已夭。

      何时却挂吴淞帆,霜蟹初肥恰新稻。

    [阅读全文]...

2021-11-23 04:36:42
  • 关于贾岛的古诗欣赏

  •   1、《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2、《送别》

      门外便伸千里别,无车不得到河梁。

      高楼直上百余尺,今日为君南望长。

      3、《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4、《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5、《夜坐》

      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

      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

      6、《竹》

      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7、《送人南游》

      此别天涯远,孤舟泛海中。夜行常认火,帆去每因风。

      蛮国人多富,炎方语不同。雁飞难度岭,书信若为通。

      8、《咏怀》

      纵把书看未省勤,一生生计只长贫。可能在世无成事,

      不觉离家作老人。中岳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

      经年抱疾谁来问,野鸟相过啄木频。

      9、《早行》

      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主人灯下别,羸马暗中行。

      蹋石新霜滑,穿林宿鸟惊。远山钟动后,曙色渐分明。

      10、《送人南游》

      此别天涯远,孤舟泛海中。夜行常认火,帆去每因风。

      蛮国人多富,炎方语不同。雁飞难度岭,书信若为通。

      11、《送僧》

      大内曾持论,天南化俗行。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王侯皆护法,何寺讲钟鸣。

      12、《送僧》

      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日午游都市,天寒往华山。

      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仙掌云边树,巢禽时出关。

      13、《送饶州张使君》

      终南云雨连城阙,去路西江白浪头。滁上郡斋离昨日,

      鄱阳农事劝今秋。道心生向前朝寺,文思来因静夜楼。

      借问泊帆干谒者,谁人曾听峡猿愁。

      14、《斋中》

      眈静非谬为,本性实疏索。斋中一就枕,不觉白日落。

      低扉碍轩辔,寡德谢接诺。丛菊在墙阴,秋穷未开萼。

      所餐类病马,动影似移岳。欲驻迫逃衰,岂殊辞绠缚。

      已见饱时雨,应丰蔬与药。

      15、《感秋》

      商气飒已来,岁华又虚掷。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

      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落日空馆中,归心远山碧。

    [阅读全文]...

2022-07-29 22:52:53
  • 激励学生读书的古诗

  • 激励,学生,读书
  • 激励学生读书的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激励学生读书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3、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1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7、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越恒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22、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23、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唐·高适

      2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26、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唐·李益

      2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2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0、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3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3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3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3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9、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唐·卢纶

      40、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4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42、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47、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4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阅读全文]...

2022-04-30 04:58:37
  • 读书的古诗

  • 读书
  •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2、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生剩久观书债,四库留人未许休。——陆游《九月初作·碧海仙蓬感旧游》

    4、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陆游《寒夜读书》

    5、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6、夜雨深馆静,苦心黄卷前。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梦鸟富清藻,通经仍妙年。何愁丹穴凤,不饮玉池泉。——钱起《和刘七读书》

    7、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白居易《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

    8、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邵谒《下第有感》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10、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吕洞宾《绝句》

    11、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赵恒《劝学诗》

    12、读书无与如,日夕友猿狙。——释文珦《喜故人来访共论易》

    13、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皮日休《读书》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5、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杜甫《孟氏》

    16、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张籍《卧疾》

    17、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

    18、读书不及经,饮酒不胜茶。——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19、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21、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读书萤。——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

    2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

    23、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24、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苏泂《次陆放翁韵》

    25、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26、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符读书城南》

    27、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莎十里强。——杜牧《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28、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29、老去无他嗜,书中有独欣。月窗鸡喔喔,霜野犬狺狺。虽叹吾何适,犹尊昔所闻。从今倘未死,一日亦当勤。——陆游《寒夜读书》

    30、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31、徐行过君就书读,颇幸借屋今连闾。——苏泂《次陆放翁韵》

    3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33、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五更三点待漏》

    34、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慎虚《阙题》

    35、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3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8、吾生如蠹鱼,亦复类熠燿。一生守断简,微火寒自照。区区心所乐,那顾世间笑。闭门谢俗子,与汝不同调。——陆游《灯下读书戏作》

    39、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苏轼《登庐山》

    40、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莫宣卿《答问读书居》

    41、万卷漫读书,千金空服药。——方回《偶书·一日无酒饮》

    42、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韩愈《符读书城南》

    43、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孟浩然《西山寻辛谔》

    44、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45、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劝学诗》

    4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随园诗话补遗》

    47、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汪洙《勤学》

    48、读书当努力,写字莫糊涂。——王冕《元日示师文》

    49、曾脱素衣参幕客,却为精舍读书人。——刘禹锡《送李庚先辈赴选》

    50、为问山中有何好,山中剩有读书人。——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歙州民与睦州民》

    51、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白居易《悲哉行》

    [阅读全文]...

2022-03-22 15:22:14
  • 小学生诵读古诗

  • 小学生
  • 小学生诵读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诵读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学古诗方法

      【摘 要】小学生阶段,如何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小学

      小学生阶段课本中古诗不论是哪个年级段,都有一板块是古诗,可见对古诗多么重视。学生们都要学*古诗,对于小学生又是最难的,小学生知识结构简单,理解能力有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诗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那么如何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怎样学好古诗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要了解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学*古诗时,要学会理解题目,然后紧紧扣住题目,这样才能想到作者写的内容。最后,要自己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诗词中的诗意,这样在体会到诗词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出诗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或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感受。

      一、熟读成诵法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课文。诵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积累要选择学生易读易记,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想象入境法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方法。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不管怎样,只有在准确把握了作品的背景资料时,才能正确地去理解作品的意境、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理解重点词语,明确句子大意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领会句子含义,把握重点句子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邵清石.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探索[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xx-03-01.

      [2]王晨. 论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与审美教育[d]. 华东师范大学,20xx-08-01.

      [3]朱晓娜.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j].魅力中国,20xx(7).

      [4]孙艳莲. 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之我见[j]. 华章,20xx(3).

      [5]王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xx(5).

      [6]胡虹丽. 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xx(3).

      [7]张连英. 入经典之门 闻古韵之香——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j]. 中国校外教育,20xx(5).

      [8]郭燕红.“文”与“言”比翼齐飞,“效”共“趣”长天一色[j]. 中学教学参考,20xx(5).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ɡ)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阅读全文]...

2022-03-05 02:28:34
贾生的古诗跟读 - 句子
贾生的古诗跟读 - 语录
贾生的古诗跟读 - 说说
贾生的古诗跟读 - 名言
贾生的古诗跟读 - 诗词
贾生的古诗跟读 - 祝福
贾生的古诗跟读 - 心语